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景观设计—以武汉琴台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广场设计_图文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五 城市广场活动设计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五 城市广场活动设计
5活动的参与 人在广场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检验广场环境质量的一个
重要标准。
第三课 广场的客体要素设计
一 广场的水景设计 1广场的水景的作用与特征 a水的可塑性和形
状b水的音响 2广场水景设计类型a广场静水设计b广场落水
广场设计_图文.ppt
第一课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理
广场设计既是创造一个实质的空间环境,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他 既要考虑到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更重要考虑到人的精神需要。现代广 场设计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功能和环境)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广场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广场的布局 2、广场的构思 3、广场的功能 a广场设计根据广场的类型,确定广场的有无何面积大小,即要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二 城市广场的形态设计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二 城市广场的形态设计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三 城市广场的空间限定与围合
广场的 空间限定与围合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三 城市广场的空间限定与围合
第二课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
三 城市广场的空间限定与围合
广场的空间效果与道路的关系密不可分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d图纸的绘制 1技术图纸绘制:总平面图、主要景点剖面
图、立面图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第五课 广场设计的过程和步骤
2效果图的绘制:总体鸟瞰图、局部景点效果图。
3排版及后期文本制作设计版面、汇报文本
武汉龟北地区城市设计汇报

长江一桥
3. 龟北地区规划设计
3.2 案例研究
纽约 newyork
汉江南岸月湖段规划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district to Gui mountain north and moon lake
悉尼 Sydney
匹兹堡 Pittsburgh
芝加哥 Chiago
3. 龟北地区规划设计
2. 总体规划构想
2.4 规划结构
月湖文化艺术区
汉江南岸月湖段规划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district to Gui mountain north and moon lake
龟北综合发展区
知音大道
琴台路
月湖桥
绿化通廊
江汉一桥
月湖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
绿化通廊
晴川桥
滨水轴线
月湖地区建设以文化、休闲、娱乐为主的文化主题公园。 龟北地区建设融文化交流、休闲会所、高档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功能区。 南岸嘴定位为城市标志性的开敞空间和市民中心。
2. 总体规划构想
2.1 前期规划工作总结
汉江南岸月湖段规划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district to Gui mountain north and moon lake
2. 总体规划构想
2.1 前期规划工作总结
汉江南岸月湖段规划
The urban planning of the district to Gui mountain north and moon lake
(二) 2003年,哈佛大学规划设计院应市政府邀请,重点就汉江滨江地 区的规划设计理论、社会经济发展和法规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性的学术 理论研究。提出通过汉江两岸开发建设,打造集高新技术、金融商住、 文化旅游于一体,融历史人文、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 都市景观,强调南岸嘴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的建设,以及汉江与龟山、月 湖等之间的生态联系,同时提出了在龟北地区进行混合开发,打造都市 街区的规划理念。
景观运用节奏与韵律形式美的案例

景观运用节奏与韵律形式美的案例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节奏与韵律形式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手段。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案例:
1. 格林威治公园:该公园的设计利用了水体与景观的结合,形成了由泉水、小溪、湖泊和瀑布等组成的水景系统。
水体的流动与景观的布局呈现出动态的节奏感,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与美的完美结合。
2. 上海外滩:外滩沿着黄浦江的岸线延伸,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但它们都以相似的高度、相似的立面设计和相似的建筑风格呈现。
这种规律化的形式感使得整个外滩区域呈现出了一种富有节奏感的美感。
3.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以自然与人工景观的有机结合为主,运用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草坪、灌木、花卉和树木等,形成了多变的景观韵律。
