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的防治方法
绿盲蝽防治方法

绿盲蝽防治方法绿盲蝽(学名:Empoasca vitis)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葡萄园和果树。
它以葡萄、柑橘、苹果等植物的叶片为食,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果实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绿盲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生物防治1.引入天敌:绿盲蝽的天敌有寄蝇、蜻蜓等。
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来控制绿盲蝽的数量,减少其对植物的危害。
2.利用绿盲蝽的天敌:一些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对绿盲蝽有天敌作用,可以利用这些天敌来控制绿盲蝽的数量。
二、物理防治1.安装防护网:在葡萄园或果树周围安装防护网,阻止绿盲蝽的入侵,减少其对植物的危害。
2.人工捕捉:可以利用人工方法捕捉绿盲蝽,如利用粘虫板或黄色粘球等工具,吸引并捕捉绿盲蝽,减少其数量。
三、化学防治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绿盲蝽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农药有乙虫脒、吡虫啉等,可以通过喷洒或熏蒸的方式使用。
2.合理施药: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绿盲蝽的发生情况和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合理施药,避免过量使用或频繁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四、农艺措施1.合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加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减少绿盲蝽的滋生和传播。
2.合理地肥水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和浇水,使植物保持健康生长,增强其抵抗力,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3.及时清除病虫害:定期检查植物,发现有绿盲蝽的危害时要及时清除,避免繁殖和扩散。
五、综合防治综合运用上述防治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防治方案,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绿盲蝽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调整防治策略,以应对绿盲蝽的变异和抗药性的出现。
绿盲蝽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葡萄园和果树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绿盲蝽,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减少绿盲蝽的危害,保护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要加强对绿盲蝽的监测和研究,不断优化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保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绿盲蝽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对许多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绿盲蝽以吸食植物体液为主要的营养方式,造成植物叶片出现片斑、枯黄、病斑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以下是绿盲蝽危害的具体表现:1. 绿盲蝽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株叶子出现黄化、卷曲、干枯、萎缩等症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2. 绿盲蝽吸食的位置叶片上会留下一些白色的粘液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的进行,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的呼吸。
3. 绿盲蝽是一种病媒害虫,它会通过咬伤植物等方式传播细菌、病毒等病害,进一步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针对绿盲蝽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一、生物防治1. 鸟类防治。
从春季开始,可以在农田周边建造鸟窝,吸引一些松鼠、知更鸟、山麻雀等鸟类,使它们进入农田觅食,有效控制绿盲蝽等害虫。
2. 天敌防治。
将绿盲蝽的天敌-鸟织蝽、玉米次令芦蜩等昆虫引入农田,进行生物防治。
3. 昆虫孵化差异化防治。
针对不同时期的绿盲蝽,可以选用相应的昆虫进行防治。
例如在春季防治蛴螬,夏季则可用马陆、蜥蜴和蚂蚁防治,秋冬季节则可用蟋蟀、金龟子和地袋鼠等。
1. 土法防治。
在地上埋下垃圾袋或其他容器等,然后倒入一些酵母水混合的水,吸引绿盲蝽进去,然后捆扎起来扔掉。
2. 粘虫板防治。
将黄色或蓝色的板子或支架覆盖一层黏性涂料,然后悬挂在绿盲蝽的活动范围内,有效地将其黏住。
三、化学防治1. 喷洒有机硅类杀虫剂。
有机硅类杀虫剂安全无毒,能快速有效地杀灭绿盲蝽和其它害虫。
2. 喷洒草酸类杀虫剂。
草酸类杀虫剂也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可有效控制绿盲蝽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必须严格按照剂量使用,并在喷洒后放置一定的时间,等待化学药剂有效成分充分挥发,避免化学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要注意对作物进行清洗,确保食品安全。
绿盲蝽防治最佳农药,什么时候打药较好

绿盲蝽防治最佳农药,什么时候打药较好苗期,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50%一六零五乳剂20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施。
成株期,用35%赛丹乳油2000倍液、25%广克威乳油2000倍液、50%甲基对硫磷15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施。
一、绿盲蝽防治最佳农药1、绿盲蝽主要危害棉花、桑、枣树、葡萄、麻类、豆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主要危害部位为作物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
