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经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中级财务会计二考试题及答案

中级财务会计(二)一、单项选择题1.现行资产负债表中,表内各项目分类与排列的主要依据是()A.项目金额的大小B.项目的重要性C.项目的货币性D.项目的流动性2.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法定盈余公积的累计数超过注册资本一定比例时,可不再提取该项公积金。
上项比例为()A. 50%B. 25%C. 20%D. 10%3。
2009年8月T公司(一般纳税人)购入机器一台自用,价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 元,途中保险费3 000元.该机器的原价应为()A. 60 000 元B. 63 000 元C. 70 200 元D. 73 200 元4.下列各项不应作为财务费用核算的是()A.短期借款利息B.支付给购货单位的现金折扣C诉讼费用D.支付给金融机构的结算手续费5. K公司涉及一起诉讼,根据以前的经验及公司所聘请律师本期的意见判断,胜诉的可能性有30%,败诉的可能性为70%。
如果败诉,将要支付80万元TOO万元的赔偿款。
据此,K公司应在本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预计负债()A. 80万元B. 90万元C. 100万元D. 180万元6.对协议规定享有退货权的商品销售,如果销货方不能合理估计退货的可能性,则确认收入实现的时间是()A.商品发出时B.开出发票时C.收到货款时D.退货期满时7.小规模纳税企业购进存货所发生的进项增值税,正确的核算方法是()A.计人存货成本B.计入管理费用C,计人销售费用D.作为进项税单独核算8.采用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时,下列应从净利润中扣除的项目是()A.投资损失B.计提的坏账准备C.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D.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9.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内容的是()A.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10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定为5年C.符合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D.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10o 2003年A公司经营亏损650万元.2004年扭亏为盈,至2007年,公司共实现利润550万元。
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及应用摘要: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本文先介绍了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处理原则,重点以实例形式介绍了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处理原则选择逻辑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企业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依法变更,即当国家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要求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时,企业必须服从国家法规、会计准则的要求;二是自行变更,即当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使企业提供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可靠、更相关时,应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
1.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例1:甲公司于2004年1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900000元,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8%,按当时会计制度,采用成本法核算该投资。
2007年1月1日起改按新的会计制度核算,即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20%和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两个公司所得税率均为33%。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乙公司2004、2005、2006年净利润分别为200000、100000和150000,而甲公司于2004、2005、2006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分别为0、20000和15000。
以上是由于会计制度发展变化而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因而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①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②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ⅰ)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1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ⅱ)调整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100000×15%)贷:盈余公积 15000③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会计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以及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有关项目。
会计经验:企业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分录处理

企业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分录处理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1.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
2.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例如,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预计净残值的估计发生的变更,常常影响变更当期及资产以后使用年限内各个期间的折旧费用。
因此,这类会计估计的变更,应于变更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应计入变更当期与前期相同的项目中。
【例】乙公司于2x07年1月1日起对某管理用设备计提折旧,原价为84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x11年年初,由于新技术发展等原因,需要对原估计的使用寿命和净残值作出修正,修改后该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2年,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
乙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乙公司对该项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如下:(1)不调整以前各期折旧,也不计算累计影响数。
(2)变更日以后改按新的估计计提折旧。
按原估计,每年折旧额为10000元,已提折旧4年,共计40000元,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4000元,则第5年相关科目的期初余额如下:固定资产84000减:累计折旧40000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4000改变预计使用年限后,从2x11年起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为21000元[(44000-2000)÷2]。
2x11年不必对以前年度已提折旧进行调整,只需按重新预计的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计算确定折旧费用,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21000贷:累计折旧21000(3)财务报表附注说明。
本公司一台管理用设备成本为84000元,原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由于新技术发展,该设备已不能按原预计使用寿命计提折旧,本公司于2x11年年初将该设备的预计尚可使用寿命变更为2年,预计净残值变更为2000元,以反映该设备在目前状况下的预计尚可使用寿命和净残值。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含义和条件
(一)含义和基本原则
会计政策变更:指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项会计政策的行为。基本原则: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的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便于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一个以上期间财务报表时,能恰当地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
(三)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形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如:对设备的租赁由原来经营租赁的性质而改为融资租赁的性质时,相应的会计处理政策的变更。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如:企业原来低值易耗品数量少金额小采用一次计入费用的方法处理,现因投入新产品大量增加了低值易耗品,改为按五五摊销法处理低值易耗品,因低值易耗品在企业费用中比重不大,且改变处理方法对损益影响不大,不属于重要事项,该改变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的会计处理
(二)追溯调整法
例:甲公司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以450万元和110万元的价格购入A、B两只以交易为目的的股票,两只股票的市价一直高于成本,公司采用市价与成本熟低法对股票进行计量。2007年起公司对以交易为目的的股票改按公允价值计量。该公司保存的会计资料比较齐备,可以通过会计资料追溯计算。假设所得税税率为33%,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发行股票份额为4 500万股,两种方法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帐面价值如表:
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
区分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具体方法:分析判断事项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报项目的变更,当至少涉及上述一项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是会计政策的变更,不涉及上述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可判断为会计估计变更。如:企业前期将与固定资产购建相关的借款利息计入当期损益,本期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其予以资本化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快速折旧改为平速折旧则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处理技巧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处理技巧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处理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处理的技巧,以帮助企业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技巧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原则和假设,直接关系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比如,我国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符合国家的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
2.行业特点和市场要求不同行业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经营特点和市场要求,因此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
比如,在保险行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要满足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如风险分散、收入确认等。
3.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包括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他们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确保财务报表能够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4.财务稳定性和可比性会计政策的选择应保证财务信息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企业应该尽量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致性,避免频繁变更,以便财务报表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二、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技巧由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变动,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进行会计政策的变更处理。
以下是会计政策变更处理的一些技巧:1.准确披露变更事项企业在变更会计政策时,应准确披露变更的事项,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确说明。
这样可以使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及时了解变更的影响。
2.充分评估变更对财务信息的影响企业在变更会计政策前,应充分评估变更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包括财务报表的数额和质量等方面。
并及时与相关报表使用者进行沟通和解释,确保他们对变更有充分的理解。
3.一致性原则的遵循变更会计政策时,企业应遵循一致性原则。
会计原则变更方法

