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

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
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

苏跃江孟娟崔昂周锐

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行政边界的壁垒成为区域(城市群或都会区)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区域治理措施对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国内外关于区域治理的理论基础,其共同点包含管制机构、渠道构建、激励因素等。梳理广佛同城发展脉络,对同城发展四个阶段的宏观举措和交通措施进行总结。以广佛同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城市规划、道路建设、轨道交通、公共客运交通等方面选择五个典型案例,以管制机构、渠道构建、激励因素为切入点进行剖析。从管理机制、参与主体、法律法规、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城际交通;公共客运交通;区域治理;广佛同城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Under Urban Integration:A Case Study of Guangfo City

Su Yuejiang,Meng Juan,Cui Ang,Zhou Rui

(Guangzhou Transport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Public Transport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5,China)

Abstract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become a key obstacle to regional (urban agglomerations or metropolitan areas)coordination.Thus,researching on inter-city regulatory measures is significant in promoting regional integration.By summariz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regional governance from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amples,this paper presents several keynotes such as regulatory agencies,channel construction,and incentives.Then,the paper studies a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Guangfo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measures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Five successful cases in association with urban planning,roadway construction,rail tran-sit,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are selected to reflect the regulatory agencies,channel construction,and incen-tives in Guangfo City.Finally,the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management mechanism,participants,laws and regulations,and information sharing.

Keywords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public transportation;regional governance;Guangfo City

收稿日期:2017-05-16

作者简介:苏跃江(1983—),男,贵州六盘水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交通、交通信息。E-mail:250234329@https://www.360docs.net/doc/8016878376.html,

0引言都市圈治理一直是区域规划、发展与公共政策的热点,在欧美一些城市已有成功经验。例如,纽约都市圈通过政府间契约(协议)联合起来形成自主性的区域公共管理关系社群,构建都市圈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制度框架,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障碍,并融合不同城市之间的激励与约束、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1-2];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区构建公共交通联合体,统筹管理和协调区域公共交通的资金分配、信息系统、票价体系、服务

标准等政策[3-4]。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以行政区域内部相

对封闭的管理模式为主,难以实现跨市或跨区域的共建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尽管城市之间存在空间隔离和行政制度障碍,但社会经济等功能联系却不断增强;特别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近的城市,在空间融合、产业协作、设施衔接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呈现同城化①发展趋苏跃江,孟娟,崔昂,周锐

(广州市交通运输研究所广州市公共交通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5)

文章编号:1672-5328(2018)01-0023-08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13/https://www.360docs.net/doc/8016878376.html,11-5141/u.2018.0104

同城化背景下公共客运交通一体化问题探讨——以广佛同城为例

23

广佛同城化下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广佛同城化下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珠三角地区发展导向的转变及广佛同城化的实际性推进,赋予了处于核心位置的广州佛山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城化”已经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战略,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已经成为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落实国际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同城化;广佛;区域一体化 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同城化”,开始应运而生。2008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要“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广佛两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为了加快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提升广佛发展水平,对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广佛地域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产业互补、交通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城化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1. 地域空间连绵一体 广佛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是连接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的枢纽,山体同脉相承延伸,珠江河网水系相互贯通;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20公里,接壤地段长约200公里。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向外扩张,荔湾、南海、白云、三水、番禺、顺德等广佛交界地区的城镇建设相向发展,城市空间呈现连绵发展态势,同城化发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 历史、文化、生活等人文背景渊源深厚 广佛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属岭南文化特别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广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通勤、交往及跨市居住、就业、消费等日趋频繁,教育文化资源共享逐步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协作逐渐增强,体育交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摘要:对国际上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进行了剖析,包括旧金山的港湾站、巴黎的拉德芳斯站及柏林的来哈特站;描述了其内部的换乘流线,概括了其平面及立面布局的特点,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换乘流线,平面布局,立面布局 Analysis of Typical Layout Design in Foreign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layout design of integratedtransport hub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ransport hubs of Transbay Terminal in San Francisco, La Defence Terminal in Paris and Laher Bahnhof in Berlin,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ransect and the vertical sections, holds that the know-how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abroad shall be introduced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nsport hub, transfer line, transect section, vertical section 目前,我国大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尚不完善,与国外发达城市的先进枢纽有不小的距离。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但设计理念和布局设计方案不合理也是一项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剖析国外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包括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巴黎的拉德芳斯(La Defence)换乘枢纽及柏林的来哈特枢纽(Lehrter Bahnhof),重点分析其布局设计特点,从中提炼其设计理念,供有关的设计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1 旧金山的港湾枢纽 美国旧金山的港湾枢纽(Transbay)是21世纪现代化的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通勤铁路)以及长途汽车客运、城市道路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于2003年开工建设,将于2007年建成。该枢纽建筑面积76645㎡。其中55742㎡用作各种交通之间的换乘空间,20903㎡用作综合开发空间,含各类住宅、宾馆、办公、零售用房约3 000间。工程投资约8.88亿美元,预计的综合开发收入为3.25亿美元。轨

