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仪的工作原理课件
血液凝固分析仪课件

血液凝固分析仪
学习目标
掌握: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熟悉: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的特点和基本 结构、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了解:血凝仪的分类、临床应用、仪器的维 护
内容提要
一、血凝仪的分型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四、血凝仪的临床应用 五、血凝仪的维护 六、血凝仪的注意事项
血凝仪是采用一定分析技术,对血栓 与出血有关成分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 器。在血栓/出血实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就是 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
参数设置 样本测定 结果传送 关机
(二)血凝仪的维护
1.半自动血凝仪的维护
①保持测试槽、样本槽、试剂槽清洁,严禁有异物进
②避免阳光直晒和远离强热物体;
③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面上,不得摇晃与振动;
光电探测法测量原理
测试时,永久磁铁在测试杯的下面旋转,带动
测试杯中磁珠沿杯壁旋转,测试杯侧壁外安有红外
反射式光电探测器元件来检测磁珠运动变化。依运 动力学原理,磁珠的旋转随血浆黏度的增大逐渐向 测试杯中心靠拢,根据磁珠运动规律来判定血浆凝 固终点。
(4)磁珠法 电磁探测法(双磁路磁珠法): 测试杯的两侧各有一组驱动线圈,其中一对 磁路产生恒定的交变电磁场,使杯内特制的 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凝血激活剂
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多,血浆黏稠度
增加,小钢珠运动振幅逐渐减弱,将运动幅
度衰减到50时确定为凝固终点 。
双 磁 路 磁 珠 法 原 理
双磁路磁珠法原理
用电磁检测磁珠摆 动衰减幅度
磁珠法与光学比浊法原理主要区别
前者是检测血浆凝固过程中磁电信号变化
后者是检测该过程中光信号的变化
三、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血凝仪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凝固能力的仪器,它基于一系列化学反应,测定了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凝血时间,用于诊断各种血液疾病、手术前后的血液凝固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血凝仪的工作原理,包括血液凝固的机制、血凝仪的主要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一、血液凝固的机制血液凝固是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它能够防止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过多,阻止出血,帮助伤口愈合。
血液凝固是由血中一系列蛋白质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血凝块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血小板聚集、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个步骤。
1.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是血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出血时聚集、黏附在伤口上,形成血小板栓,以阻止出血。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上的受体会被激活,使它们能够相互黏附在一起,形成一个血小板聚集体。
2. 凝血酶生成凝血酶是一个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酶复合物,它的生成能够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结形成血凝块。
凝血酶的生成需要多种凝血因子,包括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等,它们在某些条件下被激活后会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凝血酶复合物。
3. 纤维蛋白形成这是血液凝固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它涉及到血浆中的另一种重要蛋白质——纤维蛋白。
一旦凝血酶形成,它会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变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
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分解,在此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会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一条纤维蛋白长链,最终交织在一起形成坚韧的血凝块。
二、血凝仪的主要部分血凝仪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血液凝固的检测任务。
以下是血凝仪的主要部分:1. 样本添加系统这是血凝仪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负责将需要检测的血样加入到血凝仪中。
血凝仪多采用血浆进行检测。
在样本加入系统中,从血浆中提取出凝血时间检测所需的成分,然后将其加到试管中,加入试剂,开始触发化学反应。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PPT课件