同时,场馆的建筑形式也与周围的景观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总之,景观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形式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让人类与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 1 -。
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恩施民俗文化广场为例中期报告

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恩施民俗文化广场为例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恩施市作为湖北省文化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土家族文化作为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之一,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恩施市民俗文化广场是恩施市最大的一个文化广场,也是展现恩施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因此,对该广场的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1.分析土家族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探究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模式,以及其在恩施民俗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情况。
2.通过对恩施民俗文化广场的实地调查、图纸解析等方式,深入研究其景观设计理念、空间构成、风格特点等方面的政策和相关标准,全面分析该广场的景观设计与土家族文化的契合度。
3.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恩施民俗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为推广土家族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分析土家族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总结常用的土家族文化元素,探索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模式。
(2)以恩施民俗文化广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图纸解析、文献资料查阅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其景观设计理念、空间构成、风格特点等方面的资料,并对其与土家族文化的契合度进行评估。
(3)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恩施民俗文化广场景观设计的建议。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查阅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专利等资料,了解土家族文化的内涵和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探讨提供基础。
(2)实地调研法:前往恩施民俗文化广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广场的整体环境、建筑布局、景观元素等进行实际观察和记录。
(3)图纸解析法:通过分析恩施民俗文化广场的图纸,深入探讨广场的空间构成、园林植物、照明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4)专家访谈法:邀请景观设计专家、土家族文化研究者等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土家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恩施民俗文化广场的评价。
武昌区项目广告设计理念

武昌区项目广告设计理念
作为武昌区的一名设计师,我深知广告设计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这个
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他们对项目产生兴趣,是每个设计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武昌区项目广告设计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广告设计要突出项目的独特性和特色。
武昌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
然资源,这些都可以成为广告设计的灵感来源。
通过展示武昌区独特的风景、人文和美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项目。
其次,广告设计要注重情感共鸣。
人们在选择一个项目时,往往会受到情感的
驱使。
因此,广告设计应该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共鸣。
可以通过温馨的画面、动人的文字来表达项目的理念和情感,让观众感受到项目的温暖和关怀。
再次,广告设计要注重传播价值观。
武昌区的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
是一个传播价值观的平台。
广告设计应该能够传达项目的核心价值观,让观众认同并愿意支持项目。
可以通过正能量的宣传语、积极向上的形象来传递项目的正能量,激励人们积极参与。
最后,广告设计要注重创新和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审美和需求也
在不断变化。
因此,广告设计要不断创新,不断拓展设计思路,以适应观众的需求。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手法、创新的宣传方式来吸引不同类型的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项目。
总之,武昌区项目广告设计理念应该是独特、情感共鸣、传播价值观、创新多
样化。
只有这样,才能让项目广告设计更加有吸引力,更加具有说服力,从而为项目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化设计景观案例

情感化设计景观案例你想啊,这地方以前就是个废弃的铁路高架。
按常理,这种废弃的东西可能就等着被拆除或者一直荒废着,长满杂草。
但是呢,有一帮超有创意的人就想,这地方能不能变成一个让大家都能感到快乐的景观呢?首先啊,他们保留了原来铁路的那种工业风的结构,像那些铁轨啊、钢梁啊,都没全拆。
这就像是给这个新的景观注入了一种回忆的情感。
