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精神哲学

合集下载

辩证法 黑格尔

辩证法 黑格尔

辩证法黑格尔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著名哲学家,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象学派”和“绝对理念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他的哲学体系极为宏大,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部分,其中尤以他的辩证法理论为最具有代表性。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主张通过对矛盾的处理和发展,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他认为事物内在的矛盾冲突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矛盾冲突可以产生新的东西,旧的事物被推翻,新的事物取而代之,这种变革的过程称之为“辩证运动”。

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

“否定”是指对现实世界中现存事物和现象的否定,即对其存在的矛盾和不足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提出批判性意见。

“否定之否定”是指对否定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否定的事物进一步质疑、分析和发展,找到事物真正的本质,“肯定”是指对否定之否定得到的新事物的肯定和认可。

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他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矛盾的发展,事物的生命力和活力来自于内部的矛盾冲突。

只有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超越,人们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对于后世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黑格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辩证法理论,并应用于社会历史和变革的分析;而西方哲学界也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批判,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通过对矛盾的处理和发展,推动事物的运动和进步。

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理论。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可以从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中汲取启示,不断学习和发展,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更好地认识和处理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名词解释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名词解释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名词解释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19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精神哲学的独特贡献使其成为世界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黑格尔在精神哲学领域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并试图对其进行简要解释。

1. 世界精神(Weltgeist)黑格尔认为,世界精神是整个世界的意识和理性的总和,是精神的最高形式。

它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各种思想的统一。

世界精神不仅仅表现为个体思想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历史的过程中,通过个体的互动和冲突来逐步实现自身的目标。

2. 辩证法(Dialectics)辩证法是黑格尔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对哲学方法的独特贡献。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思考和研究的方法,通过认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矛盾来推动思维的进步。

辩证法包括三个步骤:命题(thesis)、反命题(antithesis)和合一(synthesis),通过矛盾和冲突的对立面的统一来实现真理的辩证发展。

3. 自由(Freedom)自由是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他认为自由不是简单地意味着个人的意志行动,而是通过理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实现的。

黑格尔认为人们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自我意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由。

4. 普遍性(Universality)普遍性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对于世界和人类精神的统一和无所不在的性质。

普遍性是世界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其逐步实现的目标。

通过普遍性,黑格尔试图解释和理解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5. 绝对知识(Absolute knowledge)绝对知识是黑格尔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对世界的最全面和最高级理解。

黑格尔认为,绝对知识不仅包括对物质世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身思维过程和意识的认识。

通过达到绝对知识,个体能够理解并与世界精神相一致。

6. 逻辑学(Logic)在黑格尔哲学中,逻辑学不仅仅是一种研究形式逻辑和推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维过程和思维实践的方法。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哲学一、思维(knowing)和存在(being)具有同一性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点是绝对理念能够自己实现自己,或者说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所谓思维,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即“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客观思想”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谓“存在”,并不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因为黑格尔明确否认这些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根本否认物质的存在。

在他看来,存在只是我们的主观表象。

一切事物(“存在”)都不过是客观思想(“思维”)的异化物,是“客观思想”的外壳,而“客观思想”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所谓“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符合。

具体来说,从认识论意义上,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方面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我们头脑中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且凡是我们头脑中认为是合理的(即符合“客观思想”)思想,都必定能够实现,使存在和我们的思想相一致、符合。

而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也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客观思想”决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其中蕴含着的“客观思想”即事物的“概念”,才具有真实性;而“客观思想”(“概念”)则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一致、符合。

在黑格尔看来,我们头脑中的思想乃是“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因此,认识论和本体论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分析“现实的是合理的,合理的是现实的”关于“现实的是合理的”:首先,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现实的,因而都是合理的。

事实上,在现存的一切有限事物中,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的。

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实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凡是现实的东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

黑格尔哲学批判

黑格尔哲学批判

黑格尔哲学批判一、世界观和哲学本源的错误1. 黑格尔认为,哲学无起源,也无定义【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因而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

而且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里,转变成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

