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路面状况评价指标、检测方法和预估模型(举例说明)
路面检测结果评价及建议

路面检测结果评价及建议高速公路大桥桥面检测结果评价及建议一、路面检测结果评价1路面损坏评价路面损坏状况采用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进行评价,由沥青路面损坏率(DR )计算得出。
####高速公路####大桥段面状况指数(PCI )统计情况见表 1所列,评价等级划分情况如图 1所示。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统计表 表 1PCI,%优;≥90 良;≥80,<90中;≥70,<80次;≥60,<70差;<60长度(km ) 百分率(%) 长度(km ) 百分率(%) 长度(km ) 百分率(%) 长度(km ) 百分率(%) 长度(km ) 百分率(%)上行行车道 12.21392.4 1.000 7.6 00 0 0 0 0 上行超车道 13.213 100.0 0 0.0 00 0 0 0 0 下行行车道 10.213 77.3 3.000 22.7 0 0 0 0 0 0 下行超车道 10.21377.3 3.000 22.7 00 0 0 0 0 全线 45.85286.8 7.000 13.2 0图 1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评价等级图2路面平整度评价路面平整度用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 )评价,RQI 通过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计算得出,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 )统计情况见表 2所列,评价等级划分情况如图 2所示。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统计表 表 2RQI,% 优;≥90 良;≥80,<90 中;≥70,<80 次;≥60,<70 差;<60 长度(km ) 百分率(%) 长度(km ) 百分率(%) 长度(km ) 百分率(%) 长度(km ) 百分率(%) 长度(km)百分率(%) 上行行车道13.213100上行超车道 13.211000 0 0 0 0 0 0 03下行行车道13.213100 0 0 0 0 0 0下行超车道13.213100 0 0 0 0 0 0 0 全线52.852100 0 0 0 0 0 0 0图 2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评价等级图3路面车辙深度指数评价路面车辙用车辙深度指数(RDI)评价,车辙深度指数(RDI)统计情况见表3所列,评价等级划分情况如图 3所示。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1.道路平整度:通过测量道路表面的高低起伏,评价道路平整度。
可使用工程测量仪器,测量道路表面高度并计算道路平整度指标。
2.路面平整度:衡量路面的平整程度,防止发生车辆颠簸,对运输安全和舒适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评价指标包括纵向平整度和横向平整度。
3.路面抗滑性:评价道路表面的抗滑性能,包括干燥和湿滑条件下的抗滑指标。
可通过湿滑系数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4.道路标志和标线:评估道路上标志和标线的清晰度和完整性。
评定方法可以是人工巡检或使用视频监控设备进行检测。
5.公路排水系统:评价道路排水系统的状况,主要包括排水管道的通畅性和排水沟的疏通情况。
可使用水位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1.总交通量:根据交通量调查数据,评估单位时间内通过其中一路段的车辆总数。
可通过交通统计点进行实地观测测量。
2.平均车速:评价单位时间内车辆通过其中一路段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车载定位设备或交通流分析仪进行测量。
3.车辆组成:评价车辆类型的分布情况,包括小型车辆、大型车辆、客车和货车等。
可通过交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高峰交通量:评价单位时间内交通流量的峰值情况,常用于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
可通过交通统计点进行实地观测测量,或使用交通流分析仪进行测算。
1.事故率:评估单位时间内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
可以通过交通警察、保险公司或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报告进行统计。
2.事故类型:评价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包括追尾、侧面碰撞、擦挂等。
可通过事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3.抢救及处理时间:评价事故发生后救援和处理的及时性,包括救护车到达时间、消防车到达时间以及事故现场的处理时间。
4.安全设施:评估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维护情况,包括路灯、引导标志、反光镜等。
可通过实地巡视或监控设备进行检查评估。
以上仅列举了公路技术状况评价的一部分指标和评定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还可以添加其他相关指标和评价方法。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路面技术状况指标是评估道路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对于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路面平整度、路面摩擦系数和路面抗滑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路面平整度路面平整度是指道路表面的平整程度,对于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影响很大。
平整的路面能够减小车辆的震动和颠簸感,提高驾驶员的视野和操控稳定性。
路面平整度通常通过测量路面高程差异来评估,常用的指标有国际粗糙度指数(IRI)和纵横坡指标。
国际粗糙度指数(IRI)是一种常用的衡量路面平整度的指标,它通过测量车辆在单位长度内纵向加速度的均方根值来评估路面的平整度。
IRI数值越小,表示路面越平整,反之越大表示路面不平整。
