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与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探究

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探究

水灌 溉设 备的开发 , 但 由于条件有 限, 科研投入 不高 , 设备 和
技术不够先进 , 还有一定局 限性 , 并 没有大面积推广。
第三 阶段 : 2 0世纪 9 O年代 ,我国北方地 区遭受 天灾 , 连
2 设施 农业 节水 灌溉 的现状
我国现有 的 9 0万 h m 温室大棚 ,主要种植 各种 时令蔬
Ab s t r a c t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f a c i l i t i e s f o r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w a t e r s a v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发展革新 ,逐渐使用 钢筋焊合衍架 和装配式骨架取代原有 的
竹 木骨架 , 减 少造 价 , 节约能源 。塑料大棚和 日光温室都是单 栋 结构 , 空间小 , 不利于大型机械的操作 , 生产规模受 限 , 不能 保 证产 品质量 , 因此从 1 9 8 0年 到 1 9 9 5 年 之间 , 我 国不断从 国 外引进 大型温室 , 国内也在 不断建造 大型温室 , 可效果不能令 人满意。1 9 9 5年我 国引进 了成套 塑料温室设备 , 取得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到 目前为止 ,我国建有约 4 0 0 0 0 O h m z 的塑料大 棚, 在技术创新 和发展方 面取得较好 的成绩 , 但和 国际先进水
De v e l o p me nt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s t r a t e g i e s o f wa t e r — — 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 惹” 的 祸 !我 国 农 业 出路 何 在 ? 现在的 4 0 %提 高 到 8 0 %以 上 , 的 1 1 %一 1 2 %, 而 喷 灌 面 积 却 迅
如何 实 现可 持续 发展 ? 答 案 是 要 则 可 大 大 缓 解 农 业 缺 水 状 况 , 保 速 增 长 。 近 3 0年 喷 灌 面 积 占灌 大力 发展 节水 灌 溉 , 大 幅 度 提 高 持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 我 国农业 用水 效率 , 保 持 农 业 持 溉 面 积 的 比例 由 2 5 . 5 %增 加 到


我 国农 业 一方 面 严 重缺 水 , 程 院院 士 曾德超 指 出 , 作 物 生 长
以色列 的 国土面 积很 小 , 南
另 一 方面 用水 却浪 费惊 人 。 我 国 活 动 根 区 深 度 , 在 不 同 的 生 长 期 北 长 4 7 0 k m,东 西 最 宽处 1 3 5 k m。
编§ 基 疆 j - 。 j 节 水 灌 溉 发 展 研 究
口 李 晓 勇 秦 海 生
水 是 生命 之源 , 缺 水 困扰 着 溉 4 . 3 8亿 亩 , 其 中喷 灌 、 微灌 、 就 是 节 水灌 溉 的 理论 基 础 。 农业。 为 了 改 变 农 业 靠 天 吃 饭 的 低 压 管 道 输 水 等 高 效 节 水 灌 溉 现状 ,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 特 别 是 面 积 1 . 8 7亿 亩 ) , 灌溉 用 水缺 口 气 壮 山河 的水利 建设 , 取 得 了 举

二 、 国外 农 业 节 水 灌 溉
世 界 一 些 节 水 灌 溉 技 术 发
改 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 人 民 开 展 了 3 0 0多 亿 立 方 米 。但 农 业 用 水 有 经 验 半 左 右 在 输 送 过 程 中损 失 掉 , 世 瞩 目 的 巨 大 成 就 。 但 人 多 水 进 入 田 间 的 水 又 有 一 半 采 取 大 达 的 国家 ,从 本 国 国 情 出 发 , 因 少、 水 资 源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是 我 国 水 漫 灌 而 渗 漏 、 蒸发损失 , 真 正 地 制 宜 进 行 节 水 技 术 的 研 究 与 的 基 本 国情 水 情 。 洪 涝 灾 害 频 繁 被 有 效 利 用 的 水 只 占 用 水 量 的 应用 , 成就 卓著 , 可 司借 鉴 。 0 % 。 由 于 水 资 源 利 用 率 仍 然 是 中华 民族 的 心 腹 大 患 , 水 不 足 4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论文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论文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探讨摘要: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而节水灌溉规划是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灌溉规划,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设计灌溉工程的布局,实现农田水利的节水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节水灌溉;设计中图分类号: s6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用水产生影响,抓好农业节水,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本文就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进行阐述,从而为我国农业节水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我国当前的水利灌溉现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尤其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由当地的人们自己建造的,因此不免存在种种问题。

