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越野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任务书

越野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任务书
[6]孟爱红.主动悬架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仿真.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2003
六、备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3]方子帆,陈永清等.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J].三峡大学学报,2005.2(1):46~51.
[4]孟爱红,王良曦,晁志强等.车辆主动悬架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液压与气动,2004,(1):14-16
[5]许益民.电液比例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二、设计(论文)内容、技术要求(研究方法)
(一)主要设计内容
主动悬架系统方案设计、液压系统设计、标准液压元件选取、悬架刚度调节机构设计及校核、阻尼力调节机构设计及校核、高速开关阀的设计及校核。
1、确定比例液压系统的组成;2、设计节流阀、液压缸等非标件;3、选择液压元件
(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簧载质量300kg,非簧载质量60kg,悬架阻尼c=1000Ns/m,轮胎刚度=300kN/m。系统工作性能要可靠,响应要迅速。每个机构的设计要有必要的设计计算过程,且计算过程要准确。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系部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副教授
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
是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越野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一、设计(论文)目的、意义
设计一套越野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所设计的悬架系统能根据车况进行悬架刚度和阻尼力调节、车身高度的调节。具体设计包括:主动悬架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传感器的选择,悬架刚度调节机构的设计,悬架阻尼力调节机构的设计和车身高度调节机构的设计。

越野车电动悬架的设计与控制研究

越野车电动悬架的设计与控制研究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团险计划设计与实施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团险计划设计与实施是一个关键的工作职责。

团险计划旨在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保险覆盖,包括员工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和其他相关险种。

本文将探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设计和实施团险计划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一些建议来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一、团险计划设计1. 了解客户需求在设计团险计划之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

这包括企业的规模、员工的工种和职责、企业所在地的法律法规要求等。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调研,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符合其风险状况和预算的团险计划。

2. 选择适当的险种根据客户的需求,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将选择适当的险种来包括在团险计划中。

常见的团险险种包括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重疾险等。

根据企业的需求以及员工的特点,工作人员可以推荐不同的险种组合,以确保计划的全面覆盖和保险责任的合理分担。

3. 设计保障措施团险计划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一系列保障措施,以确保保险的有效性和企业员工的权益。

这包括在计划中设置合理的保险金额、保险期限和免赔额等。

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确定理赔流程和赔付标准,以便企业员工在需要时能够顺利申请理赔。

二、团险计划实施1. 与企业合作在团险计划的实施阶段,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

他们将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确保团险计划的顺利实施。

这包括员工数据的收集和核对、保单的签发和分发等工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并为其提供全面的保险服务。

2. 提供培训和宣传为了确保团险计划的有效实施,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需要提供培训和宣传活动。

他们将向企业员工解释保险计划的内容和权益,并解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

此外,还可以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团险计划的认知和参与度。

这将有助于提高保险计划的承保率和员工的保险认知,从而增加保险公司的业务。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团险计划的实施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越野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越野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设计

