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合集下载

矿床开拓方法(重点是联合开拓,考过)

矿床开拓方法(重点是联合开拓,考过)


1-主斜井,2-矿体侧翼辅助斜井,3-岩石移动界线
1.3.2脉内斜井开拓法 条件: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 为充分探矿创造条件,露天转地下继续应用露天斜井。 优:不需掘进石门。 缺:留保安矿柱。
1-脉内斜井,2-表土层,3-阶段平巷,4-矿体
1.3.3侧翼斜井开拓法 条件: 1.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主井只能布置在侧翼。 2.走向不长,侧翼能减少运输及开拓费用。
明斜井与盲井联合开拓法 1-明斜井;2-盲斜井;3-石门;4-阶段运输平巷;5-盲井提升机房; 6-矿仓与计量装载硐室;7-盲竖井。 (a) 斜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b) 斜井与盲斜井联合开拓。
1.6.4平硐、竖井、斜井与盲斜坡道联合开拓法 条件:
在平硐、竖井、斜井等开拓巷道控制范围以外,若矿体 继续延伸而储量不大;矿体倾角变缓;发现新的零星盲矿体, 若延深竖井、斜井或另掘盲井,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不合理 时,可以采用盲斜坡道开拓这部分矿体,形成平硐、竖井、 斜井与盲斜坡道联合开拓。这时用无轨运输设备将矿石运到 主要运输水平,再通过平硐、竖井、斜井运出地表。这种联 合开拓法可以减少开拓工程量、提升机及其设施,运输巷道 不用铺轨,斜坡道的开掘方便灵活,不影响上部井筒的正常 生产。
1-斜井, 2-石门 ,3-矿体侧翼岩石移动角, 4-矿体 提示:斜井倾角及石门长度受倾角影响
1.4平硐溜井开拓法
适用条件:矿体位于地平面以上 三大优点:运费低 自然通风 自流排水 1.4.1沿走向平硐溜井开拓法 平硐的方向与矿体走向方向一致 平硐位置:脉内; 脉外 脉内布置: 优点: 及时探矿,确定矿石量级 掘进中及时清楚矿体走向并有付产矿石产生 缺:需采用后退式回采。
1.2.2上盘竖井开拓法 条件:下盘岩石破碎; 地表不能布置工业场地; 选厂布置于上盘 。

[整理版]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概念

[整理版]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概念

一、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其中垂直巷道有立井(竖井),暗立井、溜井;倾斜巷道有斜井、暗斜井、上山、下山;水平巷道有平硐、石门、煤门、平巷。

每一项的具体解释就不用一一介绍了。

二、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又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1、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者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属于开拓巷道。

如主、副井和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和采区运输石门等井巷,以及掘进这些巷道的辅助巷道都属于开拓巷道2、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运输、通风巷道叫准备巷道。

属于这些巷道的有:采区上(下)山、区段集中巷、区段石门、采区车场等。

3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属于这类巷道的有:采煤工作面的开切眼、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的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准备巷道的作用在于准备新的采区,以便构成采区的生产系统。

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这里有一些相应的名词解释,楼主可以借鉴一下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

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井田开拓方式图

井田开拓方式图

采掘工程设计图是根据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地质报告和经批准的上阶段设计为依据所绘制的图件。

在矿井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矿井初步设计和矿井施工图设计阶段,矿井建设阶段,矿井生产以及延伸阶段,都离不开采掘工程设计图。

采掘工程设计图是矿井投资、建设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任务一井田开拓方式图
一、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
井田开拓方式图是将井田内的地质情况、设计的开拓巷道布置系统,采用正投影原理,按一定比例绘制出的图件。

井田的开拓巷道包括: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石门、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回风石门、回风井等。

在井田开拓方式图上,可以了解井田内煤层产状和主要地质情况,还可以了解矿井开拓的总体部署和生产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井生产条件和技术面貌,是矿井建设生产、矿井延伸、改造、采区设计的依据,是矿井设计、建设、生产中的基础图件。

常用比例尺为1:2000或1:5000。

二、井田开拓方式图的种类
井田开拓方式图种类较多,按下列方法划分:
1.按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1)按井筒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综合开拓。

(2)按水平的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和多水平开拓。

图5-1 矿井开拓方式分类
(3)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可分为分层煤大巷、集中大巷和分组集中大巷。

