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2006年修订)(1992年12月4日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 1994年12月16日、1996年11月6日、1998年12月14日、2000年9月29日、2002年12月19日、2004年10月18日、2006年11月2日学部主席团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二、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被推荐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
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以下简称学部主席团)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
四、要特别注意推选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
被推荐人年龄(按增选年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下同)一般不超过65岁。
在各学部正式候选人中,60岁(含60岁)以下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其推荐、评审、选举的程序和办法,除第二章第三条外,本细则的其他条款均适用。
六、院士增选工作分为院士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学部评审及选举。
七、资深院士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学部的评审与选举。
八、在院士增选过程中,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有违背《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及有关规定的不正当活动。
若有违反将严肃处理,直至终止对相关候选人的评审,并暂停推荐单位或推荐人的推荐资格。
第二章推荐院士候选人一、推荐院士候选人包括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二、院士推荐候选人。
1.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
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2.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王清月
64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11
王锡凡
66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12
卢柯
37
材料科学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13
史忠植
61
计算机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14
叶定友
62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
15
叶培建
58
空间飞行器总体与信息处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6
左铁钏(女)
62
激光技术
31
饶子和
52
生物物理学与结构生物学
清华大学
32
席焕久
57
人类学
锦州医学院
33
徐汝梅
64
昆虫生态学
北京师范大学
34
郭爱克
63
神经科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35
高琼
49
生态系统模拟
北京师范大学
36
康乐
44
昆虫生态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37
曹志洪
61
土壤农化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8
曹雪涛
38
免疫学
第二军医大学
27
沙金庚
54
古生物学、地层学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8
邵明安
46
土壤物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9
陆大道
62
经济地理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
30
陈军
46
地理信息系统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31
陈旭
66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1.巢纪平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0年生于上海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相关领域)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人名

