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研究

合集下载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研究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研究

的分离度应大于 4.0。
时做试剂空白溶液。精密吸取不同时间点的碱破坏供试品溶液、试
3 测定方法
剂空白溶液各 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各杂质峰均有明显增
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粘稠液体用内容量移液管量取),用流动相 加,且降解出新的杂质峰,主峰峰面积减小,表明盐酸氨溴索口服溶
定量稀释制成每 1ml 中约含盐酸氨溴索 0.5mg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 液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不干扰杂质峰和盐酸氨溴索主峰的测定。
的含量、分离度,精密量取 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见表 1、2。
5 高温、强光、酸、碱、氧化破坏试验
结果表明,本品的有关物质量在不同柱温、不同流速、不同流动
5.1 高温破坏试验。取本品 50 支,放置在高温箱内 (温度为 相比例、不同品牌色谱柱适当改变条件下,有关物质测定结果均无
氮气吹干。残渣用水 5ml 溶解,再加流动相稀释至 20ml,取 20μl 注 L-1 氢氧化钠溶液 2ml,分别放置 1、2、4、6、8 小时,加入 2mol·L-1 盐
入液相色谱仪,盐酸氨溴索峰与杂质Ⅰ峰(相对保留时间为 0.8)间 酸溶液 2ml,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碱破坏供试品溶液。同
分别取系统适用性溶液、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空白辅料溶
6 耐用性试验
液、空白溶剂,照上述色谱条件及测定方法,进样 20μl 注入液相色
取同一批次样品,制备同一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通过改变不
谱仪,记录峰面积,结果表明空白辅料和空白溶剂在此测定条件下 同柱温、不同流速、不同流动相比例、不同品牌色谱柱测定有关物质
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 1ml,置 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
5.5 氧化破坏试验。精密量取本品 4ml,置 25ml 量瓶中,加入

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研究

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研究

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研究建立盐酸氨溴索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

采用常规法对样品进行方法验证。

结果五种规定试验菌的回收率均不低于70%,可用于匹多莫德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验。

标签: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盐酸氨溴索颗粒属粘液溶解剂。

所含成分为盐酸氨溴索(C13H18Br2N2O·HCl)。

根据其制剂用药途径,应进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

经实验研究,确定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大肠埃希菌检查。

经对所确定的方法进行验证,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J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有关规定,方法可行。

1 实验仪器、试药1.1 实验菌种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

1.2 样品:盐酸氨溴索颗粒:批号:20121101,20121102,20121103,生产厂家:广西禾力药业有限公司。

1.3 培养基及稀释剂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培养基,MUG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等。

1.4 仪器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2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验证2.1 菌液制备取经35℃培养18~24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营养肉汤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备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取经25℃培养24~48h的白色念珠菌液体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备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取经25℃培养1周的黑曲霉斜面培养物,加10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取菌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备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盐酸氨溴索2种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盐酸氨溴索2种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100.1
0.84
1
1 389 410
100.3
0.8
1 388 763
100.2
0.85
1 365 623
98.4
0.97
2
1 362 941
表 3 显示盐酸氨溴索供试品平均 RSD 值为 1.8%,表明其含量变化甚小。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2.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同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 按 244 nm 波长处测定。 2.2.2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Diamonsil C1(8 5 μm,
表 2 供试品含量测得结果(n=3)
供试品批号
抗 感 染 药 学 Anti Infect Pharm 2013 June; 10(2) 喻樊,等. 盐酸氨溴索 2 种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 107 ·
DOI:10.3969/j.issn.1672-7878.2013.02-007
网络出版时间:2013/5/23 10:44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2.1726.R.20130523.1044.201302.107_007.html
盐酸氨溴索 2 种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1
喻 樊*2,徐芳芳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摘 要】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 2 种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盐酸
氨溴索的含量,并对这 2 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在稳定性实验和含量测定过程中,同一样品用高效液相色
25.0
0.493 0.492 0.492 0.491 0.490 1.5
表 1 显示 3 种浓度在不同时间内测得的吸光 度无明显变化,相对标准偏差 RSD 值都小于 3 %, 表明盐酸氨溴索在 0.1 μg/mL 盐酸液中放置 24 h, 其吸光度无变化,且稳定性良好。 2.1.4 供试品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盐酸氨溴索 供试品 30 mg,置 50 mL 量瓶中,加入 0.1 mol/mL 盐酸溶液 35 mL,置超声浴中超声 30 min,冷却至 室温,以 0.1 mol/mL 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置 2 000 r/min 离心器内离心 10 min,滤过,弃掉初滤 液 ,吸 取 续 滤 液 0.5 mL 于 25 mL 量 瓶 中 ,以 0.1 mol/mL 盐酸液稀释至刻度,按“2.1.1”检测波长的确 定项下方法,在 244 nm 波长处测定,记录其吸光度。 其测定情况,见表 2。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研究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研究

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研究【摘要】目的:对盐酸氨溴索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相关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探讨。

