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玻璃微珠折射率的测试实验

合集下载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分析与总结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分析与总结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分析与总结折射率测量是国际上用来鉴定玻璃质量的常见方法之一。

该实验用来分析和总结玻璃材料折射率,是国外及国内标准检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实验过程。

本报告对折射率测量过程的技术原理进行了全面总结。

折射率测量是总结玻璃材料的折射率的标准化过程。

其原理是入射到玻璃材料表面上的光束会产生折射率,即便是入射到玻璃材料表面时,折射率也不能完全保持同样。

由于玻璃材料折射率的不同,会导致玻璃材料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这就是玻璃材料折射率的重要性所在。

因此,玻璃材料的折射率测量是衡量其物理性能的基本指标。

测量玻璃材料折射率的步骤如下:首先,设定合适的实验条件,如发生临界角的光束的入射角度、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等;其次,测量折射率是需要对玻璃材料进行样品剥离,层层递进,清楚测量表征材料表面形态,材料物理性质,如厚度、宽度、变形率、折射率等;再次,实验室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设备,测定玻璃材料折射率;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给出玻璃材料的折射率等物理性质值,以及相应的特性曲线。

实验原理的总结,便是测量玻璃材料折射率的主要步骤。

要测量玻璃材料的折射率,除了有一定的实验技术外,还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比如データ取得装置,折射角度计,光学准直器,测量系统等。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全程控制角度偏差,实验仪器湿度等参数,可以提高实验精确度、可信度,以期达到理想的折射测量结果。

折射率是玻璃材料最基础的物理性质,用于测量玻璃材料的折射率,可以满足国内外标准的检测要求,是企业生产玻璃材料的重要依据。

本报告对测量玻璃材料折射率实验分析与总结。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探究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加深对光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值成一定比例。

即: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本实验所需仪器有:光源、凸透镜、凸面镜、半圆筒玻璃罩、白纸和直尺等。

实验步骤1. 将半圆筒玻璃罩放置在白纸上,并在其内侧涂上一层黑色颜料。

2. 连接好光源和凸透镜,并将凸透镜放置在半圆筒玻璃罩外侧。

3. 调整凸透镜位置,使其能够发出平行光线并经过半圆筒玻璃罩内侧的黑色颜料。

4. 在半圆筒玻璃罩外侧放置凸面镜,并调整其位置,使反射光线能够与入射光线重合。

5. 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交点。

利用直尺测量该交点到法线的距离,即可得到折射角。

6. 通过测量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组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玻璃的平均折射率为1.52。

这与玻璃的标准折射率相符合。

实验误差分析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凸透镜位置不准确、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不精确地重合以及测量距离时读数不准确等。

这些误差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验证了斯涅尔定律,并加深了对光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展示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醒我们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准确测量和控制误差。

参考文献[1] 《大学物理实验指导》[2] 《物理实验教程》。

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引言:折射率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差的比值,是光学性质中重要的一个参数。

测量材料的折射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光学性质和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探究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玻璃片、光源、直尺、半透明尺、直角三棱镜、刻度尺等。

2. 将玻璃片平放在桌面上,用直尺固定,使其与桌面垂直。

3. 在玻璃片上方放置一支光源,确保光线垂直射向玻璃片表面。

4. 将直角三棱镜放在玻璃片上方,使其底边与玻璃片表面接触。

5. 用刻度尺测量光线从光源射到玻璃片上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6. 观察光线从玻璃片射出后的路径,测量光线从玻璃片射出到直角三棱镜上方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7. 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可得玻璃的折射率为x.x。

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玻璃折射率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误差。

误差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仪器的精度:实验中使用的直尺、刻度尺等测量工具的精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精度较高的测量工具,减小误差的产生。

2. 光线的传播路径:实验中光线经过玻璃片的传播路径可能不是完全直线,还受到玻璃表面的微小凹凸以及玻璃的不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3. 实验环境的影响:实验室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影响,实验应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并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测量得到的玻璃折射率为x.x。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可能导致误差产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深入探究折射率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通过使用光线的折射现象,利用斯涅尔定律和折射率的定义,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利用斯涅尔定律求解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折射率为1.5左右,与理论值相符。

引言: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折射现象的研究对于了解光的传播规律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折射率是描述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物理量,是表征介质对光的阻碍程度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旨在加深对折射现象和折射率的理解。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光源、光线传播路径、测量仪器等。

光源使用一束单色光,通过准直器使光线基本平行,然后经过一个可调节入射角的装置射入待测的玻璃板。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使用一个转动的测量仪器测量出射角。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入射角并测量相应的折射角,得到多组数据,进而求解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 n1/n2,其中n1为光线所在介质的折射率,n2为光线所射入的介质的折射率。

