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两性离子聚合物

两性离子聚合物
两性离子聚合物是指一种由正负离子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包括有机阴离子大分子聚合物和有机阳离子大分子聚合物。
两性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极性和可溶性,能在水中溶解,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因此在各种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这类聚合物的应用及其引进的技术有:一种可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保湿性能的根条粘胶,一种可防止疾病菌体交换和传播的抗菌药物,一种稳定植物抗病毒,一种可以稳定和改善口服药物的系统治疗剂,还有一种可以用作芳香气体隔离层的薄膜等。
两性离子型聚合物处理剂SIOAP的合成与性能

作 者 简介 : 中 华 .教 授 级 高 级 工 程 师 ,95年 毕 业 于 郑 王 18 州 大 学 化 学 系 . 任 中 原 石 油勘 探 局 钻 井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现 院 总工 程 师 . 要 从 事 精 细 化 工 和 油 田化 学 研 究 工 作 . 主 已 公 开 发表 论 文 1o多 篇 , 作 出 书 2本 ,获 省 部 级 科 技 奖 6 合 励 多项 。 *参 加 实 验工 作 的 还 有周 乐 群 、 明华 等 同志 . 刘 特此 致 谢 。
将 配方 量 的氢氧 化钾 、 水等 加入 反应 器 中 , 在 搅拌 下缓 慢加 入 丙 烯 酸 和含 磺 酸基 单 体 , 其 充 使 分 反应 , 然后 加 入丙烯 酰胺 、 阳离 子单 体 和无机 原
料 , 其溶 解后 加入一 定量 的引 发剂 水溶液 , 应 待 反 5 0m n 即得 胶 状 产 物 。8 —1 i, 0~10 ℃ 下 烘 干 粉 0 碎, 即得 两 性离 子聚合 物处 理剂 SO P IA 。 取 4g 品 , 慢加入 4 0m 样 慢 0 L纯净 水 中 , 搅拌
20 02年 6月
王 中华 . 性 离 子 型 聚 合 物 处理 剂 SO P的合 成 与 性 能 两 IA
两 性 离 子 型 聚 合 物 处 理 剂 SO I AP的 合 成 与 性 能
王 中华
( 中原 石 油 勘 探 局 钻 井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院 , 阳 4 7 0 ) 濮 5 0 1
计测 定 SO P溶 液 的表 观 粘度 。 IA
13 性 能 评 价 .
1 3. 基 浆 配 制 . 1
收 稿 日期 :0 20 5 2 0 .52 。
( ) 水基 浆 : 1 1淡 在 L水 中加 入 3g 纯碱 和 5 0g 钙膨 润土 , 搅拌 8h 室温放 置 4 , 淡水 基浆 。 , 8h 得
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_何晓燕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Zwitterionic Polymers
He Xiaoyan** Zhou Wenrui Xu Xiaojun Yang Wu**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Key Lab of Bioelectrochemistry &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730070,China)
petroleum industry
收稿: 2012 年 11 月,收修改稿: 2013 年 1 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No. 21164010) 和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1107RJZA149) 资助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hexy09@ 163. com; yangw@ nwnu. edu. cn
McCormick 等研究发现两性离子聚合物与普通 聚离子电解质及聚 阴、阳 离 子 电 解 质 不 同 的 是 它 具 有“反 聚 电 解 质 效 应 溶 液 行 为 ( antipolyelectrolyte behavior in solution ) ”[9,10],即 在 盐 溶 液 中,其 黏 度 不但不降低,反 而 升 高。 这 是 因 为 正 负 电 荷 基 团 同 时存在于两性离子 聚 合 物 中,并 且 正 负 电 荷 基 团 的 数 目 相 等 ,它 呈 现 电 中 性 ,所 以 这 类 聚 合 物 表 现 出 反 聚电解质效应溶液行为。可以以高分子构象变化和
两性离子-阴离子双交联P(AAm-co-AAc-co-SBMA-co-AMPS)

第 4 期第 183-191 页材料工程Vol.52Apr. 2024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No.4pp.183-191第 52 卷2024 年 4 月两性离子-阴离子双交联P(AAm-co-AAc-co-SBMA-co-AMPS)/Fe3+水凝胶的摩擦学性能研究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zwitterionic-anionicdual-crosslinked P(AAm-co-AAc-co-SBMA-co-AMPS)/Fe3+ hydrogel李子恒1,王斌斌1,尤德强1,李卫1,王小健1,2*(1 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广州 510632;2 暨南大学韶关研究院,广东韶关 512029)LI Ziheng1,WANG Binbin1,YOU Deqiang1,LI Wei1,WANG Xiaojian1,2*(1 Advanced Wear & Corrosion Resistant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2 Shaoguan ResearchInstitute of Jin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29,Guangdong,China)摘要:水凝胶是一种理想的软骨修复材料,但目前很难有人工材料能实现软骨的超低摩擦因数。