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

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 1.1 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概念 根据《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的定义,一体化交通体系由公共客运、道路运行、交通衔接和运输管理四个系统充分整合而成。在协调运营的公共客运系统中,各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紧密衔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汽车为基础和出租汽车为补充。在功能完善的道路运行系统中,各种功能等级的道路分层次地合理衔接,公交网络、步行网络、自行车网络和机动车网络平衡发展,停车与行车设施相互匹配。通过多种方式协调的交通衔接系统,提供乘客方便的换乘条件,实现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促使对外交通与室内交通紧密连接,建设统一、协调和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促使交通硬件和软件形成最佳组合,发挥交通体系的最大效益。 一体化交通系统应当具备各种不同的高效、舒适、便利 的运输模式,这个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是高等级的公共运输系

统(飞机、铁路、地铁、轻轨、巴士、出租等)一体化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袁术系统一日化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综合性公交运 输体系,其各组成部分高度发达且相互良好融合,票价合理,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服务。所有的公共交通服务应涵盖在一体化的公交运输系统内,其组织架构建立在以下分层结构基础上: --- 轨道系统用于客运量较高的交通走廊; ——接驳公交服务系统(如地铁巴士)用于客运量次之的交通走廊,作为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和馈入; ——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服务系统用于快速线及市中心线的高质量的巴士服务线路; ——为连接市中心与周边地区,增加接驳公共客运服务如长途汽车和小公共汽车; ——出租车提供私家车式服务。 然而,由于综合交通枢纽在信息上的非共享性、管理上的非统一性,导致枢纽布局、交通衔接、客流分配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影响了枢纽功能的发挥,集散换乘效率低下。 客流集散地区往往人流车流混杂、彼此干扰严重,而且在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一体化的城市交通应运而生,本章就客运一体化

关于“广佛同城化建设”推进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广佛两地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生活相依,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进入新世纪,尤其是佛山行政区划调整以来,广佛两地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成果不断显现,双方的合作交流已逐步扩展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必须要按照“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坚持“政府推动、市场驱动、民间互动”的原则,加快广佛同城化的进程,在推动同城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通过调查,从经济、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社会公共事务、媒体合作和联谊等五方面全面论述如何按照“错位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加快广佛同城化的进程。 关键词:广佛同城建设推进情况

目录 1. 前言 (1) 2. 广佛两地同城建设的情况 (1) 2.1广佛两地经济领域合作情况 (1) 2.1.1推动产业合作发展 (1) 2.1.2推动旅游资源共享 (1) 2.1.3积极探索广佛通信同城化 (1) 2.2加强城市建设领域合作情况 (1) 2.2.1加快两地城市规划对接 (1) 2.2.2合力推进广佛地铁建设 (1) 2.2.3积极推动广佛交通同城化 (1) 2.2.4共同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 (1) 2.3加强社会事业领域合作 (1) 2.3.1加强科技领域合作 (1) 2.3.2加强教育合作 (1) 2.3.3加强文化交流合作 (1) 2.3.4加强体育交流 (1) 2.4加强社会公共事务合作 (1) 2.4.1加快就业培训、社保的对接 (1) 2.4.2加强警务协作与交流 (1) 2.5加强媒体合作和联谊活动 (1) 2.5.1加强两地媒体交流合作 (1) 2.5.2积极开展各种联谊活动 (1) 3. 广佛同城建设的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 3.1广佛同城建设的前景 (1) 3.1广佛同城建设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参考文献 (6)

地铁商业案例分析上海南站94094469

地铁商业案例调研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机构 2008年01月 交通枢纽站点:

上海南站地铁商业调研 一、选择标准 站点类型——交通枢纽站点:多种交通方式汇集,人流量大,针对流动换乘客户 该站点为轨道交通、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线等主要陆路交通的汇聚点,拥有便捷的短中长客运运输功能,客流量为上海最多的一个站点之一,交通枢纽功能是其最大的优势。 二、区位环境分析——陆路交通枢纽 1、区位概况 上海南站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也是轨道交通1、3号线的汇聚点,区位优势明显。上海南站所在区域商业氛围过去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该区域由于有强大的人流保障,商业潜力巨大。

