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蛹虫草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柞蚕蛹虫草栽培技术

柞蚕蛹虫草栽培技术

力 、 制 肿 瘤 等 作 用 。 因 此 , 内 外 有 关 单 位 争 相 研 究 开 抑 国
发 和利 用 。
开, 即器 具 洗 刷 室 ( 内设 水 槽 、 氧 机 )菌 种 制 作 室 ( 臭 、 内设 高 压 灭 菌 器 、 床 、 温 箱 ) 消 毒 室 ( 毒 蚕 蛹 、 料 盘 、 头 瓶 摇 恒 、 消 塑 罐 等)接种室( 、 内设 紫 外 灯 、 净 工 作 台 ) 发 菌室 ( 超 、 内设 空 调 、 栽 培架)出草室( 、 内设 空 调 、 培架 )库 房 等 。各 室 之 间有 内隔 栽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 连 , 室 之 间应 有 缓 冲 间 , 面 铺 设 地 面 砖 , 周 用 水 泥 两 地 四
蛹 虫 草生 长 的 需要 。 分批 接 种 、 菌 、 发 出草 , 复循 环 。 样从 往 这 翌 1 2月 1 日一 年 3月 1 日用 柞 蚕 蛹 生 产 柞 蚕 蛹 虫 草 , 5 翌 5 6月 1 日- 0月 1 日用 培养 基 生 产 蛹 虫 草 ,既 提 高 了房 屋 5 1 5 的利 用率 , 达 到 长 年 栽 培 蛹虫 草 之 目的 。 又
6 (02 2 0 年 2 0 - 0 7年 ) 践 和 完 善 , 实 目前 出 草 率 达 7 %以 上 , 5 达 到 了高 产 、 能 、 效 之 目的 。 现将 柞 蚕 蛹 虫 草 栽 培 技 术 总 结 节 增 如下 , 以供 大 家 参 考 。
边 高 6c 底面 积 210 c , m, 0 m 每盘装 蚕 蛹 3 o个左 右 ( 0 雌雄
随 机 ) 。
24 罐 头 瓶 .
规格 5 0 , 0 每瓶 装 蚕 蛹 8个 ( mL 雌雄 随 机 ) 。 栽 培 蚕 蛹 虫 草 所 用 的蚕 蛹 必 须 是 滞

蛹虫草栽培技术要点

蛹虫草栽培技术要点

蛹虫草栽培技术要点
蛹虫草生产中的发菌期和出菇期是两个重要阶段,在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发菌期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要避光培养。

为避免杂菌生长,栽培室温度应控制在13-16℃。

一般7天菌丝长满整个栽培料表面后,见光培养,每天光照时间10-24小时。

见光后逐渐升高栽培室温度到19±2℃,利于原基生成。

从接种后17天左右,原基形成开始扎眼通风倒跺,倒跺时一定要清除污染的栽培盆。

整个发菌期要保持栽培室卫生。

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温度应控制在16±2℃,出菇前期温度稍高,待虫草菇芽出整齐后逐渐降低温度。

注水时注意观察培养基缺水情况及蛹虫草子实体高度,补水时期对蛹虫草的采收和生物学效率影响明显。

出菇期每天注意通风,通风时间与季节和天气有关,夏天在早、晚通风,冬天在中午通风。

- 1 -。

蛹虫草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蛹虫草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新 校 园
X i n X i a o Y u a n
自然科学
蛹虫草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肖淑 媛 胡 长 生
益阳 4 1 3 0 0 0 ) ( 益 阳职 业技 术 学院 , 湖南

