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摘要】旅游文本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英译中常常存在文化缺省现象。

文化缺省对旅游文本英译的影响是显著的,容易导致信息不准确或失真。

为解决这一问题,翻译者需要运用翻译补偿策略,如意译或加注释等,以保持原意和文化特色。

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在于翻译者要意识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并灵活运用翻译补偿策略。

文化适应与翻译质量的关系密切相关,重视文化因素有助于提升翻译质量。

结论指出文化差异是翻译的难点,翻译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翻译补偿策略,以确保翻译品质和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旅游文本、英译、文化缺省、翻译补偿、跨文化传播、文化因素、翻译质量、文化适应、文化差异、翻译挑战、解决方法、文化适应、翻译质量、翻译补偿策略。

1. 引言1.1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补偿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ravel texts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cultural omissions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s play a crucial role. Cultural omissions refer to the loss or absence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which may lead tomisunderstandings or misinterpret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s are strategies used to make up for these cultural gaps and ensure accurate and culturally sensitive translations.2. 正文2.1 文化缺省对旅游文本英译的影响Additionally, cultural deficiency can also affect the tone and style of the translation. Withou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ntext, translators may struggle to accurately capture the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text, leading to a loss of the intended voice and atmosphere. This can result in a translation that feels awkward or unnatural, making it less engaging for readers.2.2 翻译补偿策略的应用翻译补偿策略的应用在旅游文本英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旅游翻译的策略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旅游翻译的策略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旅游翻译的策略【摘要】旅游翻译是一种涉及文化、语言和思维的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而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旅游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

而文化差异处理得好坏是旅游翻译准确与否的关键。

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旅游翻译的特点和差异,并提出旅游翻译的一些策略,从而得出结论:提升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是保证旅游翻译质量和顺利实现旅游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文化差异;旅游翻译;翻译策略旅游活动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翻译在旅游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扮演着沟通和桥梁的作用。

旅游翻译应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

我们有必要在旅游翻译中融入并强化跨文化意识,为国外游客提供旅游目的地的准确信息。

一、旅游资料的特点旅游资料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

旅游资料的翻译,首先是传达原文信息,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

旅游资料的翻译,目的是要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传递有关信息,让国外旅游者读懂、看懂、听懂,并且喜闻乐见,实现译文文本的这种交际功能,从而推动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旅游资料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翻译中,不能传递异域文化的译文往往不能满足读者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

二、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汉英旅游文体的语言特色和修辞差异。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缘故,汉、英语之间存在着各自本身的异质性差异,这种差异又自然而然地制约着不同语言使用者对各自旅游文体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

一般而言,英语旅游文体大多风格简约,行文用字简洁明了,表达直观通俗,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

同样是景观介绍,汉语则音韵和美,文辞华丽,诗意盎然,抒情表意唯恐不周;用声律和铺叙的手法来传情达意,讲究诗情画意的审美效果,主观抒发往往多于客观描述。

因此旅游翻译时在行文用字、篇章布局、文体修辞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浅谈影响旅游翻译的中西文化差异因素

