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构建
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之浅析

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之浅析作者:贾东恒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摘要中国是个体育大国,这话不假,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豪揽5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位就能看出,而在即将举办的广州亚运会,我们也会毫无疑问的认为中国还是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有人就会说,这都是拜“举国体制”所赐。
但是,说这些话的人也明白,中国只能是体育大国,不能算是体育强国。
关键词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转变一、竞技体育方面一般而言,美国、俄罗斯是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应该是在奥运会基础大项实力强劲、多数大项能够争金夺银、竞技体育成绩保持世界前列的国家。
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在奥运会的基础大项中具备强劲的竞争实力,在每一个大项能夺得3面以上金牌,总的金牌数在10面左右甚至更多。
这些基础大项是指田径(47个小项)、水上项目(包括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等43个小项)。
中国目前在这些大项上的实力非常有限,与美国、俄罗斯甚至澳大利亚等国都不能相提并论。
其次,在集体项目尤其是三大球项目具备较高的水平。
集体项目最能体现国民面貌,获胜之后也最能振奋国民精神,同时集体项目的水平能集中反映一个国家体育的综合实力。
中国男足、男排之前连续多届未能取得奥运会参赛资格,本届虽是东道主,但女足、男足的成绩都不理想,在这一点上与竞技体育强国的表现不相符合。
综合上述几个层面的分析,中国要成为“竞技体育强国”,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在基础项目和集体项目上实现更多的突破,让中国有影响的运动员越来越多。
二、群众体育和校园体育目前我们国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是28.2%,但像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40-60%,也就是我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的比例还不够多。
同时,与先进国家相比较,我们人均可供体育锻炼的面积很小。
尽管这些年我们倡导全民健身,特别是如果我从体育强国的内涵标准来思考,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国正逐渐由一个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然而,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
一、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首先需要大力改善我国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但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的建设还比较欠缺。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运动场馆和体育场地,以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体育需求。
二、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是培养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阶段。
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首先,学校应将体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加大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的培训和选拔,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度。
三、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规范管理,打击体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和乱象。
四、提升我国体育竞技水平提升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加强体育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体育竞技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我国体育竞技队伍的整体实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我国体育竞技赛事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S u y o esr t g e r m e t p r s t d n t t a e isf o Gr a o t t n t o r u p r sNa i n h s Na i p we f l o t to o o S
金牌数量 ,还是项 目覆盖面 ,都充分说明 中国体育代 表团在众多体育项 目上拥有绝对竞争实 力 ,中国不愧 为一个体育大国 ,然而这 些并不能说明 中国就g f - ,育
育强 国”的内涵 ,才能 了解我 国要实现 “ 体育强国 ”
战略 目标所存在 的问题 ,以期更好的提 出解决对策 。
LV a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
( eerh pr e tnH ri S h o o y i l d ct n H bn10 0 , el gi gC i ) R sa a m n i a n c o l f h s aE u a o , a i 50 8 H i nj n hn c De t b P c i r o a a A s atAf r 0 8B in lmpc a e n aa mpc a sPeiet a u r a a t ig h bt c: t 0 e igO y i G m s dPr y i G me, rs n h s tow dt ta n e r e2 j a l d Hu p f r h k t
那 么如何 实现 “ 育强国”的战略 转 变则成 为我 国下一 阶段体 育发展 的奋 斗 目标 。文章通过 文献 资料 法、数理 体
统计 法及 专家访谈 法明确 “ 育大 国”、 “ 育强 国”的 内涵 ,以此探 寻实现我 国向 “ 育强 国”迈进 的对策 体 体 体
我国发展体育强国的特征与意义浅析

我国发展体育强国的特征与意义浅析作为人类历史最长的文化体育大国,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时期正向着“体育强国”的方向不断迈进。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国民身体健康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两个方向的深度发展,推动文化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本文将从我国发展体育强国的特征与意义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体育强国建设需要有更加完善、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来支撑。
