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合集下载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必修1第7单元复习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共计47张)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必修1第7单元复习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共计47张)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 尼赫鲁会谈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 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
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2009年高考江苏卷)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 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
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平 策 A.①④ C.①②④ B.②④ D.①②③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2012·山东文综历史·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012·福建文综历史·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 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0—
1950.10 与17国建交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 捷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
越南、印度、瑞典、丹麦、缅甸、
瑞士、芬兰
“当缔约一方受到第三国侵略时,另一方将尽 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双方均不 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 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课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008年高考江苏卷 年高考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高考江苏卷 年中苏两国签署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 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试解 ________ 试解] 试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的能力。 解析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 项排除 新中国成立初期, 项排除; 时期我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项排除 项排除; 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策略,C项排除;1950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年时没有涉及打击国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 项排除 项排除; 际恐怖主义势力的活动,D项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直是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 项正确。 我国外交活动的基本政策,故B项正确。 项正确 [答案 B 答案] 答案
一、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妄图扼杀新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 .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已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 赢得了民族独立。 锁,赢得了民族独立。所有这些都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4.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善于把马克思主 .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已日趋成熟,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独立自主的道路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5.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要改变半殖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彻底消除帝国主义的在华残余势力,废除帝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就必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复习课件
关系。
外交成就
中国在 联合国合法 席位的恢 复;中美关 系的正常 化;中日建 交。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特点
外交成就
改革 开放 后

世界多 极化趋势、 国内现代化 建设的需 要。
坚持 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 策,实行 不结盟政 策,对外 开放。

开展多边外
对霸权 交,开展以联合
主义, 国为中心的多边
5.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 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 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 荣。 6.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 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
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 )
“一边 实行“一
倒” 边倒”的 外交方 针。
外交成就
同苏联 等17国建立 外交关系, 并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 则。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特点
20世 纪70 年代
扩大 中国国际
改善 外交,改 地位提高;第
同西方国 善与美国 三世界崛起;
家之间的 等资本主 美苏争霸,美
关系。 义国家的 国处于劣势。
A.坚持独立自主
B.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C.反对霸权主义
D.推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在于对“新特点”理解不准
确。独立自主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政策,不属
于新特点,A项不符合题意;实行睦邻友好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谢谢
维护世 外交以及积极参
界和 与地区性国际组
平。 织的外交活动。
二、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 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 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 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 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认为,国 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彼此间的纠纷和争 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 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中国从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 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国,也反对别国把它们的社 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国及其他国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 ①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 美 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 ③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 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 ①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中 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 ②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国 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 略性。 ③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三: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 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3)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中国的外交所起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3日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4日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7.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 8.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3日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1月18日 12.印度共和国1950年4月1日 13.瑞典王国1950年5月9日 意义: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14.丹麦王国1950年5月11日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50年6月8日 16.瑞士联盟1950年9月14日 17.芬兰共和国1950年10月28日 另外,还有英国、挪威、荷兰、印度尼西亚、尼泊尔、 巴基斯坦、锡兰、阿富汗8个国家也承认了中国。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7单元 第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件】(78张)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第7单元 第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件】(78张)

(1)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 地位: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 议。 (3) 成果: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1) 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
外交 万隆会议 (2) 特点: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 活动 (1955 年) (3) 方针:“求同存异”。 (4) 意义: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联系; 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
(2) 恢复
1971 年第_____ 26 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国代 _______
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3)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横联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对新中国有哪些影响?
答案: 政治: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经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生活和教育:列宁装、苏联小说、模仿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 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背景 ①由于美国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所占据。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③20 世纪 70 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重要力量。
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和世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平发展。 ______________

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的重大影 响 1.对中国: ▲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出现又一建 交热潮 ▲最终打破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 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 2.对国际关系: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缓和 世界紧张局势,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扶植 台湾国民党占据联合国的席位 ②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成为联合国中一支举足 轻重的政治力量,大力支持中国 ④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 2.恢复: 1971.10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 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三: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 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 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 触即发之势。
五、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原因: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 内容: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长期坚持对 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 意义:丰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日内瓦会议:1954年 瑞士 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 议》 意义: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 议,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国际地位和 声誉。 4.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印尼 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内容:讨论新兴独立国家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 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应该认识到,两国关系是不断发展的, 今天,美国在战略方面仍然需要中国,中 国在全球性、地区性问题上仍有平衡作用。 在经济方面。中美的互补性强,双方构成 了对方的巨大市场。在反恐怖主义和全球 关注的其他问题上也有一致的立场。两国 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 推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三、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时空再现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迫切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 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2.核心知识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 外交政策的目标。 (2)新时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 友好关系。
2.(2015广东文综)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
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时 期 苏 联 美 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2.核心知识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地表现为“一 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2)外交成就: 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中国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国际外交舞台。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 会议,万隆会议是新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参加的第一次重要的 国际会议。在两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
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走上独立自主的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成就——与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建国初,中国与苏联结盟的根本目的是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年,日内瓦会议(五大国身份)
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4
二、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
下列外交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
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中日建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5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
7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 2、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建交——中日关系正常化
8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的调整:不结盟政策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4、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我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1、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1971年,第26届联大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美国/中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
(1)1971年,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3)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建交三原则 (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战后,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 暂时独占局面。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同时积极扶植代理 人。在国民政府时期,美在保障侵华权益 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 4. 二战后,美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 在世界的统治地位;为了控制中国,美国 全力支持蒋介右打内战;扶蒋反共成为战 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

