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以徐州新沂为例

旅游管理论文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以徐州新沂为例乡村旅游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已经成为旅游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徐州新沂市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的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本篇论文将以徐州新沂市为例,探讨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
一、徐州新沂乡村旅游的现状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徐州新沂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这里有着漫长的历史和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条件。
1. 丰富的文化资源徐州新沂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
比如,新沂博物馆,这里是新沂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展品,能够向游客展示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的演变。
2. 独特的民俗文化徐州新沂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这里的民俗文化非常独特。
特别是当地的苏皖民间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民间歌舞、风俗习惯和土家特色美食等,这些都为游客提供了特别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体验。
3. 壮丽的自然风光徐州新沂市的自然风光非常壮观,其境内有着很多自然景观和自然保护区。
例如,仙人洞、仙人潭、猕猴洞等自然景观,以及北新沂湖、南新沂湖等自然保护区都能够为游客提供美好的自然风光。
二、徐州新沂乡村旅游的发展1. 景点的开发徐州新沂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主要是通过开发和整合自然、历史、文化景点等资源,并逐步提升景区的档次和文化内涵。
2. 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和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徐州新沂市正在逐步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
在景区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主张从游客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逐步建立乡村旅游行业的良性生态产业链。
3. 协同发展徐州新沂市也意识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不能孤立,应该与周边的城市旅游和地域经济有机结合。
因此,徐州新沂市的乡村旅游开发将好似与城市旅游的线路联接,实现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乡村旅游和城市旅游的互补性和协调发展。
乡村生态观光旅游论文

乡村生态旅游论文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摘要:乡村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他是发生在乡村地域,以农业产业为支撑,利用城乡差异来吸引旅游者,以乡村环境和典型的乡村资源为吸引物而展开的旅游活动。
最初以大中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发展最为迅速这一时期环城游憩带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依托地,城市居民成为乡村旅游地的主要客源市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然而在看到乡村旅游乐观前景的同时,也应关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城里人进入农村从事旅游经营,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受到威胁;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和人们对于旅游知识的匮乏,弄催当地居民的经营和建设已出现“城市化”倾向。
随着需求不断发展,单纯“农家乐”已经不能满足多数游客需求,而大量游客的到来,又给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乡村旅游的发展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
因此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来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正符合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要求。
乡村生态旅游已开始成为旅游的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二、国外研究现状丰富的乡村旅游现象为乡村旅游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国外学者特别强调发展的同时,保护乡村旅游的自然和文化传统,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越来越受到挑战。
现阶段国外乡村旅游非常重视生态的理念,注重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以促进本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观光型,例如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的罗马尼亚乡村博物馆;二是度假型,主要是度假农庄;三是义演型,包括兼有观光与教育功能的教育农场和把市郊土地提供给没有土地的城市居民耕种的家庭农园。
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发展方向,其在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乡村生态旅游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乡村生态旅游有助于改善乡村环境。
传统农村村庄多以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为主,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农村的发展方向不断受到影响,环境也逐渐受到破坏。
而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保护原有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还能够通过投入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和修复,提升整体乡村环境质量。
其次,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传统农村经济中,以农业为主,而农业发展受到季节性、气候影响较大。
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为当地农业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推动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再者,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乡村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便会带来消费、住宿、交通等各方面的经济效益。
农村居民可以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开办民宿等方式获得更多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减轻农村贫困现象。
此外,乡村生态旅游还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遗产正是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所在。
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不仅可以让游客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还可以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乡村文化得以永续传承。
此外,乡村生态旅游还有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而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的机会,也可以吸引城市资金和人才流入农村,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后,乡村生态旅游也对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及幸福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农村居民有机会融入旅游业,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增加收入来源,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乡村生态旅游也为农村居民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对乡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幸福感。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关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讨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旅游形式。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健康生活方式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探索适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成为了当前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
乡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环境保护,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这包括严格限制旅游开发规模,制定相应的开发标准和管理措施。
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起生态保护的观念,并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去。
要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乡村生态旅游的成功与否与当地的旅游产品丰富程度密切相关。
只有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和体验,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可以引入农家乐、生态农业、乡村民俗等元素,打造出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留存率。
要注重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乡村生态旅游一般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因此需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
可以通过互联网、旅行社、地方政府等多种渠道,向游客传递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当地的特色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还可以举办各类推广活动,如乡村旅游节、农产品展销会等,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涉及众多领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力合作。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
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还可以与周边地区进行合作,建立起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需要在生态保护、多元化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和产业链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乡村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业的一大热点。
