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康定民歌探析
康定民歌探析

康定民歌探析
赵勇
【期刊名称】《广播歌选》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康定是情歌的发源地,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传统,灿烂的民族多元文化对康定民歌的产生、发展、类型、风格都具有特殊的影响,它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对康定民歌现状的分析将有助于对其保护、推广和传承,高校作为文化的主阵地,应当扮演传承民歌的生力军。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赵勇
【作者单位】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广播歌选》聚焦魅力甘孜聆听康定民歌座谈会 [J], 赵乐;
2.康定鱼通民歌的旋法特征与调式属性分析及其根源追溯 [J], 江影
3.从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的衬词管窥"溜溜调" [J], 黄涛
4.中国民歌改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以江定仙《康定情歌》为例 [J], 龚苏俊
5.四川民歌探析——以《康定情歌》为例 [J], 周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康定情歌的演唱技巧

康定情歌的演唱技巧康定情歌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自问世以来便广受欢迎。
而要演绎好康定情歌,除了情感的表达以外,演唱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康定情歌的演唱技巧。
1. 把握情感康定情歌是一首以表达心灵深处情感为主要特点的歌曲,要想演绎好这首歌,首先要将自己融入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之中。
在演唱时,要尽可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起伏和表达方式,让听众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情感。
2. 技巧运用在演唱康定情歌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的运用。
比如,要控制音准,尤其是在高低音部分的转换上要注意平稳过渡,不要有明显的断裂感。
同时,要注意音量的控制,既要让歌声有所起伏,又不能让音量过大或过小,要让听众感受到歌曲的动情之处。
3. 声音的处理康定情歌的演唱需要一种温柔悠扬的声线,不宜过于刺耳或尖锐。
所以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处理,做到柔和而富有感染力。
可以通过练习唱歌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声音技巧,比如合理呼吸、发声部位的调整等。
4. 情感的表达康定情歌的情感表达非常重要,要通过歌声来传递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演唱时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音量的控制等手法来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要做到身临其境,让听众感受到你想要传达的情感。
5. 肢体语言除了声音的演唱外,肢体语言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演唱康定情歌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肢体动作来增强表现力,但要注意不要过分夸张,以免分散了听众对歌声的注意力。
6. 合作演唱有时候,多人合作演唱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合作演唱时,可以互相配合,相互呼应,增加歌曲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演唱,可以拓展自己的演唱技巧,提高与他人共同演唱的默契度。
总之,要想演唱好康定情歌,除了要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外,还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技巧的运用。
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演绎出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康定情歌。
希望以上几点技巧对于大家演唱康定情歌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这首美妙的歌曲吧!。
康定情歌故事

康定情歌故事康定情歌,源自于中国四川省康定地区的一首民歌,它讲述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代表性情歌之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相爱深厚,但却因为各种困难和阻碍而不能在一起,最终演绎出一曲动人心弦的康定情歌。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一个美丽而偏远的康定小镇。
男主角是一名勤劳善良的年轻人,他勇敢坚毅,对爱情充满信念。
女主角则是一位温柔娴静的姑娘,她有着如水一般清澈的眼眸和如歌一般动听的歌喉。
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彼此产生了浓烈的情愫。
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两人的爱情之路并不平坦。
男主角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母早逝,他只能靠自己的双手艰辛地谋生。
女主角则是一个富家小姐,家境优越,但她的家人却不赞同她与男主角交往。
两人的爱情遭到了重重阻挠,但他们的心却依然紧紧相系。
在康定的夜晚,男主角常常会在山间的小路上吟唱情歌,表达对女主角的思念之情。