光、电磁微波、物理王明新,1957年3月1日数学物理方程刘继军1965-01-19缪国庆. 1945年8月刘南生1946年10江风益1963年10月底赵凯华,祖籍浙江杭州,1930年5月26日刘文江1935-10-16李人厚1935-5-1刘纯亮1959-11-13黄伯云1945.11.24贾瑞皋1948年2季家镕1946年11庄钊文,1958年6俞宽新1946.10赵峥1943年8宋文淼1938年5丁祖荣1944年11陈维桓1940年3马礼敦1935年5耿信笃1941年4朱自强先生(1934-1995),物理学家,1934年10月23日出生于上海朱自强1936年9月1日力学朱自强1930年10月董曾南1932年11章梓雄1944 年11董湘怀1955年11范维澄(1943.1.28-)陈秉乾1937年11月chen bq@王稼军1947-09-12吴有庭1968年11月高锟(Charles Kao 1933-11-4)李新洲1946年3月17何济洲1962年10月31日出生赖珍荃1963-6-19徐旭明1964年9吴思诚1938-01-09陈熙谋1934年8马伯强1962-7-13李定平1965-4-9高春媛1972-3-7邓卫真1963-8-3刘林华,男,1966年1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戴锅生男,1939年12月生吕英华男,1944年7月徐善驾1939年7月9日周文斌,1960年10月20陸衛博士,1962年5月10日阮双琛,1963年10陆学善1905年9月21日-1981年5月20日张贤科1944年3(农历2月)张光寅1932年10成平1932年6月17陈懋章1936.2.10胡刚复1892年3月24日-1966年2月19日洪嘉振1944年7朱克勤1946年10刘延柱1936-7-6包光伟59-10-31余其铮1933年10月18日彭惠民1949年6郑春开1936年3赵连城(1938.2.18-)。
【国际组织全说(四)】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heAcademyofSciencesfortheDevelopingWorld,以下简称“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ThirdWorldAcademyofSciences--TWA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一个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
是在已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布杜斯·萨拉姆教授的倡议下创建的。
简介资料现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是印度总理办公室高级科技顾问拉奥教授(C.N.RRao)。
自创建以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一直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活动,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人员提供促进他们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鼓励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科研水平,培养未来一代有前途的科学家,进而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蓬勃发展。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意大利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捐款。
从1983年至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一共获得捐款1000多万美元。
中国先后于1994年、1996年和2002年由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向TWAS捐款10万美元、50万美元和50万美元。
院士简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组织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的,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医学、社会和经济学等十大领域,他们均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对发展中国家科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每年增选新院士40名左右,2007年共有院士880人,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籍院士名单1984年当选者:华罗庚夏鼐1985年当选者:卢嘉锡周光召丁国瑜朱震达陈中伟姜伯驹梁栋才谈家桢黄昆曾呈奎1986年当选者:冯德培廖山涛1987年当选者:孙鸿烈赵忠贤1988年当选者:茅以升谢希德1989年当选者:孙枢白志东1990年当选者:路甬祥于渌曲钦岳李振声陈创天1991年当选者:刘东生吴文俊杨福家顾方舟1992年当选者:吴阶平张存浩陈述彭邹承鲁李家明1993年当选者:严东生洪国藩闵恩泽汪尔康母国光王选刘光鼎涂光炽冯端干福熹1994年当选者:张恭庆石元春苏纪兰惠永正1995年当选者:许智宏郝柏林贾兰坡荆其诚师昌绪曾庆存1996年当选者:田昭武陈学俊1997年当选者:白春礼李大潜1998年当选者:马志明朱作言李方华唐晋发1999年当选者:李依依王志新郭景坤陈竺陈运泰董绍俊林群2000年当选者:王佛松严陆光苏肇冰范海福安芷生陈顒张启发周巢尘刘新垣2001年当选者:徐冠华陈佳洱程津培戚正武洪德元李德生李国杰闵乃本裴钢汪品先张春霆周炳琨朱清时洪涛牛文元张伟平。
