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数据网格化方法的选取
GeoExp教程——数据准备、数据网格化、坐标投影转换

数据准备
自动填充数据 (1)在单元格区域内填充相同的数据 (2)在单元格区域内填充数据序列 (3)创建和填充自定义序列:利用“工 具”菜单“选项”命令的“自定义序列” 选项卡。
数据准备
单元格的数据类型 (1)数值:元素含量、工作程度、日期、时间等数 据都属于数值类型的数据,数值类型数据主要用 于各种数学计算。 (2)文本:说明性 、解释性的数据描述称为文本 类型。如汉字、英文。而如电话号码、编码、邮 编等描述性的数字也应该作为文本类型而不是数 值类型来处理。 (3)公式:公式都以“=”开头,可以是简单的数 学公式,也可以是包含各种Excel函数的式子。
投影坐标系统基础知识
地心坐标系 以地球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空间直 角坐标系,或以球心与地球质心重合 的地球椭球面为基准面所建立的大地 坐标系。这是一种为了满足远程武器 和航天技术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大 地坐标系统。
投影坐标系统基础知识
由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性,它 的点位坐标易于获得,加之定位的高 精度,空间数据格式统一,为“3S” 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现在人们倾向于用地心坐标系来 代替参心坐标系和地方独立坐标系。 但参心坐标系目前仍在使用,而且预 计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还将并存。
选中表后, 可点击“数 据表浏览” 按钮查看该 数据表数据
数据表导入
已经导入到应用工程的表,可以通过“工作区数 据表转出”的功能,导出为各种格式的文件
数据表导入
已经导入到应用工程的表,可以通过“工作区数 据表转出”的功能,导出为各种格式的文件
1
• 数据格式设置步骤 1.选择数据表 2.设置坐标字段 3 3.选择转出个格式 4.给定新的文件名 5.点击保存,完成格式转换
数据准备
地球物理不规则分布数据的空间网格化法

地球物理不规则分布数据的空间网格化法郭良辉;孟小红;郭志宏;刘国峰;常君勇;于更新【摘要】不规则分布数据的网格化处理是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础问题,是保证许多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文中介绍了线性插值法、多元二次函数法、普通克里格法、反插值法等4种空间网格化法的原理,并利用这些网格化方法进行了理论模型和实际航磁数据的试验分析.【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5(029)005【总页数】5页(P438-442)【关键词】不规则分布数据;线性插值;多元二次函数;普通克里格;反插值;变差函数;航磁数据【作者】郭良辉;孟小红;郭志宏;刘国峰;常君勇;于更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在许多地球物理方法中,观测数据经常是不规则分布的,比如海上作业存在羽状漂移,陆上地形起伏不平;测区中存在障碍物而需要绕过,测线、测点排放不规则,或者重复排放。
地球物理数据处理需要预先对不规则分布的观测数据进行网格化,因为数据处理的许多算法都是针对均匀分布的网格数据进行的,不规则分布的数据会造成算法不能进行或运行结果不可预测,因此不规则分布数据的网格化处理是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础,是保证各种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法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
目前,地球物理不规则分布数据的网格化方法有空间域网格化法、频率域网格化法等。
空间域网格化法主要有线性插值法[1-2]、最小曲率法[3]、等效源法[4]、多元二次函数(multiquadric)法[5-6]、反距离加权平均法[6]、样条函数法[6-7]、离散光滑插值法[8-9]、普通克里格法[10-11]、反插值法[12-14]等,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理论和特点,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观测数据的圆滑,插值与网格化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350 -14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9点平滑5次
6000
4000
2000
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9点平滑20次
6000
4000
2000
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350 -1400
平滑次 数越多, 则平滑 效果越 明显。
线性平滑实例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350 -1400
对5点二次曲线平滑分析:不改变平滑点数,只改变平滑次数,结果如下:
5点1次平滑 5点500次平滑
5点5次平滑
5点1000次平滑
5点100次平滑
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二次曲线平滑对于保 持信号的曲线性质是有利的。采用何种平滑 方式要考虑到平滑目标。
地球物理数据网格化方法研究

-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n k 1
F ( x, y)
100
Qk ( x, y) / k2 ( x, y)
n
1 / k2 ( x, y) k 1
(6)
其中,Q k ( x, y ) 是一个插值于 ( x k , y k ) 点的二次多项式, 而且 Qk ( x, y ) 在点 ( x k , y k ) 附近与 函数值具有局部近似的性质。基于此, Q k 可由下式表示
1.2 谢别德(Shepard)法
