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理工学院知名人物

合集下载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排名及著名校友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排名及著名校友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排名及著名校友学校名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所在位置:英国,South Kensington Campus, London SW7 2AZQS排名:17学费:15000 英镑录取率:0.22作为一个专致于理工科的大学,帝国学院在英国享有和麻省理工在美国所享有的声誉,其研究水平被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

学生总数超过10000人,海外学生约占1/5,近一项调查表明,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生的起薪为英国之最。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上的压力比较大,男生和研究生的比例都很高。

此外,学生还可以免费使用伦敦大学其他学院的设施。

帝国理工的医学院毕业生在全英国的就业率榜上一直名列榜首。

如果你认为在此环境中只有一天到晚埋头苦读的话,不妨了解一下帝国理工学生的格言:“Work hard,play hard!”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在全欧洲排第3名,在全球排第8名;其中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帝国理工学院在欧洲排第4名,在全球排第10名;生命科学专业,帝国理工学院排欧洲第3名,在全球排第9名;物理科学专业,在欧洲排第4名,在全球排第14名;临床,临床预科与卫生专业,在欧洲排第2名,在全球排第3名;教学专业方面,在欧洲排第2名,在全球排第11名;研究方面,在欧洲排第1名,在全球排第12名。

根据201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帝国理工学院在欧洲排第3名,在全球排第5名。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在过去的成员中,有14个诺贝尔奖和2个费尔兹奖得主。

著名校友(部分名单):翁文波:中国地球物理学主要奠基人。

高锟:光纤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沈元: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之一。

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玉珊:中国航空教育家和结构分析专家。

沈天珩公式

沈天珩公式

沈天珩公式沈天珩,1907年3月25日出生于上海,1936年获得美国帝国理工学院数学博士,1955年被中国科学院首批研究员。

沈天珩是中国古典数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数论》等著作。

他的“沈天珩公式”是对古典数论中的整数和定理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对欧几里得的素数分解定理和欧几里得的唯一分解定理的深入思考,他使用古典数论工具,把它发展成一个更为完善和全面的定理。

在数论学中,沈天珩公式是欧几里德唯一分解定理的推广,它指出每一个正整数可以分解成对称式:P^2 + q^2 = n,其中p和q是整数,且p > q,n给定的正整数。

换句话说,沈天珩公式把欧几里德唯一分解定理推广到更加通用的情况下,同时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定理发现方法,它改变了以往的数论研究方法,为更多的数论证明带来了新的尝试。

沈天珩公式的证明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数论的一大突破,如今也被视为必修的数论课程的重要基础知识。

此外,沈天珩公式还为很多数学家研究字符和数学结构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方法,并受到许多数学家的重视。

沈天珩公式的定义和推广是沈天珩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沈天珩公式的推广令数论有了新的发展,它使研究者们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地应用古典数论技术,研究几何体、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等问题,从而拓展数论的广度和深度。

沈天珩的成就在数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数论》不仅对中国古典数论有着重要的价值,并且影响了数学领域的发展,对今天的数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沈天珩公式也被认为是当今数论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在数学家们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广大学子学习的重要基础。

总的来说,沈天珩的公式和理论对古典数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研究字符和数学结构的方法更加的灵活,也为当今的数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现,从而让沈天珩的公式成为中国古典数论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

刘易斯·沃尔珀特(1929—2021)

刘易斯·沃尔珀特(1929—2021)

2021 6 世界科学
64
学家主要关注基因转录机制的时代,这一理论堪称具有革命性。

该理论应用范围广泛,对发育的许多方面都做了详细阐释,包括对脊椎动物胚胎和无脊椎动物胚胎的横剖面图进行规范。

20世纪90年代,刘易斯编写了《发育原理》的教材,向读者介绍相关概念。

在刘易斯的实验室里,氛围总是令人欢欣鼓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易斯本人对工作充满热忱。

刘易斯的兴趣和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发育生物学领域。

他喜欢骑自行车、打网球,积极通过广播和电视向英国的普通民众宣传科学。

他还撰写了数本科普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是基于他本人的抑郁症经历而创作的《恶性悲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名人的故事陈景润的有趣轶事

名人的故事陈景润的有趣轶事

名人的故事陈景润的有趣轶事当年,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数学奇才陈景润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这位数学奇才的人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看看关于这个名人的故事吧!名人的故事陈景润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

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

比如童年时代的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出生在一个邮局职员的家庭,刚满4岁,抗日战争开始了。

