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微喷灌

合集下载

大田作物中微喷灌技术的应用

大田作物中微喷灌技术的应用

大田作物中微喷灌技术的应用一、微喷灌技术的原理微喷灌技术是一种以微型喷头对农田进行喷灌的灌溉方式,在灌溉过程中,通过微型喷头将细小的水滴均匀地喷洒在农田土壤表面,从而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微喷灌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喷头选择:微喷灌系统的喷头通常采用直径小、喷头孔眼多、喷射角度合适的微型喷头,喷灌时形成的水滴微小均匀,能够更好地覆盖农田土壤,并且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率。

2. 喷灌方式:微喷灌通常采用喷灌和滴灌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够满足作物地下根系的水分需求,又能够在喷洒水滴时减少水分的蒸发,提高利用率。

3. 喷灌控制:微喷灌系统可以通过计时控制、压力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方式,实现对喷灌水量和频率的精准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灌溉的效果。

微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节水效果好:微喷灌系统喷洒的水滴微小、均匀,能够更好地渗入土壤并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同时减少了水分的蒸发损失,从而能够显著减少农田的用水量。

2. 提高灌溉效果:微型喷头的布局合理,可以更好地覆盖农田整个作物区域,确保作物能够得到均匀的灌溉,从而保证了作物的生长状况。

4. 促进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微喷灌系统喷洒的水滴微小,能够减少土壤的侵蚀和农田面积的积水,从而有利于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

5. 适应性强:微喷灌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适应性较强,能够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大田作物中。

微喷灌技术已经在大田作物的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小麦、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中,其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小麦生长期对水分需求较大,且对水分均匀度要求较高,微喷灌技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微喷灌技术可以在不浪费水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对水稻的精准灌溉。

3. 玉米种植中的应用:玉米的灌溉需求较大,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会导致水分的浪费和土壤侵蚀,而微喷灌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节水灌溉技术6-11章

节水灌溉技术6-11章

8.3 大力推广普及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一、破除水稻深水淹灌的旧习惯,树立水稻科学 灌溉的新观念。 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察畈的水稻通气高产栽培 攻关田:水稻通气高产栽培法”就是指在高产水 稻栽培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根据水稻生 理需水“紧迫”期灌水,并采取其它关键技术, 使稻田土壤长期处于“干湿”通气状态的栽培方 法。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普及网络。 三、完善田间灌排渠系,消灭串灌串排。
第七章旱作物节水灌溉技术






教学要求 一.知道旱作物的需水量和哪些因素有关,整个 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规律 二.简要说出冬小麦、玉米、棉花三种主要旱作 物的需水规律 三.掌握什么叫充分灌溉,了解我国在非充分灌 溉条件下灌溉的实践经验 四.叙述小麦、玉米、棉花节水灌溉制度的要点, 各次灌水的作用和相应的节水灌溉经验 五.掌握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物理概念、 测定方法和田间控制范围
9.1 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集蓄技术

一.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 二.集流面防渗工程 三.截流输水工程 四.蓄水工程
9.1 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集蓄技术





一.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 雨水集蓄利用微型水利工程由集流面、输水系统、 蓄水设施、人畜用水供水设施和灌溉设施组成。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使用范围不仅包括西北干 旱、半干旱地区,而且已经延伸到降雨量丰富的 浙江、广东等省。 二.集流面防渗工程 为提高集流效率,蓄水设施的集流场地应进行防 渗处理。集流面材料的选择遵循因地制宜、就地 取材、提高集流效率、降低造价的原则。 主要有混凝土、水泥土、塑模、原土夯实、屋 顶面等。
8.1水稻需水规律和稻田用水量

第六章茶园的水肥管理

第六章茶园的水肥管理

三、有机茶园允许使用的肥料
1.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 (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他肥料 (如腐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2.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 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3.半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营养
微量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第三节 茶园的土壤管理
一、耕作的效应
二、耕作技术
气状态的灌水方法。
微灌的分类
微灌可以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所 用的设备(主要是灌水器)及出流形式不 同,分为:
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 微喷灌
涌泉灌(小管出流灌)
重力滴灌
渗灌
微 喷 灌


