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

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摘要】肝衰竭是一种危急疾病,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被广泛应用。
护理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确保治疗设备正常运行;治疗结束后,进行观察和辅助恢复工作。
护理措施的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护理对于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至关重要。
未来,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血液净化、护理措施、治疗效果、重要性、展望未来、患者、肝功能、综合护理、病情监测、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康复护理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急剧恶化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
在重症肝衰竭患者中,常常需要进行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等治疗手段来挽救生命。
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是一种通过模拟肝脏功能、清除血液中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轻肝脏负担,帮助肝功能得以恢复。
在肝衰竭患者接受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是当前肝衰竭患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的护理措施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治疗前的护理准备、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治疗后的护理等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护理在肝衰竭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未来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治疗前的护理准备治疗前的护理准备对于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至关重要。
在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肝功能、尿液分析、血液指标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

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肝衰竭是指肝脏功能进行性减退至无法维持生命需要的最低限度,患者的生命常常处于危急状态。
在肝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进行这种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
一、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措施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进行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确保血管通路通畅: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需要使用血管通路,护士需要确保血管通路通畅,避免血管堵塞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3. 注意观察肝功能指标: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及时发现肝功能的变化。
4. 保持人工肝设备的正常运转: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需要使用特殊设备,护士需要保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5. 避免交叉感染:在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中,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1. 提高肝功能: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的代谢和修复,从而提高肝功能。
2. 促进患者康复:通过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肝衰竭患者的病情,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3. 减轻患者痛苦:肝衰竭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痛苦和不适感,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4.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肝衰竭患者常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三、结语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时,护士的护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能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

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护理体会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肝脏功能帮助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技术。
在护理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和经验。
首先,在接受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身体状况往往较为严重,需要紧急救治。
作为护士,首要的任务是尽快准备好人工肝支持系统并启动治疗,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
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相关的操作培训和演练,以确保自己熟练操作设备。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的临床数据,如血压、心率、尿量等。
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腹胀、恶心、呕吐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设备参数、给予药物治疗等。
另外,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
肝衰竭患者往往由于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原因出现营养不良。
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根据需要给予静脉或肠内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应。
此外,护理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感染控制。
由于患者肝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易感染。
因此,在操作设备的时候要做好无菌操作,保持设备和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皮肤和黏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灶。
此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肝衰竭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综上所述,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应注意设备的操作、患者病情的观察、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人工肝治疗中股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人工肝治疗中股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7T07:30:43.16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3期作者:马海琴[导读] 目的:关于人工肝治疗中股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马海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830054【摘要】目的:关于人工肝治疗中股静脉置管的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1年3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6月,其中3月收治患者46例,4月收治患者30例,5月收治患者44例,6月收治患者42例,到院接受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共计14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抓阄法分为两组,其中70例接受整体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余下70例接受传统临床护理,为对照组。
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1例,占比1.43%,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7例,占比1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观察组98.57%和对照85.7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工肝治疗中股静脉置管中配合相应的护理操作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最后对临床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后续的股静脉置管提供基础的指导。
【关键词】:人工肝;中股静脉置管;常见护理问题人工肝治疗通常是以建立体外血液循环通路的方式展开治疗,现如今临床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当属静脉置管,不但操作便利,置管时间较长,而且安全有效[1]。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长时间置管为治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率的发生,稍有不慎甚至还会出现导管脱出等现象,容易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临床中一直在寻找相应的对策[2-3]。
鉴于此,本文就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到院接受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共计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并就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为后续的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对策,详细报道如下。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年6 月第38 卷 S1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une 2018, Vol.38·200·曲美晶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传染科 辽宁 沈阳 100812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
方法 对我科119例肝衰竭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以及做好治疗前、中、后护理。
结果 119例病人均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阳性指征、精神状态均有改善。
结论 有效的治疗方法、精心护理是治疗肝衰竭提高患者生存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衰竭 护理肝衰竭是指肝细胞受到广泛、严重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及诱因复杂,发生于许多肝脏疾病的过程中,临场表现为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黄疸、出血、腹水等。
其治疗一直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肝衰最有效的方法。
但因为肝源紧张、技术难度大、费用昂贵、术后需长期服用药物等特点。
导致临床上无法得到普及。
而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
可为自身肝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已成为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肝衰竭患者119例,进行ALSS治疗。
其中男性92例、女性37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好转出院112例,转院5例,死亡 2例。
1.2 方法 人工肝支持系统利用体外设备装置将患者的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分,去除致病血源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分、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血浆输回体内的方法。
2 护理2.1 治疗前护理2.1.1 完善血标本 检验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全血分析等。
并做好血型交叉配型实验等相关检测。
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

