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桩功述要
形意拳秘传桩功

形意拳秘传桩功1. 无极桩歌诀无极妙处无限,独静孤月伴仙,神安养心清净,满洒放松得闲。
宽松衣带,身体完全自然放松,心平气静,两腿放松,自然盘坐。
颈正直放松眼似闭非闭。
舌微顶上腰,口似闭非闭。
左右手腕轻放在左右膝盖上,或两掌报球状在胸前(图1-1)。
盘膝有三种,自然盘膝、单盘膝、双盘膝。
无极桩是自然盘膝,初练选择自然盘膝,循序渐进然后再练单盘膝、双盘膝。
练功觅环境清净,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
练功不分早晚,心情悠闲想练就练,练功时间长短顺其自然。
无极桩是一种集放松调息静坐于一体的桩功,调节情绪,消除疲劳,疏通百脉.充实精气神。
练此桩对于调节精气神效果特佳,悠然的松弛,自然的放松,使心情很快感觉清爽,身体得到调节而感到舒适。
练习无极桩无动作,以调息放松静坐为主。
调息方法繁多,细品千变万化。
简单地说调息就是调整呼吸。
无极桩的调息方法是先自然呼吸,再深呼吸,深呼吸时气要细缓长深,然后再回归自然呼吸。
气的运行按照混元气大循环法运行,调息完全在放松中进行,放松的愈好效果愈好。
气运行时心情悠闲在宇宙间,心中聆听自己的呼吸,在倾听呼吸时也许会感觉呼吸有些不寻常,这种现象是精神气质在变化,大脑思维中潜在的智慧被触动。
此时要调整心态,万缘放下,消除妄念,调匀呼吸,使形体意念进入自然放松境界。
此状已澄清思虑,已排除心烦神脑乱,精气神已进入补充修复状态,自然盘膝打坐,静坐中淅人上乘佳境。
心念不起,妄念不生,还本性清净,修身养性,增强体质。
2. 混元桩歌决混元一气玄妙开。
百脉畅通春常在采排固炼混元气,三元相聚金刚身(1)立正站好,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多次深呼吸(图1-2)。
(2)接上式,右脚向右侧跨一步,两脚之间略宽于肩,分脚时动作要缓慢,眼平视前方(图1-3)。
(3)接上式,两脚不变,左右掌同时向内经小腹上托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相对,两掌之间微分,眼平视前方(图1-4)。
(4)接上式,两掌同时内旋向下往前翻,掌心朝前,向前推至两臂内撑圆止,两掌前撑臂与肩平,两掌之间微分;两脚不变,两腿弯,眼平视前方(图1-5)。
形意拳桩功述要

形意拳桩功述要张晓武武林中,有拳谚讲:“十年太极不出门,三年形意打死人。
”形意拳融技击实用性,祛病健身性,艺术欣赏性为一体。
在武林中独树一帜,名扬天下。
其成功的原因,与其“未习拳,先站桩”的学武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一、形意拳站桩的意义形意拳,是根据十二种动物(龙、虎、猴、马、鼍、鸡、鹞、燕、鹤、蛇、鹰、熊等)活动习性的动作姿态,以及搏杀时的攻防之意,“象其形,取其意”而成拳术。
虎、马、猴等动物,在搏杀时,因为是四肢全着地,所以重心较低,动作很稳固。
而我们人类,自从远古时期,进化成直立行走以后,动作时,重心较高,很不稳固。
故此,通过站桩这种训练方法,来增强人体下肢的各种运动能力,提高人体整体的健康素质,使拳式动作达到“上虚(虚灵)下实(充实)”稳固的状态。
站桩的表意很形象,站桩的方法简朴无华,可是,站桩的操练过程是枯燥乏味的,非有坚韧的毅力不能练成。
站桩,既是初学形意拳的入门功夫,又是学成者常练不懈的功夫,拳谚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
”站桩是形意拳门人终生的必修课,通过长期的站桩锻炼之后,习武者的内在心神和外在筋骨,都会有极大的改善,不但心身的健康水平提高了,而且拳技的演练水平也会提高。
在拳式动作的演练过程中,主观原因体现出虎的勇猛,熊的稳健,猴的机敏等动物的习性特征。
二、形意拳站桩的作用拳谚说:“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为此,形意拳特别重视站桩,以此来促进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提高套路的演练水平和技击的实战功力。
站桩,是靠自身体重的负荷,来促进下肢肌群的生长发达,改善下肢的气血运行状态,提高下肢关节和韧带的牢固性,增强下肢骨骼的生理功能。
它的运动强度,随膝关节的下屈程度而加大。
站桩有功者,在行拳走架的套路演练过程中,步法灵活,步型沉稳,使拳式动作,快而不乱,慢而不散。