微 灌 技 术
灌水器种类
重力滴灌
小管出流 渗 灌
1、滴 灌
•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均匀而 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形式 • 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 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 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 • 滴灌适合于蔬菜、果树、花卉以及垄向种植的作 物,各种土壤条件都适用 • 便于实施化学灌溉(灌溉施肥),控制灌溉,在 保护地蔬菜采用滴灌技术效果最佳
2、增产显著,并提高茶叶品质
3、节省劳力。
4、提高土地利用率 5、综合利用:追肥、化学农药与除草剂 等,冬季进行间歇雾化喷灌还可以防止 茶树霜冻灾害。
喷灌方式
• 固定式喷灌系统
• 移动式喷灌系统
• 半固定式喷灌系统
固定式喷灌系统
各组成部分(喷头除外)均固定不动。干、 支管道常埋设地面冻土层以下,由水源、动力机 和水泵构成泵站或利用有足够高度的自然水头, 与干、支管道组成一套全部固定的系统。喷头装 在与支管连接的竖管上,可作圆形或扇形旋转, 一般需要配备几组喷头,循环分组轮灌。该系统 操作简便,节省劳力,适于灌期长的茶园和苗圃 应用,生产效率高,便于实现自动控制。但需要 大量管材与配件,设备投资要高于其他类型。

大田作物中微喷灌技术的应用

大田作物中微喷灌技术的应用

大田作物中微喷灌技术的应用一、微喷灌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微喷灌技术是一种通过喷头向植物根系区域喷洒微小水滴的灌溉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喷头产生的气流使水分分散成微小水滴,然后由喷头将这些微小水滴均匀地喷洒到植物根系区域,从而实现对作物的有效灌溉。

微喷灌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喷洒水滴细小、喷水均匀、节水效果显著等。

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微喷灌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侵蚀,从而达到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的效果。

在大田作物的生产中,微喷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灌溉中。

微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大田作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水分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而微喷灌技术可以将水分直接喷洒到植物根系区域,减少了水分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据统计,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微喷灌技术可以节水20%以上。

2. 提高作物产量由于微喷灌技术可以将水分均匀地喷洒到植物根系区域,因此可以提高土壤湿度,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微喷灌技术还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精确地控制,确保作物在不同生长期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3. 减少土壤侵蚀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会使土壤表面出现积水和大量的流失水分,从而导致土壤侵蚀。

而微喷灌技术可以将水分均匀地喷洒到植物根系区域,避免了积水和流失水分,减少了土壤侵蚀的发生。

4. 改善作物品质通过微喷灌技术的精细控制,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灌溉,保证了作物生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改善了作物的品质和口感。

三、微喷灌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求的提高,微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未来微喷灌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灌溉精准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喷灌技术的灌溉精准度不断提高,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作物生长需求的精确控制。

微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

微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

农业装备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7期微喷灌技术在大田作物中的应用李冰心(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山东邹平 256200)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在大田作物生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微喷灌技术。

相较于传统灌溉技术来说,微喷灌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灌溉的效果,而且还能节约水资源,因此在大田农作物中使用微喷灌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解决长期以来传统灌溉技术浪费水资源,灌溉效率低的问题。

基于此,就微喷灌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微喷灌技术在大田农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微喷灌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微喷灌技术;大田农作物;应用0 引言大田农作物简单来说就是一片田地上种植的植物,像小麦、高粱、玉米等作物都可以称作为大田农作物。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五个恒温带,因此这就导致不同环境适合生长的农作物也不同。

我国传统的灌溉技术就是简单地将大量的水资源灌溉在农作物上,这种灌溉方式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加重水土流失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传统的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要求,微喷灌技术也因此应运而生。

相较于传统灌溉技术来说,微喷灌技术在实现节能省水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不同地区土质、坡度以及农作物种植密度影响灌溉质量的问题。

目前,微喷灌技术在我国农作物灌溉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管道将水资源运送到农作物附近,然后通过高压将水资源经由喷头均匀地喷洒到植物的根部以及枝叶上,能够使水资源被更好地吸收利用。