他的歌声清亮悦耳,传遍了整个小镇,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
而女主角则在每个月圆之夜,站在家的窗前,轻轻吟唱回应男主角的情歌,她的歌声如同清风拂过,让人心醉神迷。
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就此放过这对恋人。
女主角的家人为了阻止他们的交往,将女主角送到了远方的城市,希望她能够忘记那个贫穷的男孩。
男主角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决定离开康定,前往城市寻找自己的爱人。
在城市的陌生环境中,男主角经历了种种艰辛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最终,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找到了女主角。
两人相拥而泣,他们的爱情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幸福。
康定情歌的故事感人至深,它讲述了一段坎坷而又真挚的爱情。
这首情歌也因此成为了康定地区的代表性文化符号,被传唱至今。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传说,让人们铭记着那份真挚的情感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康定情歌,永远都会在人们的心中传唱,讲述着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康定情歌》赏析

《康定情歌》赏析
1. 歌曲起源
2. 民族文化背景
二、音乐特点赏析
1. 旋律
- 节奏轻快:节奏上比较轻快,多采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例如“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这种节奏型使得歌曲具有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很好地表现了歌曲中年轻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氛围。
2. 歌词
- 质朴生动:歌词简单质朴却生动形象。
歌词中大量使用了“溜溜的”这样的衬词,“溜溜”是康巴地区的方言,具有一种亲昵、俏皮的感觉。
这些衬词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歌词的韵律,还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歌词描绘了康巴地区的山水景色,如“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将山与云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同时又借景抒情,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引出对心上人的思念和喜爱,“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哟”直白地表达了男子对爱情的向往。
三、艺术价值
1. 民族音乐的代表
2. 文化传播价值
3. 艺术创作的借鉴意义。
康定情歌赏析

康定情歌赏析
康定情歌是斯里兰卡民谣歌曲,由一位叫康定巴拉丁的音乐家所创作。
歌曲以柔和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表达出了斯里兰卡优美的自然风光,温柔的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它可以被用来表达暧昧的情感,可以唱出爱的激情,也可以感受到男女之间的真实情感。
康定情歌的旋律和节奏优美,诗意的语句和音乐的节奏的和谐结合能够完美的表达斯里兰卡的美丽风光和深情的民俗情结。
康定巴拉丁在乐诗中创造出多样的音乐表现手法,从复杂的旋律、细腻的节奏以及种种抒情形式,充分展现了康定情歌的真情感染力。
此外,康定情歌不仅仅有优美的歌曲节奏,更有斯里兰卡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元素。
歌曲中用的乐器象征着斯里兰卡民俗文化的历史,歌词中则渲染出斯里兰卡美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美丽的尊重仪式。
康定情歌中身体动作和手势与节奏紧密结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斯里兰卡民族的形式和风情。
此外,康定情歌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并被当作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康定情歌已经被改编成了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既能传达斯里兰卡民族的特点,也能满足当代受众的音乐口味。
康定情歌的传播使其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也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斯里兰卡舞蹈。
康定情歌是斯里兰卡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柔和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达出了斯里兰卡特有的民族风情。
康定巴拉丁将斯里兰卡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巧妙的将乐器的音色和歌词的表达进行配合,
将它的歌曲融合到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中,为斯里兰卡的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光彩,反响广大。
此外,其对于国际舞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康定情歌正向世界宣告着斯里兰卡文化的美丽舞步和融合美好的生活理想。
康定情歌的开题报告