要: 蛹虫草又称蛹草、 北虫草 、 北冬 虫夏草等 , 在真 菌分 类中与冬 虫夏草隶属 于子 囊茵亚 门、 核 茵纲 、 麦角茵 目、
( 3 ) 分离 。纵剖有龟 背状 花纹 的蛹虫草顶端组织 子实体 , 用尖头镊子取 内部 白色组织块 ,取绿 豆粒大的组织接种到 已
消毒的斜面培养基 中部 。 ( 4 ) 培养 。把 已接种 的斜 面培养基放在培养 室培养 , 培 养 室杀菌消毒 ,避光 ,保持培养室 的温度 2 5 %左右 ,空气湿度 6 0 %左 , 经常检查 , 把 污染 的去除 , 培养 5 1 O天 , 菌种 已培养
好, 挑选性状优 良的菌种作为母种 。
体内, 在 虫体 内生 长繁殖 , 让虫体 成为充满 菌丝 的僵 虫 , 次年
环境适宜 时虫体 长出有柄 的头状或棒状 子座 ,是虫与草 的复 合体 。 虫草种类较多 , 据报道全世界大约有 4 0 0多种。在虫草属
中蛹虫草是这个属 中专化性 不强的种 , 能广泛侵染鳞翅 目、 鞘 翅 目等 2 0 0 0多种昆虫的幼虫 、 蛹、 。


菌种选育与复壮
烧一下 , 立 即塞人试管 口, 旋 紧棉塞。 接种环不要触碰管 口及管壁 ,以防感染 。适温 培养 5 ~ 1 0
天左 右 即可 。
3 . 出草 实验
人 们在蛹虫草栽培 中遇 到的难 题 ,是蛹虫草 菌种 的退化 显著, 优 良性状不能稳定 遗传。笔者选育 的一个 较好菌株 , 使 用得好 的话 , 可保持一 到两年优质高产 ; 否则 , 使用 半年左右 ,

蛹虫草栽培技术

蛹虫草栽培技术

蛹虫草栽培技术
嘿,你问蛹虫草栽培技术啊?这事儿有点复杂,不过咱慢慢说。

首先得准备好培养基。

可以用大米、小麦之类的作为基质,加上一些营养液啥的。

把这些东西放在瓶子或者袋子里,消消毒,杀杀菌,可不能让坏东西进去捣乱。

然后就是接种啦。

找一些好的蛹虫草菌种,小心翼翼地接到培养基上。

这就像给种子找个好地方发芽一样。

接的时候要注意卫生,别把细菌啥的带进去了。

接着把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在合适的环境里。

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湿度也得刚刚好。

就像给宝宝找个舒服的小窝一样。

一般来说,温度在二十来度,湿度在百分之六七十左右比较合适。

等蛹虫草开始长出来的时候,就得好好照顾它们了。

要经常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要是有杂菌长出来了,赶紧想办法除掉。

可以用一些消毒的东西喷一喷,或者把有问题的地方挖掉。

还有啊,光照也很重要。

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

有点像晒太阳一样,得适度。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种东西。

有一次他听说蛹虫草很有营养,就想自己种点试试。

他按照上面的方法,一步一步地来。

一开始也不太顺利,不是温度不对,就是湿度不合适。

但是他不放弃,慢慢调整。

最后终于种出了漂亮的蛹虫草。

他可高兴了,还送了一些给我们。

从那以后,他就更有信心了,经常研究怎么种得更好。

你要是也想种蛹虫草,就按照这些方法来。

要有耐心,别着急。

相信你也能种出好的蛹虫草。

蛹虫草培育详细技术全套资料

蛹虫草培育详细技术全套资料

蛹虫草培育技术全套蛹虫草生产工艺流程图1、削茧:即把蚕蛹从蚕茧中剥离出来,并进行挑拣,去除死蛹和不良蛹。

2、菌种培养基:按照菌种生长配方配制液体培养基,分装在摇瓶中,灭菌备用。

3、菌种培养:在装有灭菌过的培养基的摇瓶中接种原母种,置于恒温环境中的摇床上,培养7天。

即得菌液,用于接种(4接种)。

4、接种:将上述3得到的菌液通过接种针接种到上述1得到的优良蚕蛹体内。

5、硬化:将上诉4得到的接种后的蚕蛹,置于硬化室内,在恒温(并干燥)的环境下,硬化20天,让菌丝体布满蛹体内。

6、培养:将上述5硬化后的蚕蛹,置于培养室内,在恒温(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培养30天,让菌体充分生长。