2、交通环境 区域内交通十分便利,南站规划北起沪闵路、龙华港,南至石龙路、罗城路、老沪闵路,东西分别以龙吴路和桂林南路为界,铁路、轨道交通、高架、长途客运、公交五线聚合,构成高密度、枢纽型、网络化陆上客运换乘体系。 公交南、北广场共计40多条公交线终点站,集中分布在南北出口 轨道交通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 道路交通沪闵路,沪闵路高架 长途客运日均发送班次700班以上 高架靠近沪闵路高架,到中环线5分钟,到外环线约6分钟 3、区域商业——商业缺乏,新兴商业即将形成。 上海南站火车站的大量客流为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商业发展契机,商业发展迅速,规模巨大,同时不同于上海火车站的是该区域的商业起点高,初期定位中高端,摆脱了传统火车站商业档次低,环境脏乱差的特点。南站商业区域规划不但针对过往换乘人群,还会将周边居住人群导入该处消费。 除专业市场外,整个商圈现有的商业业态以服饰零售和餐饮为主,其余经营业态各自所占的比例基本在5%以内不规则分布。(以经营面积计算) 区域商业业态分布

关于加快杭州都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建议 精品

关于加快杭州都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建议 杭州市十一届人大上城代表团李国平 当前我市城乡道路快速发展,交通便利,随着高速路的发展加快,市区与各县都基本在2小时交通圈内,具备了实施公交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条件。这与百姓的企盼、政府的要求、杭州的发展需要相符,公交城乡一体化业已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改革客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 当前,传统的客运管理体制是阻碍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的首要问题。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分属两个政府部门管理,使得我市客运交通缺乏整体性、有序性和规范性,给城乡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严重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元化的管理,因部门职责不同,很难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因此,首先要破除体制障碍,由二元管理变为一元管理,将杭州行政辖区内的客运交通全部归属到一个政府部门管理,实现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 二、整合现有城乡客运资源,实现集约化经营 成立国有控股的公交客运集团公司,对现有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农村班线等客运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行集约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解决当前存在的各自经营,分割管理,相互限制,阻碍发展等问题。集团公司下设长途客运公司和公交公司。长途客运公司负责到外省市的客运交通。公交公司负责行政辖区内的城乡公共交通。集团

公司统筹线路设置、车辆配备、运营计划和经营发展等。并要充分利用城市公交在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安全服务上的优势,确保城乡一体化交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保证其社会公益职能的全面履行,更好地服务城乡人民。 三、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科学编制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并纳入到城乡总体规划之中。在规划公交线路网络时,要注重合理规划县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交线路的顺畅衔接。使市中心区与各县区之间、各县区与乡村之间形成链接紧密、互相通达的公共交通网络。 希望有关部门和单位更要关心、关注我市交通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好公交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公交城乡一体化新模式,打造出与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服务杭州人民,让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 2011年1月22日

广佛同城化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实践

S ECTOR MANAG EMENT 行业管理 Western China Comm uni c at ions Science &Tec h nolo gy 西部交通科技 文章编号:16734874(2011)040085005 广佛同城化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实践 吴利金,赵国锋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30) 作者简介 吴利金(1983 ),男,河北承德人,主要从事交通规划工作。 摘 要:文章分析了广州、佛山两市同城化区域交通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交通一体化战略目标及发展策略;同时通过结合城市群交通规划特点及实践,提出了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一般方法,对今后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群;同城化;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实践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Pr actice of Guang Fo Intra city Communication Integr a tion WU Li jin,ZH AO Guo feng (Guangzhou T ransport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 ute,Guangzhou,Guangdong,510030)Abstract:T 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 in t he intra cit y communication of Guangzhou and Foshan and discusses the goa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com m unication integration.Also,combined w ith t he charact eristic and pract ice of urban agglom eration,it proposed a general method for its integration and provides related recommenda tion for future study. Key Words:Urban agglomeration;Intra city;Regional comm unication integration;Plan;Practic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国家级重点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迅速形成,而同城化作为城市群的最高形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城市群的形成和功能发挥与交通系统服务能力的提高是分不开 的,交通基础设施整合不仅能有效提高系统效益,而且是引导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先行条件和有效手段。由于在城市群内交通需求呈现出区域性、内向性、高密度、规律性强、一体化等新特征,交通运输方式不断更新,交通流特征有明

201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极点崛起,广佛同城

2019-2020年 创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极点崛起,广佛同城造 行 动 变