1有必要认真对待中国院士问题

有必要认真对待“中国院士”问题文榕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员)《中华读书报》2004年2月4日《还是认真一点好》(见《中华读书报》2004年1月7日)称:发现《院士成才启示录》中《我永远感激和怀念我的老师》一文提到,1941年在贵州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从事抗日战伤治疗工作的总队长林可胜教授是“我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
贺洪德先生查阅1955年中科院院士人员名单和《辞海》后,认定林可胜教授不是中科院院士。
不容忽视的是《我永远感激和怀念我的老师》的内容在中国工程院网上以“自述”发布,该文作者是中国工程院张涤生院士(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及颅面外科专家),影响就更不同一般。
笔者经核对原文:“总队长是北京协和医院的林可胜教授(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行高级专家的如此记载不准确不是负责态度,尽管林可胜教授并非中国科学院院士,但他又确实是第一批“中国院士”之一,并由此引发我们需要对“中国院士”进行正确界定。
“院士”是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他们分别由在相关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学者、专家中产生,是公认的科学技术界一流精英群体,也是各个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权威人士、新兴学科的开创者,享有崇高声誉。
院士制度源于欧洲,自17世纪中叶法国皇家科学院出现第一批“院士”以来,这一称谓现在已经基本通行于世界学术界(当然,也有称“会员”等)。
“中国院士”有多种具体称谓(如: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等),归纳起来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院士是指得到政府认可的中国籍高级科技专家、学者;广义的院士则除了狭义院士外,还应当包括外籍院士,但不应将中国籍的外国院士掺杂进来。
除了被除名的,院士(学部委员)都是终身荣誉。
按照唯物史观与逻辑性原理,“中国院士”,当包括:①中央研究院(国民政府1928年设立)在1948年产生的第一批81位院士(名单见附表1,至2003年底仅陈省身和贝时璋2位院士“硕果仅存”;当年在选择这一创新性称号的中文译名时颇费周折,在排除了“会员”、“学侣”、“院员”、“院侣”等译法后,最终由中央研究院评议员傅斯年倡议,吴有训、竺可桢等人大力支持而定名);其后(即1958年及其以后)再选出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已经不再具备合法地位,不宜作为“中国院士”。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39
赵思雄
64
大气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0
莫宣学
66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1
郭正堂
41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42
郭华东
54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43
钱永甫
66
气象学
南京大学
44
高山
42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5
高抒
48
海洋地质与自然地理
南京大学
14
吴培亨
65
超导电子学
南京大学
15
张树霖
69
半导体光谱学
北京大学
16
张铃
67
计算机应用
安徽大学
17
李建中
5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李征帆
68
电磁场与微波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9
李爱珍(女)
68
半导体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
李景镇
64
光学工程
深圳大学
21
杜国同
59
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22
杨福民
62
天体测量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23
苏毅
63
应用激光技术与光电测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4
陈天平
64
信息处理、系统科学
军队卫生系统院士情况分析_马慧

留学国家
美国 英国 苏联 日本 德国 西班牙 法国 小计
人 数
4 2 2 2 1 1 1 13
2.5 年度分布 1991— 2009 年度 每届当 选院 士的情 况 (表 2)。 2.6 单位分布 30 名院士单位分布 (表 3)。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年 3 月 30日 第 17卷 第 3 期 HospAdminJChinPLA, Vol.17, No.3, March30, 2010