使用两性离子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丙基)(SBMA)和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氨基-2-甲基丙磺酸(AMPS)合成一种两性离子-阴离子双交联P(AAm-co-AAc-co-SBMA-co-AMPS)/Fe3+水凝胶。
在水和PBS中进行摩擦学测试,以评估两性离子和阴离子基团对摩擦因数(CoF)的影响。
结果表明:SBMA和AMPS引入的物理交联点可以提高水凝胶的抗压强度,在水中实现了较低CoF(0.04);此外,在PBS中观察到CoF进一步降低至0.015,CoF的降低是由于水凝胶在PBS中浸泡产生的高度水合上层所造成的。
两性离子交换有机聚合物包覆硅球整体柱的制备及评价

然而 , 有机 聚合 整体 固定 相 在 有 机 溶 剂 中存 在 一 定 的 溶 胀 性 ,给 色 谱 分 析 带 来 诸 多 的 不 良影
响 L .因此 , 4 ] 本研 究制备 了 1种有 机 聚合 物包覆 硅球 两 性离 子 交换 整 体柱 ,并从 整 体 固定 相 的微 观 结 构、 抗压 性 、 溶胀性 、 柱效 和交 换容 量 等方 面对整 体住 进行 了评 价.
1 实验 部 分
1 1 仪器 与试 剂 .
L bAla c a lne液相 色谱泵 ( 国 ) L bAlac d 0 i : 美 ; a l neMoe50紫 外一 i 可见 光检 测器 ( 国) 自制 的 检 美 配
收稿 日期 :0 11—6 2 1一02 基 金 项 目 : 宁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0 0 1 ) 辽 2 5 8 5
作者 简 介 : 金 祥 (9 4 , , 龙 江 绥 化 人 , 宁 师 范 大 学 教 授 , 士 . 李 16 一)男 黑 辽 博
7 4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g ) t
第3 5卷
测池 ,体积 为 2n N 2 0 L; - 0 0双 通道 色谱 工 作站 ( 江 大学 ) - 2 2酸度 计 ( 浙 ;B 1 日本 ) 0 ;5 1超级 恒 温水 浴( 上海 ) K 0H 超声 波 清洗仪 ( ;S 2 0 2 上海 科 导 超声 仪 器 有 限公 司) ;KYKY 1 0 B 型扫 描 电子 显 微 一 0 0
摘 要 : 利用 甲基 丙烯 酸和 2二 甲基 乙基胺 甲基丙烯 酸 酯为功 能单体 ,乙二醇 二 甲基丙 一
烯 酸酯 为交联 剂 ,环 己醇 、 甲醇和 水 为 三元 致 孔 剂 ,在 内径 为 20肚 石英 毛 细 管 内原 5 m
两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
分广阔 , 如用于石油 工业和市政 工程( 如 消防 , 污水 排放) 等。 在
这些 领域 , 常 常遇到 含有 电解 质的海 水 、 地下 水 、 水 泥砂浆 , 而
将两性 聚合 物制 成水溶 胀密 封材 料 、 电缆 防露剂 , 可轻松 应对 上 述情况 。 另外 , 在工 业应用 中 , 两性 聚合物常 常被制成 半透膜 使 用( 选择透过 性) ; 也可用于 工业废水 中分 离和浓集 重金属及 稀有 金属( 两性 高分子 与其它分子的 相互作用及挤 出效应) 。
两性 聚合物 的研 究进展
张 扬扬 ( 同济大 学 材料科 学 与工程 学院 , 上海 2 0 1 8 0 4 )
摘要 : 本文综述 了 近年来 国内外两性聚合 物的研 究现状和取得的主要 成果。 详 细阐明了两性聚合物 与单性聚 电解质截 然不同的性质 并 系统介 绍了两性聚合物的分类 、 制备 方法以及在. v _ - J , k 、 农业 、 生物 医学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提 出了对两性聚合物应用研究的展望 。 关键 词 : 两性聚合物 ; 聚 电解质 ; 等 电点 ; 微胶 囊
图1两性聚合物的结构示意 图
当然 也有 其他 的分 类方 法, 如 图 中 左 侧 为 聚 甜 菜 碱
( p o l y b e t a i n e ) , 右 侧按 照两性 聚 合 物的p H值 行 为分 类 如 下 ; ②阳
成 方法 的研究越来越 受到科研工作者 的青睐 。
( 1 ) 带 有 阴 离 子 基 团 的 单 体 和 带 有 阳离 子 基 团 的 单 体 通 过 无规 或嵌 段 共 聚直 接 聚 合 : ( a ) 分 别 带有 酸 性 基 团和 碱
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与封堵性能

