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弘扬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弘扬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03
中国航天科技人员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第 一枚火箭——“两弹一星”。
04
在这个阶段,中国航天事业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 科研队伍和基础设施。
探索阶段(1971-1990年)
总结词:稳步发展,成果显著
输标02入题
中国航天事业在探索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果,成功研制 出多种卫星、火箭和导弹,实现了从地球轨道到月球 轨道的跨越。
03
中国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定义
航天精神是指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宇宙 、发展航天事业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 特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是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精神包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 于登攀等核心要素,体现了中国航天 人的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
航天精神内涵
热爱祖国
中国航天人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无私奉献
中国航天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航 天事业的发展不惜付出巨大的个人牺牲。
自力更生
中国航天人在面对技术封锁和外部打压时,坚定 走自主创新之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艰苦奋斗
中国航天人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顽强的毅 力和拼搏的精神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
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航天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中国与多个国家开展了航天合作项目,共同 推进深空探测和科学研究。同时,中国也在国际航天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航天技术的应用在 通讯、导航、气象预报、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 时,航天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表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表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表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进程表一、探月计划阶段- 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实现中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

-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实现着陆月球并返回地球的双向探测任务。

二、载人航天计划阶段-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

- 1999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使用“神舟一号”飞船,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的国家。

-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首次载人太空行走。

-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双人飞行。

-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首次舱外活动任务。

-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实现首次自主交会对接任务,并且用于女性宇航员首次飞行任务。

- 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实现太空教室任务并成功回收宇航员,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空间教育活动的国家。

三、空间实验室阶段- 2011年: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实现中国首次空间实验室任务。

- 2016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并与神舟十一号飞船进行成功对接,实现首个短期和长期载人飞行任务。

四、火箭技术和卫星工程发展阶段-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期:针对国内空间通讯、广播、气象等领域需求,中国开始开展卫星工程任务。

- 199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并使用液态火箭发射技术,成功发射轨道卫星。

- 2000年代:中国开始研发并使用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并实现多种类型卫星发射任务。

- 2015年:中国成功搭载空间站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并实现首个货物供给任务。

五、未来计划以及前景展望- 2020年代起:中国将会开展空间站建设任务,进行空间科学,物理和技术实验,为未来深度空间探索和太空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 长期目标:中国计划在2045年前将载人登陆火星,并进一步深入开发空间资源和探索深度宇宙。

我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我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我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一、引言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

我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对我国航天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介绍。

二、初创时期(1956-1970)在我国航天初创时期,由于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我国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进行研究和开发。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第一所专门从事航空与航天研究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随后,在1960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推进剂研究所,开始着手推进剂的自行研制工作。

1960年代初,中国决定自行开展卫星技术研究,并于1965年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的卫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迈向宇宙(1971-2000)进入20世纪70年代,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971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通信卫星时代。

在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研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并于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实践一号。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的通信、气象、科学实验等各类卫星,并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运载火箭技术。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载人航天器——神舟一号。

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随后,在2003年和2005年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两次载人飞行任务,为我国未来开展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航天强国的崛起(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并在2013年成功实施了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的月球探测任务。

这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施月球探测任务的国家。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历程
载人航天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1. 初期探索: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航天技术研究。

1956年,我国成立了航天委员会,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起步
阶段的开始。

2. 卫星发射: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重要突破。

随后,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卫星,实现了对地球近空间环境的观测与探测。

3. 载人航天: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
五号,并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4. 空间实验室:2011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并成功完成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自动与手动交会对接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室工程的启动和建设。

5. 智慧太空站:我国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具有独立运行能
力的中国空间站,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新里程碑。

空间站的建设将为我国未来的太空探索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我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主要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
天员的培养和选拔,以及航天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太空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强国之器中国航天发展的过程与成就

强国之器中国航天发展的过程与成就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 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进行了环绕地球的飞行。
2000年,中国加入《外太空 物体所造成的损害的国际责 任公约》,表明中国在航天 领域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
创新阶段(2001-至今)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 舟五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
产学研结合
02
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航天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整体竞 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合作与交流,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 国际影响力。
开放共赢
开放发展
01
中国航天事业秉持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享航天发展成果。
互利共赢
02
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全球航天事业共同发展。
强国之器中国航天发展的过程与 成就
目 录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成就 • 中国航天发展特点与经验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 中国航天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6-1970年)
01
总结词:初步探索,技术积累
02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03
1960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火箭——“两弹一星”中的“一弹 ”,标志着中国开始具备发射卫星的能力。
04
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为后续的航天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技术支持。
探索阶段(1971-1990年)
01 02 03 04
总结词:稳步发展,空间探索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为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发展简史