· 28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年 3 月 30日 第 17 卷 第 3 期 HospAdminJChinPLA, Vol.17, No.3, March30, 2010
· 医院科研管理 ·
军队卫生系统院士情况分析
马 慧 , 黄殿龙 (总后卫生部科技训练局 , 北京 100842)
[ 摘 要 ] 基于 1991— 2009年 军队卫生系统当选院士情 况 , 分析军队 卫生系 统高端 人才培 养的水 平和能 力 , 为 做好军 队卫生系统人才培养 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 。
肾脏学 消化内科学 心血管内科学 神经解剖学 生化药理学 实验血液学 神经生物学
药理学 细胞生物学
细菌学 动物病毒学
免疫学 皮肤病学 分子化学
小 计
院士人数
2 2 1 2 2 1 2 3 1 1 1 1 1 1 1 3 1 1 2 1 1 30
3 小 结
3.1 军队卫生系 统拥 有一批 高水 平科技 人才 军队 卫生系统共有两院院士 30名 , 以全国卫生 系统人数的 1 /60 获得了 1 /12的 院士称号 , 以全军 干部的 1 /10获 到了全军 1 /3的 院士称 号 , 充 分显示 了我军 卫生 系统 拥有一大批高水 平科 技人才 。当 选院 士既有 年长者 , 也有青年 , 平均年 龄 61 岁 。从 院士 当选 分布时 间看 , 产出周期合理 , 除 1995— 1996年 较多外 (与 1994 年增 设工程院院士有关 ), 之后每届都以 2 ~ 3 名规律产生 , 提示军队卫生系统科技干部梯队合理 , 每个层次的骨干 力量比较完整 , 保持 了持续产生 院士的后备潜 力 ;从 学 科领域分布看 , 野战外科和军事医学相关学科占的比例 高 ,这与军队卫生系统职能性质 、重视野战医学有关 。 3.2 军队卫生系 统女 院士比 例全 球最高 军 队卫生 系统女院士 6名 , 占 20%, 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国内外女 院士所占 比例 。 我国 科 学院 女 院士 56 人 , 占 总 数的 4.91%, 工程院女院士 42 人 , 占总数的 5.05%;美国女 院士占 4.1%, 丹 麦 4%, 英 国 2.9%, , 加拿 大 3.2%, 法国 3.2%。军队卫生系统 女院士比 例明显 高于国内 外数据 , 可能有 3个原因 :一是军队卫生系 统培养引进 了一批优秀的女性科 技干 部 , 使军 队卫生 系统 的女性 干部相对集中 ;二是在用人政策上一视同仁 , 充分调动 了女性科技干部积极 性 ;三 是女性 科技干 部在 军队系 统工作 , 较 少受外 界干扰 , 加 之女性 性格宁静 、擅长观 察 , 更能潜心 做学 问 [ 5 -6] 。启示 军队 卫生 系 统应 一如 既往关注女性 , 培养女性科技干部 , 为女性科技干部更 好发挥聪明才智提供 政策 支持 , 为 军队产 出更 多的杰 出女院士提供条件和环境 。 3.3 军队医科院 校是 产生科 技领 军人才 的高地 几 十年来 , 军队卫生系统 以院 士为代 表的高 科技 人才层 出不穷 , 与军队卫生系 统拥 有良好 的人才 培养 基地密 切相 关 。军 队 卫生 系 统 83.3%的 院士 来 自 “三 校两 院 ” (三 所 军 医 大 学 、军 事 医 学 科 学 院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 “三校两院 ”均 为国 家 “ 211”工程重 点大学 或军 队 “ 2110”重 点院 校 , 拥 有 现代 化的 教学 条 件 、高 水平 师资 , 管理严格 , 治学严谨 , 基础扎实 , 造就 了一批军事 医学人才 。尤其是重视科学研究 ,鼓励创 新 , 有一整套 重视 、激励创新研究的政策措施 。多年来 , 三校两院投 入大量经费改善科研 条件 , 承担 国家重大 专项 、“ 973” “ 863”等重大科研任 务 , 获得 的科研经 费 、科研 成果和 发表的科研论文始终在全国同行前列 。此外 , “三校两 院 ”良好的人才政策 , 吸 引了大量 归国 人才 , 保 持了人 才的合理结构 , 也是其重要原因 。 3.4 名校教育 和出国 培训是 人才 培养的 重要 途径 30名院士绝大多 数毕业 于国 家重点 大学 , 4 名毕 业于 国立中正医学院 , 这是 国际 著名生 理学家 林可 胜博士 1936 年提出并建立 的 。此 外 , 6 名毕 业于 二 、三 、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部(34人)
毛江森Mao Jiangsen
尹文英(女)Yin Wenying
石元春Shi Yuanchun
田波Tian Bo
庄巧生Zhuang Qiaosheng
刘新垣Liu Xinyuan
许根俊Xu Genjun
孙曼霁Sun Manji
阳念熙Yang Nianxi
李振声Li Zhenshen
戴汝为Dai Ruwei
戴念慈Dai Nianci
钦俊德Qing Junde
施立明Shi Liming
施教耐Shi Jiaonai
洪孟民Hong Mengmin
洪得元Hong Deyuan
姚开泰Yao Kaitai
唐崇惕(女)Tang Chongti
阎隆飞Yan Longfei
谢联辉Xie Lianhui
强伯勤Qiang Boqin
翟中和Qu Zhonghe
张滂Zhang Pang
张乾二Zhang Qianer
陆婉珍(女)Lu Wanzhen
陆熙炎Lu Xiyan
陈俊武Chen Junwu
陈敏恒Chen Minheng
陈耀祖Chen Yaozhu
周同惠Zhou Tonghui
周维善Zhou Weishan
赵玉芬(女)Zhao Yufen
俞汝勤Yu Ruqin
保铮Bao Zheng
侯洵Hou Xun
俞鸿儒Yu Hongru
闻邦椿Wen Bangchu
姚熹Yao Xi
夏培肃(女)Xia Peisu
顾诵芬Gu Songfen
高为炳Gao Weibing
