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培训资料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过程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为地质学和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此类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其储层分类和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优化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相应的储层分类研究。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区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和地质分析方法,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及岩心物性分析等。
三、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
这些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往往受控于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作用。
粒间孔主要分布在颗粒间,而晶间孔则常见于矿物晶粒之间。
此外,溶蚀孔的发育程度往往较高,对储层的物性影响较大。
(二)孔喉关系与连通性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关系复杂,孔喉比大,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
此外,由于孔隙连通性差,使得储层的渗透率较低。
然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连通性。
(三)矿物组成与成岩作用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复杂,主要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会降低储层的孔隙度,而溶蚀作用则有利于形成次生孔隙,提高储层的物性。
四、储层分类研究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参数,将储层分为以下几类:I类为高孔高渗型,这类储层孔隙发育,连通性好,物性较好;II类为低孔低渗型,这类储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也较低;III类为特低渗型,这类储层虽然具有一定的孔隙度,但渗透率极低;IV类为裂缝型,这类储层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
低渗透储层测井分类和产能预测技术

第 3期
测
井
技
术
Vo . 6 No 3 13 .
21年 6 02 月 文 章 编 号 :0 41 3 (0 2 0 —380 10 —3 8 2 1 ) 30 0 —6
W ELL LOGGI NG TECHNOLOGY
Jn 02 u 2 1
低 渗 透 储 层 测 井 分 类 和 产 能 预 测 技 术
F NG C u ze ,LN e h a , C NG Z ia g Z E h n hn I W i u n c HE h n , HAN We i, HOU pn ,JNG S a g G ie j Yaig I  ̄u n
( a g ig Diiin,ChnaP toe m g ig CO. Ch n qn vso i e r lu Lo gn LTD.,Xia ’ n,S a n i71 2 1,Chn ) h a x 0 0 ia
d x m e h d,t e f r c s e r d c i iy i 0 e to h o e a t d p o u t t s 9 c i cd n e r t t h r c ia e e v i r - v o n i e c a e wi t e p a t l s r o r p o h c r
Ab ta t Ba e n t ei e t ia in o l i r p ris e e v i h r ce it sa d p o u t n sr c : s d o h d n i c t ffud p o e t ,r s r orc a a trsi n r d ci f o e c o n es e d ,wea a y e s f o a a e td t i a r d cin a d g n r l h o yo tts n l z dama so g d t ,t s a ai i t l o u t n e e a e r f a i- l n n i p o t s tc ,b s d o ih p o o e st ec n e to e e v i t ik e sweg td a ea e a d e tb is a e n whc r p s d i h o c p fr s r or hc n s ih e v r g n sa — l h d i ea in h p b t e e e v i a a tr folb a ig f r to n r d cin r t. i e sr lto s i ewe n r sr orp r mee so i e rn o ma in a d p o u to ae s — I hswa ,p o o e st e ca sf a in o e e v i r d c ii -o p e e sv v la in i — n t i y r p sd i h ls i c to fr s r or p o u t t c m r h n i ee au to n i v y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因其独特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以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储层的分类方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材料方法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技术手段,对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取样。
通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结合测井数据、地震资料等地质信息,对储层进行分类研究。
三、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等。
这些孔隙在储层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孔隙大小、形状及连通性存在明显差异。
(二)孔喉特征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特征是影响储层渗透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储层的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对储层的渗透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压汞实验中,可以发现储层的孔喉特征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和连续性。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储层性能的重要参数。
通过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可以得出储层的孔隙度分布范围。
同时,结合现场测井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储层的渗透率。