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了当今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乡村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的脱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文将从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特色和前景来探讨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自然环境、乡村文化遗产、农业风情和农家乐为特色,融合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和文化交流的一种综合性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由于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乡村,寻找一份宁静、纯朴和自然的生活体验。
这也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目前,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些地方在政府的推动下,加大了对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
一些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如云南大理的喜洲村、四川的峨眉山乡村等,已经成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标志性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基于美丽乡村为背景的乡村生态旅游,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首先是自然环境的优美。
美丽乡村多山水相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城市居民难得的度假胜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的呼吸新鲜空气,欣赏青山绿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其次是乡村文化的丰富。
美丽乡村往往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传承着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包括民俗风情、乡村手工艺、传统节庆等,这些都是乡村生态旅游的独特魅力所在。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到乡村的传统文化活动中,感受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
再次是农业体验的乐趣。
美丽乡村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这里的农业产品多样丰富,有着独特的品质和口感。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亲自体验农耕活动,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乡村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乡村生态旅游是指以乡村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农村为载体,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实现融合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乡村生态旅游,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是研究乡村旅游的重点之一、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如精品小镇模式、民宿模式、休闲农业模式等。
其中,精品小镇模式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它结合了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通过打造独特的小镇形象,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文献中指出,精品小镇模式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
二、乡村生态旅游的效益研究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研究文献中多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效益。
经济效益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收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
文献中指出,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效益研究主要包括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乡村环境改善、社区建设等。
环境效益研究主要关注乡村生态旅游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措施,如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等的深度融合、提高村民参与度等。
文献中指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游客需求与乡村资源保护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培育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旅游经营理念。
综上所述,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综合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生态旅游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乡村生态旅游论文

浅议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享受美景、冶情操已成为大众休闲的时尚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和行为,以其自身特点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它不仅丰富了旅游业容,而且繁荣了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综合开发程度低、特色不鲜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未得到充分显现等,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深层次发展,不利于其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而,深入把握乡村生态旅游的涵与意义,探索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其今后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涵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具有生态旅游涵的一种综合性旅游,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它除了能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观光游览和农事学习等需求外,还具有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功能,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持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1】。
并且,由于乡村生态旅游发生的旅游环境特定在乡村,因而从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乡村所具有的特性。
从旅游者角度看,它不仅让游客在自然美景中放松身心、获得生态知识,而且能使其亲身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角度来看,它所体现的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以乡村粗放的土地利用结构、特有的田园文化与生活充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特征。
乡村生态旅游论文

浅议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享受美景、冶情操已成为大众休闲的时尚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和行为,以其自身特点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它不仅丰富了旅游业容,而且繁荣了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综合开发程度低、特色不鲜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未得到充分显现等,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深层次发展,不利于其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而,深入把握乡村生态旅游的涵与意义,探索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其今后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涵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具有生态旅游涵的一种综合性旅游,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它除了能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观光游览和农事学习等需求外,还具有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功能,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持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1】。
并且,由于乡村生态旅游发生的旅游环境特定在乡村,因而从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乡村所具有的特性。
从旅游者角度看,它不仅让游客在自然美景中放松身心、获得生态知识,而且能使其亲身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角度来看,它所体现的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以乡村粗放的土地利用结构、特有的田园文化与生活充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生态旅游论文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2014年 5 月27日小议乡村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乡村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他是发生在乡村地域,以农业产业为支撑,利用城乡差异来吸引旅游者,以乡村环境和典型的乡村资源为吸引物而展开的旅游活动。
最初以大中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发展最为迅速这一时期环城游憩带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依托地,城市居民成为乡村旅游地的主要客源市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然而在看到乡村旅游乐观前景的同时,也应关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城里人进入农村从事旅游经营,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受到威胁;由于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和人们对于旅游知识的匮乏,弄催当地居民的经营和建设已出现“城市化”倾向。
随着需求不断发展,单纯“农家乐”已经不能满足多数游客需求,而大量游客的到来,又给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乡村旅游的发展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
因此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来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正符合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要求。
