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合集下载

2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二、构效关系
化学结构决定药物的效应,化学结构是药物特 异性的物质基础。 拟似药、拮抗药 光学异构体 左旋体 右旋体 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基本骨架结构 取代基团越大内在活性越弱(激动剂>部分激 动剂>拮抗剂)
乙烯雌酚与雌二醇比较
萘普生对映体
抗炎作用强
奎尼丁(右旋),左旋抗疟;氯霉素,左旋抗菌
达到同等效应(通常 采用50%效应量) 所需的剂量
反映药物对受体的亲 和力
效价大时临床用量较 小
作 用
常用量
0
无最 效小 量有
效 量
极最 最 量小 小
中致 毒死 量量
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示意图
剂量
极量 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称极量,或安全用药的 最大限度。
最小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 出现中毒症状的 最小剂量
安全范围 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于受体 ……
小结
受体药理学 作用于受体药物分类
激动药(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 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 信号转导系统 接受系统 信号转导
效能(efficacy)指药物的最大效应(Y轴的最高 点),比较效应的差别
强度(potency),或称效价强度,引起等效反应的 相对浓度或剂量。值越小,效价强度越大(1/剂 量)
药物评价重要指标
效能
效价
概念
意义 应用
或称最大效应,为药物 的药理效应的最大值
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再增加剂量,效应不会 增加,反会产生或加 重不良反应
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100

Emax

50
(%)
KD 0 2 4 6 8 10 12 0 3 10 30 100

医药商品学第三章药理学基础知识

医药商品学第三章药理学基础知识
首关消除效应:有些口服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首次经过肝脏时,部 分被代谢灭活,使得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首关消除的药物,药 效降低,口服疗效差。如硝酸甘油。 (2)舌下给药与直肠给药:只适用于首关消除明显、用药量少、脂溶性高 的药物。
2、注射给药(胃肠道外给药) 静脉注射(iv): 给药量准确,起效迅速。 肌肉注射(im):经毛细血管壁吸收,比皮下注射吸收快。 皮下注射(ih):刺激性大的药物不宜使用。
①向上调节:受体增多,亲和力增强或效应增加。如长期使 用受体拮抗剂,可使相应的受体数量增加。对配体非常敏感, “超敏”,反跳。
②向下调节:受体减少,亲和力降低或效应减慢。如长期使 用受体激动药,可使受体相应数量减少。“脱敏”,耐受性。
三、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1、药物应具备的条件 ①亲和力: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②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能力。
半衰期(t1/2):
意义:(1)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2)预测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4-5个半衰期可到达。 (3)预测药物从体内消除所需要时间。一次给药后,约经5个 半衰期,约97%的药物从体内消除; (4)作为药物分类的依据,长效、中效和短效。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药物的化学结构
3、易化扩散:又称载体转运,是指某些药物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 进行不耗能的顺浓度差转运。载体具有高度特异性,每种载体只能 转运特殊药物;具有饱和现象;具有竞争性抑制现象。如红细胞对 葡萄糖的吸收。
二、主动转运: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逆浓度差转运,耗能,可发 生竞争性抑制(以这种转运方式的药物不多,青霉素经肾小管分泌 属于这种方式。丙磺舒抑制青霉素的排泄)。
医药商品学第三章药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重难点:1.药效学的概念和内容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3.不良反应的概念和种类4.药物的量效关系5.试述药物的作用机制。

名词解释:药效学、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作用、受体、激动药、阻断药、量效曲线、效能、效价强度、最小有效量、极量、常用量、最小中毒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范围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目的意义:阐明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助于新药设计。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药理效应: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

兴奋:功能增强。

如咖啡因等。

抑制:功能降低。

如巴比妥类等。

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松节油、普鲁卡因吸收作用(全身作用):抗生素2.直接作用(原发作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在适当的剂量时对某一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很少发生或几乎不发生作用,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治疗作用的基础。

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则副作用多。

靶向制剂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DS):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

药物选择性作用的原因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不同;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不同组织代谢酶的分布和活性有较大差别;受体在组织器官的分布数量和类型不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不能消除病因,又称治标。