纵横坡指标则是评估路面上长、宽坡度变化的指标,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表示路面在单位长度内的高程变化。
二、路面摩擦系数路面摩擦系数是指路面与车辆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对于车辆的制动距离和抓地力有着重要影响。
摩擦系数越大,表示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越大,车辆制动距离越短,抓地力越强。
常用的路面摩擦系数测试方法有湿滑系数测试和干滑系数测试。
湿滑系数测试是通过在湿滑路面上进行制动测试,测量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距离来评估路面的摩擦系数。
干滑系数测试则是在干燥路面上进行测试,同样测量制动距离来评估摩擦系数。
常见的路面摩擦系数指标有湿滑系数和干滑系数,分别用于评估湿滑路面和干燥路面的摩擦性能。
三、路面抗滑性路面抗滑性是指路面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抗滑性能,对于防止车辆打滑和侧滑,保障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不同的天气条件,如雨天、雪天和冰冻天气,对路面抗滑性有不同要求。
常用的路面抗滑性指标有湿滑抗滑性和冰雪抗滑性。
湿滑抗滑性是评估路面在湿滑条件下的抗滑性能,通常使用湿滑系数来表示。
冰雪抗滑性是评估路面在冰雪天气下的抗滑性能,常用指标有冰雪摩擦系数和雪地制动距离。
路面抗滑性的评估可以通过实地测试和实验室测试来进行。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对于道路质量和安全性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道路路面调查内容及评价方法总结

城市道路路面调查内容及评价方法总结1.1 调查内容及方法1.1.1 路面承载能力测试路面承载能力测试采用的是苏交科自主研发的车载式弯沉仪(FWD),属于脉冲式动力弯沉仪(设备编号为3113738,型号为FWD-2000)。
系统包括七个弯沉传感器和一个荷载传感器,弯沉传感器的精度为2%±2μm。
FWD是目前最能反映路面在车轮荷载下的受力与变形状况的一种检测设备,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2.1.1 车载式弯沉仪1.1.2 路面平整度、车辙调查测试路面平整度、车辙测试均采用激光断面仪(RSP,设备编号为3113243-1)。
系统包括15个高精度的激光传感器、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可准确地按设定长度直接输出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数值、车辙(RUTTING)、构造深度等指标。
最大测试行驶速度100km/h,是一种快速、高精度及信息量丰富的路面无损检测设备。
图2.1.2 激光断面仪1.1.3 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横向力系数测试车(设备编号:3111815)其测试精度和测试速度均处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拥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及输出功能,是测量道路横向力系数的高效车载式测试仪器,具有自动、高效、高精度等特点,可即时显示路面横向力系数参数、测试时的即时速度及所测试的距离等数据,所有原始数据可自动保存。
图2.1.3 横向力系数测试车1.1.4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采用人工结合设备调查测试。
设备采用道路多功能检测车(设备编号:3113947),人工调查,采用照相机对典型病害进行拍照记录。
调查的主要破损类型包括:线裂、网裂、碎裂、车辙、沉陷、拥包、剥落、坑槽、啃边、路框差、修补。
图2.1.4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方法1.1.5路面取芯试验检测为进一步直观地了解路面现状,为病害成因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对全线典型路段进行了现场取芯,芯样直径为150mm,现场取芯的主要目的包括:(1)了解各层厚度分布情况;(2)了解典型结构型式;(3)分析典型病害破坏原因。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和预测众所周知,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所有问题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交通拥挤不仅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所引起的空气污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何能够有效的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价和预测是相关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有效缓解城市道路拥挤等问题。
一、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概述要想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评价方法和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即何为交通状态。
目前,交通状态这一概念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是伴随着交通系统的运行逐渐产生的,因此,它属于一种系统的状态。
综合各个学者对交通流量的解释,笔者认为,交通状态是由一组从不同侧面和不同粒度对城市交通流的行为不断进行准确的反映,同时是对整个交通流的运行状况进行客观的反映。
交通状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客观性,这是因为在城市的道路交通中,交通流是一定的,从而反映交通流的交通状态也是一定的,因此交通状态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其次是较强的连续性,因为道路交通的交通流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城市道路不会发生停止交通流的现象,因此是连续的;第三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个我们可以切身体会的到,城市中某一条道路因为修建等原因禁止通过,会直接导致另一条相关道路的交通量增大,这就是交通状态的相关性。
