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

合集下载

胺碘酮预防心脏干预手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估

胺碘酮预防心脏干预手术后心房颤动的疗效评估

安全性比较
胺碘酮
虽然胺碘酮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一些副作用的风险,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损害 等。因此,在使用胺碘酮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指标。
其他药物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例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增加室性心律失常 的风险,而Ⅱ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对心脏收缩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 体情况和药物的副作用风险。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胺碘酮在预防心脏干预手术后心房颤动方面表现 出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较高。
02 胺碘酮能够降低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和持续时 间,减轻患者症状。
03 胺碘酮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 较低,且多数症状轻微。
研究局限性
01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可
01
胺碘酮在预防心脏干预手术后心房颤动方面具有显 著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02
胺碘酮的应用可以降低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从 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3
对于接受心脏干预手术的高危患者,胺碘酮是一种 有效的预防性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05
胺碘酮与其他药物的比较
药物性质比较
胺碘酮
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属于Ⅲ类 抗心律失常药,具有多通道阻滞作用 。
关注胺碘酮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问题 。
感谢您的观看
T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KS
胺碘酮介绍
药物性质
化学结构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碘化苯并呋喃结构。
溶解性
胺碘酮在水中几乎不溶,但在有机溶剂中易溶。
制剂形式
常用制剂为片剂、胶囊剂和注射剂。

胺碘酮预防心脏移植手术后心房颤动的效果研究

胺碘酮预防心脏移植手术后心房颤动的效果研究

安全性较高
胺碘酮在心脏移植患者中的使用 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且多数不良反应轻微可逆。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建议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胺碘酮虽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并非所 有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均需使用,应严格掌握 用药指征,避免滥用。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胺碘酮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使用时应注 意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较快,与胺碘酮治疗密切相关。
药物安全性及副作用分析
01
胺碘酮在预防心脏移植手术后 心房颤动的应用中,药物安全 性较高。
02
部分患者使用胺碘酮后可能出 现轻微消化道不适、甲状腺功 能异常等副作用,但症状较轻 ,无需特殊处理。
03
实验组患者未出现严重药物过 敏反应或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 副作用。
用药途径
口服胺碘酮片剂,或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 使用静脉注射剂。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个性化 调整胺碘酮的剂量。
用药时间
从心脏移植手术后开始使用,持续至研究结束或患者出现不耐受反应。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数据收集
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情况、用药情况、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等相关数 据。
多中心研究
在多个医疗机构同时进行试验,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 和可信度。
研究对象筛选标准
心脏移植手术后患者
年龄在18-65岁之间,成功接受心脏移植手 术并度过术后急性期。
心房颤动病史
既往无心房颤动病史,或术后新发心房颤动 。
排除标准
排除对胺碘酮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电 解质紊乱等患者。
胺碘酮使用方法及剂量
胺碘酮药物特性及作用机制

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

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

住 院 时 间 。结 果
与对照组相 比, 观 察 组 患 者房 颤 转 复情 况 、 窦性 心 律 的 维持 情 况 均 较 好 ( P <0 . 0 5 ) ; 观 察组 患者 I C U 监 护 时 间和
住 院 时 间 明 显短 于对 照组 ( P< 0 . 0 1 ) 。结 论 临 床 胺 碘 酮 治 疗 风 湿 性 心 脏 病 瓣 膜 置 换 术 后 心 房 颤 动 患 者 效 果 较 好 , 能 够 有 效 防止 房 颤 的 复发 , 维 持 术 后 窦 性 心律 , 并缩短 I C U 监 护 时 间和 住 院 时 间 。
1 . 1 临床 资 料 选 择 我 院 心 胸 外 科 2 O 1 o年 1月 2 O 1 2年 4月 收 治 的 及 外 出 进 修学 习期 间 收集 的风 湿 性 心 脏 病 瓣 膜 置 换 术 患 者 1 2 O例 , 所有患 者均 经临床 或手 术确诊 , 符 合 疾 病 的 诊 断 标 准: ① 心 功 能 ≤ Ⅲ级 ; ② 术后心率 >7 O次 / ai r n , 未窦性 心律 ; ③ 电 解 质 及 酸 碱 度 在 正 常 范 围 内 。排 除 对 胺 碘 酮 过 敏 患 者 、 伴 有 其 他 心 律 失 常 患 者 。按 照 随 机 、 对 照 的 原 则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l 1 4 ‘
CHI NES E J OUR NAl OF I NTE GRATI VE ME D I C I NE ON C ARDI O一 / C ER EB ROVAS CUI AR DI S E AS E J a n u a r y 2 01 3 Vo 1 11 No .1