会计原则变更方法会计原则变更是指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会计原则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这种变更可能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调整、政策法规的改变,或者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等原因引起的。
一、会计原则变更的分类会计原则变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变更的性质和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全面变更和局部变更全面变更是指对整个财务报表体系进行的变更,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种变更通常涉及多个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项目的调整,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
局部变更则是对某个特定会计科目或财务报表项目进行的调整,只对个别报表或科目产生影响。
2. 自愿变更和强制变更自愿变更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主动对会计原则进行的调整和改变。
这种变更通常是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或满足特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强制变更则是由于政策法规的改变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调整等原因,企业被要求对会计原则进行的变更。
3. 追溯调整和未来适用追溯调整是指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以反映会计原则变更对历史数据的影响。
这种调整通常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未来适用则是指将会计原则变更应用于未来的财务报表数据,不对历史数据进行追溯调整。
二、会计原则变更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会计原则变更类型和具体情况,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原则变更的会计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原则变更方法:1. 追溯调整法当企业需要进行全面变更或强制性追溯变更时,通常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这种方法需要对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追溯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追溯调整法需要详细分析会计原则变更对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并对财务报表附注进行相应的披露。
2. 未来适用法当企业需要进行局部变更或自愿性追溯变更时,通常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经验: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处理

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分录处理1.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例如,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涉及职工薪酬的会计调整作了如下规定:对于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并调整留存收益。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假设与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在初次发生时即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而得出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这里的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对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对净利润的累积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利润分配及未分配利润的累积影响金额,不包括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上述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期初现有的留存收益金额,即上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留存收益期末数,可以从上期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获得。
追溯调整后的留存收益金额,指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即按新的会计政策计算确定留存收益时,应当考虑由于损益变化所导致的所得税影响的情况。
谈会计政策的变更及其会计处理

关键 词 : 计政 策 ; 计 处理 ; 更 会 会 变
Ke r s a c u tn lce ; c o n igte t n ; h n e ywo d : c o ni gpoiis a c u tn ame t c a g r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0 0)4 00 一 1 10 — 3 2 1 0 — 0 5 O 1 l
Va u g n e i g l e En i e rn
・5 ・
谈会计政策 的变更及 其会计处理
On t e Tr a m e nd t an ft e Ac ou i g Po ii s h e t nta heCh geo h c ntn lce
盛 磊 S e g e hn L i
( 丹江房 产 建筑段 多种经 济 贸易 中心 , 丹江 17 0 ) 牡 牡 5 0 0 ( d nin a tt S cinE o o ca dTa eC ne , d nin 5 0 0, hn Mu aj gRel ae et c nmi n rd e trMu aj g17 0 C ia a Es o a
摘要 : 文介 绍 了会 计政 策 的含 义 , 本 条件 及 变更 , 以及 其处 理 方法 。
Ab t a t Th h ssil tae h o c p f h c o n igp lce , o dtn ha e n t e t n. s r c : et e i l rt stec n e to ea c u tn oiis c n io sc ng sa dist ame t us t 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图分类号:23 F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1)国家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2)国家没有发布相关的会计处理办法,则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情况下,企业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
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其中,不切实可行,是指企业在采取所有合理的方法后,仍然不能获得采用某项规定所必需的相关信息,而导致无法采用该项规定,则该项规定在此时是不切实可行的。
对于以下特定前期,对某项会计政策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进行追溯重述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