方法:以盐酸氨溴索为主药,甜菊苷为矫味剂,制备无糖型盐酸氨溴索口服液。

然后从制备成品的性状、色泽、澄清度以及口感等多方面因素指标角度进行质量分析,同时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口服液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为质量控制提供评价依据。

结果:本次研究发现,所采取的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制备工艺可靠,操作简单且溶液口感也较为良好。

结论:本文所述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制备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制备;质量控制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祛痰类药物,其具有较强的促黏液排出功能,而且能够溶解分泌物,进而改善肺部功能。

另有研究发现,该药物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和减少炎性递质释放的功效,其副作用较小,见效也比其他同类药物更快,因此广受人们喜爱。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药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下本文通过具体的试验,对现有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制备工艺进行了说明,并就药品质量优劣进行了验证,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1、仪器与试药本次试验所采用的仪器主要包括:AgilentHP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UV-2501P℃紫外分光光度仪;410-A型PH酸度计;FA1004型电子天平。

所采用的试药主要包括:盐酸氨溴索原料药;盐酸氨溴索对照品,规格约100 mg;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自制;甜菊苷;木糖醇;柠檬酸;苯甲酸钠。

2、处方与制备2.1处方盐酸氨溴索0.3 g,甜菊苷0.035 g,木糖醇10g,柠檬酸0.05 g,苯甲酸钠0.2 g,纯化水。

2.2制备按处方量称取盐酸氨溴索、甜菊苷、木糖醇、柠檬酸、苯甲酸钠置于800 mL 纯化水中,机械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加纯化水至1000mL,混匀;过滤并进行半成品检验;检验合格后分装成10 mL棕色口服液玻璃瓶压盖密封;流动蒸汽灭菌(100 ℃,30 min);进行质量检查。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研究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研究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研究申安;樊青义;赵雨晴;王燕敏;古国领【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to analysis the related substances in ambroxol hydrochioride injection. Methods The column was Diamonsil C18 chromatographic column (250 mm ×4.5 mm,5μm),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0.01 mol/L diammonium hydrogen phosphate solution (adjust to pH 4.0 with phosphoric acid) -methanol (45∶55)with a flow rate of 1.0 ml/min,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50 nmand 238 nm.Results The impurity B ha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ak area over the range of 3.6 -23.9 ng/ml,r =0.998 7,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3.3% ~109.4%,RSD =3.8%;the impurity E ha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ak area over the range of 1.74 ~14.64 ng/ml,r=0.999 6,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6.4% -104.8%,RSD=3.9%.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imple,rapid and accurate,and it can be used in analyzing the related substances in ambroxol hydrochioride injection.%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关物质。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制备工艺几点思考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制备工艺几点思考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制备工艺几点思考【摘要】本文对药物处方、原料预处理、原料应用顺序、配液温度控制以及混合时长等多个环节进行分析,参考药液ph值、含量、相关物质等指标,对现有药剂制备工艺技术进行优化创新,同时对药剂进行检测确定其稳定性,进一步对对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制备工艺进行深入探究,保证药物质量以及安全性,使其疗效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发展。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制备工艺盐酸氨溴索是属于化学产物,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类疾病,帮助病人将痰液从体内清除,疗效显著且对人体伤害较小。

目前医药市场中盐酸氨溴索主要以四种形式体现,分别是口服溶液、片剂、胶囊和缓释胶囊,除此之外还包括气雾剂、复方剂等较为特殊的医药产品。

本文通过相关实验对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探究,同时以原产品作为对照参悟,比较两者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处方所提及的制备工艺科学合理,疗效与质量有所保证。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和仪器实验仪器:高速万能粉碎机(转速 25000 rpm);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型号:78HW-1);配料罐(型号:100);滤膜(型号:孔径为 0.8um、0.22um,材质为 PESG0022-150-25);岛津 LC-20A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 -Solution 工作站;色谱柱:C18 柱(型号:Sepax BR -C18,4.6mm×250mm,5μm);精密酸度计;YGZ 口服液灌封机。

实验材料:盐酸氨溴索原料;盐酸氨溴索对照品;乙腈(HPLC 级);山梨醇、甘油、糖精钠、薄荷脑、丙二醇、枸橼酸为药用辅料;桔子香精为食品添加剂;磷酸氢二铵、氢氧化钠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此次实验主要对产品制备工艺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即原料处理、配液调配、过滤与灌封等。