】【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

这样一来,哲学就俨然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因而哲学便没有与别的科学同样意义的起点。

所以哲学上的起点,只是就研究哲学的主体的方便而言,才可以这样说,至于哲学本身却无所谓起点。

】艾斯认为,哲学并非是玄学,当然有其定义和起源。

哲学的定义,是全世界的根本性科学。

哲学的起源,是科学,这已经为哲学的发展历史所验证。

起初,哲学是和物理学、数学等各种具体科学混合的,最后逐步脱离清晰。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命名为“物理学之后”,也初步暗示了哲学的本质。

2. 黑格尔认为,哲学和宗教不可分【哲学的对象与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

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

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上帝的关系。

】【那些坚持宗教和思维分离的人,心目中所谓思维,大约是指一种后思(Nachdenken),亦即反思。

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忽视了哲学对于思维所明确划分的这种区别,以致引起对于哲学许多粗陋的误解和非难。

须知只有人有宗教、法律和道德。

也只有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存在,他才有宗教、法律和道德。

所以在这些领域里,思维化身为情绪,信仰或表象,一般并不是不在那里活动。

】艾斯认为,黑格尔的观念,是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逃避和草率。

黑格尔没能有效给出哲学的定义,并且将哲学和宗教两者混为一谈,没有看清科学和宗教的本质区别。

由于西方流行基督教,科学和宗教的关系,往往是一个忌讳难解的课题。

但无论如何,科学和哲学,在形态、特征上都有极大的不同。

黑格尔体系

黑格尔体系
2、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
虽然以客观精神的辩证运动为内容的本体论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但是,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在先,人的意识在后,这只是从存在的顺序的角度来讲的。如果从认识的顺序而言,则是人的意识在先,绝对精神在后,因为绝对精神只是在人的意识发展到最后阶段才呈现出来。这样,辩证法的范畴和规律就成为认识论的对象,认识论也是辩证法在人的意识中的应用。因此,本体论、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
.
.
第十九章 黑格尔哲学体系
一、黑格尔的生平活动
黑格尔的生平:
威廉 ? 弗里德里希 ? 黑格尔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
1770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城的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
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兴趣却在哲学上。。
1、“感性确定性”
黑格尔认为感性确定性是个人意识的最初形式,它的对象是个别事物的存在。它的特点是表面上看它好像是最丰富的知识,但实际上是最抽象、最贫乏的知识。
2、“知觉”
黑格尔认为知觉是对感性多样性进行综合并加到事物上面的判断知识。它的特点是用一般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是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过程。
1、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主要有:
(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就表现在现象中,现象也就是本质的显现。因此,离开了特性或规定性就无所谓事物,离开了现象也无所谓本质;而认识了事物的一切特性或规定性也就可以认识本质。

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哲学

逻辑学与逻辑学的三段式
黑格尔的逻辑学首先是一种本体论 存在论)。 )。而且还不是现实的存 (存在论)。而且还不是现实的存 而是关于存在的规划。 在,而是关于存在的规划。他的逻 辑学也是他的哲学体系的总纲。 辑学也是他的哲学体系的总纲。也 体现为三段式:存在论、 体现为三段式:存在论、本质论和 概念论。 概念论。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实体即主体
在《精神现象学》里提出实体即主 精神现象学》 把实体从本质上理解成主体, 体,把实体从本质上理解成主体, 万物都是能动的, 万物都是能动的,这种辩证法就是 万物自己运动的辩证法, 万物自己运动的辩证法,他的逻辑 学就是万物自己运动的规律, 学就是万物自己运动的规律,万物 自己就是上帝, 自己就是上帝,万物运动的原因就 是自我否定。 是自我否定。
概念论
到了主体,到了自由,就进入了概 到了主体,到了自由, Begriff)论 念(Begriff)论。黑格尔认为概念 是以自由为基础。 是以自由为基础。概念论才是真正 的本体论。概念才是真正的存在, 的本体论。概念才是真正的存在, 万物都是按照概念而存在, 万物都是按照概念而存在,整个逻 辑学就是上帝创造世界的构想蓝图。 辑学就是上帝创造世界的构想蓝图。 存在论与本质论是概念的形成史。 存在论与本质论是概念的形成史。
要“是”起来的决心
逻辑学不以任何假定的东西为前提。 逻辑学不以任何假定的东西为前提。 最直接呈现的东西为前提, 最直接呈现的东西为前提,这是一 个存在的决心。一个要“ 个存在的决心。一个要“是”起来 的决心。 的决心。黑格尔认为开端应该是没 有任何前提(先人之见), ),没有任何内 有任何前提(先人之见),没有任何内 而且还得是最抽象的范畴。 容,而且还得是最抽象的范畴。