浅谈影响旅游翻译的中西文化差异因素
2 1 年 5月 01 第2 7卷第 5 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J u n l o hn cu d c to n t t t o r a f C a g h n E u a i n I s i u e
M y 2 1 a .0 1 V 1 2 N . o.7 o5
浅谈影响旅游翻译 的中西 文化 差异 因素
关 键 词 :旅 游翻 译 ;文化 差异 ;文 化 传播
中 图分 类 号 :H3 5 1. 9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7 - 5 1 (0 1 5 0 3 - 2 6 1 63 2 1 )0 - 0 0 0
语言的产生脱离不 了社会文化 , 同的语言往往处于不同的 成短句 : “ 不 只有当你倾注 一生去热爱音乐 ,你才有可 能体验到音 文化背景中。翻译肩负着语言文化交流的任 务 , 是人类交流思想 乐方 方面面的 魅力 。而 对音乐 多元素 的基本 了解 和经常性 的体 ” 的桥梁 , 也是信息传播的途径。旅游翻译作 为翻译的一种 ,是服 验 ,能大大加快学 生对音 乐的领悟和掌握。 二 、风 俗 习惯 务于旅游专业和行业 的 ,属于专业性翻译 。文化是 旅游 的核心 , 因此 ,旅游 翻译更是跨语言 、跨社会、跨文 化的交际活动。旅游 风俗习惯是 一个 民族 在长 期的生活生产的过程中 ,同时受 到 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际旅 游服务 的品质 ,也是国际旅游 所居住的生活环 境的影 响而综合形成的特有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 能否成功开展的先决条件 ,提高旅游翻译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 点。风俗习惯融合在 语言里 ,使得语言具有了突出而丰富 的内涵 特殊的现 实意义 ,同时也具有学术 研究 的价值 。 和外延 。比如 ,中国人 常常形容 一个人 “ 像老黄牛 一样勤 勤恳 旅游 翻译时不但要使翻译的语言对接流 畅,更要让译语与所 恳” “ 、 强壮如牛” ,因为 ,中国古代的牛是农业劳作时 的重要劳 处文化对接成功 ,即旅游翻译不但应当保持本土文化 ,而且要让 动力 ;而在西方 ,人们 却用马来耕 地 。因此 ,要形 容一个 人勤 外国旅游者获得与本土游客基本相 同的感受 , 尽可能减少文化差 劳 ,英 语 会 使 用 “ r sah r ”, “ t n o e o wok a o e a so ga ah r ” s s r s s 异产生的理解困难 , 最大限度地满足外 国游 客的需求 ,激发他们 狗一 “ o ” d g ,在 中 英文 当中用 法也不 尽相 同 。 “ 狗不 如 ” 猪 、 的旅游欲望 。显然 ,文化差异成为了旅游 翻译 中的最突出的、最 “ 狼心狗 肺” “ 、 鸡飞狗 跳”等 等 ,都是带 有贬义 的词 ;而在西 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了解影响旅游 翻译 的文化差异因素就显 方 ,人们认为狗是人类最 忠诚 的朋友 ,许多用来形容人的褒义词 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五方面概 括分 析影响旅游 翻译 的文化差 语都 与 “ o ”有关 ,如 , “ cyd g ( dg l k o ” 幸运3 ) “o o ” u L , tpd g 异。 ( 最重要的人) 。又如 ,西方 人饮 食中常有 “r d、 “he ” b a” e ces 、 e 思 维模 式 “utr、 “a bt ” e j m”等 ,因此 ,在英语 中 “ ra n ut ”在某 bedadb tr e 中英思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 ,思维方式 的差异决定着语言的 些语境 中可 以 表示 “ 谋生 之道 ” ,也 即我们 中文 中常 说的 “ 饭 差异。 ( 见下表) 碗” 。再如 ,汉语 常说 “ 金如 土 ” 挥 ,而 英语 中 却要 说 “p n se d 中英思维差异的表现 m nyi a r。这都是 由于风俗 习惯不同造成的差异 。 oe e t ” l w e k

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研究

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研究

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旅游成为了人们跨越国界,体验异国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沟通和翻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中,旅游英语翻译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进行研究和探讨。

1.1 促进旅游者与当地人的交流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中,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存在语言障碍,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

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够促进旅游者与当地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得旅游者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

1.2 提升旅游体验质量良好的英语翻译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信息,提升他们的旅游体验质量。

通过翻译,游客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享受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体验。

1.3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良好的英语翻译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增加当地旅游业的收入和知名度,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的挑战和应对策略2.1 语言和文化差异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中,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英语翻译需要兼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能简单地进行直译,而是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含义和内涵,将信息传达给游客。

应对策略: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翻译工作中,需要注重文化差异的理解,从而进行更准确和恰当的翻译。

2.2 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这也是英语翻译面临的挑战之一。

有些地方的特色活动、习俗等可能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翻译进行准确传达。

应对策略: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通过丰富的实地调研和了解,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将当地特色活动、习俗等精确地传达给游客。

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

2.3 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英语翻译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旅游日语翻译

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旅游日语翻译

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旅游日语翻译随着国际化的发展,中日之间的关系有所变化,中日之间的旅游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旅游日语翻译工作的价值也得以凸显。

在实际开展日语翻译工作的过程中,有关翻译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旅游日语翻译的技巧,还需要了解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了解开展旅游日语翻译工作。

本文首先阐述旅游日语翻译的理论支撑,之后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概述,具体分析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对中日文化差异背景下旅游日语翻译现状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为旅游日语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适用提供可靠的借鉴,以提高旅游日语的翻译水平。

标签:中日文化;差异;旅游日语翻译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也在逐步上升,中日之间的旅游人数也与日俱增。