形意拳的“浑元爆发力”,在武林中是有很大名气的,然而,这强悍的劲,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形意拳拳论认为,拳架有“三节”之说,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
形意拳的基本桩功,无极桩。

形意拳的基本桩功,无极桩。
相信对传统武术了解的人,或者了解过形意拳相关知识的人一定或多或少的听说过无极式的名字,无极式是传统武术形意拳最基本的一项桩功。
虽然无极式不在八部桩功之列,但是他对心静,去僵求柔的要求很大,可以极大的锻炼人的心静让人的肌肉不在那么僵化,是初学者应该修炼的一种动作。
无极式的动作要求:
1.两脚平着地面,左右横开,与肩同宽,膝盖微曲,身体中正站好定住。
2.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手心向上合隆在腹前,全身放松。
3.两眼轻微合闭,排除一切杂念,放空思想,做到无思无欲,无我忘我,无所向意。
4.身体舒适恰静,呼吸均匀漫长,用耳朵听周边事物,用心感应心脏与血管的跳动。
因无极式是桩功中对身体要求难度最低的一项动作,所以无极桩一般尽可能最少半个小时,尽量站的时间长一些。
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尝试控制呼吸,逆腹式呼吸法,练成本能后可达到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於青少年,后者适用於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
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
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著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
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於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
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
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
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
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
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鬆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於“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
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即指此也。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
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
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
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
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髮皆开,气上升而内臟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臟亦随之鬆弛。
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
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
浑元桩的练法是:两足平行开立,宽与肩齐,脚趾抓地,足心空涵。
两臂向前抬起,如抱球状,高与胸齐,不要用力。
两腿微屈,仍是顶头竖项身正肌松,意诚而正,气下少腹。
站好后,头脑清空‘麈不染,天君稳坐,万念俱消。
四肢轻鬆,腹空空如久饥之状,听气血自然流行。
形意拳各式桩功练法详述,白送的真东西,看不看在你噢

