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探幽 感受唐风遗韵

合集下载

游杜甫草堂有感

游杜甫草堂有感

游杜甫草堂有感(一)在游杜甫草堂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

整个草堂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环境十分幽静宜人,仿佛让人置身于诗人的境界中。

进入草堂,我看到了杜甫的生平事迹和文化成就的展示,了解到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更是展现了他对社会时事和人民疾苦的关注,他以文字表达了人间百态和情感的喜怒哀乐。

草堂内部布置简朴,但却展现了杜甫平淡而朴素的生活态度。

他的居所由于历史原因已经无法原貌再现,但在布置和摆放上都力求还原当年的风貌。

走进杜甫曾经居住的诗室,我看到了他的书籍和文学作品,感受到了他的学识和才华。

墙上挂着一幅幅杜甫的诗词,每一幅诗画都别具韵味,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写作时的情绪与思绪。

草堂周围的花草树木也为整个环境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杜甫一生多次流亡,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从未改变,他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词。

游览草堂,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杜甫相见,感受到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的闪耀。

在这个地方,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更加热爱并珍惜这片古老而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

总的来说,游杜甫草堂使我对杜甫的诗人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杜甫的诗作至今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境遇和情感也让人深感敬佩。

游杜甫草堂有感(二)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

走进这所古老的草堂,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唐代盛世,感受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草堂之行,让我深感历史的厚重。

这座看似简陋的草屋,却承载了杜甫一生的辛酸与荣耀。

他的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刻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忧虑。

这些诗篇,如今已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在“诗史堂”,我看到了杜甫的雕像,庄重严肃,目光深邃。

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愈发高大。

他不仅是那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那位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

杜甫草堂观后感

杜甫草堂观后感

杜甫草堂观后感前言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留存了过去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一名对中国文化充满敬意的人,我选择了前往杜甫草堂,去感受这位伟大诗人的墨香青史和文化积淀。

1. 杜甫草堂的历史背景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他晚年流亡成都时修建的一座小屋。

他在这里住了近四年的时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草堂简洁而雅致,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对于阐释杜甫生平和诗歌创作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杜甫草堂的建筑特色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南部,占地面积广阔,整座建筑充满了古朴的韵味。

进入杜甫草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清澈见底的小湖,湖边修过小桥,桥上是一座古香古色的亭子。

亭子旁边是一片绿树和花草,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感觉。

草堂内部建筑布局精巧,包括主房和辅房。

主房为两进四合院式建筑,由了间回廊、水泮、月洞、卧院、诗堂等组成。

辅房则包括过墙房、鳣鱼池、放生池等。

整座建筑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建筑风格,十分考究和精致。

3. 杜甫草堂的文化内涵杜甫草堂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杜甫的思想和情感。

在草堂内,有许多关于杜甫的展品和文物,如手稿、书法、字画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杜甫的艺术成就,也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杜甫作品的广泛影响。

在草堂内的诗堂里,刻有杜甫的诗句,墙上挂着杜甫的字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杜甫当年的心情和创作灵感。

草堂还设有讲解员,向游客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作,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

4. 杜甫草堂的意义杜甫草堂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代表了杜甫的辉煌文学成就,还展现了唐代文化的辉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

草堂也成了人们弘扬杜甫精神、学术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草堂的存在,不仅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也对我们当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是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将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联系在了一起。

参观杜甫草堂的感受

参观杜甫草堂的感受

参观杜甫草堂的感受
杜甫草堂,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是一处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场所。

一踏进草堂,我便被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这些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的川西民居特色,又融入了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更加宁静幽雅。

在园林中漫步,我看到了许多雕塑和书画作品,这些都是草堂中的重要文化遗存,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的人文气息之浓厚。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杜甫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豁达洒脱的情感。

草堂中陈列的杜甫诗作以及相关的文物、文献,让我对杜甫的人生经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观杜甫草堂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杜甫草堂的园林建筑领略古建筑的独特韵味,还能深刻感受到杜甫诗歌的魅力。

杜甫草堂是一座见证了古代文化繁荣的名胜古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会继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访杜甫草堂有感