前言:广佛差距促资源流动,广佛同城对佛山影响日渐巨大 省会广州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文化需求强劲;佛山为全国制造业强市,自身产业基础好。两市城区自然成片,合并GDP总量已超过上海和香港,广佛同城深度融合打造超级城市。广佛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地资源流动。广州巨 7434 1450 135佛山自身基础较好: 生产要素成本更低(土地、 房价),配套基础尚好 广州 GDP (亿元)常住人口(万人)2020年地铁里程(公里)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省会广州规模大,经济实力雄厚,资源集中巨大的外溢发展需求: 71% 40%40%64% 2.6 1.3 佛山 两市城区自然成片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 人口外迁、商业外溢 三产占比民营经济占比商品住宅网签均价(万元/㎡)广州佛山广州对佛山的辐射日渐全面化、深度化,对于房地产的 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佛山二产发达,民营经济活跃,藏富于民 Make Change With Innovation

C O N T E N T 01 广佛同城过程 人口外迁,产业外溢,创新同城

1.1 同城化历程:主导力量从单一市场自发推动,到市场与多层规划相结合,逐步深化、全面化 广佛同城化进程离不开自下而上强劲的市场需求支撑,结合政府的规 划指引,同城化进程不断深化并全面铺开。佛山承接同城辐射范围从 边界公路沿线,向轨道交通沿线、老城区与重点规划平台扩展。 辐射依附 南海、番禺、顺德 乡镇企业发展得益于广州强大的国营工业基础、规 广佛公路沿线南海黄岐、盐步、大沥镇? 广州老城区扩散,商贸批发沿广佛公路向南海外溢,房地产启动? 形成中山九路(中山一至八路都在广州市中心区),广佛公路区域称为广佛黄金商贸走廊” ? 2000年广州提出“西联” ? 2003年学界提出“广佛都市圈” 佛两市同意放弃边境路桥费 ? 2008年广佛同城化写进国家级出台的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 2009年黄埔-滘口地铁5号线通车,2010年全国首条城际地铁广佛线开通 (2016—2020年)》 ? 2018年广佛签署《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 转化中心”格局,创新驱动 ? 多条城轨、地铁在建 ? 更大量级的市场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全文) 广佛都市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区域,强化广州、佛山两市的同城效应,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提升广佛整体发展水平,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建成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加速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进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广州市、佛山市经协商一致,特签署本框架协议。 第一条指导思想 按照《纲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促进两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效率,推动两市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融合,全面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两市的合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着力构建与同城化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两地规则一体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协调区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途径,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利用两市比较优势,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合作环境,落实合作措施,构建互动、互补、互惠的发展格局,提升广佛整体竞争力。 (三)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坚持整体规划理念,统筹协调两市各类规划,科学确立两市各区域功能定位;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功能区的对接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引导产业协调、联动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各个层面的沟通,做好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合作,推动同城化向纵深发展。 第二条发展规划 在省的指导下,以战略思维、整体理念务实推进规划率先实现一体化,引领同城化可持续发展。 (一)尽快启动编制《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重点明确广佛都市圈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促进广佛城市功能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二)以同城化发展规划为指导,制定实施广佛交通运输、生态绿地系统、河涌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联合开展两市重要战略区域的同城化研究。 (三)尽快建立规划衔接机制,加强两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重大规划的衔接协调,切实增强同城化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四)研究建立编制广佛同城化规划体系的统筹机制和方法,积极开展区域协调机制法制化的探索,逐步确立广佛同城化规划体系的法律地位。

最新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体化与多元化

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体化与多元化

城市交通—关键建立“以人为本”交通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的繁荣,城市交通供需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无论交通工具如何升级与增加,交通设施如何现代与大型,其根本的目的仍然是满足“人和物”的运输需求。当然对于交通服务质量的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 交通服务质量是一种综合的意义。人们对交通的舒适、便捷的追求,要求交通应足够的方便、足够的快速;人们对知情权掌握,要求应随时洞悉交通系统的运行动态;人们对环境的爱护,要求交通系统应足够的清洁。 对出行质量的不断追求,推动了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建立满足人们需求的,也即“以人为本”现代交通系统,成了当代城市交通建设的基本诉求。 一体化——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 然而,城市交通系统并非孤立的系统,它的发展受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科技、规模、体制等众多方面的制约。“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实现。它不仅需要理念先进的交通规划,而且需要协调交通内部与交通外部的关系。内部交通设施的平衡、运行的协调、管理的统一,外部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用地相互促进,都是建设城市交通系统所必需考虑的。“一体化交通”发展的出现,正是以“人性、捷运、信息、生态”为要求的“以人为本”交通系统的必然延伸。“一体化交通”将交通的发展从单纯的交通工具与交