2.BE血凝仪的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不稳定期: 也就是标本和实际进行了混匀之后并未完全进行反应 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变化比较大,两条绿线相差比较大, 并逐渐的靠拢。反应曲线(紫线)在两条绿线之间行走。 二、稳定期: 标本和试剂完全的混匀之后开始进行了化学反应(整 个反应过程完全的处在模拟的人体生理环境下),两条绿 线动态的开闭,但是趋近于一个平台,我们平时俗称为平 台期,这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凝血,而紫线也相对稳定的走 形。 三、凝血期: 这时候紫线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反应的 质变,穿透平台期,出现凝血。这时候引入微积分概念, 在整个紫线上每一点做切线,而切线斜率变化最大的一点 也就是 Δ A最大的一点即为凝血点。
一、术前常规检查(出血危险过筛试验):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3.凝血酶时间测定(TT); 4.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 5.血小板计数(PLT);
二、术前凝血试验的重要意义: 目的:确定患者是否有止血功能缺陷(尤 其是轻微止血异常)
必要性:检出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尤其是 轻型,亚临床型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或后 天)。给予替代或对症治疗,防止术中、术 后出血,术后伤口愈合差。
四、试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实验的重复性不好或不凝结: a.试剂的问题; b.对于FIB实验是否为Kaolin没有充分混匀或是到出的量 过多、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水分挥发、结晶析出; c.抗凝剂的问题。 2.某一项或几项实验的检测值总是偏高或是偏低: a.是否是对应实验的试剂问题; b.是否为实验对应的试验参数有变化(若是建议重新安 装试验参数盘)。 3.实验结果不稳定: a.检查加样系统,是否为移液量不准确; b.加样针尖上总有一滴液体存在,检查泵、阀及管路是 否存在问题; c.全自动机器,试剂盘上装kaolin的杯子要用与磁搅拌 子大小相吻合的,以防止沉淀,影响检测结果; d.提示lamp fail:灯路被堵住。
血凝仪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血凝仪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血凝仪简介•血凝仪临床应用•血凝仪医学知识培训•血凝仪操作和维护目•血凝仪的质量控制•血凝仪的安全与环保录01血凝仪简介血凝仪可以检测血液的凝血功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血凝仪的作用检测凝血功能通过血凝仪的检测结果,医生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辅助诊断疾病通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治疗效果血凝仪的种类采用光学检测技术,通过测量透光度变化来测定纤维蛋白浓度。
光学法血凝仪磁珠法血凝仪全自动血凝仪半自动血凝仪采用磁珠技术,通过测量磁珠的移动速度来测定纤维蛋白浓度。
能够自动完成样本上样、试剂添加、检测和结果输出等过程,操作简便。
需要手动加样和操作,但具有价格低廉、维修方便等优点。
在血液中加入凝血激活剂,随着血液凝固,透光度逐渐降低,血凝仪通过测量透光度的变化来测定纤维蛋白浓度。
凝固法采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检测血液中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来反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水平。
免疫法血凝仪的原理02血凝仪临床应用疾病诊断凝血指标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肝病、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通过凝血检测可辅助医生诊断这些疾病。
血栓预防通过监测凝血指标,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从而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
疗效评估凝血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凝血检测的临床意义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血凝仪在临床上的应用常规凝血功能检测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提示血栓形成或溶解,可用于评估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
D-二聚体检测通过检测特殊凝血因子,如FⅧ、FⅨ等,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或功能障碍。
特殊凝血因子检测血凝仪检测结果的解读正确解读凝血检测结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检测方法与试剂的可靠性。
血凝原理 ppt课件

发色底物法
发色底物试验
发色底物试验的基本反应是: 未稀释血浆或稀释后血浆(incubated at
37°C) + 试剂 (酶) ->中间复合物 + 试剂(底物)
剩余的酶能水解特殊的底物, 去除pNA 分子 ,产生颜色反应。
ILnasbtrourmateonrytation发色底物法(如:抗凝血酶试验)
发色底物法 Anti-thrombin,Heparin(普通&低分子), Plasminogen, Plasmin Inhibitor,
免疫比浊法 D-Dimer, vWF(活性及含量), Free Protein S,VIII含量,HS-CRP
正在研发的实验项目:······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Photo-optic method: IL instrumentation
From ACL 100 to ACL 10000 to ACL Elite
ACL Futura ACL Advance
ACL Top
凝固法
发色底物法
乳胶 凝集试验
660 散射比浊
405 吸光率
405
880 透射比浊
405 吸光率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纤维蛋白凝块检测
所有的凝固反应均为纤维凝块形成过程的检测
如: PT, APTT, Fibrinogen Clauss, 因子检测, 等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