不久,日寇的狼烟烧至他的家乡福建,全家人仓皇逃入山区,孩子们进了山区学校。

父亲疲于奔波谋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母亲是一个劳碌终身的旧式家庭妇女,先后育有12个子女,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6个。

陈景润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国的老话,"中间小囡轧扁头",加上他长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欢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

在学校,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受欢迎、遭人欺负,时时无端挨人打骂。

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强,从不曲意讨饶,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觉地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

人总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孩子。

禀赋一般的孩子面对这种困境可能就此变成了行为乖张的木讷之人,但陈景润没有。

对数字、符号那种天生的热情,使得他忘却了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烦恼,一门心思地钻进了知识的宝塔,他要寻求突破,要到那里面去觅取人生的快乐。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得到发展的空间。

小小陈景润,自己对自己因材施教着。

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素材摘抄

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素材摘抄

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年素材摘抄
【最新版】
目录
1.黄大年的个人背景和成就
2.黄大年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
3.黄大年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4.黄大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原因和意义
正文
黄大年,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位充满爱国情怀的科研工作者,一位无私奉献的教育家。

他用他的智慧和坚持,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 2017 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

黄大年出生于 1958 年,广东珠海人,他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海洋地质学家和地球科学家。

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英国学习和工作的期间,他一直致力于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然而,他并没有选择留在国外发展,而是在 2009 年毅然归国,成为了吉林大学的一名教授。

黄大年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是他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重要原因。

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

”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黄大年对我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是我国这些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

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地震预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大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原因和意义,是他的爱国情怀、科研精神和对我国的贡献。

奥斯汀·安吉尔(1933—2021)

奥斯汀·安吉尔(1933—2021)

2021 8 世界科学
64
中的扩散和传导感兴趣,并先后将其应用于诸如熔盐、离子液体、离子导电玻璃和电池电解质等系统。

他的工作不仅涉及基础研究,也关注实际应用,构建了固体电解质(如离子导电玻璃)电导率的理论上限,并引领现代电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尽管从本质上说,安吉尔是一个实验主义者,但他很快意识到计算机的巨大潜力。

20世纪70年代,他和同事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熔融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初步模拟,其成果很快为计算地质学家所用。

自此,安吉尔经常参与有关玻璃性能和水特性的计算研究,以寻找实验结果背后的机制。

年,安吉尔进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安吉尔将在研究玻璃的过程中构建的理论推广到蛋白质折叠、低温保存等领域。

作为一位执着的探索者,安吉尔喜欢旅行,热衷参加会议。

他像连接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帝国理工学院知名人物

帝国理工学院知名人物

360教育集团介绍说,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又称帝国理工学院,或简称帝国理工,成立于1907年,位于英国伦敦,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成员、金砖五校之一、欧洲IDEA联盟成员,是一所享誉全球的世界顶尖高等学府,在2014/15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二。

帝国理工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其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三甲之列,并以工程、医科专业、商学而著名。

英国教育界素有“三足鼎立”说法,文科牛津,理科剑桥,而工程当属帝国理工学院。

知名人物黄纬禄: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姚桐斌: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王大珩: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翁文波:中国地球物理学主要奠基人。

梁百先:空间物理学家。

中国电离层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领域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王钦敏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陈吉宁:环境保护部部长矫勇水利部副部长谭铁牛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张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玉珊:中国航空教育家和结构分析专家。

涂长望: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温诗铸: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天从:著名冶金学家。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拉吉夫·甘地:印度总理T·H·赫胥黎:科学家和作家。

Branislav Ivkovic:政治家。

布赖恩·梅(Brian May):皇后乐团(Queen)成员,英国利物浦大学校长。

W. H. Perkin:苯胺染料的发现者。

Trevor Phillips:记者和政治家。

西蒙·辛格(Simon Singh):大众科学作家。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 G. Wells):科幻作家。

雷颂德香港著名流行曲创作人宣萱香港著名电视女艺人李治廷香港著名歌手艺人郭炳湘兄弟香港著名商人吕谭平中国联想Lenovo香港总经理Leonard Mandel物理学家, 量子光学创始人杨文采:中科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诺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 THOMSON, Sir George Paget1948年 BLACKETT, Lord Patrick Maynard Stuart1971年 GABOR, Dennis1979年 SALAM, Abdus诺贝尔化学奖1937年 HAWORTH, Sir Walter Norman1956年 HINSHELWOOD, Sir Cyril Norman1967年 PORTER, Sir George1969年 BARTON, Sir Derek1973年 WILKINSON, Sir Geoffrey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9年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1945年 FLEMING, Sir Alexander (青霉素的发现者之一) 1945年 CHAIN, Sir Ernst Boris1963年 HUXLEY, Sir Andrew Fielding1972年 PORTER, Rodney Robert菲尔兹奖得主1958年 ROTH, Klaus1986年西蒙·唐纳森(现任教员)。