通设施发展,延伸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组织、运营、管理等整个过程中。 可以认为,“一体化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有可能造成交通系统的或不方便、或不清洁、或不透明、或不快捷。一体化不应排斥城市交通的多元性 尽管,目前我国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机动化、可持续发展等共同问题,但是任何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地理、历史、气候、人文条件,都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 从这点而言,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应该具有其特殊性。例如,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发展轨道交通也许是无奈和必然的出路;而一些中小城市正在大力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对于北方城市而言,天气的寒冷使得公共交通远比摩托车受欢迎,而对于南方城市而言,摩托车大量发展很容易成为机动化初级阶段的普遍现象。 因此,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发展尽管从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各方面统一协调相互关系,但是“一体化交通”不应也不能掩盖城市交通个性。也许,具有特色的城市交通未必满足“一体化”或“以人为本”的要求,但是一个“典范”的现代城市交通系统,必然是一个既有“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又有鲜明城市特色的交通系统。

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造价指标案例分析

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造价指标分析 文档简介:金融城交通工程涵盖地下空间主体工程、建筑工程、排水消防 工程及配套公用工程等专业工程指标,并包含单方造价指标、实物量/工程 量指标、工料机消耗指标等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文档标签:交通工程指标分析 文档来源:百度文库公众号---造价指标

目录 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 (3) 1.1工程概况 (3) 1.2工程特征 (3) 1.3指标分析汇总表 (4)

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 1.1工程概况 序号项目名称内容 1 工程名称某金融城起步区交通枢纽工程 2 工程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3 工程分类交通工程 4 单位价值6725(元/㎡) 5 建筑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室外工程及配套公用工程。 6 价格取定期2014年第二季度 1.2工程特征 序号特征项特征值 1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4979 2 地上面积(平方米)31127 3 地下面积(平方米)63852 4 建安工程造价(万元)63871 5 每平方米造价6724.75 6 结构类型 7 总层数(层) 8 地上层数(层) 9 地下层数(层) 10 建筑总高度(米) 11 首层层高(米) 12 标准层高(米) 13 装修标准(元/平方米) 14 外墙形式 15 是否含电气工程是 16 是否含给排水工程是 17 是否含通风空调工程是 18 是否含消防工程是 19 是否含弱电工程是 20 是否含变配电工程是 21 是否含燃气工程否 22 是否含道路工程是

23 是否含园林绿化工程是1.3指标分析汇总表 序号工程及费用名称 技术经济指标 单位数量单位价值 占总投资百分 比% 一工程费用㎡94979 6725 82.55% (一) 地下空间主体工程㎡94979 80.11% 1 土建工程㎡94979 57.24% 1.1 地上建筑㎡31127 2000 8.05% 1. 2 深基坑支护㎡12180 6000 9.45% 1. 3 基坑土石方工程㎡336000 60 2.61% 1. 4 防水工程㎡319632 80 3.30% 1. 5 地下一层结构工程㎡15963 3400 7.01% 1. 6 地下二层结构工程㎡15963 3700 7.63% 1. 7 地下三层结构工程㎡15963 4000 8.25% 1. 8 地下四层结构工程㎡15963 4300 8.87% 1. 9 地铁隧道保护隔离措施项 1 10000000 1.29% 1.1 地下车库出入口个 3 2000000 0.78% 2 装饰工程㎡94979 1.39% 2.1 地上建筑㎡31127 0.63% 2.1.1 金融城公交枢纽总站㎡6000 800 0.62% 2.1.2 配套商业设施㎡24607 0 0.00% 2.1. 3 其他配套设施㎡520 200 0.01% 2.2 地下建筑㎡63852 0.76% 2.2.1 地下停车库㎡28630 150 0.55% 2.2.2 地下商业设施㎡27268 0 0.00% 2.2.3 地下设备房㎡7954 200 0.21% 3 室内给水排水系统㎡94979 1.84% 3.1 给水排水工程㎡94979 150 1.84% 4 消防工程㎡94979 3.76% 4.1 室内消防栓、自动喷淋系统㎡8702 5 80 0.90% 4.2 气体灭火系统㎡7954 1500 1.54% 4.3 灭火器配置㎡87025 30 0.34% 4.4 消防自动报警㎡94979 80 0.98% 5 高低压变配电系统㎡94979 6.93%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2016-2030)》规划方案公示 浏览次数:189 作者:交运局发布时间:2016-11-18 16:24 一、规划编制背景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皖政〔2015〕10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意见任务分解的通知》(皖政办秘〔2016〕20号),结合《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皖交运[2015]120号)和《关于开展第二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创建申报工作的通知》(皖运公交[2016]74号)要求。为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建设公交优先发展示范城市;构建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由泾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编制的《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6-2030)》,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设计编制了《泾县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专项规划 (2016-2030)。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 体现国家和省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政策,立足于规划范围内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以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目标,以优化城乡公交网络、推进服务创新管理为重点,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积极构建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镇)公交三级城乡道路客运网络体系,

