《整本书阅读与写作 徐州讲话.》课件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 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 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六、重点解析:
①重点句解析:“风雷”借指重大的变革,“万马齐喑”比喻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人民没 有任何的言论自由,大家都不敢说话,社会死气沉沉。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 看法,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
②重点句解析:诗人对清朝末年哪种扼杀生机、禁锢思想、万马齐喑的社会局面感到十分痛 惜,他在大声疾呼:当权的人要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材。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古诗三首《 己亥杂诗》板书 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 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 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 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
【出示课件24】
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 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出示课件25】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ppt课件

如何读《乡土中国》这本书
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阅读社科类论著,最费功夫的,还要厘清其论证理路。 《乡土中国》十三章,每一章都有一个“分论点”,诸多 “分论点”汇聚并支撑起层级更高的主旨论点。每读完一章, 合上书,把内容过过脑子,想一想这一章的论点是什么,最 好还能用书中的一两句话或者自己的语言小结一下。对于初 学者来说,“小结”不容易,这需要化繁为简,把一本厚书 读成薄书。但这种训练对于思辨性思维的养成很有效果。
(五)《乡土中国》告诉你为什么“小哥哥”、“小姐姐” 这么流行
对陌生人的称呼,一直都有特 别的门道。老乡、同志、师傅、大哥 、美女等等“老土”的称呼都逐渐遭 到了年轻人的唾弃,而“小哥哥”、 “小姐姐”这样的叫法却流行了起来 。
《乡土中国》与今天的生活
(五)《乡土中国》告诉你为什么“小哥哥”、“小姐姐” 这么流行
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导读课
S TA N D A R D
T E M P L AT E
统编上册
CONTENTS
01 《乡土中国》与今天的生活 02 为什么要读《乡土中国》 03 如何读《乡土中国》
PART ONE
《乡土中国》 与今天的生活
《乡土中国》与今天的生活 (一)中国人发朋友圈
《乡土中国》与今天的生活 (一)中国人发朋友圈
“哥哥”、“姐姐”正是乡土社会中 的重要根基。《血缘和地缘》一章中,费 孝通先生梳理了中国社会关系的两条脉络 ,其一为血缘,其二为地缘。在血缘关系 下,中国“小家族”式“男女有别”家庭 结构中,哥哥、姐姐正是最重要的角色之 一。
《乡土中国》与今天的生活
(五)《乡土中国》告诉你为什么“小哥哥”、“小姐姐” 这么流行
《乡土中国》与今天的生活 (二)中国人为什么爱种菜
徐州市铜山区马坡镇中心中部编版九语文(下)教PPT-送东阳马生序PPT课件

冻馁( něi )
谒( yè )
撰( zhuàn)
贽( zhì )
2.读课文,掌握节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挤满屋子 稍微和缓 言辞脸色 站着 伺候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 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译文: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 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 慕古代圣贤的 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问渊博的 老师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 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 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不曾把言辞和 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 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 遍
观
因此 都 把
于是 能够广泛地阅读
群 书。既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各种书籍 已经,到了 更加仰慕 学说 担心
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大师 交往,结交 跑到,快步走 向当地 前辈
执 经 叩问。先达德 隆望 尊,门人弟子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好语文其实就是四个字:听、读、写、背。 如果还要加四个字,那就是——多听、多读,多写,多背!理科学习靠题海,文科学习靠书海。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学习基本要求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①必动笔。随时在课本上记下重点、难点、疑点,为后期复习做好准备。
(一)新教材的类别:高中语文教材分必修教材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两种。必修教材供高一学生使用,选择性必修教材供高二学生使用。必修教材2册,共15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编3册,共12个单元。 整个教材以27个单元,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18个学习任务群。
创新教材体例设计,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核心,细化出“伟大的复兴”“使命与抱负”“青春激扬”等若干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合和内容选择的一条重要线索,发挥语文教材的铸魂培元作用。
语文是秋虫的低吟,是落叶的叹息,是鸟儿的飞翔,是溪水的流淌,是青草的气息,是野花的芳香。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李白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
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鹜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
语文是魏征的治国方略——告诉帝王该如何治理好国家。
“整本书阅读,是为了让学生拓展视野,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把标准降低,学生只要大致读完,读完就不错,读完就能磨性子,读书是为了养性,培养毅力,涵养心智,去除浮躁。经典的阅读总会有困难,但又是充满乐趣的,读书不能就易避难,不要总是读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不要在低水平圈子里打转,读一些深一点的,可能超过自己能力的经典是一种挑战,设计整本书阅读,就是为了给学生磨性子,把他从流行文化,网络游戏中往回拽一拽,拉一拉。” ------温儒敏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手法——②设问、夸张 效果——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夸张,
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地写出了愁思之多。 总之,最后一句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 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而李煜说 你灭了我的国
我却点燃了宋词的火
语境默写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 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 是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 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 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 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与李白的“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 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时光流逝,人生无常
思 考 ④ :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词人借
用“明月”这一意象有何用意?
