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合集下载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名单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名单
黎乐民Li Leming
生物学部(34人)
毛江森Mao Jiangsen
尹文英(女)Yin Wenying
石元春Shi Yuanchun
田波Tian Bo
庄巧生Zhuang Qiaosheng
刘新垣Liu Xinyuan
许根俊Xu Genjun
孙曼霁Sun Manji
阳念熙Yang Nianxi
李振声Li Zhenshen
戴汝为Dai Ruwei
戴念慈Dai Nianci
钦俊德Qing Junde
施立明Shi Liming
施教耐Shi Jiaonai
洪孟民Hong Mengmin
洪得元Hong Deyuan
姚开泰Yao Kaitai
唐崇惕(女)Tang Chongti
阎隆飞Yan Longfei
谢联辉Xie Lianhui
强伯勤Qiang Boqin
翟中和Qu Zhonghe
张滂Zhang Pang
张乾二Zhang Qianer
陆婉珍(女)Lu Wanzhen
陆熙炎Lu Xiyan
陈俊武Chen Junwu
陈敏恒Chen Minheng
陈耀祖Chen Yaozhu
周同惠Zhou Tonghui
周维善Zhou Weishan
赵玉芬(女)Zhao Yufen
俞汝勤Yu Ruqin
保铮Bao Zheng
侯洵Hou Xun
俞鸿儒Yu Hongru
闻邦椿Wen Bangchu
姚熹Yao Xi
夏培肃(女)Xia Peisu
顾诵芬Gu Songfen
高为炳Gao Weibing
高镇同Gao Zhentong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1.巢纪平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40年生于上海市。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

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

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

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相关领域)1.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1933年5月16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

45.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

45.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

45.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投诉信处理办法(1998年12月14日学部主席团会议通过,2003年5月12日、2006年11月2日学部主席团会议修订)为保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一、对投诉信的处理,必须严肃、认真、慎重,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二、投诉信必须是对院士候选人的书面署名投诉,不受理匿名投诉。

投诉人应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受理的投诉内容为对院士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和学风道德的异议。

三、投诉信必须送交院士工作局登记,由有关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统一研究处理。

未经研究处理的信件一律不得在评审和选举过程中出示或传播。

四、投诉信截止日期为增选年的9月15日。

五、超过投诉信截止日期的投诉信原则上不予受理,如涉及实质性内容,提交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六、投诉信截止日期后,院士工作局将投诉信分别送交有关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研究处理。

七、对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决定受理的涉及初步候选人的投诉信,通过以下3种方式调查核实:(一)对归口初选部门推荐的候选人,由院士工作局具函并附投诉材料,请其归口初选部门提出书面调查材料及结论性意见,加盖人事组织部门印章,在规定时间内寄送院士工作局。

(二)对院士推荐的候选人,由院士工作局具函并附投诉材料,请推荐院士提供书面说明,在规定时间内寄送院士工作局。

(三)各学部常委会或主任会议认为有必要核查的投诉问题,可指定有关院士组成调查小组进行核实,提出书面调查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寄送院士工作局。

八、学部常委会对经过上述三种方式调查核实的材料进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九、会议评审期间,投诉材料和调查核实材料存放指定地点备查。