岁士2 . 4 岁) ; 房颤 时间 ( 3 1 . O 9 ±l 2 . 2 ) 月 。对 照 组 6 O例 , 男 3 O 例, 女 3 O例 , 年龄 3 4岁 ~ 7 1岁 ( 4 8 . 8岁 ± 2 . 7岁 ) ; 房 颤 时 间 ( 3 0 . 7 2 ±1 2 . 5 ) 月 。 两组 患 者 年 龄 、 平 均房 颤 时 间等 一 般 资 料 比

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6 8 ・临床研究 ・
J u l y 2 0 1 7 , V o 1 . 1 5 , N o . 1 9
胺碘 酮对风 湿性 心脏 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房颤动 的疗效观察
牟 春 峰 苏 靖 万 玉 华
( 1 辽宁 省抚 顺市 矿务 局总医院心 内科 ,辽宁 抚顺 1 1 3 0 0 8 ;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 医院心血管 内科一病 区,河北 沧州 0 6 2 5 ' 5 2 )
换 术。 ②患者 为风心病 合并持续性 心房颤动 ,且 不伴有其他 类型的心
律 失常 。 ③心功 能 ≤Ⅲ级 。 ④均符 合胺碘 酮的使 用适 应证 。 ⑤电解
质 、酸碱 度正常 。⑥心 率 >7 0 次/ 分 。将 患者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 各3 4 例 ,2 组患者 的性别 构成 、平均年 龄 、左房 内径 ( L A D)、心房 颤动 时间 、心功 能分 级 ( N Y H A)、心胸 比、左室射血 分数 ( E F )等
风心 病患 者 中心房 颤动 的发生 率 高达6 5 . 2 4 %,手术 前 即使无 心 房 颤动 ,行瓣 膜置换术后 ,发生心房颤 动的概率也极 高 ,单纯 主动脉 瓣 、二尖瓣置换术 后发生心房颤动 的概 率分别为3 6 . 2 %、3 5 . 1 %,主动
脉瓣联合 二尖瓣 置换术后 ,发生 心房颤动 的概率 高达5 5 . 4 %。手术 后 发生心房颤动 轻者 会导致 围手术期患 者血流动 力学 的紊乱 ,严 重者会
心房 颤动是风 心病 十分 常见的一 种并发症 ,风心病患者 由于左 心
显 高于对 照组的6 1 . 7 6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J D <0 . 0 5 )。 3讨 论
房 肥大 ,心功能较差 ,因此该类患 者在行瓣膜 置换术后 ,部分患者 的

胺碘酮在心脏手术后合并房颤的预防性治疗

胺碘酮在心脏手术后合并房颤的预防性治疗
如CHA2DS2-VASc评分 等,可量化评估患者房颤 风险。
高危人群筛选策略
术前筛查
术前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发现潜在房 颤患者。
术中监测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房 颤。
术后高危人群管理
对高龄、有房颤病史等高危人群加强术后监测和 管理。
03
胺碘酮预防性治疗方案 制定
预防性治疗原则与策略
改进方向
针对观察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药物剂量、用药时间 、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 应发生率。同时,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治 疗依从性和信心。
05
安全性监测与不良反应 处理策略
安全性监测方法介绍
心电图监测
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率、心律及ST-T段变化。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研究成果总结
01
胺碘酮在心脏手术后合并房颤的预防性治疗中表现 出显著效果,有效降低了房颤的发生率。
02
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了胺碘酮在降低心脏手术后房 颤持续时间、减轻症状方面的优越性。
03
研究发现胺碘酮在预防心脏手术后房颤的同时,并 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安全性良好。
局限性分析及改进方向
长期随访计划安排
01
随访时间
随访内容
02
03
随访方式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 进行定期随访,之后根据患者病 情调整随访频率。
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实验室 检查等,评估胺碘酮的长期疗效 和安全性。
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或家庭 访视等方式,确保患者按时接受 评估。
结果反馈及改进方向
结果反馈
将临床观察和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和患者,为调整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胺碘酮治疗房颤给药方案

