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半个世纪以来的洪水、干旱与台风灾害演变特征研究
《2024年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范文

《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它经常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讨广州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以期为广州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广州主要气象灾害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因此暴雨洪涝灾害是广州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暴雨洪涝灾害通常由连续的强降雨引起,导致城市内涝、江河洪水等。
2. 台风灾害广州位于台风多发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现象,对广州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3. 干旱灾害虽然广州属于湿润地区,但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等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干旱灾害。
干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三、广州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1.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暴雨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会导致交通中断、电力供应受阻等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同时,灾害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对经济的影响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各种产业发达。
气象灾害会对广州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经济损失。
例如,暴雨洪涝会导致工厂停工、仓库积水等问题;台风会破坏港口设施、船舶损坏等。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象灾害还会对广州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例如,暴雨洪涝会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污染;台风会破坏森林、植被等生态系统。
这些影响会进一步加剧广州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针对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提出以下防灾减灾措施建议: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时效性。
通过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防洪抗旱能力。
通过改善排水设施、加强河道整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
提纲——浅析广东台风灾害与减灾对策

论文提纲一、题目:浅析广东台风灾害与减灾对策二、摘要:广东地处南亚热带,濒临南海。
每年夏秋季节都深受台风影响,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广东来说,台风预报及其减灾研究更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分析了广东沿海地区登陆台风活动特征及导致台风灾害的因素,探讨了广东台风灾害的特点并提出了对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三、关键词:广东;台风;防灾减灾。
四、论文正文框架1 前言1.1 研究区域概况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2 广东沿海地区登陆台风活动特征2.1 登陆次数2.2 登陆台风的生成源地和强度2.3 台风登陆时间和地区2.4 登陆台风的运动路径3 导致台风灾害的因素3.1 气候因素3.2 地形因素3.3 人为因素4 广东台风灾害的特点4.1 发生频率高4.2 影响范围广4.3 突发性强4.4 群发性显著4.5 成灾强度大5 台风灾害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5.1 对第一产业的影响5.1.1 对农业的影响5.1.2 对林业的影响5.1.3 对渔业的影响5.2 对第二产业的影响5.3 对第三产业的影响6 台风灾害的防治与减灾对策6.1 加强预测、预报的研究6.2 加强台风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6.3 采取一些预防措施6.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7 结语参考文献:[1]唐晓春,刘会平,潘安定等.广东沿海地区近50年登陆台风灾害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3,23(2):182-187.[2]梁必骥,梁经萍.广东台风灾害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减灾,1993,3(3):34-37.[3]邓国强.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措施探讨[J].水运科学研究,2005,6(2):21-24.[4]徐一鸣.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5]周水华,李远芳,冯伟忠,等.“0601”号台风控制下的广东近岸浪特征[J].海洋通报,2010,29(2):130-134.[6]广东省民政厅.广东:台风过后又逢暴雨[J].中国减灾,2006(7):27-28.[7]何大章,黄冈慰.广东台风天气分析与农业生产.[8]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气象局.热带气旋灾害[EBIOL]./Article/2009/09/25/Article_1423.html.[2009-9-25][9]梁必骐.广东的自然灾害[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03~117[10]刘斌,潘澜,薛立.台风对森林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5):1597-1605.[11]林应河.台风对广东涝旱的影响[J].热带地理,1998,18(2):128-134.[12]刘玉函,唐晓春,宋丽莉.广东台风灾情评估探讨[J].热带地理,2003,23(2):119-122.[13]吕勇平,张勇,罗晓玲,等.广东气象灾害对经济建设的影响[J].热带地理,2000,20(3): 211-218.。
广东省1956-2010年旱期降水特征

范菲芸等:广东省 1956─2010 年旱期降水特征
1317
提供依据。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 广东省(20°13′~25°31′N,109°39′~117°19′E) 属典型的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总面积为 17.98 km2, 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我国严重的气候脆弱区之 一,易受到洪涝、干旱及台风灾害的影响。广东省 降雨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超过 1 700 mm,降雨类 型主要由锋面雨和气旋雨组成,多集中在 4─9 月 的汛期且年际、 空间分布差异很大。 广东地形复杂, 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走势,其中,南岭地形对广东省 气候的影响最大。 1.2 数据与方法 选用广东省境内 125 个雨量站 1956─2010 年 春旱期(2─5 月)和秋旱期(8─10 月)逐月降雨 资料,雨量站空间分布见图 1。
1
1, 2
,黄炎庆
1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 中山大学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75
摘要:旱灾是影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利用 1956─2010 年广东省 125 个雨量站降雨资料,采用降雨 量等值线图、累积距平、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春旱、秋旱期降雨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广东省 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春旱期和秋旱期降雨空间分布表征总体相反,春旱降雨南少北多,高值 区位于粤北清远,低值区位于粤西湛江雷州半岛地区;秋旱降雨南多北少,高值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江门,低值区位于粤 北的韶关;但阳江、汕尾等地在春旱、秋旱期内均表现为降雨高值区。 (2)1956─1986 年及 2002─2010 年春旱、秋旱期 降雨变化相似,在 1956─1960 年、1971─1985 年间波动增加,1961─1970 年、2002─2010 年间减少;1986─2001 年间 春、秋旱期降雨变化总体相反,1986─1992 年间春旱期降雨微弱增加,秋旱期降雨减少,1993─2001 年间春旱期降雨波 动减少,秋旱期降雨波动增加;且春旱期降雨变化较秋旱期降雨更为显著:春旱期降雨量年代距平百分比变化范围为 -10.96%~18.60%,而秋旱期降雨量的年代距平百分比变化范围为-8.51%~8.17%。 (3)春、秋旱期降雨均以 2~4 a 左右时间 尺度的年际变化为主要周期,其中春旱降雨的主周期为 4.5、2.5 a;秋旱降雨的主周期为 2.9 a。南岭阻隔及局部地形变化 是造成降雨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北大西洋涛动对春旱期降雨的周期性变化存在一定影响,厄尔尼诺对春旱、秋旱期 降雨的周期性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干旱;降雨;小波分析;累积距平;广东省 DOI: 10.16258/ki.1674-5906.2015.08.009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5)08-1316-06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气候变化不仅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单个国家和地区的气象灾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30年来,我国各地频繁发生严重的气象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近30年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影响特征分析。
