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有机溶剂职业危害
PCB制造车间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PCB制造车间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1.化学因素:(1)有机溶剂:PCB制造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醇、醋酸、丙酮等。
长时间接触这些溶剂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皮肤等造成损害。
防护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溶剂,减少接触时间和接触量,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金属腐蚀剂:铜氯、铜酸、铬酸等金属腐蚀剂在PCB制造中被广泛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必须确保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建立有效的排风装置,确保工人佩戴呼吸防护装备。
(3)酸碱:酸碱在PCB制造生产线上也被广泛使用,接触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操作过程中需佩戴硬质眼镜,穿戴防护服,并及时处理溅入眼睛或皮肤的酸碱物质。
2.物理因素:(1)噪声:PCB制造车间中操作设备噪声较大,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引发听力损失。
应当加强车间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危害。
(2)震动:在操作机器时,会产生机器本身的振动,长时间接触会使人体受到伤害。
应加强设备维护,减少机械振动。
(3)粉尘:PCB制造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如钻孔时产生的玻璃纤维粉尘、焊接时产生的焊锡粉尘等。
这些粉尘对呼吸系统有害,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和排尘设施,工人应佩戴防护口罩。
3.生物因素:4.人机因素:(1)工作姿势:长时间保持单一的工作姿势会导致肌肉疲劳和骨骼疲劳。
应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台和工作环境,提供合适的工作椅,使操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姿势。
(2)工作强度:PCB制造过程中的工作强度较大,操作人员需要长时间地进行集中注意力和高强度的工作。
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电离辐射:在PCB制造中,电离辐射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如X射线检测设备和射线治疗设备。
应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并设置辐射防护措施,工人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综上所述,PCB制造车间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但通过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工人的健康。
二甲基甲酰胺的职业危害及防治

二甲基甲酰胺的职业危害及防治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常用于制造合成纤维、皮革、涂料、塑料、印染和医药等行业,因其广泛的应用,导致了DMF的职业危害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DMF的职业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职业危害1.吸入危害:DMF在生产、使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会发生挥发,空气中浓度会升高,当工人在没有适当保护的情况下长时间吸入高浓度DMF时,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劳等中毒症状。
2.皮肤刺激:DMF能够通过皮肤吸收,当DMF直接接触皮肤时会引起皮肤干燥、剥落、瘙痒、疼痛等症状。
3.致畸性:DMF获得了致畸性评价(teratogenic),在怀孕期间长期接触DMF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4.致癌性:据研究,DMF能引起实验动物肝、肾、心脏等器官肿瘤,且DMF在酶作用下会形成有致癌性的代谢产物。
5.光化学臭氧形成物:DMF是光化学臭氧形成物(photochemical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POFP)的主要成分之一,它的挥发和气相反应是光化学臭氧形成污染的重要贡献来源。
二、防护措施1.穿戴个人保护装备:在接触DMF的环境中,工人应穿戴耐化学性的防护手套、防护衣、防护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
2.加强通风设施:DMF挥发后浓度会升高,应加强通风设施,保持通风良好。
3.引入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尽量减少DMF的使用量,并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操作。
4.实施周密的应急措施:应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进行处理和应对。
5.定期健康监测:定期组织工人进行DMF暴露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员工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总结由于DMF的广泛应用,其职业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工人的健康风险,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液态毒物危害与预防

