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的五种典型模式
家庭农场的“郎溪模式”

“田保姆”关明和的“场场联合”
最重要的特点是:通过优势 互补,通过互利互惠,提供 了一种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 务。 核心内容是“四代一管”。 (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 代机收和田间管理 )
天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新烟农”谢再山的“场企联盟”
“场企联盟” 最明显的 一点是:风险最小。 在“企业+农场”的联盟 中,以订单合同为纽带, 农场解决了“市场”的问 题,企业解决了“基地” 的问题,互惠互利。
2013年3月20日、21日,《人民日报》分别以“家庭农场, 能否缓解种地矛盾”、“家庭农场,能否既赚钱又公平”为 题报道了郎溪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2013年4月17日,中 央电视台第七频道 军事·农业频道 《每日农经》栏目 对郎溪县涛城镇凤 河村水产养殖家庭 农场的水产养殖进 行专题拍摄报道。
产业类别
粮油种植 水产养殖 家畜养殖 家禽养殖 蔬菜种植
数 量
198 79 38 18 12
水果、花卉苗木
茶叶种植 烟叶种植 种养结合
78
43 50 8
3.适度规模,恰到好处
家庭农场数
524
流转土地(亩)1219源自0亩/ 户232198个粮油种植类家庭农场情况汇总表 面积(亩)
100—200亩
家庭农场数
2013年9月16日,中央 电视台新闻频道“新 闻直播间”栏目,现 场直播郎溪县涛城镇 黄墅村农业秋收工作。
“郎溪模式”已演变为一个专有名词, 赫然列入全国家庭农场五种模式之一。 甚至被业内人士认为:“郎溪模式” 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性。
(二)家庭农场“郎溪模式”的特点
1.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显著 早在2001年,郎溪 就有了第一家家庭 农场——绿丰家庭 农场。
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希望能帮到你。
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美国:大中型家庭农场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
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如下特点。
1.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从经营规模来看,其发展与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
20世纪以来,美国家庭农场在数量上上升至89%,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
2.生产经营专业化美国把全国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两种农产品。
北部平原是小麦带,中部平原是玉米带,南部平原和西北部山区主要饲养牛、羊,大湖地区主要生产乳制品,太平洋沿岸地区盛产水果和蔬菜。
就是在这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3.土地所有权私有化美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于1820年建立了将共有土地以低价出售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的农业经济制度,正是这种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美国开发西部的热潮。
法国:中型家庭农场法国作为欧盟第一农业生产国,世界第二大农业和食品出口国,世界食品加工产品第一大出口国,其家庭农场的发展功不可没。
法国有各类家庭农场66万个,平均经营耕地42公顷,其中60%的农场经营蔬菜、11%的农场经营花卉、8%的农场经营蔬菜、5%的农场经营养殖业和水果,其余为多种经营。
75%以上的家庭农场劳力由经营者家庭自行承担,仅11%的农场需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由于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用工成本的不断提高,法国的家庭农场出现了以兼并的形式不断扩大规模和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产业化趋势。
法国农场专业化程度很高,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专业农场大部分经营一种产品,以突出各自产品的特点为主。
家庭农场建设与经营指南

家庭农场建设与经营指南第一章家庭农场概述 (4)1.1 农场类型与特点 (4)1.1.1 传统型家庭农场 (4)1.1.2 现代型家庭农场 (4)1.1.3 休闲型家庭农场 (4)1.1.4 创新型家庭农场 (4)1.2 家庭农场的优势与挑战 (5)1.2.1 优势 (5)1.2.2 挑战 (5)1.3 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 (5)第二章农场选址与规划 (5)2.1 选址因素分析 (5)2.1.1 自然条件 (6)2.1.2 社会经济条件 (6)2.1.3 环境因素 (6)2.2 农场规划原则 (6)2.2.1 合理布局 (6)2.2.2 生态优先 (6)2.2.3 综合利用资源 (6)2.2.4 因地制宜 (6)2.3 农场基础设施规划 (6)2.3.1 土地整理 (6)2.3.2 水利设施 (7)2.3.3 道路交通 (7)2.3.4 仓储设施 (7)2.3.5 养殖设施 (7)2.3.6 农业设施 (7)第三章土地整理与改良 (7)3.1 土地整理方法 (7)3.1.1 土地平整 (7)3.1.2 土地深翻 (7)3.1.3 土地旋耕 (7)3.2 土壤改良措施 (8)3.2.1 增施有机肥 (8)3.2.2 调整土壤酸碱度 (8)3.2.3 土壤调理剂应用 (8)3.3 土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8)3.3.1 合理轮作 (8)3.3.2 保护性耕作 (8)3.3.3 水土保持 (8)3.3.4 节水灌溉 (8)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与模式 (8)4.1 种植技术与管理 (9)4.1.1 耕作制度 (9)4.1.2 品种选择 (9)4.1.3 播种与育苗 (9)4.1.4 田间管理 (9)4.1.5 收获与储藏 (9)4.2 养殖技术与管理 (9)4.2.1 畜禽品种选择 (9)4.2.2 饲养管理 (9)4.2.3 环境控制 (9)4.2.4 粪污处理与利用 (9)4.3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9)4.3.1 种养结合 (10)4.3.2 生物质能源利用 (10)4.3.3 生态农业技术 (10)4.3.4 循环农业模式 (10)第五章农场水利设施建设 (10)5.1 水源选择与保护 (10)5.1.1 水源选择 (10)5.1.2 水源保护 (10)5.2 灌溉设施建设 (10)5.2.1 灌溉系统规划 (10)5.2.2 灌溉设施类型选择 (10)5.2.3 灌溉设施建设要求 (11)5.3 防洪排涝设施建设 (11)5.3.1 防洪设施建设 (11)5.3.2 排涝设施建设 (11)5.3.3 防洪排涝设施施工要求 (11)第六章农场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11)6.1 农场绿化规划 (11)6.1.1 绿化目标 (11)6.1.2 绿化布局 (11)6.1.3 树种选择 (11)6.