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块大洋等于现在多少(分析)

合集下载

你知道民国时代一块大洋能买什么

你知道民国时代一块大洋能买什么

你知道民国时代一块大洋能买什么吗?民国人见过的钱,可比咱们现代人见过的钱多得多。

说民国人见的钱多,不是指他们富有,而是指他们见过的钱的种类非常多。

身为现代人,除了人民币,还能见到美元、英镑、欧元、港币、马克、卢布、新台币、越南盾……但是再见多识广的现代人,充其量只能见到十几种或者几十种钱。

而在民国,根本不用出国,就能见到上百种钱。

以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人为例,他们能见到印着袁世凯头像的银元“袁大头”,能见到印着孙中山头像的银元“孙大头’,能见到印着印着老鹰和蛇的墨西哥银元“鹰洋”、印着不列颠女神的英国银元“站洋”,以及写着“光绪元宝”字样的清末银元“龙洋”,甚至还能见到两广地区铸造的面值为两角或者一角的银元“毫洋”,还有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面值为一元的银元“厂洋”。

除了这些白里透亮叮当作响的银元,在大宗交易如房地产买卖中还能见到五十两一锭或者十两一锭的元宝,在日用品买卖等小额交易中又能见到大量的铜钱。

铜钱又分很多种,有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有嘉庆通宝和同治通宝,有面值一文的制钱,也有面值十文和五十文的“大子儿”。

银元、元宝和铜钱都是金属货币,除了这些金属货币,还能见到纸质货币,例如各大钱庄发行的钱票、各大银号发行的银票、南方国民政府发行的“毫洋劵”、北方北洋政府发行的“大洋劵”、交通银行发行的“中交票”、农民银行发行的“新钞劵”、日本正金银行发行的“正金票”、香港汇丰银行发行的“汇丰票”……再加上当时军阀割据、诸侯林立,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发行的一套货币,从全国各地流入北京的纸币就有几十种!由此可见,民国时代的货币体系实在太混乱了,那时候的货币种类实在是太繁杂了。

但不管多么混乱和繁杂,像“袁大头”、“孙大头”、“龙洋”和“鹰洋”这四种银元,还是可以在种种货币中脱颖而出,可以被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居民所认可,而且不管后来纸币发行量有多大,它们的购买力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动,至始至终都是很“值钱”的货币,至始至终都被买家和卖家所欢迎。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多少钱?说出来别不信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多少钱?说出来别不信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多少钱?说出来别不信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于经济还没有一个概念,那个时候也没有买卖一说,那个时候各家想要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大多都是以物换物,在当时来说是极为不方便。

随着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便不再提倡这种方式了,而是采用货币交易的方式,根据现在发现的商代遗址,人们在里面发现了海贝等物,由此可以推断在商朝乃至夏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采用货币的方式来进行交易了。

然而,那个时候由于还是分封制的形势,所以彼此之间货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并以秦半两为全国通用货币,中国货币发展历史进入了正轨。

在公元1910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清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废除了以前的计量单位:银两,而是采取了一种新的货币单位:大洋,当然由于这块大洋之上有袁世凯的头像,所以当时又可以称之为袁大头。

在当时银元一直是主流交易方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袁大头才算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人民币则登上了历史舞台。

现在我们也经常看到民国时期的大教师有多少多少工资云云,那么我们不妨换算一下当时民国时期的大洋等同于现在多少钱?民国时期的工资大概多少?现在我们有些人常常抱怨工资不够花,的确,现今各方面条件都好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开始想要的更高,所以便感觉这不够花那不够花,可是真的要应付日常开销的话,吃饱穿暖就够了,而对普通人来说三四千块足矣,当然这只是包括吃穿水电部分。

而在民国时代,由于长年战乱,所以人们也不会要求太多,只要求能够每天吃饱穿暖也足够了,因此就拿这两点来做比较。

比如我们常说的鲁迅先生,当时他任教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60块大洋,后来随着年限的提升涨到了350块大洋,后来凭借着这笔钱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从这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在当时绝对是属于高收入人群。