研究表明,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通常较低,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
四、储层分类研究(一)分类依据根据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地质信息,本文提出了以孔隙类型、孔喉特征、渗透率等为主要依据的储层分类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将储层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分类结果根据上述分类方法,将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粒间孔型储层、晶间孔型储层、溶蚀孔型储层等。
不同类型的储层在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地质信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和措施。
低渗透油藏分类和评价方法-2022年学习资料

孔隙结构参数分类表-界限-低渗透-低渗通-氏渗透-一类-二类-三类-四类-最大喉道半-径(微米-6-8-4 6-2-4-<2-主流喉道半-1-2-<1-平均喉道半-径(微米)-2.5-4-1-2.5-0.5-1-< .5-喉道均质系->0.6-0.4-0.3-<0.3-可动流体饱-和度%->65-50-65-35-500-35
最大喉道界限-10-9-8-7-·大庆-6-◆长庆-■-5-4-一类-3-2--.三类-四类-0.01-0 10-1.00-10.00-渗透率md
主流喉道界限-8-0-7-6-火-5-一类-4-3-二类-2-三类-1-四类-0.01-0.1-10-10 -渗透率md
平均喉道界限-4.00-X-◆大庆-◆长庆-火票机证-3.00-2.00--一类-1.00-二类-0.00 四类-0.01-0.10-10.00-渗透率md
2、低渗透油藏一些新的分类方法-简介-1流度分类法-初步调查,低渗透油藏按流度分类,有四个分类标准-表按流 -KWμ分类表-类别-咨询中心-10-1-10-<1-大庆->1.5-1.5-1-1-0.5-<0.5-采 率所-开发所->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0
我如上了Z7个已平发低渗透油里流-度的资料,图。-资料说明,其流度分布在-三个区段:流度>9md/mPa. 的油藏,储-量占14.9%;流度0.8-9md/mPa.s区间的-油藏,储量占59.2%:-流度<0.8m /mPa.s-的油藏,储量占24.6%。分段界线在0.8及-9md/mPa.s,与咨询中心低渗透研究组提的分类界线比较接近,考虑到界线之间-的储量差别较小,界线取整数,还是合理-的,是符合自然分类的。
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研究意义
对低渗储层进行分类与分布研究有助于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满足能源需 求,缓解能源危机。
通过研究低渗储层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可以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低渗储层分类
按成因分类
01
02
03
沉积成因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形 成的低渗储层具有不同的 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
06
实例分析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复杂多样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包括砂岩、泥岩、灰岩等。这些储层在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 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勘探和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储层特征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点,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小于1 毫达西,含油饱和度小于40%。这些特征使得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开发技术。
裂缝的开启和闭合受 多种因素影响,如地 层压力、温度、时间 等。
裂缝发育的层位和密 度对低渗储层的分布 和特征有重要影响。
05
低渗储层评价方法与技术
储层评价方法
储层物性评价
通过分析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 参数,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 透能力。
流体性质评价
对储层内的流体进行取样分析, 了解其类型、密度、粘度等性质, 判断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开发技术
VS
详细描述:针对该地区低渗储层的特 征,采用注水开发、压裂改造、水平 井钻井等开发技术。其中,注水开发 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 压裂改造可以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 单井产量;水平井钻井可以大幅度提 高油藏的泄油面积和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一.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定义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大多根据储层物性来划分,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低渗透气田划分标准。
以前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多参考低渗透油田标准,由于气体分子直径要比油分子小得多,气体熟度(o.01mPa?)也远远小于原油,使气体具有吸附、渗透和扩散的特性,在地层条件下其流动应该较原油容易得多,因此相应的气体可流动的物性下限应较原油低得多。
采用袖藏物性划分标准,往往使得气田的流动物性界限偏高,而忽略了许多有开采价值的储层,因此有必要对气藏的可流动物性界限做相应的研究。
根据我国气田开发多年的经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观点。
一.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美国在低渗透致密储层方面已经作过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下列的几项:spenc欧(1985)简要讨论了落基山地区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地质现状,F1nley (1984)总结了有代表性的毯状(层状)致密储层的地质及工程特征s spe皿。
和Mast (1986)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名义发表了致密气藏的地质研究;M踢比船(1984)描述了加拿大致密气藏的重要现状,spnc既(1989)总结了美国西部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特征等。
由于我国在低渗透气藏方面尚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因此下列基本特征是在美国所总结的资料基础上,参考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得到的。
