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方标准 苦荞茶》编制说明
HACCP在苦荞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HACCP在苦荞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作者:宋永平张克勇谢鹏燕郭敏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24期摘要:研究了HACCP体系在苦荞茶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把苦荞茶的加工过程做了危害分析,得出了原料采购、筛选分级、浸泡、蒸煮、干燥熟化灭菌、脱壳、包装、成品入库8个环节为关键控制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纠偏措施,制定了详细的HACCP计划。
关键词:苦荞茶;食品安全;HACCP;应用中图分类号:S5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4-4869-03荞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的高山地带。
随着对荞麦中功能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荞麦在保健食品和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1]。
它富含黄酮类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疗效显著。
因此被认为是集营养、保健、医疗等多重功效为一体的具有极大开发价值的粮食作物[2-4]。
20世纪80年代,HACCP的概念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
现在HACCP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商检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政策,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程序,而必须建立在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础上[5]。
GMP和SSOP 二者共同确保HACCP的有效实施。
HACCP已经是世界上公认的能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控制体系,因此,把HACCP体系引入到苦荞茶加工企业的自量控制中,运用其理论,分析苦荞茶的加工过程,制作危害分析表,得到关键控制点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将危害降低或者消除,达到企业生产的目的,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6-8]。
1 苦荞茶加工程序食品加工流程图是对食品加工过程的一个清晰阐述。
对于建立危害分析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苦荞茶的加工过程一般来说是单向的,可以制作涉及原料采购、浸泡、蒸煮、脱壳、色选、包装等一系列环节的加工流程(图1)。
2 加工过程危害分析所谓的食品危害是指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因素的集合。
QGXF0002S2021沈阳谷香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荞麦茶

QGXF0002S2021沈阳谷香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荞麦茶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部分安全性指标参照DB11/ 505《代用茶卫生要求》制定。
本标准由沈阳谷香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刘永厚,周恩海、刘丹。
本标准于2020年06月01日首次公布。
Q/GXF 0002S—2020荞麦茶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荞麦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荞麦为原料经选别、热处理(膨化和焙炒)、粉碎和拼配等加工工艺制成的荞麦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15 粮食卫生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代用茶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治理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食品标识治理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荞麦茶是以荞麦为原料,通过选别在一定温度和时刻条件下进行热处理,以达到改善荞麦粉层结构并提高香气,增加浸出性和适口性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碎状代茶饮品。
五谷杂粮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说明
XX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谷杂粮,是以大包装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经分装制成的小包装非即食五谷杂粮产品。
为评定产品质量和产品上市销售依据的需要,本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Q/JGFS 0001S-2022)。
本标准的技术指标、参数,是依据本产品的特征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来制定的。
1.感官要求:依据本产品的特征和配料制定。
2.理化指标:水分、杂质根据产品特征及配料制定,污染物指标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制定,铅指标严于GB 2762的规定,真菌毒素指标依据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制定,农药残留指标依据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制定,有毒有害菌类、植物种子限量依据GB 27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制定。
3.微生物指标:本产品非即食,不制定微生物指标。
4.食品添加剂:依据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制定。
本标准结构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特此说明。
XX食品有限公司
2022年12月08日。
《调味茶》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Q/ZKSW 0001S-2022《调味茶》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1、目的
XX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调味茶,以茶叶为主要原料,金线莲、重瓣红玫瑰、胎菊、茉莉花、桂花、橘皮、红枣、枸杞、牛蒡根、陈皮、灵芝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辅料,经拣剔或不拣剔、过筛或不过筛、拼配、干燥或不干燥、用过滤材料或非过滤材料包装等工序制作而成的调味茶系列,用沸水冲泡或者浸泡即可饮用。