我国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一直在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不断探索与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以提升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效率。
加强与国家发展战略的衔接,先后成立了国务院体育总局和全国体育总会,这些措施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奠定了稳固的组织保障。
2.竞技水平与人才培养的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竞技项目,也是国家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突破点就在于通过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来切实提升我国整体的综合实力。
在如今国际体育竞技的大环境下,我国在众多国际体育赛事中斩获冠军的频率和成绩正在不断突破和提升,这都得益于针对性更强、系统和积极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持续优化。
3.健身人口的逐年增加全民健身其实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和灵魂,整个体育强国战略的根本就在于通过健康体育活动来扩大全民参与,加强群体教育,推行“身体文明”理念,为实现国家的强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
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种类不断增加,社会参与的广泛性、活动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拓展,特别是全民健身活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创新,也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发展和普及。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超过3亿的健身人口,人均体育活动时间达到了1小时/天,这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战略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实力保障。
1.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是一个国家的最大重要指标,而体育强国战略正是意在通过卓越的竞技成绩,健康的全民健身,全面提升国家整体素质,提升国际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影响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从而实现早日成为国际大国的目标。
对我国“体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梦”的解读与思考

对我国“体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梦”的解读与思考作者:徐本力来源:《山东体育科技》2014年第05期摘要:在对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出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体育大国”、“体育强国”和“中国体育梦”等概念和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介绍了国际上有关“体育强国”内涵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提出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和如何实现“中国体育梦”提出了一些思考与看法。
关键词: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中国梦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4)05-0001-09建国以来,有关我国确立“体育强国”发展战略目标问题的讨论一直未停止过。
每次提出都引起了体育界,甚至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甚至还引起了一些不同观点的争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中国梦”,也为中国体育事业赋予了“体育强国梦”的新内涵。
我们不仅要进一步搞清“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梦”的相关概念和“科学内涵”,而且还要进一步探索“体育强国”和“体育强国梦”的“实现之路”。
1“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提出及对相关概念和科学内涵的思考[HTSS]1.1毛泽东“体育强国强民梦”体育思想的形成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正值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华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国难当头,中国人被洋人辱称为“东亚病夫”。
为此他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十分感叹地说:“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
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他十分忧虑当时中国的现状,决心要洗雪国耻,立志以拯救国家民族为己任。
因此,他以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力图唤起民众,从事体育运动,强健国民体魄,共同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当时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出发点,就是把体育作为“强国强民”、“抵御外强”的有效手段。
因而在《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下,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
我国发展体育强国的特征与意义浅析

