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研学之旅-板报
研学之旅报告

研学之旅报告
一、活动背景
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我校组织了一次研学之旅,从2019年8月15日至8月18日,共计4天3夜。
二、活动内容
1.参观故宫博物院
第一天,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
在故宫博物院中,我们游览了御花园、太和殿、乾清宫、保和殿等文化古迹,老师讲解了清代的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和建筑风格等相关知识,加深了我们对故宫的了解。
2.学习古筝艺术
在第二天的活动中,我们前往北京国芳古筝艺术中心学习古筝艺术。
老师讲解了古筝的历史发展、基本演奏技巧和艺术特点等相关知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古筝的魅力。
3.参观长城
第三天,我们前往八达岭长城。
站在长城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的气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4.参观恭王府
最后一天,我们来到北京恭王府,了解恭王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恭王府的风景园林中漫步,我们感受到了园林文化的魅力,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髓。
三、活动收获
通过这次研学之旅,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文化素养,也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彼此的友谊。
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美好回忆,这将成为我们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诗词文化 研学之旅

诗词文化研学之旅
诗词文化研学之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的魅力和价值,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研学之旅的一项活动可以是参观诗人故居,如杜甫草堂、白居易故居等,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创作历程,感受诗人们通过诗词表达内心感受的境况。
另外,可以参观著名的古代文化重地,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了解诗人如何以自然景物为灵感创作诗词,领略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齐白石画室的书画体验,传统茶艺表演,古琴演奏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研学之旅中,学生可以进行诗词创作、诗词朗诵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讲解,深入探讨中国诗词的深层次意义和艺术魅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诗词文化研学之旅,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好和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下的研学旅行探索

2019年6月下半月刊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下的研学旅行探索王咪咪研学旅行就是“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用综合实践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看书学习,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提高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在研学旅行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得研学旅行有多重价值,既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视角下,要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完善研学旅行监管机制,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引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绚烂历史以及独特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传统文化教育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学游目前也成为各个学校的必修课,在研学游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开阔了眼界,具有积极进步意义,而且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内化为人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
一、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研学旅行简单来说就是“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学生用综合实践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看书学习,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提高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实现了增加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目前已成为素质教育推崇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旅游和文化融合文化和旅游部的挂牌与职责整合,这是个大环境。
上从国家、下至地方旅游和文化部门相应的整合,正如人们所期望的一样“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了一起”。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大家越来越注重对旅游的向往和追求。
过去,发展旅游要做好山山水水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物的人文资源,而现在,必须关注整个目的地的生活方式和当代文化。
旅游离不开文化的体验,文化也需要旅游的承载。
让文化牵手旅游、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更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合作增值。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为研学旅行发展提供了环境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黑板报

中国传统文化黑板报中国传统文化黑板报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黑板报吧,黑板报具有宣传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黑板报才具有教育意义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黑板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黑板报11、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
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
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2、最迷古代小青楼,巨树旁栽攀阁楼,楼下紧邻小湖水,潺潺细声润无忧。
青砖红瓦养心静,四面碧草滤心情,这种感受它地无,惟我中国盛此景!3、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
喝着黄河的水,站在长江口,感慨万千,中国历史渊源流传。
4、虽有普通话,方言亦发扬光大,千年的文化,怎能忘了它。
馁好啊,侬好啊,趣味实在大!莫要忘了它!5、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6、男为龙,女为凤,龙凤呈祥共飞腾。
老为姜,少为浪,姜是老的辣,后浪推前浪。
中华人才代代出,千年文化共传承。
7、中华民族文化多,我把语言说一说,南腔北调多丰富,各地都用自己的,普通话是通用语,全族人民都会说。
8、华夏文明五千年,现代之人莫等闲,孔孟讲仁义,老庄乐逍遥,墨家行游侠,韩非是法家,张弛有度,文武兼备,深入研习,如痴似醉。
9、蓝色大海是贝贝的家,广袤森林是晶晶的家,熊熊圣火是欢欢的家,绿色草原是迎迎的家,辽阔天空是妮妮的家,五个福娃齐声喊:中国——我们共同的家!10、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11、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12、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研学旅行中的意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研学旅行中的意义一、引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时代背景下,研学旅行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在研学旅行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研学旅行中发挥其作用。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人了解和自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通过研学旅行,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2.弘扬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奋斗、诚信友善等。
研学旅行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3.促进民族融合研学旅行有助于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促进民族融合。
通过参观各民族特色文化遗址、交流民族风俗习惯等,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提供源泉。
研学旅行可引导青少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时代特点,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作品。
三、研学旅行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丰富教育方式研学旅行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方式更加丰富。
通过组织参观、考察、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增强实践体验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如剪纸、书法、茶艺等。
这样的实践体验有助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培养爱国情怀研学旅行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繁荣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如何在研学旅行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设计特色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时,精心设计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如诗词朗诵、传统手工艺、民间故事讲述等。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如历史遗址、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展研学旅行。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版面设计图精选