7、阴干:将培养生长好的菌体(连同载体蛹),置于干燥的阴干房内阴干5天,待水分降至20%以下,即转为干燥。

8、干燥:将上述7得到的半干后的菌体,置于烘房内,50度烘干至水分8%以下。

9、包装:按照上市要求,分装成若干g/袋。

9、检验:按照企业标准对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即可上市。

一、卫生要求1、进入净化车间需穿戴鞋套、净化服、帽子及口罩,并将个人物品放入个人衣柜内。

2、更衣完成后需洗手消毒并穿戴一次性手套。

3、严禁将食物、饮料等易造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带入净化车间内。

4、每天下班前需整理净化车间内卫生,所有接种用具均应摆放在指定位置,及时打扫工作台及地面卫生。

5、下班时,将鞋套、一次性手套丢入更衣室垃圾桶内,净化服、帽子等放置在个人物品柜内,净化服不得带出车间。

6、车间内垃圾、废料须每天清理,垃圾归整后统一倒入楼下垃圾箱内。

二、生产操作标准1、培养基制备及灭菌所有培养基配制必须按照培养基配方所要求药品、比例配制,不得私自更改配方或药品比例。

灭菌过程必须严格按操作方法要求执行。

操作方法:(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的称取配方药品放入烧杯中。

(2)熔化: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

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

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

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摘要通过蛹虫草在蚕蛹培养基中的培养,总结出适合蛹虫草在蚕茧培养基上培养出菇的因素,适合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的控制是培养成功的关键关键字蛹虫草;栽培技术;母种;液体菌种;接种方法;栽培管理;采收和加工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蛹虫草、虫草等。

蛹虫草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

蛹虫草的药用价值与保健价值和冬虫夏草相似,为我国特有的一类珍贵药用真菌。

利用蚕蛹栽培的蛹虫草,可以全草入药,其主要活性成分虫草素、虫草多糖等具有滋肺补肾、抗疲劳、抗衰老、抗缺氧、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并有明显的雄性激素样功效,被人们誉为“东方圣草”。

蛹虫草已获国家中药一类药材审批生产。

随着以蛹虫草为主要原料的医疗保健品不断推出,蛹虫草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

因此大量的微生物学者和菇类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利用家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将蚕蛹瓶载蛹虫草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1 蚕蛹培养基的处理选取粒大、饱满、无破损、无霉变和虫蛀的完整蛹体。

清除杂质后用75%酒精浸泡,清水冲洗捞出沥干。

2 灭菌将蚕蛹分装750ml罐头瓶内1-2层,用聚丙烯薄膜扎封瓶口,置灭菌锅内灭菌,常压100℃保持8~10小时,或高压湿热灭菌121℃保持0.5小时。

3 菌种制备方法3.1菌种要求选用无污染、继代培养不超过三代的优良菌种试管,规模生产前需经过复壮,分离并经过出草试验的方可使用。

3.2液体菌种制备将液体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0g,蛋白胨1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柠檬酸铵1g,VB11片,水1000ml,pH 7~8)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每瓶加培养液200ml,用聚丙烯塑料封口。

高压湿热灭菌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待用。

将试管母种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钩接入三角瓶中,每支斜面可接20瓶以上。

接种后放入21℃恒温培养箱12h,斜面菌种沉底的挑出。

然后放入转速为80-120r/min摇床, 21℃培养5d左右,待形成均匀小球后,经镜检合格即可用于栽培种。

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

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

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育种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及多次转管的蛹虫草菌种,其母本基因容易变异,表现为出草畸形,产质量下降。

因此,在生产中应定期对蛹虫草菌种进行一次有性繁殖。

蛹虫草是虫草结合的药用菌,是我国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卓越的医疗和滋补功效,营养成分极为丰富,并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特殊物质,除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外,还有优良的滋补作用,并有抗菌、抗毒、抗癌、抗疲劳、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己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和消费者的青睐。

蛹虫草生理独特,生态复杂,因而产量稀少,价格昂贵,普通人难以问津。

一、菌种分离培养1、育种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及多次转管的蛹虫草菌种,其母木基因容易变异,表现为出草畸形,产质量下降。