摘要:人工肝治疗是一种重要的肝脏疾病治疗方法,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肝术后护理的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方面,以确保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一、引言人工肝治疗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补充必要物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重症肝炎、肝衰竭等肝脏疾病患者。
术后护理是人工肝治疗成功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二、人工肝术后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肌张力等神经系统状况,注意有无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的发生。
(3)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颜色,注意有无黄疸、瘀斑等异常情况。
2. 生命体征监测(1)定时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观察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
(3)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3.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1)出血: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插管处渗血情况,如发现渗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尿液颜色,警惕消化道出血。
(2)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消毒,预防感染的发生。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3)肝功能衰竭: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TBIL等,观察患者黄疸程度。
若出现肝功能衰竭,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电解质紊乱: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如出现电解质紊乱,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 术后营养支持(1)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食。
(2)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充足,有利于毒素排泄。
(3)监测患者的体重、身高,调整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
5.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人工肝支持系统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对策分析

人工肝支持系统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2-11-23T05:20:32.75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1期作者:祝丽娟[导读] 目的:探究人工肝支持系统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对策。
祝丽娟乐山市人民医院 , 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探究人工肝支持系统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对策。
方法:将近两年(2020年07月至2022年06月)本院收治的人工肝支持系统留置静脉导管病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
其中实验组行精细化护理干预,而参照组则行常规护理。
对两组的实验护理结果仔细观察并记录分析。
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实验组的病患中,共发生8例感染现象,占比为25.81%,病患依从度为93.55%,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为96.77%;而参照组的病患中,共发生21例感染现象,占比为67.74%,病患依从度为67.74%,病患对于护理的综合满意度为70.97%。
从各项实验结果的数据上能够观察到,实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参照组,依从度与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结论:对于究人工肝支持系统留置静脉导管的病患,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病患的相关感染发生,且病患对于护理的依从度与满意度也明显得到提升,有效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升科室口碑。
此法甚为有效,应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人工肝是血液净化治疗的一种模式,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功能衰竭。
如果通过保肝、护肝等常规治疗,肝脏功能恢复不理想,则需要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
最常见的人工肝模式,包括血浆置换、DPMARS、MARS,即多种治疗模式,最常见的治疗模式是血浆置换[1]。
若肝功能衰竭,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有可能很快死亡,但是通过做人工肝治疗后,可能会延长生存期,等待肝脏移植。
如果没有人工肝,病人可能在等到肝移植之前死亡,失去存活机会,这种情况下人工肝作为桥梁作用,能够延长病人生存期限[2]。
人工肝治疗在肝衰竭中的护理体会