液态毒物危害与预防
1.液态毒物的分类
按其化学结构,工业中使用最广的有机溶剂有下列几种:
(1)脂肪族碳氢化合物:汽油、白色酒清、挥发油等。
(2)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
(3)醇类:甲醇、乙醇、丙醇、丁醇。
(4)醚类:乙酸。
(5)醋酸脂:醋酸甲脂、醋酸乙脂、醋酸丙脂等。
(6)酮类:丙酮。
(7)二硫化碳。
(8)氯化烃类: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
2.有机溶剂的危害
(1)汽油危害
在生产环境中,汽油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被人汲取,皮肤汲取很少,而经口腔进入则大多是由事故所致。
汽油蒸气对肺泡不起刺激作用,而直接进入血液中,并很快转到脂肪丰富的组织器官中。
一般来说,在生产中,汽油中毒大都属于慢性中毒,长期在空气中的汽油蒸气过量,导致头疼、头晕、耳鸣、结膜类、咽喉类,视力丢失,消化不良等等。
链接:接触汽油的主要作业有:石油提炼,内燃机燃料,橡胶生产,喷漆、印刷,制药,人造革生产等。
此外,
汽油贮运、车辆修理、炼油厂试验室等,也常接触汽油。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
在职业活动中,人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害化学因素:
1. 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常见于印刷、油漆、清洗等行业。
长期接触这些有机溶剂可能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中毒。
2.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常见于电子、化工、冶金等行业。
长期接触这些重金属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癌症。
3. 农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受损,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癌症。
4. 甲醛:常见于家具、装修等行业,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眼痛、咳嗽、哮喘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癌症。
5. 气溶胶: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常见于工业、交通等领域。
长期接触这些气溶胶可能会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受损,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癌症。
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保持通风,定期进行体检等。
同时,相关企业也应该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减少有害化学因素的排放,保障员工的健康。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的正常功能。
肠道问题
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可 能引发肠道问题,如腹
泻、便秘等。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01
02
03
04
头痛头晕
有机溶剂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 影响,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
。
记忆力下降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对大脑 产生损害,导致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情绪问题
脂溶性
有机溶剂易溶于脂肪,容易渗透皮肤 和黏膜,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各种中毒 症状。
02
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呼吸急促
长时间吸入有机溶剂,可能导 致呼吸急促,严重时甚至可能
引发哮喘。
肺损伤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溶剂, 可能对肺部组织造成损害,增 加患肺炎、肺气肿等疾病的风 险。
鼻咽部刺激
有机溶剂的气味通常较为刺激 ,长时间吸入可能对鼻咽部造 成刺激,引发不适感。
降低免疫力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降低人 体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病
毒和细菌的侵害。
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恶心呕吐
有机溶剂可能对消化道 产生刺激,引发恶心、
呕吐等症状。
食欲不振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可能 导致食欲不振,影响营
养吸收。
肝脏损伤
05
有机溶剂的安全使用规范
了解有机溶剂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了解有机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性, 以及溶解力、稳定性等化学性质。