危重病例重要,起效快。

如:剧痛引起休克,镇痛药;高热引起惊厥,解热镇痛药。

对因治疗:消除致病因子,又称治本。

起效慢。

如:抗生素。

原则:急则治其标(对症),缓则治其本(对因),标本兼治。

不良反应: 药物防治疾病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有损害的作用。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2020/8/12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2020/8/12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初 始作用,是产生效应的动因,是分 子反应机制 。
药理效应:引起的机体反应。 基本表现: 兴奋 :功能增强:肾上腺素升高血压
抑制 :功能降低:吗啡镇痛
2020/8/12
兴奋与抑制
药物作用
1905年,烟碱和箭毒分别能兴奋和抑制骨 骼肌—存在接受物质
1908年,Ehrlich提出受体
二、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激动药 部分激动药 拮抗药
2020/8/12
竞争性拮抗药
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 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 活性
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 行右移
2020/8/12
非竞争性拮抗药
在拮抗药作用下,激动药的 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 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 抗药时的Emax
2020/8/12
三、受体类型 (Receptor classes)
1. ligand gated ion channels (ionotropic)
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
2.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由于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作用具有 特异性(specificity) 如:阿托品-M受体 阿司匹林-环氧化酶
物质基础:药物的化学结构
2020/8/12
药物作用的方式
全身 局部
2020/8/12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选择性
腺体
眼睛
阿托品 M受体
平滑肌 心
阻断
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最大效应:当效应增强到最大程度后 虽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继 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 最大效应或效能。

第1章第2、3节药物学总论药动学、药效学

第1章第2、3节药物学总论药动学、药效学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药动学参数及其应用 1、半衰期: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 间。 2、意义: (1)大致确定给药间隔时间。(2) 是某些药物分类的依据。(3)确定一次给药 药物在体内完全消除的时间。(4)估计药物 达到稳态血浓度(坪值)的时间。 (5)反映主要消除器官肝、肾的功能状态。 3、稳态血浓度: (1)5个半衰期(2)首次倍 量,1个半衰期。 4、生物利用度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 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 一般来说,血药浓度与作用强度呈平行关系。血药浓度随 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以用时量关系来表示。同样药物 的效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可用时效 关系来表示。时量关系曲线可以分为三期:潜伏期、持续 期和残留期。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 1、恒比消除 2、恒量消除 3、恒比消除和恒量消除的区别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三;无专一性有个体差 异的肝药酶参与;对药物作用的结果为灭活和活 化,以灭活为主。根据药物对药酶的影响分为药 酶诱导剂和药酶抑制剂。
4、药物的排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经胆汁排泄 的药物有的存在肝肠循环,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 长。经乳汁排泄的碱性药物应注意乳儿中毒。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药物跨膜转运 转运的主要方式是简单扩散。(1)药物 的脂溶性(2)药物及周围环境的酸碱度(3)分子量大小 都影响跨膜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1、药物的吸收 首关消除:口服给药产生,药物经肝脏转化的结果,重的 不宜口服。 2、药物的分布 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的特点:难进行跨 膜转运,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可逆性;竞争性。2.体内屏 障尤其是血脑屏障。3.体液pH值。