这种喷洒方式不仅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而且更符合当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1 大田农作物微喷灌形式将微喷灌技术应用到大田农作物中,可以实现将水资源均匀运输到田地的各个部位,再通过灌水器对农作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浇灌。

根据灌水器出水形式的不同,微喷灌技术又可以被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以及渗灌技术。

1.1 滴灌滴灌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安装在水管上的滴头将水资源运送到土壤上。

大田作物应用微喷灌技术

大田作物应用微喷灌技术

大田作物在我国的农业种植生产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所谓的大田作物就是指那些需要在大片田地中种植的作物,例如水稻、高粱、玉米以及小麦等。

近年来,对于我国的大田作物种植生产而言,微喷灌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广泛的应用。

微喷灌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灌溉技术手段,和传统的灌溉技术比起来,微喷灌技术不但能够发挥出良好的节水节能效应,还能够大幅的提升灌溉效果。

一、微喷灌技术概述所谓的微喷灌技术就是指利用喷罐系统将水分均匀的提供给作物的灌水形式。

在种植大田作物的过程中,和传统的灌溉技术比起来,微喷灌技术具有很多的应用优势。

首先,微喷灌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特征,可以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势与地形。

在应用微喷灌技术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规划好浇灌区域和准备好喷灌设备的基础上,即便是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够顺利的开展灌溉工作。

其次,借助于微喷灌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与养分。

在实践操作中,微喷灌技术不但能够对地表的作物进行喷灌,还能够对地表下的土壤和植物根系进行灌溉,从而有效的提升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再次,微喷灌技术能够很好的应对高温天气,从而有效的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最后,借助于微喷灌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从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在实践操作中,微喷灌技术可以实现定点灌溉,喷头只会在固定区域内进行洒水,不会浪费水资源。

但是,微喷灌技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具体来讲,微喷灌技术的前期应用投资成本较高;灌水器的出水口容易产生阻塞;大风会对水舌形状和喷射距离产生影响。

因此,如果遇到大风天气,要及时的停止灌溉工。

二、大田作物的微喷灌方法目前,大田作物的微喷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渗灌、滴灌、微喷灌以及小管出流。

在实践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际的灌溉需求来选用相应的微喷灌方法。

1、渗灌法在应用渗灌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特制的渗水毛管设置在地下三十厘米左右的土壤中。

其次,需要通过水压调节将水分以渗流的方式输送到大田作物周围的土壤中,以此来为大田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微喷灌

微喷灌
中国灌溉行业甲级企业
广东达华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灌溉行业甲级企业

中国灌溉行业甲级企业

工程实例
中国灌溉行业甲级企业

微喷灌系统维护保养
1、水源的保护 尽量避免水中生长藻类和活体动物。如果发现,可利用药物进行防治。 方法为:每灌溉季节结束后,应及时排除暗管积水,封堵进、出水口;应 对阀门井和检查井加盖;必要时打开管道末端进行酸洗。 2、灌溉首部系统的保养
而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由于微灌能使作物根部的土壤经常保持在较高含水量的状态,因此 还可以使用含有一定盐分的水来灌溉作物。
中国灌溉行业甲级企业
微喷灌技术的优点
(3)适应性强 主要表现在不要求地面平整就可进行灌溉,能够适应各种地形条件, 尤其适宜在山丘坡地进行自流灌溉的地方发展,兼有施化肥、喷农药等 功能。 (4)省水 微灌全部采用管道输水,灌水均匀,减少损失,因而可以节约灌溉 用水。同地面灌溉相比,一般可省水30~50%。在透水性强、保水能力差 的土地上省水效果更为显著。在干旱缺水地区,高扬程灌区和井灌区,省 水就意味着节省能耗或扩大灌溉面积。
DHW02
DHW01 喷嘴直径1.0mm 流量:40L/h 喷嘴直径1.2mm 流量:70L/h
喷嘴直径1
DHW微喷头系列
工程实例
中国灌溉行业甲级企业

