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荣毅仁胡雪岩对比

中信银行材料说明——胡雪岩和荣毅仁的对比考官您好:接下来是我的材料说明: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有着两位著名的商人,他们就是号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和“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胡雪岩出生贫寒,吃苦耐劳,靠自己的才能和广泛的官员人际资源,积累资本与经验和人脉,将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虽然很好的利用了官场资源,但也陷入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又因与洋商进行争利的贸易活动而与外人结下旧怨,最后,引发了其整个商业的败落。
荣毅仁出生于民族资本家荣氏家族之中,尽管其出身豪门,但是步入社会加入家族企业后,还是从基础做起,首先担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助理经理,在这个岗位上充分锻炼,成为工商界的典范,并且其在建国初期积极为党和国家献计献策,为社会主义经济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
胡雪岩和荣毅仁的经历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下面对两人进行比较分析:共同点:1.两人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经历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局,都成就了一番商业伟绩。
在晚清时际,我国民族资本发展萌芽且遭到外国列强侵略,民族资本被压榨,但他还是借助权贵、政要的势力,营造了亿万家财;而荣毅仁出生于民族资本家族之中,受到民族资本主义思想和新思潮的影响较大,继承荣氏家族企业后,受时代特征的影响,经历过一番波折,后来创办中信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展成今天的中信集团,并且担任国家副主席,是一个亦官亦商的成功典范。
2.两人都有不凡的传奇人生, 有独特而敏锐的处世观和卓越的专业能力。
胡雪岩有惊人的判断力,扶持王有龄为官后,在其帮助下开设阜康钱庄。
他从小跟随师傅生活在钱庄,对金融业有着良好的熏陶,熟悉各个环节的操作,且他精于人情世故,善于说话办事;荣毅仁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对家族企业的各个环节十分了解。
他说生意人既要看得准又要看得远,看好了中信的增值空间,都敢为人先,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扇窗口。
3.两人都是顺时借势,巧借天时,在动荡的时局中逆流而上。
胡雪岩生长的时代正是清廷时局动荡,内忧外患。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精心整理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荣毅仁,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爱国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董事长。
1916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
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
民建成员。
1943
年任上年任中19821983主席。
年31996年9月9日被推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荣誉会长。
历任全国工商联第一至五届执委会副主席(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届中央常委、副主委。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是第一、二、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
2005。
荣毅仁简单介绍

家庭商业背景
1917年 1917年3月起,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 德生)先后在 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 二至九厂。并在沪设立茂新、 福新、申新 总公司,自任总经理。至1931年,荣氏兄 弟 总公司,自任总经理。至1931年,荣氏兄 共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 共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分别约占 全国民族资本面 粉总产量的1/3,纱布总产 粉总产量的1/3,纱布总产 1/3 量的1/5,被称为中国“面 量的1/5,被称为中国“ 粉大王” 粉大王”、“纱布大王”。他们的创业奠定荣家商业帝国 纱布大王” 的基础。六分之一以上 ,面粉生产数量占全国粉厂总数的 四分之一,在全国可谓是首屈 一指。 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是上海的 首富,中国最大的资本家之 一。他曾说话有这样的底气:“ 一。他曾说话有这样的底气:“在衣食方面,我拥有 半个 中国 ”。 毛泽东曾经说过:“ 毛泽东曾经说过:“荣家是我国 民族资本家的首户,在国 际上称得上财团的,我国天,荣毅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 1937年夏天,荣毅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 史系毕业,正式出任无锡茂 史系毕业,正式出任无锡茂 新面粉二厂的 助理经理 职位,第二年,伯父荣 宗敬病逝, 年仅弱冠的 荣毅仁开始在战乱中辅佐父亲 荣毅仁开始在战乱中辅佐父亲 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 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 抗战结束后,荣 毅仁接掌家族在无锡的 面 毅仁接掌家族在无锡的 粉厂,逐渐挑起荣氏家族企业的大梁。 粉厂,逐渐挑起荣氏家族企业的大梁。
