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下颌骨骨折手术入路

下颌骨骨折手术入路
位置。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量避 开血管神经束。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显微镜或放 大镜,以提高手术视野的清晰 度。
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牵拉和挤 压组织。
损伤后修复与重建方法
01 如发生血管神经束损伤,应立即进行修复 。
02
对于血管损伤,可采用显微镜下血管吻合 术进行修复。
03
对于神经损伤,可采用神经端端吻合、神 经移植或神经松解等方法进行修复。
经口内切口入路
通过口腔内的切口,避免面部留下疤痕,适用于 部分下颌骨骨折。
联合入路
结合经皮肤切口和经口内切口,以更广泛地暴露 骨折部位并便于固定。
选择依据及适应症
骨折类型
01
根据骨折线位置、是否粉碎性骨折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患者情况
02
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口腔卫生等因素,选择对患者影
响最小的手术入路。
持续改进与质量提升计划
持续改进
针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质量提升计划
定期开展手术质量评估和培训,提高手术团队的专业技能和协作能力。同时,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提升手 术水平。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下颌骨骨折手术入路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手术入路选择与原则 • 下颌体后部截骨术详解 • 其他相关手术入路探讨 • 血管神经束保护策略 • 并发症处理与风险防范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手术入路选择与原则
常用手术入路介绍
经皮肤切口入路
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暴露下颌骨骨折部 位。

口腔科下颌骨骨折

口腔科下颌骨骨折

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颌骨骨折(ICD10:S02.6)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6.76)(二)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骨折影像。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选择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适应证为:1.有外伤史,下颌骨骨折诊断明确;2.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和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处置,生命体征稳定;3.下颌骨骨折段错位明显,咬合关系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2.6下颌骨骨折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颅颌面及全身影像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另可根据是否为开放性损伤以及感染的程度决定抗菌药物的选用和预防性应用的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手术内固定物:骨折接骨板、钉和其他类骨折内固定物。

3.术中用药: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一般不考虑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2.术后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根据骨折及感染的程度决定。

(十)出院标准。

1.全身一般情况稳定。

2.切口I/甲(口外切口)或(和)Ⅱ/甲(口内或开放性伤口)愈合。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概述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下颌骨是面部骨骼的一部分,其骨折通常由外伤、事故等原因引起。

下颌骨骨折后,需要进行准确的复位和固定,以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等几种方式。

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一种非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法。

它通常在骨折早期进行,以避免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

手法复位通常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用手将骨折断端轻轻复位,然后用颅颌绷带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手法复位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

三、牵引复位牵引复位是一种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将骨折断端复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等部位。

在进行牵引复位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 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将牵引装置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通过牵引装置施加牵引力,使骨折断端复位。

在复位后,医生会用颅颌绷带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四、切开复位切开复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严重的情况。

在进行切开复位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面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切口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然后将骨折断端复位。

在复位后,医生会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五、内固定内固定是一种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严重的情况。

在进行内固定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面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切口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然后将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放置在骨折断端周围,将骨折断端牢固地固定在位。