DHW微喷头系列
工程实例
中国灌溉行业甲级企业

增产20~50%,蔬菜一般增产30~50%。
中国灌溉行业甲级企业

DHW微喷头系列
DHW-18特点 喷洒均匀度超过90% 喷洒形成微滴,防止土壤板结及 水流损失 比一般微喷更大的流量及更大喷 灌强度,满足需水量较大的植物

园艺设施的微灌设施与微灌技术课件

园艺设施的微灌设施与微灌技术课件

第三节 微喷灌
• 微喷头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一般200~ 300千帕)以细小的水雾喷洒在作物叶面或 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
• 有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前者喷射范围小, 后者喷射范围大,水滴大,安装间距也大。
• 流量一般为10~200升/时。
• 一、微喷灌的作用 • 微喷灌适用于育苗温室和设施栽培。
• 微喷灌除了用于灌溉外,还可以用于叶面 施肥,以及绿植叶面淋洗和夏季降温等用 途。
• 压差式施肥罐的优点:
• 加工制造简单,造价较低,不需外加动力 设备。
• 缺点:
• 溶液浓度变化大,无法控制。罐体容积有 限,添加液剂次数频繁且较麻烦。输水管 道因设有调压阀而造成一定的水头损失。
• 现在一般很少用
比例施肥器
比例施肥器
比例施肥器
比例施肥器特点
• 1、 比例式注肥加药泵(又称定比稀释器)直接安装在 供水管上,无须电力,而以水压作为工作的动力。使用方 便,只要打开水源即可。
花卉滴箭型的滴头
(二)滴灌管(带)
• 滴头与毛管制造成一整体,兼具配水和滴 水功能的管称为滴灌管(带)。
• 管壁厚度大于0.4mm为滴灌管 • 管壁厚度小于0.4mm为滴灌带。 • 按滴灌管(带)的结构可分为内镶式滴灌
管和薄壁滴灌带两种。
1、内镶式滴灌管
• 在毛管制造过程中,将预先制造好的滴 头镶嵌在毛管内的滴灌管称为内镶式滴灌 管。内镶滴头有两种,一种是片式;另一 种是管式。
内镶式滴灌管 (片式 )
内镶式滴灌管 (管式 )
内镶式滴灌管 (管式 )
举例:北京绿源公司内镶式滴灌管
• 北京绿源公司内镶式 滴灌管
• 内镶式滴灌管简述: 内镶式滴灌管是滴头 镶于管子内壁的一体 化滴灌管,管子内壁 光滑,滴头在工厂已 连接好,安装十分方 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微喷头的水量分布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6. 微喷头的水量分布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6. 微喷头的水量分布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6. 微喷头的水量分布
第二节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四、微喷头组合方式
第二节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五、折射式微喷头与旋转式微喷头的性能对比 ①折射式微喷头水滴小,雾化效果好,射程小,特 别是当工作压力增大时,雾化程度明显增加,除 灌溉用途外,可兼作要求不高的温室喷雾加湿使 用;旋转式微喷头水滴大,射程远,只能作为灌 溉使用。 ②折射式微喷头的水量分布均匀度较差,且喷洒水 容易产生飘逸现象,宜作为局部灌溉使用;旋转 式微喷头的水量分布较为均匀,不易产生飘逸现 象,既可以作为局部灌溉使用,又可以用于温室 的全面灌溉。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3. 微喷灌系统的布置 (1)微喷头的选择
③需要进行全面灌溉的场合,应选用旋转式微喷头,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其射程大的特点,减少微喷 头的用量,降低系统造价。 ④局部灌溉时,折射式微喷头、旋转式微喷头都可 以使用,主要根据其局部灌溉的控制面积确定, 面积较大时应选择旋转式微喷头。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4. 雾化效果 (1)水滴直径 (2)雾化指标
4. 雾化效果
(1)水滴直径 水滴平均直径:在喷洒范围内观测到的 所有水滴直径的平均值; 水滴中数直径:水滴群中小于该值的水 滴数量与大于该值的水滴数量相等的 水滴直径值。
4. 雾化效果
(2)雾化指标 微喷头工作压力和喷嘴直径的比值来评价
第二节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二、微喷头的组装方式 • 插杆式微喷头 • 悬挂式微喷头
二、微喷头的组装方式
• 插杆式微喷头
二、微喷头的组装方式
• 悬挂式微喷头
第二节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 工作压力 • 流量 • 射程
• 雾化效果
• 喷灌强度 • 微喷头的水量分布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4. 喷洒均匀度 在其控制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5. 组合喷灌强度 多个微喷头组合的喷灌强度