对于老纽约人来说,看到这些旧铁路元素,就会想起以前的纽约,那种怀旧感“嗖”地一下就出来了。
然后呢,在这上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那些花花草草就像是给这个钢铁巨人穿上了一件花衣裳。
春天一到,繁花盛开,人们走在里面,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空中花园。
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脚下是城市的喧嚣,身边却是一片宁静的绿色世界。
上班族们路过这里,原本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就放松了。
情侣们手拉手在这儿散步,那浪漫的氛围直接拉满。
还有啊,他们设置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休息区。
有那种长长的木质长椅,人们可以坐在那里,晒着太阳,看看周围的风景。
而且这些休息区的位置安排得很巧妙,有的在花丛中,有的能看到远处的高楼大厦。
不管你是想独自静静,还是想和朋友聊天,都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这就像是这个景观在对你说:“不管你心情咋样,我这儿都有个地方适合你。
”再说说照明设计。
到了晚上,柔和的灯光洒在小径上,植物的影子在灯光下摇曳。
这灯光不刺眼,就像是月光一样温柔。
走在里面,安全感满满,同时又有一种神秘的美感。
这种灯光设计就像是给整个高线公园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高线公园这个案例啊,就是把废弃的东西变得超级酷,而且充满了各种情感元素,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
不管你是怀念过去,还是享受当下的宁静与美好,它都能满足你。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表现手法与设计要点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表现手法与设计要点摘要: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是将文化与景观融合的一种现象及特定文化内容,其核心归结到其内在文化内涵上。
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户外娱乐、休闲的空间,而且是整个城市魅力展示的平台,其内部的主题景观营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对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表现手法及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主题公园;主题景观;表现手法前言我国主题公园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里程碑项目是1989年深圳“锦绣中华”的建成,以“微缩”的表现手法将我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合于景观之中,从而掀起建设主题公园的热潮。
主题公园是由人工建造出来的一种满足人们娱乐、休闲与文化等多样需求的体验空间,其注重文化内涵,目的是将设计理念进行“物化”,将人的五感带到主题环境氛围中,从而使人们能体验主题文化在整个环境氛围中的的设计及运作,在娱乐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主题文化的内涵,正可谓寓教于乐。
一、主题景观的表现手法(一)借鉴自然自然是一切设计的大师,是一切的创造者,在营建主题景观时,需要从宏观层面考察分析所用地块的地质情况及水文概况,了解地形与水系之间的动态表现,从而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地利用原地形、植被、原有建筑、道路等元素,都属于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错落有致主题景观的设计需要容纳大量的人工造景、设备设施,在时间、空间上都要充分考虑场景的远近、动静结合。
主要景观空间需要考虑既供给近处的游客观赏体验,也要能带动远处的游客视觉互动,这不仅能塑造层次丰富的景观场景,也能很好地调动主题公园人流动线从而营造生动的主题氛围。
由于大部分的主题公园,都处于坡度相对较平缓的地块,而通过堆山理水的造景手法,能有效塑造主题场景需要的体验空间,或闭合或开放或多元结合。
如主题公园的各种娱乐和表演活动,需要能聚合观赏人群又具备有效疏散的集散广场,即能满足聚合人气的需求又有缓解高地的气势,它可以对人们的视点进行调节,形成渗透空间,造成俯视、平视、仰视的景观,也能改善整个主题景观的植物和建筑环境,扩大游人的活动范围。
场所精神在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场所精神在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引言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公共场所,其景观设计应该能够准确传达和表达特定的场所精神,以塑造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场所精神在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和建议。
1. 理解场所精神为了成功地将场所精神融入景观设计中,首先需要对场所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
场所精神是指一个地方的独特氛围、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设计师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地方的历史、传统、社会背景以及当地居民的价值观等等,来揭示地方的特点和表达特定的场所精神。
2. 利用符号和象征符号和象征在景观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可以用来传达和表达场所精神。
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植物、建筑风格、装饰品等元素,来象征和代表特定的文化和传统。
例如,在中国文化主题公园中,设计师可以使用传统的庭院布局、红色的门楼和特殊的瓷器装饰等元素,来创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3. 强调场所的多样性每个地方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所以在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应该强调场所的多样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创造不同的场所风格、主题区域和展示方式等手段,来展示当地特色和独特之处。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利用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多样性,如水景、山地、植被等,来丰富和表达场所精神。