DOI: 10.12358/j.issn.1001-5620.2021.04.006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与封堵性能刘锋报1,2, 闫丽丽3, 倪晓骁3, 蒋官澄4,5, 崔鑫4,5, 王建华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青岛266580;2.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新疆库尔勒841000;3.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钻井液研究所,北京102200;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刘锋报,闫丽丽,倪晓骁,等. 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微球的制备与封堵性能[J]. 钻井液与完井液,2021,38(4):435-441.LIU Fengbao, YAN Lili, NI Xiaoxiao, et al.Preparation and plugging performance of zwitterionic polymer gel micro spheres[J].Drilling Fluid & Completion Fluid ,2021, 38(4):435-441.摘要 针对油基钻井液封堵性不足的难题,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AM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 )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MDAAC )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微球。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凝胶微球进行了分子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单体投料比、交联剂加量、乳化剂加量等对凝胶微球粒径与封堵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将单体投料比优选为DAM ∶AMPS ∶DMDAAC=7∶1∶2,MBA 加量优选为单体总质量的0.2%,乳化剂加量优选为单体总质量的3%,得到的凝胶微球平均粒径在22 μm 左右。
两性离子聚合物研究进展

两性离子聚合物研究进展摘要:两性离子聚合物是在同一单体侧链上具有均匀分布的等摩尔数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基团的高分子材料,这种两性电荷基团的组合使聚合物具有超亲水性的同时保持了整体电荷中性。
这独特的链结构使两性离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化学性能、水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迄今为止已在医用材料、药物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
本篇文章主要对两性离子聚合物的结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重点论述了其在抗菌、抗污涂层、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及其最近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两性离子聚合物;结构、合成;抗污染;药物载体1 两性离子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自1950年Alfrey等[1]首次报道合成了两性离子聚合物以来,两性离子聚合物就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吸引了研究人员广泛的关注。
对于多两性离子聚合物来说,电荷可以位于不同单分子单元或相同单体单元的悬垂侧链上,而在某些聚酯、聚磷腈、和聚磷酰胺中,一种电荷或两种电荷都可以沿着聚合物骨架分布。
研究表明,在两性离子聚合物水溶液中加入小分子盐会使其黏度增大,表现出与聚电解质相反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抗聚电解质效应。
两性离子聚合物一般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
由于自由基对亲电分子以及包括水在内的亲核分子具有高度耐受性,相比于离子型聚合方法,该方法的反应条件更加温和易实现。
近年来,有广泛应用的自由基聚合方法主要是三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和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法(NMP)。
此外,聚合后修饰允许在成品聚合物链上引入两性离子基团。
这一策略避免了大部分基本两性离子单体的复杂合成及其在聚合过程中繁琐的处理步骤。
另一方面,聚合后修饰拓宽了构建所需聚合物结构的范围。
2 两性离子聚合物的应用2.1 两性离子聚合物抗生物污染蛋白质非特异性的吸附在生物医学材料的表面会引起细胞的吸附以及造成医药设备性能降低。
两性离子聚合物通常被认为是可替代已广泛使用的聚乙二醇(PEG)聚合物作为新型防污材料,具备防止非特异性蛋白质的吸附,减少细菌或哺乳动物细胞粘附的能力[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随后聚合物特性黏数开始降低 , 这可能是因为反 应 产生 的 聚合热 使 反 应 体 系 黏 度增 大 , 体 与 活性 单 链碰撞几 率减小 , 从而使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 因此 , 合适的聚合单体质量分数为 3 %左右 。 0
l 6
注① : A为过硫 酸铵/ 亚硫酸氢钠氧化 还原 引发体系 ; B为 AB IN与一种促溶剂 的色粉 末 。
丙烯酰胺 , 甲基丙烯酰氧 乙基二 甲基胺 ( M) D ,
收 稿 日期 :0 20 —5 2 1 - 1 2
作者简介 : 谷春旭 , , 7 年 出生 , 9 女 1 1 9 1 6年毕业于大 庆石油学院 , 9 工
程师。主要研究方 向: 化工安全工程。
1 7 1 6
2 结 果 与 讨 论
固定反应时间为 8 , 两性离子功能单体摩尔分 h 数 为 5 , 合 引 发 体 系 中氧 化 剂 与 还 原 剂 的 质 量 % 复
比为 2 1 考 察 温 度 、 体 总 质量 分数 、 发 剂 用 量 :, 单 引
盈 1 5
l 4
{
1 3
2 3 引发 剂各组 分 用量对 特性 黏数 的影 响 .