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2)6.2.1 水土保持 (12)6.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2)6.2.3 农药化肥减量 (12)6.3 农场景观设计与营造 (12)6.3.1 景观设计原则 (12)6.3.2 景观元素 (12)6.3.3 景观营造方法 (12)6.3.4 休闲空间规划 (12)第七章农场经营管理策略 (12)7.1.1 市场分析 (12)7.1.2 市场定位 (13)7.2 生产计划与成本控制 (13)7.2.1 生产计划 (13)7.2.2 成本控制 (13)7.3 销售渠道与品牌建设 (13)7.3.1 销售渠道 (13)7.3.2 品牌建设 (14)第八章农场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14)8.1 家庭农场劳动力需求分析 (14)8.1.1 农场生产环节的劳动力需求 (14)8.1.2 农场经营环节的劳动力需求 (14)8.1.3 劳动力需求预测 (14)8.2 员工招聘与培训 (14)8.2.1 员工招聘 (14)8.2.2 员工培训 (14)8.3 员工福利与激励机制 (14)8.3.1 员工福利 (15)8.3.2 激励机制 (15)第九章农场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 (15)9.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5)9.1.1 法律法规 (15)9.1.2 农产品质量标准 (15)9.1.3 生产操作规范 (15)9.2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 (15)9.2.1 农场环境管理 (15)9.2.2 农药、化肥使用管理 (16)9.2.3 饲料、兽药使用管理 (16)9.2.4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 (16)9.3 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建设 (16)9.3.1 质量检测 (16)9.3.2 追溯体系建设 (16)9.3.3 质量认证与标识 (16)第十章农场拓展与创新发展 (16)10.1 农场多元化经营策略 (16)10.1.1 产品多样化:根据市场需求,拓展农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开发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等。
家庭农场的分类

家庭农场的分类
家庭农场是指由家庭经营、依靠自然资源和家庭劳动力生产、经营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企业。
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模式等因素,可以将家庭农场分为以下几类:
1. 小型家庭农场:占地面积较小,通常不超过10亩。
主要经营种植和畜牧养殖等,属于单一经营模式的家庭农场。
2. 大型家庭农场:占地面积较大,通常超过10亩。
主要经营多种农、林、牧、渔业生产,属于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家庭农场。
3. 合作型家庭农场:由多个家庭合作组建的农业企业。
成员之间共同出资、共同决策、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
4. 休闲型家庭农场:以提供休闲度假服务为主要经营目标,开展农业观光、采摘、垂钓等活动,辅以农产品销售,做到旅游和农业的有机结合。
5. 专业型家庭农场:由专业人士或农业科技企业家组建,以高科技、高品质、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主,发挥其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以上是家庭农场的主要分类。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家庭农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 1 -。
家庭农场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

家庭农场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家庭农场是指由家庭经营并依赖家庭成员劳动力的小规模农业经营。
自20世纪末以来,家庭农场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多种类型和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不仅在经营方式上有所不同,还因地域、土壤、气候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本文将介绍家庭农场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
1.集约型家庭农场:集约型家庭农场是指利用有限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开展高效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
这类家庭农场通常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包括精确施肥、灌溉、温室种植等。
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2.多样化型家庭农场:多样化型家庭农场是指在有限面积上种植多种农作物、养殖禽畜或进行农副产品加工的家庭农场。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农场的经济效益,减少生产风险,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在同一块地上可以同时种植水稻、蔬菜和果树,同时养殖鱼类或家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3.有机型家庭农场:有机型家庭农场是指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的家庭农场。
这种模式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保护土壤和水体的健康。
有机农产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附加值,因此有机型家庭农场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农家乐型家庭农场:农家乐型家庭农场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结合农村旅游、观光体验等要素,提供农业旅游服务的家庭农场。