首先,台风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气象灾害之一。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6至7个台风登陆,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引发了大面积的水灾和风灾,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受影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以及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
其次,干旱是我国另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经历了多次严重的干旱。
由于水资源短缺,干旱对当地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畜牧业遭受重创,地区内部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导致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此外,暴雨洪涝成为我国的又一主要气象灾害。
近30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特大暴雨和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洪涝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可忽视。
洪涝的主要影响区域集中在沿海地带和西南地区,尤其是江河流域和山区地带。
由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雷电活动的增加,暴雨过程增加了城市内涝和山洪灾害的风险。
此外,地震和暴雪等极端天气也时常给我国带来严重的气象灾害。
尽管地震不是典型的气象灾害,但它常常与各种气象灾害相互交织,对人民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暴雪则经常导致交通瘫痪、农业损失和城市生活受阻,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以上所述只是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部分特征,气象灾害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似乎在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减灾,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范文

《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一座繁华都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其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广州时常遭受各种气象灾害的侵袭。
本文旨在研究广州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对城市的影响,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灾害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广州主要气象灾害类型1. 暴雨洪涝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雨量充沛,暴雨洪涝是广州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江河泛滥,给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 台风台风是广州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威胁,导致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倒灌、堤防损毁等灾害。
3. 干旱虽然广州雨量充沛,但干旱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
长期无雨或降雨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三、广州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1. 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暴雨和台风等灾害容易导致道路积水、交通堵塞,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部分路段可能被淹没,造成车辆滞留、事故频发等问题。
2.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气象灾害会导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受损,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同时,灾害还可能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如疫情传播等。
此外,台风等灾害还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树木倾倒等安全隐患,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干旱和台风等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此外,气象灾害还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
这些影响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降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四、应对措施及建议1. 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和发布灾害信息,使政府和公众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2. 城市规划:在规划城市时充分考虑气象灾害的影响,合理布局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3. 应急救援: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效率,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4. 灾后重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

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引言:广州地处广东省,位于南海沿岸,气候特点明显。
多年来,广州频繁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针对广州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本文将对其种类、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州的气象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一、台风台风是广州地区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每年夏秋交替季节,广州都处于台风的活跃期,这给城市的交通、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台风造成的狂风暴雨不仅容易引发房屋倒塌、树木拔起等直接破坏,还容易导致河川溢出、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长期以来,广州市政府在台风防范和减灾工作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重点加强了防护体系的建设,提升了灾害响应和救援能力。
二、暴雨洪涝广州地区的暴雨洪涝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
由于广州地势较低,雨水不易排泄,再加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暴雨一旦来袭,就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和河道溢出。
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使得道路交通瘫痪,导致居民生活受限。
因此,广州市政府一直在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并实施了多项防洪工程,以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
三、高温热浪广州地处亚热带,夏季高温热浪席卷而来,常常会给居民生活和健康带来影响。
高温天气下,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更为危险。
广州市政府在高温天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救助点、开展宣传教育等,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结论:广州地区常发生的台风、暴雨洪涝和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对城市和居民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广州市政府一直积极开展气象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
同时,建议广州市政府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提高灾害的应对能力,以更好地保障广州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常遭受台风、暴雨洪涝和高温热浪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给城市和居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困扰。
广东历史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变迁

全 省共有 3 5
年 出现 水灾
平均 每世 纪 约 8 年
可见
广东
发 生 水灾的 具 体 年数 见表 表
1 l f
13
r e
水 灾年频 数
qu
e n e
Ta b i
.