形意拳各式桩功练法详述,⽩送的真东西,看不看在你噢中国武术种类繁多,不完全统计有完整训练体系的流派有两百多个。
传统武术⾥有形意拳、太极拳、⼋卦掌、⼼意拳等等,⼤的门派像武当、少林寺等等。
在所有的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其中独树⼀帜的拳种,其劲法凌厉,打法硬朗,难得的是上攻很快,有⼀年打死⼈之说,其体系完整,但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深得众⼈的喜爱。
形意门也是能⼈辈出,最让⼈熟知的,便是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之誉的郭云深了。
但同样是崩拳,不是说学会了这个动作就能跟郭云深⼀样可以打遍天下了。
这简单的招式后⾯蕴藏的了很多看不见的幸苦和练法。
形意拳练的是劲,不是动作,动作知识⽪⽑,所以形意拳的练法,在动作的背后,是功夫,是劲⼒。
⼀、形意拳概述形意拳是⼀种内功拳,其动作朴实⽆华,体⽤兼备,没有很多的辅助功法练习。
形意拳的功夫主要是通过“合⼀”的训练,通过六合的循序渐进的⽅法以到达周⾝整合协调合⼀的境界。
六合的训练贯穿于形意拳的始终。
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与意合,意与⽓合,⽓与⼒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与⾜合。
六合训练的初步是⽆极式站桩和三体式,进⽽在五⾏拳和⼗⼆形拳中达到合⼀的境界。
形意拳来源于⼼意六合拳,两者皆以“六合”为功法。
⼼意六合拳的拳名含义是:⽤脑⼦思维整合六合的拳术。
形意拳的拳名含义是:形体和思维统⼀的拳术。
形意拳继承了⼼意六合拳的核⼼技术,形意拳形体动作均要遵循六合的法则,所以在⼭西也有称其为“六合意拳”。
据有关专家考证,六合理论与⽅法⾸先出现在形意拳体系中,然后被许多拳种吸纳采⽤,说明六合理论是切实可⾏的,这也是形意拳对中国武术的⼀⼤贡献。
为了达到六合,形意拳探究⼼意这⼀⼈类所特有的⾼级功能,⽤⼼意感悟⾃然,师法⾃然,以⾃然万物为师,⾸先循五⾏⾦⽊⽔⽕⼟之理,取其各⾏之特性与其之间的相互作⽤,使形意拳的劲⼒渐渐与五⾏的特性吻合。
所谓“天⼈合⼀”,如劈拳属⾦,⾦性坚刚,⽆坚不摧;⽊性曲直,可刚可柔;⽔性⽆形,随屈就伸;⽕性暴烈,⼀沾即发;⼟性敦厚,以⽣化变化。
意拳站桩功述要——摘錄自杨绍庚先生的文章

意拳站桩功述要——摘錄自杨绍庚先生的文章站桩是我国拳术的一种基本功,原己濒临泯灭,不甚为人重视,从二十年代王芗斋先生创立意拳,将站桩作为意拳的基本功,强调其重要,予以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实践,不断总结丰富其内容,至今已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气功”一时兴起,各种流派应运而生,不少流派将站桩列为“气功”的功法,从形式大致相似,但实质内容大不相同。
为使意拳站桩功不流于形式,不与各“气功”流派之站桩相混淆。
使意拳爱好者正确理解站桩功的实质及其内在要求,正道是趋,今将站桩功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练法解说于后。
站桩就起原意来说,桩是“桩基”这一词意的简化。
凡是重要的建筑都要打桩基,在数十年前人们是常以“桩基”这一词汇来隐喻某人在学术或技艺方面的功底,随时代的演变,现今以“基本功”这个词取代了“桩基”的词意。
拳术上所谓的站桩就是指拳术基本功的锻炼方法。
王芗斋先生为什么将“站桩”作为意拳的基本功法,并成为意拳的独特标志,这需要从健身和人体运动原理两个方面谈起。
拳术本身的使命芗斋先生就这样解释的:“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异端耳。
”因而,站桩首重是健身,再才是技击。
但健身与技击二者相辅相成,不单独去理解某一方面,否则难以达到上乘境地。
站桩之作为拳术基本功,主要使命在于“改造生理,发挥良能。
”改造生理即健身,发挥良能则是为的是技击自卫。
今分别述其功效原理如下:首先我们对站桩要有个初步概念,简要的说,站桩是采取两腿微曲,两臂怀抱,躯干挺拔、全身舒展、均整平衡,保持外形相对静止,精神集中,通过意念诱导使全身肌肉放松,全身关节处处通连,形成一个整体,运用精神锻炼,充分挑动人体各部机能自然发挥,训练精神和肢体的高度协调统一,使身心同时得到锻炼,发挥良能。
站桩这种锻炼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素问”中已有记载:自古有真人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形意拳桩功