黑格尔介绍.

黑格尔介绍.

黑格尔升入文科中学高年级 以后,依然保持学而不厌的 读书热情,他尤其喜欢读那 些厚本精装的严肃书籍。从 黑格尔的日记和笔记中,我 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多么 倾心于古典文学和古典诗歌。 他读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西塞罗和塔西陀等人的哲学 著作,他醉心于索福克勒斯 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翻译 过爱比克泰德和隆各司的作 品,他崇尚理性,渴求探索, 广泛涉猎,究其必然。
黑 鬼 老 夫 子
黑鬼、老夫子
除了“黑鬼”这个神学院学生共有的绰号外,黑格尔还 独有另外一个绰号:“老夫子”。“老夫子”,即是 “有学问的老头儿”的意思。黑格尔进了神学院以后, 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学习上。由于缺乏体育锻炼,他显得 有些老气横秋。他不善于交际。他的穿着也不很讲究。 因此,有一年圣诞节,黑格尔的朋友在他的纪念册上, 画了一幅漫画: 黑格尔,驼着背,拄着两根拐。 漫画旁边的题词是:愿上帝保佑这位老夫子。 黑格尔看到这幅漫画,开心地笑了。同学们也都围 着黑格尔齐声欢叫,起哄:“老夫子!老夫子!” 从此,黑格尔便得了个“老夫子”88年10月,黑格尔考上了图宾根神 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图宾根神学院的生活方式是修道 院的特色。校方规定:本院学生一律 只穿黑色服装,以显示神学院学生的 庄重,即使是离校外出,也不准随意 更换其他颜色的服装。这样,城里的 人们就给神学院的学生起了一个“黑 鬼”的绰号。这个绰号并无恶意,除 了是因为服装的颜色外,还有一个重 要原因来自神学院学生的举止。这些 学生在校外时间有规定,不能久留。 因此他们大多是来去匆匆,目不斜视, 自视清高,少与人交。
返回
勤 1777年至1787年,黑格尔就读于斯图加特文 科学校。在这期间,他努力把各科学习成绩都保 学 持在一流水准上,每次升级考试成绩总是优秀。 少 可是他并不满足。他的业余时间大多都用于读书, 父母给的零用钱也几乎都用来买书。黑格尔总是 年

