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李文
陈秋红
周轶韬
黄庆杰
陈健鹏
张亚明
许力平
陈锋
安世绿
乔召旗
张旭青
李勤
王军
陈楠
郑鑫
王洁
陈方
范海庆
姚永龙
郭晓燕
钟庆君
王健宇
邝奕轩
黄慧芬
彭莹莹
林霖
唐勇智
李金平
硕士研究生(131人)
张泉欣
赵铁成
张厚义
刘福垣
顾秀林
李庆曾
蔡昉
杨雄
陆松福
郑志晓
高亮
高佶
张叶
鲍有弟
张利宁
吴国宝
张元红
周建强
梁树春
李钧锋
董迎
王勇
朱广付
赵丙奇《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民营化改革研究》
李新权《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研究——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视角》
李颖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分析》
谢晨《我国农村地区森林供给研究》
2006届硕士
吴云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及农户行为比较——以广东与重庆两地为例》
李文《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评价研究》
于宇《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
何宝玉
黄日生
詹新华
沈明高
张进选
王卫中
张宝田
龚繁荣
王华
徐成生
邱君
李小平
张剑宏
邱剑锋
栾海波
谭国刚
严茂超
彭代彦
石刚
王萍萍
张森福
黄玉银
盛来运
赵其宏
张其仔
王亚东
吴建光
尹茂生
曹贵根
杜志雄
杨志敏
刘强
重大学术期刊分类

重大学术期刊分类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文件重大校研[2013] 13号关于印发《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各学部、学院:为充分调动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加快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学校根据《重庆大学科技奖励办法(试行)》(重大校〔2013〕40号)和《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奖励办法(试行)》(重大校〔2013〕57号)文件精神,制定了《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试行)重庆大学研究生院2013年4月23日附件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试行)依据重大校〔2013〕40号及〔2013〕57号文件要求,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由研究生院负责核定和发放奖励比例的40%。
为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实施细则如下:一、奖励条件1.我校研究生(含博士、硕士)自2012年6月1日起正式发表或检索的期刊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论文须被相应数据库检索,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论文须正式发表)。
2.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论文,作者排序学生第一或学生第二教师第一,教师是通信作者,署名单位重庆大学排名第一,按照不低于40%的比例进行奖励,研究生单独发表的论文按40%比例奖励。
3.《SCIENCE》、《NATURE》及姊妹刊物(研究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署名单位重庆大学排名第二的按排名第一标准40%奖励,排名第三及以后的按排名第一标准20%奖励。
论文认定按SCIE最新分区标准(中科院版)。
二、奖励标准1.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论文奖励标准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论文,按照一定比例(学生比例不低于40%,)进行奖励,研究生院负责奖励比例40%的发放。
2.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论文奖励标准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论文,按照一定比例(学生比例不低于40%)进行奖励,研究生院负责奖励比例40%的发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研究 王春光 ...

失地农民"可行能力"研究王春光1陈雷2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现为华为公司HR专员。
E-MAIL: gycl1314@内容提要本文以“可行能力”的视角,从农民的建构主体性和行动能力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入手,挖掘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之道。
笔者试图将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种种讨论的不同侧面——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统一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之中,认为“可行能力”与“资源”具有二重性。
农民的能力受制于社会结构设定的非均衡的资源分布格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征地这一事件中,农民的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资源获取的不足;这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因此,农民的“可行能力”不足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
笔者通过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产权建构和资产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最后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可行能力”建设的政策理念。
关键词:失地农民可行能力资源目录第一章引论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文献综述 (3)三、研究假设 (5)1、概念界定 (5)2、研究假设 (6)四、研究方法 (9)1、个案研究 (9)2、调查地点和样本选择 (11)3、资料收集方法 (16)第二章利益的表达 (18)一、弱者的武器 (19)二、农民的表达能力 (22)三、小结 (25)第三章产权的建构 (27)一、社区建构 (29)1、承包地、口粮田、宅基地 (29)2、“论儿论代” (31)二、权力建构 (33)三、小结 (34)第四章农民的资产 (36)一、组织资本 (37)二、人力资本 (41)三、社会资本 (44)四、小结 (47)第五章结语 (48)一、结论性的评论 (48)二、启发:可行能力建设 (49)三、基本目标:可持续生计 (50)主要参考文献 (52)附录 (55)后记 (65)第一章引论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
1999-201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199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按学科排列)
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个人简历 (2)

个人简历于法稳,男,1969年7月生,山东鄄城人。
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生态经济与环境研究室副主任。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教育经历:1995。