2、在苗期,如果每100株作物上有5-8头绿盲蝽,蕾铃期有25头绿盲蝽时,使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50%一六零五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者是每亩地使用1.5kg的1.5%甲基一六零五、2%杀螟松、3%马拉松、2.5%亚胺硫磷等粉剂喷粉防治。
3、在作物长大成株后,使用35%赛丹乳油、10%蚍虫啉可湿性粉剂、10%除尽乳油、20%灭多威乳油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5%广克威乳油2000倍液、50%甲基对硫磷1500倍液、25%硫双威乳油1500倍液、5.7%百树菊酯乳油2000倍液、43%新百灵乳油1500倍液。
4、为了增强杀虫效果,可以将药物混合使用。
比如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5%氟虫腈乳油+4.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后再喷1次。
二、防治绿盲蝽什么时候打药比较好1、绿盲蝽的生活规律:在3-4月份(平均温度高于l0摄氏度或连续5日平均温度达11摄氏度,相对湿度高于70%)开始孵化,到了6月中旬,开始迁入棉田,7月处于迁移高峰期,到了8月,又迁移到周围的蔬菜果树上。
2、在防治时,一般选择在作物采收后,将周边杂草清除干净,减少越冬虫卵;在绿盲蝽爆发前,使用药物进行防治(果树一般在花露红后以及花后第1、2遍药的时候防治,棉花一般在苗蕾期以及花铃期进行防治)。
3、由于绿盲蝽怕光,喜欢阴雨天气,在早晨和傍晚时分出来活动,所以喷药时间一般选择在9点之前或者是6点之后。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绿盲蝽的危害与防治对策绿盲蝽是一种昆虫害虫,其主要危害作物为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绿盲蝽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植物汁液,引起植株叶片脱水、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需要了解绿盲蝽的危害特点和防治对策,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做到科学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绿盲蝽对作物的危害。
一、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特点1. 吸食植物汁液:绿盲蝽主要以植物汁液为食,通过刺吸式口器穿刺植物叶片或嫩茎,吸食植物组织的汁液,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受阻,导致植株叶片黄化、脱水,甚至死亡。
2. 分泌毒液:在吸食植物汁液时,绿盲蝽分泌一种有毒的唾液,这种唾液中含有一些毒素和挥发性物质,会导致植物组织的脱水和变形,同时引起植物受到细菌感染,加重了植物的伤害。
3. 群集繁殖:绿盲蝽以群集繁殖为主,当某一作物受到绿盲蝽的危害时,往往会迅速形成大面积的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增加,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绿盲蝽的防治对策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石虎、寄生蜂等天敌昆虫,建立天敌昆虫对绿盲蝽的天敌关系,控制绿盲蝽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也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通过施用微生物制剂对绿盲蝽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文化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做好农田的清洁工作,清除田间杂草、杂树、杂草、杂草等杂物,减少绿盲蝽的栖息地。
合理施肥,使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3. 农药防治:在绿盲蝽大量繁殖的时候,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如敌敌畏、多菌灵、阿维菌素等,对绿盲蝽进行化学防治,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但需注意,使用农药时必须遵循使用说明,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机械防治:可以采取机械防治方法,如利用网罩、黄色板、粘虫板等对绿盲蝽进行防治,减少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
5. 定向防治:可以根据绿盲蝽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采取定向防治措施,如在其疫范子时期使用药剂防治,或者在其成虫期间进行喷洒农药,以减少绿盲蝽的数量,降低对农作物的危害。
麦头绿盲蝽的危害途径与综合防治

02
麦头绿盲蝽的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卵
麦头绿盲蝽的卵通常产在寄主植物的叶片上, 孵化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
幼虫
幼虫孵化后,会迅速钻入寄主植物的茎秆中, 吸取植物汁液为生。
成虫
成虫羽化后,会飞到其他寄主植物上继续危害。
绿盲蝽的刺吸式口器还会导致小麦生 长点受损,出现分蘖增多、丛生等症 状,影响产量和品质。
间接危害
麦头绿盲蝽是害虫的传播媒介,能够 传播病毒病,如小麦黄矮病等,加重 小麦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VS
绿盲蝽的取食和产卵行为会破坏植物 组织,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便利条件 ,加重植物病害的发生。
传播病害
麦头绿盲蝽能够携带多种病毒和病原 菌,如小麦黄矮病毒、细菌性条斑病 等,通过取食和产卵等行为传播给其 他植物。
湿度
湿度对麦头绿盲蝽的影响较大,高湿环境有利于 其生存和繁殖,而干燥环境则会导致其生长缓慢 或死亡。
寄主植物
麦头绿盲蝽主要危害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 同时也危害豆类、棉花等经济作物。
03
麦头绿盲蝽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合理轮作
避免重茬种植,选择不同 作物进行轮作,减少绿盲 蝽寄主植物的连作。
预警系统,提高防治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防治效果的评估与改进
防治效果评估
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 发现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引进先进的防治理念和技术,提 高防治水平。
科学研究与实验
开展绿盲蝽生物学、生态学等方 面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生 规律和防治机理,为防治提供科 学依据。