An
12 4
n u a
y
o
f f lo
o
d
e a
ta : t
r o
Pi l e 18
5
世 频
纪 数
10 5
11 2
14 17
,
15
16 79
. 工
22 6
2 2 9 1 0 3 8 9 3 7 1 15
54
2 14 18 1 4
2 2
.
革
灾
4
广 东 干 早 历 史记 载 始 见 于 公 元
3 年 7
,
至 2 0 世 纪 上半 叶 止
3
.
,
全省 共出 现 旱 灾
31 7
年
次
,
远 少 于 水灾次 数
.
发 生 旱 灾 的 具 体年数 见 表
表
17 91
19 96
2 0. 37
总计
464
7
41
5
0 世 纪 为本 世 纪 的 前半期 2
以 下同
国家科学基金 和省科 学基 金资助项 目
许丽草 寿
:
) 一飞切 丈 自 熟 灾 害 的 寸 布 与变 迁
在 记 载较 完 整 的 1 6一 2 0 世 纪 上半 叶 中 世 纪 总年 数 的 2
.
,
个 自然 灾
害区 律
1999—2018年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999—2018年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
素研究
王江波;顾梦瑶;吴宇凡;苟爱萍
【期刊名称】《安全》
【年(卷),期】2024(45)2
【摘要】为科学评估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演化特征,以1999—2018年广东省自然灾害损失基本数据为基础,利用CRITIC权重法构建综合灾情指数模型,同时,利用地理探测器从多因子角度对广东省自然灾害灾情从时间、空间上开展研究,探究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时间上,总体灾情具有指数波动剧烈、大小灾年交替、不同维度线性趋势不一致等特点;空间上,空间分异程度较大,综合灾情指数城市分布为边缘高—中间低的格局,无明显集中趋势。
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分析对灾情大小的影响,极端气象因子起直接作用,地形地表因子起间接作用,基础建设因子起助推作用,防灾减灾因子起缓冲作用;交互探测分析发现,地势起伏度、人均绿地公园面积、经济发达程度在与其他各因子共同作用时对广东省灾情影响作用较大。
【总页数】10页(P22-31)
【作者】王江波;顾梦瑶;吴宇凡;苟爱萍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15.5;P954
【相关文献】
1.广东省耕地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广东省翁源县农业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广东省城市更新绩效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长江中下游各省市洪涝灾情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5.广东省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水资源研究, 2012, 1, 169-174doi:10.4236/jwrr.2012.1402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2 (/journal/jwrr.html)Flood, Drought and Typhoon Disasters over the Last Half-Centu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Yongqin David Chen1#, Qiang Zhang2,3, Xiaohong Chen2,31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2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3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Water Security in Southern China of Guangdong High Education Institute,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Email: #ydavidchen@.hkReceived: Apr. 1st, 2012; revised: Apr. 16th, 2012; accepted: Apr. 27th, 2012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changing properties of social-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floods, droughts, and typhoon disasters in the Guangdong province, an economically prosperous province in the South China. Influences of typhoon activities on droughts and floods a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based on ex-tensive and thorough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1) Guangdong province is generally humid and warm;however, in recent decades,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droughts seem to be enhancing, which is proved by in-creasing drought-induced economic losses. In this connection,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droughts, not solely to floods, in Guangdong; 2) Low-lying terrain of the province makes this region easy to be influenced by flood inundation. Moreover, highly urbanized area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low-lying ar-eas. Flood-induced loss was increasing before the 1990s and is decreasing after 1990s, and this should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seasonal shift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s and enhancing human mitigation to flood disasters;3) Typhoon activities often inflict considerable losses on the economy of Guangdong province. Moreover,flood events in the study region are mostly the results of typhoon activities. Massive floods, strong wind and storm surge accompanying typhoon activities are the major factors intensify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he typhoon disasters.Keywords: Floods; Droughts; Typhoon Activities;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广东省半个世纪以来的洪水、干旱与台风灾害演变特征研究*陈永勤1#,张强2,3,陈晓宏2,31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香港2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广州3中山大学华南地区水循环与水安全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州Email: #ydavidchen@.hk收稿日期:2012年4月1日;修回日期:2012年4月16日;录用日期:2012年4月27日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广东省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洪水、干旱、台风三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的变化特征;另外,台风对广东省旱涝灾害的影响也做了探讨。
