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19张PPT)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甘肃会宁,宣告红
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
F
材料中归纳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 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 局面。
中国共产党诞生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成为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毛是泽中东国共周产恩党来从王幼稼年祥走向成熟
的标志。
材料四:在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会议撤换 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 志担任领导…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 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 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长征精神的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
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
材料“万里征途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 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胜利意义
材料六: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铸就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长征 给予了民众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他们第一次知道 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 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 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 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 ----《人民日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66张PPT)

4万 毛泽东 (前三次) 3万 周恩来 3万 朱德 7万 (第四次)
胜利
1933年10 博古 月至 50万 8万 李德 1934年
博古和王明
李德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时间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军队人数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结果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巧渡金沙江
会宁 会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1936年 10月,从湘 西出发的红 二方面军和 从川陕革命 根据地出发 的红四方面 军长征到达 甘肃,同前 来接应的红 一方面军胜 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宣告红 军二万五千里 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 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巧渡金沙江
过 草 地 —— 沼 泽 地
草 地 死 亡 陷 阱
——
累 不 累 看 看 革 命 老 前 辈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苦 不 苦 想 想 红 军 二 万 五
腰带也拿来充饥
草根树皮也成了粮食
吴起镇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乌江 强渡大渡河 湘江 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会宁会师楼
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一 部
第三篇章 感悟“长征之魂”
三、长征的胜利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时间: 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2.标志: 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
师
红四方面军
3.意义:
860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14张PPT)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
现。
<<返回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正阔步前进在新的长征路上, 建设一个繁荣昌盛,文明富强,和谐安定的 社会主义国家之路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高 举起长征的旗帜,发扬红军传统和长征精神, 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不断奋斗!同学们 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担起我们的责 任,做一名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图说红军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一个震 惊中外的伟大历程。这个历程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被 许多人当作了一个谜。为了这个谜,70年来一直有人在 不断探究:长征是什么?它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精神力量?
今天我们就以图说的形式上一节活动课《图说红军长 征》,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加深对长征史实的了解,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精神。
组 : 真 情 再
设置想一想“为什么说是一个 倔强的小红军”和问一问:
“为什么把军需处长作为一个 丰碑?”
现
感 三位同学“豪言壮志”尽现会
组
师之乐
:
走 播放视频《会宁会师》
向
胜
利
环节三:感悟长征魂
长征精神之我见 学生谈感受
<<返回
环节三:感悟长征魂
遵
义 情境创设,三位同学旁
组
白战士心情
:
伟 大 转 折
互动提问遵义会议召开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意 义。
C 飞夺泸定桥
泸
定
桥 导游讲述红军飞夺泸定桥
组
的历史,穿插错误内容。
:
惊 学生纠错环节
心
动
魄 感受长征精神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9张PPT)优秀课件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会师楼
1936.10 会宁
005 1935.10吴起镇
1934.10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 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缺医少药。 4、内部矛盾斗争。
1934年,开始长征
金色的鱼钩
——毛泽东
如何理解这段话?(如何认识长征?)
1、宣言书:
象征了红军决不放弃、不畏艰难,坚 定的革命信念。
2、宣传队:
一路上,向广大人名群众宣传了共产党 的思想。
3、播种机:
宣传革命思想,使得群众成为革 命的 种子。
累
苦
不
不
累
苦
看
想
看
想
革
红
命
军
老
二
前
万
辈 红军过草红地军穿的过草鞋草 地
五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长 征 到 达 陕 北 后 的 毛 泽
东
、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 粉碎了……, • 保存了……, • 使中国革命……。 • 红军长征播下……, • 铸就了……, • 打开了……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 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 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 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 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 五 次
1933年10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聆听红色歌曲 感悟革命情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魂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 精神
气魄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探究四:什么是长征之“魂”?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王稼祥
朱德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革命形势日趋明朗
彻底摆脱国民 党的围追堵截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坚决地北上抗日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请思考:前四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敌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 果
的勇敢和坚毅,是人类美好品质最辉煌的范例。 ——中国著名作家魏巍《地球的红飘带》
聆听红色歌曲 感悟革命情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魂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 精神
气魄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探究四:什么是长征之“魂”?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王稼祥
朱德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革命形势日趋明朗
彻底摆脱国民 党的围追堵截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坚决地北上抗日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请思考:前四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41张PPT4份打包)
材料二: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敌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 果
的勇敢和坚毅,是人类美好品质最辉煌的范例。 ——中国著名作家魏巍《地球的红飘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共17张PPT)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2页第一段, 说一说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8万人西进,冲 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 这样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但 是国民党在湘西已经做好准备,于是毛泽 东主张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得到大家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 遵义。
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 革命的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 体内容是什么?
时间
内容
意义
结合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过程 中遇到的困难?
水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草 地区域人烟稀少,气候多变,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由 于张国焘拒绝北上,另立中央,使得红四方面军不得不 三次走过草地,受尽磨难。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同学们从图片可以看出,红军长征经 过了12个省,跨过五岭山脉,湘江、 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 等,历经25000里。
问: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有哪草地, 草地一片野茫茫。 无人烟, 没村庄, 风嘶吼, 苍穹黄。 吃了皮带吃皮鞋, 只见粮装底朝上。 野韭菜花, 草中藏, 忙采摘, 充饥肠。 革命吃得千般苦, 再辣再涩也觉香。
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 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 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圈,进 入甘肃
生答: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 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 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 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2张PPT)

2、遵义会议
(1)时间: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2)内容:
遵义会议会址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 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 挥权。
遵义会议会场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集中研究了对挽救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军 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夹
金
江
山 和
青
衣
红 军 翻 的越 鞋雪 山 时 穿
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
红军穿着单衣翻越空气稀薄、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红军过草地(油画)
累
苦
不
不
累
苦
看
想
看
想
革
红
命
军
老
二
前
万
辈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五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
吴起镇胜利会师
会 师 楼 ( 甘 肃 会 宁 )
你知道这首诗中的 划线部分指的是长 征中哪些史实吗?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强渡大渡河
古镇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中略央根转据移地五与次遵反“义围会剿”议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 目 次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7部编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1933年10月 50万 8万多 博古,李德“左”倾错误主张,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 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结
果
失败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 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原因: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失败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 军事顾问李德推行“左来自倾错误主张)会宁会师楼
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会宁 会宁
到达陕北后红军 仅留下6000人
红四方面军
渡过湘江后,红军由 出发前的8万多人, 减少至3万多人.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 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 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 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 思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 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 的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 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 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 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 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起止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路线:
江西瑞金出发 冲破四道封锁线 (湘江战役)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乌江
3.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