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12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108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108例临床分析

短、 止血快、 效肯定 , 保 留子宫 , 被育 龄 患者 所接受 。 疗 且 易
所 以 S E对产后 出血的治疗具有很重 要的临床意义 。 UA 3 2 关于 S . UAE术式及其并发症 既往产后出血的介入治
疗常采用双侧髂 内动脉栓塞 , 手术 较为容易 , 操作时 间较短 ,
但 由于栓塞部位较高 , 术后并发症 相对较 多, S E属高 而 UA 选择性插管 , 具有并 发症少 的优点 。据文 献报 道[ , 脉栓 4动 ]
产 后 出血 1 8 临 床分 析 0例
黄利 萍 云南省祥云县妇幼保健院 6 20 710 摘要 目的 : 探讨产后 出血 的原 因及相 关高危 因素 。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2 0 0 6年 1月 一2 0 0 9年 1月在 我 院分 娩的
48 6 2 例产 妇 , 中产 后 出血 1 8例 。结果 : 后 出血 的 发生 率为 2 2 , 其 0 产 . 4 导致 产 后 出血 的原 因是 官 缩乏 力 占 6 .5 胎盘 因素 占 1. 4 软产道损伤 占 9 2 , 94 %, 9 4 %, . 6 凝血功能障碍 占 18 。结论 : .5 通过 回顾性病例分析 , 发现产 后出血 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 、 胎盘因素 、 软产道损伤 、 凝血功能障碍 , 采取有 效预防措 施 , 降低产后 出血 的发生 , 可
[] Am b tt n c l 1 9 , 7 ( ) 9 8 J. JO se Gy eo , 9 7 1 6 4 : 3 .
塞治疗 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 ~7 ,UAE治疗 的并发症更 5 曹野 , , S 陈华 陈立岩, 急诊动 脉栓塞治疗产后 子宫大 出血的临 等. 少, 常见的有发热 、 下腹隐痛伴腰痛、 臀部及下肢 酸痛[ 等栓 5 ] 床应用 [] 放射学实践 ,0 4 1 () 5 35 5 J. 2 0 ,9 8 :9—9 . 塞后综合征表现 , 持续数 天可 自行缓解 , 他 比较 少见 的并 其

产后出血的病例讨论方案

产后出血的病例讨论方案

04
总结与展望
病例处理总结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治疗效果评估
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如子宫收 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 并总结每种原因的处理方法和效果。
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止血 效果、产妇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并发 症发生等,为后续病例提供参考。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出血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并选择适当的止血方案,如药物治疗 、保守手术或紧急手术治疗等。
产后出血的病例讨论方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病例介绍 • 病例分析 • 病例讨论 • 总结与展望
பைடு நூலகம்
01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女士
家族史:无 既往病史:无
年龄:32岁 孕周:38周
病情简介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
产程经过:产程进展顺利, 无异常情况发生
02
01
产后出血时间:产后2小时
产后预防
产后2小时内是出血高发 期,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 命体征和出血情况,及时 处理。
护理方案优化讨论
护理流程优化
讨论如何优化护理流程, 提高抢救成功率,如建立 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团队 协作能力等。
护理技能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识别 和处理能力。
心理护理
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 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情 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
观察产妇的出血量、颜色和性状,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情况。
健康教育
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正确哺乳、饮 食和休息,促进产后恢复。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研究

产后出血临床分析研究

产后出血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
产后出血原因
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及评估方法
观察阴道流血量、颜色及性状;测量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
产后出血临床诊断及评估
常规治疗
包括按摩子宫、静脉输液、输血、保暖等。
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产后出血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和止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宫腔填塞、动脉栓塞、子宫切除术等。
03
产后出血定义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或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
发病率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特点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孕产次、胎儿体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子宫肌瘤等。
产后出血治疗现状及进展
预测
根据孕妇的一般情况、产前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高危因素评分,对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
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适时终止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等。
产后出血临床预测与预防
产后出血临床案例展示
04
产后出血定义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案例一:产后出血诊断及治疗过程
案例二: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或宫颈内口,导致子宫收缩不良,易发生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
胎儿体重超过4000g,可能能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导致子宫胎盘血管病变,引起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病例分析报告

产后出血病例分析报告

产后出血病例分析
基本病史情况
•孕妇因“停经40+2周,见红两小时”于2017-10-08入院。

•末次月经:2016-12-29;预产期:2017-10-06.
•查体:T:36.7℃ P:80次/分 R:20次/分 BP:120/70mmHg,基础血压:110/70mmHg 身高165cm 体重:75kg。