康定情歌的开题报告康定情歌的开题报告一、引言康定情歌,这首承载着深情和思念的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它源自中国西南地区的康定县,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本篇开题报告将对康定情歌进行深入研究,从其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历史背景康定情歌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康定县,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藏族人聚居的地方。
康定情歌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表达情感和思乡之情的一种方式。
它融合了藏族音乐的特点,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三、音乐特点康定情歌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旋律优美动人:康定情歌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它的旋律起伏跌宕,通过音符的高低变化,表达出情感的起伏和波动。
2. 独特的节奏感:康定情歌的节奏感强烈,通常以慢板为主,但也有快板的版本。
这种独特的节奏感使得康定情歌更加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3. 多样的乐器运用:康定情歌中常常使用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箫等,这些乐器的运用使得康定情歌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四、文化内涵康定情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藏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以及对爱情的渴望。
康定情歌的歌词通常表达的是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深深思念和怀念之情,它让人们在远离家乡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安慰。
五、康定情歌的影响康定情歌不仅在西南地区广为流传,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关注和喜爱。
它的独特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使得康定情歌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
康定情歌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音乐领域,还延伸到了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康定情歌,前往康定县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文化。
六、研究意义和目标通过对康定情歌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西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丰富我们对民间音乐的认识。
同时,康定情歌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资源和参考。
民歌鉴赏,康定情歌

民歌鉴赏,康定情歌一首民歌,就是一个超级的艺术品。
民歌“不只是‘穷人的珍宝’,并且也能满足至高的文化要求。
也就是说,它们不仅仅是原始的残余,而且也是在成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得以成熟、得以精练的一种艺术,一种富有价值的完美的艺术。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民歌在普通民众音乐生活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它对中国各类音乐的滋润及广泛的影响,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其中自己最喜欢的民歌有《茉莉花》、《康定情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摇篮曲》,而印象最深的是情歌对唱《康定情歌》。
《康定情歌》是上个世纪30年代诞生于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由当地的群众自发编创并于40年代逐渐流传开来。
40年代中期,就读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的福建学生吴文季在从军的康定人中收集到此歌,然后将此歌转交给他的老师伍正谦。
伍正谦十分喜爱,又请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师配乐伴奏以便演唱。
谦在学校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
后来,江定仙又将此歌推荐给了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上公开演唱了此歌,以后便将此歌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从南京唱到了大西北,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使《康定情歌》传遍了世界。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个康定的同学、姓李的女子相爱因同姓遭父母反对,并因此与继母魏氏吵翻脸,不给李依若学费和生活费的情节。
还说李依若后期学业全靠康定李大姐的帮助才读完大学。
由于封建伦理观的影响,李依若和康定李家大姐的恋情终无圆满结局。
李依若曾同李大姐到康定去过,为了纪念这段恋情创作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当地人叫《跑马歌》,他们最爱唱,说是李依若亲自教他们唱的。
一个叫欧明学的人说:李依若到他家去吃酒时教他唱的这首歌,还说歌的名字叫《康定城歌》,而且里面的词句有劳动溜溜的好,且是李家溜溜的大哥不是现在张家溜溜的大哥……在马渡我发现当地的方言土语与全县相同,都有端端、人才好、会当家、月儿弯弯……马渡的山歌多用溜溜、连连作衬词“情歌”词句全部引用了四川宣汉方言土语及宣汉山歌溜溜调作为衬词。
民歌《康定情歌》的鉴赏