二、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评价方法(一)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评价原则在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进行正确评价之前,首先要对其评价的步骤和原则有清楚的掌握,可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要对道路交通状态的客体进行明确,这一点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交通管理需求的层次问题,针对不同的交通状况,管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可从城市道路在交通流上的特征来考虑,通过不断的实时获取新的交通数据来进行客体的确定。
路面的评价指标

路面的评价指标
路面的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平整度:平整度是指路面的垂直度和横向横坡。
好的路面应该平整稳定,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以提供舒适的行车体验。
2. 抗滑性:路面的抗滑性是指路面与车辆轮胎之间的摩擦系数。
良好的抗滑性可以提供车辆与路面之间的良好附着力,减少打滑的风险,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3. 抗水漫性:路面的抗水漫性是指在降雨或积水情况下,路面能否迅速排水,减少积水和漫水导致的路面湿滑现象,以及避免水泡和沉积物对路面的损害。
4. 寿命和耐久性:良好的路面应具有较长的寿命和耐久性,不易出现龟裂、剥落等现象,经久耐用,减少修补和维护成本。
5. 噪音减少:好的路面应具有较好的噪音减少性能,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6. 色泽和标线:良好的路面应具有明亮的色泽,鲜明的标线,以提高夜间行车的可见性和安全性。
7. 环保性:好的路面应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减少对土壤、水体和
空气的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评价指标旨在提高路面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顺畅和舒适的行车环境,确保交通运输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路面技术状况指标是评估道路状况和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根据道路的平整度、抗滑性、抗水浸性、抗冻融性等方面的技术指标来评价道路的质量和使用状况。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路面技术状况指标的含义和影响。
一、平整度指标平整度是指道路表面的平整程度,主要反映路面的平坦程度和水平偏差。
平整度好的道路能够减少车辆的颠簸感,提高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平整度不佳的道路容易造成车辆行驶不稳,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抗滑性指标抗滑性是指道路表面对车辆刹车时的抓地力,主要反映路面的摩擦系数。
抗滑性好的道路能够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减少刹车距离,降低事故风险。
抗滑性差的道路容易出现侧滑和打滑现象,加大刹车距离,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抗水浸性指标抗水浸性是指道路表面对降雨后的排水能力,主要反映路面的排水性能。
抗水浸性好的道路能够迅速排除降雨积水,保持路面的干燥,减少车辆打滑的风险。
抗水浸性差的道路容易积水,增加车辆打滑和事故的发生概率。
四、抗冻融性指标抗冻融性是指道路表面对低温冻融循环的耐久性,主要反映路面的抗冻融性能。
抗冻融性好的道路能够抵御低温冻融循环的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路面的维修和养护成本。
抗冻融性差的道路容易出现路面龟裂和坑洞,增加车辆行驶的不稳定性和事故的发生概率。
以上是常见的路面技术状况指标,不同的指标对道路质量和使用状况有着不同的影响。
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养护措施。
只有保持良好的路面技术状况,才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路面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

路面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为了评价路面的耐用性能和使用品质,美国AASHO提出了耐用性指数的概念。
各试验路段在某一实验的耐用指数是这样评定的,由一批汽车驾驶员驾车高速驶过这些试验路段,并对路况予以严格的检查。
然后,对各试验路段的食用品质按五级记分制各自做出评定。
综合这批人的意见,从而推算出每条路段的耐用性指数。
同时进行道路变形与破坏情况的量测,包括平整度、列份数量、车辙深度等。
最后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耐用指数与各项物理性指标间的关系式。
日本也建立了相应的关系式。
由于美国耐用性指数方程是建立在要求路面适应高速而平顺舒适行车的基础之上的,故对路面平整度要求特别高,这点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我国根据国情,建立了新的路面性状况凭借指标体系。
现结合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沥青路面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沥青路面的养护对策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及分项路况评价结果。
分项路况评价指标包括:路面强度、行驶质量、路面破损状况和抗滑性能等方便。
路面综合评价指标仅用于对路面的总体评价。
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可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分项路况的评价结果,结合养护资金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养护对策。
