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降水分析
广东热带气旋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的分析

2 1 年 O 月 00 8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V1 6 b . .NO 4 2 . Au . 0 0 g ,2 1
J OURNAL 0F TR0P CAL ETEOROLOGY I M
文 章 编 号 : 10 —9 52 1)40 8—7 0 44 6 (0 00 —3 50
类 似 的变 化趋 势 。 同时有 研 究表 明 ,登 陆广 东 的
热带气旋对我国南部沿海地 区的夏季降水有重要 影响 】 有研究表明 】登陆我 国的热带气旋的年代 q, , 际变化与南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夏季 风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叶英等Ⅳ 出, 指 登陆我国的热带
带气 旋路 径 的前 后方 为 主 。杨绮 薇 等n 研究 发 现华 南 哪
T mpr ue R S 分析资料 。E S 指数和太平 e e tr,E S T) a NO 洋年代际振荡 P O ( aic eaaO clt n 指数 D P c iD cdl siao ) f li
分 别来 自美 国 N A 和 Wahntn O A si o 大学 的资 料 。 g 文 中采用 的分 析方 法 主要 包括 降水 指数 、 aco L n zs
通讯作者 :袁金南 ,男,江蓖省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热带气旋和海洋气象研究。E m i:y aj@gmc o . - al unn r . v n g c
36 8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2 6卷
滤波n 、小波分析和 P a o 4 e sn相关等。 r
个降水观测站的空间分布, 2 个观测站基本上 比较 这 6 均匀地分布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图 3 b为 15- 20 91 05 年广 东省 2 个观测站 的热带气旋年平均降水量分布 , 6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的城市。
由于地处南亚热带,潮州市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每年的汛期是潮州市降水最为集中和充沛的季节,而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汛期是指每年的5月至10月,也是潮州市的降水最为集中和充沛的季节。
在这一时期,潮州市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以上,是城市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期。
根据潮州市气象局资料统计,潮州市汛期的月平均降水量在200mm以上,雨量分布不均。
汛期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频次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其中6月份最为集中,占整个汛期降水总量的40%,是潮州市降水最为充沛的月份。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在降水量的多少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
根据潮州市气象资料统计,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显著,有年降水充沛,有年降水相对较少。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降水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
这种年际变化对潮州市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以及城市防灾减灾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潮州市汛期降水的气候背景和影响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与气候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潮州市位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明显。
在汛期,由于潮州市受到热带气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热量充足,水汽蒸发大,湿度高,形成了有利于降水的气候环境。
汛期降水对潮州市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城市防灾减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降水充沛能够滋润土地,保证农作物的生长;能够补给城市的水资源,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但降水过多则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了解潮州市汛期降水的变化特征,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城市防灾减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潮州市是广东省东部的一个地级市,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汛
期是潮州市的主要降水期,也是重要的灾害期。
通过对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对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潮州市汛期一般在5月至10月期间,最为集中的降水时间段在6月至8月期间。
从近十年的降水量数据来看,潮州市汛期降水量较为稳定,整体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
其中,2010年汛期降水量最高,达到1307.8mm,2015年最低,仅有667.5mm。
这表明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存在年际变化,且变化范围可观。
在月降水变化方面,潮州市汛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占
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为汛期降水的高峰期。
而在5月和9月,降水量较为集中,占全年降水量的15%~20%。
从降水区域分布来看,潮州市汛期降水量分布相对均匀,各区县间差异不大。