•专科情况:宫高:38cm 腹围101cm 胎方位 LOA 胎心 153次/分宫缩无先露头 -3 胎膜未破。

评估胎儿体重 4000g。

•2017.9.28我院门诊孕检彩超:宫内单活胎头位双顶径98mm 股骨长78mm 胎盘Ⅲ级羊水指数120 内透声差胎儿脐带绕颈一周可能。

产程进展:
•2017-10-10 03:00 -2 25-30″/5′ 中宫口开 2cm 未破膜
• 11:20 -2 25-30″/5′ 中宫口开 3cm 行人工破膜,羊水
色清,量中等。

• 19:30 -1 35″/3′ 强宫口开6cm 宫颈稍水肿,予以安定
•及维生素B1软化宫颈处理。

• 23:30 0 35″/3′ 强宫口开全
• 23:50 胎心快予以补液吸氧处理后恢复。

•2017-10-11 01:40 在EP下娩出一女活婴。

浅谈产后出血108例的临床分析

浅谈产后出血108例的临床分析

浅谈产后出血108例的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分析预防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是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严重的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妇贫血、休克、产后感染,重者并发席汉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甚至危及生命。

为提高对产后出血的重视,观察和探讨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及防治措施,我院对10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9年1月共收产妇5400例,按胎儿娩出后24h失血量500ml为标准,发生产后出血者108例,发病率为2.0%。

本组产后出血病例中,有18例分别在乡卫生院、家中及私人诊所等转诊,90例医院住院分娩;年龄19~38岁,中位年龄26岁;经产妇48例,初产妇60例;10例早产,余为足月产。

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82例,胎盘因素出血16例,软产道损伤10例。

失血量≤800ml者101例,出现1例休克;800ml者7例,出现休克5例,休克发生率为5.6%。

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之内74例;发生在2~24h24例;发生在24h~8周10例。

1.2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63例占58.3%,胎盘因素27例占25.0%,软产道损伤12例占11.1%,凝血障碍6例占5.6%。

1.3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阴道分娩39例占36.1%;剖宫产69例占63.9%。

1.4治疗及转归一旦发现产妇阴道流血过多,色鲜红,应争分夺秒,立即予止血治疗,并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宫缩乏力者给予按摩子宫、宫缩剂、米索前列醇等治疗;胎盘因素引起者,予清宫、徒手剥离胎盘、缝合或切除子宫等处理;产道损伤者予裂伤缝合;有凝血障碍者给予输新鲜血和血小板等。

所有病例痊愈出院。

2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大多明显好转。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附170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附170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附17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170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 2.48%。

发生原因依次为:宫缩乏力(72.35%),胎盘因素(16.47%),软产道损伤(10.59%),凝血机制障碍(0.59%)。

结论:产后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以产后宫缩乏力为主要因素,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宫缩乏力的发生,预防的关键是做好孕期保健及时正确的处理产时、产后的异常。

关键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预防措施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influencial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Methods: 170 cases of PPH from 2007 to 200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 rate of PPH was 2.48%.The causes of PPH were: uterine inertia (72.35%),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lacenta(16.47%), soft birth canal laceration(10.59%) and coagulation disorders (0.59%). Conclusion: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PH,and uterine inertia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The key point to reduce the rate of PPH is to emphasize antenatal care and prevent uterine inertia.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产后出血的病例讨论可编辑全文

产后出血的病例讨论可编辑全文

入院查体
➢产科情况: 宫高38cm,腹围121cm,估计胎儿4.1kg, LOA,胎心音140次/分。骨盆外测量25/28/20/9(cm)
➢于12/7 01:00产妇出现有规则宫缩,20秒/4-6分 肛查:先露头,已衔接,宫颈消,宫口开1cm, S-3 胎膜已破,羊水清。
辅助检查
血常规
血红蛋白 80g/L 、白细胞 9.410^9/L(6月22日)
项目
0分
1分
2分
妊娠高血压疾病

子宫腔操作史

宫高(cm)
<35
血小板计数(10*9L >100 )
晚期产前出血 产程 分娩方式
无 -顺产
轻 1-2次 35 100
->12-<18 阴道手术产
重 ≥3次 36 <100-75
->18 剖宫产
第三产程时间
≤10分
11-15
总分>5分,表示出血机会增多;>7分,提示预测阳性.
▪产程观察和落实上报制度吗? ▪处理上执行抢救流程?产后催产素的使用规范吗? ▪如何准确评估出血量? ▪如何进行液体管理?输血及输注其他血制品的管理? ▪护理记录能体现观察内容和指标? ▪难点分析:DIC的早期识别(DIC前期)和预防
回顾病例
➢多孕多产史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定期产检 ➢过期妊娠 ➢巨大儿 ➢精神因素 ➢产后出血病史
看面颊、口唇和皮肤色泽:当周围小血管收缩、微血 管血流量减少量,色泽苍白,后期因缺氧、淤血,色 泽青紫;
▪可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 自腹壁按压子宫后壁使宫体前屈,双手相对紧压子宫 并做按摩。
▪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 止。