所以为了能够让游客有更加出色的旅游体验,旅游日语翻译工作也受到了重视。

而这要求我们除了掌握日语翻译的基础知识外,更要充分了解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

众所周知,中日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日语翻译的效果,也会使旅游日语翻译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在旅游中时常会出现各种翻译不当的问题,不利于中日旅游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所以对中日文化的差异以及旅游日语翻译的研究,对于中日之间旅游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日语翻译的背景不同国家的语言又各有其特点,尤其是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翻译工作容易引起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冲突,而从翻译产业的发展来看,语言和翻译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语言是翻译存在的基础,要借助语言基础作用的发挥,推动语言翻译的发展,与此同时翻译工作也有利于促进语言的推广和传播,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语言的独特魅力。

在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旅游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国际化的发展。

在发展旅游日语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日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合理区分中日文化的差异,以此确保翻译工作的准确性。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处理方式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处理方式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处理方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而旅游过程中的文化差异也让很多人感到困扰。

因此,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方式显得极其重要。

以下是本文的详细内容。

一、文化差异的影响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难以避免的。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食品、服装、语言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如果没有妥善的处理,容易导致误解、矛盾和甚至是冲突。

因此,理解和处理文化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化差异的应对方法1.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在旅游英语翻译中,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目的地的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更好地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交流。

2.尊重当地文化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尊重当地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游客需要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等等,不会因为这些存在差异而歧视或排斥当地人。

这对于游客来说也是一种素质和修养的体现。

3.学习一些基本语言和礼仪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学习当地的基本语言和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还可以避免语言上的误解和沟通上的困难。

4.避免贸然评价当地文化在旅游英语翻译中,游客需要注意避免贸然评价当地的文化。

有些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并不一定是游客所习惯的,但这并不代表它们是错的。

游客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这些文化差异。

5.寻求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寻求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机构通常有经验丰富的导游和严格的培训程序,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和各种旅游信息,以及提供翻译和交流等服务。

三、结论文化差异是旅游英语翻译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处理文化差异,游客需要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尊重当地文化、学习一些基本语言和礼仪、避免贸然评价当地文化,寻求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等方法。

只有这样,游客才能真正地融入当地的文化,享受真正有意义的旅行体验。

文化差异对旅游英语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旅游英语翻译的影响

随着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举行,中国留给外国人的世界印象越来越好,同时每年进入我国旅游的外国友人也在逐年增加。

涉外旅游在提升国家形象方面更是重中之重。

但是目前,我国约有导游20万人,而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具备英语导游资格的人员仅占19.8%,外语类导游人才缺口巨大。

作为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其开设旅游英语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熟悉旅游知识和导游业务,具备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能够用英语进行流利讲解、交流和沟通的,具有较强组织、沟通和交际能力的旅游业一线的高层次职业技术复合型人才,为涉外旅行社、涉外酒店、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和外事接待单位输送能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适应面广的导游、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

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本领,也是该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得以增强和提高的前提和保障。

然而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应具备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基本功外,还必须具备广博的英美文化知识。

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了解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宗教、风俗文化等,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具备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旅游英语的跨文化差异一、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社会环境。

旅游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文体,不仅在词汇、句法上具有区别于一般语言的独特特征,同时还涉及独特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这种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对交流活动必然产生影响。

我国旅游机构抽样调查显示:26%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是欣赏历史古迹,56%的游客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异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所以文化旅游翻译是为了满足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需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翻译,是不能采用直译方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
中国地大物博,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古老而璀璨文化无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何让外国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旅游资料无疑是一个非常直接的途径。

旅游资料作为一种对外宣传资料,其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的效果。

旅游英语涉及诸多文化因素,由于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总会造成翻译障碍。

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势必影响翻译效果,同时,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翻译时的产生障碍以及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文化差异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达。

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要通晓这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深刻地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翻译不仅跨语言,更是跨社会的特殊文化活动。

Eugene A.Nida 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翻译的标准可以归纳为:意义相符,功能相似(correspondence in meaning and similarity in function) ”。

换句话讲,翻译是信息语际转换过程,是将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其实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因此,解决好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旅游翻译者要善于避免文化差异给旅游英语翻译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旅游翻译资料所传达的信息,更加清晰地懂得中国的旅游文化。

一、导致翻译障碍的文化因素
(一)历史制度、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导致的翻译障碍
语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不同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社会习俗都会使两种语言出现不对应现象,有的只是词汇空缺或词义空白。