十、各学部常委会对认为有必要调查的与初步候选人有关的其它问题,也可按上述办法处理。

十一、投诉信及有关调查材料必须严格保密。

投诉信原件仅提供给学部主任、副主任以及有关院士调查小组成员查阅。

卢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卢柯+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用等通道挤压法也制备出了纳米材料,此 又先后两次赴美国维斯康星大学材料系任 结束的,科学工作则是用一次次的失败来
后,人们不断地尝试用各种手段制备致密、 客座教授。
铺路,以成功作为新的起点。当你有了一个
无孔洞、无污染的纳米材料。
2000年,卢柯课题组在实验室里又获 灵感,钻进了实验室里,半年,十个月,一
进入1980年代,国际纳米界不断爆出
1997年,32岁的卢柯担纲“快速凝固 这中间有一个心态调整的过程,但是必须
新闻:继德国的葛莱特用原位蒸发冷压成 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 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重新开始。失败其实
型法制备出纳米材料后,俄国的瓦列夫采 三次赴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任客座教授, 是科学工作的常态。跳高比赛是以失败而
刊物《Mater.Sci.Eng.Repots》邀请卢柯撰 “鼻祖”葛莱特教授认为,这项工作是“本 对我的学生说,对自己的思维一定要有极
写关于非晶完全晶化法的专题综述,这意 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 强的信心,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什么
味着该制备方法在国际纳米材料界得到了 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
专家们称为是“非晶态金属晶化方面近十 卢柯很少下班。女儿已经12岁了,到现在,
那时候你怎么做?我问卢柯。
年来的好文章”。1989年,卢柯荣获首届 她还是不厌其烦地追问他:“爸爸,你为什
他说,勇敢地承认自己失败了。失败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
么总是加班?…‘你什么时候回家呀?” 了,就放弃了,再换一个思路接着干。当然,
样能找到问题?卢柯告诉他们,实际上,问 了,我们还有机会,我们要在他的基础上发 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有关论文

12名生命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名生命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名生命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个单位出了8位新院士
12名生命科学家在2005年岁末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了国家在科技方面设立的这一最高学术称号。他们当中最大的70岁,最小的年仅42岁,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个单位。
这些生命科学家虽然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从生态学到结构生物学,从农业微生物学到临床医学,各不相同,但他们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成绩显著,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们中有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为我国陆地碳循环研究奠定了基础的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有揭开了困扰人类整整一个世纪的A-1型短指(趾)症致病之谜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林;还有曾参加猪胰岛素晶体结构(我国测定的第一个蛋白质的晶体结构)测定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大成、常文瑞。
两次研究生王恩多先后念了7年,读书进修时间比别人长得多,当时社会上盛行“读书吃亏”论,她一家三口分居遥远的三地,爱人在比利时留学,小孩在天津念小学,她孤身在上海念研究生,这不是普通的女性所能承受的。
1987年,王应睐先生把“酶与核酸相互作用”研究课题的重担交给了她。她当时身处经费不足、局面严峻等困境,雪上加霜的是她被查出乳腺癌住院开刀,进退两难时,她还是毅然决然地临危受命。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王恩多在蛋白质合成中关键的氨基酰-tRNA合成酶与tRNA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为我国在该领域取得国际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半曾在国外留学并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具有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亚曾在英国里丁大学学习,并获该校博士学位;与陈晓亚同一个单位的赵国屏研究员1990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科学技术史试题

科学技术史试题

1.请写出下列科学理论、试验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原创者。

(每题2分,共30分)(1)浮力定律(2)光的电磁波理论(3)原子的有核模型(4)光发射和吸收的量子论(5)共价键理论(6)核裂变的发现(7)细胞学说(8)细菌水平上的免疫学原理(9)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现象(10)大陆漂移学说(11)宇宙膨胀的发现(12)群论(13)形式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14)电话(15)青霉素2.请写出下列科技成就或科技著作的创作者。

(每题2分,共20分)(1)都江堰(2)龙骨水车(3)候风地动仪(4)水运仪象台(5)简仪(6)《伤寒杂病论》(7)《齐民要术》(8)《梦溪笔谈》(9)《天工开物》(10)《本草纲目拾遗》二下面六题中任选四题作答。

(每题25分)1.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如何逐步突破托勒密的天文学体系的?新天文学所需要的力学基础又是如何逐步建立的?试围绕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和牛顿的工作来回答这一问题。

2.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拉马克的进化论有何异同?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的考察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为什么说他的自然选择理论需要新的遗传学的支持?3.试联系热机、电机、有机合成、晶体管、基因工程(五种任选其中之一)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来说明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社会影响。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三大高峰期,依次是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和晚明时期,试列举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成就,并联系时代背景略作说明。