9~1998。
7 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生态经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1。
9~1993.7 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1987.9~1991。
7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2007.8~2008。
8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0.8~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
1998.9~2000.7 中国农业大学可持续农业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7~1995.9,山东省菏泽市环境保护局工作。
培训情况:1.2003年8月,参加了由国家林业局、WWF主办的“森林认证高级研讨班”.2.2003年10月,参加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办的“贸易、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培训研讨会”.3.2003年10月、11月,在北京与意大利的威尼斯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意大利环境与领土部主办的“生态管理:战略与决策”高级培训班。
4.2004年3月、8月,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举办的“生产力计量与分析”高级培训班。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农业研究。
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持和参加的课题:(一)主持的课题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研究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西北地区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鼓励自然资源集约利用的技术经济政策研究——以水资源为例4.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第2主持人)5.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黄河流域大型灌区不同管理方式的效益比较分析—-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6.福特基金会资助课题:社区林业群众参与的中国案例研究(第2主持人)(二)参加的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植物种群生态适应机理研究2。
李燕凌教授

维普资讯
李燕 凌 教 授
李 燕凌教授 , 男 , 1 9 6 4 年 生 , 湖南邵 阳人 。 l 98 4 年 8 月 毕 业 于 湖 南农 业 大 学农 业 经 济管理 专 业 。 2 0 0 7 年获管理 学博 士 学 位后 , 进入 中国社会科 学院农村发展 研 究 所做博 士 后 研 究工 作 , 现 为湖南农业 大 学 行 政 管理 重 点建 设 学科 带头人 、 硕 士 生导 师 。 主 要 学术 兼 职 有 国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同 行 评 议 专 家 , 中国行 政 管理 学会 政 策研 究 分 会 、 县 级 行 政 管理 研 究分 会 理 事 , 湖 南 省行政 管理 学会 常务理 事、 学术 委 员等。
李 燕凌教授 长 期从 事公 共危机 、 农村 公 共管理 、 农 业 经 济理 论 与政 策研 究 , 主 讲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 、 《市 政 管 理 》 、 《马 克 思 主 义 中国 化 农 村 社 会 发展 专 题 》等6 门本 科 与研 究 生课 程 。 在 人 民 出版 社 、 中国 社 会 科 学 出版 社 出版 《公 共危 机 管理 》等专 著4 部 、 教 材 l 部 , 《农 村 公 共产 品 供 给 效 率论 》获 湖 南省 第 1 2 届 哲 学社 会 科 学优 秀 著 作 出版 资助 。 在 《人 民 日 报 》 ( 理 论 版 ) 、 《中国行 政 管 理 》、 《公 共 管 理 学报 》 、 《中国 农 村 经 济 》 、 《农 业 经 济 问题 》 、 《数 量 经 济 技 术 经 济 研 究 》、 《现 代 大 学教 育 》等发表 论 文 7 0 余 篇 , 有 l l 篇被 人 大 复 印资料全 文 转 载 。 主 持 省 社 科 基金 、 软科 学、 教育厅 重 点课题 及 省政府 办公 厅 委托课 题 等省厅 级课 题8 项 , 参加 国家重 点社 科基 金 课 题 l 项 、 教 育部教 改课 题 1 项 , 获省 哲 学社会 科 学成果 二 等奖 l 项 、 省教 改成果 一 等 奖1 项 。
历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名单

一九九九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按学科)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推倒一世之豪情,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世之豪情,开拓万古之心胸.二00一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按学科排列)学科代码及名称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0101 哲学武汉大学丁四新 郭齐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吴国盛 叶秀山 中国人民大学 孟建伟 刘大椿 0201 理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刘元春 林 岗 南开大学 盛 斌 熊性美 0301 法学中国政法大学王万华 陈光中 西南政法大学龙宗智 徐静村 0302 政治学 吉林大学 张贤明 王惠岩 0303 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 洪大用 郑杭生 0401 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 瞿葆奎 北京师范大学丁邦平顾明远0402 心理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罗跃嘉魏景汉0501 中国语言文学北京大学詹卫东陆俭明0502 外国语言文学北京大学陈明王邦维0504 艺术学东南大学徐飚张道一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张前0601 历史学复旦大学邹振环周振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臧运祜杨天石中山大学吴义雄陈胜粦0701 数学北京大学甘少波文兰山东大学陈增敬彭实戈复旦大学张旭雍炯敏0702 物理学北京大学朱世琳杨泽森北京师范大学郑志刚胡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丰伟悦柴之芳复旦大学张胜坤王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志远顾本源0703 化学中山大学童明良陈小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亚栋钱逸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富天林炳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邓绍江惠永正北京大学应立明赵新生北京大学王任小唐有祺复旦大学张红东杨玉良南京大学金士薛奇0704 天文学南京大学黄永锋陆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叶祥明艾国祥0706 大气科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屹岷吴国雄0707 