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形成了语言的特殊性。

比如,像“饺子”“春节”等词是汉语中特有的,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英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比如,“春节”如果简单翻译成“Spring Festival”,外国游客会理解为“春天的一个节日,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但过春节家家户户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文化信息却丢失了。

因此,许多专家主张使用音译加注的方法来保留这类词汇特殊的文化联想意义,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理解的不断深入,这类词不需要额外解释也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如“饺子”(jiaozi)“风水”(fengshui)等。

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使信息损失降低到最小,但却达不到完全的意义对等。

(二)语篇层面和修辞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审美观念、文化心理有很大不同,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行文习惯的差异。

汉民族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书画、建筑、诗歌等都讲究神似重于形似,简隽空灵的风格,反映在语言上就有了汉语词藻华丽,情感横溢,讲究声律对仗,音韵和美的特点。

而西方哲学强调抽象理性思维,更多注重模仿和再现,反映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就体现了英语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相应的,英文句式结构简洁严整,行文注重逻辑性。

这样的差异就要求在翻译中采取相应的策略使译文符合西方的美学标准和审美观点,这才能达到译文相应的效果。

二、旅游资料英译中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旅游资料翻译不是表象文字上的吻合,而是信息和语言内涵上的契合,只有把握翻译的基本原则,采取多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旅游资料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必要的变通和处理,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动。

(一)直译、意译、音译或几种方法相结合
景点名称是游客对景观本身的第一印象,精彩的译名可以吸引游客注意力,增加游览兴致。

景点名称翻译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音译或几种方法的结合。

完全音译适用于对地名的翻译,这一般不会引起游客的理解障碍,如北京(Beijing),上海(Shanghai)等。

在景点和景区的翻译中,音译加意译的方法更为常用。

比如,把“中山陵”译为“Dr Sun Yat-sen's mausoleum,”这样能使旅游者更好地把眼前景色和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相结合,从而增进游客和中国文化的沟通。

(二)增添释义
增添是指为了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某些字、词、名而增加一些相关资料,对旅游资料中的一些人名、地名、朝代、历史事件以及典故等做出背景资料的增加和说明。

例如杨贵妃天生丽质,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程度。

译文用一句“ She grows up to be a rare beauty”概括了对她美貌的全部描写,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又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常用来形容行路难。

原文读起来铿锵有力, “难”字的重复使用更突出了道路艰辛的程度。

译成英语恐怕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只能解释为“ An ancient poet said in one of his verse that getting to Sichuan is harder than ascending to heaven.”
(三)删减
汉语在描写景物时,主观色彩极浓,辞藻华丽,文笔夸张。

如果将汉语原文译出,与英语简洁明快、直观理性的欣赏习惯不相符合。

在翻译这类资料时,需要译者仔细推敲原文,透过其华丽的外表抓住实质具体的内容,译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近的审美反映。

如:“阡陌纵横,鸡犬相闻,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一片新天地。

”译文为:“ A new land with crisscrossed fields , bright sunshine , gentle breeze , cocks crowing , dogs barking , birds singing and flowers blooming.”这里首先把主要信息“一片新天地”移到句首,符合英美人“演绎法”的思维方式,又将静
物和动物归纳了一下, 改变了原词序排列,这在翻译中不仅是容许的还是必须的。

(四)类比
亦可称为文化替换。

这种手法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己熟悉事物的对比联想,即在找不到文化对应词的时候,把中文资料中有关内容转换成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这样可以简洁而准确地介绍旅游景点,使译文读者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加强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例如: 译文“Jigong , Robin Hood in China , 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 ”中,将济公比作外国游客非常熟悉的罗宾汉,不用更多的笔墨就可以让外国游客了解济公这一人物形象。

又如,把西施比作埃及艳后,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把苏州比作意大利的威尼斯,把银川市比作小麦加等等。

综上所述,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其文体和句法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中西文化的诸多差异,以及旅游资料的特殊性,因此译者在进行旅游资料的翻译时,要认真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千万不可生搬硬套,而应灵活处理。

在不脱离原文的前提下,处理好文中的文化因素,将我国旅游宣传资料中的文化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海外旅游者。

使译文做到:既通俗易懂又不乏号召力,译出外国游客可以接受的好译文,满足外国游客通过旅游了解中国风土人情的强烈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