鉴于目前尚无与本产品完全对应的食品质量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福建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化文件()作为企业组织生产和交货验收的依据。
2、标准主要内容制订依据
本标准中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根据产品的特征参照GH/T 1247《调味茶》进行制定,食品安全限量指标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制定,其中铅(以Pb 计)(mg/kg)≤2.0mg/kg严于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
净含量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令(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参照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3、标准编写表述的依据
本标准的编写方法和格式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XX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06月10日。
苦荞茶企业标准2012

Q/JHQxxxxxx富硒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JHQ 0001S-2012代用茶苦荞茶2012-09-10发布2012-10-30 实施xxxxxxxx富硒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Q/JHQ 0001S-2012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技术要求 (2)5 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2)6 试验方法 (2)7 检验规则 (3)8 标签、标志 (4)9 包装、运输和贮存 (4)Q/JHQ 0001S-2012前言本标准编写的格式、结构和内容均按GB/T 1.1-2009而编辑的。
本标准由xxxxxxx富硒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xxxxxxxx富硒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Q/JHQ 0001S-2012代用茶苦荞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苦荞茶)的技术要求、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可食用的植物果实苦荞麦为原料,经原料挑拣、干燥、过筛、包装等工序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140-2012 绿色食品代用茶DB11/505 -2007 代用茶卫生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4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11 食品中总砷和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有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 8302 茶取样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 10458 荞麦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3.1代用茶根据国家农业部标准NY/T2140-2012《绿色食品代用茶》定义,选用可食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分为叶类、花类、果类和混合类。
苦荞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苦荞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苦荞茶的原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苦荞米为原料,辅以枸杞、黄精、酸枣仁、大枣、桂圆、玫瑰、山药、葛根的水提液,拌匀、炒制、包装等工序而制成的经冲泡方式饮用的苦荞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835 干制红枣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规则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T 16325 干果食品卫生标准GB/T 18672 枸杞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NY/T 1295 荞麦及其制品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Q/GWLY 0002S 荞麦米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产品分类按配方不同分为:3.1黄精苦荞茶:黄精、枸杞、葛根、苦荞米3.2枣仁苦荞茶:枣仁、枸杞、山药、茯苓、苦荞米3.3玫瑰苦荞茶:玫瑰、桂圆、红枣、苦荞米3.4清香苦荞茶:苦荞米4 技术要求4.1 原料和辅料4.1.1 原料荞麦米:应符合Q/GWLY 0002S的规定。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苦荞茶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苦荞茶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混合或不混合、成型或不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3产品分类按原料分为原味苦荞茶、调配苦荞茶。
按加工工艺将原味苦荞茶分为原麦苦荞茶和成型苦荞茶,调配苦荞茶分为调配原麦苦荞茶、调配成型苦荞茶。
3.1 原味苦荞茶以苦荞麦为原料,经前处理、成型或不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分为原麦苦荞茶和成型苦荞茶。
3.1.1原麦苦荞茶以苦荞麦为原料,经前处理、脱壳、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3.1.2成型苦荞茶以苦荞麦为原料,经前处理、分层制粉、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3.2 调配苦荞茶以80%以上苦荞麦为原料,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成型或不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分为调配原麦苦荞茶和调配成型苦荞茶。
3.2.1调配原麦苦荞茶以80%以上苦荞麦为原料,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脱壳、混合、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3.2.2调配成型苦荞茶以80%以上苦荞麦为原料,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分层制粉、成型、混合、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产品。
4技术要求4.1原辅料要求4.1.1原料应符合GB/T 10458、GB 2761、GB 2762、GB 2763的规定。