但在城
市中心区域,降水量稍高,这可能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热岛效应有关。
总体来看,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表明,虽然汛期降水量整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但年际变化显著。
在时空分布上,汛期降水的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期间,城市中心
区域的降水量相对较高。
这些特征的存在对潮州市的城市规划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广州“5.22”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及对城市防洪减灾的建议

广州“5.22”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及对城市防洪减灾的建议摘要:2020年5月21至22日,受第一阶段“龙舟水”影响,广东省出现极端强降水,东莞、广州雨强刷新记录。
本次降雨呈现短时雨强强、暴雨范围广、面雨量大的特点,对广州市增城区、黄埔区等地造成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本文拟结合广州气象局数据,通过对“5.22”特大暴雨的降雨过程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广州市实际,对主要成灾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城市防洪的建议。
关键词:“522”暴雨;暴雨灾害;市政排水龙舟水,又称端阳水、龙降水、端午水等,一般指端午节前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较大降水过程的自然现象。
“龙舟水”主要发生在每年公历5月21至6月20日,这段时间,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地区交汇,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1]。
2020年5月21日至22日,受第一阶段“龙舟水”影响,广东省出现极端强降水,东莞、广州雨强刷新记录。
其中,黄埔区永和街录得广州市最大累积雨量378.6mm,超百年一遇;在强暴雨影响下,流溪河太平场水文站录得10年一遇的洪峰水位,官河水发生接近20年一遇的洪水南岗河发生超10年一遇的洪水,派潭河发生10年一遇的洪水,流溪河支流凤尾坑、金坑和乌涌水发生了超5年一遇的洪水。
4个中小河流站点(街口、派潭、湾吓、活动陂)水位超警戒[2]。
本次特大暴雨对广州市,尤其是黄埔区、增城区造成极大的影响。
根据广州市三防指挥部的统计,暴雨共导致4人遇难。
此外,地铁13号线因积水导管停运,多个区域停水停电,大批车辆被淹,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今年7月以来,我国长江一带暴雨不断,多地都有因强降水造成的积水问题,对城市交通、居民工作生活等带来较大影响,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暴雨过程分析2020年5月21日夜间到22日凌晨,受低涡切变线影响,广东省自西北向东南出现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暴雨中心位于珠三角东岸的广州市和东莞市,两地均出现特大暴雨[3]。
2023年3—4月广东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

2023年3—4月广东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2023年3月和4月是广东省春季的重要时段,气候逐渐由冬季向夏季过渡,暖和潮湿的气候条件逐渐形成。
本文将从温度、降水、风向等方面评述广东省在2023年3—4月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起首,广东省在2023年3—4月的气温特点主要表现为逐渐回升,由初春的寒冷到暖和逐渐提高。
特殊是4月份,气温逐渐提高,本文估计广东省最高气温可能达到25℃以上。
这种气温回升将促使广东省植物的生长活动逐渐加快,农业生产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适合的气温将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丰收。
其次,广东省在2023年3—4月的降水特点主要表现为日照时间增加和降水量逐渐缩减。
随着温度提高,蒸发速度加快,降水量逐渐缩减。
本文估计广东省整体降水量可能偏少,集中分布于局部地区。
这种降水状况会对广东省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适当的降水有助于农作物生长,但由于降水量偏少,可能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困扰。
同时,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再次,2023年3—4月广东省的风向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东南风为主。
东南风带来的是湿气和暖和空气,适合的环境有利于广东省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东南风还伴随着一定的湿度,可能会导致广东省局部地区出现雨水过多的状况,给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总结来看,广东省2023年3—4月的天气气候特点主要是逐渐回升的温度、缩减的降水量以及以东南风为主。
这种气候特点对广东省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农夫们需要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打算种植作物的时间,并加强浇灌和水资源的管理。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准时发布预警信息,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保障广东省的社会经济进步和民众的生活安全。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为作者观点,无总而言之,依据对广东省2023年3-4月天气气候特点的猜测,降水量可能偏少且集中分布于局部地区,东南风将主导天气状况。
广东天气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广东天气变化状况分析报告近年来,广东省的天气变化日益明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广东省的天气变化状况,并提供一些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起首,广东省的气温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十年来,广东省的气温平均每年上升约0.2摄氏度。