因此,在生产中应定期对蛹虫草菌种进行一次有性繁殖。

具体做法是,选取高产、优质、早熟的蛹虫草子实体,用0」%升汞溶液,或75%的酒精进行表而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表面药液,置于盛有综合培养基容器上方悬空,在21°C-23°C 下静置培养,待培养基表面出现星芒状虫草菌落时,在接种箱内挑取单个或多个菌落置试管斜面培养基培养。

待蛹虫草菌丝布满斜而后再提纯。

获得的抱子母种须经出草比较试验后,选取优质虫草子实体再进行一次组织分离,经筛选后方可用于转扩栽培种。

2、考种将母种扩大培养后,置米饭培养基上,于18°C-20°C下培养20-30d,观察生长情况。

若见有细菌或霉菌污染,应对母种进一步纯化;若无杂菌污染,可继续培养,一个月后即有橙红色子实体产生,说明母种可靠。

(三)二级种子培养将液体培养基分装于500ml 三角瓶中,每瓶加培养液200ml,用12层纱布外加一层牛皮纸封口。

13-30分钟灭菌后,将母种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钩接入三角瓶中,每支斜而可接10瓶以上。

接种后于20°C摇床培养5d左右,待形成均匀小球后即可用于栽培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培养液变混,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细菌污染应予以淘汰;二是由于菌丝生长过分粘稠所致。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2023-10-26
目录
• 蛹虫草栽培概述 • 蛹虫草栽培技术要点 • 蛹虫草栽培常见问题与对策 • 蛹虫草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 蛹虫草栽培市场前景展望
01
蛹虫草栽培概述
蛹虫草简介
1
蛹虫草,也称为北虫草,属于真菌门、子囊菌 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是一种具 有很高药用价值的真菌。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
在蛹虫草栽培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病虫害,如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虫 害等,这些病虫害会影响蛹虫草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
为防治病虫害,应对栽培场所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环境卫生,避免使用受污 染的水源和基质。同时,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出菇不良与对策
出菇不良
出菇不良是蛹虫草栽培过程中的又一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出菇时间推迟、出菇 量少、品质差等。
栽培基质选择与配制
栽培基质选择
选择适于蛹虫草生长的栽培基质,如大米、小麦等。
栽培基质配制
根据蛹虫草生长需求,配制适宜的栽培基质配方。
接种与培养
接种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蛹虫草菌种接种到栽培基质中。
培养条件
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促进蛹虫草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出菇管理
出菇室管理
出菇期间,加强出菇室温湿度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市场前景展望与建议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和保健品的需求增加,蛹虫草作为一种重要 的药用真菌,其市场前景广阔。
建议企业和个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蛹虫草产业的国际 化发展。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箭 麻 自 身 蓄 积 养 分 对 种 子 形 成 的 作 用 天麻正常株开 显乳白色。据此认为, 种子颜色应可作为判定种子质量的外观
花授粉后, 从其种子形成动态可看出三个问题: 一是天麻上、中、 标准。镜检种胚, 可见初收下种子的种胚有棕红色和近黑色两
下整株蒴果大小基本相同, 最终均能正常成熟, 即使顶端也能形 种, 随着贮藏时间的拖长, 均变成棕红色。此种现象能否作为
到了高产、节能、增效之目的。现将柞蚕蛹虫草栽培技术总结 2.4 罐头瓶 规格 500 mL, 每瓶装蚕蛹 8 个( 雌雄随机) 。
如下, 以供大家参考。
2.5 柞蚕蛹茧的准备 栽培蚕蛹虫草所用的蚕蛹必须是滞
1 栽培模式
育蛹。一化蚕化蛹后直接使用。二化蚕茧自 10 月上旬采摘回 家, 要在 20℃温度、17℃温度、13℃温度中各保护 20 d。经过摇
为单细胞组成, 细胞略显呈长方形。成熟的蒴果将种子脱出堆 平 均 单 果 重 17.4 mg, 按 平 均 单 株 成 彭 大 果 58 个/株 计 , 则 每
积肉眼观察, 可见膨大果有胚种子为棕红色, 瘦果无胚种子则 株可产种子 1 g。
- 45 -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8(4)
——————————————————————————————————————————
发和利用。