大学是人类的光环和守护者——专访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院长基思.奥尼恩斯爵士

大学是人类的光环和守护者——专访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院长基思.奥尼恩斯爵士

大学是人类的光环和守护者——专访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院长基思.奥尼恩斯爵士
张鹤
【期刊名称】《世界教育信息》
【年(卷),期】2012(025)010
【摘要】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是一所走出过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位费尔兹奖获得者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

她为何能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走在国际科研的最前沿,长期名列全球大学排行榜前茅?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所国际学生比例高达50%,并与波音、中航集团、壳牌石油等国际著名公司长期合作的研究型大学,她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典范。

2012年7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院长基思·奥尼恩斯爵士(sir Keith O’Nions)受邀出席了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中英人文交流机制系列活动——与英国名校校长面对面,本刊记者在会后对基思·奥尼恩斯爵士进行了专访,深入参悟了这位全球顶级高校校长的国际化大学观。

【总页数】4页(P3-5,26)
【作者】张鹤
【作者单位】《世界教育信息》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解读国际化大都市校长领导力发展模式--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全球城市年轻领导者”项目负责人凯伦•埃奇专访
2.重访云南三村及中缅边境地区——瑞士卢塞恩大学人类学教授尤瑞格·赫尔宾(Jürg Helbling)专访
3.践行国家战略引领改革创新——专访天津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刘恩专
4.一生常思祖国恩一生常为祖国忧——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
5.再议医改市场化方向——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国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0教育集团介绍说,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又称帝国理工学院,或简称帝国理工,成立于1907年,位于英国伦敦,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成员、金砖五校之一、欧洲IDEA联盟成员,是一所享誉全球的世界顶尖高等学府,在2014/15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二。

帝国理工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其研究水平被公认为英国大学的三甲之列,并以工程、医科专业、商学而著名。

英国教育界素有“三足鼎立”说法,文科牛津,理科剑桥,而工程当属帝国理工学院。

知名人物
黄纬禄: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姚桐斌: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王大珩: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翁文波:中国地球物理学主要奠基人。

梁百先:空间物理学家。

中国电离层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领域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王钦敏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陈吉宁:环境保护部部长
矫勇水利部副部长
谭铁牛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
张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玉珊:中国航空教育家和结构分析专家。

涂长望: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温诗铸: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天从:著名冶金学家。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拉吉夫·甘地:印度总理
T·H·赫胥黎:科学家和作家。

Branislav Ivkovic:政治家。

布赖恩·梅(Brian May):皇后乐团(Queen)成员,英国利物浦大学校长。

W. H. Perkin:苯胺染料的发现者。

Trevor Phillips:记者和政治家。

西蒙·辛格(Simon Singh):大众科学作家。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 G. Wells):科幻作家。

雷颂德香港著名流行曲创作人
宣萱香港著名电视女艺人
李治廷香港著名歌手艺人
郭炳湘兄弟香港著名商人
吕谭平中国联想Lenovo香港总经理
Leonard Mandel物理学家, 量子光学创始人
杨文采:中科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诺奖得主
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7年 THOMSON, Sir George Paget
1948年 BLACKETT, Lord Patrick Maynard Stuart
1971年 GABOR, Dennis
1979年 SALAM, Abdus
诺贝尔化学奖
1937年 HAWORTH, Sir Walter Norman
1956年 HINSHELWOOD, Sir Cyril Norman
1967年 PORTER, Sir George
1969年 BARTON, Sir Derek
1973年 WILKINSON, Sir Geoffrey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9年 HOPKINS, Sir Frederick Gowland
1945年 FLEMING, Sir Alexander (青霉素的发现者之一) 1945年 CHAIN, Sir Ernst Boris
1963年 HUXLEY, Sir Andrew Fielding
1972年 PORTER, Rodney Robert
菲尔兹奖得主
1958年 ROTH, Klaus
1986年西蒙·唐纳森(现任教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