访杜甫草堂有感

访杜甫草堂有感惊叹于大自然的壮观,我的步伐停了下来,双眸望着眼前的山川,看着梅花开遍大山。

历史上的文学家,杜甫,就居住在这里,他曾访问过各种地方,并以可歌可泣的艺术创造了一部伟大的文学殿堂。

今天,杜甫的草堂也屹立在这片美好的山林里,它是这片大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符号。

驱车经过小路,我到达了杜甫草堂。

这里的环境美丽动人,秀丽的江南田园弥漫着乡村的气息。

在杜甫草堂的外围,可以看到许多古朴的园林,门口有一块石碑写着杜甫的名字,环绕着一片森林,静静地支撑着这个伟大的文学巨匠的神韵。

走近杜甫草堂,一种淡淡的花香从大门处传来,幽静的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整个草堂的建筑外观古朴,极具旧时代的烟火气息,让人想起那个遥远的时代,杜甫曾经在这里居住,用自己的作品传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走进草堂,一派静谧,令人备感舒爽。

室内屋梁上挂满了许多古董,每件古董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陶醉在深沉苍凉的古朴之中。

行走在室内,可以感受到历史悠久的气息,历史文化在这里存在着,流传承着,它耐人回味,巨大的精神山河在缓缓流淌着。

深入室内,我看到在墙壁上挂满了杜甫的名著《江南》,《将进酒》,《行路难》,《忆江南》等,用浓浓的诗情,描绘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用缠绵动情的笔触勾勒出古老文明的光芒,文字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杜甫草堂是一个看得见历史,摸得着文化的奇妙之地。

在这里,古往今来的文化积淀浓郁而凝练,中华文化的气势一览无余,这里有着历史的痕迹,有着凝固的文化精神,为古老传统文化再添一份震撼的感动。

杜甫草堂,不仅仅是一片土地,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这里是杜甫的家园,杜甫的诗歌、文学成就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文学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让人受到文学家精神境界的鼓舞历史就在眼前,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学家们古老文明的痕迹。

让我们一起来到杜甫草堂,拥抱中华文化,感受文学之美,给历史以新的活力,把它传承下去,让他长久一世,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杜甫草堂参观感受

杜甫草堂参观感受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化和历史充满兴趣的人,我有幸参观了杜甫草堂,以下是我对此的感受。

一、深厚的历史底蕴
杜甫草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这里的历史底蕴深厚。

从其建立到现在的数个世纪中,它经历了多次变迁,但仍然保存着古代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在草堂内漫步,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唐代,感受到杜甫当年的生活场景和文化氛围。

二、独特的园林风光
杜甫草堂是一个融合了自然风光和园林艺术的独特场所。

园内布局典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给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也充满了艺术气息,如石刻、碑林、对联等,都展示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杜甫文化的传承
杜甫草堂是杜甫文化的载体,这里展示了杜甫的诗歌、思想、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

通过参观展览和阅读相关资料,我对杜甫的生平
和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甫的诗歌中所表达的人性关怀、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新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四、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
杜甫草堂是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的典范之一。

在保护古代建筑和文物方面,草堂管理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

同时,这里还开展了许多修复和保护工作,使得草堂内的古建筑和文物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和维护。

总的来说,参观杜甫草堂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还领略到了自然与园林艺术的和谐融合。

同时,我也对古建筑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杜甫草堂是一个值得每一个热爱历史和文化的人去探访的地方。

杜甫草堂观后感

杜甫草堂观后感

杜甫草堂观后感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居所,位于今天的四川成都市西郊。

参观完杜甫草堂,我不禁感慨万分。

杜甫草堂作为一处文化遗址,不仅展现了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过程,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精神。

首先,杜甫草堂的环境优美,自然景色宜人。

草堂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清澈的水流穿越其中,青青的草地铺满了草堂的前庭。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杜甫故居的时代。

站在草堂前的小亭子里,可以欣赏到四周山水交融的美景,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其次,杜甫草堂内的建筑风格也非常独特,展现了古代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

