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
公路客货运枢纽分类与分级及概念

1交通枢纽的概念与分类城市对外交通枢纽是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承担1种或1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主枢纽功能的节点,是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运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换装、装备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6大功能。
【胡列格,刘中,杨明.交通枢纽与港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它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所依托的城市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带动作用,是城市对外辐射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按照服务范围、交通方式、交通功能、服务对象的不同,交通枢纽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表交通枢纽分类1.1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类型城市对客运交通枢纽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所在区域有较大的客运需求源,即周边地区有较多人口,对外客运需求量大,于是各种运输方式设施的逐步建设而形成较大规模的客流集散地,由于它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吸引和辐射作用,是区域内部和对外交通运输的主要中转地。
客运枢纽分类1.2城市对外货运交通枢纽的类型货运枢纽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货物运输线路交汇的关键节点,是货物集散、中转、仓储及装卸的载体,具有货运信息、交易和公共服务中心以及货运配载、中转等功能。
货运交通枢纽包括城市仓库、铁路货站、公路运输货站、水运货运码头、市内汽车运输站场,就是市内和城市对外的仓储、转运的枢纽。
1.2.1货运枢纽分类1.2.2货运枢纽分级当前货运由单一运输方式向多式联运运输转变是是我国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并且货运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密切相关,有必要从功能性质、辐射范围等方面对货运枢纽进行分级,按此要求货运枢纽可分为国际及省级货运枢纽、城际货运枢纽、城市配送站三级。
(1)国际及省际货运枢纽该类枢纽是依托航空、港口、铁路、公路站场等区域重要基础设施,承担国际及全国范围内大型货运集散、中转、控制等多功能的大型对外货运交通枢纽,主要服务于国际及全国范围内的长距离干线运输,可分为多式联运型枢纽和单式运输型枢纽:多式联运型枢纽包括机场、港口和铁路枢纽,在货运网络中不仅承担物流起终点的功能,还承担物流中转的作用,体现为大规模运输工具和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接,必须强化枢纽的专业化和通用化;单式运输型枢纽是指外围的公路枢纽,在货运网络中承担货物集中、干线运输起终点的作用。
公路客货运枢纽分类与分级及概念

1交通枢纽的概念与分类城市对外交通枢纽是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承担1种或1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主枢纽功能的节点,是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运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换装、装备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6大功能。
【胡列格,刘中,杨明.交通枢纽与港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它对所在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所依托的城市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带动作用,是城市对外辐射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按照服务范围、交通方式、交通功能、服务对象的不同,交通枢纽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表交通枢纽分类划分依据分类特征服务范围交通方式交通功能服务对象国家级枢纽服务于对外国际联系、对内区域交通中转的枢纽都市级枢纽吸引全市范围和对外交通客流的枢纽市区级枢纽连接卫星城/新城与市区的客运枢纽及城区中心处枢纽地区级枢纽设在地区性区域中心的客流集散点的枢纽单一式交通枢纽服务于1种交通方式的枢纽,如公路枢纽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于2种以上交通方式的枢纽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将城市公共交通与公、铁、航空等连接起来完成出行市内交通枢纽沟通市内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特定设施服务枢纽为体育场、全市性公园等大型公共活动场所集散服务客运交通枢纽是乘客集散、转换交通方式和线路的场所货运交通枢纽提供跨省市货物集散、中转、存储等功能的运输场所设施性交通枢纽包括为解决人流、车流交叉的立体交叉以及停车场等1.1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类型城市对客运交通枢纽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所在区域有较大的客运需求源,即周边地区有较多人口,对外客运需求量大,于是各种运输方式设施的逐步建设而形成较大规模的客流集散地,由于它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吸引和辐射作用,是区域内部和对外交通运输的主要中转地。
客运枢纽分类表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类型划分根据分类枢纽功能/定义按功能划分按服务对象按对外综合客运枢纽内核心对外枢纽方式城市公交客运交通换乘枢纽单一对外客运换乘枢纽综合对外客运换乘枢纽一般城市对外出行服务的对外综合客运枢纽特定区域服务的专用对外综合客运枢纽以铁路客运为核心的对外综合客运枢纽以公路客运为核心的对外综合客运枢纽以航空客运为核心的对外综合客运枢纽主要指城市内部,由不同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相互转换形成的换乘枢纽。
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

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
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是指在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设计过
程中,要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以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环境。
下
面是一些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
1. 综合交通规划: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设计应与城市综合交通规
划相衔接,考虑公路、地铁、公交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接驳。
2. 布局和尺度:枢纽站的布局应满足铁路、地铁、公交等交通
线路的需要,并考虑旅客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枢纽站的建筑尺度应符
合城市规模和环境特点。
3. 接驳设施:在枢纽站内部要设置完善的接驳设施,包括步行
通道、垂直交通设施(如电梯和扶梯)、自行车停车场等,以方便旅