标准低、配套不健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就在所难免。

进而造成了农田水利工程中出现设备老化失修、效益下降,难以为继的现象。

水田节水灌溉的现状: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节水灌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方面,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由于发展节水灌溉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还在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力度进行投入。

二、节水灌溉的优点水田节水灌溉的作用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改善水质。

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三、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要想节约用水其关键是对中间运输水环节中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1)渠道防渗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为渠道输水。

传统模式下的土渠输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及技术创新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及技术创新

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及技术创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也日益重视节水灌溉和技术创新,以满足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提高农田水土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节水灌溉的意义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水资源的矛盾不断加剧,国内水资源缺乏加剧,农业用水的需求越来越紧张。

为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关系,不得不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引导农业生产发展向着水资源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方向发展。

如何实现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节水灌溉是一种水资源利用效益比较高的灌溉方法,其目的是在尽量满足作物生长需水的同时,减少农业用水量和灌溉水排放量,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所产生的土壤盐渍化、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和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协调发展,是农田水利建设中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二、节水灌溉的途径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1、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是实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基础,通过改良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引进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的效率和灌溉精度,减少水分流失和浪费,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如: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微喷灌技术、雨水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在较小面积上实现较高的农作物产量,降低了灌溉水耗、肥料浪费等问题,也提高了耕地的利用效益。

2、建设灌溉田为了节约水资源,加强我们的灌溉管理,建设灌溉田,对水源、水路、水文、环境等省水节水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实现灌溉的节水优化。

灌溉田按照需水量的大小不同的段来分级设计、施工和管理,有效控制灌溉水量。

如:构建市、县、乡结合的水稻田节水灌溉网络,建设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关键程度采用时段灌溉方式,实现径流梯级培育等。

这些对于推动灌区节水灌溉有着积极的意义。

3、加强水利设施巡查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与时俱进地管理水利设施,是节约水资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农业节水灌溉与发展

农业节水灌溉与发展

浅谈农业节水灌溉与发展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维系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因素。

而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农业节约水灌溉技术仍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利用。

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设计,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以更好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节水灌溉;管理体制;措施;管理中图分类号: tu99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下和溉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

一、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

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

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

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

(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

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二、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1、节水灌溉面积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9.28亿亩,有效灌溉面积8.48亿亩,非耕地上灌溉面积0.80亿亩。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论文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发展节约经济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有着重大意义。

基于此,就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相关分析。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需求在不断增加。

水在农业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用水量在不断增加。

就目前来看,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此,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以技术为依托,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人民的温饱才能得到解决。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农业对水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就目前来看,农业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农业灌溉中发展节水灌溉有着重大意义。

随着人们对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虽然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许多地方的灌溉大多比较传统,缺乏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2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2.1渠道防渗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防渗作为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还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提高输水能力。

在渠道防渗中,所采用的材料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能,常用的材料是混凝土、砌砖、砌石、沥青等。

在农田水利中,采用防渗措施后,渠道渗漏损失可以减少50%~90%。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应当选用U型砼渠,通过U型砼渠,不仅可以改善输水流量,同时还可以减少水断面,保证节水灌溉效率。

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论文

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论文

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论文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论文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进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也逐渐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是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节水增产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分析了我国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阐述了在我国发展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必要性,这将对节约用水、提高作物产量,促进我国现代化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4,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据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浪费,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用水矛盾更加凸显。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张,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1]。

喷灌法、微灌法、渗灌法等,都是为解决水资源不足、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高效节水措施[2-3]。

然而与节水农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喷灌、滴灌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极低,且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高,这与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形势不相适应。

1 国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智能化灌溉是为了能更加高效的利用水资源,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目标,把生物学、人工智能、微电子等多种高新技术结合到节水灌溉技术中,按照不同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进行不同水量的灌溉。

其中智能化灌溉控制器是智能灌溉的核心,能根据降雨量、当前温度、历史用水情况,以及土壤含水量等要素,自动调整灌溉运行时间[4]。

随着现代工业向农业的渗透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国外的设施农业也不断地向智能化方向发展[5]。

雨鸟公司、摩托罗拉等几家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研制了智能化中央计算机灌溉控制系统,并且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飞速发展,该系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国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加上他们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灌溉控制的自动化管理。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农田灌溉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农田灌溉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农田灌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灌溉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良好的水利设施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灌溉的效果,还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展开讨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农田灌溉的关系。

一、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农村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良好的水利设施可以解决农田灌溉的需求,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供给村民饮水和农业生产中的其他用水需求。