(4)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

03.矿井开拓方式4

03.矿井开拓方式4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第三章 井田开拓方式
•3-1 概念及分类 •一、开拓: •要采煤,就要开掘一系列巷道通到煤层,并且向 井田内扩展,以便把整个井田内的煤都采出来。 •开进入,拓扩展 •现代需开拓型人才,首先精通本专业业务(开); 而且能够拓展,有创新工作能力。 •二、开拓方式 •从地面进入地下,并向井田两翼扩展的方式。 •(1)由地面进入地下的方式(开的方式) 即井硐形式有三种: •(2)开采水平的划分方式 (阶段(单、多水平),盘区式)
•应用条件: ①表土层薄、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流沙层(维护)。 ②井田范围小,特别是井田走向长度小 于1.5-2.0km。 ③应用于缓倾斜煤层(斜井提升限制), 中小型矿井(受开采能力、提升能力限 制) •黑龙江就有很多属于片盘斜井。
•(二)斜井单水平分区式开拓 •1.井田划分特点 ①单一水平----上、下山两阶段。 ②阶段内分区式布置 •2.优点: ①一井一水平,负责两阶段,井巷量小,投资少; 水平的服务年限较长,上下阶段可同采,利于提 高产量。 ②不需延深井筒,有利于矿井稳定生产(一步到 位)。 •缺点: 如水、瓦斯较大,尤其是下山时排水、通风困难。
•(四)斜井开拓应用条件(一般条件) ①表土层薄,煤层埋藏浅。 ②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流沙层。 ③缓及倾斜煤层(提升)。
•(五)斜井提升方式选择
主要取决于: •1、井型 井型A 主井(煤) 小 单钩串车 中小 双钩串车 中 箕斗或皮带 大 皮带 特大 强力(钢丝绳)胶带输送机
副井(料)2.井筒倾角
•=25°-35°→箕斗。过缓----装煤困难,装不满。如果 倾角大----井筒施工困难。 •≤25°→串车。防撒煤。若煤中有水,冬季水洒了----轨 道结冰----掉道(角大)。 •≤17°→皮带。角大易滑落、打滑(摩擦力不足)。跑偏 ----洒煤 •≤10°→无极绳,角大了绳卡易滑落,摘、挂钩不方便。

-井田开拓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

第二章 井田开拓方式2.1 井田开拓概念2.1.1 井田开拓方式的概念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采掘工程称为井田开拓。

矿井开拓方式:矿井井筒形式、开采水平数目及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1.2 井田开拓方式的分类(1)按井筒(井筒 :由地面通达矿体的巷道)形式分:立、斜、平、综、分区域;(2)按水平数的多少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开采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下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的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

如立井单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采区)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混合(采区)式,绘出关系图形如下图2.1。

图 2.1 开拓方式分类关系图2.1.3 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井田范围,进行井田内的划分,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数目及位置;选择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确定井筒延伸方式及井田开采顺序。

其确定开拓方式的基本原则为:(1)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集中,简单;(2)按《规程》完善通风条件,良好生产条件;开拓方立 井 斜 井平 硐 综 合单水多水平上下山 上 山 上下山混 合 分层大集中大分组集中大(3)减少煤柱损失,减少巷道维护量,提高矿井采出率;(4)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新技术机械化。

2.2 斜井开拓斜井开拓时,根据井田再划分方式和阶段内布置形式可组合成多种开拓方式。

如:“斜井单水平分区式”、“斜井单水平分带式”、“斜井多水平分区式”、“斜井多水平分段式”等。

本节仅举例介绍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斜井开拓方式。

2.2.1 片盘斜井开拓片盘斜井开拓是斜井开拓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它是将整个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倾斜宽度可以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在井田沿走向中央由地面向下开凿斜井井筒,并以井筒为中心由上而下逐阶段开采。

井田开拓方式及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井田开拓方式及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

第17章井田开拓方式1根据井田内阶段数目及阶段内的准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水平、多水平、分区式、分段式与带区式等。

:2立井开拓: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3斜井开拓方式:斜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片盘斜井开拓4平硐分类:垂直走向平硐走向平硐阶梯平硐56综合开拓方式类型:平硐—立井—斜井平硐—立井平硐—斜井斜井—立井第16章井田开拓的基本概念1煤田划分为井田原则:(1)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

(2)保证井田有合理的尺寸。

(3)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划分井田。

(4)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5)直(折)线原则2煤田划分为井田方法(1)垂直划分(2)水平划分(3)按煤组划分(4)按自然条件划分3矿井储量可分为: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4国家规定采区回采率不得小于下列数值:厚煤层,75%;中厚煤层,80%;薄煤层,85%5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万t / a;6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

一般分为特大型矿井: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中型矿井:45、60、90万t/a;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7 影响矿井生产能力的因素:矿井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国家需煤情况;安全生产条件。

8 井田开拓: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9井田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内的总体布置方式。

(开拓、准备和回采巷道)10开拓系统:开拓巷道的形式、数目、位置及其相互联系和配合,总称开拓系统11井田开拓方式分类:(1)按井筒(硐)形式分立井、斜井、平硐、综合方式(2)按开采水平数分单水平、多水平(3)按准备方式分上山式、上下山式、混合式(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分分煤层大巷集中大巷分组集中大巷。

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概念

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概念

一、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其中垂直巷道有立井(竖井),暗立井、溜井;倾斜巷道有斜井、暗斜井、上山、下山;水平巷道有平硐、石门、煤门、平巷。

每一项的具体解释就不用一一介绍了。

二、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又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1、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者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属于开拓巷道。