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转换。
4. 车辆停车:枢纽站周边应提供足够的停车位,并设计合理的
停车场出入口,以方便自驾车旅客的停车和接驳。
5. 广场和站前广场:枢纽站的设计应注重广场的布局和建设,
以提供旅客休息、等候和集散的场所,并设有合适的候车亭和庇护所。
6. 室内空间设计:枢纽站的室内空间应设计合理,包括候车厅、售票大厅、餐饮设施、商业设施等,以提供便利的旅客服务。
7. 服务设施:枢纽站应设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包括咨询台、自
动售票机、行李寄存、无障碍设施等,以提供全面的旅客服务。
8. 环境保护:枢纽站的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包括降噪、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考虑,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总而言之,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旨在提供方便、舒适、高效的交通出行环境,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

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摘要:1.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的背景和意义2.一体化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3.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的具体应用4.我国铁路客运枢纽站未来发展趋势正文:铁路客运枢纽站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重要交通枢纽,对于提高我国铁路运输效率、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旨在指导我国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工作。
1.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铁路客运需求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提高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运营效率,我国铁路部门开始探索客运枢纽站的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导则是在总结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站设计、建设、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我国特点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于提高铁路客运枢纽站的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一体化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体设计原则:遵循人性化、绿色环保、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等原则,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2)功能布局:合理划分枢纽站的候车、换乘、商业、办公等功能区域,提高枢纽站的综合利用效率。
(3)换乘设施:确保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便捷、顺畅,缩短旅客换乘时间。
(4)设施设备:采用现代化设施设备,提高枢纽站运营效率和旅客舒适度。
(5)绿色环保: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提高枢纽站的绿色环保水平。
3.铁路客运枢纽站一体化设计导则的具体应用近年来,我国在新建的铁路客运枢纽站中广泛应用一体化设计导则,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广州南站、上海虹桥站等,这些枢纽站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旅客换乘时间大大缩短,枢纽站的运营效率显著提高。
4.我国铁路客运枢纽站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我国铁路客运需求的持续增长,铁路客运枢纽站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挑战。
未来,我国铁路客运枢纽站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规模大型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需求,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公路客货运枢纽分类与分级及概念

1.2.1货运枢纽分类
划分根据
分类
以航空客运为核心的对外综合客运枢纽
以民航航空港为中心,可汇集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及私家车停车场等多种交通方式
以水路客运为核心的对外综合客运枢纽
为多个运输方式客运站站位设置点的重合,在枢纽内存在多个核心交通方式
多核心对外交通方式的对外综合客运枢纽
为多个运输方式客运站站位设置点的重合,在枢纽内存在多个核心交通方式
平面式城市对外综合客运枢纽
枢纽内各运输方式场站在同一地面,客流集散和换乘、交通工具的进出及转换均在同一平面完成
按对外客运交通枢纽每天集散、周转的客流数量划分
特大型枢纽
日客流量>100000人
大型枢纽
日客流量30000—100000人
中型枢纽
日客流量5000—30000人
小型枢纽
日客流量<5000人
1.2城市对外货运交通枢纽的类型
表 交通枢纽分类
划分依据
分类
特征
服务范围
国家级枢纽
服务于对外国际联系、对内区域交通中转的枢纽
都市级枢纽
吸引全市范围和对外交通客流的枢纽
市区级枢纽
连接卫星城/新城与市区的客运枢纽及城区中心处枢纽
地区级枢纽
设在地区性区域中心的客流集散点的枢纽
交通方式
单一式交通枢纽
服务于1种交通方式的枢纽,如公路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
大型客运枢纽集疏运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大型客运枢纽集疏运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咳咳,各位听众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大型客运枢纽集疏运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这个话题可大可小,说小呢,就是咱们每天都要去的那个地铁站、火车站、机场;说大呢,就是整个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
那么,这个话题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咱们一一来说说。
咱们得了解什么是大型客运枢纽。
简单来说,就是把各种交通工具、旅客和货物集中在一起的一个地方。
比如说,你要去北京,可以在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站等多个车站之间换乘,这些车站就是一个大型客运枢纽。
那么,为什么要实现集疏运一体化呢?这是因为,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往往各个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运输效率低下。
而集疏运一体化就是要打破这种信息壁垒,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协同。
那么,集疏运一体化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些关键技术了。
首先是信息化技术。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各种交通工具、旅客和货物的信息共享,提高运输效率。
其次是智能化技术。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调度和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运输的影响。