一串红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串红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
法
一串红绿盲蝽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主要危害农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
该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成为广大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串红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发生规律1.季节性规律。
一串红绿盲蝽以夏季为田间发生高峰期,当气温达到28℃时,它们的产卵量大幅上升。
秋季为其次。
2.损失范围规律。
不同地区一串红绿盲蝽对各种作物的危
害程度不同,比较严重的为水稻、香蕉等。
3.季节内多次发生规律。
由于其短翅翅龄成年期短,并且
有很快繁殖能力,因此在一个季节内,一串红绿盲蝽可能多次出现。
二、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
通过深翻和轮作,控制一串红绿盲蝽的繁殖。
另外,在发现危害时,及时清除受害的株苗,防止繁殖。
2.化学防治。
在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使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对于在田间大量繁殖的一串红绿盲蝽,可以使用灭蝽氯氟华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3.生物防治。
通过优生优育、改善环境等方式增加盲蝽天敌,如寄生蜂、天牛等天敌,促进其自然死亡,从而达到控虫的效果。
4.综合防治。
生产中通常采用综合防治,即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结合控制,提供多重保障,以最大限度地减小一串红绿盲蝽对农作物的危害。
以上是一串红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农民朋友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控制,减少这一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绿盲蝽在枣树上暴发成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
绿盲蝽具有趋光性,可以利用黑 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也可以在枣园中安装黄色粘虫板
,捕杀成虫。
清理枣园
在冬季或春季,清理枣园中的枯枝 、落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以减 少越冬虫源。
果实套袋
在绿盲蝽发生严重的地区,可以在 枣果半红时进行套袋,以保护果实 免受其危害。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
降雨量增加
降雨量的增加为绿盲蝽提供了更多的 水源和食物来源,有利于其生存和繁 殖。
绿盲蝽的繁殖能力
高繁殖率
绿盲蝽具有较高的繁殖率,每只雌虫可产卵数百粒,且卵孵化率较高。在适宜 的条件下,卵孵化后若虫很快羽化成成虫,继续繁殖,形成庞大的种群。
越冬卵孵化
绿盲蝽以卵越冬,春季气温升高后,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羽化成成虫后继续 繁殖,导致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预警系统
建立绿盲蝽预警系统,根 据监测数据和调查结果,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 农民采取防治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加强枣园管理,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减 少绿盲蝽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方法诱 杀绿盲蝽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 等,对绿盲蝽进行生物防治。
绿盲蝽在枣树上暴发成灾的 原因及防治方法
汇报人: 2023-12因
• 绿盲蝽对枣树的危害 • 绿盲蝽的防治方法 • 绿盲蝽防治的实践与建议
01
绿盲蝽在枣树上暴发成灾的原 因
气候因素
温暖湿润环境
绿盲蝽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在 20-30℃的气温下生存和繁殖。当气 温适宜且湿度较高时,绿盲蝽的繁殖 速度加快,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小心防治和治疗梨树绿盲蝽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认识梨树绿盲蝽•防治梨树绿盲蝽的必要性•防治梨树绿盲蝽的方法•治疗梨树绿盲蝽的措施•防治和治疗梨树绿盲蝽的注意事项01认识梨树绿盲蝽成虫若虫卵初孵若虫为绿色,随着成长变为黄褐色。
产在叶片背面,形似小鼓包。
0302 01形态特征体积较小,翠绿色,前翅半透明,翅脉灰黑色。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
寄主植物包括:梨树、苹果、桃树、葡萄等果树。
分布与寄主植物成虫喜欢在花、嫩芽和嫩叶上产卵。
若虫孵化后,会以植物汁液为食,并逐渐吸取叶片中的叶绿素,导致叶片出现黄化斑点。
随着若虫的成长,受害叶片会逐渐枯死,严重时全树叶片都会受影响。
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02防治梨树绿盲蝽的必要性梨树绿盲蝽对寄主植物的叶片伤害很大,会导致叶片出现黄点或孔洞,严重时叶片会枯萎脱落。
生长抑制绿盲蝽的侵害还会导致寄主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树势衰弱,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梨树绿盲蝽对梨树的危害非常大,会导致梨树果实产量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产量下降绿盲蝽的侵害还会导致果实品质降低,如出现斑点、萎缩、畸形等,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品质降低梨树绿盲蝽在生态系统中数量过多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农药使用增加为了控制梨树绿盲蝽的数量,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平衡失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VS03防治梨树绿盲蝽的方法定期修剪梨树,清除枯枝、弱枝和病虫害枝,以减少绿盲蝽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合理修剪合理施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以促进梨树生长健壮,提高其对绿盲蝽的抵抗力。