草堂建筑主要由正厅、侧厅以及后花园组成。

正厅是杜甫主要居住和创作的地方,保存了一些杜甫的文物和遗迹。

厅内悬挂着一些展示杜甫生平和作品的展板,展示了他的一生和创作过程。

我看到了杜甫的手稿和一些与他有关的文物,感到非常震撼和敬畏。

通过这些展示,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杜甫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最为令人难忘的是杜甫草堂内的影壁和彩绘画。

影壁上刻有诸多杜甫诗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幽居简玉琴,乐事遗古踪”和“夜静春山近,春深花木香”。

这些诗句以其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将杜甫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

而彩绘画则以浓重的红、黄、蓝、绿等色彩,生动地展现了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场景。

这些诗句和画作使人仿佛能够与杜甫进行心灵对话,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参观完杜甫草堂,我对杜甫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诗作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他关注时事,关心民生,对社会悲欢离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他通过他的诗歌,传递出对人道精神和真理追求的强烈渴望,因此他的诗作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杜甫草堂不仅是一处文化遗址,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

通过参观,我深感一个伟大文化民族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支撑。

杜甫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表达,让我们体味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游杜甫草堂感悟

游杜甫草堂感悟

游杜甫草堂感悟嘿,大伙儿,今儿个咱们聊聊我去杜甫草堂溜达那档子事儿。

说起来,这杜甫草堂啊,就像是成都城里的一个老朋友,静静地坐落在那儿,等着你去探访它的故事,感受那份千年前的文人情怀。

一踏进那园子,我就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从喧嚣的现代都市一下子掉进了古人的世界里。

四周那郁郁葱葱的竹子,还有那些个我叫不上名儿的花花草草,一股子清新脱俗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里头那个舒坦啊,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沿着石板路往里走,两边是古朴的建筑,青砖灰瓦,看起来虽不华丽,但透着一股子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我边走边想,这杜甫老先生当年是不是也像我这样,漫步在这园子里,一边欣赏着周围的景致,一边吟诗作对呢?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杜甫的故居。

那是一座简陋的小屋,屋里摆设也很简单,一张书桌,几把椅子,还有几张床榻。

我站在那儿,望着那些旧物,心里头不由得涌起一股子敬意。

你想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杜甫老先生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千古,这得多大的才情和毅力啊!再往里头走,就是杜甫的雕像了。

那雕像刻得栩栩如生,仿佛杜甫老先生就站在你面前,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忧国忧民的深情。

我站在雕像前,默默地看了好一会儿,心里头五味杂陈。

我想,杜甫老先生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他那种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逛完了杜甫的故居和雕像,我又在园子里转悠了一圈。

园子里有很多碑刻和石刻,上面刻着杜甫的诗篇和后人对他的评价。

我边走边看,边读边想,感觉就像是和杜甫老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那些诗句啊,字字珠玑,句句深情,让人读来感慨万千。

最后,我走到了一片竹林前。

那片竹林长得郁郁葱葱,风吹过来,竹叶沙沙作响,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我站在那儿,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被这片竹林给包围了。

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杜甫老先生的声音,他在我的耳边轻轻地吟诵着他的诗篇,让我感受到了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和人文情怀。

从杜甫草堂出来,我心情格外地好。

【写景】游杜甫草堂_1200字

【写景】游杜甫草堂_1200字

【写景】游杜甫草堂_1200字游杜甫草堂我来到了名扬千古的诗仙杜甫的草堂,这座位于成都西郊的古雅建筑群落,给人一种朴实、清幽的感觉。

穿越草堂前的翠竹林,我来到了一座具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

这里的每幢建筑都以灰色砖石为主,搭配黑色屋瓦和红木扶柱,显得古朴大方。

它们虽然年代久远,但历史的痕迹和岁月的沧桑依然能在建筑上找到一些痕迹。

我看到有些房屋的墙壁上已经长满了青苔和爬山虎,屋檐上的木雕也渐渐有些脱落,这让我感叹时间的无情。

参观完主楼之后,我来到了一个幽静的小亭子,亭子面临着一片水潭,水面清澈见底。

微风吹来,轻轻荡起水面上的浮萍,仿佛在给人一种心灵的净化。

亭子的四周围绕着一圈小路,路两旁植有桃树,桃花造成犹如云雾一片,粉色的花瓣覆盖了整个小道,宛如走入了一个粉色的花海。

桃花盛开的季节里,整个小亭子被无数粉色的花朵装点得格外醉人。

沿着小径一直走,我来到了杜甫的墓地。

墓地周围是一片茂密的林木,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山水田园的感觉。

墓地中心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墓碑,上面刻着“大家杜少陵,勤行节义名”,这是后人为杜甫所立的纪念碑。