002药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002药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一、选择题A型题(最佳选择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药物的作用是指:DA.药理效应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2.属于局部作用的例子是:AA.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B.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C.洋地黄的强心作用D.苯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E.硫喷妥钠的麻醉作用3.用强心苷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它对心脏的作用属于:DA.局部作用B.普遍细胞作用C.继发作用D.选择性作用E.以上都不是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CA.药物剂量大小B.药物脂溶性大小C.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D.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E.药物pK a大小5.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BA.毒性较大B.副作用较多C.过敏反应较剧D.容易成瘾E.以上都不对6.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A.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B.预防作用与不良反应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D.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E.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7.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A.治疗量B.无效量C.极量D.LD50E.中毒量8.副作用是:A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E.预防以外的作用9.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EA.治疗作用B.后遗效应C.变态反应D.毒性反应E.副作用10.一患者经1个疗程链霉素治疗后,听力下降,虽停药几周听力仍不能恢复,这是:A A.药物毒性所致B.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C.药物引起的后遗效应D.药物的特异质反应E.药物的副作用11.与药物的过敏反应有关的是:CA.剂量大小B.药物毒性大小C.遗传缺陷D.年龄性别E.用药途径及次数12.孕妇用药容易发生致畸胎作用的时间是:AA.妊娠头3个月B.妊娠中3个月C.妊娠后3个月D.分娩期E.以上都不对13.甘露醇的脱水作用机制属于:DA.影响细胞代谢B.对酶的作用C.对受体的作用D.理化性质的改变E.以上都不是14.具有药理活性的药物,在化学结构方面一定是:EA.左旋体B.右旋体C.消旋体D.大分子化合物E.以上都可能15.当X轴为实数、Y轴为累加频数坐标时,质反应的量效曲线的图形为:B A.对数曲线B.长尾S型曲线C.正态分布曲线D.直线E.以上都不是16.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参考的是药物的:CA.性质B.疗效大小C.安全性D.给药方案E.体内过程17.药物的质反应的ED50是指药物:BA.引起最大效应50%的剂量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D.达到50%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18.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D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D.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E.致死量的一半19.半数致死量(LD50)用以表示:CA.药物的安全度B.药物的治疗指数C.药物的急性毒性D.药物的极量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20.几种药物相比较时,药物的LD50值愈大,则其:BA.毒性愈大B.毒性愈小C.安全性愈小D.安全性愈大E.治疗指数愈高21.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参数是:CA.最小有效量B.极量C.治疗指数D.半数致死量E.半数有效量22.下列药物中,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DA.A药LD50=50mg,ED50=100mgB.B药LD50=100mg,ED50=50mgC.C药LD50=500mg,ED50=250mgD.D药LD50=50mg,ED50=10mgE.E药LD50=100mg,ED50=25mg23.药物的常用量是指:CA.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B.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C.治疗量D.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E.以上均不是24.下列关于受体(receptor)的叙述,正确的是:A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B.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C.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D.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E.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25.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B A.兴奋剂B.激动剂C.抑制剂D.拮抗剂E.以上都不是26.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E A.药物的作用强度B.药物的剂量大小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E.药物是否具有效应力(内在活性)27.