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

编号:CA/A29-CX-010-2014 批准:滕铁骑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2014年10月14日发布 2014年10月14日实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发布前言本规定依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财务事项备案规定及集团公司管理要求编制,是集团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之一。
本规定是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CA/A13-CX-029-2007)的修改和替代,自本文件发布之日起,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财务事项管理规定》(CA/A13-CX-029-2007)同时废止。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定由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负责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闫洪涛滑笑盈1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职能部、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含合营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
2术语和定义2.1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各单位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2.2会计政策是指各单位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适合于本单位的具体会计原则。
会计计量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用于交易或事项而采用的标准。
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时采用或选择的、适合于本单位的具体处理方法。
2.3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4会计估计是指各单位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2.5重大财务事项是指各单位除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以外发生的对当月(或以后期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经济事项。
3 职责3.1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3.1.1负责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及集团公司业务管理标准制定集团公司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差错更正在会计实践中,企业常常面临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更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决策和长期发展。
因此,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过去使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再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能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会计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
这种变更通常涉及会计原则和方法的调整,旨在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在处理会计政策变更时,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同时,企业还应及时披露变更的原因、影响及采取的措施,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过去使用的会计估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再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需要重新估计。
这种变更通常涉及对未来事项的预测和判断,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在处理会计估计变更时,企业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估计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会计估计的审核和监督,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和偏差。
三、差错更正差错更正,是指对前期财务报表中的错误进行纠正。
这种错误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分类错误或记录错误等原因导致的。
差错更正的目的在于消除报表中的错误,使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和可靠。
在进行差错更正时,企业应查明错误的原因和性质,采取适当的更正方法。
对于重大的差错更正,企业还应进行充分的披露,以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更正的影响和后果。
四、总结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为企业处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会计政策变更与前期差错更正会计处理问题分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2)对 20X6年的影响,涉及损益的,应首先调整 20X7年利润表中。 上期金额’栏中的相关项目(即 20X6年的相关项目),然后将其影响转 入 20X7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本年增减变动金额”项目下“净利润” 项目以及“利润分配”一项目下“提取盈余公积”项目所对应。上年金 额一栏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一栏(表示调整 20X6年的金 额)。
1、如果变更事项和前期差错发生在比较报表前期,则直接调整比较前 期各期的净损益和其他有关项目。由邗企业会计准则第 30号--财务报表 列报》规定,资产负债表比较报表前期只要求提供年初数,利润表和所 有者权益变动表比较报表前期只要求提供上期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还 会提供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因此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比较报表项目前期金额的调整只包括资产负债表项 目年初金额和利润表项目上期金额的调整。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期初留存收益,因为上期资产负债表不会在当期 列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对于比较报表前期的影响,直接调整比较前期各期的净损益和其 他有关项目。涉及损益的,应先调整利润表比较报表项目前期金额,然 后调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比较报表相关项目的前期金额。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政府会计,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本章考情分析近年考试中,本章内容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等内容也可能与其他章节相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需要重点掌握。
【相关知识】追溯调账的原则1.会计政策变更(绝非错误)资产负债表项目科目正常写利润表项目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绝对不允许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资产负债表项目科目正常写利润表项目科目要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项目同“前期重大会计差错”知识点一、会计政策概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知识点二、会计政策变更一、满足下述两种情形之一,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法定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真实)、更相关(有用)的会计信息。
(自愿变更)【手写板】二、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对其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将自用的办公楼改为出租,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是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少量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法改为五五摊销法)知识点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年限、百分比、特殊金额的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知识点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含义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特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虽然不影响资产负债日的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
举例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共8点)a.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会计调整事项是会计考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会计调整事项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和日后调整事项。
这几类调整事项的账务调整处理和报表调整存在差异,也有相同的地方。
下面我们分别讲解各自的会计处理,并进行总结对比。
1.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变更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变更年度的上年数。
2.前期重大差错更正:一般来说,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发现当年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发现当年的上年数。
特殊情况:①不应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而错误处理作为日后事项期间的会计处理并调整报告年度的报告:对于错误的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②不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而错误处理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并追溯调整:对于错误的追溯调整分录,再作反分录;涉及损益的,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而是调整留存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报告年度期末数,利润表调报告年度当年数。
【总结】会计政策变更、前期重要差错与日后调整事项的比较:(1)分录调整:日后事项的调整分录与前期重要差错相似,第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第二,可能调整应交所得税。
会计政策变更在这两方面不一样。
(2)报表项目调整:日后事项主要是调整报告年度报表的期末数或本年数;而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重要差错主要调整本期报表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1.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等类别的科目正常写,损益类科目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变更年度的年初数,利润表调变更年度的上年数。
会计政策变更指的是什么