歪 1. 3 0
1 . 25
: ; :
1 . 20
温度 / ℃
图 3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特性黏数 的影 响
表1 为引发剂各组分用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 的 影响。由表 1 可以看 出, 随着偶氮类 引发剂含量 的 增大 , 聚合物 特性黏数呈 现先增大后 减小 的趋 势。
至 l 2
1 1
以及引发剂各组分用量对共聚合反应 的影响。若反 应条件不作说 明, 则引发剂用量为 0 0 % ( .3 与单体
的质 量 比 ) 单 体 总 质 量 分 数 为 2 % , 应 温 度 , 5 反
3 c 。 0c
1 0
引发剂与单体 质量比 × o / 13 %
图 2 引发剂 用量对 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表 1 引发剂 各组分用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自由基 聚合而 成 的两性 共 聚物 P A D P ) 对 ( M—MA S 相 分子质量较低 。为 了获得较高相对 分子质量 的 】 两性 聚合 物 , 复合使 用上 述 2种 引发体 系 , 以达 到较 好 的效果 ‘ 。o J
天平 ,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 有限公 司; K ¥4型 D一 2 恒 温水 浴 , 海 森信实验 仪 器有 限公 司 ;H —I 上 S B lS循 l 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 乌氏 黏 度计 。 12 两性 离子共 聚物 P A D A S 的合 成 . ( M— M P ) D As M P 的合成参照文献 [ ] 5。 将 0 1 l M和 5 L丙 酮 以及少 量 阻聚剂 . 1mo D 0m 加 入 20mL三 口烧 瓶 中 ,. l13丙 基磺 内酯 5 0 1mo ,一
均 为分析 纯 。 Bue—esr 7型傅立 叶变 换 红外 光 谱 仪 , rkr no T 2 溴 化 钾压 片 ;Z -00型 真 空 干燥 箱 ; S8 J D G62 E 1O- 4电子
合的常用引发剂多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和偶氮类引 发 剂 。氧 化还原 类 引 发 剂 的 分解 活 化 能 较 低 , 以 可 在较低 的温度下 引发聚合反应 , 但这类引发剂 的链 转移作用较强 , 单一使用 时很难合成超高相对分子 质量的聚合物【 ; 3 而偶氮类引发剂的链转移作用较 小, 能合成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 但是其引发 温度较高 。所 以, j 可以复合使用这 2 种引发剂。 在盐溶液 中, 采用单一氧化还原 引发体系引发
一
N 2 伸 缩 振 动 吸 收 峰; 10 9 m 为 H 的 1 9. 0 c
S 3 中 S O的伸缩振 动 吸收 峰 ; 4 .3cl o一 — 1 50 n一 0
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聚合物 P A D A S 的最佳反 ( M.M P ) 应条件为 : 反应温度 2 0℃, 单体总质 量分数 3 % , 0 引发剂质量分数 0 0 5 氧化还原引发剂与偶氮 .2 %, 引发剂 的摩 尔 比 13 :。
两性离子聚合物的高分子链上含有正负 2种电 荷基 团 , 有 “ 聚 电解 质 效 应 溶 液 行 为 ”1J 具 反 -2。引 '
发 体 系是影 响 聚合反 应 的主要 因素 之一 。 自由基 聚
13丙基磺 内酯 , ,. 丙酮 , 乙醚 , 硫酸铵 , 过 亚硫酸氢 钠 ,IN( 氮二 异丁腈 )对 羟基 苯 甲醚 , AB 偶 , 以上 试 剂
[ ] 王 洪运 , 3 秦绪平 , 滨. 尹海 超高 分子量聚丙烯 酰胺 [ ] J.
单体总质量分数 / %
1 0
图 1 单体 总质 量分 数对聚合物特性黏数 的影响
快, 反应产生的聚合热增加 , 而且升高温度也可以引 发链转移 , 使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
1 0 6. 1 5 5. 1 0 5. ‘ 1 5 4.
2 2 引发 剂 用量 对特性 黏数 的影响 .