第 4 章 悬架阻尼调节机构设计.......................................19
4.1悬架阻尼控制的原理节流阀设计......................................19 4.2. 影响流量稳定性的因素...................................... 20 4.2.1 压差变化对流量稳定性的影响.................................20 4.2.2 油温变化对流量稳定性的影响............................... 21 4.2.3 阻塞对流量稳定性的影响.....................................21
第 5 章 悬架刚度调节机构设计.......................................24
5.1 悬架刚度的自动调节..............................................24 5.2 空气压缩机的选择................................................25 5.3 蓄能器的选择....................................................26 5.4 本章小结........................................................27
1
是减弱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冲击力引起的承载系统的震动。其中,弹簧主 要起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减震器的主要作用是衰减震动。由于这种悬架是由外力驱动 而起作用的,所以称为被动动悬架。 传统的被动悬架虽然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且不消耗外部能源, 但因为其参数固定, 所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悬架参数固定,不能随路矿改变,只能针对某 种特定工况,进行参数优化设计;而且悬架元件仅对局部的相对运动做出响应,故限 制了悬架参数的取值范围。研究表明在人体共振频率附近,振动的不适主要是由弹簧 的刚度决定,而在非悬置质量共振频率附近,阻尼力起决定性作用。减小悬架刚度后 对改善乘坐舒适性有利,但对改善轮胎的动载荷不利,故在被动悬架设计中需要针对 这些矛盾因素选择折衷方案。由于存在这种本质性的矛盾问题,这就必然导致设计人 员无法使参数优化达到期望的最优性能指标。所以传统被动悬架难以实现乘坐舒适性 和操纵稳定性的完美结合。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对汽车悬架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悬架系统应运而生了,即基于电子控制的智能悬架 系统——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得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在轿车上应用。 2、主动悬架 主动悬架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由电脑控制的一种新型悬架。它汇集了力学和 电子学的技术知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技术装置。例如装置了主动悬架的法国雪铁 龙桑蒂雅,该车悬架系统的中枢是一个微电脑,悬架上的 5 种传感器分别向微电脑传 送车速、前轮制动压力、踏动油门踏板的速度、车身垂直方向的振幅及频率、转向盘 角度及转向速度等数据。 电脑不断接收这些数据并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 选择相应的悬架状态。 同时,微电脑独立控制每一只车轮上的执行元件,通过控制减振器内油压的变化产生 抽动,从而能在任何时候、任何车轮上产生符合要求的悬架运动。因此,桑蒂雅轿车 备有多种驾驶模式选择,驾车者只要扳动位于副仪表板上的“正常”或“运动”按钮, 轿车就会自动设置在最佳的悬架状态,以求最好的舒适性能。 主动悬架具有控制车身运动的功能。 当汽车制动或拐弯时的惯性引起弹簧变形时, 主动悬架会产生一个与惯力相对抗的力,减少车身位置的变化。例如德国奔驰 2000 款 Cl 型跑车, 当车辆拐弯时悬架传感器会立即检测出车身的倾斜和横向加速度。 电脑 根据传感器的信息,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计算,立即确定在什么位置上将多 大的负载加到悬架上,使车身的倾斜减到最小。 3、半主动悬架

液压式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液压式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液压式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如图4所示,液压悬架控制系统由以下部件组成:①液压源:可以提供最大压力油流量。

②蓄能器:安装于液压源单元,吸收液压源产生的脉冲压力。

③多阀模块:包括决定液压源输出压力的主溢流阀,保持车身高度的主单元阀和先导控制单元阀,控制车身高度的流量控制阀,以及失效安全阀。

当控制系统发生异常时,失效安全阀可以改变液压油路,防止车身高度突然变化。

④主蓄能器:安装于前轴和后轴,贮油并根据需要向执行器供油,当发动机熄火时,可保持车身高度不变。

⑤压力控制阀:结构原理如图5所示,具有三个油口的主阀和一个先导比例电磁控制阀。

压力控制阀根据控制单元的输入驱动电磁铁调节先导阀,使阀芯移动,调节压力执行器的压力;为使阀芯响应由路面激励引起的执行器的压力波动,采用了反馈控制,通过阀芯移动使执行器压力保持稳定。

⑥压力执行器:是一带有阻尼阀和蓄能器的单作用液压动力缸,其结构原理如图6所示。

⑦控制器:接收来自加速度、车身高度和车速等传感器的信号,发出控制信号驱动压力控制阀,并向指示灯和安全阀发出信号。

如图7所示为液压悬架控制系统的原理图,由两个16位单片机(MCU1和MCU2)构成,MCU1处理来自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发出控制信号驱动压力控制阀。

MCU2处理来自于车身高度和车速等传感器的信号,与MCU1通信并向指示灯和安全阀发出信号。

正常情况下,MCU1和MCU2彼此完成各自的任务。

但异常情况发生时,失效安全阀获得信号并动作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

液压悬架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有:①侧倾控制:由侧向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引起车辆侧倾的惯性力,然后启动侧倾控制,使作用于外圈车轮的控制压力增加,内圈的控制压力减少。