墓碑四周植物丛生,像是要将这位伟大的诗人永久地掩埋在树丛之中。

离开墓地,我又走到了一座小阁楼前。

这座小阁楼是杜甫留下的宿舍,虽然不大,但布局合理,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个小庭院,庭院中种满了花草,花香四溢。

阁楼内有一间小书房,书房收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一张杜甫的画像,画像中的杜甫仿佛就要动起来一样。

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纸笔,让我仿佛能感受到杜甫当年逐字逐句地挥毫泼墨的激情。

游览杜甫草堂,我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唐朝,感受到了杜甫的激情和哀愁。

草堂虽然历经沧桑,但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这里,向世人展示着杜甫的风采和情怀。

而我,也在这片宁静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被这座草堂所打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草堂探幽感受唐风遗韵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一定会知晓《春夜喜雨》这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特别是前一、二句,更是脍炙人口。

杜甫的这首诗,我在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要求背诵了,想不到它的创作之地,就在如今的杜甫草堂之中,因而更加勾起了我对浣花溪畔的向往。

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在我已过知天命之年时才与在孩提时代就知晓的被誉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流寓成都时的草堂居有“邂逅”之缘,堪称贪吃了一次丰厚的文化大餐。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今时更是重点保护,此处已成为一个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草堂的大门高大、气派,与我想象中的相去甚远。

由于杜甫草堂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

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步入正门,跨过高大的门槛,讨喜的绿色扑面而来,小石拱桥下面是静静的碧水,不宽的水面在苍翠的枝叶后优雅地转了个弯,引得人想去探幽。

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

来到大廨,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雕塑的杜甫塑像树立厅中。

这尊杜甫铜像呈跪姿,身材极度瘦削,脸庞也是狭长的,再加上下巴上的一小把胡须,更显得脸瘦长。

雕塑家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

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

上联是“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下联为“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妙不可言。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

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

厅堂内数人题联,名诗佳句,尽书对诗圣之景仰。

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

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与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

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

“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对联构思非常巧妙。

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是果亲王的手迹。

没走多久就能看到当年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描写的那座草堂,不过现在看到的是重新翻修的。

在旁边就有草堂的遗址以及一些出土文物展出,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所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使人不仅流连忘返。

这是一块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短短几时,杜甫草堂之行结束,感受颇深,难以言表。

杜少陵离我们确已很远,但他所留下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从中折射出他的人格抱负,反映出唐朝社会的现实却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使他和他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使我们忘却,依然回响在这块草堂庭园内让我们聆听。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杰出的诗人,只有屈原、李白等少数几位诗人可以和他相提并举。

我们应该为祖国有这位伟大的诗人,为他的光辉的业绩而感到骄傲!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

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们称为“诗圣”。

杜甫草堂是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占地面积24公顷。

杜甫(712-770),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

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

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

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位于诗史堂中的铜色杜甫像,恢宏古朴,工部祠堂内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慕之情。

草堂内,小桥、流水、梅园、竹林交错庭中,另有春之梅,夏之荷,秋之菊,冬之兰可赏,置身其中,让人可发思古之幽思,又享大自然之浪漫。

杜甫草堂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

大廨里陈放着国画杜甫堂全景和杜甫生平介绍。

诗史堂正中是杜甫行吟的雕塑之像,壁柱间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板和纪念诗人的对联;两侧陈列室展出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书法。

工部祠内有杜甫彩塑像,明、清石刻像和两通"少陵草堂图"碑刻;后人把在四川当过地方官的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和陆游,也塑像配祀祠内。

"工部祠"左边的"草堂书屋"和右边的"恰爱航轩",陈列着宋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古版杜甫作品和各种外文译本。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