内固定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促进骨折愈合和面部形态的恢复。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讲解模板: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处理: 3.优质合金或钛钢板可不需拆除。
手术资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并发症:
1.错 (异体字)是由于忽视必要的颌间弹性牵引复位,或过早拆除橡皮圈,通 过适当调合即可解决。
手术资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并发症:
2.局部感染 对于骨折线上的牙齿,应非 常谨慎,如根折、牙根暴露或明显松动的 牙齿、大龋洞坏疽牙等,不应保留;防止 随意滥用劣质金属植入物等,对感染病例 应进行早期、及时处理,采取局部引流和 全身使用抗生素等措施即可痊愈,一般无 需取出钢板,即使必须取出接骨板,多数 骨愈合仍可完成。
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科室:口腔科 部位:口腔
手术资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 一般全身麻醉,酌情局部麻醉。
手术资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概述:
下颌骨骨折切开固定术用于下颌骨骨折的 治疗。 此技术是Michelet在1973年报告 的,它是以颌骨外侧骨皮质为固定基础, 又称为“单纯骨皮质接骨术”。Champy在 1978年用这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并用于临 床病例,取得了满意效果。随着临床上的 广泛应用又做了很多改进,例如将人体钢 材质的
另一种微小型钢板系列由Vitallium制成, 螺钉φ0.8mm微型钢板是小型钢板 (Miniplate)的微型化,全部尺寸缩小 50%以上,设计了不同形态,如直型、 “L”、“T”、“H”型,以适应面中部 骨髂各解剖区的需要,可三向弯曲、柔韧 性可使之与骨面贴合。操作要求较精细, 需要用2~
手术资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资料: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采用磨牙后区角形切口,近中切口可向前延伸至第一磨牙远中、远中切口位于翼下颌韧带外侧, 可向后外延伸,直至暴露骨折和外斜线,切口及翻瓣时,应尽量减少对颞肌附着的损伤,避免术后张口受 限。(术中尽量少使用开口器开口,只要对准咬合关系就可以)
如遇下颌骨多发骨折,一般先复位下颌体或颏部骨折,然后再复位下颌角部骨折
精选ppt
6
耳屏前入路
耳屏前切口适用于髁颈上段骨折复位和髁
状突摘除术。一般取弧形切口或手杖形切
口,切口垂直部分的下缘不超过耳垂,上
缘至于耳轮角前方,切口的弧形或斜形部
分以120-150°角斜向前上,走行与发际 内,最好位于颞浅动脉额支的后方。沿颞
深筋膜浅层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神经颞支即位于颞浅
筋膜和腮腺咬肌筋膜融合的结缔组织层内,
其体表投影位于耳垂至眉弓外端及最高额
纹的两条连线之间,向前进入额肌、面神
经颧支的体表投影是沿耳轮脚至眼外角连
线中1\3向前走行,进入眼轮匝肌深面,
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损失神经。深入髁状突
时,从腮腺后极和外耳道软骨之间直达髁
颈后缘,此间有颞浅动脉和面横动脉分支
及深入外耳道软骨裂隙的腮腺鞘纤维束穿
行,应提前处理。沿关节囊表层剥离时,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髁状突骨折手术并发症
面神经损伤 创伤性关节炎 髁状突吸收 钛板变形或断裂
精选ppt
14
三、下颌骨角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下颌骨角部骨折固定原则的考虑
精选ppt
15
下颌角骨折固定的原则
自从Champy研究了下颌骨数学模型的力矩后,描述了下颌骨功能应力分布及骨折固定的理想路线后,临床对 下颌角骨折开始广泛采用外斜线张力带固定。

下颌颏部取骨3个5原则

下颌颏部取骨3个5原则

下颌颏部取骨3个5原则
下颌颏部取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颌面外科手术,它通常用于治
疗颞下颌关节紊乱、颌面骨折、颌面畸形等疾病。

在进行下颌颏部
取骨手术时,医生通常会遵循“3个5”原则,这是指以下三个方面:
1. 5岁,在进行下颌颏部取骨手术时,患者通常应该年满5岁。

这是因为在这个年龄之后,颌骨的生长发育已经相对稳定,手术后
不会对颌面骨骼的正常生长造成过多的影响。

2. 5毫米,手术中取下颌颏部骨块的厚度通常应该在5毫米左右。

这是为了确保手术取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对颌骨结构造
成过多损伤。

3. 5分钟,手术取骨的时间通常应该控制在5分钟以内。

这是
为了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风险,同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
手术效率。

总的来说,“3个5”原则在下颌颏部取骨手术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指导作用,它涉及到患者的年龄选择、手术取骨的厚度和手术时
间的控制,对于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在实
施手术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手术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室颌骨骨折的手术配合临床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室颌骨骨折的手术配合临床操作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室颌骨骨折的手术配合临床操作【目的】以手术的方法修复骨折的颌骨。