胺碘酮治疗房颤给药方案

摘要:房颤(房性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中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给药方案,包括剂量、给药途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房颤会导致心房收缩功能减退,引起心房内血液瘀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胺碘酮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房颤中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将对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给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胺碘酮的药理作用1. 抗心律失常作用:胺碘酮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够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抑制心肌细胞电活动。

2. 抗炎作用:胺碘酮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改善心肌功能。

3. 抗氧化作用:胺碘酮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三、胺碘酮治疗房颤的给药方案1. 初始剂量(1)成人:初始剂量为每次0.2g,每日3次,口服。

(2)儿童: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一般每次体重5-10kg,给予胺碘酮0.1g;体重10-20kg,给予胺碘酮0.2g;体重20-30kg,给予胺碘酮0.3g;体重30-40kg,给予胺碘酮0.4g;体重40kg以上,给予胺碘酮0.6g。

每日3次,口服。

2. 维持剂量(1)成人:在患者耐受良好且心电图、血压等指标稳定的情况下,逐渐将剂量调整为每次0.2g,每日1次,口服。

(2)儿童: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一般每次体重5-10kg,给予胺碘酮0.1g;体重10-20kg,给予胺碘酮0.2g;体重20-30kg,给予胺碘酮0.3g;体重30-40kg,给予胺碘酮0.4g;体重40kg以上,给予胺碘酮0.6g。

每日1次,口服。

3. 给药途径(1)口服:胺碘酮片剂或胶囊剂口服给药,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静脉注射:对于病情危重、无法口服给药的患者,可静脉注射胺碘酮。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不让天使流泪发表于: 2009-5-25 02:49 来源: 临床药师网美国波士顿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心脏科"临床治疗学"栏目的报道形式是以一个包含某种治疗建议的小病历开头。

文章随后讨论此临床问题和这种疗法给患者带来益处的机制。

作者对与该疗法相关的主要临床研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同时介绍现有的相关正式指南。

最后作者以自己的临床建议结束全文。

一名73岁的男性患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因反复发生房颤、心室率在80~90次/分就诊。

他的症状包括气短和乏力。

他在近1年内发生过两次房颤,每次发作时,电复律可明显改善其症状。

他的超声心动图显示对称性左心室肥厚,有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

他使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和美托洛尔(25mg,2次/d)。

他被转给一位心脏专业医师,这位医师建议其口服胺碘酮控制心律。

临床问题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约200多万美国人患有此病,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增至1000万1。

房颤可以是阵发、自行缓解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需要进行心脏复律。

房颤极少是一个一次性事件,但预期房颤会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复发。

85%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之初有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胸痛,但症状常常在患者接受控制心律或心率的治疗后消失2。

与房颤相关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与这些症状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相关。

维持窦性心律的策略并未显示可降低总死亡率或脑卒中的危险,但是可改善患者的功能贮备和生活质量3-5。

控制心律的策略没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部分原因,是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有毒性6。

图1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正常窦性心律时(图A),心肌的激动始于窦房结,产生协调一致的除极波阵,除极波通过双侧心房(箭)到达房室结和特殊传导系统(绿色)。