高镇同Gao Zhentong
唐九华Tang Jiuhua
唐稚松Tang Zhisong
黄克智Huang Kezhi
张仁和Zhang Renhe
张恭庆Zhang Gongqing
张淑仪(女)Zhang Shuyi
张涵信Zhang Hanxin
陈建生chen Jiansheng
范海福Fan Haifu
周〓麟Zhou〓Lin〓
冼鼎昌Xian Dingchang
经福谦Jing Fuqian
赵忠贤Zhao Zhongxian
甘子钊Gan Zizhao
石钟慈Shi Zhongci
白以龙Bai Yilong
吕敏Lu Ming
汤定元Tang Dingyuan
苏定强Su Dingqiang
苏肇冰Su Zhaobing
李家明Li Jiaming
李德平Li Deping
杨立铭Yang Liming
杨福家Yang Fujia
闵乃本Min Naiben
杨叔子Yang shuzi
吴全德Wu Quande
吴承康Wu Chengkang
吴德馨(女)Wu Dexin
邱大洪Qiu Dahong
邹世昌Zou Shichang
闵桂荣Min Guirong
汪耕Wang Geng
宋健Song Jian
宋振骐Song Zhenqi
沈志云Shen Zhiyun
张兴钤Zhang Xingqian
杨弘远Yang Hongyuan
杨雄里Yang Xiongli
杨福愉Yang Fuyu
吴建屏Wu Jianping
吴孟超Wu Mengchao
张广学Zhang Guangxue
张树政(女)Zhang Shuzheng
张新时Zhang Xinshi
陈子元Chen Ziyuan
陈可翼Chen Keyi
陈宜瑜Chen Yiyu
常印佛Chang Yinfo
傅家谟Fu Jiamo
技术科学部(68人)
王选Wang Xuan
王越Wang Yue
王之江Wang Zhijiang
王启明Wang Qiming
王淀佐Wang Dianzuo
王景唐Wang Jingtang
叶恒强Ye Hengqiang
卢强Lu Qiang
卢肇钧Lu Zhaojun
张效祥Zhang Xiaoxiang
陈俊亮Chen Junliang
苗永瑞Miao Yongrui
林秉南Lin Bingnan
欧阳予Ouyang yu
周干峙Zhou Ganzhi
周尧和Zhou Raohe
周炳琨Zhou Bingkun
赵仁恺Zhao Renkai
胡聿贤Hu Yuxian
钟香崇Zhong Xiangchong
胡仁宇Hu Renyu
胡和生(女)Hu Hesheng
徐至展Xu Zhizhan
郭仲衡Guo Zhongheng
席泽宗Xi Zezhong
黄胜年Huang Shengnian
蒲富恪Pu Fuluo
寥山涛Liao Shantao
熊大润Xiong Darun
潘承洞Pan Chengdong
化学部(Hale Waihona Puke 5人)王夔Wang Kui
王方定Wang Fangding
王佛松Wang Fusong
朱清时Zhu Qingshi
刘元方Liu Yuanfang
江元生Jiang Yuansheng
孙家钟Sun Jiazhong
何国钟He Guozhong
余国琮Yu Guocong
汪尔康Wang Erkang
沈家骢Shen Jiacong
母国光Mu Guoguang
匡定波Kuang Dingbo
刘广均Liu Guangjun
刘永坦Liu Yongtan
孙钧Sun Jun
孙钟秀Sun Zhongxiu
孙家栋Sun Jiadong
严陆光Yan Luguang
李志坚Li Zhijian
李衍达Li Yanda
杨芙清(女)Yan Fuqing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共210人)
2001-12-12 中国科技网
数学物理学部(38人)
丁大钊Ding Dazhao
丁夏畦Ding Xiaqi
万哲先Wan Zhexian
王业宁(女)Wang Yiening
王梓坤Wan Zikun
方守贤Fang Shouxian
姜圣阶Jiang Shengjie
袁权Yuan Quan
徐僖Xu Xi
徐如人Xu Ruren
郭景坤Guo Jingkun
黄志镗Huang Zhitang
黄葆同Huang Baotong
蒋锡夔Jiang Xikui
程〓时Cheng〓Shi
游效曾You Xiaozeng
谢〓元Xie〓yuan
楼南泉Lou Nanquan
苏纪兰Su Jilan
李钧Li Jun
李吉均Li Jijun
李德仁Li Deren
李德生Li Deshen
杨起Yang Qi
肖序常Xiao Xuchang
吴传钧Wu Chuanjun
汪品先Wang Pinxian
沈其韩Shen Qihan
张弥曼(女)Zhang Miman
陈庆宣Chen Qingxuan
黄纬禄Huang Weilu
曹楚南Cao chunan
屠守锷Tu Shoue
蒋民华Jiang Minhua
童宪章Tong Xianzhang
谢光选Xie Guangxuan
路甬祥Lu Yongxiang
阙端麟Que Duanlin
窦国仁Dou Guoren
蔡睿贤Cai Ruixian
颜呜皋Yan Wugao
薛社普Xue Shepu
鞠躬Ju Gong
地学部(35人)
马在田Ma Zaitian
马宗普Ma Zongpu
叶大年Ye Danian
朱显谟Zhu Xianmo
刘宝〓Liu Baojun
安芷生An Zhishen
许厚泽Xu Houzhe
孙枢Sun Shu
孙大中Sun Dazhong
孙鸿烈Sun Honglie
陈运泰Chen Yuntai
陈俊勇Chen Junyong
陈梦熊Chen Mengxiong
欧阳自选Ouyang Zixuan
周秀骥Zhou Xiuji
赵其国Zhao Qiguo
赵柏林Zhao Bailin
袁道先Yuan Daoxian
徐冠华Xu Guanhua
黄荣辉Huang Ronghui
盛金章Sheng Ji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