通过变换得到折射率的计算公式:n2 = n1 * 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根据实验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左右。

这与理论值相符合,说明实验方法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还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函数关系,即sin(入射角)/sin(折射角)为常数。

这进一步验证了斯涅尔定律的正确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深入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玻璃的折射率约为1.5,与理论值相符合。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详解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详解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详解标题: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详解摘要:本篇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步骤、原理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利用相关的测量方法确定不同种类玻璃的折射率。

本报告由文章生成AI撰写,内容丰富且有价值。

引言:玻璃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了解玻璃的折射率对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工程实践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来探究其光学特性。

实验将详细介绍使用角度测量法和光程差测量法两种方法来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步骤和原理,并给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折射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1 准备所需材料:光源、玻璃样品、测角仪等。

1.2 搭建实验装置并调整光源和测角仪的位置。

2. 角度测量法:2.1 将测角仪固定在光源和玻璃样品之间的适当位置。

2.2 调整测角仪,使其指向光源发出的光线。

2.3 将玻璃样品固定在测角仪上,并记录其表面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2.4 旋转测角仪,找到透射光线的夹角并记录。

3. 光程差测量法:3.1 将玻璃样品放置在一隔板上,使其与光源成一定夹角。

3.2 通过光程差装置,测量入射光线和透射光线的光程差。

3.3 根据光程差和样品厚度计算折射率。

结果和讨论:通过角度测量法和光程差测量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玻璃样品的折射率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种类玻璃的折射率各不相同,这与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有关。

2. 在相同条件下,角度测量法和光程差测量法得到的折射率数据具有一致性。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玻璃折射率,详细介绍了角度测量法和光程差测量法两种常用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折射率的概念和测量原理。

同时,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玻璃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这与其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玻璃材料,并合理设计光学器件。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量玻璃折射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背景问题描述在光学领域中,折射率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它描述了光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的弯曲程度,即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折射率通常用符号n表示。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透明物质,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对于光的传播路径产生了明显的偏折。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在物质中的传播规律,同时也有助于补偿光在其他光学元件中的传播路径偏差。

研究意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对于光学实验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不同种类玻璃的折射率参数,可以优化光路设计和光传输路径的调整。

此外,在现代光学器件和光学材料的研究制造中,测量折射率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分析实验原理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可以通过光的全反射原理来实现。

当光从一个折射率较高的介质(例如空气)射入一个折射率较低的介质(例如玻璃)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即光无法从玻璃中传播入空气中,而是完全反射回折射率高的介质内部。

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可以得到以下公式来计算玻璃的折射率n:n = sin(θ1) / sin(θ2)其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

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值,就能够计算得到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将玻璃板固定在一个光学平台上,确保表面平整,并在装置中安置一个光源和一根光线传感器。

2.调整光源和光线传感器的位置,使得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垂直射向玻璃板的一侧,确保入射角度接近90度。

3.将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记录光线传感器测得的折射角度。

4.根据公式n = sin(θ1) / sin(θ2),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取多组数据,计算出平均折射率,以增加测量准确性。

6.对不同种类的玻璃进行测量,比较它们的折射率差异。

7.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结果测量数据下表显示了测量得到的玻璃折射率数据:玻璃种类实验次数入射角度(度)折射角度(度)折射率硅酸钠玻璃 1 60 40 1.502 65 353 70 30硼硅酸玻璃 1 55 25 1.602 60 303 65 35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测量数据,我们计算出了每种玻璃的平均折射率。

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

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

实验报告测量玻璃折射率一、引言折射率是光线通过介质时发生折射的程度,是介质的一个重要光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玻璃的折射率,探究不同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加深对光学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斯涅尔定律:当光线从一介质射向另一介质时,入射角i、折射角r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n1、n2之间有以下关系:n1sin(i) = n2sin(r)2.光程差: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两束光线的光程差为:光程差δ=n1*BC+n2*AC3.中心黑环法测量:在测量折射率时,可以利用中心黑环法来测量不同颜色光线通过玻璃的光程差。

对称位置上可以形成环状的圆环,在灯光中观察两个相对的黑环,通过计算得到半径差,再根据光程差的公式计算出折射率。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透镜架、白炽灯、屏,挠性导光管;2.将挠性导光管固定在透镜架上,使其与光轴平行;3.调节挠性导光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使挠性导光管上的圆环清晰可见;4.使用滤光片筛选出不同的颜色光线,使其通过挠性导光管到达透镜;5.观察两个相对的黑环,调节屏与透镜的距离,使黑环清晰;6.记下黑环对应的半径差,再测量出透镜与屏的距离AC和透镜与源之间的距离BC;7.记录各组数据,并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线对应的折射率。