最后是绿色化技术。
通过采用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有了这些关键技术,大型客运枢纽集疏运一体化就能顺利实现了吗?当然不是!这里还涉及到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说,如何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安全?如何提高旅客和货物的服务质量?如何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那么,这些关键技术和实际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大型客运枢纽集疏运一体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首先是提高运输效率。
通过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协同,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其次是降低运输成本。
通过采用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措施,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得人们出行更加经济实惠。
最后是提升旅客和货物的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旅客和货物的服务质量,让人们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分院毕业论文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研究学生姓名陈怡婷专业班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方向)客运(3)班指导教师张冰城市轨道交通学院2012年4月1 日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研究摘要大力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公共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而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的好坏是整个公共交通系统优化的关键。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就是:应充分结合地铁、公交站场、公路主枢纽等交通专项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布局选择的前提下规划建设集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停车、出租等交通方式中几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通过各种交通设施的合理布设与组合以及地下、地面与高价空间的协调利用,解决几种客运方式之间的无缝接驳,为客流、车流的便捷组织疏导提供充分的空间与有效的载体。
论文首先阐述了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涵义并将其分类,然后分析了国内外的客运交通综合枢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对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在线网上布设遗迹枢纽内部各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亮哥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线网布设方面:论文提出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原则、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案形成步骤及备选节点确定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布设方案。
在换乘衔接方面:论文探讨了交通方式间的换乘衔接方法,辅助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枢纽土地落实途径及政策建议,最后,运用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换乘衔接相关理论对东直门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进行了概念性的设计。
关键词:轨道交通、客运一体化、布设、换乘衔接、枢纽.目录引言 (2)1绪论 (6)1.1问题的提出 (6)1.2研究背景 (6)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1.4研究的内容 (8)1.5研究方法 (8)2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 (9)2.1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概念 (9)2.2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 (10)2.3客运一体化枢纽相对于传统客运枢纽的不同 (11)2.4客运一体化枢纽在一体化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2)3国内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概述 (12)3.1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概况 (13)3.1.1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现状分析 (13)3.1.2 国外一体化规划理念在具体交通方式上的体现 (15)3.1.3 国外客运一体化枢纽发展经验总结 (16)3.2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7)3.2.1 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体现状分析 (17)3.2.2 国内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发展趋势 (17)4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18)4.1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原则 (18)4.2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影响因素分析 (20)4.3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指标体系 (21)4.3.1 指标建立的原则 (21)4.3.2 指标的指代意义和计算方法 (22)4.3.3评价方法 (22)4.4 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形成过程 (23)4.4.1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方案形成步骤 (23)4.4.2客运一体化枢纽备选节点确定 (24)4.4.3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布设 (25)4.4.4布设结论 (26)5 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衔接研究 (27)5.1城市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设模式 (27)5.2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问题研究 (29)5.2.1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布设模式 (29)5.2.2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行车线路安排 (31)5.2.3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效率评价 (31)5.3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衔接布设分析 (33)5.3.1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线之间的衔接 (33)5.3.2停车换乘布设模式 (33)5.3,3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衔接 (34)5.3.4城市轨道交通与步行衔接 (35)5.4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设施设计研究 (35)5.4.1站台长度和宽度的设计 (36)5.4.2楼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及步行通道的设计 (37)5.5客运一体化枢纽内换乘辅助条件改善 (38)5.6客运一体化枢纽用地面积规划 (38)5.7客运一体化枢纽建设用地落实途径 (39)5.8规划建设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政策建议 (40)6客运一体化枢纽内部衔接案例分析——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41)6.1 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概述 (42)6.2 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规模确定 (43)6.3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建筑综合体推荐方案 (47)6.4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局模式 (47)6.4.1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衔接布局模式 (48)6.4.2枢纽内部设施布设 (48)6.5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间的换乘衔接 (49)6.5.1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布局 (49)6.5.2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能力匹配分析 (50)6.5.3常规公交站、长途汽车站布局模式 (51)6.5.4常规公交站、长途汽车站与地面的衔接 (51)6.6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 (52)6.6.1与步行衔接 (52)6.6.2与自行车衔接 (52)6.6.3与出租车换乘衔接 (53)6.6.4与私家车换乘衔接 (53)6.7东直门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软件需求分析 (54)6.7.1统一化管理 (54)6.7.2信息资源共享 (55)7 结论 (56)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2003 年,以《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201次香山科学会议指出:我国规模空前、发展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必定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

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1.1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概念根据《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的定义,一体化交通体系由公共客运、道路运行、交通衔接和运输管理四个系统充分整合而成。
在协调运营的公共客运系统中,各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紧密衔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汽车为基础和出租汽车为补充。
在功能完善的道路运行系统中,各种功能等级的道路分层次地合理衔接,公交网络、步行网络、自行车网络和机动车网络平衡发展,停车与行车设施相互匹配。
通过多种方式协调的交通衔接系统,提供乘客方便的换乘条件,实现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促使对外交通与室内交通紧密连接,建设统一、协调和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促使交通硬件和软件形成最佳组合,发挥交通体系的最大效益。
一体化交通系统应当具备各种不同的高效、舒适、便利的运输模式,这个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是高等级的公共运输系统(飞机、铁路、地铁、轻轨、巴士、出租等)。
一体化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袁术系统一日化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综合性公交运输体系,其各组成部分高度发达且相互良好融合,票价合理,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服务。
所有的公共交通服务应涵盖在一体化的公交运输系统内,其组织架构建立在以下分层结构基础上:——轨道系统用于客运量较高的交通走廊;——接驳公交服务系统(如地铁巴士)用于客运量次之的交通走廊,作为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和馈入;——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服务系统用于快速线及市中心线的高质量的巴士服务线路;——为连接市中心与周边地区,增加接驳公共客运服务如长途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出租车提供私家车式服务。
然而,由于综合交通枢纽在信息上的非共享性、管理上的非统一性,导致枢纽布局、交通衔接、客流分配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影响了枢纽功能的发挥,集散换乘效率低下。
客流集散地区往往人流车流混杂、彼此干扰严重,而且在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
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一体化的城市交通应运而生,本章就客运一体化枢纽进行详细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运一体化枢纽概念及分类
1.1 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概念
根据《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中的定义,一体化交通体系由公共客运、道路运行、交通衔接和运输管理四个系统充分整合而成。
在协调运营的公共客运系统中,各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紧密衔接,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汽车为基础和出租汽车为补充。
在功能完善的道路运行系统中,各种功能等级的道路分层次地合理衔接,公交网络、步行网络、自行车网络和机动车网络平衡发展,停车与行车设施相互匹配。
通过多种方式协调的交通衔接系统,提供乘客方便的换乘条件,实现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促使对外交通与室内交通紧密连接,建设统一、协调和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促使交通硬件和软件形成最佳组合,发挥交通体系的最大效益。
一体化交通系统应当具备各种不同的高效、舒适、便利
的运输模式,这个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是高等级的公共运输系
统(飞机、铁路、地铁、轻轨、巴士、出租等)一体化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袁术系统一日化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综合性公交运
输体系,其各组成部分高度发达且相互良好融合,票价合理,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服务。
