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朱婷婷
中山市时代凯旋商住楼工程结构设计分析

中山市时代凯旋商住楼工程结构设计分析作者:朱婷婷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中山市时代凯旋商住楼第一栋楼高109.5m,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2层楼面由转换构件将上部大部分剪力墙转换,以满足建筑地下车库的使用功能及1层商业的所需的大空间要求,设计中对转换层进行计算模型处理及构造措施加强等,保证了转换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计算模型处理;构造措施;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框支剪力墙结构是指底部为框架柱,上部为剪力墙的结构。
底部的框架结构可使建筑平面灵活布置,适用于商场、餐厅、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大开间的公共建筑;上部的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水平位移小,多用于住宅、旅馆等建筑设计。
两者之间的楼板为转换层楼板,需采取措施增强该层的整体性及刚性,以减小整个结构的上下刚度差异。
现代化高层建筑设计趋向功能多元化,要求居住、办公、饮食、商业一体化,因此这种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工程概况时代凯旋商住楼由商业裙楼及1 幢高层塔楼组成,该工程地下1 层,地上27层,其中地下室—1 层层高5.3m,布置设备用房及公共机动车泊位,战时为六级人防。
地上1~2 层为商业用房,层高分别为7.5m、4.8m,按建筑要求转换层设于第2 层, 2 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住宅,层高3.5m。
建筑总高度(至机房顶)为109.5m。
本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为0.45s。
本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为0.45s。
2、结构布置该工程重点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为保证结构沿竖向刚度均匀变化,应设法争取尽可能多的上下贯通构件。
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间及电梯厅加厚剪力墙直落,并根据塔楼周边剪力墙分布情况,除在底部裙楼对应部位设置了落地贯通加厚剪力墙外,另在底部增设部分仅伸至转换层的剪力墙以加大底侧向刚度。
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分析 周婷婷

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分析周婷婷摘要:随着人们的不断增多,建筑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出发,介绍了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通过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土木工程的创新,改进了建筑节能技术。
关键词: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前言中国资源短缺越来越明显,这也是世界环境的一个常见问题。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应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我们要努力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总能耗的1/3以上是建筑消费,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需要研究节能技术。
我们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建立节能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1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当今世界,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能源问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加。
城乡工业、建筑和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其中,工业的能源消耗和在住宅建筑业施工更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建筑节能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降低能源消耗,避免严重的能源短缺,中国越来越重视能源问题,在土木工程中将出现巨大的节能技术应用引领热潮。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煤炭消费、石油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人们建立民用建筑设施,自然材料的使用占总数的一半以上。
单位面积平均消费量很大,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甚至三倍。
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国家的口号,就要提倡节约的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民用建筑节能的实现,促进产业的法规,促进住宅建筑节能和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加快建筑业经济增长。
一般来说,在节能技术在中国的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进步。
总的发展趋势表明,中国的工业和建筑节能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要逐步完善我国的执行系统,以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业生产的要求。
2 节能新技术的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当今社会,节能建筑在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视,常见的新技术,高科技新材料和合理的施工已经促使建筑施工转向低能耗,共同促进社会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加强节能技术的使用,新的技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对技术的应用发展需要进行研究。
软基处理粒料桩干法施工实践探讨

软 基 处 理 粒 料 桩 干法 施 工 实践 探讨
梁
摘
云
朱婷 婷
要: 通过 对软基 处理粒料桩干法施工 的实践 , 分析 了粒料桩 干法施工后对地基原状土扰 动产 生不 良效果和 不成桩 的
原 因, 出 了粒 料桩干法施工 的局 限性 , 提 为类似工程软基处理提供借 鉴。 关键词 : 软基处 理, 粒料桩 , 干法施工
40 . 19 . 2 . 35
8 0 5 0 10 8
2 0 1 0 4 0
1 2
含亚粘土圆砾 : 灰黑色 、 饱和 圆砾 含量 1 % 5
,
2 5
.