研究结果表明:1) 虽然广东省气候以湿热为主,但近几十年来,干旱愈益严重,从而由干旱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增加,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广东省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防洪以外,抗旱的重要性逐年增加。
2) 广东省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极易受洪水淹没影响,同时,地势低平之处也往往是人口密集之处。
由洪灾造成的损失在90年代之前呈上升*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1071020;50839005)、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香港中文大学地理模拟与地学计算项目(1902042)共同资助成果。
#通讯作者。
变化,而90年代以后,洪灾损失有减少的趋势,这主要归功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以及防洪措施的改善。
3) 广东省还受台风的影响,而且相当一部分洪水是由台风引起的。
台风主要通过山洪、强风以及风暴潮对广东省造成破坏。
关键词:洪水;干旱;台风;广东省;华南1. 前言洪旱灾害影响[11]。
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极端降水加剧,使洪水与风暴潮频发,成为影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灾种之一[12],而这些灾害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台风造成的,这是本文研究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近几年来,对于水文气象极端事件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主要是由于近十几年来洪水、干旱以及热浪等气象水文极端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造成生命与财产损失[1-4]。
中国沿海地区往往是人口密集区域,经济发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沿海区域对自然灾害具有非常大的脆弱性,一旦发生较大自然灾害,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沿海区域地势低平,极易受到风暴潮的影响,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往往多靠人工工程来保护[5]。
事实上,沿海地区的洪水以及其与风暴潮与台风的关系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6,7]。
2. 数据本文研究所用数据包括经济损失(按当年价格)、台风频率以及台风引起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
所有这些数据均取自广东省三防办数据集[13]。
数据的时间序列长度不一,有一部分数据是从1950年~2005年;另外一些数据是从1980年~2005年。
台风数据主要取自上海台风研究所。
数据在分析之前均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广东省地处华南,特别是珠三角以及珠江下游区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图1)。
珠三角地区人口密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占不到0.5%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中国20%多的GDP ,吸引30%的外资与40%的出口量,被称为“世界工厂”[8]。
另外,珠三角区域有着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河网,河网密度高达0.68~1.07 km/km 2[9,10]。
从地貌上来讲,广东省北高而东南部低,而且地势低平之处人口密集,极易受3. 结果3.1. 旱涝灾害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一般来讲,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聚多个大城市的珠三角地区,导致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如果广东省诸河发生洪水,则极易发生范围较广、程度较大的经济损失与负面社会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由洪水Figure 2.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ffected population, number ofdamaged houses and death tolls caused by flood hazards Figure 1. Location and topograph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udy region图1. 研究区及河流域与水库位置示意图图2. 伤亡人口,受影响人数以及房屋损毁数的时间变化引发的生命损失主要发生在1954年,1970年,80世纪早期以及90年代中期。
然而,广东省由洪水导致的房屋损毁数量与受洪水影响人口数以及洪灾导致的死亡人口数量变化非常一致。
在最近几年,尤其是90年代后期以来,受洪灾影响以及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洪水防御措施的改进,这也是与经济发展分不开的。
而洪水导致的房屋的损毁数量在近几十年减少的趋势并不明显,表明洪水淹没风险仍居高位。
此外,强度较大的洪水灾害近几年也较少,这可能主要是由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导致的,即夏季降水在减少,而冬季降水在增多,虽然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幅度不尽相同[14]。
对于农业来讲,90年代中期以前,农田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图3)。
农田受灾面积在1993与1994年达到峰值,90年代中期以后,农田受灾面积呈下降趋势,相应的经济损失也在下降。
事实上,广东省各河流域发生洪水的时间与空间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因此由灾害导致的经济与生命损失主要取决于人们居住空间与洪水发生空间分布的影响[13]。
从气候上来讲,珠江流域年均气温为14℃~22℃,而多年平均湿度为71%~80%[14],珠江流域气候以湿热为主,洪水一直是政府与民众所关心的最主要灾害种类。
降水时空分布极端不均匀极易导致干旱的发生,因此,干旱是珠江流域除了洪灾以外的另外一种重要的灾害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