至此,以养生蓄丹田之气为目的基本桩法已介绍完毕,以上桩法适应于老、弱及初学者,意在初步领悟以意率气的要领,并使丹田之气得到蓄养,为下步练习增长功力的桩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第五式开始,双手要求离开躯干而无有依托,与前四式相比较易出现疲劳,但能明显增长功力,是实战技击和推拿按摩施力稳定持久的基础。
第五式
本式的运周天须作两点说明,其一:对于初练者来讲,站桩的全过程不必始终运转不息,这样可能会感到过于劳累,可以用顺呼吸法或逆呼吸法仍以丹田呼吸作为休息,交替导气运转,以免躁热心烦,无法持久。其二:此处所讲运气路线为沿督脉,过尾闾,通髓路,过夹脊,透玉枕直上泥丸,然后由泥丸直降下丹田沉入海底,是直升直降,它与按摩技法中关于小周天任督二脉运通的理论并不冲突,其目的是运通髓路、强健脊柱,突出武术内功以阳为本的特色。武术用以击打人身之筋骨,按摩用以祛除人身之邪气,同样需要施术者筋强骨健,因此临证施用技法运通任督,必须建立在髓路通,脊骨强的基础之上方可实现。其有别于养生内功中无施力于外的运通小周天,平素注意锻炼脊骨是非常必要的。
对准丹田穴(男左手在内侧,女右手在内侧)。头要正,不要左右摇摆,且微向
上顶。肘往前合一点,向下沉,但不要用力。微含胸。腰调直后尾骨往前翻,有
坐的感觉,整个后背是平直的。重心在脚跟,前脚掌抓地。完全放松,采取腹式
呼吸,即吸气时小腹鼓起,呼气时小腹收紧。
站桩时间:依自己能力,由短时间到长时间。开始时站一会儿也许就会觉得
形意拳训练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源远流长,历经千年而不衰。
它以独特的技击理论、丰富的技击技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
本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训练后,对形意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现将训练总结如下。
二、形意拳训练内容1. 基本功训练(1)站桩:站桩是形意拳训练的基础,通过站桩可以锻炼人的筋骨、增强体力、提高内功。
在训练过程中,我按照师父的指导,坚持每天站桩,逐渐掌握了正确的站桩姿势和呼吸方法。
(2)基本功套路:形意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十二形、三节拳、五行拳等。
这些套路既包含了技击动作,又注重内外兼修。
在训练中,我反复练习基本功套路,提高了自己的招式熟练度和实战能力。
(3)单操:单操是形意拳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单操可以锻炼人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和力量。
在训练过程中,我认真练习各种单操,提高了自己的实战技巧。
2. 技击训练(1)拆招:拆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基础,通过对招式的拆解,理解招式的技击用意和作用。
在训练中,我跟随师父学习拆招,掌握了各种招式的技击方法。
(2)喂招:喂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关键环节,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我不断练习喂招,学会了如何应对各种攻击。
(3)对招:对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高级阶段,通过实战演练,检验自己的技击水平。
在训练中,我积极参与对招,提高了自己的实战经验。
(4)散招:散招是形意拳技击训练的最高境界,要求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各种招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练习散招,提高了自己的实战能力。
3. 内功修炼(1)呼吸:呼吸是形意拳内功修炼的关键,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提高内功水平。
在训练中,我遵循师父的指导,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内功水平。