四、实验数据颜色光线黑环半径差 R(mm)透镜到屏的距离 AC (mm)透镜到源的距离 BC (mm) 平均折射率 n红色7.8 189 1051.52黄色10.5 191 1041.61蓝色15.3 195 1091.69五、误差分析1.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如液晶模式准直器的度盘划度不精确等。

2.实验操作的误差,如对两个黑环的边缘判断不准确等。

3.折射率的实验值与参考值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测量了不同颜色光线通过玻璃时的折射率,并得到如下结论:1.不同颜色光线的折射率不同,红光拥有较小的折射率,黄光次之,蓝光最大。

2.实验测量的折射率值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仪器的精度以及操作误差等因素导致的。

物理实验方案--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物理实验方案--玻璃折射率的测定

玻璃折射率的测定一、实验任务:测定玻璃折射率二、要求:实验前认真查阅资料,要求设计6种以上测量方法,画出相应的原理图,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三、实验方案㈠作图法测玻璃的折射率“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是中等物理教学中传统的实验方法,由于大头针有一定粗细,在不太长的距离内其粗细无法忽略,加之插针时由于木板或桌面较硬,难以保证针与纸面垂直,常常产生针位偏移,这将直接影响观测的准确性,导致实验结果误差较大。

受教学参考读物的启示,现提出作图法供参考。

实验器材玻璃砖、三角板、圆规、铅笔、白纸。

实验步骤1.在白纸上画直线作入射界面,如图1所示,过上的一点作界面的法线,并画有向线段作入射线,则为入射角;2.将玻璃砖放在纸上,使其一边与界面重合,再在玻璃砖另一侧放一三角板,使三角板的一个角紧靠玻璃砖的另一界面,透过三角板的边观察入射线,并调整三角板位置使边与线起来成一条直线,如图1所示,用铅笔尖记下角的顶点位置,移走玻璃砖作有向线段,即为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线,折射角,如图2所示:3.以为圆心,单位长为半径,用圆规作单位圆交的延长线于,用三角板过作的垂线交于,如图3所示,则长度就是玻璃的折射率的数值。

实验结果分析∵,又,∴。

作图法所用材料学生可自备,学校仅提供玻璃砖即可,对基层学校可在教室中完成实验,又可免去查表与计算。

㈡插针法实验原理:光线射向底面平行的玻璃砖后将在玻璃砖内发生偏转,而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由插针法可以确定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路径,而由光线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点和出射点可以确定光线在玻璃砖内的传播路径,从而能测出光线射向玻璃砖的入射角i和在玻璃砖内的折射角i′,由n=sini/sini′即能求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玻璃砖(J2506型),钢直尺,大头针,量角器或圆规,图板,图钉或透明胶带,白纸或坐标纸。

实验步骤:1.插针将一张八开的白纸或坐标统,平铺在绘图板上,用图钉或透明胶带固定,玻璃砖平放在纸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玻璃微珠折射率的测试实验
1 玻璃珠折射率跟反光強度還有回歸反射係數還有逆反射係數之間的關係關聯
折射率测量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率。

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

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即镜片中心厚度相同,相同度数同种材料,折射率高的比折射率低的镜片边缘更薄。

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

根据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

折射率还与波长有关,称色散现象。

光由相对光密介质射向相对光疏介质。

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即可发生全反射
2 折射率能用那種儀器直接測出來或是那種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射率测量仪,该折射率测量仪,包括:光源组件、装载平台、一个以上的折射光接收器、电子处理模块;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装载平台的一侧,用于向待测物发射光;所述装载平台用于装载待测物,所述待测物用于接收所述光;所述一个以上的折射光接收器位于所述装载平台的另一侧,用于接收所述光经过待测物折射后的折射光、记录所述折射光的投射位置;所述电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投射位置计算出待测物的折射率nx。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折射率测量仪的测量范围。

新型玻璃折射率测试仪
1、一种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包括平板(1)、玻璃砖(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1)尺寸为32—8开纸大小,其上表面粘一尺寸与平板(1)相等的0.5~6mm厚的软板(3),平板(1)中间设一凹槽(4),下面设一使平板水平放置的支撑(5),凹槽(4)中置一上表面与平板(1)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磁铁(6),下表面粘贴一薄铁片(7)的玻璃砖(2)置于软板(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1),凹槽(4)和支撑(5)是塑料材料或木材的任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板(1)、凹槽(4)和支撑(5)是成型为一体的塑料制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乎板(1)、凹槽(4)和支撑(5)均采用木材,凹槽(4)的底面是直接与凹槽(4)固定连接或者是固定连接于支撑(5)上的底板的任一种方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铁(6)是一带有软铁芯的圆环形磁铁。