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A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B.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D.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E.以上都不对28.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B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C.药物水溶性大小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E.药物脂溶性强弱29.受体阻断药(拮抗药)的特点是:AA.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B.对受体无亲和力而有内在活性C.对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D.对受体的亲和力大而内在活性小E.对受体的内在活性大而亲和力小30.拮抗指数pA2的定义是:CA.使激动药效应加强一倍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B.使激动药效应减弱一半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C.使加倍浓度的激动药仍保持原有效应强度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D.使激动药效应减弱至零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E.使加倍浓度的拮抗药仍保持原有效应强度的激动药浓度的负对数31.pD2值可以反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pD2值说明:AA.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小B.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大C.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小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大E.以上均不对32.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的是:BA.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B.组胺和苯海拉明C.毛果芸香碱和新斯的明D.间羟胺和异丙肾上腺素E.阿托品和尼可刹米33.药物的适应证,取决于:EA.药物的不同作用B.药物作用的选择性C.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D.药物的不良反应E.以上均可能B型题(配伍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五个备选答案中给每个试题选配一个最佳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不选用.)A.治疗作用B.不良反应C.副作用D.毒性反应E.耐受性34.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所有反应统称:B35.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是:A36.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是:C37.药物过量出现的对机体损害的是:D38.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低的是:E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变态反应D.继发反应E.以上都不对39.与药物剂量大小关系较大的不良反应是:B40.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发生的不良反应是:A41.药物剂量过大所致的不良反应是:B42.抗感染治疗先呈现病情好转,随后发生腹泻的不良反应是:D43.与先天性酶缺陷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是:CA.后遗反应B.停药反应C.特异质反应D.变态反应E.副反应44.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停药可引起:A45.长期应用可乐定后突然停药可引起:B46.先天性血浆胆碱酯酶缺乏可导致:C47.青霉素可产生:DA.药物引起的反应与个体体质有关,与用药剂量无关B.等量药物引起和一般病人相似但强度更高的药理效应或毒性C.用药一段时间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精神上依赖,中断用药,出现主观不适D.长期用药,需逐渐增加剂量,才可能保持药效不减E.长期用药,产生生理上依赖,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48.高敏性是指:B49.习惯性是指:C50.过敏反应是指:A51.成瘾性是指:E52.耐受性是指:DA.阈剂量B.效能C.效价强度D.治疗量E.ED5053.引起一群动物中一半阳性反应的量是:E54.药物常用的剂量是:D55.药物刚刚引起效应的量是:A56.最大有效剂量产生的最大效应是:B57.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是:CA.最小致死量的1/2B.最大治疗量的1/2C.1/2动物死亡的量D.引起全部动物死亡的量E.引起一群动物中一半阳性反应的量58.ED50是:E59.LD50是:CA.LD50较大的药物B.LD50较小的药物C.ED50较大的药物D.ED50较小的药物E.LD50/ED50比值较大的药物60.毒性较高的是:B61.疗效较强的是:D62.安全性较大的是:EA.ED50与LD50的比B.LD50与ED50的比C.ED50与LD50的差D.LD5与ED95的比E.ED99与LD99的比63.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B64.药物的安全范围是指:DA.激动药B.拮抗药C.部分激动药D.竞争性拮抗药E.非竞争性拮抗药65.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使激动剂量效曲线右移,且使最大效应也降低:E66.与受体亲和力及内在活性都强:A67.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使激动剂量效曲线右移,但最大效应并不改变:D68.与受体亲和力不弱,内在活性小:C69.与受体亲和力强而无内在活性:BA.强的亲和力,强的效应力(内在活性)B.强的亲和力,弱的效应力C.强的亲和力,无效应力D.弱的亲和力,强的效应力E.弱的亲和力,无效应力70.激动药具有:A71.拮抗药具有:C72.部分激动药具有:BC型题(比较配伍题,按试题题干要求在四个备选答案中给每个试题选配一个正确答案。