4
9 . 3 . 2 56 27 1
1 粒料桩 设 计
以台缙 S 标 为例 , 3 粒料桩设计 桩径为 6 m, 0c 桩距 1 2I 或 . I T
表 1 软基路段原状土物理力学指标表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层厚
岩性描述
天然 质量 含水量 密度
% gc / m3
液性 天然 饱 和度 液 限 塑限 孔隙 比 指数 S r 山 t L o p J
r
塑性
压缩 压 缩系数 压缩模量
n1 2
MP 一 a 1
指数
直剪快剪 容许 极限 内摩 承载力 摩 阻力 粘聚力 [ 0 ] E 卜 2 C / P 擦角 ka
u“
k Pa
ka P
11 1 2
粘土 : 灰褐 色、 饱和 、 塑 软 淤泥 : 灰黑 色、 饱和、 流塑
4 . 66 5 . 96
17 .6 16 .3 19 .8
寻 找煤矿采空 区时用 的比较多 , 在其他火 山岩或变 质岩 区并 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 。有时甚至能导致错误 的结果或损失 有用 的信 息。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张婷婷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张婷婷摘要:当代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栉次鳞比地林立在城乡。
对于建筑物来说,建筑结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其设计水平对于建筑物安全与寿命具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提升建筑物性能,在建筑设计环节,必须要强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引言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抗震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其设计质量和效果对建筑整体安全有直接影响,必须引起相关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切实根据结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抗震设计措施,以此保证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1明确建筑抗震设计概念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由此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理念。
对罕遇地震抗震设计中,通过试验以及理论分析表明,加大建筑结构构件的界面尺寸不是唯一的减小地震影响的方式,最佳的方式应该是使得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耗能性。
抗震的主要方式就是当地震波来临时建筑能够及时将其外界的振动进行耗能减除,因此,使得其耗能性加强是当前的抗震设计方面十分关键的技术。
因此在进行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采用较大的界面尺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结构的承受荷载的能力,但是由于结构尺寸越大,使得其耗能性也降低,因此也较容易使得其产生脆性破坏。
因此,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应使其关键构件的抗震强度得到提升,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遵守施工相关流程和遵循一定的原则,重视技术方法,才能够保证施工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2.1 保证结构件具有必要的性能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建筑结构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结构件需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底层柱、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如果设计的不合理,可能构件会出现相对薄弱的部位,需要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抗震能力,对于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则最好不作为主要的耗能构件。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分析祝婷1 王天平2

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分析祝婷1 王天平2摘要:为了保证建筑行业可以朝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和发展,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对其中的设计要点进行合理的优化,以此来保证建筑行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结构;优化;设计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的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城市内部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上涨。
因此,为了有效缓解城市内部的人口居住压力,必须要不断扩张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设计,保证建筑工程朝着更高的层次上发展。
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建筑结构设计存在各种问题,造成了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效率偏低,同时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
1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的原则1.1 安全原则在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安全设计是其中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
由于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规模较大,并且结构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安全性问题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要点,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需要对结构设计工作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和分析,充分做好设计工作的安全保障,才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美观原则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上涨,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人们不但要求可以为自身提供出一个质量更高的生活环境,同时对建筑体的整体美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相关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体的美观设计工作,在不影响建筑整体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需要通过更加多样化的结构设计方法,来有效提高建筑体的整体美观性程度,以此来适应人们多样化的建筑审美要求[1]。
2 房屋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使用优化技术的措施2.1 建筑概念设计优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中,不同的设计工作人员在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讨 周婷婷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讨周婷婷摘要:工程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最关键的核心内容,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及建筑工程施工效率。
同时,还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文章主要分析了框架结构的建筑特点,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前言:现如今,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同时对于建筑质量,人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有了具体的标准。
由于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成为主要的运行模式,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对工程质量的保障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此,文章主要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1简析施工特点目前,框架结构建筑具有向高层、超高层发展的重要特征,如此一来,将会持续积累建筑物的竖向构件,累积的重力和荷载就需要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来承受。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支撑必须要采用大型柱和强壮的墙体,因此更加严格的要求了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对外部压力如地震荷载和风荷载等要能够承载,这样一来,会更加严格要求建筑物的结构。
此外,在现代建筑中设有一个钢框架支撑系统,在设计中该系统没有特殊的承载要求,对柱和梁的要求较低,只要加板符合要求就可以了。