光学法检测
持续检测光密度变化 (透射法或散射法)
凝固时间由数学运算法则决定 (域值, 第一演 算法,第二演算法等)
最新ACL系列血凝仪检测原理介绍及血栓止血临床基础.PPT课件

光学法提供凝固曲线
LS
数据连续监测
本底扫描, 消除黄疸、 高血脂干扰
Time 凝固点确定: 最大反应速度,与光散绝对值无关
干扰因素
游离血红蛋白〈1g/L,溶血到一定程度,本身会 激活凝血因子
甘油三酯〈7.7mmol/L 胆红素〈256.5umol/L
血栓止血临床基础
止凝血过程
①
血管損傷(出血)
各检测方法的检测项目
凝固法
PT,APTT,TT,FIB(PT-Based & FIB-
Clauss), FactorsII, V,VII,X,VIII,IX,XI,XII,
Protein C, Protein S, APC-R, LAC,PCX,HPX
发色底物法 Anti-thrombin, Heparin(普通&低分 子), PLG, Plasmin Inhibitor, Protein C
免疫比浊法: (透射光比浊检测)
波长:405nm (ACL200以上仪器)
发色底物和
凝
免疫比浊法
固
法
ACL 00/10000检测原理
离心式液体分配 系统:加入样品和 试剂后,反应盘 1200rpm旋转,使 其在瞬间充分混匀 ,结果准确、精密 度高;
ACL 00/10000检测原理
清洗缓冲液 Wash R Emulsion的作用:
免疫比浊法 D-Dimer, vWF Ag , vWF Act ,Protein S, HS-CRP
不同型号血凝仪检测原理介绍
ACL 00/7000 ACL 8/9/10000 ACL FUTURA/ADVANCE ACL TOP
ACL 00/10000检测原理
血液凝固分析仪课件

光学法(比浊法)
散射比浊法
光源、样本、接收器成直角,散射比浊法, 接收器接收到的完全是散射光,不受本底浊度 的影响。 散射比浊法优于透射比浊法
二、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1.凝固法原理
(4)磁珠法 根据磁珠运动的幅度随血浆凝 固过程中黏度的增加而变化来测量凝血功 能。分为光电探测法和电磁珠探测法。
(4)磁珠法
第二节
血液凝固分析仪
学习目标
掌握: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熟悉:半自动、全自动血凝仪的特点和基本 结构、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了解:血凝仪的分类、临床应用、仪器的维凝仪的检测原理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四、血凝仪的临床应用 五、血凝仪的维护 六、血凝仪的注意事项
血凝仪是采用一定分析技术,对血栓 与出血有关成分自动检测的临床常规检验仪 器。在血栓/出血实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就是 血液凝固分析仪(简称血凝仪)。
(二)底物显色法 生物化学法 (三)免疫学法 抗原抗体
以底物释放产色基团量的变化测定有关因子
免疫比浊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一)半自动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主要由样本预温槽和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 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
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二)全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 包括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 本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输出 设备及附件等。
任务小结
早期使用的血凝仪多采用凝固法(凝固法据检测原理的 不同又分为光学法、磁珠法和电流法)进行测定,仪器的检 测项目也比较有限,随着免疫学方法(主要是 免疫比浊法)
和发色底物法的应用,血凝仪的检测项目大大增加,免疫比
浊法主要用于FDP、D-二聚体和AT-Ⅲ的测定,发色底物法 可用于AT-Ⅲ、蛋白C 和纤溶酶原等项目的测定。凝固法、 免疫比浊法和发色底物法的联合应用使血凝仪不仅可用于临 床的常规检测,同时也为研究新的实验指标在止血、血栓性 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血凝仪检测原理和应用共68页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血凝仪检测原理和应用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6
第三代,磁珠法:
磁珠法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粘度的变化来测量凝 血功能的。根据仪器对磁珠运动测量原理的不同,又可 分为光电探测法和电磁珠探测法。
(1)光电探测法:在磁珠法中光电探测器的作用 与光学中的不同,它只测量血浆凝固过程中磁珠的运动 规律,与血浆的浊度无关。在磁珠法中的一对电磁铁安 放在测试杯的两端,它们产生恒定的交替磁场使磁珠在 测试杯中摆动,在与磁珠摆动的垂直方向安放一对光电 接收装置,在磁珠摆幅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
(2)电磁探测法:电磁探测法又可称为双磁路磁 珠法,其中一对磁路用于吸引磁珠摆动,另一对磁路利 用磁珠摆动过程中对磁力线的切割所产生的电信号,对 磁珠摆动幅度进行监控,当磁珠摆动幅度衰减到50%确 定凝固终点。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7
第四代,光电磁法:
综上所述,前三代的检测原理都是终点法, 即在检测前设置一个检测的终点,一旦达到检 测停止的指标即判断凝血,这受到很多限制, 无论是标本还是实验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检测 的失准。第四代的光电磁原理结合了光学法和 磁珠法之优点的第四代原理,测试杯中放有磁 珠,测试时,测试杯下面的永久磁铁旋转,带 动杯中磁珠沿杯壁旋转。测试杯的侧壁外安装 有红外反射式光电器件监视磁珠运动变化。根 据运动力学原理当血浆粘度增大后,旋转的磁 珠将向杯中心靠拢,光电器件检测不到磁珠时 检测结束。
BE血凝仪的工作原理、使用和 保养
一、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二、血凝仪的应用 三、BE血凝仪的使用和保养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1