月球探测工程
总结词
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深空探测的重要里程碑,它推动了我国在月球科学、深空探测等领 域的发展。
详细描述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始于2004年,先后成功实施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 任务。这些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和科学研究,获取了大量有关月球的数据和 样本,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同时,月球探测工程也推动了我国在深
卫星技术
通信卫星
中国已成功发射多颗通信卫星, 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可靠的通信 服务,尤其在偏远地区和海洋应
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导航卫星
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已逐渐覆盖全球,为用户提供 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增强了 国家在导航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遥感卫星
中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发展,通 过高分辨率卫星图像为国家资源 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有
卫星等。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 天工程二期计划,目标是建立
永久性空间站。
1999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一号无人飞船,标志着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 二号无人飞船,进一步验证了 载人航天技术。
创新发展阶段(2000-至今)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标志着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辉煌的太空征程中国航天 发展简史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重大事件 •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 中国航天未来展望
01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6-1965年)
01
02
03
04
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式 起步,成立了第一个航天研究 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描述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描述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描述
摘要:
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人造卫星的发射
2.返回式卫星的发射
3.载人飞船的研制
4.探月工程
正文: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描述
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我国在航空和火箭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1956 年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同年10 月8 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也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始。

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人造卫星的发射
1970 年4 月24 日,我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11 月26 日,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 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返回式卫星的发射
1992 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 世纪末期至21 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 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船成功发射。

2003 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3.载人飞船的研制
2007 年,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月球表面神秘面纱,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

至此,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包括人造卫星、返回式卫星、载人飞船和探月工程等。

综上所述,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辛探索和努力奋斗。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

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
第一次人造卫星发射(1970):中国的航天事业在1970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这一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神舟一号载人飞船(1999):中国的航天事业在1999年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月球探测(2024):中国在2024年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了中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任务。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了“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月球探测经验。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956至今):中国的航天事业离不开可靠的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就是中国最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从1956年首次发射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支撑。

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2024至今):中国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于2024年首次发射,成功进行了多次空间交会对接的任务。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了“天宫二号”、“天舟一号”等任务,为未来建设空间站打下了坚实基础。

商业航天发展(2024至今):中国的航天事业正逐渐向商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的商业航天公司如长征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已经开始承接国内外的商业航天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75-2008)1956年2月,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年至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8年,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成立了“581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

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火箭飞了八公里。

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至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1966年6月30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8年。

1971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20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

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

1989年1月,“长二捆二号E火箭”正式开工。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时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0年9月,中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一号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18时23分,中国第一枚120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

1992年3月22日,西昌,中国“长二捆”火箭发射澳大利亚“澳星”卫星(美国制造)时失败。

1992年8月14日7时12分,西昌,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顺利起飞,成功地把美国研制的澳大利亚“澳赛特B1”(澳星)通信卫星入预定轨道。

1994年2月22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

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7年6月,以东方红二号甲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05度的赤道上空。

这一成就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发射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1999年5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经过改进的风云一号气象应用卫星。

1999年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0年9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1星发射成功,此后,又分别发射成功02星和03星,其分辨率比资源一号系列卫星更高,而且形成了三星联网,表明我国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0年10月和12月,两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相继定点于东经140度和东经80度赤道上空。

2000年11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发布《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近远期目标。

2001年1月10日至16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二号无人试验飞船。

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7天,环绕地球108圈,并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

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002年3月25日至4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三号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三号顺利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为中国今后的载人航天测控和管理打下了基础。

2002年5月,中国发射成功了第一颗海洋水色水温监测卫星——海洋一号卫星。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5月25日,北斗一号导航系统的第三颗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初步形成了第一个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进入工程研制阶段,计划2007年实施我国第一次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任务。

2005年10月12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2人(费俊龙、聂海胜)5天飞行试验。

2006年4月,中国发射成功了中国首颗微波遥感卫星——遥感卫星一号等。

2007年10月24日18点06分,中国将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标志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新的一步。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

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