满足城乡居民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需求,切实解决农村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科学发展;实事求是,服务城市特色化发展;注重先进理念和交通技术的灵活运用;城市客运交通、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兼顾城乡交通统筹发展和近、远期分期建设安排。 三、规划范围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范围为泾县县域范围,指包括泾县城区及所辖泾川镇、茂林镇、桃花潭镇、榔桥镇、丁家桥镇、蔡村镇、琴溪镇、黄村镇、云岭镇、汀溪乡、昌桥乡在内的全部11个乡镇行政地域范围,土地总面积2059平方公里。 城市公交规划范围以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30中心城区范围为重点研究区,建设用地20.13 平方公里。 四、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6-2030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规划远期2021-2030年。 五、规划目标 1、公共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城市公交方面,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建立高效率、集约化、低能耗、低污染的公共运输系统,以公交优先支撑交通可持续发展,引导土地利用优化和整合,形成以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各类设施功能完整、网络布局合理、方式衔接紧密的高质量城市公共客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的案例分析,总结借鉴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建设经验。 主题词: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分析 Abstract: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ail transit hub of the comprehensive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hub for reference the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Keywords: rail traffic, comprehensive hub, and analysis 在综合客运枢纽中引入轨道交通,使之成为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是确保综合客运枢纽周边交通通畅的重要途径,也是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大型枢纽基本都有一条或者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与之连接,通过在枢纽内直接修建轨道交通或者利用换乘通道连接轨道交通站点,有效疏导了旅客进出车站,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 1 国内外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案例分析 1.1 法国巴黎拉德芳斯枢纽 拉德芳斯(La Defense)枢纽位于巴黎拉德芳斯副中心,包括地铁1号线、有轨电车T2线、区域快速铁(RER)A线、郊区铁路线和多条公共汽车线路,是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地铁线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已形成了高架道路交通、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三位一体的交通系统,形成了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将拉德芳斯区与巴黎市中心区紧密地连接起来。这一公共运输服务系统日接待乘客达50万人次以上,超过80%的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进出拉德芳斯副中心。拉德芳斯枢纽设计的非常先进,巧妙地将多个车站都整合在一个4层的大型建筑内,乘客不用出站就可以换乘各种方式,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完善、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 1.1.1 平面布局 拉德芳斯区域位于法国巴黎市区的西北部,城市主轴线的西端。该枢纽具有交通、商业服务等功能。公交车站层,在枢纽的东侧,公交线路包围了小汽车停车场,设有大量清晰的道路标志,引导车辆快速通过,有序停放;中央为售票和换乘大厅,有商业及其它服务设施;西侧为郊区铁路和有轨电车T2线。乘客通过地面出入口和换乘大厅的换乘楼梯,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商业中心,以及地下三、四层的地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全文

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全文 前言 广佛两市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提升广佛发展水平,对于加快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广州、佛山两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动广州、佛山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要求,特制定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是,以广州市、佛山市为主体,以广佛都市圈为依托,辐射周边地区,并将广佛肇区域合作等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佛同城化建设的 纲领性文件,是编制专项规划、专责小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基本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广佛地域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产业互补、交通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城化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2008年,行政区划总面积11282.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13.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549.1亿元,在珠江三角洲、广东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1. 地域空间连绵一体 广佛地处广东省中南部,是连接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的枢纽,气候条件一致,自然地域空间连为一体,山体同脉相承延伸,珠江河网水系相互贯通;中心城区直线距离约20公里,接壤地段长约200公里。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向外扩张,荔湾、南海、白云、三水、番禺、顺德等广佛交界地区的城镇建设相向发展,城市空间呈现连绵发展态势,同城化发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设计分析 孟晶