人工肝治疗在肝衰竭中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人工肝治疗的护理体会。
方法:收集2020年1-6月我院收治的3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开展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评估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果:3例患者完全治愈出院,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预后良好。
结论:肝衰竭行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临床护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关键词】肝衰竭;人工肝;护理体会肝衰竭作为常见的临床危重症之一,其具有非常高的病死率,可达60%-80%,特别是晚期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极差。
肝衰竭会引起生理紊乱以及毒性物质聚集,对干细胞功能、再生等非常不利,容易导致恶性循环。
人工肝治疗方法是将干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作为基础条件,利用体外理化或机械装置,对病变的肝脏功能气道暂时性辅助或代替的作用,将各类有害物质清除,对肝脏代谢功能进行代偿,促进肝细胞再生,直到自体肝脏得到恢复或条件适宜时再开展肝移植。
对于接受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至关重要[1]。
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3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患者,现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1-6月我院收治的3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患者,其中2例男患者,1例女患者,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70岁,平均年龄为(45.8±6.3)岁。
其中急性肝衰竭2例,慢性肝衰竭1例。
1.1.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要点:①心理干预:绝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人工肝治疗都是陌生且恐惧的,再加上需要多次进行治疗,高昂的治疗费用会增加患者方的经济压力,病程长、病情危重、怀疑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会让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悲观、消极等负性情绪。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前需要对其操作方法、可取得的效果、临床意义、费用、并发症等进行介绍,提高患者的认知,取得其信任和配合。
如果有必要,可列举成功治疗的病例,强化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念;②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的电解质、凝血象、血常规、肝肾功等各项检查进行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9-04-03T09:45:17.3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作者:郑子梅崔德珍陶寅[导读] 目的:探究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郑子梅崔德珍陶寅(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广东广州510036)【摘要】目的:探究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方法: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
并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为51例。
对照组使用的是外周动-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股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
结果: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8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6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股静脉置管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体外循环管路畅通,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关键词】动静脉置管;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应用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147-01
从一定程度上看,肝功能衰竭的情况,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
主要的症状是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受到很大的阻碍[1]。
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就是肝性脑病,凝血机制障碍等[2]。
这些疾病不仅并发症较多,而且预后性较差。
本次研究探究了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希望以此来对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数据
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0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
其中,观察组的51例患者中,男性为32例,女性为19例,年龄阶段在21岁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38.56±4.56)岁。
对照组的51例患者中,男性为33例,女性为18例,年龄阶段在22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38.99±4.15)岁。
两组资料基本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的是外周动-静脉联合置管的治疗方式,需要相关的人员,常规性消毒,麻醉,选择置管尾位置,使用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在动脉搏动明显位置行穿刺,若回血,就可以注射少量肝素生理盐水[3]。
之后,使用静脉留置针见回血后固定。
观察组使用的是股静脉置管的治疗方式。
选择合适的仰卧位,实施侧下肢外旋外展,腹股沟韧带斜下方2到3cm股动脉搏动明显的内侧0.5cm地方进行穿刺[4]。
针的角度需要保持30°到45°之间,深度为3到5cm。
见抽出静脉血之后,就可以使用单针向双腔导管,置入,固定 [5]。
从护理上,需要从导管护理、预防感染与拔管后护理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3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穿刺情况与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将数据统计处理,用()来进行表示,利用t来,针对计量实施检验,接着通过x2 ,得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针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情况的对比中,对照组51例患者当中,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为40例,成功率为78.43%。
平均血流量为(105.23±34.56)mL·min-1。
观察组51例患者当中,一次性置管成功例数为46例,成功率为90.20%。
平均血流量为(122.56±36.89)mL·min-1。
因此,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中,对照组51例患者当中,渗血的为2例,渗液的为4例,血肿的为2例,晕针的为1例,感染为0例,栓塞的为0例,总不良反应例数为9例,不良反应率为17.65%。
观察组51例患者当中,渗血的为2例,渗液的为1例,血肿的为0例,晕针的为0例,感染为0例,栓塞的为0例,总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不良反应率为5.82%。
因此,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8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7.6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一定程度上看,肝衰竭在一般的肝脏疾病当中,属于较为严重的类型,并且一旦出现失误,就很容易产生较高的病死率。
其中,主要的治疗方式为人工肝支持系统。
可以在清除有害物质的同时,补充必须的物质,并优化环境,替代衰竭肝脏的一部分功能,帮助干细胞创造再生的条件[6]。
其中,股静脉的解剖位置相比之下比较固定,留置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减少患者刺穿的疼痛,并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
从结果看,观察组穿刺情况的成功率与平均血流量,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动静脉置管在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中,股静脉置管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体外循环管路畅通,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参考文献:
[1]罗小红.362例股静脉置管在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17,15(03):84-85.
[2]王伟,陶然,何显炬,徐乐娟,熊盟.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院,2018(12):21-22.
[3]程家喜,孙丽华,张跃新.肝衰竭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25(06):825-826.
[4]孙潺,彭程,揭盛华,曾甫珍,杨东亮.羟乙基淀粉代血浆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治疗肝衰竭的应用及安全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8,16(12):102-103.
[5]莫丹,袁素娥,周涛,李丹,范娟,罗向群.人工肝股静脉留置导管病原菌定植结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8,2(04):13-14.
[6]宋甜爽,陈珍,李自琼,周永碧,黄文祥.医护一体化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