药理学基础知识

药理学基础知识

知识链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1.自愿呈报系统
这是一种自愿而有组织的报告系统,是由国家或地区设立的专门的药物不良 反应监测中心,通过监测报告把大量分散的不良反应病例收集起来,再经加工 、整理、因果关系评定后储存,并将不良反应信息及时反馈给监测报告单位以 保障用药安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成员国大多采用 这种方法
药物的不良反应
(4)继发反应( secondary reaction ) 指由于应用药物治疗疾病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例如: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不敏感的 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又引起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药物的不良反应
(5)变态反应( allergic reaction ) 指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对机体有损害的异常免疫反应, 亦称为过敏反应 (hypersensitive reaction)。主要表现为 瘙痒、皮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
指药物作用的结果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病、治 病的作用。 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不良反应 ( adverse reaction )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 的或意外的有害的反应(英文缩写ADR)。
历史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1877年—氯仿麻醉意外致死 1937美国使用乙二醇作磺胺药的溶剂造成100多人死亡 1959年—反应停事件 1960年—氯碘喹所致的亚急性脊髓视N炎(SMON事件)
药物的不良反应
(7)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
指患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一旦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 化。包括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 •反跳现象( rebound phenomenon ) 指突然停药后使原有病症加重。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习题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习题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一、选择题(一)A型题1、药物作用是指A 药理效应B 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C 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D 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E 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2、药物的副作用是A 用量过大引起的反应B 长期用药引起的反应C 与遗传有关的特殊反应D 停药后出现的反应E 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3、药物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学基础是A 用药剂量过大B 药理效应选择性低C 患者肝肾功能不良D 血药浓度过高E 特异质反应4、半数有效量是指A 临床有效量的一半B LD50C 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D 效应强度E 以上都不是5、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 ED90/LD10的比值B ED95/LD5的比值C ED50/LD50的比值D LD50/ED50的比值E ED50与LD50之间的距离6、量效关系是指A 药物化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B 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理效应的关系C 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D 半数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E 最小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7、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 致死量的一半B 中毒量的一半C 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D 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E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8、药物效应强度A 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小B 与药物的最大效能相平行C 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D 反映药物与受体的解离E 越大则疗效越好9、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A 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效应B 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C 增加激动药剂量时,不能产生效应D 同时具有激动药的性质E 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10、下面对受体的认识,哪个是不正确的A 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直接反应的化学基团B 药物必须与全部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药物最大效应C 受体兴奋的后果可能是效应器官功能的兴奋,也可能是抑制D 受体与激动药及拮抗药都能结合E 各种受体都有其固定的分布与功能11、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B 能与受体结合C 无内在活性D 只有较弱的内在活性E 能与受体不可逆地结合12、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A 不能与受体结合B 没有内在活性C 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D 有较强的内在活性E 以上均不对(二)X型题13、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A 毒性反应B 副反应C 特异质反应D 变态反应E 以上均不包括14、药物的毒性反应包括A 致突变B 慢性毒性C 致畸胎D 急性毒性E 以上均包括15、对后遗效应的理解是A 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B 血药浓度过高C 残存的药理效应D 短期内残存的药理效应E 机体产生依赖性16、提供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有A LD50/ED50B 量效曲线C ED95与TD5之间的距离D 极量E 常用剂量范围三、名词解释17、强度18、效能19、量效关系20、药物滥用21、继发反应22、内在活性23、非竞争性拮抗药24、上增性调节25、第二信使三、填空题26、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将药物的基本作用归纳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不良反应
(5)停药反应
机体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重,也称反跳。如长期服用可乐定停药次日 血压就急剧升高。 (6)后遗效应 停药后由低于有效浓度以下的残存药物引起的药理效应。如长期服用糖 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7)特异质反应 高敏质的个体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的现象。如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缺乏个体在服用磺胺后可致溶血。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三)药物的选择性 药物选择性作用的原因: 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不同 选择性分布于靶组织。 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 不同组织代谢酶的分布和活性有较大差别 受体在组织器官的分布数量和类型不同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既可产生对疾病有防治 效果的作用,称防治作用;也会产生与治疗 目的无关,甚至对机体不利的作用称不良反 应,这就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临床用药注意发挥药物的防治作用,尽量减 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致敏物:药物
代谢产物
杂质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不良反应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表现:轻者表现为发热、皮疹、呕吐、支气管哮喘、 血管性神经水肿;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例: 青霉素发生过敏反应。 解救:一般轻微的过敏反应可给予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 严重的过敏反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药 物进行抢救。 临床上往往对易过敏的药物在用药前进行过敏实验。
五、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与剂量有关的概念
1、剂量: 剂量是指药物的分量。
剂量的大小决定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和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剂量的 大小与药物作用强度成正比。
2、无效量: 当药物剂量过小,就不会出现药理作用,称“无效量”。 3、最小有效量: 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称最小有效量,也称阀剂 量或阀浓度。