延伸阅读xx传统文化★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xx学。
★诸子百家★: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①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③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④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⑤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⑥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⑧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⑨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⑩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下面有著作)★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传统节日★: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小报word模板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小报word模板
简介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小报word模板,旨在帮助传播和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通过使用该模板,您可以轻松地创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精美的小报,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模板特点
- 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主题明确,布局合理,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小报的内容。
- 包括标题栏、副标题、正文、插图等基本元素,使小报信息更加丰富多样。
- 字体和字号经过精心选择,以确保可读性和美观性。
- 可根据需要修改、定制模板的各个部分,以适应不同的传统文化主题。
使用说明
2. 打开文件,并根据需要修改标题栏、副标题等基本信息。
3. 在正文部分,添加具体的内容和插图。
您可以使用文字描述、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呈现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活动。
4. 根据需要对小报进行排版和格式调整,以使其更加美观和易读。
5. 完成编辑后,保存并打印小报,以便传播和分享中华传统文
化的精髓。
注意事项
- 请确保在使用该模板时尊重并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 本模板仅供个人和非商业用途,严禁用于商业目的。
- 如需使用该模板进行商业活动或宣传,请先获得相关许可和
授权。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小报word模板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鼓励更多
的人了解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希望它能为您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带来帮助和启发。
祝您创作愉快,文化传承有成!。
传统文化主题电子小报(3)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T TI'班级中国古代 十大名医春节,■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公历 4 端午节 七夕节 重阳节 中秋节 腊八节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前一天。
,农历三月初八■月5号左右)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七月初七。
,九月初九‘: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腊月初八。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 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 慈、李时珍、葛洪,所属领域是中医和中 药。
著有作品《扁鹊内经》、《外经》、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中文名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代表性人物扁鹊、华佗、张仲 景等武术、摔跤、太极、舞狮、射箭、赛龙舟、空竹 气功、马球、象棋、围棋、体操、羽毛球、乒乓球。
中国传统文学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形式有诗、词、曲、赋、散文、小 说等大量篇章验炙人口。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最宝 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如《诗经》《离骚》《论语》等。
习俗:熬年守岁。
习俗:看灯,吃元育、踩高跷、猜灯谜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习俗:扫墓、踏青。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习俗:穿针乞巧。
习俗:登高、插茱萸。
习俗:赏月。
习俗:喝腊八粥。
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即是先秦时期以儒家学说为代 表的关于对人、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社会行为 规范的追求,即“仁义礼智信”。
儒家学者们强 调“礼”,追求“礼”,即是要树立一种人类社 会共同的价值观,用以调整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 为。
“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 度、法律条文等。
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纹之 意、。
X 4k 券Lw一 ■:b- ■—喑;:• ■■::丫 \-.厂为传统文化□1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培植学生核心素养”
哈尔滨市XX小学研学系列课程之
传统文化研学之旅
姓名:XXX 班级:四年二班
【研学旅行地点】关东古巷
【研学旅行时间】 2018年1月21日
哈尔滨市XX小学校
“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培植学生核心素养”
红岩娃的研学足迹
【研学任务】
哈尔滨城史虽然只有百年之久,但千年的金源文化是它的底蕴,赫哲文化、巴洛克文化、关东文化等多种文化是它的一个丰富和延续。
无论我们的城市发生着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历史、民俗的风情总是刻在长辈们的骨子里的。
去关东古巷,了解哈尔滨历史、民俗的风情和长辈们的奋斗历程是我这个假期的研学任务。
【研学过程】
今年假期爸爸和妈妈带我来到了坐落在哈尔滨群力南岸文化广场的关东古巷。
推开巴洛克风格的大门,走进关东古巷,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穿越时空,从古到今,尽览哈尔滨文化。
在每一处逛点我都认真阅读景点绍介,让我了解到闯关东的由来、哈尔滨历史和东北民俗风情。
乡野院落、中华巴洛克院落、少数民族风情、暖暖的热炕头,老鼎丰的点心,秋林的大列巴,老道外的砂锅居......,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我更加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使我更加喜欢哈尔滨了。
【研学感悟】
如今,关东这片希望大地已崛起,波澜壮阔的“闯关东”历史,也渐渐地被时光冲淡;“闯关东”的印记,在哈尔滨也支离破碎。
但“闯关东”先辈们筚路蓝缕,不屈不饶的“闯劲”仍根植在关东人的骨髓中,流淌在血液里,哈尔滨美好的未来等待着我们这一代来开创。
哈尔滨市XX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