革命背景
1949年前后,蒋家王朝的倾覆已经板上钉钉,上海滩的巨贾富商纷纷抽走资 1949年前后,蒋家王朝的倾覆已经板上钉钉,上海滩的巨贾富商纷纷抽走资 金、转移资产,到国外、港台避风头,另图发展。上海及江浙一带的“ 金、转移资产,到国外、港台避风头,另图发展。上海及江浙一带的“十大 资本家”,九家举家迁徙,剩下没走的那家,就是荣家。1949年初,荣氏家 资本家”,九家举家迁徙,剩下没走的那家,就是荣家。1949年初,荣氏家 族也发生了一场 走还是留的激烈争论,后来,国民党的军统头子毛森对荣德 生施加压力,逼他去台湾,没有得逞。企图挟持荣德生去台湾,荣德生 坚决 决定把家眷送到香港,一人留在上海。 不去!最后荣毅仁 决定把家眷送到香港,一人留在上海。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两年后,他把整个商业帝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两年后,他把整个商业帝 国无偿交给了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工商业 改造高潮的到来,所有荣氏企业已 完成公私合营的 改造,荣毅仁更是四处现身说法,宣传政策,“红色资本家” 改造,荣毅仁更是四处现身说法,宣传政策,“红色资本家” 的名号不胫而走。荣毅仁得到了中共领 导的另眼相待。毛泽东曾多次在公共 场合点名表扬 荣毅仁,1956年他到上海时,还专门到荣毅仁的申 新九厂视察, 荣毅仁,1956年他到上海时,还专门到荣毅仁的申 这是毛泽东惟一视察过的一家公私合 营公司。 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 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 家”。 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1979年任中国国 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1979年任中国国 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荣毅仁纪念馆讲解词

荣毅仁纪念馆讲解词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前来游览参观荣毅仁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无锡市荣巷古镇,东街锡惠名胜,西连梅园横山风景区,南临梁溪河,北至惠山山麓。
明朝正统初年(1436年),被荣氏家族尊称为“始迁祖”的荣清,带另全家人从湖北经南京迁居到无锡,在这一带逐渐形成了合称荣巷的上荣、中荣和下荣三个自然村落,到民国初年正式建镇。
在下荣的春益、春沂、春珊、春泗四支里,荣毅仁家族属于春沂支。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荣氏家族在民族工商界的崛起,给荣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至今,这里还保存着一条长约380米、具有近代风貌的老街,和157幢具有时代烙印和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群。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序厅,又称为瞻仪堂。
堂外悬挂着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荣毅仁纪念馆。
步入馆内,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大厅中央的荣毅仁塑像,塑像高2.41米,汉白玉材质,立于0.19米高的黑色花岗岩底座上。
塑像背后为红木大型屏风,屏风高6.6米,高2.8米,上面雕刻的是由无锡现代画家周怀民绘制的梅园风光图。
屏风的背面是荣毅仁的生平年表。
塑像两侧,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荣毅仁的合影照片,塑像顶部则是浅浮雕形式吊顶。
大家可以感受的到,瞻仪堂的设计方正简洁,颇具现代气息,营造出一片祥和、肃穆的庄严气氛。
大厅两侧的东西展厅则以荣毅仁实业报国、勤勉为政为主线,设计风格继承传统又结合现代元素,通过动与静、虚与实、冷与暖相结合的艺术手段,叙述和展示了荣毅仁经历丰富、角色多重的一生:从民族资本家到上海市副市长,从中信集团的奠基人再到国家副主席。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请随我往左走,我们先去参观东展厅。
东展厅主要介绍了荣毅仁出生于工商世家,如何继承父业、实业报国,如何跟着党走、成为了“红色资本家”,又是如何成为上个世纪的华商巨子的。
大家请看,这幅照片是荣毅仁担任面粉厂经理时所拍。
荣毅仁是荣德生的四子,出生于1916年5月1日。
红色资本家

荣氏兄弟生产的面粉和棉纱
兵船牌面粉
人钟牌棉纱
荣氏企业在这一阶段为什么有如此 大的发展?