而普通人则没有这么高工资了,1917年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曾经做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工人支持五口之家月须15元”;“常见男工谋10元,女子作丝厂每月所入亦如此。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多少钱?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一直以来都深受许多中老年朋友的喜爱,但如今这种类型的电视剧大多属于“抗日神剧”,穷凶极恶的日寇在电视剧里都像是“智力残疾”。

最近几年,有关部门发出严正声明,禁止拍摄这种“无脑剧”。

有些心思活泛的出品商另辟蹊径,在最近几年的抗日题材电视剧里,安排上八路军与土匪共同抗击日寇的剧情。

这些五花八门的抗日电视剧中,会经常出现这么一种桥段,土匪起初为祸一方,经常下山打劫富商。

为弄到更多钱财,他们会选择绑架土豪富绅的孩子,索要高额赔偿金。

土匪们索要的赔偿金都是几百块现大洋,到最后土匪被八路军感化,决心痛改前非,共同抵御日寇。

今天,我们不讨论剧中的这些桥段是否符合真实历史,就来分析一下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1909年,晚清政府为振兴经济,铸造一种新式圆形银币,用来刺激市场。

因为这种银币上有着蟠龙的图像,纯银打造,民间称它为“龙洋”,“龙洋”是大洋的雏形。

1912年,隆裕太后代表溥仪正式签署《退位诏书》,至此,清王朝正式覆灭,袁世凯成为民国大总统。

1914年,袁世凯颁布《国币条例》,敦促各地铸造银元(大洋)。

大洋呈圆形,正面铸有袁世凯的侧身像,人像顶部刻有铸造的年份。

1933年,国民政府确定了以大洋为主的流通货币体系。

1935年11月,政府以法律形式,让“法币”成为市面上强制流通使用的货币。

起初,法币能直接和英镑、黄金兑换。

到后来通货膨胀,法币贱如纸,连带着大洋也大幅度贬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市面上虽然还在流通大洋,不过新的货币制度已经慢慢取代大洋。

因此,1909年至1949年,这40年的时间,大洋的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环境的不同,上下起伏。

1910年至1925年,这段时间中国物价还算平稳。

加上鲁迅、胡适等人在20年代左右留下许多有关钱财交易的文字记载,以此来推算大洋的实际价值应该是比较公正的。

从《鲁迅日记》获知,鲁迅平均每月固定收入大约有250块大洋。

历史上的一块银圆到底有多大的购买力?换算过来让人吃惊

历史上的一块银圆到底有多大的购买力?换算过来让人吃惊
在1872年,每旧石白米需要2.7银圆,很多人认为一石等于100市斤,这在当时是错误的,如果这样算的话,这就成了一个笑话,其实当时,一旧石等于10斗,等于160旧斤,等于177.7市斤,这样算下来的话,当时每斤白米就有1.5分银圆,而这时期的一块银圆折合下来就等于1995年的人民币100多元。
对于1995年100元钱的购买力,我想大家还是知道的,所以从这,我们也是能够看出这一块银圆的购买力有多强。
但是银圆随着时间也是发生了变化,在1901年的时候,米价变成了每旧石4银圆,换算下来就是每斤2.2分钱,所以当时的一块银圆相当于1995年70元人民币,银圆的价格相对来说也是有所贬值。
所以当时,一块银圆是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的,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便可以吃一顿涮羊肉,如果看报纸的话,一块银圆可以订阅一整个月的报纸,从此,我们也是可以看出一块银圆的购买能力。
历史上的一块银圆到底有多大的购买力?换算过来让人吃惊
大家好,又到了多多和大家扯淡的时间了,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历史上一块银圆的购买力,在很多抗日的电影或是电视剧中,大家应该都有看到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身影,虽然能够看到里面的人使用,但是对于银圆的价值似乎也是很模糊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对于货币的价值,最好的衡量对象就是货物,所以米是很重要的一种货物,那么在当时,一块银圆可以买到多少大米呢?
但是有一点不得不说,当时,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很多,而城市的物价也是比乡镇要高很多。
所以各个地方的对于银圆的购买力也是有所差别,我想这么说,大家应该能够明白,在历史上银圆的购买力到底有多么恐怖了吧。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清朝时期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标签:清朝银子回答:2 浏览:1053 提问时间:2006-10-08 10:07共1条评论...相关资料:学习人民币换算.rar更多资料>>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爱问知识人的观点揪错┆评论湛蓝心空[圣人]基本单位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