产后出血案例分析

产后出血案例分析
10月23日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血红蛋白72g/L。 10月24日出院。嘱自备口服药纠正贫血。
主要诊断:产后出血 其他诊断:1、孕2产1孕37+2周左枕前顺产2、重度贫血3、 单胎活产(男)。
二、护理焦点问题
护理焦点问题
1、未能早期、准确识别出软产道出血 2、对出血量的评估与临床表现不一致
产后出血
第一产程7时30分,第二产程49分,第三产程6分,总产程 8时25分。
产后情况:于14:10安返病房,精神好,BP 111/62mmHg。
宫底平脐,宫体硬、轮廓清晰,子宫收缩良好,膀胱轻度充 盈,阴道流血约5ml,BB已开奶。
特殊病情变化(一)
15:00产妇多次主诉有便意,嘱其床边自排大便,未排出。 15:10产妇自排小便约500ML,同时排出宫腔积血及血块约 200ML,立即报告医生。 15:20 行宫腔探查术,掏出积血及血块约30ML,考虑子宫收缩 乏力,并立即按摩子宫,查:子宫硬、轮廓清,宫底脐下2指,未 发现活动性出血。
20:00 安返病房,产妇面色苍白,呈贫血貌,查T36.2°C, BP113/68mmHg,遵医嘱于心电监护,急查血常规。结果: 血红蛋白 64g/L。
特殊病情变化(四)
10月20日8:00复查血常规及CRP,结果提示血红蛋白 55g/L,遵医嘱于同输型红悬液2U、过程顺利。及右旋糖苷 铁分散片口服。记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约1228ml。
6.休克指数
三、结合案例的经验和教训
不足之处
对缓慢、少量持续的出血未引起重视。 未重视病人主诉 出血量评估不准确 惯性思维,只考虑到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对
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出血认识不到位,延误治疗 软产道检查不彻底,未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的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12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4236例产妇,对其中12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生产后出血患者120例,发生率为2.83%(120/4236);宫缩乏力(69.17%)和胎盘因素(12.50%)是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P<0.05);产后出血主要与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双胞胎、巨大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瘢痕子宫、子宫肌瘤、贫血等有关,高危因素患者93 例(77.50%),无高危因素患者27 例(22.50%);其中高危因素中主要以妊娠期高血压最多,其次为瘢痕子宫。

发生在产后2 h 的82例,占68.33%,2~24 h内38 例,占31.67%。

结论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筛查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以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原因;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 h内产妇的出血量>500 ml,其为产妇分娩时的严重并发症,为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

由于产后出血发生一般比较突然且为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

为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及产前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本研究对2013 年1月~2016年1月马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马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分娩的4236例产妇,其中产后出血产妇120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4.24±6.48)岁。

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产前检查≥3次82例,产前检查3次且有分娩史36例。

1. 2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胎儿分娩出生后24 h内产妇的出血量>500 ml。

出血量测量:①剖宫产:羊水量采用负压瓶集血给予除去,于术中将胎膜刺破后采用吸引器尽可能吸净羊水同时进行计量,手术完毕后再进行计量,两者之差即为出血量,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布巾、纱布根据面积法计量(统一规格纱布大块的=50 ml血液、小块的=30 ml血液,双层巾16 cm×16 cm=10 ml 血液),手术完毕回病房后24 h内使用统一的会阴垫,用后进行称重,血液的毫升数=(使用后重量-使用前重量)/1.05。

②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迅速将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 h取出,产后出血的测量法与剖宫产患者的方法相同。

1. 3 方法对12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4236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1720例,占40.60%;自然产2516例,占59.40%;产后出血120例,占分娩总数的2.83%,其中剖宫产产妇的出血发生率为 4.88%(84/1720),高于自然分娩的 1.43%(36/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1)。

2. 2 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120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宫收缩乏力83例,占69.17%;胎盘因素15例,占12.50%;软产道损伤12例,占10.00%;凝血功能障碍8例,占6.67%;其他因素2例,占1.67%。

2. 3 产后出血量分布120例产后出血患者中,产后出血量500~1000 ml 患者76例,占63.33%;>1000~2000 ml患者15例,占12.50%;>2000~3000 ml患者11例,占9.17%;>3000~4000 ml患者6例,占5.00%;出血量>4000 ml患者12例,占10.00%。

