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秉南,中科院院士,是水力学,和流动力学的专家。

林秉南院士是一中六位中科院院士中最年长的一位学长了,是1937届的高中毕业生。

高中毕业后,留学美国十载,专攻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是这一方面大师级的权威。

1956年回来报效祖国,致力于开辟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他在明渠不恒定流,高坝水力学和泥沙运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不少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林秉南历任中国水力水电科学院水力学所长、院长和荣誉院长。是三峡工程可能性论证泥沙组组长。

林秉南在国际享有崇高声誉,受聘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并且是国际水利研究会亚太地区分会主席。

梁栋材,中科院院士,生物物理学专家。

梁栋材,1946年入读市一中初一,1949年入读高一,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化学系,55年大学毕业,而且是化学系的尖子。

他学习并精通两门外语;1955年-56年,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1963年-64年,在上海外语学院学习英语。

他主要有两次出国进修和交流:1957年在前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杨研究当研究员,并考取了副博士学位,另一次是在1965年-67年,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和牛津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1960年,它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任助理研究员,这时期,他的科研成果主要有:测定了一批有机物的晶体结构;会同协作单位一道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计算程序库;60年代末,作为负责人之一,他参加了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这使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改革开放后,梁栋材迎来了科研的春天,在1978年,他又重新回到北京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当研究员直至到所长。这期间,科研的条件大大改善,他研究的成果也是前所未有的丰硕:80年他亲自主持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小组,攻关克难,众多项目的研究成果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他又开始组织对藻类捕光蛋白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和一等奖等等的多个奖项,他在国内外的权威刊物上发表了科学论文达100多篇。学术专著有《X射线晶体学基础》等。

1980年梁栋材被选为中科院院士,85年被选为第三届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7年-1992年连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刘颂豪

中科院院士,激光专家。

刘颂豪1930年出生在广州,是一中47届的高中毕业生。195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师从光学专家王大珩,龚祖同,从此,他就和“光”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坚持一生的光学研究生涯。

几十年来,他的研究成果累累,论著齐身,桃李满天下,请看:

五、六十年,在长春成功研制出稀土光学玻璃和我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六、七十年代,在上海机光所专门从事激光技术的研究,主攻大能量,高功率的强激光器。其研究成果在工农业和国防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1981年到85年期间,他在合肥光机所任副所长和所长,他领导成功建成了具世界水平的“激光光谱学开放实验室”

1981年,刘老回到广州。87年被任命为华师大校长。在他和历任领导以及华师大师生的艰辛努力下,终于把一间原以教学为主的省属高校,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齐全、教学科研并重的高水平的综合性的师范大学。在他的主持下,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2009年又建成了“中医药与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紧接着刘老又为建设广州的“纳米光子学国家实验室”而昼夜操劳。

刘颂豪校友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绚丽的“追光人生”。

蔡睿贤,中科院院士,工程热物理专家。

蔡睿贤是48届一中的初中毕业生。195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热技术专业。1956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清华大学当助教,一干就是17年。

1973年调到长春机车厂任工程师。6年后,改革开放之初调到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非常幸运地得到在国际享负盛名的热工技术专家吴仲华教授的教导和栽培,使他的专业知识得到很大的进步。然而,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蔡老深知,科学的真谛在于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创新。几经艰苦的研究,他提升和发展吴仲华教授创立的“中心流线法理论”和“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由此,他在19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蔡老他也不会盲目崇拜国外权威。在动力装置的热力分析中,他批判日本权威佐藤豪的错误结论,也指出了英国皇家学会高级会员,国际著名的热机专家荷碌在一篇论文中的不足和错误。

蔡睿贤院士几十年来为之奋斗的热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其成就在国内或国外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这是毫无置异的。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蔡老在回忆起母校一中对他的教育时,他亲切地叮嘱学弟、学妹;从少要立志,学习要刻苦,锻炼要坚持,不要偏科,还写下诗歌一首,勉励一中的同学,期中两句是:“复兴中华几代事,端赖后人毕其功”。

中科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

余国琮是一中38届的高中毕业生。

余国琮青少年时代,正是贫穷落后的祖国处于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为了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他自少就树立了“科学救国”的远大理想。

高中毕业后,在抗日战争艰苦动荡的日子里,他考入了著名的学府西南联大。大学毕业后,远赴美国。在密执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接着,又在匹兹堡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任教的优厚待遇和舒适生活,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在天津大学任教,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化学工程的高级的科学家和建设人才。他本人则长期从事化工分离和蒸馏技术的研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是这一领域的权威,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宴请。

在1991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余国琮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常委(1988年-99年);天津市政协,第九届副主席(1993年-98年);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化工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