95 Shepard 法,通常称为与距离成反比的加权法 ,是地矿工程领域中经常采用的插值方 法之一。在此我们提及的Shepard法是由最初的谢别德法改进后的方法。 谢别德法基本原理: 将插值函数 F ( x, y ) 定义为各数据点函数值 f k 的加权平均。 插值函 数可表示为
65
f p wi f i
i 1
n
(1)
其中, f i 是 n 个己知点的函数值, w i 是 n 个己知点的权系数。普通克里格法就是在保证这 个估计值是无偏的,且估计的方差最小的条件下求出权系数 w i 。 根据无偏的条件,得 70
-2-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40
目前,地球物理不规则分布数据的网格化方法有空间域网格化法、频率域网格化法等。 在此仅介绍空间域网格化方法。 利用特定区域已知的离散观测数据来估计规则格点上的非观 测数据,这就是所谓的“空间内插”。其目标可以归纳为: ①缺值估计:估计某一点缺失的 观测数据,以提高数据密度;②内插等值线: 以等值线的形式直观地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 ③数据网格化:把无规则分布的空间数据内插为规则分布的空间数据集,如规则矩形格网、
高精度磁法数据网格化方法的选取

d n t o , h l n o t u p wi e d fe e t. e S r e o t r d y Ame i i g me h d t ep a e c n o rma l b i r n Th u f rs f wa e ma e b l f r— c n Go d n s fwa e c m p n s a t n h e — d me so a r p i r wi g s fwa e , a l e o t r o a y i wo a d t r e i n i n lg a h c d a n o t r wh c a e r n i n o p r tn n io me t a d u e o r wi g p a e c n o r ih c n b u n wi d ws o e a i g e v r n n n s d f r d a n l n o t u ma .I r v d s 1 i d fi t r o a i n me h d p tp o i e k n so e p l t t o s,i c u i g i v r ed s a c o a p we 2 n o n l d n e s it n et o r, n
d i1 . 9 9jis. 6 2 9 0 2 1 . 2 0 8 o :0 3 6 /.sn 1 7 —7 4 . 0 0 0 . 0
高精 度磁 法数 据 网格 化 方 法 的选 取
葛 志广 ,宋俊 杰。
(. 国地 质 大 学 地 球 物 理 与 空 间 信 息 学 院 , 京 10 8 ; 1中 北 0 0 3
图效 果 。美 国 G le odn软 件 公 司的 S r r软件 是 一 套 在 Wid w uf e n o s操 作 环 境 下 运 行 的二 维 和 三 维 图 形 绘 制 软
离散数据分布特征分析与最佳网格化参数提取方法技术

离散数据分布特征分析与最佳网格化参数提取方法技术1.前言在地球物理数据的后期处理中(诸如:图像处理、做等值线图以及其他要用到傅立叶快速变换的处理)要求数据是均匀间隔网格数据,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将原始离散数据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网格化。
离散数据通常需要网格化后才便于分析研究。
但现有网格化工具,比如surfer,在对离散数据进行网格化时,没有自动地对离散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疏密、走向等分析,从而根据不同的分布特征采用不同的、较为符合该数据分布特征的网格化参数进行网格化。
而是对任何分布情况的离散数据都是简单地给用户提供默认的网格化参数进行网格化,从而导致了原始数据的信息失真。
比如网格过稀(网格间距大)会导致原始数据信息较大失真,网格过密(网格间距小)会导致不必要的大数据量等情况出现。
而且,在网格化中要想避免或减少这样的失真,用户只能通过眼睛来分析离散数据的点位图,从而获知该离散数据的分布特征,并根据这样的分布特征,在网格化工具中手动地调整网格化参数,使得调整后的网格化参数较为合理、较为符合离散数据的分布特征,然后再进行网格化。
但这样的方法是非智能的、不方便的,是浪费用户时间的。
而且大多数用户,手动地调整网格化参数时都是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的,其结果也是会造成原始数据信息的较大失真和大数据量等情况出现。
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方法技术研究。
2.研究方法及技术要点通过全面地归纳离散数据分布的各种情况,并分析、总结每一种分布情况的分布特征,研究设计相应的识别算法和最佳网格化参数提取算法。
技术要点:(1)对分散点的识别。
对离散数据网格化时,并不一定要对所有的离散数据点都进行网格化,因为有的离散数据点的存在并不是必需的,甚至是会影响到其他离散数据点整体上的分布特征(这样的点就称为“分散点”)。
所以我们需要对分散点进行识别,并将其排除在网格化的范围外。
基于离散数据分布的疏密情况,我们合理地识别了分散点。
(2)网格化坐标系角度的分析与提取。
如何进行地理网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如何进行地理网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地理网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地理网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地理空间信息,以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1. 地理网格数据的获取在进行地理网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获取地理网格数据。
地理网格数据可以来源于卫星遥感、地面调查、公开数据集等多种渠道。
通过这些数据渠道收集的数据,可以获取到各种地理现象的离散数据值。
例如,可以获取一块区域的温度、湿度、土壤类型等数据。
2. 地理网格数据的预处理在进行地理网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前,需要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清洗和整理数据,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无效数据的删除、异常数据的修正等。