如图8所示,液压缸产生的控制力ΔF为:式中,m为车身质量,a为侧向加速度,h为车身重心距转动中心的纵向高度,d为轮距。

②前倾(点头)控制:制动时会在车辆的重心产生惯性力并使汽车发生前倾(点头)。

纵向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这种惯性力后,相应增加前部的控制压力,同时减少后部的控制压力。

猎豹CJY6470E越野车悬架系统的设计

猎豹CJY6470E越野车悬架系统的设计

摘要本设计主要研究猎豹CJY6470E越野车前后悬架的设计分析及方法,同时兼顾舒适性和运货能力。

汽车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汽车悬架性能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速度的重要因素。

本设计前悬架采用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悬架采用纵置钢板弹簧。

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对前、后悬架进行方案论证、结构方案分析以及设计计算。

包括对减振器、螺旋弹簧、钢板弹簧、导向机构及横向稳定杆的设计计算。

关键词:悬架;麦弗逊;减震器;钢板弹簧;螺旋弹簧AbstractThis design mainly research the cheetah CJY6470E suvs for design and analysis of both the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method, Both comfort and delivery capacity.Automotive suspension is the frame and wheel axle or between all the force of the floor -board of the connected device, the effect is the transfer function between the wheels and the frame of the torsion force and the force, and the buffer by the uneven road surface to the fra -me or the impact of the body, and the attenuation caused by vibr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car ca -n run smoothly. Automobile suspension performance is the car ride comfort, handling sta -bility and speed of important factor.This design USES the macpherso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front suspension after leaf spring suspension using longitudinal. Through access to a huge mass of dat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knowledge, to scheme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structure schem -e analysis and design calculation. Including for shock absorber and coil spring, leaf spring, the calculation in the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 and the lateral stabilizer bar.Key words: suspension; The paper; Shock absorber; Leaf spring; Helical spring目录摘要 (I)Abstact ................................................................................................................ I I 第1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课题研究现状 (1)1.3研究方法 (4)1.4设计的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4)1.5预期结果 (4)第2章悬架结构分析及选择 (5)2.1悬架的作用 (5)2.2悬架的组成 (5)2.3悬架设计要求 (8)2.4悬架的分类及特点 (8)2.4.1非独立悬挂系统 (9)2.4.2独立悬挂系统 (9)2.4.3比较选型 (12)2.5本章小结 (12)第3章悬架主要参数的布置 (13)3.1悬架偏频的选择 (14)3.2悬架的静挠度fc (14)3.3悬架动挠度 (15)3.4悬架弹性特性 (15)3.5本章小结 (16)第4章前麦弗逊独立悬架的设计 (17)4.1弹性元件的设计与校核 (17)4.1.1弹簧形式、材料的选择 (17)4.1.2螺旋弹簧的直径 (17)4.1.3其他参数的计算 (17)4.1.4弹簧的校验 (18)4.2减振器的设计与校核 (19)4.2.1相对阻尼系数Ψ的确定 (20)4.2.2阻尼系数δ的确定 (20)4.2.3最大卸荷力0F的确定 (21)4.2.4筒式减振器工作缸直径D的确定 (21)4.2.5筒式减振器活塞行程的确定 (21)4.2.6液压缸壁厚、缸盖、活塞杆长度的计算及校核 (21)4.2.7其他元件的选择 (29)4.2.8液压缸主要零件的材料和技术要求 (30)4.3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30)4.3.1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 (31)4.3.2侧倾轴线 (31)4.3.3纵倾中心 (32)4.3.4麦弗逊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分析 (32)4.4横向稳定杆的设计计算 (34)4.5本章小结 (37)第5章后钢板弹簧悬架的设计 (38)5.1钢板弹簧的布置方案 (38)5.2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的确定 (38)f (38)5.2.1满载弧高a5.2.2钢板弹簧长度L的确定 (39)5.2.3钢板断面尺寸及片数的确定 (39)5.2.4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确定 (41)5.2.6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径计算 (45)5.2.7钢板弹簧总成弧高的核算 (47)5.2.8钢板弹簧强度验算 (48)5.2.8其他元件的选择 (50)5.3本章小结 (51)结论 (52)参考文献 (53)致谢 (54)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猎豹CJY6470E越野车在我国应用较广,其中悬架是猎豹CJY6470E越野车的主要部件,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汽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精品