(三)、中美关系前景展望 我们应该认识到,两国关系是不断发展的, 今天,美国在战略方面仍然需要中国,中 国在全球性、地区性问题上仍有平衡作用。 在经济方面。中美的互补性强,双方构成 了对方的巨大市场。在反恐怖主义和全球 关注的其他问题上也有一致的立场。两国 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两国人民,也有利于 推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道路后, 仍存在不少分岐。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 唯一的超级大国,严重影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1999年美、日研制针对中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此后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4月1日,美国军 用飞机在中国东南领空撞毁一架中国飞机,再度使中 美关系走向恶化。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政府 强调两国共同的反恐怖主义的立场又使关系重新走向 缓和。
《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
《与台湾关系法》声称:“美国作出同中国建立外交 关系的决定是以台湾的前途将以和平方式决定这种期望 为基础的;凡是企图以和平以外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 的努力,都将会威胁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引起 美国的严重关注。”并提出要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 器”,使之“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 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 力”。 这个法案继续将台湾当作“国家”对待,违反了中 美两国建交时双方同意的原则以及美方的承诺,是对中 国内政的公然干涉。 美国关注的利益,就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 按照美国人对法律的态度,很难与法律相违背,也很 难修改法律。可以说这个法律已经成为了中国统一的 一大障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

2.正常化过程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1971.7 1972.2 1979.1
美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试探之旅)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旋风 之旅)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 《中美联合公报》 开始(破冰之旅)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具体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意义:把屈辱外交改造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年) 表现:和苏联等17国建交 最突出:中苏建交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 ▲意义: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政策, 利于经济恢复发展;加强中苏团结与合作,共同 对付外来侵略。
①美国: “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 国际地位提高;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面临来 自欧日的挑战。 ②中国: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利于改善国 际地位;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③根本: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影响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家利益需要(根本);国家力量变化(关键); 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国际形势;国内形 势。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扶植 台湾国民党占据联合国的席位 ②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成为联合国中一支举足 轻重的政治力量,大力支持中国 ④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 2.恢复: 1971.10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意义: 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 得圆满成功。


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共同的任务: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 国家同中国建交。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外交奠基时期(1949-1955) ▲从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外交 开创外交新局面(20世纪70年代) ▲取得重大突破 外交完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外交政策、国际战略的调整以及 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10年江苏高考考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和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



3.意义: 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⑤增强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打破超级大国 对联合国的控制局面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中美对外政策调整(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 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 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 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
一九七九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 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但按照当时的情势, 维护台湾,阻止中国统一,建立环太平洋的堡垒是美 国普遍认可的利益,所以表现在法律上即由美国国会 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六日卡特总统提出《与台 湾关系法》议案,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分别于三月 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予以通过。美国总统卡特于一 九七九年四月十日签署生效。
五、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原因: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 内容: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长期坚持对 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 意义:丰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小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外交方针和政策: 根本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1949) 另起炉灶 具体外交政策: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外交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外交活动和成就: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提出和平共处项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日内瓦会议1954 万隆会议1955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 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新中国初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 策,一方面对新中国从政治、经济和军 事上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另一方面 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 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长期得不到恢复。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外交上的成熟 目的:为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过程: 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精髓:国家主权平等 ▲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 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近代以来的中美关系


(一)、近代史上,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在华势力 的消长 。 1. 19世纪初期美国对华的主要政策是追随英法侵略中 国。主要原因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于英法; 同时国内还存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其扩 张重点还在美洲。 2. 19世纪末,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门户开 放”,在华势力急剧扩大。其原因包括:随着资本主 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经济实力增强;19世纪末,美国 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在西半球建立了霸权, 侵华成为其对外扩张的重要目标;英法实力下降,且 忙于与德国争夺欧洲霸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0年江苏高考考纲: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 产生的影响;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 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 活动。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 入”之类的说法?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1. 20世纪50年代,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全面遏制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苏 联。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 峡。从此,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军事遏制、政治对抗和 经济封锁的全面敌视政策最终确立下来。 2. 20世纪7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20世纪60年 代末7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和经济对美国构成严重挑 战。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增强,使美国的地位受削弱。 另外,越战后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中国国际 地位日益提高,促使美国决策者不得不改变外交战略, 重新调整对华关系与政策。《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标志着美国20多年对华全面敌对政策的结束,两国关 系开始走上正常化的道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 《上海公报》):美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
▲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 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三、中日关系的改善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