2. 4 与产后出血发生的常见高危因素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瘢痕子宫、羊水过多、子宫肌瘤、贫血等。

其中包含高危因素的患者有93 例(77.50%),无高危因素患者27 例(22.50%);其中高危因素中主要以妊娠期高血压最多,其次瘢痕子宫。

2. 5 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分布120例患者中发生在产后2 h 的82例,占68.33%,2~24 h内38 例,占31.67%。

3 讨论产后出血为产妇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短时间内可使产妇患者失去大量血液,导致产妇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甚至休克,来势相当凶猛,产妇常常因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而使其发生急性肾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3]。

本研究结果报道,68.33%产妇在分娩后的2 h内发生产后出血,此结果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报道一致[4]。

因此早期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对于降低产后出血产妇的死亡率有很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提示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植入、滞留及前置胎盘。

3. 1 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在本研究结果中,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83%,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5]。

①宫缩乏力:其是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9.17%。

其中导致产妇宫缩乏力的危险因素主要因为产程延长、胎盘、催产、先兆子痫及子痫、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羊膜炎、胎膜残留、吸入性麻醉及前次产后宫缩乏力史等。

②胎盘因素:其居第2位,占12.50%。

其原因主要有产妇的引产、流产史,导致产妇的子宫内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宫内感染的机会增加,当产妇再次妊娠时极易发生胎膜粘连、滞留胎盘、胎盘位置不正、胎盘植入等,从而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6]。

③软产道损伤:其居第3位,占10.00%。

主要的原因有子宫颈裂伤和阴道裂伤,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损伤及子宫动脉破裂而导致产妇发生严重的出血。

阴道分娩时宫口尚未开全,产妇过早用力或宫缩过强以及滥用缩宫素,可造成产妇产程过快,胎儿娩出过程较短;胎儿过大,产妇分娩时因保护会阴不当、阴道助产士手法不当等均可能导致产妇的软产道损伤而发生产后出血[7]。

④产妇的凝血障碍:是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之一,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凝血障碍占6.67%,主要原因有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原因引起的产妇凝血功能障碍。

3. 2 剖宫产与产妇产后出血的关系近年来,中国产妇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这也可能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一直较高的原因之一[8]。

本研究结果提示,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为4.88%,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的 1.43%(P<0.01),因此剖宫产也可能为产妇产后发生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在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以减少产妇发生产后出血。

研究结果提示产后出血多数发生于产后2 h内,在该段时间要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失血过多时要及时查找原因,补充血量,从而降低出血引起的死亡。

针对产后出血患者的高危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①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从孕前应开始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

多次人工流产的产妇子宫内膜极易受到损伤,当产妇再次妊娠时容易导致胎盘粘连、前置、植入等,导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9]。

故应在孕前做好相应的避孕指导及计划生育宣教,降低人工流产次数;孕期时应加强孕期营养及保健指导,从而减少巨大儿发生率,还应对产前进行定期检查,对其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控制;②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孕妇住院分娩率,且应对各种产科并发症进行及早防治,降低早产以及过期产的发生率;③应对产程加强观察,及时对异常产程进行处理,防止产程延长,严格掌握剖宫产率,从而降低瘢痕子宫分娩率。

综上所述,加强产前宣教及孕期系统保健,筛查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以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1] Ford JB,Patterson JA,Seeho SK,et al. Trends and outcomes of postpartum haemorrhage,2003-2011.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5 ,15(1):334.[2] Owiredu WK,Osakunor DN,Turpin CA,et al. Laboratory prediction of primary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 comparative cohort study.BMC Pregnancy Childbirth,2016,16(1):17.[3] 张方芳,徐永莲,刘兴会,等.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5例临床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2):144-146.[4] 唐学磊,李丹阳,马丽丽.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河北医药,2015 ,37(1):55-57.[5] Cohain JS. Back to Basics to Elimin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t Vaginal Birth. Birth. 2016 ,43(1):93.[6] Lockhart E. Postpartum hemorrhage:a continuing challenge. Hematology,2015,2015(1):132-137.[7] 李秀梅.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34):503-504.[8] Abedzadeh-Kalahroudi M. 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Our Options. Nurs Midwifery Stud,2015,4(3):e29641.[9] Sentilhes L,Vayssière C,Deneux-Tharaux C,et al. Postpartum hemorrhage:guidelin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from the French College of Gynaecologists and Obstetricians (CNGOF):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French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and Intensive Care (SFAR).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6(198):1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