(一)沉积特征和成因分娄我国低渗透储层和其他中高渗透层一样,大部分生成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中,具有陆相碎屑岩储层共有的一些基本沉积特征——多物源、近物源、矿物及其结构成熟度低和沉积相带变化快等。
从具体沉积环境分析,低渗透储层有以下几种成因类型和特点。
1.近源沉积储层离物源区较近,未经长距离搬运就沉积下来,碎屑物质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分选差,不同粒径颗粒及泥块充填在不同的孔隙中,使储层总孔隙显连通孔隙都大幅度减小,形成低渗透储集层。
冲积扇相沉积属于这类型,冲积扇沉积是山地河流一出山口,坡度变缓,宽度扩大,加上地层滤失,水量减少,流速急速更小,河水携带的碎屑物快速堆积成扇体沉积。
02-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28)PPT课件

类别 对比层
渗透率 10-3m2
>100
平均喉道 半径 μm
4.491
比表面 积 m3/g
0.48
排驱压力 MPa
0.076
中低 渗透层
一般低 渗透层
特低 渗透层
100-50 50-10 10-1
1.725 1.051 0.112
1.36 3.23 14.26
0.112 0.236 0.375
1.3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类
人工裂缝主要起导流作用,能大 幅度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量和产液 量。
3.2 裂缝系统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 的作用
裂缝系统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 具有两重性。
3.2.1 提高储层渗流能力
低渗透储层,尤其是特低渗透储层,仅 依靠岩石基质的渗流能力不可能形成工 业油流。
主要为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沉积缝,和成岩 过程中出现的收缩缝。
这类裂缝很细小,在储层中分布比较均 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微裂缝系统起连通孔隙作用,能提高储层 渗透率,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起重要作用。
3.1.3 人工裂缝
人工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人工 裂缝方位也受地应力控制,与天然构 造裂缝方向一致,都是沿最大主应力 方向。
构造裂缝 微裂缝 人工裂缝
3.1.1 构造裂缝
构造裂缝是由于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 缝系统。
裂缝方位受地应力分布状况的控制,具有 明显的方向性,常与主断层方向平行。
有时也可能有两组裂缝互相共轭出现。
如果构造裂缝发育,则油井产能高。
注水开发时油井见效快,也容易造成油井 见水快、水淹快。
3.1.2 微裂缝
2.4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 开发的影响
高渗层吸水状况较好,低渗层吸水较 差,甚至不吸水。
低渗透油藏

低渗透油藏一(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定义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大多根据储层物性来划分,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低渗透气田划分标准。
以前关于低渗透气田的定义多参考低渗透油田标准,由于气体分子直径要比油分子小得多,气体熟度(o(01mPa?)也远远小于原油,使气体具有吸附、渗透和扩散的特性,在地层条件下其流动应该较原油容易得多,因此相应的气体可流动的物性下限应较原油低得多。
采用袖藏物性划分标准,往往使得气田的流动物性界限偏高,而忽略了许多有开采价值的储层,因此有必要对气藏的可流动物性界限做相应的研究。
根据我国气田开发多年的经验,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了以下比较一致的观点。
一(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美国在低渗透致密储层方面已经作过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下列的几项:spenc欧(1985)简要讨论了落基山地区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的地质现状,F1nley (1984)总结了有代表性的毯状(层状)致密储层的地质及工程特征s spe皿。
和Mast (1986)以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名义发表了致密气藏的地质研究;M踢比船(1984)描述了加拿大致密气藏的重要现状,spnc既(1989)总结了美国西部的低渗透致密储层特征等。
由于我国在低渗透气藏方面尚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因此下列基本特征是在美国所总结的资料基础上,参考我国低渗透油气田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得到的。
(一)沉积特征和成因分娄我国低渗透储层和其他中高渗透层一样,大部分生成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之中,具有陆相碎屑岩储层共有的一些基本沉积特征——多物源、近物源、矿物及其结构成熟度低和沉积相带变化快等。
从具体沉积环境分析,低渗透储层有以下几种成因类型和特点。
1(近源沉积储层离物源区较近,未经长距离搬运就沉积下来,碎屑物质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分选差,不同粒径颗粒及泥块充填在不同的孔隙中,使储层总孔隙显连通孔隙都大幅度减小,形成低渗透储集层。
冲积扇相沉积属于这类型,冲积扇沉积是山地河流一出山口,坡度变缓,宽度扩大,加上地层滤失,水量减少,流速急速更小,河水携带的碎屑物快速堆积成扇体沉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 ① 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分类 K(×10-3μm2)
孔隙度(%)
高渗 500≤K
≥25
中渗 10≤K<500
25~15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3.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的分布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 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 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 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 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 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 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 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 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 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 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 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 酸盐岩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