我国发展体育强国的特征与意义浅析体育是国家强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如今,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壮大,中国体育事业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建设体育强国已经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那么我国发展体育强国的特征与意义是什么呢?一、发展体育强国的特征1. 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发展体育强国首先要求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这不仅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保持国民身体健康、锻炼身体、活跃精神的必要手段。
通过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全民的参与度,增强全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自觉性,使体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重要活动。
2. 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体育强国还需要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体育竞争力。
这需要全面提升我国体育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大对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我国体育科研和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的竞争力。
这不仅可以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更可以为国家争得更多的国际荣誉和地位。
3.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发展体育强国还需要通过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
体育产业是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产业可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
发展体育产业也能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繁荣,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4. 增强国家凝聚力发展体育强国还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高国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国家自豪感。
通过大型体育活动的举办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可以调动全民的热情,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加强国家凝聚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1. 体育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体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都可以通过体育来体现出来。
通过提高国际体育竞争力,增加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为国家赢得更多的国际荣誉和地位,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2. 体育是国家民族凝聚的纽带体育对国家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健康的人才是国家的未来,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更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国家的整体实力。
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的思辨——中国之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体 育 人 口、 奥 运 成 绩 和 国 内体 育产 业 总 值 占 国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比例 也 不 能 要 求 群 众 体 育 的 各 个 方 面 也 都 名 列 前 茅 , 在 实 际 中并 不 存
2 中国之体育大 国向体 育强国的转变
袁 伟 民 在 新 闻 发布 会 上 谈 到 : “ 虽然 我 们 在 连 续 几 届 奥运 会上
1 . 2 . 2体 育大 国 与体 育强 国 的联 系
体 育大 国与 体 育 强 国 均 是针 对一 个 国家 体 育 事 业 的 整 体 发 展
段, 还 达 不 到 体 育大 国的 水 平 。 国家 体 育 总局 也 曾在 不 同场 合 多 次 而 言 的 。 虽然 , 两 者 处 于 两 个不 同的 阶 段 和 水平 , 但相 互 衔 接 。 可 以 强调 : “ 我 国还 不 是 体 育 强 国 , 只是 竞 技 体 育 大 国” 。 有 人 对 此做 出 说 , 体育大国是成为体育强国重要的基础 , 其高资源总量、 大 发 展 评论 , 认 为 这 是 对 当 前 中 国体 育现 状 的 一 个 较 为 清 醒 的 认 识 。 那 空 间都 为 实 现 体 育 强 国的 转 化 提 供 了有 利 的 条件 。 如 果 体 育 大 国 么, 衡 量 一 个 国 家 的 整体 体 育 水平 是 否 可 以单 纯 地 以 竞技 体 育 的 没 有 足 够数 量 和 程 度 上 的积 累 , 也就 无 法 实 现 向体 育 强 国高 质 量 、
田雨普 ( 2 0 0 9 年) 曾提 出 , 群 众 体 育 的发 展 水平 和 竞 技 体育 的 国 际竞
1 体育大 国与体 育强 国的思辨
1 . 1体 育 大 国与体 育 强 国的 内涵 象 征 和 标 志是 大 国体 育 的 共 同特 点 。 判断 体 育 大 国 的 必要 条 件 是 : 三个 方 面 。 周丽萍、 田 雨普 ( 2 0 0 9 年) 提出, 体 育 强 国 是 一 个 国 家体 育发 展 综 合实力以及整体水平的体现 。 虽 然 国际 上 尚无 统 一 的 体 育 强 国 评 价 标 准 , 然 而 就 现 阶 段 而
浅议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

浅议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作者:武燕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4期摘要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概念为何,区别何在。
就目前争论的情况来看,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概念、区别等命题从提出到探究都具有较为浓厚的“中国情结”。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二词可以理解为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需求的环境下产生的,是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上所获得的好成绩的情况下对中国体育总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未来发展的展望背景下提出的概念。