4. 考虑公众参与和互动文化主题公园不仅仅是一个观赏的场所,更是一个互动和参与的场所。
因此,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公众的参与和互动。
设计师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设计,创造出互动性强的景观元素,如游乐设施、互动艺术装置等,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互动,以创造更加活跃和丰富的氛围。
5. 结合现代技术和创新元素现代技术和创新元素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能够为景观设计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
设计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音乐灯光秀、数字艺术等元素,来丰富场所的体验和感知。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借鉴其他文化主题公园的创新实践和设计理念,以激发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与景观设计—以武汉琴台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为例[摘要] 本文以武汉琴台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为例,揭示情感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 情感武汉文化广场景观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qintai culture square in wuhan ,discu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emotion to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Emotion , wuhan , Culture square , Landscape design一、景观设计的情感存在情感是无处不在的,是艺术之本、创作之源,而艺术品则是其最佳的表现形式,景观正是触动了情感的融合才生机盎然、令人感动。
通常意义上的景观是基于可视空间的概念,若凡可视者皆为景观,它包含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即使是偶尔的过客;包含了其中的草木虫鱼,哪怕是无意经过;包含了其中的砖石、建筑、土壤、水体乃至空气;最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人们各自的情感。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写到:“一个场景所包含的内容,无论如何总会比人们所见所闻的更多,但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体验自己,研究它们通常需要联系周围的环境、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先前的经验”。
这种比人们所见所闻更多的存在,就是情感。
建筑情感是一种可感知可培养的存在,它来源于建筑设计师们的培养,比如流水别墅、朗香教堂;建筑的情感还来源于在其中生活过的人们,比如老房子。
情感来源于设计师最初的培养,即使设计师故去,物是人非,但那种既定的情感一旦形成,便会学着自己延续,直至一切初创载体皆已消失或完全更新,随后一种新的情感继续成长和延续……情感蕴涵在一切可视的景观存在中,需要人们进入其中方可体验,从而形成一种超越语言和时间的交流。
因此,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提供的超验体验的多少。
1.1设计如其人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其实,设计亦如其人。
安藤忠雄说:“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成过程与那里居民的习俗、风土人情息息相关”,“我设计的所有建筑几乎都是使用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以几何形体作为基本构成要素,也就是说,是按照西洋的合理主义精神建造的建筑,但在外国人眼里却被认为是日本式的东西”。
这是因为安藤忠雄的作品携带着安藤忠雄的情感,携带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社会、宗教等种种因素的影响。
景观设计作为大地艺术,直接受设计师审美情感的影响,而设计师审美情感又受到时代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今天的很多景观作品表达了设计师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2设计作品情感的累加效应情感作为一种场具有引力,而且具有累加效应。
换句话说,就是当设计师带着一种属于自己的情感完成景观设计后,这个景观就具备了同种基质的情感,正如安藤忠雄的素混凝土有着安氏特质,贝聿铭的素混凝土同样有着贝氏特质,因为,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植物布局都有着相似的特质。
情感是一种隐喻的存在,能够激发身处其中的人们展开联想,寻找印象中的某些影子。
于是,那些原本不存在于这个情感区域的情感在这里被唤醒,并且和已有的情感基质发生共鸣。
二、武汉琴台文化广场景观设计2.1项目概况武汉琴台文化广场项目和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密切相关,且文化广场与文化艺术中心隔月湖相望,总体规划范围为鹦鹉大道以西、梅子山以东、琴台路以北、汉江以南,总面积约107.8hm2(含月湖面积39.5hm2),东有武汉城市内环线的鹅鹉大道,西有梅子山,南为琴台路,北临月湖,处在山、城、湖、路的围合之中,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景观资源丰富,为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总体构思琴台文化广场的环境为我们的景观设计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条件和素材。