4.1.2可食用植物辅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4.1.3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
4.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4.3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4.4其他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 规定。
4.5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 规定。
四川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苦荞茶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苦荞茶》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苦荞茶》的起草任务来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
(项目编号:)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西昌航飞苦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西昌学院“四川苦荞麦”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西昌阳光尚品苦荞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环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三匠苦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梅、肖诗明、乔秀明、曾凡骏、景明亮、肖全伟、强宇、史碧波、郭艳、陈代伟、万渝平、黄红、王和兵、邓正中、张先伦。
(二)简要起草过程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始于2015年1月,由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牵头,并联合其他标准起草单位组成起草小组。
本标准严格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
起草小组根据拟定的工作进度,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基础标准和各企业苦荞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及技术资料,深入相关生产企业调研,了解和熟悉苦荞茶生产工艺及流程,通过调研和研讨,确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苦荞茶定义;同时,收集相关企业苦荞茶样品进行品评和检测,并汇总了我院自2007年以来承检的苦荞茶样品的检测数据,通过对上述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参考各企业苦荞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确定了标准拟制定的各项指标限值。
在上述各项工作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形成了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一致。
本标准为食品安全产品标准,其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标签等相关要求严格遵循并直接引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未出现重大意见分岐。
标准草案向食品监管及检验机构征求意见进行文字描述修改,后经专家评审,按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最新格式进行了修改,并限定苦荞茶中辅料的添加比例,调整了铅限量。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本标准制定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及其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采纳适用指标,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苦荞茶》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苦荞茶》的起草任务来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
(项目编号:)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西昌航飞苦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西昌学院“四川苦荞麦”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西昌阳光尚品苦荞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环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三匠苦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梅、肖诗明、乔秀明、曾凡骏、景明亮、肖全伟、强宇、史碧波、郭艳、陈代伟、万渝平、黄红、王和兵、邓正中、张先伦。
(二)简要起草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始于2015年1月,由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牵头,并联合其他标准起草单位组成起草小组。
本标准严格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
起草小组根据拟定的工作进度,查阅、收集国内外相关基础标准和各企业苦荞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及技术资料,深入相关生产企业调研,了解和熟悉苦荞茶生产工艺及流程,通过调研和研讨,确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苦荞茶定义;同时,收集相关企业苦荞茶样品进行品评和检测,并汇总了我院自2007年以来承检的苦荞茶样品的检测数据,通过对上述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参考各企业苦荞茶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确定了标准拟制定的各项指标限值。
在上述各项工作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形成了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一致。
本标准为食品安全产品标准,其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食品添加剂、标签等相关要求严格遵循并直接引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编写过程中未出现重大意见分岐。
标准草案向食品监管及检验机构征求意见进行文字描述修改,后经专家评审,按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最新格式进行了修改,并限定苦荞茶中辅料的添加比例,调整了铅限量。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