农家乐型家庭农场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农户的收入来源,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家乐型家庭农场通常提供农家饭菜、农产品销售、民俗文化展示和农事体验活动等。
5.农产品直供型家庭农场:农产品直供型家庭农场是指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企业的家庭农场。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的收入,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产品直供型家庭农场通常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模式进行销售,例如自家农场店、农产品电商平台等。
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合作社模式:家庭农场可以组建合作社,共同收购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共同销售农产品,共同参与农业生产。
农村工作中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农村工作中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一、农村家庭农场的定义与意义家庭农场是指在农村地区由农户家庭经营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单位。
它以农户自有土地为基础,依靠家庭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实现农村家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家庭农场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家庭农场的类型与特点家庭农场可以分为种植型家庭农场和养殖型家庭农场两大类。
种植型家庭农场主要种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蔬菜等;养殖型家庭农场则侧重于养殖业的发展,如猪、牛、羊等。
家庭农场的特点是规模小、经营范围窄、劳动力由家庭成员提供。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家庭农场能够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三、家庭农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对农产品高品质、绿色、有机的需求增加,家庭农场有机会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家庭农场面临劳动力短缺、市场变动不确定性、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等挑战。
四、政策支持的重要性政策支持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土地承包、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家庭农场经营。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五、科技创新推动家庭农场发展科技创新对于家庭农场发展至关重要。
引进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六、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是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家庭农场应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供应链。
同时,通过发展电商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
七、家庭农场与生态文明建设家庭农场发展也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化、生态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水利,加强土壤保护,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八、弘扬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家庭农场发展还可以与农耕文化和乡村旅游相结合。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介绍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介绍家庭农场,这个名字听上去就像是田园诗里的美好梦想。
其实呢,它真的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经营模式。
想象一下,早上起来,阳光透过窗帘洒在脸上,推开门就能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真是别提多舒服了。
每天跟大自然打交道,亲手种下的蔬菜、水果,成熟的时候,心里那种成就感简直不要太赞。
小孩子在旁边嬉闹,老人与我们一起忙活,整个家庭都在这一片小天地里,共同奋斗,真是其乐融融啊。
说到家庭农场,得先聊聊它的经营模式。
一般来说,家庭农场主要是由一家人一起经营,家庭成员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像是一个小团队。
种植啥呢?当然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比如,喜欢吃番茄,就可以种一些,喜欢吃草莓的,来个小草莓园,夏天一到,鲜嫩的水果一口咬下去,那滋味,简直让人陶醉。
更有趣的是,农场里的每一株植物,都像是我们的“家庭成员”,日复一日地陪伴着我们成长。
经营家庭农场,当然不是轻松的事情。
天有不测风云,雨下得太多,作物可能烂根;干旱的时候,又要担心灌溉不及时。
可这些困难也正是家庭农场的魅力所在。
想想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今天的收成,讨论明天的计划,互相鼓励,这种温暖的氛围,真是让人心里暖暖的。
就算遇到再大的挫折,看到家人一起奋斗的样子,心里总会觉得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
再说说现代化的家庭农场。
现在可是科技发展的时代呀!很多家庭农场开始利用智能设备,像是温湿度监测仪、自动灌溉系统等等。
这些小玩意儿可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
想象一下,早上起床,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田里的情况,方便得不要不要的。
还可以用社交媒体记录下每天的农场生活,和朋友们分享这份喜悦。
谁说农场生活就只能是辛苦的劳作?现代农场,让我们可以轻松又愉快地享受这份生活。
说起家庭农场,还得提到生态环保。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营模式,使用有机肥料、自然农法,不仅保护了土壤,还能给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食物。