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辩证统一关系将客观地、科学地分析我国体育的发展阶段和体育事业的目标,将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必要的理论准备。
关键词体育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2008年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再续辉煌,创造了5l枚金牌、100枚奖牌的历史最佳战绩。
中国体育代表团优异的表现不仅振奋了国人的精神,也为中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008年9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这不仅为后奥运中国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明确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
1 体育的概念再探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概念为何,区别何在。
就目前争论的情况来看,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概念、区别等命题从提出到探究都具有较为浓厚的“中国情结”。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二词可以理解为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需求的环境下产生的,是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上所获得的好成绩的情况下对中国体育总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未来发展的展望背景下提出的概念。
本文首先通过对体育概念的溯源来寻找体育的本质以为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概念辨析做学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T r u h t e c n u tc reai n d t ,t e a t l a ic s e h mp iai n a d t e i tg a t sr c : h o g h o s l o rl t a a h ri e h s d s u s d t e i l t n h ne r n o c c o
Ke r s h o r l s o s n t n;t e p w r l n t n o o ei v p r ;t e p we u ai n o y wo d :t e p we u p r ai f t o h o e u ai f c mp t ie s o s h o r l n t f f o t t f o
s ho ls rs;t o rulnain o s p rs;t e s o t ut r c o po t he p we f t fma s s o o t h p rs c lu e
20 08北京奥运会 , 中国体育代表 团在竞技场上 的出色表
现 , 终 以 5 枚 金 牌 和 10枚 奖 牌 的 总 数 高 居 金 牌 榜 榜 首 , 最 1 0
fun a in.rle n t e s f o r ( s c s t e p rs ulu e nd t Ol o d to eis o h otp we u h a h s o t c t r a he ymp c s ii ) ,t us i s p rt h Ch n s i a, s rs d v l p ntc n a hiv uaiaie bra hrug o a hiv r e p we uls o s n to po e eo me a c e e a q lt t e kt o h t c e e a tu o r p r a in. t v f t
S ONG Xu l , ig W U W e ei YU Jn , i n
( co lf Sh o o
i l d ct n Cne hn oma U i rt , h nHue, 3 0 9 c uai ,et C iaN r l nv sy Wua bi 4 0 7 ) aE o r ei
体 育 大 国 向体 育 强 国 迈 进 ” 号 召 , 新 时 期 我 国 体 育 事 业 的 为
等方面的广阔 、 多; 过通常 的情 况或超 过所 比较 的对象 , 众 超 与“ ” 对 。“ 小 相 强” 的是力 量 大 、 度 高 、 强 、 指 程 坚 优越 的意
思 , 弱 相 对 。 大 侧 重 于 量 的 方 面 , “ ” 重 于 质 的 方 跟 而 强 侧
发展指 明了方 向。引起 了各界人士 的广泛关 注 , 媒体和学 各
者就 中国 目前是体育大 国还是体育 强国 的问题 展开 了讨论 。 我们要再接再励 , 断改革创新 , 动科学发 展 , 现竞技体 不 推 实 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 努力推 动我 国由体育大 国向体育强
国迈 进 。
1 体 育 强 国与 体 育 大 国 的辨 析
根 据 辞 海 的 定 义 , 大 ” 的是 在 体 积 、 积 、 量 和 容 量 “ 指 面 数
又创历史 新高。这 不能不 说是距 悉 尼和雅 典奥 运会 之后 中 国竞技体 育的又一历 史性 突破 。胡 锦涛 总书记 在北 京奥 运 会、 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 上明确发 出, 要进 一步推动我 国 由 “
21 0 0年 1 1月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N V 2 1 O.O 0
Vo . 9 No 6 12 .
第2 9卷
第 6期
浅析 我 国 由体 育大 国 向体 育 强 国的构 建
宋 雪琳 , 余 静 , 吴 伟
摘 要 :文章通 过查 阅相关 资料 , 探讨了“ 体育强 国” 的涵义 和构成要 素. 合多家 之言认 为“ 综 体育 强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文 献标 识 码 : G 00 5 A 文 章 编 号 : 0 39 3 2 1 ) 60 6 -3 10 —8X( 00 0 —6 90
An a y i fCo t uc i n o An l ss o nsr to fChi p we f ls r s n to na o r u po t a i n s
p rso a t f“t o ru po ai n”. ma y o i o s s nhe ie a ta “t we u p rs nain” n t he p we f ls ts n to n pnin y t sz d s y h t he po r ls o t f t o o
o l o ti sc mp t ie s o s u a e h c o l s o s a h o na n,t k h s p rs a h n y c nan o ei v p r ,b ttk s t e s h o p r s te fu ti t t t a e S te ma s s o s t e t
国” 不仅仅包含竞技体育 , 更应该 以学校体育为源泉 , 以群众体育为基础 , 以体育文化 和奥林 匹克精 神 等软实力为依托 , 从而为我国体 育事业 的发展 实现质的突破 , 达到真正 的体育强 国。
关键 词 : 体育强国 ; 竞技体育强 国; 学校体育强国 ; 大众体育强 国; 体育文化
面 。从质量互变 规律 的角度讲 , 量变是 质 变 的必要 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