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扫除部分障碍。 2、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特别是1915年因 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 倡国货运动。 3、“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客观条件。
视频: “荣老板”三拍 板
1937年夏天,荣毅仁从 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 毕业,正式出任无锡茂 新面粉二厂的助理经理 职位,第二年,伯父荣 宗敬病逝,年仅弱冠的 荣毅仁开始在战乱中辅 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 企业,抗战结束后,荣 毅仁接掌家族在无锡的 面粉厂,逐渐挑起荣氏 家族企业的大梁。
资本家的由来
• 1954,荣毅仁向上海提 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 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 对私营工商的改造工作 起了积极作用,“红色 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 来,荣氏也迎来了新的 生机。 • 同年,他当选第一届全 国人大代表。
1937年夏天荣毅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正式出任无锡茂新面粉二厂的助理经理职位第二年伯父荣宗敬病逝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在战乱中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抗战结束后荣毅仁接掌家族在无锡的面粉厂逐渐挑起荣氏家族企业的大梁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国贸1342班 田韵 罗雅洁
荣毅仁
1916年 5月生,江苏无 锡人。 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 翰大学历史系。 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 誉为“红色资本家”。
1986年,被 美国《幸福》 半月刊评为 世界50名知 名企业家之 一,是建国 后,国内跻 身世界知名 企业家行列 的第一人。
光辉的一生
•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 百年来,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这样的王牌称号, 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在长达一个 世纪的岁月里,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 • 中国人民经济学院高德步教授评价说:“从近代 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 •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荣家事中国民族资本家 的首富,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 只有他们一家。”
荣毅仁 毛概人物简介

4
荣毅仁同志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青年时代,他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进入家族企业 勤奋工作,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办好实业,报效国 家。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旧中国 的积贫积弱、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给出身于民族 资产阶级的他以深刻的教育。
他的一生,始终在资本家与政治家之间转换, 他与几代中国领导人都有很深的渊源。1993年荣 毅仁同志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后,为国家的发展呕心 沥血、殚精竭虑,以自己独特的身份、地位和才干, 积极开展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充分发挥了重要作 用。
再会荣毅仁1 Nhomakorabea荣毅仁生于1916年,1937年荣毅仁上 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开始辅佐父亲 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先后在无锡茂新面粉 公司任助理、经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 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逐渐成为荣氏20 多个家族企业的代表。
2
荣毅仁为什么被评为红色资本家?
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 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 决定留下来。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 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 的工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普遍的尊 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以老市长身份, 为荣毅仁助选上海副市长,“因为他既爱国