所有的公共交通服务应涵盖在一体化的公交运输系统内,其组织架构建立在以下分层结构基础上:
--- 轨道系统用于客运量较高的交通走廊;
——接驳公交服务系统(如地铁巴士)用于客运量次之的交通走廊,作为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和馈入;
——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服务系统用于快速线及市中心线的高质量的巴士服务线路;
——为连接市中心与周边地区,增加接驳公共客运服务如长途汽车和小公共汽车;
——出租车提供私家车式服务。
然而,由于综合交通枢纽在信息上的非共享性、管理上的非统一性,导致枢纽布局、交通衔接、客流分配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影响了枢纽功能的发挥,集散换乘效率低下。
客流集散地区往往人流车流混杂、彼此干扰严重,而且在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
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一体化的城市交通应运而生,本章就客运一体化
枢纽进行详细的分析。
客运一体化枢纽是上述一体化交通体系中交通衔接部分的具体表现形式,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构建理念综合考虑一体化交通体系中的各个系统的功能与特征,结合城市客运系统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常规公交及其他客运方式分层次协调配合,实现客运功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一体化枢纽这种利用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提高客运系统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客运系统运行效果。
客运一体化枢纽的构建应充分结合地铁、公交站场、公路主枢纽等交通专项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布局选择的前提下规划建设及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停车、出租等交通方式中几种方式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枢纽,通过何种交通设施的合理布设与组合以及地下、地面与高架空间的协调利用,解决几种客运方式之间的无缝接驳,为客流、车流的便捷组织疏导提供充分的空间与有效的载体。
1.2 客运一体化枢纽分类
1、按交通功能划分
(1)城际客运一体化枢纽——将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水
路、航空、长途汽车交通连接起来,使乘客顺利地完成旅行。
此类枢纽定位以相对大运量的交通方式站点为依据。
枢纽布置应注意展示城市风貌。
(2)组团客源一体化枢纽——联系城市各组团的交通(如中心组团与周边组团),完成组团的客流输送与换乘
(3)市区客运一体化枢纽——沟通市内各分区的交通以及各个分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2、按交通方式划分
(1)不同客运交通方式转换枢纽——地铁、轻轨、公共汽车、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衔接的枢纽。
主要完成交通方式转换,同时也可实行线路转换。
(2)相同客运交通方式换乘枢纽——同一客运交通
方式不同线路的转换。
如地铁换乘枢纽、长途汽车站等
3、按交通组织划分
(1)首末端换乘枢纽——有多条公交线路的起点、终点,以
及轨道交通端点,具备相应的停车场地和调度设施。
(2)中途站换乘枢纽——多路公共交通线路(包括城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的通过站。
4、按布置形式划分
(1)立体式枢纽——枢纽站分地下、地面、地上多层,设有商业、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
枢纽设在大厦之中,如日本名古屋铁路车站终点站“名铁公共汽车终点站” 大楼,公共汽车在大楼的第三层、第四层。
在大楼内可以换乘铁路和地铁。
(2)平面枢纽——枢纽站在同一地面,客流集散和换乘、交通工具的进出及转换均在同一平面完成。
视为客流量大小确定枢纽规模。
1.3 客运一体化枢纽相对于传统客运枢纽的不同
在一个城市还没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或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还不完备时,城市中就已经存在若干既有的客运枢纽。
这些枢纽通常分布在城市道路的干道交汇处,或者大量客流的集散点(如火车站、中心商业区等)。
为区别于基于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站,称这些既有的客运枢纽为“传统客运枢纽” 。
实际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在规划和建设时,一般都考虑了传统客运枢纽的分布,所以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线路走向往往会参照城市干道走向,因此,客运一体化枢纽站和传统客运枢纽的位置会有部分的重合。
但是由于客运一体化枢纽站自身的特点,它与传统客运枢纽有以下显著不同:
(1)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灵活性,轨道交通线路走向
可以同城市自然道路明显不同,因此枢纽站位置也不尽相
同。
(2)传统客运枢纽能力往往比较紧张,如果简单将客运一体化枢纽站建设在传统客运枢纽上,反而容易造成新的拥堵。
(3)传统客运枢纽有些是长期自然形成,随着城市的
不断发展,其布局越来越凸现不合理性,但又无法轻易改善而客运一体枢纽站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在布局上更符合现实需要。
(4)客运一体化枢纽具备短时间内迅速疏散大量客流的能力。
在城市的近郊部分,传统客运枢纽的形成还不完善,基于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一体化枢纽的建设往往可以先行一步,以交通引导城市布局的合理化。
1.4 客运一体化枢纽在一体化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法。
未来城市客运公交系统,主要由快速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构成。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系统,目前在一些国际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一般发展较晚,目前轨道交通承担的公交比例较小,但根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交通预测,远景的轨道交通所占的城市公交分担比例亦均在50%以上。
由于在服务水平、服务范围、建设投资、交通可达性等几个方面与地面公交的区别,快速轨道并不能完全替代地面
常规交通。
快速轨道交通骨干客运地位的实现需要地面常规公交系统的配合。
它与地面交通衔接的合理性则对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营期决定作用。
如果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比作城市的大动脉,其他交通方式就是遍布城市的血管,两者通过客运一体化枢纽紧密结合
在一起。
如果不重视客运一体化枢纽的规划和建设,就不能发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从而不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客运交通能力紧张问题。
客运一体化枢纽是一体化交通体系重要的环节,结合城市客运系统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常规公交及其他客运方式分层次协调配合,实现客运功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客运一体化枢纽利于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提高客运系统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一体化交通系统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