例如,可以将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网格格式,删除缺失或不可用的数据点,修正异常数据。
3. 地理网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地理网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是对数据进行空间关联、模型构建和空间统计等操作的过程。
通过空间分析,可以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关性和趋势等。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插值、空间关联分析、空间叠加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空间插值方法推算整个区域的气象变量数值,并分析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
4. 地理网格数据的属性分析地理网格数据的属性分析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建模的过程。
通过属性分析,可以研究地理现象的属性特征和规律,以支持决策和问题解决。
常用的属性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分类与聚类分析等。
例如,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某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并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
5. 地理网格数据的可视化地理网格数据的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以便于直观理解和分析。
通过可视化,可以更好地展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属性特征。
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包括等值线图、热力图、散点图等。
例如,可以利用等值线图展示不同区域的高程分布情况,以及地势的起伏程度。
综上所述,地理网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测绘网格化处理的方法与技巧

测绘网格化处理的方法与技巧测绘是地理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通过测量、记录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信息,为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地图和地理数据。
在测绘过程中,网格化处理被广泛应用,用于将实地测量数据转化为数值模型,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本文将介绍测绘网格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测绘网格化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以减少误差对网格化结果的影响。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平滑、插值和空间过滤。
数据平滑通过采用滑动平均或高斯滤波等方法,将数据中的突变值平均化,使得数据更加平滑。
插值方法通过已知数据点之间的关系,预测未知位置的数值,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三次样条插值和反距离加权插值。
空间过滤方法通过对空间上相邻数据进行加权平均,以进一步减小噪声和异常值的影响。
二、网格化方法网格化是将连续的地理空间转化为离散的格网空间的过程。
在网格化处理中,需考虑网格大小、形状和分辨率等因素。
常见的网格化方法有像元网格化和非像元网格化。
像元网格化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等大小的像元,并将每个像元与离散数据值相关联。
常见的像元网格化方法有方格网格化和三角形网格化。
方格网格化方法是将地理空间均匀划分为正方形的格网,在每个格网中用插值方法计算出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规则的地理空间数据,如气温、降雨量等。
三角形网格化方法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由相邻三角形组成的网格,在每个三角形内部进行插值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规则地理空间数据,如地形高程、水流等。
非像元网格化方法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不规则形状的网格,在每个网格中用插值方法计算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规则的地理空间数据,如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
三、网格化精度评估网格化处理的精度评估是判断网格化结果的质量和适用性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精度评估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和偏差分析等。
均方根误差是衡量网格化结果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差异的常用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1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34,No.1 2010年2月GE OPHYSI CAL&GE OCHE M I CAL EXP LORATI O N Feb.,2010 地球物理数据网格化方法的选取刘兆平1,2,杨进1,2,武炜3(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教育部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摘要:绘制地球物理数据等值线图时,需要根据客观环境特征和数据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网格化方法。