【适应证】适用于所有类型颌骨骨折患者。

【麻醉】全麻。

【体位】仰卧位。

【物品准备】骨科器械、囊肿敷料、手术衣、无菌手套、冲洗桶、冲洗球、1号线、15号手术刀、6X14圆针、吸引器盘、吸引器头、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持针器、钢丝、电刀、氯己定消毒棉球、油膏、无菌眼贴、开口器套、庆大盐水(0.9%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8万U)、1:100000止血水(0.1%肾上腺素lmg+0∙9%生理盐水100mL)、中拉钩、深拉钩、剥离子、复位钳、测深尺、镶子、锚固钉工具、锚固钉、弯板钳、切断钳、蚊式钳、手机、裂钻、磨头、可吸收缝合线。

【手术流程及护理配合】1.清点手术物品,置患者于仰卧位。

2.冲洗口腔:将油膏、中拉钩、大镶子传递给医生,然后冲洗口腔,其顺序为:3%过氧化氢消毒液500mL.0.9%生理盐水IOoOmL、氯已定消毒液500mL。

3.注射止血水:递深拉钩,递止血水注射于所需部位。

4.显露骨折部位:递15号手术刀、电刀切开黏膜;递剥离子分离骨膜及软组织,显露骨折部位,去除肉芽组织,对好骨折线。

5.(根据需要)颌间固定:递锚固钉工具、锚固钉、钢丝、持针器做颌间结扎。

6.骨折复位:对好骨折线后,如需用复位钳子固定,则递手机、裂钻、水,钻眼,复位钳子固定骨断端。

7,钛板固定:递钛板和蚊式钳,递弯板钳弯制钛板,钛板置于骨折处后递电钻、水,钻眼,递钛钉固定钛板。

8,拆除颌间固定:待钛板固定好后,递持针器、钢丝剪拆除钢丝。

9.冲洗口腔:生理盐水冲洗口腔。

10.健合伤口:递圆针1号线缝合骨膜,递4-0可吸收线缝合黏膜。

IL消毒、包扎:递氯己定棉球消毒,纱布卷加压包扎。

12.清理手术器械及物品,消毒灭菌备用。

下颌骨右侧髁突骨折

下颌骨右侧髁突骨折

下颌骨右侧髁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外伤或事故引起的。

这种骨折可以导致下颌骨的右侧髁突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从而影响患者的咀嚼、语言和面部外观等功能。

对于下颌骨右侧髁突骨折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轻微的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制动、固定和药物治疗等来恢复。

而严重的骨折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修复和重建骨折部位,以恢复患者的颌面部功能和外观。

在治疗下颌骨右侧髁突骨折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回诊复查,以及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总之,下颌骨右侧髁突骨折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颌面部骨折类型。

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颌面部功能和外观。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复位 先将下颌骨下缘置入牵引钉后或用巾钳夹持向下牵拉,扩展复位空间,然后绕升支后缘至内 侧找到骨折块,剥离断端周围的骨膜和软组织,夹持骨折块转到升支外侧并牵拉向外(保留翼外肌附丽) 拉出骨折块的目的是为了识别骨折线的走行,骨折断面的形状,并试做解剖复位。 经耳屏前切口入路者,可以发现多数关节盘随骨折向内移位,复位骨折块时,先复位关节盘,并在颧弓 根上方翻转一颞肌筋膜瓣,将关节盘固定在筋膜瓣上。
下颌骨颏部骨折手术治疗
手术均从口内入路,解 剖复位后,需要借助暂 时先颌间固定或骨折复
位钳保持复位,直至完
成固定。
颏及颏旁骨折一般用两
根接骨板固定,两个接