此外,水利设施还可以防治水患,保护农田免受水害破坏,确保农作物安全生长。

因此,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农田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农田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农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生长发育,而农田灌溉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田灌溉还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干旱或洪涝等极端气候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因此,农田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影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农田灌溉的因素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灌溉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是影响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灌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区地势复杂、地貌险峻,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灌溉难度较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农田灌溉的发展。

其次,政府支持是促进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灌溉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灌溉的发展。

此外,农民的意识和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灌溉的关键因素。

农民应加强对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灌溉的认识,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农田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的途径为了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应采取多种途径。

首先,加大财政投入是关键。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增加项目资金,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水灌溉与设施农业发展技术研究
1节水灌溉的现实作用
制定促进节水的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推广节水灌溉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解决农业干旱缺水
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用水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呈下降趋势,而农业灌溉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

解决农业缺水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在全国范围内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节水灌溉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增产和增收。

喷灌和微灌具有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保土保肥、调节田间小气候、提高地温等显著特点。

国内外实践表明,喷灌一般比地面灌增产20%~30%,滴灌增产40%。

这样大的增产幅度,利用其他的农业增产措施是难以实现的。

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玉米喷灌一般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kg,好的可达15000kg。

1.3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发展节水灌溉可以节省渠道和畦埂的占地,使粮田变成无埂、无渠、无沟的“三无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缩短灌溉周期,减少灌溉用水。

喷灌和微灌不需要平整土地,大大减轻了农田建设的工作量,节省了灌溉用工,实现了大面积的平播,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做到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割,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

1.4扩大国内需求
发展节水灌溉,需要大量的节水灌溉设备、各种管材及水泥钢筋等建材。

对于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带动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1.5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由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希望农田灌溉越省事越好。

“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产品品种、内在质量、外观、上市时间等等,对灌溉提出了"精细"的要求。

即灌水位置、灌水时间、灌水数量、灌水成分(作物生长所需各种微量元素及营养)等,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墒情进行自动监控,科学管理。

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以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打药,带来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6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还会下降。

新增的供水量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

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比重一般为总用水量的50%左右。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80%以上下降到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已不可逆转。

解决农业缺水的问题将主要依靠建立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

在此情况下,要使灌溉发展适应农业增长的需要,除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

发展节水灌溉可以防止因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过量引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不论从我国水资源状况或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以及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用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2节水灌溉发展重点
节水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进行灌
溉,以较少的灌水量实现较高的产出效益。

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适合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

在推广节水灌溉时,要注意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大、中、小、微相结合,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

在资源性缺水的地区,既要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又要广辟水源,开源与节流并举,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是输水过程中的节水。

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率只有5%,渠系节水的潜力最大。

因此,节水的重点应放在减少渠道输水损失上,通过采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等措施,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

二是田间灌水过程中的节水。

要积极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和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输水管道化,防渗衬砌化,大田喷灌化,果树微喷化,大棚滴灌化,管理现代化值得提倡。

三是用水管理过程中的节水。

要加强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

要加强田间用水管理,推行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

四是推广应用农业蓄水保墒耕作措施。

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用地膜覆盖,秸杆还
田和抗旱保水剂等措施,充分拦蓄天上水,优化配置地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保持利用土壤水。

3具体技术措施
喷灌,是利用管道将有压水道到灌溉地段,并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

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

常用的喷灌方式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

移动式管道喷灌除了具有一般喷灌省水、增产、省工和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等优点外,还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投资低、对田块大小和形状适应性强,一户或联户均可使用等特点,是目前较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大力推广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可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等。

轻小型机组式喷灌,可以手抬或装在手推车或拖拉机上,具有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价格较低等优点,通常用于较小地块的抗旱喷灌。

每亩投资为100~200元。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形式,是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

它比一般喷灌更节水,可增产30%以上,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并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

国产设备每亩投资一般在500~800元。

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等灌溉。

滴灌,
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毫米毛管上的孔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

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95%。

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

地下滴灌是把滴灌管埋入地下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灌溉水通过微孔渗入土壤供作物吸收。

有的地方在塑料管上隔一定距离钻一个小孔,埋入地下植物根部附近进行灌溉,群众俗称“渗灌”,地下滴满具有蒸发损失少、省水、省电、省肥、省工和增产效益显著的优点。

其特点是当管道间距较大时灌水不够均匀,在土壤渗透性很大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地方不宜使用。

每亩投资400~1000元。

膜上灌与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膜上灌。

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

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此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好。

据作物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土壤墒情和灌区输配水系统的水情进行监测,合理调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以达到既节水又增产的目的。

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建立健全
节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