(一)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标准沥青路面是以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各种改性沥青等为结合料,粘结各种矿料修筑的路面结构。
由于其面层使用沥青结合料,因而增加了矿料间的粘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都得到提高。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的特点,因而在目前高等级公路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但由于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受气温、水分、路面材料性质等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养护工作中必须随时掌握路面的使用状况,加强日常保养,及时修补各种破损,保持路面经常处于清洁、完好状态。
沥青路面养护的质量应符合表4-13质量标准。
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及破损状况养护质量标准表4-13序号评价指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1 平整度平整度仪δ≤3.5 ≤4.5﹙≤5.5或≤7.0﹚3m直尺h(mm) ≤7 ≤10﹙12≤或≤15﹚IRI(m/km) ≤6 ≤82 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SFC ≥40 ≥30 摆式仪摆值BPN —≥323 路面状况指数PCI(分)≧70 >554 路面强度系数SSI ≧0.8 ≧0.65 路面车辙深度(mm) ≦15 —6 路拱坡度(%) 1.0~2.0 —二沥青路面使用质量评定方法1.沥青路面评定指标高级公路的沥青路面的养护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及分项路况评价结果来确定养护队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路面状况评价指标、检测方法和预估模型(举例说明)。
1)评价指标分为综合性指标和单一性指标两大类
综合性指标是对路面使用性能的综合测度,优点是能反映路面总体状况,指标单一,便于比较;缺点是不能确切反映使用性能的局部特征,不便于诊断原委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单一性指标是对路面使用性能诸多局部特征的具体测度,它可以采用多项指标明确地表征路面使用性能各组分的详细情况。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在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中采用了综合指标和单一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路面,采用了不同的分项技术指标。
其中,沥青路面采用了路面损坏、道路平整度、路面车辙、抗滑性能和结构强度五项技术指标;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了路面损坏、道路平整度和抗滑性能三项技术指标;砂石路面只采用了路面损坏一项技术指标。
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反映路面的整体使用性能
PQI=W
PCI PCI+W
RQI
RQI+W
RDI
RDI+W
SRI
SRI
wPCI 路面损坏(PCI)的权重;
wRQI 道路平整度(行驶质量,RQI)的权重;
wRDI 路面车辙(RDI)的权重;
wSRI 路面抗滑性能(SRI)的权重。
权重与公路等级和路面类型有关。
2)检测方法
(1)路面破损检测方法:高速摄影车或其他高效测试设备测试,人工
检测(目测或用量尺测)
(2)路面平整度的检测方法有:3米直尺法,连续式平整度仪,车载式颠簸累积仪、车载式激光平整度仪;
(3)路面车辙测定方法:路面横断面仪法、横断面尺法、激光或超声波车辙仪;
(4)路面抗滑性能测定方法:手式铺砂法,电动铺砂仪,激光构造深度仪,摆式仪,磨擦系数测定车测定路面横向力系数。
(5)路面结构强度测定方法:贝克曼梁测,自动弯沉仪,落锤式弯沉仪;
3)预估模型
(1)路面损坏状况(PCI)包括裂缝、坑槽、沉陷和松散等各种表面破坏和损伤。
路面表面各种类型的损坏通过其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程度加权累积计算换算损坏面积,换算损坏面积与调查面积之比(路面破损率),可直接用来衡量路面的损坏状态,也可通过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来评价路面表面的技术状况。
路面损坏状况评价(PCI)
(2)路面行驶质量评价(RQI),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能,可通过道路平整度指标评价,行驶质量指数(RQI)模型。
(3)路面车辙评价(RDI),为了应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不断出现的路面车辙问题,《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将路面车辙列为独立的检测指标,路面车辙用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评价。
在计算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PCI指标时,路面车辙损坏不再重复计算。
(4)路面抗滑性能评价(SRI)
(5)路面结构强度评价(PSSI)
预估模型:使用性能预估模型分为两类:确定型和概率型。
确定型包括:基本反应、功能性能、使用寿命模型等。
概率型:马尔可夫,半马尔可夫模型等。
功能性能模型:可预估路面行驶质量指数、现时服务能力指数、表面抗滑性能等。
以济交高速为例,进行经济分析时,可先进行使用寿命和性能预估,平整度变化预估、路面状况指数预估。
以路面开裂预估模型为例进行说明,预估模型公式为:
CR=-8.7-0.285×HST×lgN+1.006×10-7HST
其中:CR—路面开裂百分率
HST—沥青路面水平拉应力
N—当量轴载作用次数
根据实测的当量轴载作用次数与计算的沥青层第水平拉应力就可预估路面开裂百分率,对路面破坏状况进评价。
在路面管理系统中,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的预测方程分为三类,每种路面结构必须指定其中一种预测方程形式:
1)分阶段折线;
2)负指数曲线;
3)修正S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