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导致了夏季更加炎热,冬季更加暖和,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都带来了一些挑战。
高温天气增多,给人们的平时活动和室外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患上中暑的风险。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也受到了影响,一些作物可能面临产量下降的风险。
其次,广东省的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夏季是广东省的雨季,降水量多,而冬季则相对较少。
然而,近年来,广东省的降水量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夏季的降水量逐渐增加,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洪涝灾难。
另一方面,冬季的降水量缩减,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干旱问题。
这种降水量的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广东省的台风频率和强度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近年来,广东省受到的台风影响逐渐增多,并且有一些台风的强度较大。
这给广东省的沿海地区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台风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需要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同时加强对台风灾难的防范和减灾工作。
针对广东省的天气变化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能力;二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三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和调配水资源,应对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四是加强海洋灾难防范和减灾工作,提高沿海地区的防灾能力。
总之,广东省的天气变化状况日益明显,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探究和监测,提高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实行相应的措施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可持续进步。
1953~2010年期间广东降水的变化特征

第30卷第10期2 0 1 2年1 0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10Oct.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10-0006-041953~2010年期间广东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闫桂霞1,李登华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4)摘要:根据广东省1953~2010年期间2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系统分析了降水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降水量在西南沿海的阳江一带形成最大值中心。
以阳江为代表站,利用8个降水指数,由定量分析其极端降水特性可知,近60年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显著增加,降水日数显著减少,降水越来越集中。
关键词:降水;变化特征;Mann-Kendall趋势检验;降水指数;广东省中图分类号:TV125;P457.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2-02-20,修回日期:2012-03-29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基金资助项目(20110103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100405)作者简介:闫桂霞(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为水文水资源,E-mail:marishaygx@163.com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年降水量最多的省份之一,但其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导致近年来旱涝灾害频发。
黄奇章[1]从时空分布角度分析了广东省降水气候特征,指出广东省年降水量和暴雨有三个最大值中心;王祝[2]指出广东省降水“3高6低”的地区分布规律;刘黎明等[3]指出除个别月份外广东省各月降水序列的变化不明显;张金玲等[4]指出广东地区后汛期降水集中度呈逐年微弱下降趋势。
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26个基本、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及自动站1953~2010年日降水量资料,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选择处于西南沿海的阳江站为代表站,通过分析有效降水量、有效降水日数、有效降水强度、年最大连续降水日数和年最大无有效降水日数、年最大1日和3日降水量及年暴雨日数等8个降水指标,从定量角度更加全面和直观地分析了广东省降水特征。
广东是什么气候类型

广东是什么气候类型广东属于什么气候带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且雨热同期,四季常青。
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
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
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
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
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
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广东是热带还是亚热带?广东地处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暧,阳光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水量1366毫米。