熟悉有机溶剂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了解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掌握正确的有机溶剂使用方法, 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和
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

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常用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1、液氨:剧毒性、腐蚀性2、液态二氧化硫:剧毒3、甲胺:中等毒性,易燃4、二甲胺:强烈刺激性5、石油醚:低毒性6、乙醚:麻醉性7:、戊烷:低毒性8、二氯甲烷:低毒,麻醉性强9、二硫化碳:麻醉性,强刺激性10、溶剂石油脑:低毒性11、丙酮:低毒,类乙醇,但较大12、1,1-二氯乙烷:低毒、局部刺激性13、氯仿:中等毒性,强麻醉性14、甲醇:中等毒性,麻醉性,15、四氢呋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16、己烷:低毒,麻醉性,刺激性17、三氟代乙酸:低毒18、1,1,1-三氯乙烷:低毒19、四氯化碳:毒性强20、乙酸乙酯:低毒,麻醉性21、乙醇:微毒类,麻醉性22、丁酮:低毒,毒性强于丙酮23、苯:强烈毒性24、环己烷:低毒,中枢抑制作用25、乙睛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26、异丙醇:微毒,类似乙醇27、1,2-二氯乙烷:高毒性、致癌28、乙二醇二甲醚:吸入和经口低毒29、三氯乙烯:有机有毒品30、三乙胺: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31、丙睛: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32、庚烷:低毒,刺激性、麻醉性33、硝基甲烷:麻醉性,刺激性34、1,4-二氧六环:微毒,强于乙醚2~3倍35、甲苯:低毒类,麻醉作用36、硝基乙烷:局部刺激性较强37、吡啶: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38、4-甲基-2-戊酮: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39、乙二胺刺激皮肤、眼睛40、丁醇低毒,大于乙醇3倍41、乙酸:低毒,浓溶液毒性强42、乙二醇一甲醚:低毒类43、辛烷:低毒性,麻醉性44、乙酸丁酯:一般条件毒性不大45、吗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46、氯苯毒性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47、乙二醇一乙醚: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48、对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49、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50、间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1、醋酸酐:微毒52、邻二甲苯:一级易燃液体53、N,N-二甲基甲酰胺:低毒54、环己酮: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5、环己醇: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6、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类57、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8、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9、苯酚(石炭酸):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60、1,2-丙二醇低毒,吸湿,不宜静注61、二甲亚砜:微毒,对眼有刺激性62、邻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3、N,N-二甲基苯胺: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64、乙二醇: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65、对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6、N-甲基吡咯烷酮:毒性低,不可内服67、间甲酚:毒性参照甲酚68、苄醇:低毒,黏膜刺激性69、甲酚: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70、甲酰胺:皮肤、黏膜刺激性、经皮肤吸收71、硝基苯:剧毒,可经皮肤吸收72、乙酰胺:毒性较低73、六甲基磷酸三酰胺:较大毒性74、喹啉: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75、乙二醇碳酸酯:毒性低76、二甘醇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77、丁二睛:中等毒性78、环丁砜:微毒79、甘油:食用对人体无毒。
常见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对人体的危害

有机溶剂的毒性及对人体的危害1. 有机溶剂的毒性人若长时间吸入有机溶剂的蒸气将会引起慢性中毒的现象,但短时间暴露在高浓度有机溶剂蒸气的下,也会有急性中毒致命的危险。
在工业卫生上,有机溶剂对人体的危害与溶剂的挥发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常温下,低挥发性溶剂在空气中不易造成危险。
其他对人体危害有关系者尚有溶剂的脂溶性,反应性、含杂质情形、人体吸收的方式及途径、人体的代谢速率、累积情形、个体感受及敏感性、暴露时间的长短等。
2. 对人体危害的途径(1) 经由皮肤接触引起的危害:有机溶剂蒸气会刺激眼睛黏膜而使人流泪;与皮肤接触会溶解皮肤油脂而渗入组织,干扰生理机能、脱水;且因皮肤干裂而感染污物及细菌。
表皮肤角质溶解引起表皮角质化,刺激表皮引起红肿及气泡部份。