通过小试与中式等工艺技术,探讨各个环节实施情况,从而确定最为合适的参数,为后续生产工艺参数制定提供依据。

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张敏;许晓军
【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
【年(卷),期】2006(014)005
【摘要】目的探讨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法)检查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用鲎试剂对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进行干扰实验,考察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结果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对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无抑制作用.结论 BET法可用于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总页数】2页(P345-346)
【作者】张敏;许晓军
【作者单位】常州药品检验所,常州,213002;江苏大学药学系,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12
【相关文献】
1.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注射用盐酸大观霉素中细菌内毒素的研究 [J], 孙菊元;顾炳仁
2.显色基质鲎试剂(终点法)测定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及有色药品中微量细菌内毒素[J], 丁友玲;廖招连
3.热原检查法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联合应用进行大输液热原检查 [J], 卢贞
4.盐酸精氨酸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验证及检查方法的建立 [J], 魏淑梅;王宝庆
5.氟[18 F]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
及无菌检查方法建立 [J], 孙祥敏;骆丹;杜建冬;吴艳丽;张云;郭飞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试验的探讨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试验的探讨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试验的探讨
黎美霞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07(019)009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可行的检验方法,对细菌、霉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定结果的科学可靠[1].方法采用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对银黄颗粒、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口服液、板蓝根颗粒进行5种菌株的回收率实验和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结果复方甘草口服液、板蓝根颗粒采用常规法回收率均>70%,银黄颗粒常规法回收率<70%,蛇胆川贝液细菌采用常规法回收率>70%,白色念珠菌常规法回收率<70%.采用培养基稀释法(0.2ml/皿),银黄颗粒细菌霉菌、蛇胆川贝液霉菌回收率均可达70%.控制菌检查常规法即可检出.结论复方甘草口服液、板蓝根颗粒采用常规法检验、银黄颗粒细菌霉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蛇胆川贝液细菌采用常规法、霉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4品种控制菌都采用常规法.【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黎美霞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药品检验所,南平,3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
【相关文献】
1.塞来昔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试验研究 [J], 马韵韵
2.益气去喘汤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试验 [J], 陈俊涛
3.塞来昔布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试验研究 [J], 马韵韵
4.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探讨 [J], 王慧敏
5.8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探讨 [J], 闫柏琴;古丽巴哈尔·托乎提;李小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研究作者:莫志豪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
摘要:建立盐酸氨溴索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

采用常规法对样品进行方法验证。

结果五种规定试验菌的回收率均不低于70%,可用于匹多莫德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验。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盐酸氨溴索颗粒属粘液溶解剂。

所含成分为盐酸氨溴索(C13H18Br2N2O·HCl)。

根据其制剂用药途径,应进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及控制菌——大肠埃希菌检查。

经实验研究,确定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大肠埃希菌检查。

经对所确定的方法进行验证,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ⅪJ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有关规定,方法可行。

1 实验仪器、试药
1.1 实验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

1.2 样品:盐酸氨溴索颗粒:批号: 20121101,20121102,20121103,生产厂家:广西禾力药业有限公司。

1.3 培养基及稀释剂
营养琼脂培养基,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BL),改良马丁培养基,MUG培养基,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等。

1.4 仪器
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2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2.1 菌液制备
取经35℃培养18~24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营养肉汤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备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取经25℃培养24~48h的白色念珠菌液体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备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 的菌悬液,备用;取经25℃培养1周的黑曲霉斜面培养物,加10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取菌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备成每1ml含菌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备用。

2.2 供试液的制备方法
常规法:取样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取1:10的供试液1ml注皿。

2.3 回收率试验
试验组:同2.2,另分别取各试验菌50~100CFU,分别注入同一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细菌培养24~48h,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培养48~72h。

菌液组:取试验菌50~100CFU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细菌培养24~48h,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培养48~72h,测定所加入的试验菌数,平行制备2个平皿。

供试品对照组:同2.2,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置规定温度,细菌培养24~48h,霉菌和酵母菌培养48~72h,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2.4 方法的确定
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作为敏感菌株进行预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率为91%,白色念珠菌回收率为94%,表明盐酸氨溴索颗粒对细菌、真菌没有抑制作用,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测定可行。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作为稀释剂无抑菌作用,对实验无干扰。

2.5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
取3个批号盐酸氨溴索颗粒样品,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按常规法进行加菌回收率试验,结果见表1
三个批号样品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以常规法进行盐酸氨溴索颗粒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测定,五种规定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方法可行。

确定盐酸氨溴索颗粒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计数方法为常规法。

3 控制菌检验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菌液制备同2.1。

3.1 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
常规法:取1:10供试液10ml接种至100ml胆盐乳糖培养基,同时加入大肠埃希菌10~100CFU,35℃培养24~48h。

取培养物0.2ml接种至含5ml MUG培养基的试管中,35℃培养24h左右,366nm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然后进行靛基质试验,观察结果;另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曙红亚甲蓝(EMB)平板,35℃培养18~24h,观察其菌落形态。

3.2 大肠埃希菌试验结果
经胆盐乳糖(BL)培养基培养后,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有明显的变化,试验组有明显产酸产气现象,结果见表2
4 结语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拟定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正文如下:
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J)。

取本品10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1:10的供试液。

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大肠埃希菌取1:10的供试液,采用常规法,依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不得过100cfu,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

5 三批匹多莫德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按上述所建立的盐酸氨溴索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三批样品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参考文献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