灭 菌 器 、摇 床 、恒 温 箱 ) 、消 毒 室 ( 消 毒 蚕 蛹 、塑 料 盘 、罐 头 瓶
用柞蚕蛹成功培育出蛹虫草, 有自然感染法( 吉林省蚕业 等) 、接种室( 内设紫外灯、超净工作台) 、发菌室( 内设空调、栽
科学研究所 1993 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和人工注射法。注射法 培架) 、出草室( 内设空调、栽培架) 、库房等。各室之间有内隔
供给种子形成的养分已不再与蜜环菌的活动有关。
( 68 ̄109) μm, 平均 183 μm×82 μm。
2.5 天麻种子和种胚的形态观察及大小测量 镜下观察天 2.6 天麻产种量的测定 测定正常成熟蒴果的单果产籽数,
麻种子长纺锤形, 胚 桃 核 形 , 上 端 尖 , 无 胚 乳 ; 种 皮 膜 质 透 明 , 变 幅 10 953 ̄32 742 粒 , 平 均 21 742 粒 ; 测 定 单 果 产 籽 重 量 ,
熟后, 其自身蓄积养分, 供给整株种子正常成熟后还有富余。三 种子偏 小 , 长 宽 变 幅 ( 338 ̄540) μm×( 135 ̄189) μm, 平 均
是试验是在未伴栽蜜环菌条件下进行的, 由此表明, 箭麻栽植后 449 μm×156 μm; 测 量 种 胚 的 大 小 , 长 宽 变 幅 ( 148 ̄222) μm×
的栽培工艺繁杂, 条件要求严格, 绝大多数厂家还是用自然感 门相连, 两室之间应有缓冲间, 地面铺设地面砖, 四周用水泥
染法进行小批量生产。经 4 年( 1994- 1997 年) 生产实践, 出草 瓷砖贴墙, 便于洗刷和消毒。
率 低 ( 不 足 30%) , 产 草 量 远 远 满 足 不 了 制 药 生 产 的 需 要 。 2.2 栽培架 要求坚固结实, 既能承重, 又便于拆卸、搬运和
- 46 -
0.08 mL大 于 0.15 mL) , 迅 速 与 蛹 体 平 行 向 后 抽 出 针 体 ( 后 手 不可高抬, 否则出血多) 。然后把接种后蚕蛹放在消过毒的塑 料盘中。每人每小时约接种蚕蛹 350 个, 接完种后将塑料盘送 发菌室内发菌。 4.3 菌丝培养 4.3.1 低温避 光 培 养 发 菌 室 在 使 用 前 三 天 , 用 3%甲 醛 进 行消毒, 室外过道用石灰封闭地面, 发菌室的门窗用黑色塑料 薄膜或窗帘( 黑红布做) 遮挡。将装蛹的塑料盘分层放在栽培 架上发菌。控制发菌室的温度在 16℃左右, 湿度 60%以上。经 7 d 培养以后, 蚕蛹逐渐开始僵化, 把僵化好的蚕蛹随时挑出, 集中放在塑料盘中, 转入下一个室内继续培养, 未僵化好的蚕 蛹放在原发菌室。 4.3.2 提温增菌 促进后熟 挑出来的僵化蛹, 送进另 外 一 个发菌室, 继续在避光的条件下发菌。所不同的是, 温度提高, 控制在 23 ̄24℃, 湿度不变, 这样再经过 7 ̄8 d, 促使菌丝后 熟, 尽早结束菌丝营养生长期, 转向生殖生长阶段。判断营养 生长转向生 殖 生 长 的 主 要 标 志 : 菌 龄 达 15 ̄17 d; 蛹 体 和 环 节 间膜处长出白色菌丝; 蛹顶由白色变成淡褐色。以上三个指 标, 菌龄为参数, 后两条必须具备, 标志着营养生长结束, 转向 生殖生长阶段, 就可转入诱导原基形成阶段。 