这种绿色生活方式,不仅能让我们吃得放心,还能传递给下一代。
盘点全国“家庭农场”五种典型模式

盘点全国“家庭农场”五种典型模式盘点全国“家庭农场”五种典型模式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下面介绍我国家庭农场5种模式:浙江宁波以市场为主导,培育一批生产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规模大户,规模大户还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成立了公司,进一步寻求贴近市场的发展方式。
家庭农场数:600多户平均年收入:租金+薪金收入单户家庭农场面积:一般在50亩以上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355家特色:一般雇佣工人,有自主商标等上海松江采取以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
土地流转到村委后,由区政府出面将耕地整治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
家庭农场数:1200户左右平均年收入:已达7万-10万元单户家庭农场面积:100亩-150亩持证农场主:1000多人(中高级)特色:持证上岗、政府衔接产业链等湖北武汉2011年确定“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鼓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通过承包、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
家庭农场数:167户平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单户家庭农场面积:15亩-500亩特色:家庭农场主必须是武汉市农村户籍农户,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等吉林延边从2008年开始,延边州在全州范围内探索“家庭农场”模式。
农村种田大户、城乡法人或自然人,通过承租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田创办的土地集中经营的经济组织。
家庭农场数:451户平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平均经营土地面积:1275亩特色: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实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安徽郎溪从2009年起,郎溪县连续3年安排项目资金90万元,在全县优选10个家庭农场,每年为每个农场投入项目资金3万元,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农场的五种典型模式
以市场为主导,培育一批生产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规模大户,规模大户还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成立了公司,进一步寻求贴近市场的发展方式。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其中,家庭农场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近年来,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
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
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早期家庭农场模式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下面介绍我国家庭农场5种模式:
浙江宁波
以市场为主导,培育一批生产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规模大户,规模大户还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成立了公司,进一步寻求贴近市场的发展方式。
家庭农场数:600多户
平均年收入:租金+薪金收入
单户家庭农场面积:一般在50亩以上
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355家
特色:一般雇佣工人,有自主商标等
上海松江
采取以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
土地流转到村委后,由区政府出面将耕地整治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
家庭农场数:1200户左右
平均年收入:已达7万-10万元
单户家庭农场面积:100亩-150亩
持证农场主:1000多人(中高级)
特色:持证上岗、政府衔接产业链等
湖北武汉
2011年确定“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鼓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通过承包、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
家庭农场数:167户
平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
单户家庭农场面积:15亩-500亩
特色:家庭农场主必须是武汉市农村户籍农户,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等
吉林延边
从2008年开始,延边州在全州范围内探索“家庭农场”模式。
农村种田大户、城乡法人或自然人,通过承租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田创办的土地集中经营的经济组织。
家庭农场数:451户
平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平均经营土地面积:1275亩
特色: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贴政策,实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
安徽郎溪
从2009年起,郎溪县连续3年安排项目资金90万元,在全县优选10个家庭农场,每年为每个农场投入项目资金3万元,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建设。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民家庭通过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形式。
家庭农场数:216户
农场内人均纯收入:28910元
单户农场面积:50亩以上
特色:成立“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创建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创办示范农场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