。 又有本领,应当选为国家领导人
3
1957年荣毅仁做了上海副市长,但 家里的生活还是以前生活的延续。搬到 北京以后,住在北太平庄4号,家里的 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完全是照国 家干部的生活过日子,当时荣毅仁很不 习惯。
荣毅仁吃饭也简单,仅爱吃蹄膀, 是地道江南人的习惯,饭后要吃少许水 果。荣家的养生之道,富而不奢,讲究 而不浪费,始终保持着“海派”的生活 方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案例荣毅仁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案例荣毅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荣毅仁则是在改造经过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荣毅仁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开创者,他曾多次参加工业抗战,对中国独立解放和建立现代工业具有重要贡献。
1947年,荣毅仁担任东北工业局局长,负责重工业的调查和恢复。
随着人民政府的成立,荣毅仁接任国营工业总局副局长。
他在实践中,牢固地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荣毅仁参与过的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两个代表性案例:一、万宝集团的改造万宝集团是中国30年代的最大的私人资本集团,产业广泛,包括煤炭、金属、机器制造等。
1956年,中国政府开始了对万宝集团的社会化改造。
万宝集团的改造中,荣毅仁被任命为该集团副总经理,负责对万宝集团的重组和改造。
荣毅仁指出,唯一的生产者是劳动者,唯一的管理者是国家,唯一的所有者是全民。
在此基础上,万宝集团彻底取消了私人资本家和股票,全体员工共同组成新的生产队和经济责任制集体,全面实行国家统一领导、全民所有、劳动者自治的原则。
经过改造,万宝集团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工人的收入也明显增长。
万宝集团的改造实践,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理论指导。
二、上海汽车制造厂的改造上海汽车制造厂是一家生产汽车的资本主义企业,1957年被引进到国营体制中。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的经营要求,上海汽车制造厂在改造中采用了“技术改造、管理改造、工人自治三步走”的方针。
首先进行的是技术改造,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进行的是管理改造,厂内实行了民主集中制,员工群众中选出代表组成企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决定企业大事。
最后进行的是工人自治,员工参加企业管理,享有管理权利,将工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高度一致,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了“自办、自力、自负盈亏”的目标。
经过改造,上海汽车制造厂的年产能力从改造前的800辆汽车提高到了2000辆,产品质量也大幅提升。
荣毅仁“红色资本家”第一人

这天,荣毅仁第一次见到了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和副市长潘汉年。陈毅和潘汉年给荣毅仁和整个上海工商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戎马一生的陈毅豪爽大气,说话、办事极有魄力,与企业家们往日所熟悉的国民党高官完全两样。
会上,陈毅的一句“共产党鼓励工商业者在新上海的建设中起积极作用”,终于让荣毅仁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当时,由于美蒋对上海实行武装封锁,棉花供应十分紧张。而申新厂子大,几百担棉花只够生产一天,但是各厂棉纱的存量较多,荣毅仁便向市纺织工业局、华东军政委员会贸易部、花纱公司等建议,干脆你供应棉花,我加工棉纱,工厂赚工缴费,实行加工订货。这一做法很快推广到全市的纺织行业。在1950年北京召开的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上,荣毅仁建议的加工订货办法,得到了当时中央财委主任陈云的高度重视,很快被推广到全国。
1956年1月20日,身为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的荣毅仁和盛丕华一起,代表全市私营工商业者向当时的曹荻秋副市长提交了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申请书。当天的联欢晚会上,荣毅仁清唱了一曲《草桥关》,唱的是东汉刘秀赦免功臣姚期父子的故事。
在新中国的这场经济所有制的改造运动中,不论出身如何,每个人都身处其中,都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原来的老字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公私合营的新牌子。对于任何一个商人,那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大时代”。
公私合营,当时对于很多资本家来说,好比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自己几辈人辛辛苦苦创办的家业就这样要交出去,很多资本家都不能理解,他们担心财产被全部充公,自己今后的生活无着落。荣毅仁劝他们说:“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不走也得走。只要接受改造,大家都会有饭吃、有工作做,而且可以保留消费财产。”