(2)意守:意守是形意拳内功修炼的重要环节,通过意守可以调整人的精神状态,提高内功。
在训练过程中,我坚持练习意守,提高了自己的内功修养。
三、训练成果1. 技击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形意拳训练,我的技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形意拳站桩的意义
形意拳,是根据十二种动物(龙、虎、猴、马、鼍、鸡、鹞、燕、鹤、蛇、鹰、熊等)活动习性的动作姿态,以及搏杀时的攻防之意,“象其形,取其意”而成拳术。
虎、马、猴等动物,在搏杀时,因为是四肢全着地,所以重心较低,动作很稳固。
而我们人类,自从远古时期,进化成直立行走以后,动作时,重心较高,很不稳固。
故此,通过站桩这种训练方法,来增强人体下肢的各种运动能力,提高人体整体的健康素质,使拳式动作达到“上虚(虚灵)下实(充实)”稳固的状态。
站桩的表意很形象,站桩的方法简朴无华,可是,站桩的操练过程是枯燥乏味的,非有坚韧的毅力不能练成。
站桩,既是初学形意拳的入门功夫,又是学成者常练不懈的功夫,拳谚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松。
”站桩是形意拳门人终生的必修课,通过长期的站桩锻炼之后,习武者的内在心神和外在筋骨,都会有极大的改善,不但心身的健康水平提高了,而且拳技的演练水平也会提高。
在拳式动作的演练过程中,主观原因体现出虎的勇猛,熊的稳健,猴的机敏等动物的习性特征。
二、形意拳站桩的作用
拳谚说:“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为此,形意拳特别重视站桩,以此来促进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提高套路的演练水平和技击的实战功力。
站桩,是靠自身体重的负荷,来促进下肢肌群的生长发达,改善下肢的气血运行状态,提高下肢关节和韧带的牢固性,增强下肢骨骼的生理功能。
它的运动强度,随膝关节的下屈程度而加大。
站桩有功者,在行拳走架的套路演练过程中,步法灵活,步型沉稳,使拳式动作,快而不乱,慢而不散。
形意拳的“浑元爆发力”,在武林中是有很大名气的,然而,这强悍的劲,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形意拳拳论认为,拳架有“三节”之说,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
习拳者,若不明三节之理,就不知到劲力的由来,出手实战之时,必空发其拳,毫无攻防的威力可言。
形意拳拳论认为,拳架的劲力起于根节,顺于中节,达于梢节,最终合三为一,这才形成了完整一气的“浑元爆发力”。
这其中根节是关键,它是拳架劲力的起点,故此,形意拳特别重视站桩功夫的训练,以此来加强拳架根节的劲力。
只有根节的劲力充足了,当劲力传递到梢节的拳头上时,才能产生威力四射的爆发力,这就是“根深而枝荣”的道理。
站桩,对于培养人体劲力,有着特殊的神奇功效。
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他在研习形意拳的过程中,对武学有所新悟,他把站桩作为该拳训练劲力的核心内容,在武林中独辟蹊径,另立一家门户,数十年来经久不衰。
形意拳中的站桩功法,不但是提高拳式劲力的好方法,而且它还具有良好的祛病强身的作用。
在它们特定的人体姿态调练过程中,人的相关经络都受到了良性有益的刺激。
所以,在站桩的训练过程中,人体会出现酸、麻、胀等人体“内气”循行的感应。
人体的经络,是供给脏腑营养和消除垃圾的渠道。
通过站桩的锻炼,人体的经络畅通了,气血运行旺盛了,自然,脏腑的生理功能也将得到改善和提高,最终达到精固、气足、神旺的健康之态,为练好形意拳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在形意拳的“五行”理论中,人体内在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外在的五拳(劈、崩、钻、炮、横)相应。
肺脏应劈拳(肺动沉雷声),肝脏应崩拳(肝动火焰冲),
肾脏应钻拳(肾动快如风),心脏应炮拳(心动勇气生),脾脏应横拳(脾动大力攻)。
内在五脏功能的强盛,必然带来外在五拳功力的强劲。
因此,站桩是促进机体健康和提高拳式质量的良方。
三、形意拳站桩的方法
在武术界,有“要学形意拳,先站三年桩”的拳谚。
这就是说,要想建高楼,就必须打好牢固的基础才行。
形意拳的站桩方法有很多种,如:无极桩、乾坤桩、鸡腿桩等。
但是,形意拳中的拳谚说:“万法出自三体式”。