科学施肥对果实进行套袋,以保护其免受绿盲蝽的为害。
果实套袋人工捕捉人工捕捉绿盲蝽若虫和成虫,以减少其数量。
粘虫板使用粘虫板捕捉绿盲蝽,可将其粘在板上或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天敌控制保护和利用绿盲蝽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控制绿盲蝽的数量。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Bt(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对绿盲蝽进行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盲蝽
宁阳县经济林站
绿盲蝽又称牧草盲蝽,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
过去绿盲蝽在我省不是主要害虫,但是近几年其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鲁西北和鲁西南的部分棉区已成为棉花和果树上的主要害虫,其中以滨州、东营枣棉间作区危害最重。
很多农民反映他们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1 发生为害特点
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
花蕾及幼果的汁液。
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
花蕾受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重者其花几乎全部脱落。
幼果受害后,有的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在本地区此虫1年发生5代。
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
翌年3~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
第一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为害枣芽。
第二代发生盛期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是为害枣树最重的1代。
第三、四、五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
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主要为害树下豆类、玉米等作物。
2 暴发成灾原因
1)寄生范围广泛。
绿盲蝽在本地区原来为牧草、棉花上的害虫,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到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为害。
本地区的枣树、豆角、茄子、甜瓜2001年受害甚重,有的地块甚至绝产。
2)合适的气候条件。
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最适合其发生。
2001年4月份平均气温为21℃,4月29日降雨25.6毫米,其温、湿度对越冬卵的孵化非常有利,导致5月上、中旬第一代绿盲蝽为害达到高峰。
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枣树花芽分化及花蕾的发育,另一方面直接为害幼蕾,造成花蕾脱落,并影响了以后的花蕾形成。
这也正是2001年枣树花蕾偏少的原因之一。
6月13日、14日、16日,本地区连续降雨,降雨量达35毫米,加上第一代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虫口基数大,进而导致第二代绿盲蝽暴发成灾。
据统计,落果率达40%,重者高达70%,使小枣减产30%~60%。
3)防治不及时。
绿盲蝽自1986年在本地区就有所发现,但未能得到有力的防治。
一方面由于绿盲蝽成虫多在夜晚或清晨爬到叶、芽是取食为害,受惊后爬行迅速,又由于其个体较小,体色与叶色相近,不容易被发现。
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年来,发生不整齐,规模小,不构成灾害,从而引起生产上的重视。
2001年同样也未列入重点防治对象,等到
发现其对枣果为害严重时,绿盲蝽已长成成虫,飞翔能力极强,错过了喷药时机,防治困难。
对此提出以下防治建议:
1、枣园、棉田进行冬耕灭茬,棉花生长期出现多头苗时及早进行人工整枝,去丛生枝,留1-2枝壮秆。
2、在早春及时清除地边、果园、沟内的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防止越冬卵的孵化,同时还可截断越冬代若虫的食物来源。
3、结合冬季清园,开春刮树皮,可减少越冬虫卵,或于3月中、下旬结合刮树皮,喷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可杀死部分越冬卵。
4、药剂防治方法:(1)涂干:用“警卫”牌久逢乳油对水100倍(最好先加20%芝麻油,利于提高效果)环绕枣树主干离开地面20厘米,涂环高15~20厘米,可将绿盲蝽若虫控制80%以上不能上树;(2)喷雾防治:已经上树的成虫或少量若虫进行喷雾防治,每3~5天喷洒一次。
注意花期保护花和花蕾。
绿盲蝽卵的孵化需要65%以上的相对湿度,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于5月初、6月中旬、7月中、下旬在各代的若虫期及时喷药,进行防治。
以触杀性较好和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混合喷施效果最好。
如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和5%啶虫脒(绿园2号乳油)3000~3500倍液混
合喷施。
由于绿盲蝽白天一般在树下杂草及行间作物上潜伏,夜晚上树为害,因此,喷药要着重树干、地上杂草及行间作物。
做到树上树下喷严、喷全。
一旦成虫大发生,要老求全村,甚至全乡枣农在傍晚或早晨统一进行喷药,防止成虫串飞,达到根除目的。
5、抓住最佳时期进行全面喷药。
由于枣、棉田绿盲蝽白天一般在树下杂草及行间作物上潜伏,夜晚出来为害,所以喷药防治可选在傍晚或清晨进行,要对树干、棉花的顶部嫩梢、地上杂草、行间作物全面细致喷药,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6、一旦成虫大发生,要发动人员统一进行喷药,防止成虫串飞,达到-的目的。
7、选择正确的农药品种,并进行交替使用。
以触杀性较好和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混合喷施效果最好。
目前最有效的药剂有“康吉”牌速虫清乳油、“警卫”牌久逢乳油,以上两种药剂1000倍液对绿盲蝽生物测定死亡率为77.12-88.91%,其次为20%见猎乳油防治效果达40~50%,特别是,由于绿盲蝽成虫寿命和产卵期长,导致世代重叠,一般防治效果低劣药剂难以控制危害,因此一定要选择有效药剂。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果农朋友们在用药时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