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板(3)为橡胶软板。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一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5)足设于平板(1)下面的垂直于平板(1)的两块或着四块支撑板,
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一测定仪,其特征在于在平板(1)下面设一以平板(1)为一面的底面为一可拆装的活动面的尺寸适合玻璃砖(2)的长方体(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学物理试
验仪器,更进一步地说涉及测定玻璃折射率的仪器。

众所周知,当光线以一定的入射角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板时,传播方向不变,但是出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相比,有一定的侧移。

有图1可知,只要能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就能求出折射光线00’和折射角r,再根据折射定律,就可以求出玻璃的折射率了。

学生试验操作时,是在试验台上,放一绘图板,绘图板上放一白纸,先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然后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在AO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i、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i、p2的像,调整视线的方向,直到Pi的像被p2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i、P2,P4挡住pl、p2、p3,记下p3、p4的位置。

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3p4引直线O'B,与bb’交于O’,直线O'B就代表了沿OA方向入射的光线透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连接00’,00’就是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角j=<AON,折射角r=<O'ON+,根据计算即可得出折射率。

操作时,由于图板较硬,插入大头针比较困难,有时不得不用锤子钉;此外,由于试验台较低,观察时须扒在台子上,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小型的玻璃折射率测定仪,以方便操作,易于观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此玻璃折射率测定仪,包括平板l、玻璃砖2,所述的平板l尺寸为32—8开纸大小,其上表面粘一尺寸与平板l相等的0.5~6mm厚的软板3,平板1中间设一凹槽4,下面设一使平板水平放置的支撑5,凹槽4中置一上表面与平板1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磁铁6,下表面粘贴一薄铁片7的玻璃砖2置于软板3上。

所述的平板l、凹槽4和支撑5是塑料材料或木材的任一种,采用塑料材料时,可以将平板l、凹槽4和支撑5是成型为一体;平板l、凹槽4和,支撑5均采用木材时,凹槽4的底面是可以直接与凹槽4固定连接或者是固定连接于支撑5上的底板的任一种方式。

所述的磁铁6是一带有软铁芯的圆环形磁铁。

所述
的软板3为橡胶软板。

所述的支撑5是设于平板l下面的垂直于平板l的’两块或着四块支撑板;在平板l下面设一以平板l为一面的底面为一可拆装的活动面的尺寸适合玻璃砖2的长方体8。

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软板面,大头针可以很容易地插入,所以,大头针调整方便,也可以采用其它较软的面,以达到易于插入的目的;在软面下的平板中间设置磁铁,并在玻璃砖下贴一薄铁皮,使用时,玻璃砖紧紧地吸附于软面上,且整个仪器尺寸较小,可拿在手中,方便地调整、观察。

采用塑料材料时,将平板l,凹槽4和支撑5成型为一体为较好的方案,凹槽设计为与磁铁大小形状相匹配,设计支撑5的高度尺寸略大于凹槽4的高度尺寸,使仪器置于试验台上时凹槽底部不直接接触台面,避免磨损。

所述的支撑可以是垂直于平板的两块或者是四块支撑板。

采用木材时,为了加工方便和仪器牢固耐用,可在平板下设置四个垂商边作为支撑,凹槽的底面是固定连接于支撑5上的底板,底板与凹槽底端粘结固定,这样,整个仪器成长方体状。

镶人的磁铁的上表面与平板l的上表面应在同一平面上,以保证仪器表面平整。

平板l与软板之间的连接通过粘结即可,软板厚度为O,l~6mm,这厚度的选择可根掂软板材质确定,但不必太厚,只要能插住大头针即可,否则,造成浪费。

为了增加磁场的强度,采用带有软铁芯的环形磁铁为好。

平板、软板面及底板表面尺寸相同,均为32~8开纸大小,实际此尺寸可大于或小于所述的范围,只要能够做试验,并可方便的使用即可。

在平板l下面设一以平板l为一面的底面为一可拆装的活动面的尺寸适合玻璃砖2的长方体8,对塑料材料,长方体8可以与平板成型一体,在活动面上设三凸台,在与此面接触的三凸台的位置对应的长方体上开三个相应的槽,活动面可以方便地拆装,如果采用木材,可在长方体的相对的两壁上开槽,活动面可以插入和抽出;此仪器在不使用时将玻璃砖放在此长方体中存放。

试验时,打开长方体8,取出玻璃砖2,在软面3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砖2置于白纸上,玻璃砖被牢固地吸于板面上,可与自如地试验
2014.1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