通过实例,分别介绍了加权反距离插值法、克里格法、最小曲率法、最近邻点法、多项式回归法、径向基函数法、带线性插值的三角剖分法等常用网格化方法的选取方法、适用范围及参数设置等使用技巧。
关键词:地球物理数据;等值线图;网格化方法;克里格法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0)01-0093-05 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中,等值线的绘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各种勘探手段获取的数据要客观地描述或表征研究对象,须进行数据网格化。
而不同的网格化方法有不同的效果,因此,结合实际资料特征,分析和研究不同的网格化方法、适应范围、及参数设置,对于客观、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有重要的意义。
在众多的商业化绘图软件中,美国G OLDE N软件公司的Surfer软件,以其方便、直观、快捷、安装简单、对系统要求低等优点得到广大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青睐。
利用Surfer强大的插值功能,根据不同的数据特征,科学地选择插值方法,灵活地进行参数设置,方便快捷地绘制各种常用的等值线图件,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为误差,改善技术成果的质量,还可被地球物理工作人员用于对特定研究对象的多方位分析,准确合理掌握研究对象的数据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地质地球物理概况。
1 网格化方法的特征及应用条件绘制地球物理数据等值线图时,首先需要对离散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
所谓网格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插值方法,将稀疏的、不规则分布的数据插值加密为规则分布的数据,以适合绘图的需要。
Surfer绘图软件中提供了多种网格化方法,包括:加权反距离法(inverse distance t o a power)、克里格法(Kriging)、最小曲率法(m ini m u m curvature)、改进谢别德法(modified Shepard’s method)、自然邻点法(natural neighbor)、最近邻点法(nearest neighbor)、多项式回归法(polynom ial regressi on)、径向基函数法(radial basis functi on)、带线性插值的三角剖分法(triangula2 ti on/liner inter polati on)、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 )、数据度量法(data metrics)和局部多项式方法(l o2 cal polynom ial)[1-2]。
同一组数据采用不同的网格化方法,产生的绘图效果不同。
因而根据研究内容的环境特征和离散数据原有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网格化方法,是正确研究、分析目标对象的基本保证。
克里格法最初是由南非金矿地质学家克里格根据南非金矿的具体情况提出的计算矿产储量的方法:按照样品与待估块段的相对空间位置和相关程度来计算块段品位及储量,并使估计误差为最小。
后来,法国学者马特隆对克里格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使之公式化和合理化。
克里格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相邻变量的值(如若干样品元素含量值),利用变差函数所揭示的区域化变量的内在联系来估计空间变量数值。
该方法总是尽可能地去描述原数据所隐含的趋势特征,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主要工具,在保证研究对象的估计值满足无偏性条件和最小方差条件的前提下求得估计值。
例如,对于高值数据点会使之沿某一“脊”分布,而不围绕该点孤立插值,不形成“公牛眼”等值线。
克里格法极为灵活,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适于各种类型的离散数据,网格化精度高,是极佳的网格化方法。
但该方法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计算速度较慢,因此最适合数量小于250个点数据的网格化,对收稿日期:2009-05-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4068)物 探 与 化 探34卷 于250~1000个数据点,效果也不错。
换言之,克里格插值法是一种特定的滑动加权平均法。
最小曲率法是目前地学界流行的一种网格化方法。
它采用迭代的方法逐次求取网格节点数据,其插值面类似一个薄的、线性—弹性形变板,该“板”经过所有的数据点,且每个数据点具有最小曲率。
由于最小曲率法采用全区的数据进行网格化,因而比较适合于数据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在尽可能体现原数据的同时,最小曲率法产生尽可能的光滑曲面,绘制的图件比较美观。
使用最小曲率法需要用最大偏差参数和最大循环次数参数来控制最小曲率的收敛标准,且要求至少有4个点。
该方法速度快,适合于大量(1000个以上)数据的网格化,由于其主要考虑曲面的光滑性,不能达到精确的插值结果,容易超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畴。
径向基函数法,又称距离基函数,是多个数据插值方法组合的一种多形式网格化方法。
其基函数是由单个变量的函数构成的,通过选择不同的基本函数来定义不同的加权方法,进行不同方式的网格化。
根据生成一个圆滑曲面适应数据的能力,诸多学者认为其中复二次函数是最佳方法。
所有径向基函数插值法都是准确的插值器,它们都能尽量适应数据。