它是该拳桩功的核心。
三体式站桩,是根据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要求和形意拳拳式动作的基本特征,以及拳式上盘拳法的攻防特点,中盘身法吞吐的特点,下盘步法进退的特点,综合、概括、积淀而成的一个形意拳的缩影。
下面,就谈一下三体式站桩的具体操练方法。
先使两脚并拢站立,抬头竖颈,目光平视前方。
两臂屈肘,两手握拳环抱于肚脐的左右两侧,两拳拳心向上。
提起精神,调整气力。
紧接上势,右脚尖外撇45°,左脚不动。
身体右转45°,使整修身体侧对正前方,以减少在实战对抗中身体的受击面积,两膝微屈站稳。
右臂屈肘贴肋而行,右拳外旋,由胸前经口向上钻,右拳拳心向内与鼻齐平(右拳的动作路线,要构成一个由内向上,向外的半弧形)。
尔后,左臂屈肘贴肋而行,左拳外旋,由胸前经口向上钻至与鼻齐平时,左拳内旋变掌,向前下方臂出,左掌与肩齐平(左手的钻拳和臂掌动作路线,要由内向上,向外构成半弧形)。
与此同时,右臂曲肘贴肋而行,右拳内旋变掌,向后回撤至小腹丹田处,拇指根紧靠在肚脐上,此时两掌掌心均向下。
与此同时,右膝弯屈,右腿微蹲,身体重心大部分落在右腿上;左脚随左手出击的同时,向前进一步,左膝微屈,左右两脚的前后距离为两脚长,两膝向下弯屈时,膝盖不能超出脚尖。
两眼目光凝视左掌,上下牙齿扣好,舌抵上腭,呼吸均匀。
此时,拳架内在心平气和,外形稳固严谨,构成了三体式站桩的定式(这是左式,右式反之)。
四、形意拳站桩的要领
三体式,在定式时,左手掌指尖、鼻尖、左脚趾尖,要上下相互对应,保持在同一个垂直面内,达到形意拳拳论所说地“三尖相对”的要求。
躯干部位侧对前方,构成45°的斜角。
两膝下屈在135°左右,左臂屈肘在150°左右,右臂屈肘在120°左右,使四肢处在微屈蓄劲的状态。
下颏内收,头正颈直,两肩松沉,两肘下垂,拔背正脊,塌腰缩胯,敛臀提肛,胸部“空虚”,腹部“充实”,使拳架浑然一体,无一处松懈之处。
两膝内扣,脚趾抓地,足心空虚,左脚要“竖”,右脚要“横”,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面,从而,使拳架根基稳固。
两掌的拇指要外撑,食指向上挑,使虎口成半圆形,掌心内含,使两手腕下塌,掌心均向前下方,从而,使全身的劲力,能够贯注到两掌,发挥其攻防的效率。
形意拳的站桩锻炼,是一个外“静”,而内“动”的过程。
外形的拳架虽然不动,可是,内在的意念在不停地“动”。
练功者,要通过自我主动的意念活动,使全身的骨骼、肌肉、关节、五脏、六腑达到极大的“放松”,这种放松,并非是朝夕之功,它是一种良性的意念诱导和刺激,必须经过长期的锻炼,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最终达到质的变化。
从而,使经络中的瘀滞得到疏
通,使气血流畅旺盛,使五脏六腑的阴阳调整到平衡状态。
另外,在形意拳站桩的操练过程中,在思想上,要放下日常琐事的思虑,排除杂念的干扰,使心中起伏不断的意念逐渐平和下来,让练功者逐渐达到“心静”的心理状态,这种心静的程度,随练功者对功态的不断感悟,而逐步加深。
心静是一种心理境界,它能极大地保护脑组织,改善脑功能,而脑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主宰。
因此,心理调节与生理锻炼同等重要,它同样可以促进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的健康素质。
总之,形意拳的站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运动,它是一种“身”、“心”
同练的运动,它使练功者的心理得到了净化,极大地发挥了人体先天具有的自我调节阴阳平衡的潜在能力;它使练功者的生理得到了强化,既强健了筋骨,提高了拳式动作的质量,又充实了拳架的内劲,从而实现“体用兼备”的目标。
站桩要与基本功相结合。
在站桩前,要先通过压腿、踢腿、里合、外摆等舒展筋骨的活动来“热身”,只有经脉展开了,气血涌动了,才能在站桩的过程中,保持持久稳固的状态。
这样,站桩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就有了保障,功效就会与日俱增,体质也会明显增强。
每次站桩结束后,不要马上走开,要舒展双臂,扭转腰身,旋转双膝,活动双足,使全身血脉不至于有瘀滞之弊。
并且,要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做自我保健按摩,以消除肌肉的酸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