明确:“明月”清冷凄凉。居于人下的 孤寂的李煜独自登上小楼,迎面而来的春 风,带他回到自己故国 , 但 是 感 受 到 的 却是寒冷的氛围,发出“月是故乡明” 的感慨。表达了李煜的思国怀乡之情, 营造出一种悲剧氛围。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PPT课文电子课件

结构梳理
陈太 丘与 友期 行
对话背景:客人无信
对话内容
客人:无信、无礼 元方:据理反驳
对话结果:客认错,元方入门不顾
聪慧明理 个性率真
◆古今异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
今义:儿子和女儿
4、“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 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 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5、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 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 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 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 世 说 新部 语编
版 七
》年 级
两语 文 课
则件
目录
CON
作
咏
陈
课
品
雪
太 丘
后
简
与
学
介
友
习
期
作品简介
C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 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 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行、形式,较多地 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 放诞的作风。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
——鲁迅
咏雪
C
生难字识记
古今异义词
古义:泛指小辈,抱括侄儿、侄女等。 今义:专指子女。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特殊句识记
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省略句
①(兄女)即公大兄无奕女。②(君)日中不至。
《三顾茅庐》ppt课件

重点探究
2.迁移拓展: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的一位老师或同学。 (建议:在写作中不要透露所写老师或同学的姓名,在写完后进行展示 ,请大家猜猜写的是哪一位)
示例: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腋下夹着几本资料书从容地走上讲台, 并自然地弯下腰去,同时用那已被常年板书磨出厚茧的大拇指和食指 夹起一支粉笔,像托起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眼里充满了怜爱。
课堂总结
求贤若渴
语言描写
刘 备
三顾茅庐
动作描写 侧面烘托
气度恢弘
当堂检测
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 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示例】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等。(任选三 个即可)
【示例一】曹操是一个英雄。他唯才是举,有 远见卓识,是一流的政治家;他身经百战,出 生入死,是一流的军事家;他对酒当歌,慷慨 赋诗,是一流的文学家。 【示例二】曹操是一个奸雄。从“杨修之死”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虚伪奸诈、老谋深算、嫉贤 妒能、阴险狠毒之人。
重点探究
探究二:掌握运用烘托等手法侧面表现人物的方法 1.文中对张飞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刻画人物的方法:既可以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直 接描写,又可以通过写其他人或事物来侧面烘托。可以先从课文中找出对张飞
的描写,然后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你可以这样说:“_____________”是 对张飞的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结合文章或自己总结)。 2.迁移拓展: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的一位老师或同学。
让“写”在整本书阅读里发生———以《小学生萧红读本》的主题创写为例