溶剂渗入人体内破坏血球及骨髓等。
(2) 经由呼吸器官引起的危害:有机溶剂蒸气经由呼吸器官吸入人体后,人往往会产生麻醉作用。
蒸气吸入后大部份经气管而达肺部,然后经血液或淋巴液传送至其它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
因人体肺泡面积为体表面积数十倍以上,且血液循环扩散速率甚快,常会对呼吸道、神经系统、肺、肾、血液及造血系统产生重大毒害,固有机溶剂经由呼吸器官引起的中毒现象,最受人重视。
(3) 经由消化器官引起的危害:有机溶剂经由消化气管主要引起的原因,为在污染溶剂蒸气场所进食、抽烟或手指沾口等,其引起的危害,首先受害为口腔,进入食道及胃肠,引起恶心、呕吐现象,然后再由消化系统危害到其它器官。
3. 对人体危害的生理作用有机溶剂中毒的一般症状为头痛、疲怠、食欲不振、头昏等。
高浓度的急性中毒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丧失意识而产生麻醉现象,初期引起兴奋、昏睡、头痛、目眩、疲怠感、食欲不振、意识消失等;低浓度蒸气引起的慢性中毒则影响血小板、红血球等造血系统,鼻孔、齿龈及皮下组织出血,造成人体贫血现象。
一般有机溶剂对人体危害生理的影响有下列几种:(1)对神经系统破坏:因抑制神经系统的传导冲动功能,产生麻醉,神经系统障碍或引起神经炎等。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可溶于水或其他有机物的化合物。
它们常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溶剂提取、涂料、印刷、清洗和金属腐蚀等。
然而,长期接触和暴露于有机溶剂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
以下是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1. 呼吸系统损害:有机溶剂蒸气进入呼吸道后会对肺部造成刺激和损伤。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常出现咳嗽、气短、胸痛等呼吸系统问题。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并确保通风良好的工作场所。
2.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吸收或吸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常表现出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和手套,并尽量避免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长时间工作。
3. 肝功能损害:某些有机溶剂在体内代谢后可损害肝脏功能。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可能产生肝炎、脂肪肝等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戴好防护口罩和手套,遵守正确的使用和处理方法。
4. 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有机溶剂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并造成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可能出现皮疹、红肿、瘙痒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佩戴适当的防护衣物和手套,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条件良好。
针对以上的危害,以下是预防有机溶剂危害的一些建议:1. 提供充足的通风系统:在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应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质量和防止有机溶剂蒸气积聚。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有机溶剂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
这些装备可以减少有机溶剂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直接接触。
3. 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有机溶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处理和储存有机溶剂,以避免意外泄漏和暴露。
4. 定期体检和监测: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和监测,以确保早期发现并有效应对潜在的健康问题。
5. 按规定处置废弃物:废弃的有机溶剂应按照环境保护法规进行正确处理和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氯乙烯 CHCl=CCl2 TCE
❖ (一)理化性质 ❖ 三氯乙烯为无色、有似氯仿气味的液体。难
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遇火焰生成光气。
三氯乙烯 CHCl=CCl2 TCE
❖ (二)、接触机会 ❖ 用于金属表面脱脂、去污剂,油脂、石蜡的萃取剂,
树脂、生物碱的溶剂及农药杀虫剂和杀菌剂活性组 分的载体溶剂,也用于纺织物的干洗、印染油墨、 打字改正液、斑点去污剂等。在三氯乙烯制造和应 用行业人员,均可有职业接触机会。 ❖ 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机体,也可经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成熟造血祖细胞凋亡) ❖ 与GSH、蛋白质、RNA、DNA共价结合(酶活性降低、多
种细胞系受损诱发氧化应激、细胞突变、凋亡) ❖ 外周血细胞、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含
微核多染红细胞增加
苯 Benzene C6H6