第3 2卷第 3期 21 0 2年 6月
山
西
化
工
Y
V0 . 2 N . 13 o 3
S NⅪ CHE C NDU HA MI AL I
Jn 0 2 u .2 1
两 性 离 子 聚合 物 的合 成 与性 能 研 究
谷 春 旭
( 新疆 华科科技 咨询服务部 , 疆 新 乌鲁木齐 8 00 ) 30 6
21 0 2年 6月
谷 春 旭 , 性 离 子 聚 合 物 的 合 成 与 性 能 研 究 两
・1 ・ 5
13 两性 共聚 物 的表 征 .
当 AB IN偏 少 时 , 化 还 原 引 发 剂 的链 转 移 作 用 较 氧 强 , 对分 子 质 量 偏 小 ; AB 过 多 时 , 化 还 原 相 当 IN 氧
[ ] S a b S Wa r oul pl es C]/ y oim 2 hl y W . t - lb o m r [ / Smps a es e y u
S r s4 7. s i go :AC 2 1 5 6 l 9 1 0 e e 6 Wa hn m i t S, 0 0:7-7, 1 — 3 .
摘要: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 和偶氮类引发剂组成 复合引发 体系 , 发两性离 子单 体( M P ) 引 D A S 与丙
烯 酰胺 ( M) 盐 溶 液 中进 行 自由 基 共 聚 合 反应 , 得 了甜 菜 碱 型 两 性 离 子 共 聚 物 P( M. A 在 获 A D P) MA S 。采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考察了单体总质量分数 、 引发 剂用 量 、 发剂各组 分 引 摩 尔比 、 反应温度等 因素对聚合反应 的影 响。获得最佳反应条件 : 单体总质量分数 3 % , 0 引发剂 用
2 1 聚合 单体 总质 量 分数 对特 性黏数 的影 响 .
图1 为单体总质量分数对聚合物特性黏数 的影
响 。 由图 l 以看 出 , 可 随着单 体 总质量 分 数 的增 大 , 聚合 物特 性黏 数 逐渐 增 大 。这 是 因 为 , 体 质 量 分 单 数 增加 会 提高单 体 与 活 性 链 的 碰 撞 次数 , 于 聚 合 利 物相 对分 子质 量 的增加 , 而特 性黏 数增 大 ; 从 当单 体 总质量 分 数达 到 3 % 时 , 0 聚合 物 的特性 黏数 达 到 最
量 0 05 , .2 % 反应 温度 2 O℃, 氧化还原引发剂组分与偶氮引发剂组分 的摩尔 比 13 :。
关键词 : 复合引发体系 ; 两性离子聚合物 ; 共聚 ; 合成
中图分类号 :B 2 T 37 T 34;Q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7 5 (0 2 0 -0 4 0 10 -00 2 1 )30 1—3
对 合 成 的两 性 聚合 物进 行红 外 光 谱分 析 , 定 确
一
为—s 3 O 一中 S —O伸缩振动吸收峰 ; 32 0 n 1 2 .0cl 为季 铵 盐 中一N H —c ,键 的 伸 缩 振 动 吸 收 峰 ; 1 5 .8c 为一N C 3 3 5 2 m 4 (H ) 一结 构 中一c 键 的 H 不对称弯曲振动峰 。因此 , 以确定 目标产物是 J 可
图 2为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由图 2可 以看 出 , 引发剂 用 量 的增 大 , 随 聚合 物 的特 性黏数先增大后减小 。反应体系中的引发剂用量很 低 时 , 引发 反应 很 难 进 行 , 得 反 应 不 完 全 ; 引 链 使 而 发剂用量过高时 , 反应速度过快 , 会产生过多的自由 基 。因此 ,.2 % 为较适 宜 的 引发剂 用 量 。 0 05
两 性离子 共 聚物 。
聚合物为 目标产物。
参 考文献 :
[ ] Sl aLC Wa r o beplm r[ / SaayW , 1 aa r . t - l l o es C] / hlb S s e su y
Ma c r c Bu e B. y t e i , o ui n p o e c o mik C L, f r G S nh ss s l t rp r o i n p l t s W s i g o : s 1 9 : ・2 . t sa d a p i ain . a h n t n Ae , 9 1 1 9 1 9 e c o 1
用 Bu e—esr 7型傅 立 叶 变换 红 外 光 谱 仪 rkr no T 2
( 溴化钾压片) 对聚合物进行红外表征。 按 G 20 .— 9标 准用乌 氏黏度计测定 其 B10 5 1 8
特 性 黏数 。
引发剂过少 , 其分解所产生的热量 不能引起偶氮引 发 剂 的 分 解 , 而 使 聚 合 物 的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从 降低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