但对于高层建筑,除了要解决剪力问题外,还要将建筑变形的问题进行解决。
此外,在设计中还应重视和考量结构的实际布置,以及应用特殊材料等问题,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的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对外力进行抵抗,防止发生变形现象,并应付较大的横向荷载。
2分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2.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2.1.1对模板的设计在该项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设计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要要做好。
要求施工单位利用有效的技术方式,对成型后混凝土机构可以满足要求进行保障,与此同时,还要保障混凝土构件的位置、形状等可以符合要求,最终有效保障设计的精准性。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朱婷婷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分析朱婷婷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施工前期建筑整体设计的重要一环,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综合建筑需求和使用方向,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希望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考虑到诸多情况,做出满足功能要求且足够可靠的工程设计。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1导言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而且建筑结构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完善与深度,探索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笔者拟将就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剖析,着重研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几个设计要点,同时详细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工作内容,希望可以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介绍2.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介绍所谓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大体受两个因素影响,即建筑工程实况以及相关施工条件。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旨在工程结构的可靠与经济、适用与美观之间,选择一种最佳的合理的平衡,使所建造的结构能满足各种预定功能要求,主要包括设计前期工作、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电气设计方面的内容。
这其中建筑结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好坏,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影响到建筑物后期的应用,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所以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进行剖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把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工作方向才能够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2.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它的主要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是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中一个十分敏感也十分重要的点,毕竟不论是施工安全还是建筑物的应用安全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以及相关施工人员的各方面情况。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如何避免裂缝问题 赵婷婷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如何避免裂缝问题赵婷婷摘要:建筑材料中主要以混凝土的应用最为广泛。
由于设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出现建筑结构裂缝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而裂缝的产生则严重影响到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为甚者还会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裂缝的处理,从根本上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裂缝;对策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必需材料之一,在城市化脚步不断推进的时代中,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有广泛应用。
但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对混凝土的深度研究,以致工程施工与投运期间混凝土裂缝问题频频出现,严重影响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很可能减缩其寿命。
大量的研究与实验发现,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工程施工中难以规避的问题,这与材料自身的属性及结构的受力变形机制相关[1]。
故此为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与结构需求,在结构设计中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1裂缝的类型1.1塑性沉降裂缝塑性沉降裂缝特点是“中部宽,两侧窄”,外显梭型,多出现在建筑结构的变截面处、梁板交汇处、梁柱交汇处等,一般情况下裂缝的深度可抵达钢筋表层。
减少或规避该种裂缝的方式是控制水灰比、砂率和塌落度;针对截面相差过大的构件,应对较深的位置先浇筑,静放1~1.5h、待沉降稳定后再和上部薄截面同步浇筑,同时要严格管控保护层的厚度。
1.2塑性收缩裂缝该类结构裂缝多在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
塑性收缩裂缝以无规格、多边形样式分布,或大致呈现互相平行状排布。
裂缝间距最小可达几厘米,最大为十几厘米。
该类结构裂缝在初始阶段均体现出浅显性特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发展为连续性裂缝。
防控措施以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水泥用量与粉砂用量等措施为主;并在高温、大风及干燥等相对恶劣等施工气候条件下,应积极运用相关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1.3温度应力裂缝温度是影响温度应力裂缝的最直接因素。
在混凝土现实施工作业中,多需一个相对较长的施工期,在以上过程中,由于昼夜温差或室内外温差较大及混凝土结构表层散热较迅速,进而对浇筑施工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分析朱婷婷
发表时间:2018-08-09T10:36:25.957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2月下作者:朱婷婷[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施工前期建筑整体设计的重要一环,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综合建筑需求和使用方向,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希望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考虑到诸多情况,做出满足功能要求且足够可靠的工程设计。
(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2)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施工前期建筑整体设计的重要一环,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综合建筑需求和使用方向,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希望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考虑到诸多情况,做出满足功能要求且足够可靠的工程设计。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 1导言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而且建筑结构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完善与深度,探索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笔者拟将就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剖析,着重研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几个设计要点,同时详细分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工作内容,希望可以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介绍 2.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介绍