乡村生态旅游已开始成为旅游的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二、国外研究现状丰富的乡村旅游现象为乡村旅游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国外学者特别强调发展的同时,保护乡村旅游的自然和文化传统,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越来越受到挑战。
现阶段国外乡村旅游非常重视生态的理念,注重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以促进本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观光型,例如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的罗马尼亚乡村博物馆;二是度假型,主要是度假农庄;三是义演型,包括兼有观光与教育功能的教育农场和把市郊土地提供给没有土地的城市居民耕种的家庭农园。
三、国内研究现状在国际乡村旅游时间和理论大发展背景下,1995年前后,乡村旅游活动在我国出现,理论界开始对这一旅游形式产生关注,地理学者最先介入,1995年卢云亭等系统的引入了观光农业概念,2002年在石家庄召开了第二届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与会者认为: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热点,2006年年初,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战略,中国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的主题定为“中国乡村游”,全面推动了乡村旅游在全国的发展,乡村旅游也出现全面繁荣的景象。
这一时期,杜江(1999)何景明(2003,2004)等介绍了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谢花林(2003)严贤春(2003)等针对典型乡村旅游区进行了乡村景观评价和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旅游技术的研究;白延斌(2000,2001)、张丽娜(2004)针对具体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
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国家旅游局把200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这必将掀起乡村生态旅游这一新领域研究的又一轮浪潮。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已成为大众休闲的时尚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和行为,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乡村旅游开始成为社会热点,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因而,深入把握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探索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旅游生态环境关注程度的提高,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其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旅游者可持续旅游行为的重要选择。
对乡村旅游涵义的理解,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看法各异,但本文根据其发展历程,采用石强、钟林生的乡村旅游定义,即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为旅游对象,吸引旅游者前去休闲、观赏、体验、健身、科考、习作、绘画、摄影、购物、度假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具有生态旅游内涵的一种综合性旅游,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它除了能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观光游览和农事学习等需求外,还具有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功能,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持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角度来看,它所体现的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以乡村粗放的土地利用结构、特有的田园文化与生活充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特征。
从乡村生态旅游业角度看,它更强调于当地居民的利益。
因此,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区域,以乡村原汁的自然生态环境、朴素的乡土文化与人情、娴静的田园风情为基础,充分展现乡村旅游的景观美学价值、与乡村生态的教育价值,并最终实现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2.1 观光型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型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在乡村景观中,农业生产与观光功能兼容且提供见识农业生产的机会和欣赏田园风光的开放性乡村生态旅游。
①观光农业园区。
是指具有农业产业特色又用于提供旅游观光的农业园区,如以大田为主的观光农业,以果树生产为主的观光果园,以蔬菜生产为主的观光菜园,以花卉生产为主的观光花园,以水产养殖为主的观光养殖场等等。
②景观农业。
是指具有形态特殊、布局优美、气势宏伟的农业景观(如满山错落有序的层层梯田,图案种植的大地艺术农田)或专供参观学习的农业示范区(乡)、示范带。
2.2 民俗型乡村生态旅游民俗型乡村生态旅游由于民族的和区域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和产业内容。
①民族村寨。
我国最富有特色的民族村寨大多数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自然环境和农民住宅有特色,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品有特色,操作工艺有特色,而且节日庆典、服饰、饮食等也有特色。
②特色村寨。
它是指具有独特的民居建筑(如江南园林式宅院、华南骑楼、云南村寨、竹楼)、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湖南的张家界)、独特的风味佳肴(如云南的过桥米线),它们都有特殊的韵味,并给人以美的享受。
2.3 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在乡村景观中,生产与休闲功能兼容且可供居住生活、农事操作、休闲度假,或提供漫步休息、健身娱乐的广场式乡村生态旅游。
休闲型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载体,根据设施、规模、功能和承载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庄园休闲型和庭院休闲型。
庄园休闲型是指可供少则几户多则几十户人家的短期或中长期修养、创作、度假、举家欢聚、喜度蜜月之用的园林化生活小区。
庭院休闲型一般是为富裕阶层租购而建的固定财产,专供休闲度假或养老歇息。
三乡村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的内容3.1 乡村田园景观自然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例如大规模或连片的农田带可以开发为农田观光、农耕体验等;多种类的经济果林与蔬菜园区则可开发果树认养、纪念果林,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等;而一定面积的天然或人工水面则可开发为水上游乐项目、垂钓等。
3.2 乡村建筑景观乡村建筑包括乡村民居、乡村宗祠建筑以及其他建筑形式。
不同地域的乡村民居均代表一定的地方特色,其风格迥异,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受。
如内蒙古草原的毡包.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客家的五风楼及土楼等,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清乡村宗教祭祀建筑,如气派恢宏的祠堂,高大挺拔的文笔塔,装饰华美的寺庙等,是乡村发展的历史见证,反映出乡村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
3.3 乡村农耕文化景观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种类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围湖造田、渔鹰捕鱼、采药摘茶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体现出不同的农耕文化,对于城市居民、外国游客极具吸引力。
3.4 乡村民俗文化景观乡风民俗反映出特定地域乡村居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是乡村民俗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乡村风俗习惯,如我国各地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的大秧歇,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等都脍炙人口。
还有各地民间工艺品,如潍坊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青田石刻以及各种刺绣、草编、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客青睐。
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意义1.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旅游地环境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使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意识,更注重村容村貌,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将促进旅游地大环境的改善。
同时,还将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旅游产品结构,使传统农业增添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生态农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进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3. 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求在充分运用现有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美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房屋建设等与当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协调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五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到位、管理水平的滞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产品结构的单一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严重了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规划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经营当前许多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对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设计,便匆忙进行开发,不讲质量,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破坏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造成物力、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管理与人才问题: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滞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大多没有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经济利益上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无人负责,严重影响了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