若要生成一个更圆滑的曲面,对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引进一个圆滑系数[3]。
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具有很强的拟合数据点、产生光滑曲面的能力,其适应范围也类似克里格法。
加权反距离插值法首先是由气象学家和地质工作者提出的,后来由于D.Shepard的工作被称为谢别德法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设平面上分布一系列离散点,已知其位置坐标和属性值,P(x,y)为任一网格点,根据周围离散点的属性值,通过距离加权插值求P点属性值。
其实质是待插值点邻域内已知散乱点属性值的加权平均,权的大小与待插值点的邻域内散乱点之间的距离有关,是距离n次方的倒数。
加权反距离插值法认为任何一个观测值都对邻近的区域有影响,且影响的大小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4]。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权重调整空间插值等值线的结构,但是其计算值容易受到数据点集群的影响,计算结果中常出现孤立点数据明显高于周围数据点的现象。
最近邻点法是荷兰气象学家A.H.Thiessen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
最初用于从离散分布气象站的降雨量数据中计算平均降雨量,GI S和地理分析中多采用其进行快速赋值[7]。
实际上,最近邻点插值的一个隐含的假设条件是任意网格点的属性值都是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点的属性值,用每一个网格节点的最邻点值作为待求的节点值。
采用距离网格节点最近的数据点的值来表明网格节点的值。
该方法适合对规则分布的数据进行网格化;或者大多数数据点位于网格节点上;或者在一个完整的数据文件中,只有少数点无值,可以采用该方法来填充无值的数据点。
设置参数时,搜索半径的大小要小于网格数据之间的距离。
总之,最近邻点插值法是均质无变化的,更适合于均匀间隔的数据插值,可以有效填充无值数据区域。
三角形剖分法是一种严格的插值方法,使用最佳的Delaunay三角形,通过直线连接各数据点形成一系列三角形,并且所有的三角形互不相交,每个三角形内的网格节点值由该三角平面决定。
由于采用所有的数据点去构造三角形,因而原数据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给定三角形内的全部节点都要受到该三角形的表面限制。
该方法速度快,适合中等数量、均表1 各种网格化方法特征及应用条件类型特征应用条件克里格法根据相邻变量的值,利用变差函数所揭示的区域化变量的内在联系来估计空间变量数值,网格化精度高数量小于250个点数据的网格化,对于250~1000个数据点,效果也不错最小曲率法采用迭代的方法逐次求取网格节点数据方法速度快,适合于大量(1000个以上)数据的网格化径向基函数法多个数据插值方法组合的、多形式的方法适应范围类似克里格法。
加权反距离插值法认为任何一个观测值都对邻近的区域有影响,且影响的大小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可以通过权重调整空间插值等值线的结构,计算值容易受到数据点集群的影响,常出现孤立点数据明显高于周围数据点最近邻点法采用距离网格节点最近的数据点的值来表明网格节点的值适合规则分布、或者大多数数据点位于网格节点上的数据,更适合于均匀间隔的数据插值,可以有效填充无值数据区域三角形剖分法通过直线连接各数据点形成一系列互不相交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内的网格节点值由该三角平面决定方法速度快,适合中等数量、均匀分布的数据网格化多项式回归法仅仅通过定义趋势面类型来表明原数据的大状态趋势,并不增加未知的网格节点值实际上是一种趋势面分析作图程序,可用来确定数据的大规模趋势和图案。
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科学。
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特点、然而其去掉了原数据中的局部细节,不利于资料的详细分析・49・ 1期刘兆平等:地球物理数据网格化方法的选取匀分布的数据的网格化,地图上稀疏区域将会形成截然不同的三角面。
当数据量足够时,该方法对断线的保留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多项式回归法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插值方法,它仅仅通过定义趋势面类型来表明原数据的大状态趋势,并不增加未知的网格节点值,实际上是一种趋势面分析作图程序,可用来确定数据的大规模趋势和图案。
其根据空间采样数据,拟合一个数学模型,用该数学曲面来反映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
使用该方法需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趋势面数学表达式的确定;二是拟合精度的确定。
通常用的趋势面数学表达式主要是多项式趋势面,多项式趋势面能逼近任意连续函数,较好反映连续变化的分布趋势。
多项式次数越高,在采样点周围反映的趋势面与真实数据误差越小,效果越好。
而对于外推和内插来说,误差相对偏大,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科学。
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的特点,但也去掉了原数据中的局部细节,不利于资料的详细分析。
2 实际应用效果以河北省某市郊区垃圾填埋场(以生活垃圾为主)实测数据为例,对几种常用网格化方法的选取方法、适用范围及参数设置等使用技巧加以阐述。
该垃圾填埋场研究区浅层(50m 以上)的地质时代为第四系全新统。
经过现场勘探,并从前期区域地质资料得知,研究区从地表向下约12m 范围为低阻层,ρs 为5~9Ω・m ,低阻层的厚度局部发生变化。
对于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所测的L3线,其反演成果见图1。
可以看出,埋深0~13m 范围呈现低阻异常,ρs 一般为5~10Ω・m;埋深13~24m 范围,呈现高阻异常,ρs 一般为30~60Ω・m;桩号50~70m 段低阻异常区厚度减小为1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