5.(1)地圆说、日心说和进化论分别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哪几部图书的影响最大?它们的译介者又是谁?(2)中国人在接受西方科学过程中,曾先后使用“格致”、“西学”、“西学格致”和“科学”来称呼Science,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当时的含义是什么?6.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史?二、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分期,目前通行的中国科技史著作大多是按朝代划分的,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其利弊何在?(15分)三、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孟德尔的工作,并就其成就“迟迟不被学界重视,后来才被重新发现”的现象,说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39
赵思雄
64
大气科学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40
莫宣学
66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1
郭正堂
41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42
郭华东
54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43
钱永甫
66
气象学
南京大学
44
高山
42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5
高抒
48
海洋地质与自然地理
南京大学
14
吴培亨
65
超导电子学
南京大学
15
张树霖
69
半导体光谱学
北京大学
16
张铃
67
计算机应用
安徽大学
17
李建中
5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李征帆
68
电磁场与微波
上海交通大学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9
李爱珍(女)
68
半导体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0
李景镇
64
光学工程
深圳大学
21
杜国同
59
电子科学与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
22
杨福民
62
天体测量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23
苏毅
63
应用激光技术与光电测试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24
陈天平
64
信息处理、系统科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化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化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化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说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开始评选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1993年改称院士。

此名单共8个表,首先按照当今中国科学院所设的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6个学部以及外籍院士分为7个表,各表均以评选年份排序,同一年的院士以其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截至2007年底,共有院士1 106人(其中,1955年172人,1957年18人,1980年282人,1991年209人,1993年59人,1995年59人,1997年58人,1999年55人,2001年56人,2003年58人,2005年51人,2007年29人),外籍院士64人。

此外,1955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学部时所设的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有学部委员64人,列入表8。

