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合集下载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体会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文本,理解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学习文中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其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朱德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以及将对母亲的爱与对民族、人民的爱相结合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她们用无私的爱呵护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朱德母亲的伟大形象。

2.展示朱德的相关图片和介绍,让学生对朱德有初步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1.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教师出示以下词语,让学生认读:佃农(diàn)妯娌(zhóu li)勉强(qiǎng)迁徙(xǐ)溺死(nì)衙门(yá)私塾(shú)不辍(chuò)东挪西借(nuó)强调多音字的读音,如“强”“好”“横”“溅” 等。

(强)(qiǎnɡ)勉强(jiànɡ)倔强(qiánɡ)强大(好)(hào)爱好(hǎo)友好(横)(hènɡ)蛮横(hénɡ)横七竖八(溅)(jiàn)飞溅(jiān)溅溅2.请学生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妯娌: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和平:温和。

悲惨: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抓住文章主线,通过梳理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伟大品格。

2.理解母亲对“我”精神品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3.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4.诵读出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1.感受母亲的勤劳一生和优秀品质。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以及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议论抒情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2.体会作者如何将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为什么这位母亲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近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母亲的伟大之处。

(二)检查预习1.出示以下词语的拼音,让学生认读:o溺(nì)佃(diàn)碌(lù)塾(shú)o济(jì)宽(kuān)仁(rén)蔼(ǎi)o徙(xǐ)束(shù)籍(jí)韶(sháo)o衙(yá)甥(shēng)妯娌(zhóu li)2.提问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预设答案如下:o溺:淹没在水里。

o佃农:向地主租种土地的农民。

o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o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o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o宽厚:宽而厚。

o仁慈:仁爱慈善。

o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o迁徙:迁移。

o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o祖籍:原籍。

o韶关:地名。

o衙门: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o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儿子。

o妯娌: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3.让学生说说文中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预设答案如下:o任:任劳任怨(rèn)、作为姓氏(rén)o济:周济(jì)、人才济济(jǐ)o辍:(chuò)辍学、缀:(zhuì)点缀o碌:(lù)劳碌、禄:(lù)俸禄o熨:(yùn)熨斗、慰:(wèi)安慰(三)作者简介介绍朱德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

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

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目标:1.分析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2.体会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教学思想:《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母亲逝世之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敬爱的深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决心。

我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导读的方式,抓住重难点去分析母亲形象、体味作者情感。

课程资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2.体会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工具:合作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包蕴的人文内涵。

诵读教学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工具:多媒体学生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学习本文以时间为序,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母亲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教学难点:(1)理解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品味本文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老舍《我的母亲》中的一段话:“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教师引导:这段话表达了老舍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感激之情。

今天,我们将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去感受他对母亲的那份深情。

二、作者介绍投影出示朱德的相关介绍: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三、字音教学1.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学生朗读:溺(nì)佃农(diàn nóng)劳碌(láo lù)私塾(sī shú)周济(zhōu jì)宽厚(kuān hòu)仁慈(rén cí)连夜(lián yè)慰勉(wèi miǎn)不辍(bù chuò)妯娌(zhóu li)任劳任怨(rèn láo rèn yuàn)为富不仁(wéi fù bù rén)2.教师强调易错字音:“溺”读“nì”,不要读成“niào”;“妯娌”的“妯”读“zhóu”,不要读成“yóu”。

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八年级上册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精选)(2024)
7
学生情况分析
2024/1/29
已有知识与经验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识字、阅读、写作等能力。同时,学生对母爱等 情感类话题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学习困难与障碍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母爱的内涵和作者的深情回忆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 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习兴趣与动力
2024/1/29
朗读教学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 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练习巩固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目,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
12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9
13
导入环节设计
情境导入
播放与母爱相关的音乐或视频,营造 温馨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母爱相关的 文学作品,如《慈母情深》、《 荷叶母亲》等,引导学生进一步
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024/1/29
16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2024/1/29
17
课堂表现评价
2024/1/29
听讲专注度
0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是否认真听讲,及时记录并提
学生对与自身情感相关的话题通常具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 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激 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8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1/29
9
教学内容梳理
课文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朱德及本 文创作背景,帮助学生 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范文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范文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范文《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一般的劳动妇女。