4.4 诱导原基与出草管理 4.4.1 诱 导 原 基 形 成 将 菌 丝 营 养 生 长 结 束 的 蚕 蛹 装 入 瓶 内, 通过温差刺激, 补光诱发原基尽早形成。首先依据发菌室 的蚕蛹数( 每盘 蛹 约 300 个 , 每 个 罐 头 瓶 放 蚕 蛹 7 ̄8 个 , 每 个 培养架放罐头瓶 300 个) 准备足够数量的罐头瓶。将罐头瓶洗 刷干净, 放 在 消 毒 室 内 ( 包 括 扎 瓶 口 的 塑 料 薄 膜 、绳 等 ) , 用 甲 醛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后备用。其次在上瓶前将长满白点的 蚕蛹, 用臭氧机水消毒 5 min。控净表面多余的水, 在超净工作 台内, 装入罐头瓶( 平摆一层) 中, 用塑料膜复盖瓶口, 用线绳 扎紧瓶口。送入消毒、光线充足的屋内, 摆在栽培架上。温度控 制 : 白 天 保 持 20 ̄22℃, 夜 间 降 温 15 ̄17℃; 白 天 以 自 然 光 为 主 , 傍 晚 用 日 光 灯 补 助 照 明 3 ̄4 h, 湿 度 保 持 在 65%, 湿 度 不 可过高, 防止菌丝徒长; 每天 9: 00 通风 1 次, 每次 30 min。这 样经过 5 ̄8 d 培养, 长出黄色的小芽形成了原基, 转入出草阶 段。 4.4.2 恒 温 出 草 原 基 形 成 后 室 内 温 度 控 制 在 19 ̄22℃, 不 可 高 过 22℃或 低 于 19℃; 室 内 要 有 充 足 的 散 射 光 , 傍 晚 可 加 补助光 3 ̄4 h, 调 整 瓶 子 及 光 源 方 向 , 以 免 蛹 虫 草 在 瓶 内 弯 曲 生长; 待蛹虫草长到 1㎝高时, 可将室内的相对湿度调高到 75%, 用喷雾器向四周墙壁及地面喷水( 水中加消毒剂) 调湿, 并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 以保证空气新鲜。这样经过 15 ̄17 d, 蛹虫草生长高度已接近瓶口, 即可采收。
接 种 柞 蚕 蛹 143.3 万 粒 , 获 得 蛹 虫 草 72.87 万 株 ( 一 粒 蛹 为 一 架子放硬质塑料盘 32 个或摆罐头瓶 300 个。
株草) , 出草率为 50.9%, 比自然感染法( 30%) 提高 20.9%。从 接 种 到 采 草 仅 用 45 d, 比 自 然 感 染 法 ( 65 d) 缩 短 20 d。 又 经
成一定大小且正常成熟的蒴果, 说明天麻属有限花序植物, 在栽 判定种子新鲜程度的根据, 有待进一步研究。
植繁种管理中无需打顶。二是蒴果采收后挖出植株观察, 地下箭
镜下显微测量天麻种子及种胚的大小, 有胚种子长宽变
麻仅部分变空, 仍留有 40% ̄50%的新鲜麻肉, 说明箭麻生理成 幅( 473 ̄851) μm×( 149~270) μm, 平均 637 μm×192 μm, 无胚
3 菌种的选择
选用 长 势 优 良 、无 病 虫 侵 染 的 子 座 ( 子 实 体 ) , 分 离 提 纯 , 做出草鉴定后挑选优良菌株, 进行栽培; 也可到信得过的科研 单位或菌种厂引进优良菌种栽培。
4 室内栽培技术