海洋科学同济大学王汝建汪品先0709 地质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东怀安芷生0710 生物学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刘建全路安民复旦大学张克忠薛京伦山东大学阎伯旭高培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吴嘉炜邹承鲁清华大学王少雄隋森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龚为民牛立文0801 力学清华大学朱廷杨卫西安交通大学龚云帆徐健学0802 机械工程吉林大学杨建东王立江上海交通大学杨建国薛秉源上海交通大学瞿祖清傅志方0803 光学工程清华大学冯文毅金国藩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重庆大学王代华黄尚廉南京理工大学姚卫贺安之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南京理工大学陈兆旭肖鹤鸣浙江大学钱国栋王民权中南大学李益民黄伯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生红卫胡壮麒0806 冶金工程上海大学张晓兵徐匡迪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海军工程大学陈林根孙丰瑞0808 电气工程西安理工大学刘健陈治明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范滨张凤山南京大学刘建林郑有炓北京邮电大学余建军管克俭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雪松庄钊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水鹏朗保铮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正明黄柯棣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杨智勇马颂德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王意洁胡守仁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王文成吴恩华0814 土木工程清华大学刘文君王占生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武汉大学袁修孝李德仁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田禾0819 矿业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刘炯天张荣曾中南大学顾帼华王淀佐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尤云祥缪国平西北工业大学王敏庆孙进才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宋保维徐德民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为孔繁祚0831 生物医学工程东南大学邓慧华陆祖宏0901 作物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马渐新董玉琛0903 农业资源利用浙江大学卢升高俞劲炎0904 植物保护福建农业大学林含新谢联辉0905 畜牧学中国农业大学戴茹娟吴常信0907 林学北京林业大学陈少良王沙生1001 基础医学第四军医大学丁玉强李继硕第二军医大学章卫平曹雪涛北京大学朱卫忠韩启德1002 临床医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宋怀东陈家伦复旦大学陈亮顾玉东第三军医大学周元国王正国1003 口腔医学北京大学方平科马绪臣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旦大学蔡琳俞顺章1006 中西医结合复旦大学赵鹏程介士1007 药学沈阳药科大学胡柯姚新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黄敏刘耕陶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国防大学高建国房忠贤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树林邱菀华1202 工商管理厦门大学谢德仁吴水澎1203 农林经济管理南京农业大学常向阳顾焕章推倒一世之豪情,开拓万古之心胸.二00二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点击作者姓名,可以阅读相应论文中英文摘要推倒一世之豪情,开拓万古之心胸.二00三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共计97篇二00四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共计97篇200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名单二00六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按学科排列)二○○八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按学科排列)点击作者姓名,可以阅读相应论文中英文摘。
北京大学招收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招收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根据国家教委和北京大学的有关规定在择优录取的基础上招收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本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强调坚实的基本经济理论和数量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研究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分析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21世纪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经济中心199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已招11届。
在读博士研究生约40人,硕士研究生约200人。
历年报名情况:一、博士项目:中国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好的时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要实现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需要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盟,需要培养更多经济管理的精英人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培养真正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经济学人才,同时也为世界培养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经济中心将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