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100元/克白银:2元/克黄铜:0.02元/克推算结果为:1两黄金:约值4000元1两白银:约值8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粮食价格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科学算法答案是250元乘以3哦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科学算法答案是250元乘以3哦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科学算法答案是250元乘以3哦银元这个东西,相信很多朋友们在影视剧中都有看到过了,这个就是历史上的普通家庭中一个月最基本的生活支出货币。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一块银元的价值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不上了。

不过就是这小小的一块银元,在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那可是很值钱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民国时期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钱吧。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民国时期的物价肯定跟今日的物价是没法比的,所以这个我们就应该通过史料的记载在对照当时日常生活用品等一些不同的因素来进行物价对比。

对比之后再来计算一块大洋的购买能力。

具体的我们可以先用一些物品的价格来进行比较计算,不过当然了,物价的高低也是会随着时间或是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这里小编也就只能计算个大概的数值了。

首先我们现在看看当年上海的市场价,从大米、猪肉、蔗糖、棉布等一些生活用品入手。

在1872年期间,上海市场上的大米单价是每石2.7银元,所谓一石指的就是10斗,大约也就是160斤,约合差不多180市斤左右。

因此得出当时的大米价格大约在1.5分银元的样子。

时间到了1901年,米价已经上涨了,涨到了2.2分银元一斤。

当时的一块大洋就价值70元。

又到了1911年,在接下来的10年期间,米价进入了一段时间的稳定期,一斤米大概3.4分钱,而当时的一个大洋是可以买到30斤的上好大米的。

在那一段时间里,一块大洋是能够买到8斤猪肉的,一斤大约是1角2分钱左右。

若是用一块大洋拿去买不料,是可以买到10尺棉布的,一市尺一角钱。

当年的白糖是一斤6分钱,油的价格会偏高一些,一斤8分钱。

盐是最便宜的,一斤估计还不到2分钱。

也就是说一块大洋折合成现在人民币的话大约在45元左右。

到了1920年到1925年期间,上海市场上的米价大概是一市石9.5银元,一斤大概是5分钱的样子,当时的一个大洋可以购买到18斤大米。

一个大洋能够买到7斤左右的猪肉,面部只能买到8尺。

民国时期,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多少钱?

民国时期,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多少钱?

民国时期,鲁迅每月工资350块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多少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在我国历史上,鲁迅是一个非常知名的人物,很多人在小学的时候基本都学过他的文章。

即使在现在,鲁迅的文章在教科书中也依然能见到。

有意思的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偏向于揭露揭露底层的社会先生,所以很多人对他的生活水平产生了兴趣。

比如,他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放到现在的社会又是一个什么标准,今天咱们就来探讨一下。

鲁迅的求学历程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小时候,鲁迅的家庭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因此他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后来,虽然家中发生了变故,但是对于“求学”他从来都没有放过。

1898年,鲁迅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一年后又进入了江南陆师学堂,在那里学习了3年。

毕业之时,鲁迅又因为成绩优秀,所以获得了留学日本的机会,而且还是“公费留学”,足见其才华横溢。

在日本,原本鲁迅是学医的,但是见证了国家困难重重,战火肆虐,内忧外患的情况后,他开始转投教育。

1909年,鲁迅从日本学成归来,之后便投身我国的教育行业,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担任讲师。