我国气候带介绍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
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降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广东省的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高温多雨台风多,干湿明显变化大。
各地年年均气温在18℃~24℃之间。
按气候分季标准,广东大部分地区只有春夏秋三季,夏季长达七个月,仅在英德、新丰、龙川以北的粤北地区才有短暂的冬季,韶关以北的粤北北部,冬季也只有一个半月。
广东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广东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平均每年约有10次台风影响。
台风会给广东带来灾害,但也带来雨水,广东降雨多与台风多有一定关系。
广东其它灾害性天气主要还有低温阴雨、干旱、暴雨、寒露风和寒潮等。
其中,关于广东降水的情况。
广东是全国降水最丰沛的地区之一,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350~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雨日114至187天。
全省有三个多降水中心和四个少降水区域。
全省年降水量三个在2000mm以上的最大值中心,一个位于恩平、阳春、阳江、上川岛、斗门一带,恩平的年雨量高达2548.3mm,为全省之冠,阳春、阳江、叮岛和斗门的年雨量分别为2385.0mm、2252.7mm、2129.4mm和2271.8mm;第二个中心位于海陆丰、普宁和揭西一带,海丰的年降水量达2381.9mm,陆丰为2006.1mm,普宁和揭西分别为2115.2mm 和2147.0mm;第三个位于佛冈、清远和龙门附近,佛冈的年雨量达2210.4mm,清远为2200.0mm,龙门为2188.0mm。
四个少降水区域是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南澳和雷州半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在1500毫米以下。
广东年平均雨日的地理分布,大致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减少。
广东年降水日数呈带状分布的最多的是连山(184.9天)、阳山(175.2天)、连县(168.6天)、广宁(164.2天)、佛岗(167.2天)、连平(163.2天)一带,由此向北和往南基本上是减小的。
另在仁化和恩平各有一个较多雨日的独立中心,仁化的年降水日数为170.1天,恩平为168.9天。
粤东沿海一带和深圳、粤西的电白以及雷州半岛(除海康)的年雨日都少于140天。
全省年雨日最少的徐闻和南澳,分别为120天和112.4天。
广东的平均降水强度,一般也是以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
各月平均降水强度的最大值,除雷州半岛以外,大多出现在5、6月,7、8月次之,12月和1月最小。
雷州半岛各站和电白最大值出现在8、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
广东的多雨期是4~9月,这时广东进入高温季节,也是一年中降水集中的时期,被称为广东的“雨季”,这6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这期间内有两个峰值:主峰为5~6月;次峰出现在8~9月。
前者是锋面降水,后者主要为热带气旋降水。
7月份锋面降水基本绝迹,热带气旋方兴未艾,各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降水较少。
冬春两季降雨较少常出现季节性干旱。
另外,关于广东降水情况的成因。
广东的山的迎风面降水量多,背风区雨量少。
广东主要山地有粤北山地、粤东山地和粤西山地,地势是从北向南倾斜。
山脉多为东北至西南的华夏式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
山脉走向与夏季偏南暖湿气流成直角式斜交,气流遇山受阻而上升,由于气流抬升云层加厚,结果向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还有不少向南开口的喇叭口地形,南来的水汽进入这种地形后容易产生辐合抬升,使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北江谷地、粤东、粤西山脉迎风坡三大暴雨中心。
广东的雨日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终年受季风控
制,夏季的夏季风为东南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从海洋来的夏季风是携带水汽的,所以夏季风比较湿润,冬季风西北季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从陆地来,比较干燥。
虽然广东的降水应该是东南沿海地区较多,但雨日代表降水的时间,不是雨量,而且广东西北地形封闭,空气中粉尘多,易凝结合,所以广东的雨日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
广东的降水季节分配的成因与大型天气系统的季节位移十分密切。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受强大的蒙古高压和冬季凤影响,空气干燥,气温较低。
这个季节雨带主要位于南海海面上。
所以,广东降水很少,极少发生暴雨。
冬季广东的降水主要因锋面过境造成。
另外,由于北方冷空气较弱,广东天气回暖,常受海洋上的偏东南气流和低槽的影响也会发生降水。
春季,大陆上的冷高压和冬季风已开始减弱北退,而夏季风开始形成,雨带迅速从南海跳到华南大陆和南岭附近,这个季节是华南静止锋最活跃时期。
因此,广东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从一年中最少时期猛增。
夏季,我国大陆主要受热带低压和夏季凤影响。
该季是广东降水最多时期,各地常有中等程度以上的降水,一年中大部分暴雨发生在这个季节。
夏季多雨和降水强度大,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夏季风强劲,水汽来源充足;二是热带天气系统活动频繁,如热带低压、热带云团、东风波、台风和热带辐合带等可给广东带来相当可观的降水,全省一年中大多数暴雨以上的降水都是由于这些天气系统所造成;三是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热力对流旺盛,气层不稳定,因此可常常造成局地性的对流降水,有时也可达到暴雨程度。
秋季,夏季凤开始减弱,水汽来源减少,广东的雨日和雨量也随之减少。
10月和11月全省基本受高空5 0 hPa 长波脊影响,气层稳定,这时降水更少。
秋季的降水主要由锋面和台风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