第三节 固定式微喷灌系统的设计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1. 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 2. 灌溉制度的拟定 3. 微喷灌系统的布置 4. 管道水力计算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2.土壤湿润比 (1)微喷头沿毛管均匀布置时
AW—微喷头的有效湿润面积, m2 θ—湿润范围平均分布夹角 R—微喷头的有效喷洒半径
P—土壤湿润比 % Se—微喷头间距 m Sl—毛管间距 m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2.土壤湿润比 (2)一株作物下布置n个微喷头时的湿润比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第二节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五、折射式微喷头与旋转式微喷头的性能对比 ③折射式微喷头的喷灌强度大,为避免渗漏损失, 宜采用一次灌水量小、灌水周期短的频繁灌溉方 式;旋转式微喷头的喷灌强度小,一次灌水量和 灌溉周期可适当增加。 ④折射式微喷头可以实现圆形喷洒、半圆形喷洒、 扇形喷洒、条状喷洒等,而旋转式微喷头只能进 行全圆喷洒。
3. 微喷灌系统的布置 (1)微喷头的选择
⑤以温室加湿降温为主要目的的微喷灌系统应选用 离心式微喷头;要求不高时,也可选用折射式 微喷头。 ⑥既要进行灌溉、又要加湿降温时,应安装两套微 喷灌系统分别进行灌溉和加湿降温;要求不高 时,可采用折射式微喷头来满足灌溉和加湿降 温双重要求。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ρd—雾化指标 H—喷头工作压力,kPa d—喷嘴直径,mm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5. 喷灌强度 单位时间内微喷头喷洒在土壤表面上的 水层深度。
5. 喷灌强度
• • • •
ρs—喷灌强度,mm/h q—单个喷头流量,L/h S—单个喷头的控制面积,m2 R—射程,m
5. 喷灌强度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微喷灌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
微喷灌技术在露地经济作物中的应用
三、微喷灌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1.微喷灌系统的组成
三、微喷灌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1.微喷灌系统的组成 对微喷头的要求 • 使连续的水流变为细小水滴或雾化水滴 • 使水滴均匀地喷洒到空气或地面一定范围 内,达到合理的水量分布 • 灌溉时单位时间内喷洒到地面的水量应适 应土壤入渗能力,不产生径流
1. 折射式微喷头
一、微喷头的工作原理
1. 折射式微喷头 特点: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工作 可靠、价格便宜、喷洒时射程较小、 雾化程度较高,但水滴大小差别较大、 喷灌强度大、喷洒均匀度低。 可实现全圆喷洒、半圆喷洒或扇形喷洒
一、微喷头的工作原理
2. 旋转式微喷头
一、微喷头的工作原理
2. 旋转式微喷头 特点:射程远、水滴尺寸较大、雾化程度低、 喷灌强度低、喷洒均匀度高,适用于果树、 温室、苗圃和城市园林绿化的灌溉,特别 适合于对密植作物的全面喷洒灌溉。 这种喷头只能进行全圆喷洒。
• 应用范围广泛 • 管理方便、劳动 效率高 • 提高作物品质、 增产增收
一、微喷灌系统的优缺点
2.缺点 • 作物栽培方式受限制 • 对水源要求高 • 有可能增加作物病害
二、微喷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国外 • 中国
二、微喷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在果园中的应用 • 在温室中的应用 • 在露地经济作物中的应用
1. 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 (1)水源分析 (2)用水计算
第三节 固定式微喷灌系统的设计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2. 灌溉制度的拟定 (1)灌水定额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2. 灌溉制度的拟定 (2)设计灌水周期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2. 灌溉制度的拟定 (3)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2. 灌溉制度的拟定 (3)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对于果树或大株作物,安装n个喷头时