民歌《康定情歌》的鉴赏作者:李唯一来源:《好日子(中旬)》2017年第12期摘要:民歌音乐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我们大众都喜爱和熟悉的音乐艺术。
民族音乐挖掘和提炼出了许多民间艺术元素,并且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用现代审美意识去再创造再发展,让民族元素自然而巧妙地融入歌曲之中。
《康定情歌》我们又将其称之为《跑马溜溜的山上》,其是四川省康定地区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汉族民歌,《康定情歌》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江定仙先生编曲,由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一九四七年在南京演唱而闻名于世的。
《康定情歌》广得流传并且远扬海外,得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熟悉与喜爱。
关键词:民歌;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歌曲的创作一九四六年,吴文吉走在康定城市里,考察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被一个养马人哼着的一首《溜溜调》完全迷住了,他不断的进行梳理,学习和把他的思维灌输进去,把艺术的,并且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音乐文化融入其中,这才创作出这部传世佳作《康定情歌》。
他给这首歌取名为《跑马溜溜的山上》,《康定情歌》这一歌名是在这之后才定下的,并且《康定情歌》作为代表四川民歌的优秀代表一步步走上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音乐舞台,原创吴文季的伯乐身份也更应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音乐界的充分尊重。
一九四八年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录制了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老师演唱的《康定情歌》,音乐家江定仙先生也就是原创吴文季的恩师为其编的曲。
二零零五年三月,将近百岁高龄的喻宜萱老先生收到中央电视台的访问,她叙述了她与这首歌曲缘分。
她的老同学,蒋丁贤先生,说他收藏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民歌,想把它送给自己。
其中就有《康定情歌》,喻先生说,这首歌给她十分友好,十分亲切的感受。
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九日那一天南京国际俱乐部里突然遇到临时停电,南京俱乐部里的工作人员们为了不妨碍喻先生的演唱,于是他们用蜡烛插在烛台里把剧场点亮,喻先生就在蜡烛的余光里用她那迷人的歌喉唱起这首优美动听的《康定情歌》。
从此往后《跑马溜溜的山上》成了她唯一在舞台上留着的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定民歌探析
赵勇
摘要:康定是情歌的发源地,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传统,灿烂的民族多元文化对康定民歌的产生、发展、类型、风格都具有特殊的影响,它是文艺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对康定民歌现状的分析将有助于对其保护、推广和传承,高校作为文化的主阵地,应当扮演传承民歌的生力军。
关键词:康定民歌渊源种类特点
典型代表保护传承大学使命
一、康定民歌概说
康定,古为羌地,藏语叫达者都,意为三山相峙,两水交汇的地方。
在三国时期也称“打箭炉”,唐宋时期属吐蕃辖地,元明两朝设臵宣抚司,清朝始设康定府,以“藏卫通衢”“川藏要冲”著称。
1950年前为西康省省会,解放后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县内生活着藏、汉、回、彝、蒙古、苗、壮、布依、满、瑶、白、土家、侗、傣、黎、纳西等多个民族。
一曲《康定情歌》,使得跑马山和溜溜古城康定名扬天下。
追根溯源,康定实则是茶马古道悠久的文化重镇。
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随着藏汉多边贸易的不断增长和快速发展,康定成为了茶马互市中民族文化交融的核心地带,也是连接川滇藏青的一个重要的多元文化交汇点。
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康定民歌。
只不过,这时的康定民歌还主要以爱情、劳动、祭祀、拜神等为主。
解放后,相继建成了川藏公路南线和北线,从康定出南门经折多山可到除泸定以外的17个县和西藏。
而过去出南门、北门进入的康巴小道由于使用率降低而逐渐被废弃了,这样便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折多山以西(折西地区——关外)和折多山以东(折东——关内)的分区说法,从民歌的特点来看,折西民歌大多高亢、嘹亮,激情而悠远,而折东民歌却更多抒情、悠扬、柔和、婉转。
而无论是折西民歌还是折东民歌,在解放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当家作主的农牧民都成为了康定民歌的创作者,诉说爱情、喜悦、歌唱幸福生活、反映美好时代的民歌出现了,一呼百应的号子、山歌更加雄壮;众人相牵,歌之舞之的“锅庄文化”更加盛行;红色革命歌曲成为新的亮点。
二、康定民歌的种类与特点
由于康定所处的特殊地理位臵和多民族聚居融合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状态,使得康定民歌一开始就具有了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特点。
1.带有舞蹈性的民歌形式:锅庄、弦子、踢踏。
“锅庄”,藏语叫“卓”,为圆圈舞之意,这是包括康定在内的广大藏区最流行的一种民族民间歌舞形式。
“卓”的歌词一般以2至4句为一段,每句多是8个小节,通常情况下每首有3段歌词。
“卓”,大体上是2至4乐句的分节歌,拍子也基本是四二拍,此外还有比较复杂的四三拍或八六拍等,常见调式为羽调式和商调式。
表演“卓”时,先有领舞者领唱起舞,男女老幼随后列队跟进,由慢到快,最后以快速结尾。
“锅庄”表演时,必须按照传统的程序进行,一般是首唱欢聚,二唱祈祷,三唱赞颂,四唱逗趣,五唱婚嫁,六颂佛法。
而康定木雅锅庄主要是指折多山以西地区,包括道孚县以南、雅江县以东、九龙县以北一带地区。
木雅锅庄即指分布于这一带农牧区的一种群众性民间歌舞形式。