对立,知识是素养生长的良性土壤。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能寄望于通过削弱知识的地位来实现,而要回归知识实践,让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生长的实践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一书中“承认教育和知识作为全球共同利益”,指出,“获取何种知识,以及为什么、在何时、在何地、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
”“知识可以大致理解为包括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能力是指特定情境下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关于教育(或学习)的讨论都习惯地关注习得知识和培养知识运用能力(能力)的有意识的过程。
然而,在当今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关于教育和学习的讨论应超越关于习得、认证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还必须解决创造知识和控制知识等根本性问题。
”这是在新的全球学习背景下,秉承人文主义教育观和发展观对教育和学习做出的反思。
这给我们的母语教育带来怎样的反思呢?这是一个发展素养的新时代,教育格局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呼吁对话,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追求平等、公平与正义。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来自不同母语文化背景的人有着“共同利益”,也有着“共同责任”。
这种情怀与态度便是“必备品格”。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母语,一个人从一出生就是以自己的“母语的方式”存在的,他在母语的环境中濡染习得的是一种“母语素养”。
我们的母语素养还体现在“获取什么样的语文、为什么获取这样的语文、在何时何地怎样使用语文”的过程中互动学得的“关键能力”。
“母语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素养吗?这就是母语能力、母语情怀和母语文化!(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合兴小学)责任编辑王韧一、整本书阅读的迷思“为什么读那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这是一个现实而普遍的追问。
当下众多老师和家长的阅读迷思。
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是:阅读是“吸”,写作是“呼”,两者是紧密的“呼吸”关系。
但是,长期以来,整本书阅读常患上“呼吸困难症”,吸多呼少或者干脆吸而不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任务的设计
指向课程目标:习惯、方法、经验、能力 积累、把握、梳理、检索、研读、欣赏、探究、分享……
知识在情境任务中发现、生成,在运用中深化、升华 能力在情境任务中形成、提升,在探索中修正、稳固
2020/10/18
以《三国演义》教学目标为例
1.借鉴前人阅读《三国演义》的经验,结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制 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方法阅读整本书,形成阅 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经验。
与教材配套的校本阅读(部分)
整本书阅读学生作品集(部分)
毕 飞 宇 走 进 附 中
王开岭走进附中
翻译家蓝英年讲座
刘 亮 程 走 进 附 中
附:讲座精彩语录 1.离开乡村之后,感到满街的城市的尘埃都落在我的身上,不同于往日落在身上的草叶和尘土。 2.这种距离的视角,使我从一条狗,一声鸡鸣,一个白天空空的光影开始写起,她被遗忘多年又被全部想起。 3.我的故乡把这样的写作机遇留给了我的30岁,她觉得这个年龄的人可以承载我对她的怀念了。 4.它是一个人的村庄,是一个“人”的村庄,它是一个人的孤独梦想,是一个人的睡着和醒来,是一个人的春 暖花开,也是一个人的寒风吹彻。 5.那场大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这一场雪是准备给全世界的,也是给一个人的,每一场雪,都是下给感知到它 的一个人的。我们一起在过冬,一起在寒冷,也一起在温暖。 6.优秀的文学都有一种梦的气质。它是一个人在世间的走神。
避免:过度娱乐化、片面高大上
2020/10/18
▲活动是大任务达成的过程,是对教学目标的分解 ▲活动要求力求清晰明了,活动之间有内在逻辑 ▲每个环节有任务单,主要环节有测评
2020/10/18
我 的 文 学 三 国
2020/10/18
走 进 毛 姆 的 月 亮
2020/10/18
仿 佛 神 山 如 可 见
4
发布分享
作文选评》《整本书阅读专刊》《“走进鲁迅课程基地 ”专刊》《年度作文选》《微光》等,负责任地发表自
己的见解,分享包括论文在内的研究作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相关联想
阅读过程中、阅读之后,围绕这部书作相关联想,包括 :作家作品、新闻时事等
2020/10/18
……
学习评价
▲评价不应只关注结果,更要涉及过程
过程检测+综合测评
内容、手法的指认当能力
讲解分析——学生?
总是被迫阅读是一件糟糕的事
零散活动——逻辑?