会计政策变更指的是什么新修订的《会计法》第十八条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并将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财务报表使用者在比较企业一个以上期间的财务报表时,能够正确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趋势,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延伸阅读注册会计师教材今年有变更吗每年注册会计师教材都会发生变化,但是基础的内容不会变,会计和审计基本保持稳定,财管基本不会发生变动,税法和经济法每年都会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战略发生变动的几率也很大。
会计的变化是取决于《企业会计准则》,审计的变化是取决于《审计准则》,税法的变化是取决于我国的税收政策等。
由于部分教材发生变动还是很大的,所以在备考中使用教材,建议使用新教材。
考试科目:考试分为专业阶段6科+综合阶段1科。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专业阶段考试各科都有教材,新教材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份出版,报名人员可在当地书店、出版社指定的网上书店自愿购买。
会计估计变更的调账有什么方法企业会计实务中进行调账的方法,根据其例处的不同时期,主要采取三类方法,即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不能按错误额直接调整的调账方法。
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
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首先,累计影响数;其次,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调账,对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外商投资企业还包括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进行调账;再次,调整相关的会计报表,在提供比较会计报表时,要对受影响的各该期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调整;最后,在表外进行披露,即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说明。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1998.06.25•【文号】财会字[1998]28号•【施行日期】1999.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八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03年1月30日实施日期:2003年1月30日)废止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通知(财会字〔1998〕28号)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企业有关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我们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现印发给你们,请布置所属的上市公司从1999年1月1日起执行,其他企业可暂不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1.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2.《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五日附件1: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本准则的目的是当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恰当地理解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定义3.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估计,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2020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新教材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课件讲义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
追溯调整法 未来适用法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的, 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法定变更 从法律】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情况 下,企业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将会计政策 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 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 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 行的除外。【不能追溯调整的,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3.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对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 的计量。(例如,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是以购 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4.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对无形项目的支出是否确认为无 形资产。(例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 出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5.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 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所采用的会计处理。( 例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模 式,还是公允价值模式。)
6.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是指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会计 处理方法。(例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 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提示1】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不能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并不意味企业的会计政策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更。
【提示2】
企业满足条件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 采用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 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后 的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摘要: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本文先介绍了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处理原则,重点以实例形式介绍了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处理原则选择逻辑追溯调整法未来适用法
企业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依法变更,即当国家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要求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时,企业必须服从国家法规、会计准则的要求;二是自行变更,即当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使企业提供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可靠、更相关时,应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
1.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
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例1:甲公司于2004年1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900000元,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8%,按当时会计制度,采用成本法核算该投资。
2007年1月1日起改按新的会计制度核算,即投资企业占被投资企
业表决权资本20%和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有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两个公司所得税率均为33%。
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乙公司2004、2005、2006年净利润分别为200000、100000和150000,而甲公司于2004、2005、2006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分别为0、20000和15000。
以上是由于会计制度发展变化而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因而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①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②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ⅰ)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1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0000
(ⅱ)调整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100000×15%)
贷:盈余公积 15000
③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会计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以及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上年数栏有关项目。
甲公司在编制2007年度会计报表时,应当调增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数、长期股权投资数,即调增盈余公积15000元,调增未分配利润85000元,调增长期股权投资100000元。
同时调增上年利润及
利润分配表中的投资收益、年初未分配利润,即调增投资收益30000元,调增年初未分配利润59500元。
在编制比较会计报表时,对于比较会计报表期间的会计政策变更,应当调整各该期间的净损益和其他相关项目,视同该政策在比较会计报表期间一直采用。
2.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即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无须重编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
例2:a公司从2010年1月1日起改用后进先出法。
2010年1月1日存货的价值为250万元,公司购人存货实际成本为1800万
元,2010年12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220万元,当年销售额为500万元,假设该年度其它费用为120万元,所得税率为33%。
2010年12月31日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为450万元。
a公司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如下表3:
其中:(1)采用后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为: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1830万
(2)采用先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为: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 =1600万
参考文献:
[1]孙鹏搏.试论折旧方法变更涉及的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j].对外经贸财会,2004,(07)
[2]唐鸿英.谈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09,(13) [3]冯永琴.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调整[j].财会月
刊,2009,(31)
(责任编辑:慕容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