“顺应时代发展,把握自己命运”这是毛泽东主席50年代时送给荣毅仁的一句话,而荣毅仁也亲身践行、印证了毛泽东主席的这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他的家族,评论很多。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 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家是爱国资本家的典型代表,解放后,获得执政地位的 共产党对于这样家族重视有加也是理所当然。”北京大学社会 学系教授马戎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说。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百年来, 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乏这样的王牌称号,他们在商场上的纵横 驰骋,独领风骚,也逐步为他们在政治上赢得了较高的话语权。 这一点尤其在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从 1957出任上海市副市长到1993出任国家副主席,荣氏家族在政 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一世夫妻的悲欢
荣毅仁一生只有一次爱情,即与夫人杨鉴清 的钻石爱情。
1932年,16岁的荣毅仁和无锡饱学之士杨 干卿的15岁女儿杨鉴清订婚。之前,荣毅仁10 岁时订过一个婚,不幸的是那位小姐两年后即 病故了。1936年荣毅仁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 即与高中毕业的杨鉴清结婚。荣杨联姻,一时 被人称为富贵结合。荣家办实业、开工厂,是 上海滩首富;杨家则是无锡的书香门第,一富 一贵,可谓珠联璧合。从此他们经历长达半个 世纪的唯一婚恋,共养育四女一子。1939年生 大女儿荣智和,后生二女儿荣智平,独生子老 三荣智健、老四荣智远和老五荣智婉。其中, 老四荣智远上中学时因患脑炎被误诊,落下了 痴呆后遗症,1993年死于肺癌。
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是上海的 首富,中国最大的资本家之 一。他曾说话有这样的底气:“在衣食方面,我拥有 半个 中国 ”。
前沿的精致生活
连任8届政协委员、闻名中外的“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1978年当上了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用他 自己的话说:“八连贯,这是少有的。” 国家给他 配了大红旗轿车。
自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创立后,荣毅仁的书 房兼办公室里,就放有那时极少见到的电脑,在今 天,电脑看来并不稀奇。可它,是在很多人都不知 电脑为何物时落户荣家的,而且早早就与路透社终 端装置联网--这台电脑其实是路透社传送信息显示系 统的终端装置。荣毅仁做生意,特别强调hank you
畅,他每天都要了解全球的最新政治经济新闻。资本投资,需要掌握时间。他 的起居室里有卫星电视设备和先进的音响设备,有书柜,有贝壳镶嵌的红木柜 子和皮沙发。
荣毅仁爱好业余摄影、收藏高级相机、摆弄汽车、养玫瑰花,也爱好足球, 尤爱女子足球。喜欢吊吊嗓子唱京戏,老俩口还便常常相守在家欣赏音乐和古 典文学。荣宅会客厅是最讲究的地方,装饰装修不亚于国宾馆。就在这个会客 厅里,荣毅仁接待过许多大人物,包括基辛格博士和他的同伴,英国撒切尔夫 人等外国贵宾,还迎接过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光临。荣毅仁和夫人杨鉴清非常 注意穿着打扮,服装要名牌,到英国一定去最高级的商场购物,富贵并不仅仅 属于海外,中国人也可以有。荣夫人杨鉴清说:“他买最好的西装、衬衫并不 是挥霍,而是要显示中国人的身份。我们花的是自己的钱。”
1949年前后,蒋家王朝的倾覆已经板上钉钉, 上海滩的巨贾富商纷纷抽走资金、转移资产,到国 外、港台避风头,另图发展。上海及江浙一带的 “十大资本家”,九家举家迁徙,剩下没走的那家, 就是荣家。1949年初,荣氏家族也发生了一场 走 还是留的激烈争论,后来,国民党的军统头子毛森 对荣德生施加压力,逼他去台湾,没有得逞。企图 挟持荣德生去台湾,荣德生 坚决不去!最后荣毅 仁 决定把家眷送到香港,一人留在上海。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自己的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两年后,他把整个商业帝国无偿交给了国家。随着 社会主义工商业 改造高潮的到来,所有荣氏企业 已完成公私合营的 改造,荣毅仁更是四处现身说
法,宣传政策,“红色资本家”的名号不胫而走。 荣毅仁得到了中共领 导的另眼相待。毛泽东曾多 次在公共场合点名表扬 荣毅仁,1956年他到上海 时,还专门到荣毅仁的申 新九厂视察,这是毛泽 东惟一视察过的一家公私合 营公司。
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曾 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是爱情给了他们夫妻相知、相爱、相守到白 头,幸福一生。家庭是他们一家最看中的财富。 虽然财富给了他们高品质的生活保证。
家庭商业背景
1917年3月起,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 德生)先后在 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 二至九厂。并在沪设立茂新、 福新、申新 总公司,自任总经理。至1931年,荣氏兄 弟 共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9家,分别约占 全国民族资本面 粉总产量的1/3,纱布总产 1/3 量的1/5,被称为中国“面 粉大王”、“纱布大王”。他们的创业奠定荣家商业帝国 的基础。六分之一以上 ,面粉生产数量占全国粉厂总数的 四分之一,在全国可谓是首屈 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