房颤(图B)由起源于肺静脉区域的心房过早去极化(红色星号)触发,以不规则和不同步的方式传播(箭)。

应用胺碘酮治疗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临床疗效分析

应用胺碘酮治疗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临床疗效分析

应用胺碘酮治疗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疗效。

方法治疗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为窦性心律发作房颤者26例,均经心电图诊断为快速房颤,先静脉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推,后给予维持量1mg/min,6h后减至0.5mg/min,如转为窦性心律,改为胺碘酮口服0.2 TID,口服7d;0.2 BID,口服7d;0.2 Qd维持。

结果胺碘酮治疗术后房颤总有效率为69.23%。

结论胺碘酮治疗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标签:胺碘酮;瓣膜置换术;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发生率很高。

风心病合并房颤发生率超过70%,瓣膜置换术后窦性心律患者发作快速房颤对术后心功能影响极大,必须及时处理。

现瓣膜置换术中常规左心房取血栓、结扎左心耳,也为转律提供了条件。

现将我院2009年~2014年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为窦性心律发作房颤者,房颤使用胺碘酮转律的病例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26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风心病明确,行瓣膜置换术后。

心电图符合心房纤颤的诊断:①P波消失,心房除极混乱,见小而不规则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min;②心室律极不规则;③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可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36~61岁。

1.2方法房颤发生在48h内立即应用胺碘酮转律,继续换瓣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

先静脉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推,后给予维持量1mg/min,6h后减至0.5mg/min,如转为窦性心律,改为胺碘酮口服0.2 TID,口服7d;0.2 BID,口服7d;0.2 Qd维持。