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设计分析孟晶 发表时间:2017-11-17T16:14:17.8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作者:孟晶 [导读] 综合周边其他交通设施及道路创造一个便捷的换乘场所、流畅的交通流线组织,实现快速疏散人流与车流,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的设计。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长沙设计院) 200070 摘要: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高品质、多层次运输需求,以及高铁、城际、火车、汽车客运的快速发展,按传统火车站进行规划和设计 已经不符合建设发展的趋势。能为旅客提供高水平出行和一体化换乘的“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应运而生。本文结合邵阳火车站客运综合交通枢纽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的整体可行方案,从设计入手着重分析其设计难点、创新点、交通组织等各方面。 关键词: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改造优化,交通组织 1.引言 近年,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火车站的方案设计已不单局限于站房、广场的区域,而是结合城际铁路、公交系统、汽车客运 为一体,形成以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中心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与传统的火车站设计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 计重点在于如何满足各种火车客运、货运使用功能需求的同时,结合枢纽各建筑布局,综合周边其他交通设施及道路创造一个便捷的换乘 场所、流畅的交通流线组织,实现快速疏散人流与车流,优化城市交通组织的设计。 2.工程概况 2.1城市总体概况 研究项目地处邵阳市——省域次中心城市、湘中及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智慧制造基地,总面积20830平方公里,全 市户籍总人口821.37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41.95%。邵阳市区位于市域东北部,邵水与资水交汇处,320国道、207国道、沪昆高速、二 广高速公路、洛湛铁路和怀邵衡铁路等从市区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2项目现状概况 (1)用地范围:邵阳火车站客运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枢纽”)位于大祥区,北起邵阳大道(邵州路),南抵桃源路,西临铜铃西 路至金山路、至桔园路、至西湖南路,东靠铜铃东路至桔园路、至民德巷,共约984715.9㎡,合1477亩。 (2)现状站房设施:邵阳火车站现状综合楼面积1.1万㎡(包括候车室、售票大厅、行包房、车站办公用房等)。其中有7个候车室(主候车室4个),总面积为2891㎡。2016年春运期间共发送28.37万人,较2015年增加约7万人,增长32.7%,其中高铁发送9.14万人, 占32.2%。最高日发送1.45万人(2016年2月13日)。 (3)现状站前广场:已建成的站前广场位于火车站北侧(魏源广场),总面积约7.3万㎡(不含站房前广场用地),东西两侧分别设 置公交上、下客区(始发线路6条,面积约9400㎡),社会车辆停车场(约90辆,面积约6700㎡),以及出租车待客、下客区(面积约4400㎡)。 (4)现状道路交通:火车站人流、车流主要依托临近的铜铃东路、铜铃西路直接进出(红线宽22m,车行道宽12m),并经外围的邵阳大道、双拥路和西湖路等道路分流。 (5)现状客运站:现状邵阳火车站周边有两处公路客运站,分别为汽车南站和邵州汽车站,其中汽车南站位于火车站现状站房的西南部,距离火车站旅客出站口约1.5公里,占地面积2.5万㎡,为一级客运站,总建筑面积4140㎡(其中站房2000㎡),日均发送旅客1万人次。邵州汽车站位于火车站现状站房的东侧,距离火车站旅客出站口约400米,占地面积1.5万㎡,为二级客运站,设计日均发送旅客8000人次。 3.设计难点及创新点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在于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运输组织的协调,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之间实现物理和逻辑上的紧密衔接,实现运输过程的无缝化、连续化、一体化[1]。 鉴于综合客运枢纽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交通网络中的重要地位,枢纽所在城市往往会将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作为完善地区功能、打造城市形象、优化交通组织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发展的需求、市民期望的提升促使我们的设计更加需要因地制宜, 有针对性、有前瞻性、人性化的进行。经过现场踏勘、实地考察反复研究,设计着重围绕枢纽站周边规划布局优化、规模论证、交通组织 优化、建筑形态展现等核心问题而展开。 3.1主要设计难点 (1)道路红线宽度不能满足通行需求,设计需要拓宽原有道路以缓解通行压力。现状交通主要依靠铜铃东路、铜铃西路、邵阳大道,全部均为双向道路,火车站每日承接大量车流进出站,现状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亟需调整,以满足要求。 (2)交通组织流线秩序混杂,设计需要实现人车分流、高效通行。目前进出火车站的主要道路,其周边道路疏散功能十分有限,而且没有明确站前优先服务对象,导致站前片区出现了严重交通混乱、车辆混杂、人车混行等现象。如何通过道路的拓宽、流线的组织、通道 的设置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设计的一大难点。 3.2设计创新点分析 (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广场内部片区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公交车、社会车辆与行人的交织冲突,通过不同的流线引导实现人车分流和最短换 乘距离。 (2)实现站前人车分离、快慢分离、各行其道,实现社会车与公交车的分行。 (3)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设置人行天桥、社会人行通道、下穿道路等立体交通方式,实现枢纽的立体交通设计。 (4)充分开发和利用枢纽地下停车场,合理规划社会车、出租车、公交车进出接泊旅客和到达相应停车场行驶路径。 4.枢纽总体规划设计 方案总体规划设计以便捷交通、展示形象为目的,以功能齐全、有序高效为原则,以智联双擎、魅力枢纽为规划理念打造一个全新的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全文)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全文) 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广佛都市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区域,强化广州、佛山两市的同城效应,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提升广佛整体 发展水平,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建成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加速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进程,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广州市、佛山市经协商一致,特签署本框架协议。 第一条指导思想 按照《纲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促进两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优化配置效率,推动两市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融合,全面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 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两市的合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着力构建与同城化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两地规则一体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协调区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新途径,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利用两市比较优势,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合作环境,落实合作措施,构建互动、互补、互惠的发展格局,提升广佛整体竞争力。 (三)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坚持整体规划理念,统筹协调两市各类规划,科学确立两 市各区域功能定位;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功能区的对接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合理 流动,引导产业协调、联动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各个层面的沟通,做好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充 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合作,推动同城化向纵深发展。 第二条发展规划 在省的指导下,以战略思维、整体理念务实推进规划率先实现一体化,引领同城化可持续发展。 (一)尽快启动编制《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重点明确广佛都市圈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促进广佛城市功能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二)以同城化发展规划为指导,制定实施广佛交通运输、生态绿地系统、河涌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联合开展两市重要战略区域的同城化研究。 (三)尽快建立规划衔接机制,加强两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重大规划的衔接协调,切实增强同城化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客运站调研报告.doc