不久之后,因为时局的需求,他又担任了校长。

清朝覆灭之后,没过多久鲁迅又到了教育部担任教育部佥事,可以说文化教育经历颇丰。

现在,人们对鲁迅的印象通常是,封建官僚主义和帝国主义横行的黑暗时期,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灯塔。

很多人在小时候也都学习过他的文章,从其文章的风格上来看,一般都是揭露了底层人们的生活。

久而久之,不少人便产生了一种思想。

他们认为鲁迅一生清贫,生活的也非常拮据,要不然怎么能写出那么有血有肉的文章呢?其实不然。

民国时期,虽然国家很落后、贫穷,但是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历来没有吝惜,而且那一时期,老师的地位也非常的高。

即使混战不休的各路军阀,他们也十分重视教育,比如:东北王张作霖不惜从陆军军费中拨款筹建东北大学,山东军阀韩复渠也从来不拖欠教育经费。

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路人的鲁迅先生,同时他又在各大高校担任重要的职务,这些职位也都为鲁迅带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多少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多少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多少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大约相当现在700多元。

一块壹元的大洋等于七钱二分白银,相当是银一两。

有的人说相当现在700多元。

那时候有100块大洋就算中产阶级了。

鲁迅在北京买套四合院是八百多大洋。

现在的北京一套四合院要上亿了。

民国初期,三块大洋可以买一头耕牛。

扩展资料:
大洋的历史:
民国初年的中国货币是两、圆并用。

因为各银圆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以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

而由不同的银圆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

直至1933年,国民 *** 废两改圆,才规定所有交易及结账以圆为单位。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国际银价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中国经济。

特别是美国在1934年推出的《购银法案》令国际银价上升,导致中国银根短缺、利率急升。

1935年,国民 *** 实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定货币(即法币),同时收回银圆。

银圆于是不再具有法定的地位。

直至1948年金圆券风暴后,银圆曾一度在1949年7月起再被起用;中华民国 *** 并短暂发行等同于银圆的纸币,称银圆券。

随着中华民国*** 撤出中国大陆,数个月后,银圆及银圆券均在中国大陆进入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一块大洋等于现在多少(分析)
民国的钱币换算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当时的物价来做对比,而参考的商品最好的就是百姓通用的吃穿等物品。

那么,知道了对比的商品后,还要根据年代的商品价格为例。

1872年时,白米每旧石为2.7银元,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为1旧石=160旧斤
=177.7市斤。

也就是说当时每斤白米为1.5分银元,这时候的一块大洋折合人民币为一百多块。

1901年时,白米每旧石为4银元,也就是每斤为2.2分钱,这时期的一块银元大概为今天70元左右。

1911年-1919年,米价涨幅不大,当时每旧石为6银元,也就是每斤米是3.4
分钱。

1银元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只要1角2分,1银元可以买8
斤猪肉。

这时的一银元相比现在人民币为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米价到了每市石9.5银元,1市斤=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要5分多钱,1银元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为1角4分左右。

这时候的1银元折合人民币为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米价每市石需要10.2银元,每市斤为6分多。

1银元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为2角左右。

这时的1银元等于人民币30-35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清末民初时一块大洋的价值概念。

虽然当时上海的物价要比北京高出10%左右。

民国初期到后期的物价相差极大
在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可以请吃西餐;可以买20张公元门票;可以买10张演出入场券,而报纸这些,一份只要3分钱,一块银元就可以包月。

据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时五块银元就可以买一头水牛,一块银元可以买一担大米,到民国后期一银元是一担谷。

根据清末时期银子的换算,当时一块银元等于0.8-0.9两银子,以这个价格兑换现在实物的话,那一两银子就100元以上,民国初期时约等于250元。

我们可以按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时的工资300大洋来算,相当于
现在至少3玩人民币,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也就5-10个大洋,蔡锷将军当云南总督时月薪也才65个大洋。

以民国初期的物价推算,当时的一块大洋价值约等于今天的250元,而到中后期时的价值就没有这么高了,只能值现在的100元人民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