用药期间监测心律、心率、血压、Q-T间期、甲状腺功能、肝功能。

1.3疗效判断①成功:转为窦性心律;②显效:转为窦性心律或心室率减慢;③无效:未转为窦性心律和心室率无变化。

2 结果2.1临床效果26例患者中18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7例未转为窦性心律但心室率减慢,1例无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两组ICU 监护和住院时间(x±s)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n 60 60
ICU 监护时间(d)
1.55±1.7 2.64±1.4
3.83 <0.01
住 院 时 间 (d)
10.45±2.65 14.72±3.71
7.25 <0.01
3 讨 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 最 常 见 的 持 续 性 心 律 失 常,风 湿 性 心 脏 病瓣膜置换术 后 心 房 颤 动 的 发 病 率 高 达 65%,单 纯 的 二 尖 瓣、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房颤发生率分别为35.1%和36.2%,二 者 联 合置换术后房颤发生率可 高 达 55.4%[4]。此 外,术 后 心 房 颤 动 一般自行转复率较低,且转复后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较差,对 患 者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出现心源性 休 克,增加脑卒中、心力 衰 竭 和 院 内 死 亡 率 的 几 率。 因 此,对 如 何 在瓣膜置换术后继续有效保持窦性心律,防止房颤复发,避免 脑 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 心 胸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 胺碘酮属于第三类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在 患 者 体 内 组 织 内 转 运缓慢,亲和力较高,其半衰期较长,并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具 有 轻度非竞争性的 α及 β肾 上 腺 素 受 体 阻 滞 剂,其 主 要 药 理 作 用 在于能够有效延长患者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 期,从而达到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 离 子内流、减低窦房结自律性的目的。此外,胺碘酮具有全部 4 类 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够抑制钾通道,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 位 高度无影响,静注时虽然会出现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 抑 制左室功能,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还具有直接扩张作用,能 够 有效改善患 者 术 后 血 流 动 力 学[5]。 与 其 他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相
感染。观察组在常规 治 疗 基 础 上,加 用 胺 碘 酮 进 行 治 疗。 手 术
当 日使用胺碘酮针剂600mg,以50mg/h速度持续泵入,术后1
d 饭 后 口 服 胺 碘 酮 200 mg,3 次/日 ,1 周 后 2 次/日 ,再 1 周 后 改 为 1次/日[3]。
1.3 观察指标 观察 两 组 术 后 房 颤 转 复 率、窦 性 心 律 维 持 率、
其中一种较为严重 的 并 发 症。 因 此,如 果 在 术 后 让 患 者 有 效 保
持窦性心律、防止房颤复发,是临床医学工作者不断探讨和研 究
的问题。我院及外院转来的采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
置换 术 后 心 房 颤 动,并 与 常 规 治 疗 进 行 比 较,取 得 了 较 好 效 果,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纤维 化、僵 硬、卷 曲 与 钙 化,从 而 导 致 瓣 膜 开 口 狭 窄 或 关 闭 不 全
等,是自身免疫病的 一 种 严 重 类 型[1]。 随 着 心 血 管 外 科 技 术 的
发展,瓣膜置换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方 法,
但术后仍然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心房颤动 是
· 114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January 2013 Vol.11 No.1
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
覃少洲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 的 效 果 及 应 用 价 值。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120 例 行 风 湿 性 心 脏病瓣膜置换术 患 者 临 床 资 料,按 照 随 机、对 照 的 原 则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各 60 例。对 照 组 术 后 采 用 常 规 药 物 进 行 治 疗,观 察 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率、ICU 监护时 间 及 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窦性 心 律 的 维 持 情 况 均 较 好(P<0.05);观 察 组 患 者ICU 监 护 时 间 和 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胺碘酮治疗风 湿 性 心 脏 病 瓣 膜 置 换 术 后 心 房 颤 动 患 者 效 果 较 好,能 够 有 效 防 止 房颤的复发,维持术后窦性心律,并缩短ICU 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关 键 词 :胺 碘 酮 ;风 湿 性 心 脏 病 ;瓣 膜 置 换 术 ;心 房 颤 动 中 图 分 类 号 :R541.7 R256.2 文 献 标 识 码 :C 文 章 编 号 :1672-1349(2013)01-0114-02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患者的心脏瓣膜,
从而引起心脏 病 变,其 病 因 主 要 是 由 于 A 组 溶 血 性 链 球 菌 感
染,使 心 脏 瓣 膜 边 缘 和 基 底 部 发 生 水 肿 、渗 出,逐 渐 扩 大 到 心 脏
瓣膜全部,使瓣膜交界区的瓣叶及腱索融合并使瓣叶逐渐缩 短、
例,女30 例,年 龄 34 岁 ~71 岁 (48.8 岁 ±2.7 岁 );房 颤 时 间
(30.72±12.5)月。两组患者年龄、平均房颤时间等一 般 资 料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1.2 方法 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药 物 进
行治 疗,主 要 为 口 服 强 心、利 尿、抗 凝 及 常 规 应 用 抗 生 素 以 防 止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 床 资 料 选 择 我 院 心 胸 外 科2010 年1 月 —2012 年4 月
收治的及外出进修学习期间收集的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
者120例,所有 患 者 均 经 临 床 或 手 术 确 诊 ,符 合 疾 病 的 诊 断 标
准:①心功 能 ≤ Ⅲ 级;② 术 后 心 率 >70 次/min,未 窦 性 心 律;③
详 见 表 1。 表1 两组房颤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情况 例(%)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值

n 60 60
房颤转复率 45(75.00) 34(56.67)
4.48 <0.05
窦性心律维持率 29(48.33) 20(33.33) 4.23 <0.05
2.2 两组ICU 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ICU 监护时 间 和 住 院 时 间 均 明 显 短 于 对 照 组 (P<0.01)。 详 见 表 2。
电解质及酸碱度在 正 常 范 围 内。 排 除 对 胺 碘 酮 过 敏 患 者、伴 有
其他心律失常患者[2]。按 照 随 机、对 照 的 原 则 分 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组,观察组60例,男28例,女 32 例,年 龄 33 岁 ~71 岁 (49.3
岁±2.4岁);房颤 时 间 (31.09±12.2)月。 对 照 组 60 例,男 30
ICU 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3.0 分 析,计 量 资 料 用 均 数 ± 标


(x±s)表

,采
用t检

;计




,采


χ
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及窦性心律 与对照组相比,观 察
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窦性心律 的 维 持 情 况 均 较 好 (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