长途客运站建筑设计 调研报告

第1章前言 调研目的 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它能反应一个城市的现有的状态,一种对外联系 的窗口,是某种程度上的城市地标。通过此次调研,了解交通建筑的特点,通过 总平面分析,平面分析,立面分析,吸纳现有车站设计上的经验和方法,改善其 缺点,设计中处理好流线组织,功能分区,运用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形式 美的基本法则最后做出符合要求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城市特有气息的长途汽车 客运站的设计方案。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分实例调研的成都东站长途客运站和网上案例分析广州市海珠 客运站。通过查阅建筑设计资料集和现场调研分析,了解到车站的总平面组成与 布局,站前广场设计要点即站前广场的流线分析包括人流、车流、工作人员流线。站房的功能技术要求。站台停车场的设计规范,出入口的设置,和站场内附属用 房的布局形式。最后结合建筑造型建筑的结构材料和体量布局结合《建筑造型技 术》对车站的立面设计能有效的理解学习。

第2章调研内容及其分析 交通建筑的特点 大型交通建筑一般位于城市的门户位置人流密集,交通状况复杂,流线设计要求高,技术性要求高,对场地的分割和设计有较高要求,功能相对单一,但综合体化的趋势逐渐显着,常采用大跨结构,通透轻盈的立面设计趋势多具备鲜明的形象标志性,追求建筑技术的趋势。 图 2-1 某车站总平流线图 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车站建筑设计的以上某些特点。

实例分析成都东站长途客运站 成都东站长途客运站简介 都东站汽车客运站占地亩,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最大的亮点是与铁路、公 交、出租等的无缝连接零换乘。该站位于东客站东广场附近,地上三层、地下两 层。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将配置 12 条、87 班客运线路至龙泉驿、青白江、金堂、郫县等地。 2011 年 9 月 30 日起试运营,班线可直达 12 个区市县。 区位分析 图 2-2 东客站区位图 如图 2-2 所示成都东站汽车站在成都的大致方位是成都东南方向,即图中红 点所示位置,且位于三环路旁,车站选址有利于车辆快速出行,由图 2-3 的位置图可以看出车站周围道路情况,车站主出入口面向城市主干道邛崃山路,车站北 方是成都的大型运输枢纽成都东站,这样方便乘客换乘交通,为游客提供更为便 利的服务,同时此条件与此次任务设计书地形图情况类似。 图 2-3 东客站周边情况图 功能流线分析 如图 2-4 的色块功能分区可以知道成都东站汽车站的功能分区简单明了,清 晰合理十分有导向性,进入车站的人流主要由东北方向的邛崃山路,和站前广场 的地下通道入口,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地下通道直接连接成都东站的入口。东站汽车站的人车分流还是比较明确而清晰,行走进去建筑内部,还可以发现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