1、中心各专业主要博士生导师,7个专业(研究方向同下):发展经济学林毅夫、赵耀辉、姚洋、曾毅、沈明高经济史周其仁西方经济学易纲、宋国青、胡大源、平新乔、汪丁丁、樊纲、李玲、施建淮、汪浩、沈艳、何茵、曾志雄世界经济海闻金融学陈平、霍德明、朱家祥、巫和懋政治经济学卢锋企业管理梁能、马浩、张黎、龚强、研究方向上网查询:/研究生院/博士招生2、经济中心博士招生主要招直博生和硕博连读学生,对外招生情况请及时查阅中心网页:二、硕士项目:1、中心现设7个专业: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城市与环境经济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西方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和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经济计量学工业组织理论环境和资源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金融市场公司理财国际金融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劳动经济学制度变迁人口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管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2、经济中心硕士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考试科目为四门,英语、政治、数学(三)、经济学理论(中心命题),考生各门科目在达到中心录取分数线之后,还需参加中心统一组织的面试,合格后方可录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吉娜《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异分析》
2007届博士
龚晶《中国农村家庭人身保险制度研究——以江苏省和甘肃省的四个村为例》
宋茂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与绩效关系研究》
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收敛性分析》
杨晓智《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利用结构研究》
历届研究生及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130人)
刘福垣
蔡昉
谭岳衡
李庆曾
许均华
陈为群
李周
赵健
张琦
金和辉
江泽林
林后春
刘世能
王杰义
王小广
邢荣
谭秋成
颜亨祥
党国英
苑鹏
翁鸣
时旭辉
彭代彦
吴国宝
李新烽
黄如金
陈劲松
陈澍
田学斌
方军
彭群
刘春彦
田贵庚
张晓山
丁仕达
王峰
戴宪生
赵其宏
张新伟
姜长云
马忠富
周泓洋
彭建强
周文斌
孙大光
钟瑛
常清
方宁
晏世琦《中国正规金融发展与经济生产率关系的再检验——基于1978-2002年分省面板数据》
蒋靖浩《消费者的风险察知和中国的生物安全政策----浅析中国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困境》
李茂《林业院校就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北京林业大学为调查对象》
何宝玉
黄日生
詹新华
沈明高
张进选
王卫中
张宝田
龚繁荣
王华
徐成生
邱君
李小平
张剑宏
邱剑锋
栾海波
谭国刚
严茂超
彭代彦
石刚
王萍萍
张森福
黄玉银
盛来运
赵其宏
张其仔
王亚东
吴建光
尹茂生
曹贵根
杜志雄
杨志敏
刘强
胡云朝
张明梅
赵卫星
陈庆立
毛寒松
曹海清
侯锐
余新华
张斌
张伟
曾宪奎
李茹
陈前恒
谭清香
张勇
李军培
罗猛
安世绿
刘永平
吴如奇
张浩然
贺少军
郭建鑫《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发展》
王鹏翔《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研究》
秦中春《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创新研究》
2007届硕士
杜鹏《农民用水者协会绩效评价研究》
董雪鸿《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现状与功能研究》
苏雪燕《论压力型财政体制的建立与解体——从县乡政治角度的透视》
靳文丽《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状况研究——以雁田村与项东村为例》
张海鹏《经济发展中的森林利用结构研究》
张要杰《村庄治理转型研究》
周宁东《农村信用社改革:财政成本和风险控制》
2008届硕士
贺昊勋《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竞争力分析——以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为例》
娄丽娜《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制度研究》
王彦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梅东海《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土地维权研究》
梁吉娜
李文
陈秋红
周轶韬
黄庆杰
陈健鹏
张亚明
许力平
陈锋
安世绿
乔召旗
张旭青
李勤
王军
陈楠
郑鑫
王洁
陈方
范海庆
姚永龙
郭晓燕
钟庆君
王健宇
邝奕轩
黄慧芬
彭莹莹
林霖
唐勇智
李金平
硕士研究生(131人)
张泉欣
赵铁成
张厚义
刘福垣
顾秀林
李庆曾
蔡昉
杨雄
陆松福
郑志晓
高亮
高佶
张叶
鲍有弟
张利宁
吴国宝
张元红
周建强
梁树春
李钧锋
董迎
王勇
朱广付
魏培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谢春英《我国农地转用中的土地补偿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刘红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性研究》
李勤《民间金融利率问题浅析》
王磊《不完全产权下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2008届博士
边维慧《乡镇财政制度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效率》
陈静《农业上市公司直接融资行为分析及发展问题研究》
李纪恒
李静
崔红志
陆雷
宋宏谋
张三
操建华
王先锋
黄华德
任常青
单吉堃
尹中立
王建武
陶治国
刘谟炎
孙若梅
尹茂生
鄢达昆
李应振
李范锡
李新权
孙同全
王晓娟
张志辉
王文烂
许宝健
刘启栋
陈前恒
谢晨
李颖明
郭建鑫
赵丙奇
全炯振
龚晶
梁信志
杜旻
宋茂华
杨晓智
胡世明
王鹏翔
秦中春
张要杰
刘尚焱
徐振宇
梁怡
张玉环
张海鹏
陈静
边维慧
周宁东
张贵友
郭建宇
徐廷旻
杜旻《工业化对农村生育水平的影响及地区差异研究》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对减缓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以山西为分析对象》
胡世明《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发展》
梁信志《新中国村组治理机制初探》
徐廷旻《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
徐振宇《天星村葡萄业组织模式演化研究》
张贵友《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
赵丙奇《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民营化改革研究》
李新权《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研究——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视角》
李颖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分析》
谢晨《我国农村地区森林供给研究》
2006届硕士
吴云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及农户行为比较——以广东与重庆两地为例》
李文《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用水评价研究》
于宇《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
李晖
赵宏
陈雪原
王翰腾
刘强
杜开发
林立
张敏
李文
于宇
吴云云
吕忠利
梁吉娜
蒋靖浩
苏雪燕
魏培莉
董雪鸿
刘红禹
靳文丽
谢春英
杜鹏
杜妍妍
王彦丽
梅东海
晏世琦
娄丽娜
贺昊勋
李勤
王磊
李茂
赵晓翔
宫哲元
苏慧婷
杨阳
陈伟伟
宋世辉
腰文颖
焦云霞
韩斌
江贤武
张静
兰明昊
赵维玉
尚梅
姚静
孙亚
王一鸣
刘晓婷
罗丹
滕超
周睿
李越
孙祥栋
陈晓明
2006届博士
陈前恒《乡村私有企业员工社会保护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