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慈爱、坚忍坚韧,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

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案,希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案范文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回忆录的特点:写真人真事,记叙中可穿插抒情、争论。

2.学习本文以时间为依次,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重点)3.了解母亲的形象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的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回忆录。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一般的劳动妇女。

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慈爱、坚忍坚韧,并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宏大母亲。

钟太夫人以85岁高龄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极为哀思。

当年就写了这篇朴实感人的文章。

文章真实而细致入微地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尊敬与感谢之情。

二、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佃农(diàn)祖籍(jí)溺死(nì)私塾(shú)衙门(yá)劳碌(lù)妯娌(zhóu)和谐(mù)差役(chāiyì)横蛮(hèngmán)不辍劳作(chuò)3.理解词义。

好劳动:劳动好手。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增强对母亲形象的理解。
(2)实验:设计一个关于家庭亲情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游戏:设计一个关于母亲知识问答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文内容。
4.理解课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例题:请谈谈你对课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答案:课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母爱的赞美和对家庭责任的强调。课文通过描述母亲的勤劳、善良、坚韧和爱国等品质,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从而启发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和感激母爱,承担起家庭责任。
重点题型整理
1.分析母亲的形象和品质。
例题: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母亲的哪些品质让你感动或敬佩。
答案:母亲的品质包括勤劳、善良、坚韧和爱国。具体事例包括:母亲白天忙农活,晚上还要做家务;母亲总是关心和照顾家人;母亲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坚强和乐观的态度;母亲关心国家大事,支持革命事业。
2.理解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知识点梳理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朱德对他的母亲的认识和评价。通过具体的事例,描绘了母亲勤劳、善良、坚韧、爱国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以下是本节课需要梳理的知识点:
1.作者背景:介绍朱德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的革命事迹,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知识。
2.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引子、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分析《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了母亲的品质和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设计了小组讨论、实验、游戏等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我利用了PPT、视频等教学媒体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为《回忆我的母亲》。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详细内容如下:1. 作者介绍自己的母亲,描述母亲的形象和性格特点;2. 叙述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对作者的深刻影响;3. 母亲勤劳的一生,以及她的教诲对作者成长的影响;4. 母亲晚年的艰辛生活,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学习如何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2.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关母爱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母亲的形象和关爱,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练笔,巩固所学;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回忆我的母亲》2. 结构:总分总3. 重点句子:具体事例表现母亲形象4. 写作方法:以事写人、以情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关注写作方法的学习;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母亲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水平,丰富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我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选材、组材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内容,欣赏作品朴素平实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朱德母亲的优秀品质,深入领悟作者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培养学生的亲情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选材精当、典型、合理的谋篇布局,语言朴实于平时中见深刻的特色。

三、教学时数:
一学时
四、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调动情感
1.看幻灯片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

”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

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教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

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

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
2.学生交流课一下,搜集有关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材料。

(幻灯片:作者像)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幻灯片显示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听录音配乐范读。

思考:作者着重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浏览获取信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标出关键词语。

4.交流收获。

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的母亲,她表现在 ”。

小组内先交流,各小组再派代表归纳总结,运用概括中心句的方式。

各代表概括一件事例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
例如:我读出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她表现在家庭贫困还救济穷人。

(三)因势利导理篇章结构
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

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

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1.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2.学生思考、讨论、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课件显示事件列表。

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

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

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四)赏读课文感悟升华
1.提问: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那些丰富的感情?
学生议论: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
2.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

进一步提出:哪一种感情是全文的基调?
3.学生议论。

教师总结:“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4.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
明确: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这位伟大母亲逝世后,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公祭。

党中央挽联:八路公助,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不愧劳动阶级完人。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朱德同志如何报答母亲深恩的呢?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最后两自然段。

然后讨论、交流,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
启示: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6.总结文章中心
7.小结:谁都有自己的母亲。

母亲的爱像高山,像海洋,像大地,像阳光,母亲的爱最崇高、最伟大、最无私、最宽广。

我们应该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们。

谈一下自己如何回报母爱?
(五)拓展延伸培养亲情
自选题: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3.在彭丽媛的《白发亲娘》的音乐中结束本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