所谓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大体受两个因素影响,即建筑工程实况以及相关施工条件。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旨在工程结构的可靠与经济、适用与美观之间,选择一种最佳的合理的平衡,使所建造的结构能满足各种预定功能要求,主要包括设计前期工作、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电气设计方面的内容。
这其中建筑结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好坏,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影响到建筑物后期的应用,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所以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进行剖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把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工作方向才能够做出最合理的判断。
2.2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它的主要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就是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问题。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中一个十分敏感也十分重要的点,毕竟不论是施工安全还是建筑物的应用安全都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以及相关施工人员的各方面情况。
所以建筑结构设计首先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安全问题,其次就是建筑的实用性要保证建筑投入使用时能够在多方面都具有工作性,满足建筑的实际需求。
最后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建筑的耐久性,保证建筑在相应的使用年限以内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2.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要初步确定结构方案。
结构方案是由结构设计人员与建筑设计人员多番商定以后最后确定下来的一个方案。
确定方案以后就要进行初步的设计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初步的设计图纸布置梁板柱等主要构件的结构尺寸及相关的数据。
在各项相关建筑指标均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以后,便进行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施工图,在PKPM等结构计算软件中建立模型,布置梁板柱等构件,调整参数进行计算,计算通过后根据计算所得着手绘制施工图纸。
另有许多结构部位尚需手算,例如受力复杂部位,大部分节点详图等。
2.4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需要遵从的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建筑设计结构原则,保证建筑结构的诸多性能。
首先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抗震问题,可以通过抗震试验分析抗震指数,从而确定剪力墙的数量,这样对抗震性能的确定和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其次就是要保证电梯井壁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就是地下水位较高时设计的防水处理。
抛开这些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以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建筑结构的整体布局必须要实际分析,针对性处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尽最大可能的策划出一套最适合的结构方法和措施。
3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点分析 3.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条件和数据,以及实际需求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因素也有很多,但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决定因素是水平荷载。
就一般情况而言,竖构件中在有外力荷载时会导致轴力的产生和楼面发生弯矩,而且这种变化是随着楼房的高度而呈现正比关系的。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建筑在发生地震时,由于它的基本性质存在差异,导致地震发生时楼层建筑的振幅不同,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水平荷载这一重要因素。
3.2控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指标
不同于低层的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结构侧移,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水平荷载时建筑就会发生结构侧移,这也在影响了建筑结构的质量,同时由于结构侧移的距离与建筑结构的高度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结构侧移的范围不会出现太多的偏差。
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水平位移和外力荷载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建筑质量。
3.3建筑工程结构中的结构轴向变形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在受到很强的竖向荷载时,建筑中承受主要力量的柱子内部就会发生很强的轴向变,同时也会发生相应的连续弯矩,这样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端支座负弯距的值和跨中正弯距的值。
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果需要对预制构建的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就必须要考虑到轴向变形的计算值。
4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剖析 4.1刚性楼板假定模型
在笔者看来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的设计虽然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情况来说,仍然比低层建筑复杂的多。
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平面的高度最小化问题,以及结构位移的自由度降低问题。
甚至包括结构设计提高空间薄壁杆件理论在简体结构计算方面的应用,都是高层建筑刚性楼板假定模型的关键部分。
4.2计算图形的假定方法
就一般情况而言,高层建筑结构都会进行三维空间分析而这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图形的假定方法,不同于二维的分析,三维空间将会综合诸多情况在结构平面的扭转刚度和刚度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在采用最为常用的弗拉索夫薄壁杆理论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其实都有待提高。
4.3小变形假定
小变形假定是目前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应用广泛,主要是由于该方法的分析角度是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的,这样与实际情况更加贴近,要知道,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实际情况的考察与分析,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实用性,同时这一方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当结构的水平位移比建筑物的高度高于0.002时,P-△效应产生的结构影响会比较明显。
4.4弹性假定
弹性假定的计算方法也是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有许多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都会使建筑结构发生很大的位移,进而出现裂缝等这种情况就称为弹塑性的状态。
而使用弹塑性动力分析法在分析建筑结构时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建筑的工作状态,使相关工作人员更加了解建筑的情况进而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5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各方面进行了剖析和探讨,建筑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目的性和原则性。
我国要不断培养建筑领域的相关人才,这样才能够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兵湘.探究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要点及规范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20).
[2]彭声美.标准化建筑工程中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与设计要点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20).
[3]吕宇.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