具有豪迈典雅,古朴端庄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康定民歌中逐渐有了“弦子”的影子,“弦子”,藏语叫做“谐”,即歌舞之意,实际上这是从州内巴塘传过来的民间歌舞形式,“弦子”舞曲,边唱边跳,一般是2至4乐句的分节歌形式,歌词每首4句,每句为6个小节。
有的在曲首、曲中或者曲终加有衬词,这类词可以填入不同的曲调;另一类是固定词曲的弦子,歌词一般为6至8个小节一句。
“弦子”常用羽调式、徵调式和商调式,拍子以四二拍居多;一般情况下,表演“弦子”时,总有领舞者拉奏弦胡,边奏边歌边舞,其后男女老幼列队相随,“弦子”音乐优美动听,舞姿婆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踢踏”藏语叫“夏卓”,这是近些年不断为青年男女所喜爱的有别于锅庄和弦子的民间歌舞形式,主要从甘孜县、巴塘县等地传过来,其旋律多为宫调式,节拍为四二拍,节奏明快有力,舞步灵活多变,动作幅度较大,舞蹈者常在高潮中加入铿锵有力的吆喝声,使气氛达到。
2.没有舞蹈性的民歌形式:山歌、情歌、劳动歌曲等
“山歌”藏语叫“那耶”或“鲁”,这是一种节奏自由,便于即兴发挥的纯民歌形式。
其分布范围极广,无论牧区还是农区,人们都喜欢即兴创作山歌。
山歌的歌词多数是8个小节为一句,2至4句为一段的3段体形式,另一类是一段体的短歌为2至3乐句结构的分节歌形式,虽然旋律简单,但一般音域比较宽广,起伏较大有一定演唱难度。
“情歌”无处不在,康定传统情歌融合了汉族歌曲的柔和婉转和藏族歌曲的豪迈奔放。
一般采用比兴手法,巧妙设问,智慧作答,其感情饱满寓意深刻,即兴意识强,尤以“溜溜调”为情歌代表。
“劳动歌曲”占据着每一个劳动场面,这类歌曲品种多样,不一而足,有什么样的劳动形式,就有什么样的劳动歌曲,归纳起来,大致有打青稞歌、打墙歌、打土巴歌、打阿呷歌、挤奶歌、耕地歌、除草歌、背柴歌、砍柴歌等。
除此以外,康定民歌还有送别歌、转山歌等。
最后一类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可以单唱,也可以配上舞蹈的,这就是酒歌。
“酒歌”,藏语叫“羌谐”,是在饮酒时演唱的民歌形式,根据歌唱者或者现场氛围的需要,随时可以加入舞蹈动作,一般曲调抒情优美,流畅悠扬,当然,酒歌一般是表达祝愿、祝福之意。
三、康定民歌代表《溜溜调》
“溜溜调“是蕴育《康定情歌》的母体,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溜溜调”产生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康定情歌》成为世界十大情歌之一和入选联合国一百首世界民歌的中国歌曲。
有研究者认为“溜溜调”与“拉拉调”“朗朗调”应该是源于一族,只不过时间先后无法考证而已。
当然,从“溜溜调”到《康定情歌》,不难发现二者的“血脉”联系,现在普遍的认识是,唱响世界的《康定情歌》源于康定县雅拉乡一个汉族村寨的溜溜调。
而“溜溜调”的歌词和韵律与《康定情歌》大同小异,但两者在一些装饰音和演唱效果上有较大不同,前者自由婉转,生活情趣浓郁,后者规整流畅,彰显艺术作品渲染力。
“溜溜调”的特点显著,艺术感染力强,所有“溜溜调”民歌都被“溜溜”量身定做,“溜溜”既起到了衬词的作用,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音乐传递节点,更是一个意味无穷的情感释放点。
一个“溜溜”,道出了康定民歌独具的魅力,或小巧或秀丽,或端庄或雅致,或赞颂或幽怨。
“溜溜”一词,散发五彩缤纷的意境!“溜溜调”作品既有汉族文化的含蓄内敛,也有少数民族奔放的热情和泼辣的性格,其曲调或清丽婉转,悠扬自如;或高入山巅,嘹亮起伏。
“溜溜调”歌词一般朴实无华,简练直率,巧用比兴手法,既感人以情趣又予人以哲理,自然流淌,真意毕现。
最常见的“溜溜调”一般有4段歌词,每段又由2至4句歌词构成,旋律结构上为2至4个乐句;另外一种是较自由的一段体。
调式一般是羽调式和商调式。
2006年,康定县成功将康定“溜溜调”申报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确定62岁的民间艺人毛云刚作为康定“溜溜调”的代表性传承人。
这一举措,为“溜溜调”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条件。
如今康定县雅拉乡雅拉沟作为“溜溜调之乡”,很多人都能即兴编创“溜溜调”,见山说山,见水唱水,以“溜溜”为骨架的情歌、山歌、劳动歌曲可以随时脱口而出。
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由“溜溜调”情歌文化引发的寻找《康定情歌》的作者,最终也尘埃落定,寻访和研究工作终于还原了《康定情歌》的真面目。
原来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当时的福建惠安籍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学生吴文季在泸县偶然接触到来自西康的战士,于是从他们那里收集到《康定情歌》,后由著名作曲家江定仙精心编配,并由当时的著名歌唱家喻宜萱首次公开演唱。
如今誉满全球的《康定情歌》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心灵之歌。
四、结语
康定民歌是康巴藏区不可替代的声乐艺术品种,是见证康定人民勤劳智慧的民间艺术,以“溜溜调”为代表的康定民歌更是祖国文艺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包括康定民歌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我们有理由相信,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以民歌“溜溜调”为基础的弥足珍贵的《康定情歌》,终将会引领更多的民族音乐艺术的朝圣者孜孜不倦地行走在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不悔征途上!
作者系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系主任
参考文献:
[1].《康定县志》.2000.10.
[2].张央《康定情歌的源与流》贡嘎山.2002
[3].郭昌平.浅谈康定情歌的源与流,康定情歌采编者—吴文季2008.3.
[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四川卷》,1986年.
[5].《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歌集/第一卷》,1987.5.
[6].《康定传统情歌精选》,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