4.1 注射菌种制作 4.1.1 培 养 基 配 方 葡 萄 糖 1%, 蛋 白 胨 1%, 全 脂 奶 粉 1%, 磷 酸 氢 二 钠 0.1%, 磷 酸 二 氢 钾 0.15%, 硫 酸 镁 0.3%, 活 蚕 蛹 12%, 维生素 B1 20 mg/L, 加水 1 000 mL, pH 自然。 4.1.2 培养基制作 取活蚕蛹 120 g, 把每个蚕蛹用手撕开, 放 入 1 000 mL 冷 水 中 , 煮 沸 后 微 沸 保 持 20 min, 用 4 层 纱 布 过滤, 弃去蛹渣留下滤液, 用开水定溶 1 000 mL。依次加入硫 酸 镁 3 g, 磷 酸 二 氢 钾 1.5 g, 磷 酸 氢 二 钠 1 g, 蛋 白 胨 10 g, 奶 粉 10 g, 充分溶解。然后澄清: 作好的液体培养基放在一旁冷 却, 打一个鸡蛋清于烧杯中, 用筷子搅成泡沫, 当培养基冷却 到30℃左 右 时 , 把 鸡 蛋 清 倒 入 培 养 液 中 , 充 分 搅 拌 均 匀 , 装 入 2 000 mL 三角瓶中, 塞棉塞, 加牛皮纸扎紧瓶口, 放入高压 灭菌器 , 用 0.137 MPa 125℃保 持 20 min。 打 开 灭 菌 器 用 双 层 纱布将澄清液滤出, 放入研碎的维生素 B1 20 mg, 葡萄 糖 10 g 搅拌溶解。装瓶灭菌: 取 500 mL 三角瓶, 装入上述培养基 150 mL, 放入玻璃 球 20 粒 , 加 棉 塞 盖 牛 皮 纸 札 紧 瓶 口 , 放 入 高 压 灭 菌 器, 用 0.137 MPa 125℃灭菌 30 min。 4.1.3 接种培养 灭菌后的培养基, 在无菌室内, 按无菌操作 规程, 用移植铲将斜面母种接入瓶中约 2 cm2 菌 片 菌 丝 面 朝 上 , 放 在 恒 温 箱 内 ( 25℃) 静 止 培 养 24 h 后 , 用 150 r/min 往 复 式摇床进行振荡培养。培养 96 h 取样对菌种进行分析检测。 4.1.4 合格菌种标准 醪液澄清不混浊, 菌球多, 形状一致, 发育齐一。用手晃动三角瓶, 浮起的菌球 5 min 不下沉, 能嗅 到虫草香味。菌种制成玻片标本, 用显微镜检查, 有无与虫草 菌丝不一样的微生物。经过一系列的检测, 将不被污染的菌种 于第 5 d( 发酵终了前一天) 对蚕蛹进行注射接种。 4.2 注射接种 4.2.1 接种前准备 依据发菌室面积大小, 按 1 m2 摆 栽 培 架 1 个, 硬质塑料盘 32 个, 装蚕蛹 9 600 粒计算出一次栽培数 量, 剖开蚕茧, 倒出蚕蛹, 剔出头部变色蛹、缩膛蛹、软蛹、翅盖 不严蛹、伤蛹、死蛹一同埋掉, 剩下的好蛹备用。将发菌室墙壁 和天棚用石灰浆粉刷一遍。根据需要, 栽培架、塑料盘、罐头瓶 经过洗刷摆在室内, 再用 3%甲醛喷洒, 加温 25℃密闭消毒 24 h 备用。依据接种人员数目, 每人准备 5 套一次性 1 mL 的针管 ( 带 6.5 号 针 头 ) , 100 mL 三 角 瓶 4 个 , 洗 刷 干 净 , 瓶 口 用 高 压 塑料包好扎紧, 将上述用品用牛皮纸包好, 用 0.137 MPa 灭菌 30 min 备用。 4.2.2 注射接种 在消毒室内, 将选好的蚕 蛹 用 臭 氧 水 洗 2 次, 待蛹体表面水稍干, 送入接种室。接种者在超净工作台 内, 将大三角瓶内液体菌种倒入小三角瓶内, 用带针头的针管 吸取菌种, 在蚕蛹翅膀和腹部环节交界处, 与蛹体平行进针 ( 向 头 部 ) , 针 尖 稍 向 下 倾 斜 , 注 入 0.1 mL 菌 种 , ( 不 可 少 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