黑格尔启蒙观的精神哲学解读——以《精神现象学》为学术资源

黑格尔启蒙观的精神哲学解读——以《精神现象学》为学术资源

黑格 尔启 蒙观 的精 神 哲 学解读
— —
以 《 精神现象学》 为学术资源
赵素锦 ,赵 素欣
( 南 大 学 ,江 苏 南 京 2 18 ;郑 州 经 贸职 业 学 院 ,河 南 郑 州 4 00 ) 东 1 19 5 00
摘要 :在 《 精神现 象学》 中,黑格 尔以研 究人的意识 、精神 的 自我运动 与发展过程为理论 旨趣 。透过 这一
理—— 教化—— 道德” 的辩证发 展过 程之 中, 确切 地
其 天真本质从偏见和谬误 中拯救出来 , 除欺骗人 的 铲
教士阶层和压迫人 的专制统治 。
启 蒙对信仰 的批判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 1关 于信仰 意识 的绝 对本 质。启 蒙思想 家揭露 . 了信仰的绝对本 质的虚假性 : 那对信 仰而 言是绝对 “ 本质 的东西 , 乃是信 仰 自己的意识 的一个存 在 , 是 乃 信仰 自己 的 思 想 , 是 一 个 由意 识 创 造 出来 的 东 乃 西 。 …舯 ” 即信仰 的绝对本质只是意识创造加工 出来 的 产品, 是臆想的结 果 。正 因如 此 , 启蒙 对信仰 充满 了 蔑视 , 认为它的绝对 本质 只不过是 石头 、 头之类 的 木 虽有 眼睛却看不见 的抽象 物或者 是一些被 加工 改造
启蒙 的重要贡献之一 。启 蒙以否定 的态 度对待信仰 , 认 为“ 信仰是与它 自己 、 与理性 和真理 正相反对 的东 西, 是迷信 、 偏见 和谬 误 的大杂烩 ” 。在这样 一个 …铊 谬误 王国中 , 士阶层 与专制 政体连成 一体 , 弄和 教 愚 欺骗着 天真朴 素 的普 通 民众 。启 蒙 的一 个重要 任务 就是同信仰作 斗争 , 把普通 民众所 具有的诚实识见及
后拟人化 了的东西 , 根本就不能成 为人们 崇拜 仰慕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哲学
精神哲学是绝对理念发展的第三部分,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过程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

黑格尔认为,“精神”是纯粹概念与自然的统一;纯粹概念是绝对抽象、缺乏实在内容的;自然是僵死的缺乏自觉性的物质,而精神则分别克服了纯粹概念绝对抽象的不足和自然僵死缺乏自决的片面性,达到了具体、实在、能动的完美境界。

黑格尔把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阶段。

精神哲学是绝对理念发展的第三部分,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绝对精神自我发展过程的最高和最后的阶段。

相比于作为黑格尔哲学基础的逻辑学,精神哲学则是黑格尔哲学的完成和全部实现。

“在我们看来,精神是以自然为前提,而精神则是自然的真理,由此,它就是自然的绝对的在先者。

在自然的真理中,自然是消失了,作为达到自为存在的理念的精神产生了。

在这里,理念的主观与客观是同一的。

”正如黑格尔所讲的一样,他认为,“精神”是纯粹概念与自然的统一。

因为他认为,纯粹概念是绝对抽象、缺乏实在内容的;自然是僵死的缺乏自觉性的物质,而精神则分别克服了纯粹概念绝对抽象的不足和自然僵死缺乏自决的片面性,达到了具体、实在、能动的完美境界。

但是,黑格尔在论述其精神哲学时并没有走出唯心主义的泥淖。

黑格尔所讲的“精神”仍然是派生自然界万物的那个绝对精神。

在这里,黑格尔只是让“绝对精神”从自然界回归自身而已。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最终会冲破自身的外在性,扬弃自身派生出来的自然界,最终回到自身。

而精神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精神产生自己、发展自己以及回归自己的过程。

“精神哲学是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是理念在其实现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具体、最发达的形态;它不只是研究个体的个别能力或特性,而是要研究精神的实质本身,要认识人的真实本质。

因此,精神哲学以人类意识、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人类精神的发展在本质上是逐步实现自由达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黑格尔把精神哲学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个阶段。

1、主观精神
主观精神以个人有限的经验认识为对象和内容。

在这个阶段中,精神还处于概念之中,还处于它自身的主观性、观念性之中,还没有达到客观性、现实性,它的概念还没有成为客观性的东西。

即在主观精神阶段,精神还没有展现于客观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风俗之中。

精神的自由是潜在着的,还没有实现出来。

黑格尔把主观精神又区分为“灵魂”、“意识”和“精神”本身三个小阶段,分别作为人类学、精神现象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客观精神
客观精神是精神表现于人类社会,构成法权、道德、伦理和国家制度及其历史等。

它主要论述伦理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也可以广义地把关于客观精神的哲学称之为“法哲
学”。

黑格尔的客观精神的研究领域包括了整个生活和历史领域。

具体来讲,黑格尔把法的发展按照自由从抽象到具体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和伦理(含世界历史)三个阶段。