然而,在纷繁的“硬”的和“软”的、有形和无形的素材中,必须找到一种“秩序”,才能进行有机的组织与整合,突出、强化“荆楚文化”这个主题。
古琴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它是一处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遗迹。
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流传久远,妇孺皆知。
因此,古琴台具有足够的份量,它完全可以作为琴台文化广场文化的“根”。
以古琴台和它所象征的荆楚文化来统领和对照,琴台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便有了秩序。
古琴台位于琴台文化广场的东端,恰处于“龙头”的位置,而荆楚文化便成为贯穿我们设计始终的一条主线.2.3具体设计创造特色鲜明的荆楚文化空间建于明代的古琴台,今天留给我们的,是一处遗址。
如果为了弘扬荆楚文化而在这里大兴土木,搞大体,的假古董建筑,显然是不可取的。
在古琴台遗址处.设立了“古琴台遗址保护区”,对遗址妥善保护.同时,注重挖掘其文化意义.琴台文化广场与在建的文化艺术中心隔湖相望,成为对景.文化艺术中心将修建音乐厅、大剧院等大型堂馆建筑,它的定位是以举办大型专业演出活动为主;而琴台文化广场,则是以供市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和文化艺术活动为主.二者之间功能上的区别,也决定了琴台文化广场不宜像对岸的文化艺术中心那样,兴建大型堂馆建筑.经反复思考,我们采取了借景助势,对景呼应、造景烘托等手法,来营造琴台文化广场浓郁鲜明的荆楚文化特色. 2.3.1借景助势龟山、汉江、梅子山、汉江一桥等景观.虽然不在本区域之内,月湖水面也只有一部分在本区域内,但我们使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手法,突出琴台文化广场山水交汇处的特点,注意广场与周边景观的视线交流,将其“借”入到广场中来,成为广场的背景和衬景,以丰宫琴台文化广场的文化内涵。
2.3.2对景呼应古琴台遗址位于琴台文化广场的东端,我们在琴台文化广场的西端、梅子山的余脉处,堆坡扭土,造一土山,土山上植树、种花,并建知音亭,粗土之下,是立体多层的地下停车场.这一设施有效地解决了停车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广场的生态环境质量.知音亭与古琴台东西相对,遥相呼应,喻意粉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同时也表达了现代人对互相沟通、交流、理解的渴望。
堆此土山,将梅子山引入琴台广场,使广场的背景更为厚重,同时又为游人提供了一个登高远眺的观景点,在知音亭上临风放眼,琴台广场、月湖、文化艺术中心、汉江、汉江一桥、梅子山、龟山和鹅鹉大道‘琴台路等城市景观,尽收眼底。
与湖对岸的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的亲水舞台相对应,琴台文化广场也在湖边布置了水中舞台。
2.3.3造景烘托琴台文化广场的入口,面向琴台路开设,其位置恰在古琴台与知音亭之间的中部。
这样,古琴台、知音亭、水上舞台和编钟入口广场四点连线,就形成了一个颇为规整的菱形,古琴台与知音亭处在菱形横轴的东西两端,水上舞台与入口处在菱形纵轴的北、南两端,这四个点的确定,使整个琴台文化广场的布局与分区得以有序地进行。
在广场的各个功能区,采用多种手段,烘托荆楚文化的气氛.(1)入口广场区。
除设置生态停车场、公交站之外,设置入口广场光柱、图腾柱、大型音乐喷泉等,并特意设置“虎座凤鼓.雌塑。
虎座凤鼓,是古代楚国的一件漆器,亦是楚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广场入口处设立“虎座凤鼓”巨型雕塑可以起到为文化广场“点应用的作用,突出和定性广场的荆楚文化特质.(2)凤鼓激越观演区。
本区以水中舞台为焦点,舞台为回形,暗喻“凤鼓”的形象。
本区设置了空中走廊、地下商场、舞台储备间、早地音乐喷泉、激光水幕影像、林荫广场等,是广场中一个功能偏重于集会、“集聚”的分区。
(3)生态休闲区。
以亭、台、廊、小表演挤台、艺术景墙、林荫广场、疏林草地为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4)品茗休闲区。
设置知音亭、水榭曲桥、荷塘月色等景点,为人们提供观景、垂钓、品茗等活动的安静休闲区,让人们置身于山水画卷式的优美、开放的环境中。
(5)雕塑景观区。
主要设置于知音亭与古琴台的连线上,拟建百鸟朝凤、知音典故等荆楚文化色彩浓郁的雌塑群,以进一步烘托广场的荆楚文化气氛。
(6)自由表演区.在林荫下或疏林草地间设置几个木质观演台,为充满浪漫气息的楚人提供自演、自娱、自乐的场所。
(7)琴台遗址保护区。
本区强调“保护”,强调遗址的历史文化意义,是人们“怀古”、静思的好去处。
为了将广场的各个功能区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更生动地展现琴台文化广场荆楚文化、知音文化的主题,设置一级园路为圆形,该圆形园路以月湖中心为圆心,在琴台文化广场,它从处于“龙头”位置的古琴台起步,连接广场入口和知音亭,到湖边后,进入水下通道,穿赴月湖,出水后进入对岸的文化艺术中心。
该圆形园路在陆地上宽5.7m,可通行消防车和观光电瓶车,是游人步入琴台文化广场后的主要通道,是一条连接广场内各主要景点,穿越雕塑园区的文化艺术长廊.三、结语人作为景观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与景观作品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
只有把情感当作构成景观的主要元素,从人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只有在设计中投入更多的情感,生活才会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
事实上,任何时代的景观设计师所能设计的仅仅是整个景观系统中很微小的一部分,而这些微小的部分中又含有更多更小的设计元素,它们才是设计师直接面对的设计对象,才是设计师情感直接作用的载体。
所以,我们应该把全部情感集中在每个任务的细小方面,如同贝老对待苏州博物馆新馆那丛竹子一样。
最后,借用规划师霍华德先生在《明日的田园城市》最后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把放在一边的大任务仅仅作为既定行动路线的激励,作为理解‘小事如果做得态度正确、方法对头就具有伟大价值’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1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方益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安藤忠雄著.安藤忠雄论建筑.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埃比尼泽·霍华德著.明日的田园城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