化学部(181人)1955 年(22 人)卢嘉锡(化学家)庄长恭(化学家)纪育沣(化学家)李方训(化学家)杨石先(化学家)吴学周(化学家)汪猷(化学家)张大煜(化学家)张青莲(化学家)赵承嘏(化学家)柳大纲(化学家)侯祥麟(化学工程学家)恽子强(化学家)袁翰青(有机化学和化钱志道(化学家)学史家)唐敖庆(化学家)黄子卿(化学家)黄鸣龙(化学家)梁树权(化学家)傅鹰(化学家)曾昭抡(化学家)虞宏正(化学家)1957 年(2 人)赵宗燠(化学工程学家)蔡镏生(化学家)1980 年(51 人)王序(化学家)王葆仁(化学家)卢佩章(化学家)申泮文(化学家)田昭武(化学家)冯新德(高分子化学家)邢其毅(化学家)朱亚杰(化学工程学家)刘有成(有机化学家)严东生(材料科学家)苏元复(化学工程学家)肖伦(放射化学家)时钧(化学工程学家)吴征铠(化学家)吴浩青(化学家)汪家鼎(化学工程学家)何炳林(高分子化学家)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沈天慧(女, 化学家)张存浩(物理化学家)汪德熙(核化学化工专家)陈荣悌(化学家)陈茹玉(女, 化学家)陈冠荣(化学工程专家)陈家镛(化学工程学家)武迟(石油化工专家)查全性(化学家)顾翼东(化学家)钱人元(化学家)钱保功(化学家)倪嘉缵(化学家)徐光宪(化学家)高小霞(女, 化学家)高怡生(化学家)高济宇(化学家)高振衡(化学家)高鸿(化学家)郭慕孙(化学工程学家)郭燮贤(化学家)唐有祺(化学家)黄量(女, 化学家)黄维垣(化学家)黄耀曾(化学家)曹本熹(化学工程学家)梁晓天(化学家)彭少逸(化学家)蒋丽金(女, 化学家)蒋明谦(化学家)嵇汝运(化学家)蔡启瑞(化学家)戴安邦(化学家)1991年(34人)王夔(化学家)王方定(化学家)王佛松(高分子化学家)朱清时(化学家)刘元方(化学家)江元生(化学家)孙家钟(化学家)何国钟(化学家)余国琮(化学工程专家)汪尔康(化学家)沈家骢(化学家)张乾二(化学家)张滂(化学家)陆婉珍(女, 化学家)陆熙炎(有机化学家)陈俊武(化学工程学家)陈耀祖(化学家)周同惠(化学家)周维善(有机化学家)赵玉芬(女, 化学家)俞汝勤(分析化学家)姜圣阶(化学工程学家)袁权(化学工程学家)徐僖(高分子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徐如人(无机化学家)郭景坤(材料科学家)黄志镗(化学家)黄葆同(化学家)蒋锡夔(化学家)程镕时(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游效曾(化学家)谢毓元(化学家)楼南泉(物理化学家)黎乐民(化学家)1993 年(10 人)邓从豪(理论化学家)陈庆云(化学家)陈鉴远(化学工程专家)林励吾(物理化学家)林尚安(高分子化学家)胡英(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家)殷之文(材料科学家)黄本立(光谱化学家)梁敬魁(无机物理化学家)戴立信(有机化学家)1995 年(9 人)支志明(化学家)邓景发(物理化学家)朱起鹤(物理化学家)苏锵(化学家)何鸣元(石油化工专家)沈之荃(女, 高分子化学家)张礼和(药物化学家)胡宏纹(有机化学家)徐晓白(女, 环境化学、无机化学家)1997 年(10 人)万惠霖(物理化学家)方肇伦(分析化学家)白春礼(物理化学家)沙国河(物理化学家)卓仁禧(高分子化学家)朱道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家)侯虞钧(化学工程学家)袁承业(有机化学家)钱逸泰(化学家)高世扬(化学家)1999 年(8 人)刘若庄(物理化学家)李静海(化学工程专家)吴新涛(物理化学家)佟振合(有机化学家)陈凯先(药物化学家)周其凤(高分子化学家)姚守拙(分析化学家)黄乃正(有机化学家)2001 年(10 人)任华(女,无机化学家)江龙(物理化学家)麦松威(结构化学家)陈洪渊(分析化学家)陈新滋(有机化学家)林国强(有机化学家)郑兰荪(无机化学家)黄春辉(女,无机化学家)曹镛(高分子化学家)程津培(有机化学家)2003 年(10 人)计亮年(生物无机化学家)李灿(物理化学家)杨玉良(高分子化学家)吴奇(高分子化学家)吴养洁(有机化学家)张玉奎(分析化学家)侯建国(物理化学家)洪茂椿(无机化学家)费维扬(化学工程学家)黄宪(有机化学家)2005 年(9 人)田中群(物理化学家)冯守华(无机化学家)江明(高分子化学家)李洪钟(化学工程专家)吴云东(理论有机化学家)陈懿(物理化学家)姚建年(物理化学家)麻生明(有机化学家)颜德岳(高分子化学家)2007 年(6 人)赵东元(物理化学家)宋礼成(有机化学家)张希(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学家)段雪(应用化学家)柴之芳(放射化学家)高松(无机化学家)2009年(8人)万立骏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包信和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江雷无机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江桂斌分析化学、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小明无机化学中山大学周其林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唐本忠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香港科技大学涂永强有机化学兰州大学2011年(7人)田禾精细化工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1
陈和生
56
高能物理实验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2
周向宇
38
数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3
侯伯宇
72
理论物理
西北大学
24
洪家兴
60
基础数学
复旦大学
25
袁亚湘
43
计算数学、运筹学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6
陶瑞宝
66
凝聚态理论
复旦大学
27
顾以藩
69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初步候选人名单
(共149人,分学部按姓名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30人
化学部23人
生物学部30人
地学部25人
技术科学部4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
二〇〇三年九月
数学物理学部(共3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仁卉
65
凝聚态物理
武汉大学
2
王恩哥
46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4
王奎禄
64
信息技术(快速图像诊断)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5
王锡凡
66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6
2
邓晋福
68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邓起东
65
构造地质学(活动构造)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4
叶嘉安
50
地理信息科学
香港大学
5
刘嘉麒
61
火山地质与第四纪环境地质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究所
6
吕达仁
63
大气物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7
孙 孚
63
物理海洋
中国海洋大学
8
朱日祥
47
地球物理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3
舒德干
57
古生物学
西北大学
24
濮祖荫
66
空间物理学
北京大学
25
魏奉思
61
空间物理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技术科学部(共4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仇玉林