(1)抽象法
在具体论述抽象法之前,必须弄清楚一个概念——人格。

黑格尔认为,“人格”是“意志”和“自由”在具体的单一的个体上的表现。

“人格”的真正意义在于确定每一个单一的个体认识某种无限的、普遍的和自由的“人”。

“人格”的概念是对具有“精神”的“人”的一种主观和客观意义上的肯定。

人格所包含的东西,首先是它的权利能力即权利的可能性。

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格”是对“意志”和“自由”的一种肯定或者规定,没有自由,没有自身的意志,是没有人格的。

例如,奴隶社会的奴隶或者农奴,他们没有自由,不能按照自身的意志来进行生产活动,因而就是没有人格的。

在了解了人格这一概念之后,“抽象法”就好理解了。

“抽象法”就是一般地表现人格或者肯定作为具有人格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权力可能性的东西。

但是,“可能”和“不可能”是相对来讲的,抽象法不可能一一列举每一个单一的个体的人的每一项确定的权利,而只能以禁令为基础表现为一种“形式上的法”。

具体来讲,抽象法所能做到的只是命令每一个个体的人不得否定其他个体的人的“人格”。

抽象法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所有权,而所有权又有占有、使用和转让三个小环节,第二个环节是契约,第三个环节是不法。

这些内容将在第六章中详细叙述。

(2)道德
在“抽象法”领域,意志表现为“自在的无限性”,意志只是在表面上或者只是外在地与具有普遍意义的抽象法相适应,并不关心意志自身或者人的内在。

也就是说,在抽象法的规定性下,意志表面上看上去和“抽象法”相适应的话,“抽象法”的意义也就实现了。

至于意志自身的内在是不是与“抽象法”的具体内容相符合,这并不是“抽象法”所关心的事情。

但是,在“道德”领域,意志是表现为“自为的无限性”。

在这里,意志是向着自身的内在来实现的。

在“道德”领域,“主观”自己会主动评价自己的意志是否符合意志自身的内在。

换句话说,“道德”就是主观意志的“法”。

“道德”会通过“主观的法”这个中介来检验意志自身是不是与普遍的意志相符合。

黑格尔认为,在道德领域,人格的主观能动性才真正地体现出来了,人格也才真正地成为了主体。

在道德领域,不仅仅是主体自身会评价自己的意志行为的性质,还可以评价“其他人”的行为的性质。

道德也可以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故意和责任,第二个环节是意图和福,第三个环节是善和良心。

这些具体的内容都将在第六章中具体论述。

(3)伦理
“伦理”是客观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

黑格尔认为,抽象法是客观的,道德是主观的,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瑕疵,从评价角度来讲都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性。

但是,当客观精神发展到伦理的时候,“客观精神”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因为作为主观和客观统一的“伦理”,在实现自由方面既克服了“抽象法”的单纯外在的片面性,也克服了“道德”的主观内在的片面性。

“伦理就是成为现存世界和自我意识本性的那种自由的概念。

”正如黑格尔所讲的一样,自由
在伦理阶段真正地实现了自己,把自由同时体现在了外部现实和主观性之上。

“伦理”又可以区分为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

这将在后面的章节具体论述。

3、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是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两者都是相对的、片面的,但是在绝对精神阶段,绝对精神克服了“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的互相对立,把两者的差异包含于自身之中,完全达到了实现自己和认识自己的阶段。

绝对精神最终在这一阶段中实现了自己绝对的、无限的本性。

在绝对精神阶段,理念带着自逻辑学的“纯存在”范畴以来的一切收获物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成了最丰富、最具体的实在,达到了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绝对统一。

绝对精神包括艺术、宗教和哲学三个环节,三者的对象和内容都是“绝对”,但认识的方式不同。

黑格尔说:“普遍精神的内在的要素,在艺术中是直观和形象,在宗教中是感情和表象,在哲学中是纯自由思想。

”绝对精神在哲学中最终认识了自己,达到了思维和存在的绝对统一。

当然,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宗教和哲学三个环节也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三种不同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