汽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精品

汽车液压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摘要汽车悬架系统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乘坐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自主动悬架的概念提出以来,许多国家先后对车辆悬架及其振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国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也展开了对半主动及主动悬架的研究,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悬架系统及其振动控制系统已成为现实。

主动悬架系统需要通过附加的作用力来实现性能的改善,作用力的产生一般通过液压系统、气压系统、电磁系统和气动肌肉来完成。

本论文对以上不同的主动力产生方式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采用液压系统对悬架进行控制仍然是比较理想的。

论文分析了汽车液压主动悬架的基本结构,分别选用比例阀和伺服阀控制的液压缸作为执行元件,对主动悬架液压比例控制系统进行了静态设计,包括负载分析、液压回路的确定、电液比例阀的选取。

对液压比例控制主动悬架系统和伺服控制主动悬架系统进行动态建模分析,通过对系统物理特性的分析及公式的推导得出了系统的结构模型。

通过对比例主动悬架、伺服主动悬架结构参数及其它液压参数的确定得出了系统的模型参数。

建立了被动悬架、比例主动悬架和伺服主动悬架的Simulink仿真模型。

论文还对PID控制和路面输入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两者的仿真模型。

在动态建模的基础上,采用PID控制对比例主动悬架和伺服主动悬架进行控制仿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对被动悬架、比例主动悬架和伺服主动悬架仿真得到的加速度动态响应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比例悬架系统与伺服悬架系统性能基本一致,两者都能有效地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及安全性。

而伺服阀价格是同规格的比例阀三倍,其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也远高于比例阀。

这表明了采用比例悬架系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论文对选用不同相频宽比例阀时主动悬架加速度响应特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当选用频宽30Hz以上的比例阀时,能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越野车油气悬架系统及其密封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越野车油气悬架系统及其密封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越野车油气悬架系统及其密封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越野车辆是指可在非人工铺设道路上行驶的移动机械,其越野性能是越野车辆机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车辆在公路之外条件下继续行驶的能力,即车辆在复杂路面上的通过性。

当今,世界上针对复杂奇异地形环境下的各类越野车辆层出不穷,以美国、俄罗斯、法国和日本为首的各科技大国己经研制出许多种适应于复杂奇异三维地形的行驶机构,有的已经实际应用在军用方面。

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考虑具有结构化的运动环境和地形相对平坦的情形较多,地形因素对越野车辆通过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改善越野车辆本身性能因素。

随着越野车辆应用领域的扩展,比如安全与搜救车野外作业车、轻型装甲车、轻型越野车、无人驾驶侦察车、导弹发射车、高机动战术车、全地形越野车等,其所处的环境可能是一个未知或不完全可知的危险环境,既有岩石,又有坑洼,而且也可能是松软地形、崎岖不平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在这种非结构化环境下移动时,环境地形的复杂性给越野车辆的通过性能带来很大影响,致使其可能发生滑移、倾翻等状况,甚至无法正常通过,贻误战机。

悬架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使用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悬架系统应具有承受车身重量;承受并缓和车辆必要的离地间隙等功能。

传统汽车上使用的是由弹簧和阻尼组成的被动悬架。

由于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且不需附加能量,因此使用广泛。

但被动悬架的系统特性如弹簧刚度、阻尼系数都是不可调的,不能适应各种道路;而且其只能是在满足主要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牺牲次要性能来适应不同的使用要求,不能同时获得较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特别是对于需要经常在野外作业的特种车辆,被动悬架的有限行程及被动适应地面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辆的通过性,影响了车辆的越野性能。