三、微喷灌系统的组成与型
2.微喷灌系统的类型 按喷头安装的形式 • 固定式微喷灌系统 • 移动式微喷灌系统 • 地面式微喷灌系统 • 悬挂式微喷灌系统
三、微喷灌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2.微喷灌系统的类型 按微喷灌系统在温室中的应用方式: • 灌溉用微喷灌系统 • 喷雾用微喷灌系统 • 喷淋用微喷灌系统
第二节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一、微喷头的工作原理 二、微喷头的组装方式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四、微喷头的组合方式 五、折射式微喷头与旋转式微喷头的性 能对比
第二节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一、微喷头的工作原理 • 折射式微喷头 • 旋转式微喷头 • 离心式微喷头 • 缝隙式微喷头
一、微喷头的工作原理
3. 微喷灌系统的布置 (1)微喷头的选择
⑦穴盘育苗等需要高喷洒均匀度的灌溉场合, 可选用缝隙式微喷头。 ⑧悬挂式微喷灌系统,应选用带有防滴器的 微喷头,以避免残留在管道中的水任意流 出对作物造成的危害。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3. 微喷灌系统的布置 (2)确定微喷头的组合方式
正方形组合 矩形组合 平行四边形组合
3. 灌水均匀度 表示微喷灌系统在灌水时所有同时工作的微喷头之 间流量的差异性。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3. 灌水均匀度 微喷灌的灌水均匀系数Cu与微喷头的流量偏差率qv 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3. 灌水均匀度 微喷头流量偏差与工作压力偏差的关系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3. 灌水均匀度 微喷头流量偏差与工作压力偏差的关系
第二节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五、折射式微喷头与旋转式微喷头的性能对比 ⑤折射式微喷头的最小工作压力低,可以在很小的 工作压力下工作;而旋转式微喷头的最小工作压 力较高。 ⑥旋转式微喷头可以通过更换喷嘴或分流器增加射 程,而折射式微喷头只能通过更换喷嘴来增加射 程。 ⑦折射式微喷头没有运动部件,工作可靠,结构简 单,造价低,使用寿命长;旋转式微喷头绪构复 杂,且分流器长期旋转运行会产生磨损,因此造 价高,使用寿命较短。
1.工作压力 微喷头进水口出的水流压力 (1)最小工作压力 (2)额定工作压力 (3)最大工作压力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2. 流量 (1)小流量微喷头 20-40 L/h (2)中流量微喷头 50-90 L/h (3)大流量微喷头 100-250 L/h
三、微喷头的技术参数
3.射程 湿润半径:喷洒水能达到的最大距离 有效湿润半径:单位面积上的受水量不 低于平均受水量10%处与微喷头之间 的距离。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3. 微喷灌系统的布置 (3)微喷灌供水管网的布置
树状管网 环状管网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4. 管道水力计算
第四节
移动式微喷灌系统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2. 灌溉制度的拟定 (4)灌溉工作制度 续灌 轮灌组的确定 轮灌
日轮灌次数
二、微喷灌设计步骤
3. 微喷灌系统的布置 (1)微喷头的选择
①对于幼嫩作物而言,应选用雾化程度好的 微喷头,以避免水滴过大打伤作物的可能。 ②黏性土壤由于水的入渗速度慢,宜采用较 低喷灌强度的微喷头,而沙土则可选用喷 灌强度较大的微喷头。
第六章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微喷灌
微喷灌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固定式微喷灌系统 移动式微喷灌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 微喷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将 有压水送到田间,用微喷 头或微喷带(多孔管)将 灌溉水喷洒在土壤、植物 表面或空气中进行灌溉的 一种灌水方法。
一、微喷灌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 • 节水效果好 • 灌水质量高 • 适应性强 • 防堵塞性能好
第三节 固定式微喷灌系统的设计
一、微喷灌设计的技术参数 1. 设计耗水强度Ea • 每天作物生长需要消耗水层的深度。 • 一般选择作物全生育期月平均耗水强 度的最大值作为微喷灌的设计耗水强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