对因治疗:消除致病因子,中医称治本。起效慢。如:
用青霉素治疗猪丹毒、链霉素治疗结核病、用洋地黄治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重要,对因治疗是用药的根本。一般情 况下首先考虑对因治疗,但对一些严重的症状,甚至可能危 及畜体生命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惊厥等则先用药解 除症状,待症状缓解后再考虑对因治疗;有些情况下,则要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即所谓的“标本兼治”才能 达 到最佳效果,即我国医药学的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 治其本,标本兼顾”。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救,硫酸阿托品治标,解磷定治本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三、药物的构效关系 四、药物的量效关系 五、药物的作用机理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概念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的一门 学科。不仅研究药物作用的最终效应,还研究药 物产生效应的最初作用及其中间环节。 目的意义 阐明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本质,指导临床 合理用药 , 以提高疗效,避免毒、副作用;有助 于新药设计及了解生命本质。
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洋地黄毒苷被机体吸收后,直接作用于心 脏,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这是洋地黄的直接作用。由于全身血液循环 的改善,肾流量增加,尿量增多,使心衰性 水肿减轻或消除,这是洋地黄的间接作用又 称继发作用。
肾上腺素
激动血管平滑肌受体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上升
(药理作用)
五、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与剂量有关的概念 4、有效量: 比最小有效量大,并对机体产生明显的效应,但并不引起毒 性反应的剂量称为有效量或治疗量。即通常所说的常用量 或剂量。 5、极量: 随剂量增加,效应强度相应增大,达到最大效应,称为极量。 6、半数有效量(ED50): 对50%个体有效的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7、中毒量: 超过有效量,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称中毒量。
三、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构效关系指特异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效应之间的 密切关系。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相似的 药物,一般能与同一受体或酶结合,产生类似(拟似数)或 相反(拮抗药)的作用。如氨甲酰胆碱和麻黄碱的结构与体 内神经递质已酰胆碱及肾上腺素相似,因此它们有拟胆碱和 肾上腺素作用。 抗组胺药扑而敏等可与体内活性物质组胺可竞争同一受体而 产生颉抗作用。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表现形式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小分子与机体大
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药理效应是 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 生化功能的改变。 一般情况下二者互相通用。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的表现形式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兴奋作用:
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称为兴奋作 用。引起兴奋作用的药称兴奋药。如:咖啡因能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使 心脏活动加强;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
(2)治疗作用
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对防治疾病有利的作用,为治疗 作用。分为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治疗作用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不能消除病因,中医称治标。
危重病例重要,起效快。如:用解热镇痛药可使发热病畜
体温降至正常,但病因不除,药物作用后体温又会升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物的基本作用
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从药物作用发生的顺序或原理来看有直接作用和间 接作用。 (1)直接作用 药物吸收后在其直接影响下,对某一器官产生的作 用称为直接作用或原发作用。 (2)间接作用 药物作用于机体通过神经反射、体液调节所起的作 用称为间接作用或继发作用。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不良反应 (2)毒性作用
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或组织结 构的病理变化。可分为:
急性毒性 :用药后立即发生,多由药物剂量过大引起。多表现 心血 管、呼吸功能、神经损害 慢性毒性:用药时间较长,逐渐蓄积后产生的。多表现肝、肾、骨髓、 内分泌损害 特殊毒性 :即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由少数药物产生。 毒性作用危害较重,可预知,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应避免。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 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反应 停药反应 特异质反应 变态反应
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防治作用 防治作用包括预防和治疗作用 (1)预防作用
预防疾病发生的为预防作用,防治疾病必须贯彻“预防为 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如消毒药和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作 用。
四、药物的构效关系
化学结构完全相同的药物,因光学异构体的 不同,药理作用差异很大。多数药物的左旋 体有药理活性,右旋体无活性,如左旋氯霉 素、左旋咪唑。近年来对手性药物的研究较 热。
四、药物的量效关系
即药物剂量—效应的关系。在一定的剂量范
围内,药物的效应与剂量之间的密切关系, 即效应随剂量的改变而改变,它定量分析 与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称 为量效关系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不良反应 (4)继发反应
畜禽消化道内存在许多有益微生物,各种微生物菌群间,维
持着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对药物敏
感的菌株受到抑制,一些不敏感菌株(真菌、葡萄球菌、大 肠杆菌等)大量繁殖,菌群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的现象。又 称为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药理效应)
洋地黄
机体心脏
心肌收缩力增强,全身血液 循环加快,肾血流量增加
(直接作用)
尿量增多,水肿减轻
(间接作用)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三)药物的选择性
药物在适当的剂量时对某一组织或某一器官发生作 用很强,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很少发生或几乎不发生 作用,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如:洋地黄能选择性的作用于心脏,增强心功能, 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很小;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可用于催产。 药物作用选择性不高,则副作用多。开发靶向制
五、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与剂量有关的概念 8、最小中毒量: 出现中毒的最小剂量称最小中毒量。 9、致死量: 引起死亡的剂量称致死量。 10、半数致死量(mediam lethal dose) (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称半数 致死量。
五、药物的量效关系
(二)量效曲线 1、量效曲线 在药理研究中,常需要分析药物的剂量同它 所产生的某种效应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 用曲线来表示称量效曲线。 (1)量效曲线图: 以效应为纵坐标,以剂量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双曲 线。 (2)量效半对数曲线图: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以剂量对数值为横坐标作 图,量效曲线呈几乎对称的S形。
五、药物的量效关系
(二)量效曲线 2、量效关系规律: 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下列规律: (1)药物必需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药物效应的增加并不是无止境的,而有一定的极限, 这个极限称最大效应或效能。达到最大效应后剂量再增加, 效应也不再增加。 (3)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此处曲线的斜率最大, 即剂量稍有变化,效应就产生明显的差别。 所以药理上常用半数有效量(ED50)或半数致死量(LD50) 来衡量药物的效价和毒性。
五、药物的量效关系
(二)量效曲线 3、药物的效价与效能 (1)效价: 效价也称效应强度,是指产生一定效应所 需药物剂量的大小。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 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在到等效时所需 的剂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需剂量大者 效价强度小。反应了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剂量越小表示效价越高。
2、抑制作用
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称为抑制作 用。引起抑制作用的药称抑制药。如氯丙嗪可使中枢神经抑制,体温下 降属抑制药;胰岛素使血糖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