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呢?2.探究一:科举制的创立背景(1)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举制的创立背景。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部分。

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心得。

3.探究二:科举制的创立过程(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得知: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在隋朝大业三年(605年)创立的。

4.探究三:科举制的影响5.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对了,我们学到了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创立的,它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的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课后作业(2)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板书设计1.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隋朝统一全国,士族衰落,庶族兴起2.科举制的创立过程:隋文帝杨坚,大业三年(605年)3.科举制的影响: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形成重视读书的风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科举制对古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生:可能是选拔出了很多有才能的人。

师:非常好,那么这样的选拔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呢?(2)师:科举制让很多出身平民的人也有了做官的机会,你们觉得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生:可能让社会更加公平。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练习题第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练习题第四

最新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川教版练习题第四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小明想写一篇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主题的小论文,他可以通过下列哪些词语查找资料( )①昂扬进取,积极向上②风气开放,充满活力③兼容并蓄,尚武精神盛行④闭关保守,封闭落后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高考作为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到2017年已经恢复40年了。

那么,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 )A、秦朝、唐朝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句诗反映了当时读书人十年寒窗,终于考取功名的喜悦之情。

这句诗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正式诞生于(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它客观上激励了读书人的奋斗精神。

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于( )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隋朝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朝代,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知识叙述有误的是( )A、开国皇帝杨坚建立了以长安为都城的统一王朝B、杨坚在位时出现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C、杨坚在位时的年号为天宝D、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举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学习目标
记住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3、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的发展及作用
科举制度的发展:唐朝时,科举制得到很大发展,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其基本特征;科举分常科和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从三国到南北朝,主要用
化。

考生来源很广,考试内容和程序都有明
科尤其被看重,在科举制度中居主导地位。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是什么?
、唐朝科举制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是否有家产万贯
2
.唐高宗A
.世袭制
.唐朝有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判断题 D .在下列有关科举考试的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内容: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
(2)材料二中“前代”指哪朝?据材料二写出唐朝占主导地位的考试。

12.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1)本诗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情?
(2)唐朝的科举程序和任用情况如何?
13.唐朝科举制主要分为哪两类?唐代为什么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课后反思:
我记住了
我懂得了
我的体会和疑问。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3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3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习目标】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掌握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及作用2、把握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3、掌握科举制度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学习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的过程【学习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学习方法】1、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知识链接】今天的人们习惯把考上称作“登龙门”,也常常把当年本地高考文理科的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你知道“登龙门”一词的由来吗?“状元”又是怎么回事呢?【知识梳理】一、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含义:魏晋以来的官员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选拔。

为了改变这种选拔制度,隋文帝开始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形成标致:隋炀帝正式设_________,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的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完善的关键人物①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成为___________。

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_______、_________。

③唐玄宗:_______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歌谣记忆):科举制度隋朝创,唐朝继承再发扬。

【问题探究】科举制度由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才被废除。

请你说说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反思小结】【精讲点拨】科举制对邻国的影响科举制对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有重要影响。

682年,新罗就仿照唐朝建立国家,规定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

788年,新罗又仿唐朝科举,设“读书三品科”,规定由国家按三品统一考试,科目全为儒家经典。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

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

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

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

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

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注意任用贤才,选拔有才干、有道德的人当官。

)设问过渡:隋朝之前,怎样选拔官吏呢?原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能当高官。

(所谓“高门”就是“高等”的意思。

)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的人当上高官之后,就要“知恩图报”,往往利用职权来维护推荐者的特权,不利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所以,隋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实行有效的统治,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创建新的选官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叫做科举制度。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科举制的诞生学生阅读15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1、隋文帝开始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2、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正式诞生?()3、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过渡讲解:科举制建立之初的隋朝,选拔的人数不是很多。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科举制诞生过程,唐朝完善科举制的措施,科举制对隋唐影响2.以现代考试场景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学习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学习难点】科举制的影响及评价【学习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知识链接】高考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所有学子都希望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被名牌大学录取。

那么,同学们知道中国的考试制度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17页,第一标题“科举制的诞生”完成练习1、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中选拔,不能真正选到人才。

2: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帝时正式设进士科。

因此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朝。

二、阅读教材18页,第二标题“科举制的完善”,完成练习:1、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______、______两科最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唐太宗时期大大扩充了_____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_____。

武则天时期开创了_______和_______。

唐玄宗时,将_______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阅读教材19页-20页,完成练习:1、科举制改善了;促进了的发展;促进了的发展。

2、科举制度直到____朝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1、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物和礼仪。

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称职。

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2、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类型吗?【达标检测】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3.“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时期B.唐高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4.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A.500年B.700年C.900年D.1300年5.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6.废除科举制的时间()A.西晋B.元C.南北朝D.清末7.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课后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深入剖析科举制度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科举考试的画卷,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场景吗?”“这个场景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呢?”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基本概念、创立过程、发展历程和影响等方面的掌握。
3.教师批改练习题,针对学生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科举制度的创立过程、发展历程、积极影响和弊端。
2.强调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深入研究科举制度,如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等,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科举制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科举制度创立过程的小短文,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科举制度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科举考试、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举制度,加深对科举制度内涵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对于优秀生,教师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一、课前导学【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的影响【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1)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2)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3)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2)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3)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课堂助学1.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2.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途径:感想:3.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三、课堂巩固(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四、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科举制都的创立和发展
点击新目标
1、记住科举制度创立的时间和主要标志。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作用。

3、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

链接旧知识
1、复习旧课知识,齐读第2课知识建构。

加油吧!
2、忆一忆:隋朝创立了哪些新的制度?
课前小热身
初读课文,勾划关键词,并完成知识建构:
创立: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正制,下令“”。

:设置,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科举制常科明经:考对的记忆和理解。

度的创分类进士:侧重考诗赋和时务策。

立和发发展:唐朝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

展录用程序:初试→→吏部考察,量才任用。

作用(1)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从推荐考察转变为以公开公平的为主。

(2)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影响(1)对国内:我国沿用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2)对外国:对日本、朝鲜,西方文官制度都有深远影响。

课堂进行时
情景导入
《钟馗嫁妹》中讲到钟馗是唐朝时一位出身贫寒的书生,自幼饱读诗书,才华出众。

然而相貌其丑无比,使他在科举考试中遭受歧视。

钟馗在科举考试中,凭借过人的才华,一路过关最终考到殿试,但唐明皇无法容忍其丑陋,大笔一挥,儿戏般的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

十年寒窗之苦,瞬间化为乌有,性格刚烈的钟馗于是选择了死。

问一问: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发展又如何呢?
新课教学:
一、科举制度的创立
1、说一说:科举制度的创立过程。

(1)隋文帝,废除九品正制,下令“”。

(2)时设置,标志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议一议: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九品正制?
3、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1、找一找:唐朝科举制度发展的表现。

(1)地位:
(2)基本特征:
(3)内容:
(4)录用程序: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的话:“国家取士,远法前代,得人为盛。


材料二“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材料三唐太宗说:“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想一想:请回答:
(1)上述几则材料描述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进士之科”是何时设立的?有何重大意义?
(3)你是怎么理解材料二这句话的?
(4)材料三说明了统治者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1、找一找:科举制度的作用:(1)
(2)
2、议一议:科举制度的影响:(1)
(2)
课堂小结
填一填:
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文帝()——隋炀帝()。

发展:唐朝。

课堂大练兵
1、指导丛书P8-9页一、二。

2、议一议: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

课后谈收获
1、我记住:;
2、我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