但对于大范围粉碎性骨折,骨缺Leabharlann 性骨折,特别是感染性骨折,小型接骨板
有时显得固位力不足,术后常常需要辅助颌间固定。最好直接采用重建接骨
板做支柱或桥接固定。
下颌角固定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沿外
斜线拉力螺钉固定、小型接骨板张力 带固定、两块小型板并列连接固定、 DCP加压固定、通用板或重建板支柱 固定等。其中张力带固定最符合生物 力学原则,但不适用于所有情况。由 于张力带固定的稳定性效果很大程度 上是依靠功能应力的动力性转换来实 现的,因此只有当骨折条件能够满足 张力带结构要求时,才能实现功能稳 定固定。这种条件包括骨折解剖复位,

下颌体容易发生横断面、斜断面或片层状骨折,这类骨折的复位有难度,特 别是纤维错位愈合后,复位时要彻底清除断面间纤维骨痂,碎牙片和碎骨片, 在麻醉的配合下让颌周肌肉尽可能松弛复位后 直接用拉力螺钉的方式进行固 不仅要用颌间固定维持,而且要用复位钳从颊舌向夹持骨折使之密合。骨断 面的任何错动或断面间嵌顿都可能影响复位效果。此类骨折可以使用小型接 骨板固定,
二、髁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髁状突骨折的治愈标准是:
1、颜面部对称;
2、下颌无痛性运动 3、颌关系正常
髁状突骨折是否手术,主要取决于 三个因素

骨折线高低:低位髁颈和髁颈下骨 折倾向于手术 骨折块移位程度:严重移位或脱位 的骨折者倾向于手术


升支垂直高度:升支垂直高度明显 降低继发错颌畸形者倾向于手术
髁状突骨折手术并发症

面神经损伤

创伤性关节炎
髁状突吸收 钛板变形或断裂


三、下颌骨角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下颌骨角部骨折固定原则的考虑

下颌角骨折固定的原则
自从Champy研究了下颌骨数学模型的力矩后,描述了下颌骨功能应力分布及骨折固定的理想路线后,临 床对下颌角骨折开始广泛采用外斜线张力带固定。
骨折固定
选用适当规格的小型板(一般4孔小 型板),弯制成形后与骨面贴合,先固定骨折块 上,待解剖复位后,再固定在骨折线下方的升支 段每个骨段至少需要 2 枚螺钉(一般用 8mm 的螺 钉)。 钛板合理放置 按照生物学固定原则,接骨板放 在张应力区。 髁突颈部骨折一般采用单板沿后外侧做张力带骨 段,无论前内脱位或后外移位,只要能解剖复位, 都足以维持骨折块的稳定性,并保证骨折正常愈 合。 髁颈下骨折由于翼外肌肌力点距骨折线支点远, 力矩大,除了在后外侧缘固定外,通常还要在髁 颈前或乙状切迹处作补偿固定。
耳屏前入路
耳屏前切口适用于髁颈上段骨折复位和髁 状突摘除术。一般取弧形切口或手杖形切 口,切口垂直部分的下缘不超过耳垂,上 缘至于耳轮角前方,切口的弧形或斜形部 分以 120-150°角斜向前上,走行与发际 内,最好位于颞浅动脉额支的后方。沿颞 深筋膜浅层翻瓣,面神经颞支即位于颞浅 筋膜和腮腺咬肌筋膜融合的结缔组织层内, 其体表投影位于耳垂至眉弓外端及最高额 纹的两条连线之间,向前进入额肌、面神 经颧支的体表投影是沿耳轮脚至眼外角连 线中 1\3 向前走行,进入眼轮匝肌深面, 手术过程中应避免损失神经。深入髁状突 时,从腮腺后极和外耳道软骨之间直达髁 颈后缘,此间有颞浅动脉和面横动脉分支 及深入外耳道软骨裂隙的腮腺鞘纤维束穿 行,应提前处理。沿关节囊表层剥离时, 还应处理自髁颈深面穿出腮腺实质的面横 动脉。之后,弧形向后切开关节囊,并向 下顺延切开髁颈后缘,暴露骨折,显露骨 折的髁状突。
颌下及颌后入路
口外入路适合用于髁状突颈部骨折、升支骨折、升支截 骨和下颌角骨折的外科治疗。颌下或颌后切口长度均为 4cm左右,走行与颈部皮纹平行。经下颌入路的层次在 颌下腺浅层至颌骨下缘。颌后切口沿下颌角从颌后至颌 下,沿升支后缘后方和下颌下 1.5-2.0cm 处或颈部皮纹 依次切口皮肤、皮下、颈阔肌,剥离至咬肌表面,离断 咬肌附着,上推咬肌暴露下颌角和升支。在下颌角处, 面神经下颌缘支通常位于下缘水平,斜向前下,随颈阔 肌翻起,一般不易损伤。离断咬肌附着是,应沿下缘锐 性离断肌腱。如果钝性离断咬肌纤维的位置偏高,容易 造成术后张口受限。行髁颈骨折复位固定时,为了充分 显露骨折,扩展手术视野,可以游离腮腺下极,并上推, 同时切开升支后缘的腮腺鞘深筋膜以增加升支表面软组 织的可提拉程度。
一般认为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大于 30-45°,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 过4-5mm,应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手术时机 伤后12小时内或者伤后5-7天后,肿胀基本消退