如主、副井和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和采区运输石门等井巷,以及掘进这些巷道的辅助巷道都属于开拓巷道2、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运输、通风巷道叫准备巷道。

属于这些巷道的有:采区上(下)山、区段集中巷、区段石门、采区车场等。

3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属于这类巷道的有:采煤工作面的开切眼、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的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准备巷道的作用在于准备新的采区,以便构成采区的生产系统。

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这里有一些相应的名词解释,楼主可以借鉴一下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

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煤矿开拓方式的认识

煤矿开拓方式的认识

煤矿开拓方式的认识煤矿开拓是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方式的选择对于矿井的安全、经济和生产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从开拓方式分类、矿井开拓系统、开拓工程设计、开拓工程施工、矿井开拓安全、开拓工程经济、开拓工程实例和发展趋势与展望等方面,阐述煤矿开拓方式的认识。

1.开拓方式分类煤矿开拓方式可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巷道式、井塔式和斜巷式等。

巷道式是通过挖掘地下通道实现煤炭的开采,包括平硐、斜井和立井等方式;井塔式则是在地面建立井塔,通过吊篮或箕斗进行煤炭的提升和运输;斜巷式主要是在地面设置斜井和斜巷,实现煤炭的开采和运输。

2.矿井开拓系统矿井开拓系统是煤矿开拓的核心部分,包括井筒、巷道、运输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井筒是矿井的入口和出口,巷道则是连接井筒与采掘工作面的通道,运输系统负责将煤炭从采掘工作面运至地面,给排水系统则为矿井提供必要的给水和排水条件。

3.开拓工程设计开拓工程设计是确保煤矿开拓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矿区的地质构造、煤层分布等情况;其次进行地形处理,根据矿区的地形条件进行工程设计;最后进行设施建设,包括井筒、巷道、运输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4.开拓工程施工开拓工程施工是实现煤矿开拓的关键环节,涉及到钻爆法、掘进法、吊车安装等技术。

钻爆法是通过爆破的方式破碎煤层,掘进法则是利用掘进机械将煤层掘进至设计位置,吊车安装则是负责将大型设备安装在井筒和巷道中。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各项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矿井开拓安全矿井开拓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前提,必须贯穿于整个开拓过程中。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其次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最后进行必要的安全应急处理,确保矿工和矿井的安全。

6.开拓工程经济煤矿开拓工程经济是评价开拓方式优劣的重要指标,包括成本、收益和投资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开拓巷道开拓方式的概念及分类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

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
一、井田开拓方式分类
井田开拓方式种类很多,一般可按下列特征分类。


(一)按井筒(硐)形式
按井筒(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拓。

(二)按开采水平数目
按开采水平数目可分为:单水平开拓(井田内只设1个开采水平);多水平开拓(井田内设2个及2个以上开采水平)。

(三)按开采准备方式
按开采准备方式可分为上山式、上下山式及混合式。

(1)上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只开采上山阶段,阶段内一般采用采区式准备。

(2)上下山式开采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下山阶段,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或带区式准备;近水平煤层,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井田上山部分及下山部分,采用盘区式或带区式准备。

(3)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开采上述方式的结合应用。

(四)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1)分煤层大巷,即在每个煤层设大巷;
(2)集中大巷,在煤层群集中设置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3)分组集中大巷,即对煤层群分组,分组中设集中大巷。

根据我国常用的开拓方式,其分类可见图3—14所示
因此,立井开拓方式可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及上、下山相结合的方式。

如图3—15所示。

图3—15立井开拓方式
(a)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b)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式;
(c)立井多水平上山式;(d)立井多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式混合式
1—主井;2—副井;3—井底车场;4—主要石门;5—开采水平运输大巷
二、确定井田开拓方式的原则
井田开拓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一定的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下,根据矿区总体设计的原则规定,正确解决下列问题:(1)确定井筒的形式、数目及其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合理地确定开采水平数目和位置。

(3)布置大巷及井底车场。

(4)确定矿井开采程序,做好开采水平的接替。

(5)进行矿井开拓延深、深部开拓及技术改造。

上述问题解决得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矿井生产的长远利益,关系到矿井的基本建设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设速度,从而影响矿井经济效益。

矿井开拓方案一经实施,再发现不合理而改动,那将耽误许多时间,浪费巨大投资。

因此,确定开拓问题,需根据国家政策,综合考虑地质、开采技术等诸多条件,经全面比较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

在解决开拓问题
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为早出煤、出好煤、高产高效创造条件。

在保证生产可靠和安全的条件下减少开拓工程量;尤其是初期建设工程量,节约基建投资,加快矿井建设。

(2)合理集中开拓部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做到合理集中生产。

(3)合理开发国家资源,减少煤炭损失。

(4)必须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要建立完善的通风、运输、供电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减少巷道维护量,使主要巷道保持良好状态。

(5)要适应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供应情况,并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采煤机械化、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创造条件。

(6)根据用户需要,应照顾到不同煤质、煤种的煤层分别开采,以及其他有益矿物的综合开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