一、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目前开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在血栓/止血检验
中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
(2)透射比浊法:是根据待测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 来确定凝固终点的,与散射比浊法不同的是该方法的光路同一般的 比色法一样呈直线安排,来自光源的光线经过处理后变成平行光, 透过待测样品后照射到光电管变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后监测处理。 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开始的吸光度非常弱,随着反应管 中纤维蛋白凝血的形成,标本吸光度也逐渐增强,当凝块完全形成 后,吸光度趋于恒定。血凝仪可以自动描绘吸光度的变化曲线并设 定其中某一点对应的时间为凝固时间。
第四代光电磁原理由此出现。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4
第一代,电流法:
即是将待检样品作为电路的一部分,由
于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可利用电流的断
与否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与否,即判断
凝固终点。具体表现为:将两电极插入待
检样品,其中一个电极可以上下运动。当
两个电极都在血浆中的时候,电路是连通
的;当其中一个电极向上运动离开血浆时,
中凝固法测量采用无样品干扰的双磁路磁珠法,而其它测
量采用光学法,并可同时血凝进仪的行工作检原理测。
2
1.血凝仪的检测原理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3
对第二代的传统的光学原理血凝仪容易 受到标本的黄疸、脂血、乳糜血等的影响。
对第三代的双磁路磁珠法原理的血凝仪 在现今社会血黏度增高的趋势下也非常容 易受到标本黏度变化的影响。
内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
肝素、蛋白C、蛋白S等均可用凝固法测量。所以目前半
自动血凝仪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测量为主,而在全自动血
凝仪中也一定有凝固法测量。
凝固法中又可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两类。由于光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几乎可涵盖各种检测方法,为了降低仪器制造成本,全
自动血凝仪以光学法居多。但也有少数高级全自动血凝仪
电路时断开的。往血浆中加入激活剂,血
浆中纤维蛋白形成,此时可运动电极向上
运动时,可勾起纤维蛋白丝。由于纤维蛋
白丝是导电的,故此电路仍可连通,此时
仪器即可将其判为凝固终点。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5
第二代,光学法:
光学法血凝仪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测定凝血 功能。根据仪器不同的光学测量原理,又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 比浊法两类。(1)散射比浊法:根据待检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 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 探测器呈90度直角,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样品中纤维 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逐步增加,当样品完全凝固以 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在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0%,凝固 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学的变 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再被传送到监测器上进行处理, 描出凝固曲线。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8
光电磁原理是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法检测,这样避 免了:
1、传统光学法对于标本颜色改变对于实验的影 响,例如:黄疸、脂血、乳糜血;
2、传统磁珠法对于标本粘度改变对于实验的影 响。
现今随着社会发展,人体血液黏度逐渐升高,单 纯的磁珠法已经并非往日的金标准。
德国BE血凝仪就是应用的光电磁原理:以光学法 为基础,磁珠起到了一个信号补偿作用,当血浆粘度 增大后,旋转的磁珠向杯中心靠拢,当测试杯侧壁外 安装的红外反射式光电器件检测不到磁珠运动变化时 表明血浆凝固,即测量结束。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9
2.BE血凝仪的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血凝仪的工作原理
10
一、不稳定期:
也就是标本和实际进行了混匀之后并未完全进行反 应的过程,这个阶段的变化比较大,两条绿线相差比较 大,并逐渐的靠拢。反应曲线(紫线)在两条绿线之间 行走。
二、稳定期:
标本和试剂完全的混匀之后开始进行了化学反应 (整个反应过程完全的处在模拟的人体生理环境下), 两条绿线动态的开闭,但是趋近于一个平台,我们平时 俗称为平台期,这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凝血,而紫线也相 对稳定的走形。
三、凝血期:
这时候紫线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也就是出现了反应
的质变,穿透平台期,出现凝血。这时候引入微积分概
念,在整个紫线上每一点血凝做仪的切工作原线理 ,而切线斜率变化最大
11
二、血凝仪的应用
一、术前常规检查(出血危险过筛试验):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3.凝血酶时间测定(TT); 4.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 5.血小板计数(P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