手术入路
低位髁颈和髁颈下骨折,通常采用颌后切口或者耳屏下方切口;
高位髁颈骨折采用耳前切口;髁颈斜形骨折或者矢状骨折,采用两者联合切 口。

手术入路采用磨牙后区角形切口,近中切口可向前延伸至第一磨牙远中、远中切口位于翼下颌韧带外侧, 可向后外延伸,直至暴露骨折和外斜线,切口及翻瓣时,应尽量减少对颞肌附着的损伤,避免术后张口 受限。(术中尽量少使用开口器开口,只要对准咬合关系就可以)
如遇下颌骨多发骨折,一般先复位下颌体或颏部骨折,然后再复位下颌角部骨折
下颌骨骨折的手术 治疗
贵州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王亚东
一、下颌骨骨折的手术入路方式

口内入路

颌下及颌后入路
耳屏前入路

口内入路
适用于下颌骨水平支各部 位和涉及上颌骨全牙槽嵴、 梨状孔等部位的手术复位 及固定。切口位于唇颊侧 移形沟上0.5cm接近颌骨侧 黏膜上,切开黏膜后,不 要继续垂直切开肌肉,应 当将刀刃偏向牙龈侧沿黏 膜切开,直达骨面。固定 下颌角骨折时,需要借助 穿颊拉钩和导向器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口外切口。
下颌骨体部骨折坚固内固定
目前,下颌骨体部骨折不主张用DCP
加压固定,常规使用小型接骨板固定。 下颌体周围肌肉较少,外形呈板状, 不详下颌角和颏部受弯曲应力,轻度 移位或解剖复位后再移位倾向不严重 的骨折用单板固定即可,接骨板放在 下牙槽管和牙根之间,用6mm的螺钉 固位。 骨折双发或者骨折线呈水平不利型, 且移位程度较大,应当采用两个接骨 板固定。

小型板接骨板张力带固定
垂直断面状或由后向前外的斜面
状骨折在临床最为多见,临床多采用小型接骨板
固定,接骨板沿外斜线放置,近心端螺钉 6mm 长,
远心端螺钉 8mm长,进入单层皮骨质骨,一般不
会损伤牙根和下牙槽管。

张力带补偿固定
对于下颌角不利型、严重移位和某
些已发生纤维愈合的骨折,应在张力带固定的基 础上,进一步做补偿固定。(出于两方面原因:1、

对于不利型和严重移位的下颌角骨折,在张力带固定的同时,还需要在下颌
角下缘做“补偿”固定,可以用通用板或加强板固定,也可以用小型板固定。

对于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性骨折、断面已吸收改建的陈旧性骨折,由于丧失 张力带结构要求的边界条件,不宜再做张力带固定,应采用通用板或重建板 固定。
下颌角张力带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