因此,世界各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主动、半主动悬架的研究。

其中主动悬架最早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Federspiel-Labrose教授在1955年提出的。

《2024年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研究》范文

《2024年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研究》范文

《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悬挂系统作为车辆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稳定性、乘坐舒适性以及行驶安全性。

近年来,液压主动悬挂系统因其良好的减震性能和动态响应能力,逐渐成为汽车悬挂系统研究的热点。

其中,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以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优越的悬挂性能,在汽车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特点,为汽车悬挂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执行器、传感器、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液压泵为系统提供动力,执行器负责实现悬挂系统的升降和减震功能,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和路面信息,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对执行器进行控制,实现主动悬挂的功能。

单纵臂结构是该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其通过单根臂杆连接车架和车轮,使得悬挂系统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较大的运动空间,同时保证了车轮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此外,补偿式设计能够在车轮上下跳动时,通过调整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实现对车身姿态的实时调整,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三、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性能分析1. 减震性能:补偿式单纵臂液压主动悬挂系统通过实时调整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实现对车身姿态的快速调整,从而有效吸收和衰减路面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和冲击。

与传统的被动悬挂系统相比,其减震性能更为优越。

2. 动态响应能力: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和路面信息,控制器根据这些信息对执行器进行精确控制,实现主动悬挂的功能。

这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快速响应各种路况和驾驶需求,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3. 舒适性:通过优化悬挂系统的参数和结构,可以实现车身姿态的实时调整,有效减少车身的振动和倾斜,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

此外,该系统还能根据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路况信息,自动调整悬挂系统的参数,以实现最佳的乘坐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悬架系统简介......................................................1 1.1.1 悬架的功能.................................................1 1.1.2 悬架的分类.................................................1 1.2 主动悬架系统发展现状..............................................3 1.3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5 1.4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s sport utility vehicle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scale of the market is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Suvs is popular because of the good maneuvering, driving through, and comfort. The traditional passive suspension due to its parameters fixed fundamentally caused both contradiction, active suspension as the most advanced suspens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operating mode, active timely adjustment and to produce a desired suspension control, make suspension in the optimal vibration reduction status, so as to achiev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is essay introduces the hydraulic sport utility vehicle active suspension of development, and designed a set of hydraulic sport utility vehicle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Make the design of suspension system can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for suspension stiffness and damping force adjustment, body height adjustment and a series of action to make automatic adjustment, make sport utility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has good comfort and operation safety. Key Words:Active suspension; Hydraulic system; Servo valve; Hydraulic control;Off-road vehicle suspensio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要...................................................................Ⅰ Abstract ...........................................................Ⅱ 第 1 章 绪论...........................................................1


近几年来,我国越野车行业飞速发展,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 越野车有着良好的操纵安全性,行驶通过性,和乘坐舒适性。传统的被动悬架由于其 参数固定从根本上造成了两者的矛盾,主动悬架作为最先进的悬架系统,能根据实时 工况,主动及时地调整和产生所需悬架控制力,使悬架处于最优的减振状态,从而达 到两者的完美结合。 文中介绍了越野车液压主动悬架的发展状况,并设计了一套越野车液压式主动悬 架系统。使所设计的悬架系统能根据车况进行悬架刚度和阻尼力调节、车身高度的调 节等一系列动作进行自动调节,使得越野车悬架系统有着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 全性。 关键词:主动悬架;液压系统;伺服阀;液压控制;越野车悬架
第 2 章 汽车液压式主动悬架系统的设计..............................7
2.1 从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对比....................................... 7 2.2电控空气悬架系统和电控液压悬架系统的特点对比.......................7 2.3 液压式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8 2.4 液压式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9 2.4.1 液压系统设计特点............................................9 2.5 本章小结........................................................10
第 3 章 车身高度调节机构设计.......................................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