❖ (四)临床表现 ❖ 1. 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 2. 慢性中毒:造血功能异常 ❖ 造血系统损害: ❖ ① WBC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相对↑ ❖ ② 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空泡、破碎细胞 ❖ ③ 血小板减少 ,皮肤、粘膜出血及紫癜,出血时
二、几种常见有机溶剂职业危害
❖ 苯 Benzene C6H6 ❖ 三氯乙烯 CHCl=CCl2 TCE
苯 Benzene C6H6
❖ (一)理化特性 ❖ 1、无色透明、特殊芳香味的液体 ❖ 2、 沸点80.1℃,易挥发 ❖ 3、蒸气比重2.77 ❖ 4、易燃,燃点为562.22℃ ❖ 5、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汽
键。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平州是皮鞋制造厂最多的 地区之一,南海区卫生监督部门和平州领导从2000 年开始在辖区内全面推广使用无苯胶粘剂,取得良 好效果。 ❖ 有苯的作业现场防护以加强通风排气和职工个 人防护为主,工人可配戴送风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 罩。血液系统疾患,肝肾疾病以及哮喘患者均不宜 从事苯作业。
苯 Benzene C6H6
❖ (三)毒理 ❖ 3、排泄 ❖ 进入人体的苯,50%经呼吸道排出,10%以
原型贮存在体内,40%在肝脏中代谢。代谢 产物酚类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尿排出。 ❖ 尿酚量(3h)反映近期体内苯吸收情况 (>10m毒作用机理 ❖ 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 慢性中毒: 造血系统损害 ❖ 以骨髓为靶部位: ❖ 抑制核分裂(多能干细胞、造血细胞) ❖ 细胞毒作用(核浓缩、毒性颗粒、空泡) ❖ 抑制巨噬细胞合成细胞因子(髓样、淋巴样细胞分化IL-1↓未
间延长,女性月经增多 ❖ ④ 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 ⑤ 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
图片1 粒细胞白血病骨髓象
图片2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
图片3 河北“白沟事件”主角吕继香
图片3 河北“白沟事件”主角吕继香
苯 Benzene C6H6
❖ (五)诊断治疗(略) ❖ (六)预防 ❖ 用不含苯的原料取代含苯的原料是预防苯中毒的关
一、有机溶剂概述
❖ 1)、脂肪开链短类 正乙烷、汽油、煤油。 ❖ 2)、脂肪族环炬类 环乙烷、环乙烯、荼烷。 ❖ 3)、芳香短类苯、甲苯、二甲苯、乙苯。 ❖ 4)、卤代烃类 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
乙烯。 ❖ 5)、醇类 甲醇、乙醇、氯乙醇、三氯丙醇。 ❖ 6) 、醚类 乙醚、异丙醚、二氯乙醚。 ❖ 7) 、酯类 甲酸甲酯、乙酸甲本酯。 ❖ 8) 、酮类 丙酮、丁酮、庚酮、环乙酮、甲基正丁基酮。 ❖ 9) 、其他 二硫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
❖ 2. 对人体危害之途径 ❖ (1) 经由皮肤接触引起之危害: ❖ (2) 经由呼吸器官引起之危害: ❖ (3) 经由消化器官引起之危害:
一、有机溶剂概述
❖ 3. 对人体危害之生理作用 ❖ (1) 对神经系统破坏: ❖ (2) 对肝脏机能损伤: ❖ (3) 对肾脏机能破坏: ❖ (4) 对造血系统破坏: ❖ (5) 对粘膜及皮肤刺激:
取
苯 Benzene C6H6
❖ (三)毒理 ❖ 1、吸收 ❖ 生产环境中的苯以蒸汽形式进入人体,经皮
肤吸收量少,经消化道吸收完全,但实际意 义不大。
苯 Benzene C6H6
❖ (三)毒理 ❖ 2、分布 ❖ 苯进入人体,主要分布在含类脂质较多的组
织和器官。高浓度一次性吸入时,在大脑, 肾上腺和血液中的含量最高。苯在体内的蓄 积,主要是骨髓,脑和神经系统。骨髓中浓 度血液中的20倍。
苯 Benzene C6H6
❖ (七)补充 ❖ 由于苯是致癌化学物,危害性极大,国际劳工组织
于1971年订立了第136号公约--《防苯中毒危害公 约》(一九七一年苯公约),其核心内容是:1、 含苯超过1%的产品称为含苯产品;2、鼓励使用苯 替代品;3、苯不得做为溶剂使用;4、使用苯做为 合成化学物的原料时,不得与人直接接触。 ❖ 苯、甲苯是苯的同系物,其理化性质,吸收分布代 谢与苯相似,工业甲苯及二甲苯等化学物中含有一 定数量的苯,其毒性大多由于内含少量苯或其他杂 质所致。
一、有机溶剂概述
❖ 2、有机溶剂的毒性 ❖ 有机溶剂对人体之危害与溶剂的挥发性具有
密切的关系。在常温下,低挥发性溶剂在空 气中不易造成危险。有机溶剂的毒性还与溶 剂之脂溶性,反应性、含杂质情形、人体吸 收之方式及途径、人体之代谢速率、累积情 形、个体感受及敏感性、暴露时间之长短等 有关。
一、有机溶剂概述
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苯 Benzene C6H6
❖ (二)接触机会 ❖ 1 、苯的制造:焦炉气(煤焦油)的提炼、石油催
化重整 ❖ 2 、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 酚、药物、农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
合成染料、炸药 ❖ 3、 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 ❖ 油墨、油漆、树脂、粘胶剂、人造革、 浸渍、提
几种常见有机溶剂职业危害
主要内容
❖ 一、有机溶剂概述 ❖ 二、几种常见有机溶剂的职业危害
1、苯 2、三氯乙烯 3、1、2—二氯乙烷 4、三氯甲烷 5、正己烷
一、有机溶剂概述
❖ 1、有机溶剂概念 ❖ 有机溶剂是指能溶解油质、蜡、树脂、橡胶
和染料等物质的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多应 用于工业原料、稀释剂、清洗剂、去脂剂、 粘胺溶剂、萃取剂、防腐剂、内燃机燃料等, 品种繁多,达500 种以上。按其化学组成可 分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