本标准制定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及其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采纳适用指标,注重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确定各项技术内容的依据
(一)适用范围:
根据我省苦荞茶产品生产工艺,对苦荞茶的适用范围定义如下:
以苦荞麦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可食用植物辅料,经前处理、混合或不混合、成型或不成型、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苦荞代用茶。
按原料及加工工艺分为原味苦荞茶和调配苦荞茶。
(二)产品分类
考虑苦荞茶产品既保留其特有风味及黄酮的生理功效基础上,又能不断创新发展的多样性,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因此标准中对苦荞茶进行了分类,并在产品分类中制定了调配苦荞茶中的苦荞麦在80%以上的要求。
(三)技术要求
直接引用及参照的相关标准见表1。
1. 感官要求
采用直观方法了解产品质量。
通过目测、鼻嗅、口尝方式评定苦荞茶的品质,感官指标要求达到:具有产品应有的状态和色泽,按1:30沸水冲泡3分钟后,汤色呈浅黄色或黄绿色,汤汁清亮,具有苦荞茶特有的香味和滋味(或兼有添加的其他可食用植物辅料香味和滋味),无异味,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2. 相关理化指标
(1)水分限量
由于苦荞茶贮存期较长,为保持其感官风味和产品品质,防止在产品保质期内变质,因此将水分限量列入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范围。
汇总212份样品检测结果,其中185份样品水分含量≤5 g/100g,25份样品水分含量>5~10 g/100g,2份样品水分含量>10 g/100g。
综合上述统计结果,将水分限量设定为≤10.0 g/100g。
(2)总黄酮含量
苦荞中总黄酮的主要成份是芦丁,又名维生素P。
其主要功效是: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气提神、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等,而芦丁在其它谷物中几乎没有,其作为苦荞茶的特征成分,也是消费者购买该类食品时重点关注的成分,因此制定了苦荞茶的总黄酮含量低限要求。
汇总119份样品检测结果(以干基计),有114批次样品总黄酮含量≥1 g/100g,有5批次样品总黄酮含量<1 g/100g,总黄酮含量低于1 g/100g样品中配料添加有荷叶的调配苦荞茶样品总黄酮含量为0.7 g/100g,在总黄酮含量≥2 g/100g的60批次样品中,有8批次标识有造粒字样的苦荞茶其总黄酮含量均大于2 g/100g 。
黄酮(芦丁)在苦荞中的分布呈现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在整体植株中黄酮(芦
丁)含量的高低顺序为花>茎或叶>种子(苦荞麦),而对于苦荞麦,黄酮(芦丁)含量呈现麸皮>外层粉>芯粉的分布特征,同时由历年数据统计可知:苦荞芯粉、苦荞统粉、苦荞麸皮中黄酮(芦丁)含量分别为0.2-0.5g/100g、1.3-2.2g/100g、3.0-4.9g/100g,印证了此分布特征。
因此,去壳后仅采用籽粒加工而成的原麦苦荞茶其总黄酮的含量相对较低;而保留了麸皮经分层制粉、配料、成型加工而成的造粒成型苦荞茶,其麸皮在产品中的占比提高,而心粉的占比相应降低,整体而言产品中总黄酮(芦丁)的含量相对较高。
上述汇总的检测结果也印证了采用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苦荞茶,其总黄酮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在干基样品中,将原麦苦荞茶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指标值设定为≥0.8 g/100g,成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指标值设定为≥2.0 g/100g。
此外,在最大限度保留苦荞茶特有风味及黄酮的生理功效的基础上,考虑调配苦荞茶发展的多样性,将调配原麦苦荞茶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指标值设定为≥0.5 g/100g,调配成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指标值设定为≥1.5 g/100g。
3. 真菌毒素限量
167份样品黄曲霉毒素B1检测结果均小于5.0ug/kg。
参照GB 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谷物及其制品,将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定为≤5.0μg/k g。
表2 GB 2761中谷物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B
其他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规定。
4. 污染物限量
(1)铅
汇总267份样品铅检测结果,其中150份样品铅含量<1mg/kg,16份样品铅含量1mg/kg~2 mg/kg,1份样品铅含量为2.3 mg/kg。
考虑苦荞茶作为冲泡饮品,食用方式与茶叶相似,均为冲泡后饮水,每天的冲泡量不大,且调配苦荞茶添加了其他可食用植物辅料,因此参照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将原味苦荞茶铅限量值设定为≤1.0mg/kg,调配苦荞茶限量值设定为≤2.0mg/kg。
(2)镉
汇总153批次样品镉检测结果,其中27份样品镉含量<0.1mg/kg,106份样品镉含量0.1mg/kg~0.2 mg/kg,9份样品镉含量0.3 mg/kg。
苦荞茶的食用方式为冲泡饮水,且调配苦荞茶添加有其他可食用植物辅料,参照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香菇、花生等,将镉限量设定为≤0.5mg/kg。
(3)砷
汇总163份样品砷检测结果,结果均小于0.1mg/kg。
苦荞茶的食用方式与茶叶类似,因此对砷不作限量要求。
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规定。
5. 农药残留限量
按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及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告执行。
6.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7.生产加工过程和卫生要求
应符合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的规定。
四、标志、标签
预包装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同时为防止非单一苦荞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与以单一苦荞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在食品名称上产生混淆,因此增加了配料中添加有其他可食用植物辅料的,应标明“调配原麦苦荞茶”、“调配成型苦荞茶”的要求。
五、其他说明:
1、该产品不属于开袋即食类产品,按照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微生物限量》适用范围,不需检测致病菌。
2、由于该产品为冲泡饮用,按照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可不标示营养标签,但如企业声称营养功能或成分,则必须按照该标准规定标示营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