将整本书当成单篇来教
基于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以《三国演义》《月亮和六便士》《小词大雅》为例
整本书阅读要姓“整”
整体
整
整合
整顿
大单元
2020/10/18
大情境 大任务 大≠空
以《三国演义》《月亮和六便士》《小词大雅》为例
王雷老师: “中短篇小说阅读和欣赏”活动
外 国 长 篇 小 说 阅 读 和 欣 赏
阅 读 讲 座 活 动 现 场
阅读讲座活动现场
地平线学生读书社经典阅读
基于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2020/10/18
2020/10/18
反 思
2020/10/18
……
知识梳理——能力?
2020/10/18
《月亮和六便士》情境与任务
学校语文老师推荐学生阅读毛姆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遭到了部分家长的强烈 反对,认为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就是一个十 足的“人渣”。(情境)
让我们一起阅读、思考,向家长或老 师提出合理的建议。(任务)
2020/10/18
《小词大雅》情境与任务
古典诗词有如神山,隐约在海阔天遥、苍波远处, 普通读者只知其美而不知其何以为美,欲窥神山面目而 苦无路径。(情境)
2020/10/18
坚守:让阅读真实发生
序号 项目名称
简要说明
1 阅读习惯 制定并执行阅读计划,圈点勾画,摘抄整理,疑问记录
2 问题探讨 归类整理阅读疑问,梳理值得探究的真问题
3
互助合作
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组建合作小组,共同完成有一定 难度的研读内容
在班刊、博客、微信公众号,以及附中杂志《树人》《
2020/10/18
情境任务的设计
原则:整体性、真实性、激发性、适切性
避免:零碎、虚假、僵化、艰深……
2020/10/18
《三国演义》情境与任务
作家方英文有一篇文章《谁“一号人 物”》,提出《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诸 葛亮谁是小说中的一号人物的问题。(情境) 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谁才是《三国 演义》的“一号人物”?(任务)
为什么选这三本书籍?
阶 段 性
经 典 性
普 适 性
磁 场 效 应
2020/10/18
个——群——类——自由
四
安东尼·伯吉斯
乔治·奥威尔
我
面
奔
八
方
V·S·奈保尔
向
格雷厄姆·格林
四
奔
向
张爱玲
毛姆
马原
面 八
我
方
白先勇
王朔
真实深刻地揭露人性邪恶阴暗的一面,直接、不带修饰地讲故事的能力,冷静客观的叙述态度,多重意蕴的对话, 大段独白、议论的写法,对现世道德伦理的批判,对“人”的探索,对生命的重构……
2.利用回目、赞诗、注释、评注、书序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 作品背景、相关评价及论述等资料,探寻以文学视角鉴赏《三国演义》 的方法,进一步拓宽小说阅读的视野,建构丰富而有效的小说深度阅 读路径。
3.通过评选“一号人物”,从《三国演义》的故事、人物、场景、 语言等方面入手,感受、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了解 古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研讨小说的艺术价值,理解小说蕴含的中国 文化精神。
“仿佛神山如可见”是叶嘉莹先生的词句,她学贯 中西,是当代诗词大家。《小词大雅》是叶嘉莹先生的 演讲实录。这本书举例丰富、说理恺切,借着叶嘉莹先 生的指点,读者可以一窥“神山”的奥妙。将你领略到 的奥妙凝结成简洁的文字,编写《小词大雅》简书。 (任务)
2020/10/18
活动的设计
原则:语文性、逻辑性、可操作性
2020/10/18
序号
内容
标准 分值 得分
月
亮
1
基于新课标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小兵 2019.7
探索,在路上
我们一直在路上:
①模糊的“方向时代” ②清晰的“书单时代” ③具体的“导读时代” ④系统的“课程时代” ⑤融通的“全科阅读时代”
一只笼子在寻找一只鸟。
构建一个集“规定阅读”与“自主阅读”于一体的阅读体系,规定作品以贴近并适 合学生为主要原则,形成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