60
微电子学
中科院微电子中心
2
王汉功
62
导弹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3
王自强
64
固体力学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香港中文大学
6
吴云东
45
理论有机化学
香港科技大学
7
吴养洁
75
有机化学
郑州大学
8
张玉奎
60
分析化学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9
李 灿
43
物理化学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0
杨玉良
50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复旦大学
11
杨忠志
62
物理化学
辽宁师范大学
12
沈延昌
71
有机化学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3
单孝全
65
分析化学、环境化学
28
葛墨林
64
理论物理
南开大学
29
解思深
61
凝聚态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30
詹文龙
47
核物理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化学部(共23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孔繁敖
66
物理化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2
计亮年
69
生物无机化学
中山大学
3
冯守华
47
无机化学
吉林大学
4
朱鹤孙
73
化学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5
吴 奇
48
高分子科学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2
韩布兴
45
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23
颜德岳
66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学部(共3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方荣祥
57
植物病毒学、植物生物技术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2
王大成
62
分子生物物理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3
王书荣
63
生物物理学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肠胃科、内科
香港大学
18
林其谁
65
生物化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9
郑光美
70
鸟类学
北京师范大学
20
贺 林
49
分子遗传学
上海交通大学
21
饶子和
52
生物物理学与结构生物学
清华大学
22
徐汝梅
64
昆虫生态学
北京师范大学
23
郭爱克
63
神经科学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4
康 乐
44
昆虫生态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4
王宪(女)
48
生理和病理生理学
北京大学
5
宁修仁
61
海洋生态学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6
刘允怡
55
肝胆胰外科
香港中文大学
7
孙汉董
63
植物资源、化学和新药的研究开发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8
朱 军
53
作物遗传育种
浙江大学
9
许再富
63
保护生物学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10
张亚平
37
进化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44
数学
北京大学
13
张裕恒
65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4
李家春
62
流体力学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15
汪景琇
58
天体物理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16
沈 平
56
物理学
香港科技大学
17
肖玲(女)
63
偏微分方程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18
陆埮
71
天体物理
南京大学
19
陈木法
56
数学
北京师范大学
20
陈永寿
64
理论物理、核物理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4
侯建国
43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
洪茂椿
49
无机化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6
费维扬
63
化学工程
清华大学
17
赵东元
39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
18
赵新生
45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19
曹怡(女)
73
有机光化学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20
黄 宪
69
有机化学
浙江大学
21
董绍俊(女)
71
分析化学
9
何国琦
68
大地构造学
北京大学
10
张 经
45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11
李曙光
62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2
杨文采
60
地球物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3
沈焕庭
67
自然地理--河口学
华东师范大学
14
陆大道
62
经济地理
中科院地理资源研究所
15
陈 旭
66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5
曹雪涛
38
免疫学
第二军医大学
26
隋森芳
58
生物物理
清华大学
27
黄宜定
57
生殖生理学
香港中文大学
28
曾益新
40
肿瘤学
中山大学
29
詹启敏
44
肿瘤分子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30
魏于全
43
肿瘤学
四川大学
地学部(共2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丁仲礼
46
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王鼎盛
62
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4
邓学蓥
62
空气动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邝宇平
70
理论物理
清华大学
6
朱邦芬
55
凝聚态物理
清华大学
7
邢定钰
58
凝聚态理论
南京大学
8
应隆安
66
数学
北京大学
9
张伟平
39
基础数学
南开大学
10
张 杰
45
等离子体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11
张家铝
64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2
张继平
16
金振民
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